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为什么重视三农

导读:国家为什么重视三农 请分析互联网+现象对传统商贸流通的影响,以及分析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模式和特点 给我一篇新闻评述 字数1000字 速度

 三农是指农业、农村、农民(注:这三个词的顺序一般不能改变)。首先,中国大约有60%的人生活在农村,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三农问题逐渐的显现出来,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央从2003年开始,一直在用“一号文件”的形式来重视。
农业是根本,尤其对我们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其地位不但不能动摇,还要引起相当的重视,这是取的一切成就的基础。再者,农村经济薄弱,但人口众多,这无疑将成为我国建设完全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同时,随着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收入分配的不公,也将影响我国社会的长期稳定,而农村,将是这一问题的“重灾区”。稳定压倒一切,只有在稳定的基础上,成就才可能被显现。

请分析互联网+现象对传统商贸流通的影响,以及分析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模式和特点

物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平台的一个集销售,体验,互动为一体的一个全新的销售模式相比其传统销售有了很多的可扩展性,所以往后其传统商贸必然会被互联网+所取代。 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模式是O2O O2B O2C 其特点就是在互联网上可以很有效的找到与你“产品”(这个产品是广义的产品它包括服务)相对应的客户群,如果你的产品足够强大的话甚至可以组织你的客户一起去旅行也说不定啊~!!!

给我一篇新闻评述 字数1000字 速度

教师流动制的良法难行


为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推动教育公平,江苏省拟立法规定教师在同一所学校任职不能超过6年。此消息引起热议,看网上的跟帖,反对者远多于支持者,不少人称之为“折腾”。


  教师水平有高有低,经验有多有少,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这是无法否认的客观事实。而在多年的倾斜性政策之下,即便在同一城市区县,有的学校吸引或培养了大量的高水平教师,而有的学校就相对较少,这也是无法否认的事实。既然如此,让教师流动起来,在不同的学校之间轮换工作,应该是使教育教学水平差距缩小的有效手段。为什么还会出现如此之多的反对意见?


  实际上,反对这一做法者,多半并不是针对做法本身的合理性的——很多人之所以对此不予认同,是认为这一构想很难实现或公平地实现。既然实现不了或实现不好,当然便属于“折腾”甚至“胡闹”之列了。


  细想之下,这一做法的用意虽好,但在目前的背景下,要使其能够正确实施,确实还有相当多的瓶颈需要突破。可以说,对教师流动制的争议,清晰地暴露出了当前教育所面临的一些真问题。


  最大的问题,在于办学条件的贫富不均。一个不争的结论是,目前在绝大多数地方,学校仍然存在着事实上的重点与非重点之分(甚至“内”与“外”之分,譬如现在一些大城市办了“打工子弟学校”)。重点学校的存在,维系着当地的面子,更维系着当地强势阶层的利益(因为只有将重点学校持续地办下去,强势者的子女才能享受更好的教育条件)。这种现实的存在,使得教师的流动很可能流于形式,即成为重点学校之间的循环,甚至还可能产生逆向的效果——将最好的教师变本加厉地集向一些重点学校,使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再一个问题,是教师收入的贫富不均和相对较低。现在的教育,固然是政府在办,财政在办,但有相当一部分是学校自己在办,一些出名的学校可以以各种形式获得支持,处于好地段的学校也可以获得不菲的租金收入,这使得不同学校之间的教师收入差别很大。所以,教师流动制, 很可能会遭遇来自好学校和富学校教师的抵制。而且,由于教师的收入迄今普遍并不算高,如果6年便要流动一次,有些教师势必会承担更多的生活成本。这也将会产生一些阻力。


  要使教师流动制发挥出作用,发挥好作用,必须先解决好这些问题。首先要使区域内的学校办学条件基本上相当,而不是只倾向于城市,倾向于富人区,当然到那时所谓的“打工子弟学校”概念或也将消失。其次要让教师的收入实现均衡化、体面化,让他们不必为一些小的好处斤斤计较,在哪里都能做到爱岗敬业,一心教学。如果解决不了这些根本性的问题,则教师流动制虽是良法,却恐难以自行。

Hash:1f644b6b6060c0bc0b4c0e6c56a1541773f378f3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