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人员请专家莅临庄稼地,为何还要铺红毯呢?

事件发生在2020年9月底,以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戴景瑞为首的专家组到河南鹤壁市的玉米地示范田,对玉米新品种“豫单9953”进行“测产验收”。这本来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但是基层人员却在玉米地内铺起了红地毯,一众专家和官员走在玉米地里的红地毯,显得与玉米地格格不入,惹得广大网友热议。

基层人员请专家莅临玉米地,在地里面铺上红地毯,应该是为了表示对农业专家的尊重,这表现了他们尊重科学,尊重为农业做出贡献的人。尊重知识无可厚非,但是我觉得这很没有必要。

实际上,走红地毯并非是很稀奇的事情,如果说是在农业科学贡献的颁奖典礼上铺红地毯,铺设更加奢侈的红地毯,大家也不会有任何意见,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在庄稼地里。庄稼地是离不开泥土的,搞农业的也离不开泥土,在庄稼地里铺上红地毯,隔离了泥土,这种做法让人很不能接受。话又说回来了,袁隆平院士也是为我国农业做出出色贡献的专家,他去田间地头也没有见有哪一次铺设过红地毯。

所以这也难怪很多网友觉得此举是形式主义。“八项规定”以来,全国上下要营造风清气正、不铺张浪费、杜绝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社会氛围。在玉米地里铺红地毯着实有悖于相关规定。出现这一事件,也从另一方面体现出目前我国基层的形式主义之风并没有得到完全得到杜绝。这还需要我们每个人,特别是身居高位的人从自身做起,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坚决杜绝铺张浪费。

如果基层人员是想要表现尊重农业专家,我觉得从其他方面去做会更好一些,比如努力学习农业专业知识,提高粮食产量;比如积极带动当地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等等,这也是对知识的尊重。

陈彦惠团队历时12年,选配的“豫单9953”是一种高产耐密宜机收的玉米品种,2016、2017年连续两年创造了黄淮海区15亩方机收亩产超千公斤的高产记录,是“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简单说,这是一件于农业功德无量的事。这份沉甸甸的科研成果,极大地鼓舞了无数国人。各路媒体对此重大农业成果进行了报道。为了搞好这一重大农业科研成果的推广工作,发布方没有在研究室、会议室搞发布,而是在试验田的红空地上临时搭建了一个台子,做了张喷绘布当背景,铺了一小段红毯,算是给这个成果增添几分喜庆。而就是这么一个非常接地气的发布会,一段小小红地毯,让一些对河南农业科学家们呕心沥血的科技成果极为不爽的网络公知大V们总算找到了一个攻击的理由。农业专家真的是去走红毯的吗?当然不是。这些在网络上出名很早的公知大V们,无视事件的主要内容,从电视新闻上故意只截取了一张走红地毯的图片,就开始抹黑攻击带节奏,而对河南“豫单9953”玉米科研突破性成果只字不提,其用心昭然若揭。这样的科研成果造福的不仅是黄淮海地区的广大农民,更是助力我们粮食安全的大事、好事,现场那么多照片你不放出来,偏偏断章取义式的专挑红地毯的,放红地毯就放吧,你还不把事儿说全,只字不提重大科研成果发布仪式的事儿,安的什么心啊?红地毯代表着什么意思?隆重,热烈,高规格。农业科研历经12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难道我们不应该把鲜花、掌声和红地毯送给那些伟大的科学家吗?如今连卖卫浴的商铺都铺上了红地毯,更别说那些十几线的小鲜肉出台时前呼后拥的保镖,还有长长的红地毯了,这些公知们为什么不去喷那些商铺那些艺人?为何单独地,有选择性地针对这些科学家们?难道,国家取得重大的科研成 ,真的伤透了这些公知们的心了么?科学家们踩着红地毯表达内心的喜悦,难道,也踩着了公知大V们的尾巴了么?

Hash:e66b1606d8dbbd242f90358be1b4f7f12349fbc7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