景点和目的地形象的作用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作用

导读:景点和目的地形象的作用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作用 1.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作用 2. 旅游目的地形象受什么影响 3. 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义 4.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作用包括 5. 何为旅游目的地形象 6.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作用有哪些 7. 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设计有何作用 8.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作用是什么 9.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特征包括哪些 10.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作用举例说明

1.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作用

京津冀三省市地域相接、人缘相亲、文化相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的区域。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对三地尤其是河北的发展,是一个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旅游业关联度高、融合性强、拉动作用突出,是区域合作最容易起步、最容易实现的领域。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程中,旅游业扮演着桥头堡和排头兵的重要角色,既是共振点和共赢点,又是切入点和突破口。

  京津冀区域旅游资源富集。京津冀地区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丰富、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之一,旅游资源不仅数量多、规模大,而且种类全、品位高。该地区集中了长城、故宫、天坛、颐和园、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明清皇家陵寝等7处世界文化遗产,占全国总数的近1/5;拥有国家4A级以上景区200余处,占全国总数的1/10,深化区域合作具有雄厚的资源基础。

  京津冀区域旅游特色互补。京津冀三地旅游既有同宗同脉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又有各具特色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北京作为首都和全国旅游中心城市,自然、人文、历史等景观优势明显。天津近代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以近代文化、民间文化、欧陆古典风情最为著名。河北有山有海,历史底蕴深厚,资源种类齐全,特别是海滨、海岛、草原、湖泊、天然冰雪、优质温泉、青山秀水、乡村风光等都是发展环京津休闲产业的特色资源。

  京津冀区域客源市场广阔。京津冀处于环渤海中心地带,是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快速崛起的第三增长极,区位优势明显,交通通讯便捷。京津冀及周边省份有4亿人口,三地私家车拥有量已超过1000万辆,市场广阔、潜力巨大。京津冀GDP已突破6万亿元,占全国10.9%。经济基础优势明显。2013年,京津冀旅游总收入超过8000亿元,旅游总人数达到6.6亿人次,并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

  京津冀区域合作基础坚实。多年来,河北把实施“环京津战略”作为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先后与京津签署了一系列旅游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与北京、天津等高铁沿线6省市联合发起成立“京港澳高铁旅游市场推广联盟”,与京津等长城沿线8省市发起成立“中国长城旅游市场推广联盟”,并积极参与组织和推动北方交易会等活动。三地初步建立了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拓展了旅游市场,加强了旅游监管合作,推进了旅游产业发展,促进了三地旅游经济圈的逐步形成,为京津冀旅游一体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京津冀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前景可期。但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是:难以突破传统行政区域思想束缚、欠缺一体化协调机制和统一规划,旅游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建设滞后、旅游资源集约开发利用不够、整体形象品牌不鲜明、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和产业链不完善等。这些都需要京津冀三地切实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共同努力推动实现协同发展。

  一、建立健全协调合作机制

  协调联动的合作机制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京津冀三地旅游合作起步较早,进展很快,但是一直没有形成全面统筹、协调联动的长效机制。三地应主动作为,共同推动成立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完善京津冀政府间交流平台,建立京津冀及相关市县参加的定期旅游协调会议制度,研究确定区域旅游合作战略、方针与机制,协调解决区域旅游发展与合作的重大问题。同时,共同制定完善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合作发展规则和标准 进一步推动区域旅游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的合作与交流。

  二、强化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

  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做好顶层设计。三地旅游资源既有一定的相似性,又有很大的差异性,只有统一整合、规划对接才能进一步提高整体吸引力和竞争力。在资源普查基础上,三地可共同编制《京津冀旅游业协同发展规划》,根据不同资源特色,统筹策划功能定位和结构布局,明确旅游市场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发展目标,通过有效整合,构建多元化旅游板块,实现互补协同发展。同时,尽快编制河北省对接京津市场的专项规划,使河北更快、更有效的对接京津旅游市场,加速河北旅游发展。

  三、建设一体化旅游交通体系

  构建一体化旅游交通体系,是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基础。目前,三省市间和重点景区间道路建设均有滞后现象,断头路多,部分路段堵车严重、道路等级较低,不能适应快速、便捷的现代旅游交通需求,影响了京津冀旅游业整体快速发展。应借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势,着力构筑区域一体化交通体系,加快形成适应旅游发展要求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推动开通京津至我省主要旅游城市的旅游列车,在旅游旺季加开三地之间的旅游列车或增加旅游坐席。争取形成三地旅游直通车网络体系,共同推动三地旅游集散中心等相互开行通往异地的旅游直通车,构建城市间旅游公共交通网络,打造“京津冀公交旅游圈”。

  四、共同塑造区域旅游品牌

  形象鲜明的区域旅游整体品牌是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三地应大力开展区域旅游联合宣传推广,联合推出精品旅游线路,联合策划组织旅游宣传活动,联合参加旅游展会,联合举办旅游节庆,以及共赴境内外重点客源市场开展联合促销,建立形成一体化宣传格局。河北将着力对节庆活动进行整合,与京津合作把张北草原音乐节、衡水湖马拉松等区域性节庆活动,打造成具备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构建京津冀旅游宣传营销平台,推动在三地媒体开设京津冀旅游一体化专栏,在三地旅游网共设京津冀旅游板块,支持区域内旅行社、景区、酒店等企业联合建立旅游营销合作联盟,鼓励在策划包装产品、省际联合推广、互送旅游团队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五、构建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体系

  强化服务意识,优化发展环境是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快建立一体化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共同制定符合京津冀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的旅游咨询服务、标识标牌系统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加快完善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中心、旅游指示标识等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自助旅游公共服务规范化、一体化。探索推出区域内旅游惠民便民政策,加快推进省际间旅游网络平台相互链接,开通远程网络化预售票系统,积极推动“京津冀旅游一卡通”全面发行使用,推行统一旅游套票,实现京津冀区域旅游市场一体化。

  对河北旅游来说,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是一次重大的、空前的历史发展机遇,我们必须乘势而上,借势发展,力求更大作为。只要三地加大统筹整合、强化紧密合作、推动协同发展,就一定能够把京津冀地区打造成为中国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成为带动区域旅游特别是河北旅游业新一轮快速增长的重要引擎。


2. 旅游目的地形象受什么影响

有好山好水才能有欣赏的价值


3. 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义

(1)形象是游客选择旅游地的 要判断依据。一个旅游地良好、清晰的形象使其容易在众多的旅游目的地中凸现出来,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和偏爱,促使其了解并购买旅游地产品。

(2)保持持久的良好形象,是旅游目的地确保稳定客源的基础。旅游地只有不断地开展营销活动,提升自己的良好形象,才能获得稳定的客源。


4.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作用包括

导游的重要性――导游是旅游业的灵魂,它的重要性可以从各个方面得到体现。旅游的质量、旅游产品的销售、旅行社形象以及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推广等等,无一不在导游的掌握之中。但一个如此重要的职位,进入这一行的门槛却是非常之低,使得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而无论他的水平高低,付出的劳动也得不到合理的回报,这又是为什么呢?导游可以说是当今社会比较时尚的职业,上世纪80年代初,作为经济门类的旅游业刚刚起步的时候,国家旅游局规范确定的导游定义,是从“外事工作的一部分”延宕而来的。


5. 何为旅游目的地形象

旅游目的地,是吸引旅游者在此作短暂停留、参观游览的地方。旅游通道将客源地和目的地两个区域连接起来,是整个旅游系统的桥梁。

旅游目的地特征具体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其一,品牌辨识度高,品牌形象突出、个性鲜明,品牌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均充分彰显其资源、地域和文化特色,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极强的辨识度;

其二,品牌知名度高,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认知,在同类型旅游目的地中处于世界前列,为全球旅游者和潜在旅游者所熟知;

其三,品牌美誉度高,在全球主要目标市场中被高度认同、欣赏和信任,在全球旅游业界获得较高赞誉;

其四,品牌忠诚度高,在全球拥有一定规模的高忠诚度顾客和行业合作伙伴。


6.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作用有哪些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主体

1.旅游者。

旅游者是旅游地开展活动的参与体验者,是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的主体。当旅游目的地形象发出信号,旅游者是主要接受者。他们是评价旅游目的地形象好坏的主要客体。

2.当地居民。

旅游目的地是一个整体,他们会对自身所在的地方形成认知形象,旅游者作为外来因素,会对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承载量等都有一定影响,他们是否接纳旅游者、对旅游者的态度和行为等都会影响旅游活动。

而接受与否主要源于他们对所在地方产生的认同感和地方精神,同时,旅游者对于城市印象、旅游地当地民俗、社区精神等都是以当地居民精神面貌、文化娱乐、经济生活评判为主要内容的;此外,当地居民也会有旅游需求,会对当地旅游地产生认知兴趣,转化成旅游者身份。

3.规划设计师。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以旅游者的感知形象为基础,通过旅游规划设计师的构思和设计创造出来的,所以除了旅游地和当地居民意外,旅游目的地形象还应包括:旅游地的形象策划、旅游形象塑造策划及宣传推广等旅游从业人员,他们超越大众的认知水平,具有旅游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能够对旅游地形象予以客观、科学、的感知、评估。能够促进旅游地形象科学建立。

以上三类都是旅游地形象的主体,三者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需求和感知不尽相同,但三者之间存在互动的认知关系,共同构成旅游目的地形象主体。


7. 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设计有何作用

旅游图的重点内容、详简程度、幅面等视旅游地区、线路、地点的特征而定,但其共同特征和要求是,表明到达该地的交通条件、重点景物特征、住宿饮食场 所等。

中国很多城市和主要旅游点都编制了旅游地图。同其他地图相比,旅游地图更常用形象化的图式符号,常将地图与照片、有关名胜古迹的文字说明以及居住和交通服务设施的资料结合在一起,并且印制精美,便于携带。其中导游图往往具有示意图的性质,不讲求图形的准确性。旅游地图既是旅游中的向导,也可留作今后回忆的纪念品。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和旅游图需求量的增加,旅游地图的编制和出版日益受到各国重视。1974年第7届国际地图学会议以后,旅游地图一直被列为历届国际地图会议的中心议题之一。旅游活动始于远古,其随着文明的进步不断地发展,旅游地图的内涵也随之不断地丰富与深化。现代的旅游地图不仅能直观地表示旅游区域一种或几种旅游要素的数量、质量特征和空间分布情况,而且能形象地反映区域的旅游历史、旅游资源、旅游环境、旅游经济等丰富的内涵。旅游地图除具有地图的基本特征外, 还具有以下特点。在各类旅游地图中,出版最多,发行量最大的是旅游人群集中的大城市、著名风景区如北京、上海、西安、桂林、黄山、长江山峡等地的旅游地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推出选题紧扣旅游市场,具有明确的服务对象和服务目的的产品,才能有很好的销售量。例如这几年江西省的经济迅猛发展,城市扩张较快,适时 更新的南昌、九江等城市的交通旅游图;针对社会上兴起的休闲度假旅游,推出海南岛、千岛湖等地的旅游度假的综合旅游图;为满足专项旅游的需求,许多地方还编制出版了各种专题旅游图,如美食购物指南图、城市休闲娱乐指南图等。只有推出这些紧扣市场需求的产品,才能让旅游地图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8.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作用是什么

旅游管理委员会是由旅行社成员组织的,并且专门负责旅行社经营管理的机构,没有什么实权,就是一个协会类的组织吧。旅游局是国家的直属机构,负责对旅游目的地的推介,制定出入境旅游市场开发战略并组织实施,组织国家旅游整体形象的对外宣传和重大推广活动。指导驻外旅游办事机构的工作。,向部门综合联动转变,改革后除旅游局原有职能不变外,综合协调职能将进一步增强。

1,行政主体方面:由旅游局变更为旅发委,是由政府的直属部门升级为组成部门。旅游局属于直属机构,与上级政府是业务指导关系,统筹协调能力较弱。而旅发委属于上级政府组成部门,与政府其他部门的联系更紧密。以委员会和办公室的名义,很容易将各部门的意见统一起来,为旅游产业由单一部门推动向部门综合联动的转变,奠定了坚实的体制基础。

2,机构人员方面:“局”改“委”之后,是机构的细化和人员的变化,使得旅游部门业务更加专业化,兼任的委员涉及各个其他的政府部门,适应旅游产业日益发展壮大的趋势。

3,职责权限方面:是旅游部门职责管辖范围的扩大,管理视角的提升、职能权力的升级。旅发委整合多个部门力量,虽然不能代替各行业部门的工作,但在协调工作过程中,减少了部分审批程序,多了更多的决策话语权,能更效地解决旅游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9.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特征包括哪些

2、性格特征则主要是通过动作、语言等来体现人的内在特征。

二、稳定性不同

1、人物形象可以通过外在条件改变。

2、性格一经形成便比较稳定。

扩展资料

性格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经形成便比较稳定,它会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表现出来。但是 ,性格具有稳定性并不是说他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塑的。性格在一个人的生活中形成后,生活环境的重大变化一定会带来他性格特征的显著变化。

性格不同于气质,它受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有明显的社会道德评价的意义,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风貌。所以,气质更多地体现了人格的生物属性,性格则更多地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的核心是性格的差异。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形象就是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各种感觉器官在大脑中形成的关于某种事物的整体印象,简言之是知觉,即各种感觉的再现。


10.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作用举例说明

导游方法和技巧是导游讲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自己成为旅游者的注意中心,将他们吸引在自己周围,导游员必须讲究导游讲解的方式、方法,要善于设计故事情节,结合游览活动的内容,解疑释惑,制造悬念,引人入胜;要有的放矢、启发联想、触景生情;要有选择地介绍,采用有效方法努力将旅游者导入最佳的旅游审美意境。

一、分段讲解法

规模较大的旅游景点包含的知识丰富,涉及的内容广泛,讲解时难以面面俱到,因而不宜平铺直叙地进行全面介绍,而应采用分段讲解的方法。所谓“分段讲解法”,就是将一处大景点分为前后衔接的若干部分来进行讲解。首先在前往景点的途中或在景点入口处的示意图前用概述法介绍总体情况景点(包括历史沿革、占地面积、欣赏价值等),并介绍主要景观的名称,使旅游者对即将游览的景点形成初步印象,达到“见树先见林”的效果,使之有“一睹为快”的欲望。通过“游前讲解”将旅游者导入对游览对象的憧憬之中,到现场游览时导游员再依次讲解。分段讲解法需要注意讲解内容的相对独立性,在讲解这一景区的景物时注意不要过多涉及下一区的景物,但在快结束这一区的游览时导游可以适当地提示下一景点或下一个景区,这样可以逗起旅游者的游兴,使导游讲解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例如讲解武当山时导游员可以将武当山时,导游员可以按照景点的分布将整个武当山的讲解内容分为总体介绍、金顶景区、南岩景区、紫霄宫景区、复真观景区等几个部分,依次讲解。

二、突出重点法

所谓“突出重点法”,就是在导游讲解时避免面面俱到,而是突出某一方面信息的讲解方法。关于景点的信息很多,要讲解的内容也很多,导游员必须根据不同的时空条件和对象区别对待,有的放矢地做到轻重搭配、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疏密有致。导游讲解时一般要突出下述四个方面的内容:

1.突出大型景区景点中具有代表性的景观

游览规模大的景点,导游员必须做好周密的计划,确定重点景观。这些景观既要有自己的特征,又能概括全貌。到现场游览时,导游员主要讲解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景观,以点代面,帮助旅游者建立起对整个景点的印象。

2.突出景区景点的特征及其与众不同之处

旅游者来自异国他乡,缺少深入了解旅游目的地景区景点的文化背景,因此对所游之处往往难以准确地加以理解和区分。导游员需要发挥自己的职业作用对游览的景点进行细致讲解,以深化旅游者对游览对象的理解认识,这就需要强调不同景点的特征及其与众不同之处。

以讲解宗教建筑为例。我国的宗教建筑主要有佛教寺院、道教宫观、伊斯兰教清真寺等,各具特色。即使同为佛教寺院,甚至是同一佛教宗派的寺院,因其历史、所处环境、规模、结构、建筑艺术、供奉的佛像等各不 同,导游员的讲解也可以突出讲明各自的特征及其与众不同之处。这一技巧在同一地区或同一次旅游活动中参观多处类似景观时尤为重要,导游员必须突出各个景点的差异,以求吸引旅游者的注意力,避免旅游者产生雷同的感觉。

3.突出旅游者感兴趣的内容

旅游者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但从事同一职业的人、文化层次相同的人往往有共同的爱好。导游员在研究旅游团的资料时要注意旅游者的职业和受教育程度,以便在游览时重点讲解旅游团内大多数成员感兴趣的内容。投其所好的讲解方法往往能产生良好的导游效果。

4.突出“……之最”

某些旅游景点在某一方面十分突出,往往是世界(中国、某省、某市、某地)最大(最长、最古老、最高,甚至可以说是最小)的……。这样的信息在讲解中要做重点介绍,以突出其旅游价值,赋予旅游者更多的收获和满足感。不过,导游员在做“……之最”的讲解时必须实事求是,要有根据,绝不能杜撰,更不要张冠李戴。

三、触景生情法

“触景生情法”就是见物生情、借题发挥的导游讲解方法。在导游讲解时,导游员不能就事论事地介绍景物,而是要借题发挥,利用所见景物创造意境,情景交融,引人入胜,使旅游者产生联想,从而领略其中之妙趣。

触景生情贵在发挥,要自然、正确、切题地发挥。导游员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有趣而感人的语言,赋予固定的景物以生命,注入情感,引导旅游者进入审美对象的特定意境,从而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美的享受。请看实例:

(旅游者登上长城,举目远眺,对长城的雄伟壮观叹为观止时导游员抒发情感)古代人民修建长城时劳动工具十分简陋,没有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全凭肩挑手扛。正是凭借劳动人民的勇敢、勤劳、智慧,万里长城才得以建成,并延续使用了2000多年,保障了中原农耕文明的发展,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有这样的劳动人民,中华民族一定能在建设自己国家的事业中创造出新的奇迹来。

四、虚实结合法

虚实结合法中的“实”是指景观的实体、实物、史实、艺术价值等,而“虚”则指与景观有关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趣闻轶事等。所谓“虚实结合法”就是导游员将典故、传说、轶闻趣事有机结合,设计讲解情节的导游手法,即导游讲解故事化。虚实结合法可以产生艺术感染力,避免平淡的、枯燥乏味的、就事论事的讲解方法。但二者结合必须是有机结合,以“实”为主,以“虚”为辅,“虚”为“实”服务,以“虚”烘托情节,以“虚”加深“实”的存在,努力将无情的景物变成有情的导游讲解。运用虚实结合法需要注意“虚”的内容要精、要活,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胡编乱造。所谓精,就是所选传说是精华,具有代表性,与讲解的景观密切相关;所谓活,就是讲解时要活,见景而用,即兴而发。请看实例:

(讲解巫峡中的神女峰)神女峰位于巫山县城东约15公里处的长江北岸,是巫山十二峰中最著名的一峰,每天第一个迎来灿烂的朝霞,又最后一个送走绚丽的晚霞, 又叫望霞峰、美人峰(实)。相传神女峰是西王母幼女瑶姬的化身,曾帮夏禹治水。水患消除后,瑶姬毅然决定留在巫山,为行船保平安,因而博得后人尊敬和奉祀。《巫山县志》中记载:“赤帝女瑶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阳为神女。”神女峰对岸飞凤峰下现存授书台,相传是瑶姬授书夏禹处(虚)。三峡地区山高峰秀,壁陡峡窄,三峡水库蓄水以后,峡谷风光犹存,又添平湖景色。神女峰海拔高922米,水 升至135米后,人们仍需仰视才能一睹“神女”的风采(实)。

五、问答法

问答法就是在讲解中导游员向旅游者提出问题或启发他们提出问题的导游方法。使用问答法的目的是为了活跃游览气氛,激发旅游者的想象思维,促使客旅游者和导游员之间产生积极的思想交流,使旅游者获得参与感、自我成就感;也可避免导游员唱独角戏,灌输式讲解所带来的乏味无趣,加深旅游者对所游览景点的印象。

问答法的具体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问自答法

导游员自己提出问题,并作适当停留,让旅游者猜想,但并不期待他们回答,只是为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促使他们思考,激起兴趣,然后作简洁明了的回答或作生动形象的介绍,还可借题发挥,给旅游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请看实例: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长城脚下,稍后我们便去爬长城。现在请允许我向大家提三个问题:第一,中国的长城是何时开始修建的?第二,中国的长城到底有多长?第三,为什么中国的长城在世界上这么有名气?(略作停顿)看来大家对这三个问题都有所了解,但还不全面,现在就由我来给大家做详细的介绍吧。

2.我问客答法

导游员提出问题,要求旅游者开动脑筋,积极作答,导游员在旅游者的答案中引申讲解。其关键在于善于提问,要从实际出发,适当运用。希望旅游者回答的问题要提得恰当,不致于游客一无所知、一头雾水,同时也要估计到可能出现的不同答案,能事先准备对不同答案的做出评价。导游员要诱导旅游者回答,调动其积极性,但不要强迫他们回答,以免使旅游者感到尴尬或产生心里压力。旅游者的回答不论对错,导游员都不应打断,更不能笑话,而要给予鼓励和引导。最后由导游员引申讲解,并带出更多、更广的话题。请看实例:

(讲解园林中的木雕图案)导游员提问:“大家现在看到的蝙蝠、桃子和灵芝图案有什么寓意呢?”(稍作停顿,等待旅游者的回答,但时间不宜过长)导游接着评价旅游者的答案并引申讲解:“大家说得很对。蝙蝠因为谐音,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象征着福,桃子和灵芝也是吉祥的象征,分别代表着寿和如意。三者合而为一就是福寿如意!在这里,我也祝大家福寿如意!”

3.客问我答法

导游员要善于调动旅游者的积极性和他们的想象思维,欢迎他们提问题。旅游者提出问题,证明他们对某一景物产生了兴趣,进入了审美意境。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即使是幼稚可笑的,导游员也绝不能置若罔闻,千万不要笑话他们,更不能显示出不耐烦,而是要善于有选择地将回答和讲解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过,对旅游者的提问,导游员不要他们问什么就回答什么,一般只回答一些与景点有关的问题,注意不要让旅游者的提问冲击了讲解主题,打乱讲解计划。导游员要学会认真倾听旅游者的提问,善于思考,掌握旅游者提问的一般规律,总结出一套相应的“客问我答”的导游技巧,以求满足旅游者的好奇心理。

六、制造悬念法

导游员在讲解时提出令人感兴趣的话题,但故意引而不发,激起旅游者的好奇心,进而主动探索思考答案,进入对旅游景点的主动审视之中,最后由导游员根据旅游者的答案做补充说明和引申讲解。这种讲解方法叫做“制造悬念法”,俗称“吊胃口、卖关子”,是一种常用的导游手法。这种先藏后露、欲扬先仰、引而不发的讲解方法,一旦“发(讲)”出来,会给旅游者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而且导游员可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成为旅游者注意焦 ,有利于减少旅游者走失等意外事故的出现。

制造悬念是导游讲解的重要手法,在活跃气氛、制造意境、提高旅游者游兴、提高导游讲解效


Hash:26459a6efd95aed90141f3c79c4c79db007d608a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