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城旅游景点 开城古镇在哪

导读:开城旅游景点 开城古镇在哪 1. 开城古镇在哪 2. 开城古镇在哪个地方 3. 开城在哪里 4. 开城古镇图片欣赏 5. 开山古镇在哪里 6. 开城历史古迹 7. 开封古镇在哪儿 8. 开城古镇在哪个城市 9. 千年古镇开城 10. 安徽开城古镇

1. 开城古镇在哪

先秦时期,区境属徐、逼阳等国,为吴、越、鲁、宋、齐、楚诸强纷争之地。

考古证实,两千多年前的逼阳故城即是一座古水城,2006年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汉魏晋时期,运河南北分属傅阳、兰陵两县。

永嘉南渡,傅阳县并入吕县,后更名寿张县。

东魏以后,傅阳故地改属承县。

隋代以降,承县合并兰陵县,后称兰陵县、峄州、峄县。

唐代,台氏在此立村,称为台家庄。

位于北门外的准提阁,建于唐代中后期,是台儿庄有史可考的最古老建筑。

北宋时期,狄青、苏轼等人先后主持大规模开发徐州(古称彭城)利国铁矿,台儿庄濒临之柤水开始担负铁矿石外运的功能,至此被称为彭河,俗称运铁河、新河、中心沟。

明万历年间京杭运河避黄改道经过台儿庄时即借彭河通漕。

元代,始筑土圩,城内建有三皇庙、玄帝庙等建筑,逐渐形成集镇,称为“台家庄集”。

明末,台家庄共有居民2千户,始有“台儿庄”一称见载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扬州道立于台儿庄东南黄林庄的运河防务碑。

由于黄河改道的影响,元、明时代,京杭运河一度借徐州至淮安一段黄河行运。

但黄河时常泛滥,导致漕运常常受阻,于是便有了所谓“开泇口河以远河势”的开泇济运议案。

隆庆四年(1570年)翁大立首倡开泇,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正式准奏,次年在刘东星的主持下开通试运行。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以后,泇河完全取代黄河运道,成为国家的经济命脉和黄金水道。

历史上,台儿庄段运河下游水位比微山湖湖口水位低21米,落差大,水流急,水源主要来自微山湖,泇河开通时即设有八座船闸以节制水流。

其中台庄闸位于台儿庄南运河上,是北上进京漕船由江苏驶往山东时通过的第一道船闸。

台庄闸的设立,聚集了大量的人流、物流,为商贸交易提供了机遇,促使台儿庄的社会经济迅速崛起,发展成为镇守鲁南、拱卫徐州的战略要地和汇通南北、商贾辐辏的水旱码头。

台儿庄原为峄县企彭乡王目上社的驻地。

明万历三十四年(1604年),基于台儿庄段京杭运河防御、维护和管理的需要,时任河道总督曹时聘奏请在台儿庄段运河沿线置邮驿、设兵巡、增河官、立公署,台儿庄开始成为区域中心城市。

明清时代先后在该河段设置了总河部院、东兖道、泇河厅、峄汛、台庄闸等五级管河机构,在台儿庄设驻台庄巡检司、沂州镇标前营(后改为台庄营)、台庄闸汛等军事机构,正三品参将、正五品守备、正六品通判、正七品把总、正八品县丞、正八品外委千总、正九品巡检使等各级官员皆在此驻守。

清顺治四年(1647年),始建台儿庄土城,翌年竣工。

城邑傍运河而建,东西长1.1公里,南北宽1公里。

咸丰七年(1857年),因旧基新筑砖墙。

新城墙底部为土台子,墙高4米,上砌垛口。

城墙自底沿而上向内倾斜,砖墙内筑土坯,上宽近3米。

城门有6座:东门曰仰生,西门曰台城旧志,北门曰中正,小北门曰承恩湛露,南门曰惠迪吉,小南门曰迎祥。

东、西、南、北4门各建有两层门楼,高约7米,上有岗楼,下为通道,可行大车。

护城河离城墙外9米,河宽10米,深2米,周长5.7公里。

台儿庄大战前夕,古城内共有8条街道、13处码头、437个巷口、5000户人家、20000间房屋。

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因为台儿庄大战,古城化为一片废墟。

2006年5月22-24日,枣庄市政府参加了 杭州召开的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研讨会,考察团成员及沿运河六省(直辖市)18个城市的代表,在会上通过了《京杭大运河保护和申遗杭州宣言》。

2008年4月8日,在纪念台儿庄大战胜利七十周年的活动上,枣庄市政府正式宣布,启动台儿庄古城重建工作。

其后,专门成立了古城抢救保护机构,开展前期素材收集整理工作。

对古城街巷、码头、驳岸、建筑等作了全面深入调查,对现存历史遗迹、老建筑全部拍照,分类保存,全面摸清欧式建筑、徽派建筑、北方建筑、江浙建筑、山陕、广东、广西、福建等八大类建筑风格,并形成系统照片和文字资料。

重点对泰山行宫、文昌阁、新关帝庙、三官庙、玉皇阁、大王庙、龙王庙、吕祖庙、旧关帝庙、火神庙、准提阁、东岳天齐庙、铁佛寺、苍庙、十八罗汉庙、南北清真寺、高庙、八蜡庙、九龙庙等庙宇进行调查,详细掌握确定建筑位置、建筑风格、建筑艺术、建筑布局,绘制了部分建筑平面图。

采取读书摘要、上网收集、现场拍摄、上门收集等形式,收集和整理水街水巷、古街巷、古民居、古桥、游船、牌坊、古灯等各类古城建设参考图片500余幅,文字资料2余万字,绘制、收集和整理古城水系、用地、拆迁、供电、供热、供水等相关图纸20余份,并分别编印、装订成册,为运河古城恢复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

2009年12月17日,经中央台办批准,在台儿庄古城设立大陆首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并举行了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

2010年5月1日,台儿庄正式开城。


2. 开城古镇在哪个地方

为建党100周年献礼


3. 开城在哪里

古朝鲜首都是汉阳

  汉阳乃 韩国古代地名,朝鲜王朝都城,现为韩国首都所在地。又称作 汉城,后改为 首尔。

  14-15世纪, 高丽政权更迭, 李成桂为首的豪族势力取代了王氏高丽,建立了新兴的王朝。根据新王朝的要求和 中原明朝皇帝的认可,新兴的王朝使用了古代半岛上第一个成型国家的名字—— 朝鲜,意思是“朝日鲜明之地”。1392年李氏 朝鲜王朝建立,1394年即迁都至 扬州。为了表示对于中原汉王朝(不是汉朝)的仰慕和自己的“一心向汉”的决心....李成桂上书 朱元璋,请求将扬州改名为“汉城”,即英语的“hansung”。由于汉城位于汉江北岸,根据“河北为阳”的风水道理,这座城市又被成为“汉阳”。韩国有个大学叫“ 汉阳大学”起名也源于此。

  古朝鲜首都汉阳历史沿革

  汉阳在汉代属县境,隶江夏郡,郡治在安陆。沙羡县原治金口,东晋时迁鲁山(今龟山)却月城。

  却月城是汉阳县境内的第一座城堡。在月湖附近,今汉水人江所经之地,东汉戴监军所筑。周回180步,高6尺,形如却月,故名,亦名偃月垒。黄祖为江夏太守时,治石阳,别屯却月城,守沔口。208年(汉建安十三年)孙权派凌统、董袭破黄祖军,屠却月城,城废。

  刘表之子刘琦以却月城被屠,又在鲁山之南,凤栖山西,月湖港之东筑鲁山城,并作为江夏郡治。后吴江夏太守陆吴亦治此。南朝时齐竟陵太守房僧寄曾守此。

  齐张乐祖率数千人助房僧寄,据鲁山城东北近江岸处,以土筑城垒。后房僧寄等投降梁,城为梁所废,故名梁废城。

  梁武帝萧衍在黑山北筑城以守鲁山,名萧公城,系军8所用之版筑上城。朱衣《萧公城》诗云:"鞭驱十万人,版筑飞尘埃。"可见筑城工程之浩大。

  606年(隋大业M年)改汉津为汉阳县。621年(唐武德四年)设沔州,治汉阳,故李白有《沔州泛城南郎官湖》 。当时在凤栖山筑汉阳城,周长1072丈(一说1772丈),有8个城门:东有迎春门,南有沙洲门,西有孝感门,北有汉广门,东南有朝天门,西南有汉南门,西北有下汉门,东北有庆和门(一作庆贺门)。1121年(宋宣和三年)水涨城圮。嘉定初年,知汉阳军黄于多次上禀两司总帅请筑城,竟未施行。或说1274年(宋咸淳十年)才按照黄干的建议建起了新汉阳城,然查当年史实,元军攻宋甚急,人冬陷沙洋、新城,复州(今天门)降元。元军在阳逻堡破宋夏贵之军双阳军、鄂州降元,似无建新城之可能。

  明朝初年,在原城旧址上改筑新城,周长756丈,辟j4门:东朝宗门、南南纪门、西凤山门、北朝元门(后塞)。汉阳城规模初步定型。3个城门上分别有城楼。朝宗楼为1424年(明永乐二十二年)知府程瑞初建,1448年(正统十三年)千户密福等重建。正德以后知府孔凤、千户朱凤、陶震重修,1544年(嘉靖二十三年)巡按御史史襄善又重修。南纪楼、凤山楼亦为程瑞初建,知府孔凤等重修,知府刘本用重建。1607年(万历三十五年)大火毁朝宗门、南纪门,4年后知府舒体震重建。

  古朝鲜首都汉阳自然地理

  汉阳区地处东经113度41分~114度16分,北纬29度58分~30度33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西南部,东濒长江,北带汉水,南抵沌口,西接蔡甸,呈三角形地带,东隔长江与武昌相望,有武汉长江大桥相连;北隔汉江与汉口对峙,有江汉桥和汉江铁路桥相连。汉阳为武汉三镇之一。

  区内地势低洼,有月湖、莲花湖等湖泊和龟山、凤凰山等山丘。汉阳区地处武汉市西南部, 与汉口、武昌隔江鼎立构成武汉三镇。今天的大汉阳地区包括汉阳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和蔡甸区,东濒长江,北依汉水,是京广铁路大动脉与长江黄金水道十字交汇的中心,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称。


4. 开城古镇图片欣赏

喀什古城作为来南疆喀什旅游必看的经典,在北京时间每天早上10:00,举行简单而热闹欢快的开城仪式。很多游客会随导游过来观看,在鼓乐的伴奏下,大家可以学习着维吾尔族,跳起麦西来普的舞蹈。开城仪式,会有主持人介绍喀什古城,乐手吹响号角,介绍喀什人文历史的重要人物——包括历史上的香妃、出使西域的张骞等等。

仪式很简短,但能体现出喀什的历史人文,非常值得一看。


5. 开山古镇在哪里

景点

蟠龙庵

当地的古迹比较著名的有蟠龙庵,蟠龙庵,地处青浦区徐泾蟠龙村。蟠龙庵始建年代不详,当地俗称“古庙”或“圣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蟠龙庵恢复宗教活动,以后逐渐重建大殿、配殿及附属建筑。2001年获准正式登记。

走近蟠龙

盘龙镇系青浦东面第一古镇,历史之久远,景点之众多、市区近郊亦少见。镇小桥多,实具江南水乡之特色;有寺有庵有阁有堂,均系古镇独特之处。

盘龙镇原址于汇龙桥(矮墩桥)东北半里许,俗名荒基角,起建千余年。明嘉清间,倭寇窜至,室庐被毁,市遂无存。江宁人陈君化避难,迁居小涞聚后,又迁徙盘龙里。家颇饶裕,启质库(典当)及布庄,集聚招涞,镇逐成于汇龙桥之西岸。镇址半系寺基,街作十字样,南北半里,东西北之,镇左枕盘龙港,中夹墅泾。

盘龙塘(港)共长八十里,旧图经以赵屯、大盈、顾会、崧子、盘龙为五大浦,盘龙、崧子、盘龙为五大浦,盘龙浦在崧子浦之东,其上源为盘龙塘,委蛇曲折,如龙之蟠,故名蟠龙镇。

镇北侧普门教寺,隋仁寿年间,僧如莹开山。寺内素有古钟一口,寺后立有铁鼎,寺前石龟石狮,此 类文物,现均不见其踪。每逢四月初八为浴佛节,俗称庙会。三日内,商贾云集,游客纷至沓来,热闹非凡。清,金凤虞有竹枝词云:“四月初交人尚闲,游踪如海复如山。知客舫来多少,停遍龙江一水湾。”

盘龙旧时有八景。曰:江村野店、曲水萦居、柳榆晚照、群鸟归林、龙江古渡、溪桥渔泊、松涛夜听、洛阳佳种。后增二景曰:古寺鸣钟、文阁谈经。是为十景。

盘龙镇初时建有文昌阁、圣堂、天主教堂、现原址尚在,其圣堂现已改为蟠龙庵。解放前,镇为龙凤乡乡公所所在地;解放后,曾为龙固区政府驻地;现归蟠龙居委会管辖。


6. 开城历史古迹

清水河,古代称西洛水、高平川水、蔚茹水,发源于六盘山东麓开城乡境内的黑刺沟脑,向北流经固原、海原、同心、中宁等县,在中卫的泉眼山西侧注入黄河,是宁夏境内流入黄河最大、最长的支流,在固原地区境内流程180公里(直线),流域面积8499.6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1.65亿立方米。受整个气候的影响,清水河流量越来越小,表现出干旱半干旱河流的特点。

历史上,清水河两岸台地是土著人生息繁衍和耕牧的地方;也是北方少数民族相互融汇的地方;清水河谷地是古丝绸之路固原境内的一部分,也是萧关古道的的一部分;更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的主要通道。

现在,清水河沿岸还有不少规模很大的古城遗址,是历代战争留在清水河两岸的缩影。郦道元在他的《水经注》里将清水河的走向、汇入的小支流、流经的地方等写得非常清楚。

清水河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马岭河峡谷的核心区,国家级专家论证为国家一级景点。是马岭河峡谷漂流线的源头,该景区距城区31公里,景区内瀑布成群,两岸原始生态保存完好,岩溶壁挂非常壮观。

景区内有壮观的峰林,挺拔的世界第一铁路高桥,雄、奇、险、秀、幽为一体的天沟地缝。缠绵悱恻的珍珠霞瀑布,上午11点--下午5点有数条彩虹交织而成的峡谷美景。

最集中的悬崖梯田,雄奇怪异的溶洞和盘根错节的千年古树和奇花异草。鬼斧神工的夜朗石画,美丽的雨布鲁天坑人家,还有红军长征桥,古营盘等景观绮丽迷人,文化底蕴深厚,专家诗呤:"壁立千仞,一水中流,群瀑横飞,人进画游"是游客游览的最佳选择。景区内有世界 奇景"世界第一铁路高桥、世界最美丽天坑人家,世界上最神奇的天沟在缝、世界最小的悬崖梯田、世界最清的清泉长流七彩瀑布群。"

该河段全长26公里,漂流时间大约3小时,即从世界第一铁路高桥清水河大桥到马岭大桥。该漂流河岸生态保存完好,水质清澈,是马岭河峡谷唯一没有受到污染的一段河流。景区内有"水上长廊"和"绿色宫殿",有30个滩,16个湾,18个潭,3个天然长廊游泳湖,漂流有惊无险,急浪推舟,让人豪气顿生。在清水河景区内漂流,让你随河流的自然落差而在地缝绝壁中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受大自然的洗礼,体会回归自然,挑战自然的乐趣,过险滩穿碧浪,一阵惊心动魄后,橡皮舟又带你静静的体会这独特的"有惊无险",我们的导游小姐自始自终陪你"玩着心跳,感受神奇"。1998年中国皮划艇比赛就曾在这里成功举行。

清水河景区内有南昆铁路、324国道、马普公路等成立体分布态势,南昆铁路清水河西站、东站也在景区内,交通十分便利。


7. 开封古镇在哪儿

河南省十八怪:

1 郑州商场扎堆盖

2 开封古城摞起来

3 洛阳水席水做菜

4 中字说的真不赖

5 阳字地名多的怪

6 天井窑院地下开

7 烩面吃出几大派

8 少林太极最叫卖

9 豫剧老少都喜爱

10 寻根问祖河南拜

11 台湾村人魂归海

12 社火骂出水平来

13 新婚压床好运来

14 红旗渠水引天外


8. 开城古镇在哪个城市

喀什古城开城仪式就在正门的位置,喀什噶尔古城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开城仪式的时间以及地点在官网上都可以查询。喀什,全称“喀什噶尔”,古称“疏勒”,维吾尔语的意思是“宝玉石集中的地方”,喀什老城内的建筑大多充满了民族风情,街道和街道之间交错纵横,风格都十分统


9. 千年古镇开城

1.水磨古镇

水磨古镇位于四川省汶川县南部的岷江支流寿溪河畔,早在商代就享有“长寿之乡”的美誉,时称老人村,后更名为水磨至今。

水磨镇既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交融区,在灾后重建中赋予其厚重的南粤新元素,内地风情和藏羌文化交相辉映,西蜀人文和禅佛文化联袂绽放。古今历史文化交汇、川广发展理念结合、藏羌人文风情荟萃,俨然一幅“高山峡谷、湖光山色、古街林立、风情四溢”的“水墨画”,被誉为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第一镇。

2.灌县古城

灌县古城,一座与千年古堰相伴的古城,一座景城一体的古城,一座品味生活的古城,一座快铁直达的古城。这个曾经遭受"5·12"大地震重创的古城,2012年5月19日这一天灌县古城举行盛大的开城仪式,正式揭开她的神秘面纱。

古城从2009年底开始实施整体打造,界面建筑全部按照川西明清风格打造,同时引水入城,蜿蜒回旋,置身其中,仿佛实现了历史穿越,现代的烦恼和喧嚣也同时驱散一空。夜间,古城和玉垒阁及山间亭阁共同亮灯,为灾后重建的美丽古城再添一景。

3.柳街古镇

柳街古镇是沿江乡与柳街镇合并的一个大镇,位于都江堰市南端,距都江堰市区27公里,温江城区18公里,成都市区30公里,是都江堰市唯一直接融入成都市“半小时经济圈”的乡镇,是成都市集镇规划发展试点镇之一。

全镇幅员面积3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800亩,总人口38600人,辖15个行政村、2个社区、218个村民小组。

4.泰安古镇

安古镇环抱于幽静的四川省都江堰市的青城后山之中,是青城后山的第一景点,每逢佳节便引来游人无数。

泰安古镇牌碑据了解,有史以来,泰安古镇便是扼成都平原西入大小金川的必经驿道上之重镇。古称"花坪老泽路",唐时为味江寨,清时始依场后的古泰安寺易名为泰安场,是成都茂汶、金川物质交流的中转重镇,历来商贾云集,市场繁荣。


10. 安徽开城古镇

  彭阳县总人口26.26万人(2013年),人口密度约为104人/平方公里,面积2528.65平方公里。  彭阳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边缘,六盘山东麓,面积2528.65平方公里,辖3镇9乡,156个行政村,总人口26.26万人(2013年),政府驻地白阳镇。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考古发现,境内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岭儿、刘河遗址及其层位的打制石器和动物化石,都说明远在3万年前,原始人类就在境内繁衍生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境内先民已大量从事畜牧和农业生产。境内曾是伏羲、女娲等人文始祖活动过的地方。  夏朝时期  禹铸"九鼎"分天下为九州,彭阳境属雍州,世居戎狄部落。  商朝时期  彭阳境内居鬼方、羌方等族落。据《周易》记载:"高宗伐鬼方,三年而克之。"高宗妻妇好统兵攻羌方。《竹书纪年》载:"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历伐西落鬼戎,俘二十翟王。" 周易》又记,殷商后期,"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说明当地人口增加,经济和军事实力已经十分强大。  西周时期  《史记·周本纪》裴骃集解引《汲冢纪年》载:"自武王灭殷,以至幽王,凡二百五十七年。"。据《汉书》记载:"安定山谷之间,昆戎旧壤",戎族的最大一支--昆戎(即犬戎)就生活在彭阳及附近地区。西周时称固原一带为大原之域,至周穆王时,戎狄不贡,发兵西征犬戎,俘五王,迁戎于大原。周夷王时,命虢公率六师伐大原之戎,至于俞泉,获马千匹。周宣王五年(前823)猃狁攻周到泾水北岸,尹吉甫反攻到大原,有兮甲盘铭文记其事。《史记·周本纪》载:"宣王既亡南国之师,乃料民于大原。"就是在周宣王三十九年(前789)在当地调查民数。  春秋时期  《史记·匈奴列传》载:周平王末年"岐、梁山、泾、漆之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之戎",彭阳境内属义渠戎居住范围。当时地处关中的秦国,自"平王东迁,以岐西地赐秦后,秦地愈大,秦乘势励精图治。"霸西戎,兼并弱小诸侯,仅秦穆公三十年(前623),用由余计攻戎王,"兼国十二,开地千里。"居住于"。  战国时期  秦厉公三十三年(前444),秦攻义渠,并俘获义渠戎王。秦惠文王更元五年(前320)攻义渠,取郁郅(今甘肃庆阳),更元十一年(前314)再攻义渠,得二十五城,灭乌氏戎,置乌氏县(今泾源县境),此后秦惠文王欲伐楚,曾投文诅楚于朝那湫(今彭阳古城镇境内)。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宣太后诱杀义渠戎王,秦灭义渠国,于其地设北地郡,以今彭阳境内的朝那邑为中心置朝那县(今古城镇),县境长城遗迹即为朝那县北缘。  秦朝时期  秦灭六国后,废分封诸侯之制,分全国为36郡,朝那县属北地郡。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始皇巡视北地、陇西途经朝那。始皇三十三年(前215)使将军蒙恬发兵30万北击匈奴,疆域北扩,朝那县相对处于内地,为当地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乌氏倮畜牧,及重斥卖。求奇缯物,间献遗戎王。戎王十倍其偿,与之畜,畜至用谷量马牛。秦始皇帝令倮比封君,以时于列臣朝请。"据文献中零散史料印证,今县境新集乡剡堡(焉氏塞)和城阳乡吴堡(乌氏堡)均与乌氏倮有关。  西汉时期  西汉初,地方建置仍沿袭郡县制,郡有郡守、都尉等职,朝那县为北地郡都尉的分治所。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冬,匈奴老上单于14万骑入朝那萧关,杀北地郡都尉,虏掠月余而去。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析北地郡置安定郡,治高平(今原州区),上隶凉州刺史部,领高平、朝那、乌氏等21县。元鼎五年(前112),武帝"湫渊祠朝那",史学家司马迁随驾记胜,汉武帝在位曾先后6次北巡安定,往经朝那。西汉末年,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变更大部分地名和官名,然朝那县依旧。  东汉时期  中国设十二刺史部(州)和一个司隶州,朝那县仍属凉州安定郡。汉安帝永初五年(111),由于北方羌族起义,下诏安定等三郡内徙,乌氏、泾阳、朝那等属县及汉族百姓随安定郡迁至美阳(今陕西武功县境)。顺帝永建四年(129),诏内迁三郡还旧土,"使谒者郭璜促徙者各归旧县,缮城郭,置候驿。"并省泾阳入朝那县,县域范围扩至平凉西北。永和六年(141)东西羌会合,势力大盛,又徙安定郡于扶风(今陕西新平县境)。献帝初平元年(190),因分安定、扶风两郡置新平郡,朝那县随郡迁还。  三国时期  曹魏恢复《禹贡》九州建置,朝那县属雍州安定郡(治临泾)。此时因高平县(今原州区)处在曹魏政权和羌胡的分界线上,废高平县入朝那县。安定 的管辖区域也大为缩减,只有高平以南的朝那等6县。  晋朝及十六国时期  晋分全国"凡十九州,郡国一百七十三",朝那县仍属雍州安定郡。西晋时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向南迁移,当地除原有汉、氐、羌族以外,还有匈奴、鲜卑、休屠、白狄、黄石等族,史书所称的"平凉杂胡"就是指朝那县境内的各少数民族。东晋十六国时,朝那县境先后属前赵、后赵、前秦、后秦、夏五个少数民族政权。前赵时,朝那县属雍州安定郡和后置的陇东郡(治泾阳,今平凉安定国镇境),并在高平(今原州区)置朔州牧。后赵沿袭前赵建置。前秦苻坚永兴二年(358)在原朝那县境阳晋川置平凉郡,郡治在今新集乡境,以当地居住的休屠族首领金熙为第一任太守。后秦时,平凉郡属北雍州"岭北五郡"之一。赫连夏时不置郡县,唯以城为主。县境平凉城(今新集乡境)属梁州。夏胜光元年(428),赫连定即位于平凉城,作临时国都近三年时间。胜光二年(429)于"姚秦时之黄石固(今红河乡境)置长城护军"。  南北朝时期  城市建设北魏、西魏、北周先后统辖今县境。北魏太武帝于神麚三年(430)率军亲征平凉城(今新集乡境),城陷,夏帝赫连定奔上邽(今甘肃天水市),平凉城归魏。神□四年(431),魏迁县境平凉郡治于阴盘(今甘肃平凉市东)。延和三年(434)魏杀县境休屠族首领金崖,休屠族人立金崖从弟金当川为首领,起兵反魏。太延二年(436),魏置高平镇(今原州区),辖县境战国秦长城以北地区,长城以南属泾州陇东郡朝那县。正光五年(524)改高平镇置原州,辖高平、长城二郡。长城郡领黄石、白池二县,郡治驻黄石县,即赫连夏置长城护军故址---黄石固(今红河乡友联村古城址)。黄石县为原朝那县辖境,白池县(县治待考)为原高平镇辖境,仍以今县境长城为界,朝那县废。西魏初沿北魏建置,废帝二年(553)改黄石县为长城县。北周时置原州总管府,领平高(今原州区)、长城二郡。武帝建德元年(572)在阳晋川平凉城(今新集乡境)置平凉县,属长城郡,白池县废。  隋朝时期  隋初改南北朝时期的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文帝开皇二年(582),整顿州县,罢长城郡,长城、平凉二县直属原州。炀帝大业二年(606)改长城县为百泉县。大业三年(607)省并州县,废州复郡,改原州为平凉郡(今原州区),县境范围分属平凉郡的平凉县、百泉县和安定郡(治甘肃泾川北)的湫谷县(治甘肃镇原县)。湫谷县只辖今县境的一小部分(约为孟塬、冯庄、小岔等地)。  唐朝时期  唐初分全国为十道,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改为十五道,地方建置为州、县两级。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改隋平凉郡为原州(今原州区),属关内道,辖今县境平凉、百泉二县。武德八年(625)百泉县城由阳晋川(红河乡境)迁至茹河川(今县城附近)。唐太宗贞观十年(636)在百泉县设置了兵部直辖的彭阳折冲都尉府。唐玄宗开元五年(717)将原置于阳晋川(今新集乡境)的平凉县治移至泾河南的古塞城(今平凉安国镇境)。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吐蕃入大震关,陷原州,县境百泉县大部分地方陷于吐蕃。唐宣宗大中三年(849)收复关陇,原州归治平高(今原州区),百泉县复。唐未黄巢起义后,吐蕃又乘机入寇,百泉县再陷吐蕃被废弃。  五代时期  五代时彭阳境内大部一直被吐蕃占据,只有今县境东北一小部分区域(也就是隋时湫谷县的辖境范围)属北方各割据政权。即先后属岐(李茂贞的割据政权)、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辖地。  宋金时期  宋初因高平、百泉、平凉"三县落蕃",县境仍只有原五代各政权的辖境范围属北宋秦凤路原州(治今甘肃镇 县)。直到宋太宗至道元年(995)才收复故原州失地。至道三年(997)设镇戎军(今原州区),与原州同属秦凤路,庆历元年分置泾原路后,又同属泾原路。镇戎军辖今县境一县二寨,即彭阳县(今县城)、东山寨(今古城镇)、乾兴寨(今王洼镇梁壕古城址),宋真宗咸平六年(1003)改彭阳县为彭阳城。原州辖今县境三寨,即靖安寨(今小岔乡耳城)、平安寨(今城阳乡转湾)、绥宁寨(今孟塬乡苏喇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部署边防,将泾原路扩编为十一将,其中第四将驻绥宁寨,第六将驻彭阳城。  金初沿袭辽制,尽升军为州,或升城、堡、寨、镇为县。升镇戎军为镇戎州,隶凤翔路,辖今县境东山县(宋东山寨升)领彭阳、乾兴二堡。原州改属庆原路,仍辖今县境三寨(靖安、绥宁、平安寨)。金哀宗正大四年(1227),蒙古成吉思汗破德顺州(今隆德县境),避署于六盘山,县境属蒙古政权管辖范围。  元朝时期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七年(1270)省并州县,撤销县境东山县建置,直属镇原州(今甘肃镇原县)。至元九年(1272)封皇子忙哥刺为安西王,设立王相府于开成(今原州区开城镇),徙民屯耕。至元十年(1273),在开成府设开成路,于金东山县旧址置广安县(今古城镇),至元十五年(1278)升广安县为广安州。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年)降开成路为开成州。  明朝时期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又降开成州为开成县,撤销广安州并于开成县,隶属陕西布政司关西道平凉府。明孝宗弘治十五年(1502)升开成县为固原州,并移治原州故址(今原州区),县境属固原州辖地。明代彭阳县境曾为官营畜牧业基地,设灵武监(后改清平监)驻今彭阳县城,领清平、万安(今环县车道乡境)二苑,隶属陕西苑马寺。  清朝时期  清初建置基本沿袭明制,地方行政机构分省、道、府、县四级。康熙四年(1665),固原州上隶的平凉府改属甘肃行省,固原州辖今县境东昌里,永丰里,清平里和万安里。同治十二年(1873),固原州升为甘肃省直隶州,辖县境兴上里、兴下里、东昌里、永丰里及清平监和万安监。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初年,改固原直隶州为固原县,属甘肃省泾源道,县以下建置基本沿袭清制。民国十八年(1929)实行区村制,县境属固原县东区、万安区和南区一部分。民国二十三年(1934),实行乡镇保甲制,县境有城阳、草庙、万安三乡。民国二十九年(1940)县境设王洼镇、城阳乡、万安乡、张化乡。民国三十四年(1945)重设区制,县境属第二区和第三区。


Hash:f617d5122865c8c3a632c9309d10d2463f8ba63b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