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我介绍一下青海当地的特色食品?

说起小吃大家都会想到成都啦,西安啦这样号称自己小吃品种多么多,味道多么好这样的地方~可是只有到过青海的人才有口服品尝到这里独具特色的风味小吃。真的,青海小吃以其独特的口味和天然的取材及不同的做法给我们这些生长在这里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当其冲我想介绍给大家的就是烤羊肉串!烤羊肉是用新鲜的羊肉,切成拇指大的薄片,串穿在铁扦子 上,浸蘸酱油、精盐、姜粉、辣椒粉、花椒粉、八角粉等佐料配 制的调味液,放到特制的长方形烤炉上用火焙烤,并不断翻动, 随时刷抹调味液,烤到表面脆黄,肉质熟透,香味浓烈时即可食 用。烤好的羊肉,趁热吃嚼,肉嫩味香,使人经久难忘!在西宁街头,尤其是黄昏时节,万家灯火初上,到处可见烤 羊肉的个体摊贩。家人朋友围坐在那里,喝着茯茶,吃着羊肉...不往下说了,口水啊...
锅馍馍是在金属的 锅模具中烤制而成,故群众习惯将它简称“ 锅”。 锅是在普通发面里卷进菜油,抹上红曲、姜黄、香豆粉等民间食用色素,再层层叠叠地卷成红、黄绿各色交织的面团(藏、回族同胞在和面时,有时掺进鸡蛋和牛奶),揉成和锅形状大小相同的圆柱状,放人锅内,埋在用麦草为燃料 的灶膛或炕洞内的火灰里。 锅壁较厚传热缓慢,麦草燃料火 力均匀,热度适中,半个小时后即可出锅。烙出的 锅馍馍,外 脆内软,绽开如花,色彩鲜丽,异香扑鼻。它的特点是省时,省 事,制作简单,松脆好吃,携带方便,经久耐贮
手抓是青海高原上有独特风韵的吃法,在全国也颇有声誉。 手抓羊肉和藏族同胞依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是紧密相关的。因吃时一手抓肉,一手拿刀,割、挖、剔、片,把羊骨头上的肉吃得净光而得名。   一盘羊肉,肉赤膘白,肥而不膻,色泽诱人,用刀割吃,虽然吃得嘴油手滑,但仔细品味,爽而不腻,油润肉酥,质嫩滑软,滋味不凡。
酿皮是在麦面中掺和一定量的碱面,用温水调成硬性的面团,将和好的面团在盆等盛凉水的容器中加以揉搓,洗去淀粉,直到面团成蜂窝状的软胶样时为止。这软胶样的面团煮熟后称作面筋。剩下的面糊搅匀后,舀进“片盆”,放进开水锅里烫熟;或者待水沉淀后,倒出浮水,将沉淀面糊舀在铺有棉布的蒸笼中蒸熟即可。吃时须切成长条,缀以面筋数片,浇拌上调料即可,哇,那味道。
馓子是一种油炸面食。用白面为原料,稍加盐和调料,搓成细条(越细说明手艺越好),一圈圈放入油中炸制而成,酥脆可口。
尕面片是青海人面食中最普遍而又很独特的家常饭。据世居青海的老人们说,面片乃是长途旅行途中的快餐。青海地广人稀,草原辽阔,交通不便,过去汉、回、藏各族之间相互来往,奔走于农牧区之间,路程遥远,中途又少旅店供食宿,跋涉一天之后,日落天黑,往往借水草一隅扎起帐房,立起三石支一口锅,不用案板、切刀、擀面杖等炊具,只要有个碗,冷水拌面,捏成扁长条形,压平、拉长后,再捏扁揪断成小面片入锅,一顿晚餐就到口了。这种长途跋涉中的快餐,有操作简单、省时省事的特点,充饥及时,干脆利落,兼有旅行野炊之乐。如在草原上能找到羊肉下锅,先煮羊肉,后揪面片,这就是有名的三石一锅羊肉尕面片.食毕,铜锅搭马背,木碗揣怀中,扬鞭驱马再赶前程。按尕面片形状、配料和烹任方法不同,有做工细致纤小玲城的指甲面片、雀儿舌头;有和蘑菇混煮的蘑菇面片;有不带汤而用炸酱拌吃的烩面片。回族人民清真面食中还有和牛羊肉、粉丝、辣椒混炒的炒面片 农村里还有常吃的菜瓜面片等等。炒面片以文化街那家最为有名!
奶皮也叫干奶酪,和西餐中称作忌司的相似,是青海农牧交错地区农民用牛奶制成的著名士特产品之一,为牛奶制品中最可口的营养食品。其制作历史己近百年。    奶皮纯黄夹白,油渍点点,蜂窝沙孔满布,色彩清新迷人,入口奶油溢香,酥柔味美,不油不腻,营养丰富
当然,除了我在这里介绍的这几种代表,你只有到了这里才能品味到绝色琳琅的正宗青海小吃,像狗浇尿啦,筏子肉团啦,杂碎啦,羊筋啦,羊肠面,糌粑,醪糟,甜醅...就连青海的酸奶都是别具一格的!相信我吧,来青海吧,感受青海,体味青海!
哈哈,谗死了吧!!!

Hash:94d8ab6415d94a9b43ba77fd6a2de1e2af812c57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