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县青铜小镇——中国青铜器第一村、特色旅游村之一

青铜小镇位于洛阳南30公里伊河东岸的葛寨镇烟云涧村,是河南省18个特色旅游村之一,全村三分之一的农户从事仿古青铜器生产销售,是国内最大的青铜器生产加工基地、集散地,被誉为“中国青铜器第一村”。烟云涧村由莲花山、九皋山、溪鸣山三面环抱,其间有康水、明水似两条银带穿村而过。早在夏商周时期,烟云涧就是王室用青铜祭器祭祀天神的宝地,也是青铜祭器的制作地。这里有代代相传的青铜器制作技艺大师,有历经千年沧桑的秦楚古道,有文人墨客留下的不朽名篇……

洛阳旅游,找洛阳天天旅行社,定房、定车、定票、定线路、定导游、定美食、定住宿。

花尔楼遗址出土五件青铜器,其中一件青铜俎,为何悬着两个铃铛 青铜器

花尔楼商周遗址一经发现,就出土了震惊世界的商周时期珍贵文物。出土的五件青铜器中,有一件为“青铜俎”,它的下面竟然悬着两个铃铛。您可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小编就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花尔楼商周遗址发现的过程非常有趣。1979年4月,村民商学顺只是在自家后屋平整土地,居然发现厚厚的土层下面,挖出了奇怪造型的青铜器。村民立刻告诉了考古专家,他们竟然在此处发现五件窖藏的大型青铜礼器,其中甗两件,鼎、簋、俎各一件,件件都是商周时期珍贵的文物。

经过考古学家认真地考察,发现这批青铜器铸造年代是商末周初。中原建造的青铜器,为何会传到花尔楼?史料记载,西周初年,诸侯皆有自己的封地,封文王子召公奭于燕为候,闾山一带的花尔楼正属于其领地。

而花尔楼商周遗址发现的五件大型青铜器,也是在商周时期代表着王权的器物。这五件青铜器的发现,不仅令现代的考古专家欢呼雀跃,还令许多历史学家激动不已,因为它侧面证明了医巫闾山4000多年的辉煌历史,也表明花尔楼成了医巫闾山地区人类,最早居住活动的文明之地。

其中有一件饕餮纹板足悬铃俎,更是被判定为锦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它有什么资格被判定为镇馆之宝?看饕餮纹板足悬铃俎,长33.5厘米,中宽16.9厘米,高14.5厘米,板壁厚0.2厘米,板足高12.1厘米,重2.5千克,整体的大小以及造型非常规整。

再仔细看它表面的花纹。它的板足面,装饰着精致的饕餮纹,旁边用云雷纹衬托,更显精致优雅。板足裆间两端,各吊有一个钟形铜铃,一个铃是素面的,另一个铃用单层纹进行装饰,铃铛的每一个部分都制作精美。

仅仅凭着它制作精美的造型以及优雅的纹饰,就可以获得镇馆之宝的资格吗?其实并不是,考古人员更看重的是“俎”本身的地位。俎在古代,简单来说就是剁肉割肉用的砧板,所谓“我为鱼肉,人为刀俎”。一般都是用木头制作成长方形,两头有立足的地方,方便砧板放置。

不过古人不仅会吃猪肉,还喜欢供奉猪肉、牛、羊肉进行祭祀。古时祭祀时,所谓“三牲六畜”,三牲指牛、羊、猪,六畜为马、牛、羊、鸡、犬、豕。《左传》上说:“鸟兽之肉不登于俎”,说明鸟兽的肉没有资格放置在俎上,用来祭祀。

而此饕餮纹板足悬铃青铜俎不同。首先,历史上用铜制作俎的文物就非常稀少,其次,它身为俎,也是造型最奇特的一种俎,前后两块板足架起俎面,俎面下竟然还悬挂着铃铛,俎面甚至制作成槽形,更加方便放置猪肉牛肉,也更加方便砧板,“槽形“在如今充满高科技的年代,并不值得一提,但在那个落后的时代,制造它的人,有如此先进的意识和设计,已经非常厉害了。

更令人惊讶的是,此俎前后板足中央,甚至留出了壶门轮廓。它也是我国迄今,壶门形象所见的最早实物。

饕餮纹板足悬铃俎能成为该馆之宝,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制造手艺精湛,花纹优雅精致。更是因为它本身还是一只如此与众不同的俎,无论是超前的设计,还是独树一帜的制作材料,甚至是融合了中原以及边疆的花纹设计,都造成了如今饕餮纹板足悬铃俎,震惊考古界的地位。

饕餮纹板足悬铃俎被奉为镇馆之宝后,众人虽然都对它表面的花纹,以及超然的造型赞叹不已,但是也都留下了一个疑问——俎下面为何悬挂着铃铛?

许多历史学家和专家都进行了多次的猜测,小编将猜测进行总结,得出三个答案。第一个答案,铃铛可以起到装饰的作用,做到动静结合的综合效果。第二个答案,铃铛有实用性,因为刀俎上的肉被切碎后,厨师敲响铃铛,下人就会来取食物。第三个答案就有趣的多了,铃声毕竟是乐声,可以增加欢快和热烈的气氛。

不过刀俎下面悬挂着铃铛的种种答案,毕竟只是猜测。至于装着铃铛的真正答案,还是要听取专家的意见。希望随着历史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考古专家,可以给出我们一个合理科学的解释。

三星堆青铜器的特点 青铜器

祭祀特点。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众多青铜器为古蜀文明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青铜纵目人面像可能是古蜀先民祭祀时木质或石质或泥质人像佩戴的青铜面像,应是祭祀时的重要主体。

青铜大立人像具有明显的祭祀特征,带有浓厚的巫文化色彩;其"环管状"手势应为祭祀或巫术需要,可能反应了古蜀先民原始的宇宙观。青铜神树应是巫师或祭司在祭祀仪式上用以沟通天地的道具,是古蜀先民对太阳及太阳神崇拜的体现。

扩展资料: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有造型各异青铜人头像,出土时面部均有彩绘,而且在耳垂上穿孔,用以挂戴耳环耳饰,看来我们的先人很爱美的。

除了这些青铜造像外,还有许多用祭祀的尊、等,有形态各异的各种动植物造型,其中被誉为写实主义杰作的青铜鸡、有在中国范围内首次出土的青铜太阳形器等一大批精品文物。

它们皆与中原文化有显著区别,这表明三星堆文化不仅是古蜀文化的典型代表,亦是长江上游的一个古代文明中心,从而再次雄辩地证明了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体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星堆遗址

  四川省广汉三星堆遗址年代约公元前13—14世纪左右,至迟为商代早期。

  遗址出土的大量青铜器中,有尊、盘、戈,还有大小人头像、立人像、爬龙柱形器和铜鸟、铜鹿等。

  其中,出土的青铜人像群尤引人瞩目,是同时期中原文化所没有的。

  82件青铜人头像、青铜八面具、兽面具、青铜大小人像不归属于中原青铜器的任何一类。

  特别是青铜人头像形象夸张,极富地方特色:均为高鼻阔目、方颐大耳。颧面突出、阔嘴大耳,耳朵上还有穿孔,不像中国人。在此之前,中国史前时代的面具尚无实物出土。三星堆遗址的发现,震惊世界。

  而且所有的青铜器上都没有留下任何铭文,简直让人不可思议。

  具体特征:

  1、三星堆青铜雕像群具有宗教意义。

  制作目的是用于宗庙和宫殿的祭典,为宗庙祭祀活动的重器。蜀人把想象的自然鬼神铸成“百物之形”青铜像或兽面具,代表各种自然神灵,陈放在宗庙里,目的是让人们在祭祀的烟火燎烧中祈祷和献祭,迎接神灵降临,祈求神灵护祐。

  三星堆被埋入祭祀坑的这批青铜像,还具有“祭天”、“祭地”、“祭山”、“迎神驱鬼”、“迎敌祭祀”等祭祀的功用。又具有“人殉”、“人祭”的雕塑代用品的某些特征。

  2、铸造工艺与技术。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雕像主要为浇铸,有的又具有锻压效果。浇铸过程普遍采用商代中晚期中原地区普遍流行的“分铸法”。

  在祭记坑中发现了红砂石碎块,在部份铜人头中还发现有泥芯,都说明青铜像均采用翻模制造。先制出泥胎再浇铸而成。焊接、铆接等方法都达到了较高的工艺水准。

  3、三星堆青铜雕像具有较强的装饰性。

  无沦人像、人头、面具、人面像均显示出装饰效果。如,小型青铜人像,可能是挂在某种器具上的装饰物;跪在铜树下的三尊小型青铜跪人,是铜树的装饰附件;

  兽面具.人像面具底部呈倒三角形,是插在某种构件上,组成一体的,客观上也赋予铜头装饰功能。

  4、三星青铜人像群具有丰富的抽象思维观念。

  青铜人头像均是采用夸张的手法,夸大局部细节,强化视觉效果。

  “纵目”、大耳、宽嘴、楞眉、鼓眼,部分青铜人头像头顶部没有天灵盖。这些现代抽象艺术的表现手法在青铜雕像中被 现得淋漓尽致。因此,三星堆青铜雕像的寓意十分丰富,显示出较高的理性化观念。

  5、与西亚和埃及文化的联系。

  出土的40多个青铜雕像中,还有有6个带有金面罩。用箔金贴附在青铜人头像上,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它是显示尊崇,还是巫术含义,仍是一个谜。

  戴黄金面罩在中国确属罕见,但3300多年前埃及鼎盛时期的法老图坦卡蒙王陵的葬殓面具就是黄金面罩。西亚和埃及许多雕像也是饰以金箔。反映出这两种文化的联系。

  三星堆青铜雕像及黄金面罩,年代虽然比西亚和埃及稍晚,但其大小和制作工艺完全不比后者逊色,三星堆文物中出现了西亚和埃及的文化因素,确实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谜。

  三星堆青铜器是早期蜀文化的遗存,其久远的年代,鲜明的地方特色, 在中国乃至世界均属罕见。

青铜器自由行旅游攻略

  • 伊川县青铜小镇——中国青铜器第一村、特色旅游村之一

    青铜小镇位于洛阳南30公里伊河东岸的葛寨镇烟云涧村,是河南省18个特色旅游村之一,全村三分之一的农户从事仿古青铜器生产销售,是国内最大的青铜器生产加工基地、集散地,被誉为“中国青铜器第一村”。烟云涧村由莲花山、九皋山、溪鸣山三面环抱,其间有康水、明水似两条银带穿村而过。早在夏商周时期,烟云涧就是王室用青铜祭器祭祀天神的宝地,也是青铜祭器的制作地。这里有代代相传的青铜器制作技艺大师,有历经千年沧桑的

    2022-01-24
    1437 4
  • 花尔楼遗址出土五件青铜器,其中一件青铜俎,为何悬着两个铃铛

    花尔楼商周遗址一经发现,就出土了震惊世界的商周时期珍贵文物。出土的五件青铜器中,有一件为“青铜俎”,它的下面竟然悬着两个铃铛。您可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小编就来为您揭秘。(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花尔楼商周遗址发现的过程非常有趣。1979年4月,村民商学顺只是在自家后屋平整土地,居然发现厚厚的土层下面,挖出了

    2022-02-23
    198 6
  • 我从蒲州来 || 战国青铜兵器

    探访、寻找、想象掀开历史一角、探究千年文明系列文博微视频《我从蒲州来》用五分钟,讲述永济文物的故事战国青铜兵器——古“晋阳”在永济1992年,在城北街道赵杏村的墓群里,出土了一组战国青铜器。和商代以礼器为主的青铜器皿不同的是,这些造型优美、纹饰精细的器物多为兵器和车马器,似乎暗示着春秋战国时期发生在蒲坂一带的战争风云。“三家分晋”是春秋末年具有划时代意义

  • 中国最古老的兵器:青铜战戈

    中国最古老的兵器:青铜战戈戈是我国古老的长兵器,在距今3500年前就已出现,至商代已普遍使用。戈的尺寸大小不一,标准的戈由戈头、柄、铜尊三部分组成。戈头分为援、内、胡三个部分,“援”就是平出的刃,用来勾住敌人,是戈的主要杀伤部分;“内”位于“援”的后尾,呈棒状,用来安装木柄。为了避免在挥杀时向后脱落,有的在“援”和“内”之间设有突起的“阑”。戈援下刃接近阑的弧曲下延,并沿阑侧增设缚绳的穿孔,这


    2022-02-13
    405 85
  • 岳阳这个镇发现青铜器,出自……

    10月8日晚,汨罗市长乐镇海螺山一施工工地意外出土一件完整青铜器。经当地热心群众提供线索,长乐镇政府和长乐派出所工作人员迅速反应,按照国家文物保护法,将青铜器监督移交市文物管理所有效保护。目前,市文物管理所专业人员初步认定其为商周时期的青铜铙出土青铜铙重达33公斤,器型厚重,饰兽面纹9日下午,记者在市文物管理所看到,出土的青铜器高约50公分,宽约30公分,重达33公斤,表面存在

    2022-02-09
    141 20
  • 江苏淮阴高庄青铜器群赏析

    原来这里是韩信的地盘我们先简单浏览一下战国|铜方策、铜节约战国|栏柱铜饰战国|青铜甗战国|铜吊炉架战国|线刻纹铜盘战国|云雷纹兽首铜鼎车舆铜饰件战国|兽首形铜车饰金簿缪龙形金较(

    2022-02-10
    891 83
  • 沂源县有了民营青铜器博物馆!

    近日,沂源县融媒体中心记者走进山东虡盛文化有限公司,实地采访虡盛文化旅游产业园博物馆项目与虡盛文化公园项目建设情况。《掌上沂源》将陆续推发部分作品,敬请关注。在位于沂源县城富源路新党校北侧的施工工地,省、市、县重点项目——虡盛文化旅游产业园正在建设中,记者看到,博物馆主体工程已经完成,正在进行室内二次结构施工、外墙大理石装饰施工、博物馆前广场硬化及铺装施工。从效果图上看,青石基、乳白墙体、

    2022-01-18
    1534 19
  • 青铜重器背后的“文物保护功臣”

    10月11日,在陕西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上,眉县杨家村西周青铜器窖藏文物的照片吸引了观众的目光。10月11日,在陕西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上,一张宝鸡市眉县杨家村西周青铜器窖藏文物的照片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这张照片记录了西府群众护佑青铜重器的义举。2003年1月19日,眉县杨家村的5位村民在村北取土劳作时,偶然发现了一个藏有青铜器的土窖,由此揭开了27

    2022-02-11
    1415 81
  • 厉害了南越国,独创了这款青铜器

    在介绍这一

    2022-02-17
    1119 65
  • 刘柯分享:襄阳博物馆青铜器巡礼

    刘柯分享:襄阳博物馆青铜器巡礼襄阳市博物馆馆以基本陈列、临时陈列为基础,馆藏文物包括金银器、青铜器、陶瓷器、玉石器、漆木器、古字画、碑帖墓志、石刻木雕等。展出各个时期文物800多件(套),基本陈列为以“聆文明之足音,品南北之遗韵”为主题的《襄阳古代历史文化展》,分为史前时期、先秦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及隋唐至明清时期五个单元,全面介绍了襄阳历史文化的发展概况。馆藏文物尤以商

    2022-01-28
    996 99
  • 大英博物馆怎么有我国的青铜器?

    大英博物馆怎么有我国的青铜器? 大英博物馆是模仿模仿古希腊帕特农神庙建造的吗?为什么叫大英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的简介


    2023-11-14
    442 14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