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景点故事传说 - 山海关的传说故事

导读:山海关景点故事传说 - 山海关的传说故事 1. 山海关的传说故事 2. 山海关的历史故事 3. 山海关的民间故事 4. 山海关的神话故事 5. 山海关的传说故事简介 6. 山海关民间传说 7. 关于山海关的故事或传说 8. 山海关的传说故事20字

1. 山海关的传说故事

孟姜女为夫千里送寒衣的故事

 秦朝时,万杞良在新婚之夜被征去服徭役筑长城。妻子孟姜女依依不舍,悲伤万分。

 看着丈夫万杞良被几个官吏强拉因拽出屋外,在夜幕中消失了,放声大哭着:“新婚之夜夫别离,残风传来孤雁啼,烛花悲怆泣曳移,凉月雪映床半席。可恨啊!……”

转眼间到了十一月,秋风呼啸,天气变凉。孟姜女想到远在北方筑长城的丈夫万杞良还穿着单衣薄衫,心中万分着急。于是打定主意要去给丈夫送寒衣。

  她翻过几十座高山,渡过几十条大河。昼行夜宿,走了几天几夜,历经千辛万苦才来到了长城附近。看到好多人在服徭役:有人在不停地搬运土石;有人手握铁钎开凿打槽;有人用青石堆砌城墙;还有几个人手持鞭子双目圆睁,虎视眈眈……

  孟姜女在人群中左找右寻走遍了长城附近,丝毫不见丈夫万杞良的踪影,心中焦急如焚。向服徭役的逐人打听,他们有的摇头;有的摆手都说不知道万杞良的下落。

  孟姜女万般绝望,就坐在长城附近放声大哭:

  “秋风飕飕天气凉,

  孟姜孤寂独守房。

  昼望云天思杞良,

  晚伴豆灯恨夜长。

  心忧衣单夫着凉,

  不分昼夜织衣忙。

  千针万线请深藏,

  但愿衣暖把寒防。

  谁知一切白恓惶,

  送衣不见我夫郎。

  郎啊郎!我的郎!

  心上人儿万杞良!

  怨!怨!怨!恨!恨!恨!

  怨恨全是这筑城墙!”

  “轰——”城墙倒塌了一截。露出丈夫万杞良的尸体。

  孟姜女想:活着夫妻不能相随,死后魂魄也要伴陪。猛然跃起一头撞向城墙残壁,立马倒在丈夫万杞良尸体旁,在没有站起来。

2. 山海关的历史故事

据说在六百多年前,朱元璋做了大明朝皇帝,他下了一道旨,派元帅徐达和军师刘伯温到京城以北过塞之地围城设防,两年之内,必须完成。

3. 山海关的民间故事

白狼扎古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走在无垠的旷野,一声嗥叫冲向天空。这匹狼老了,历尽沧桑,生活的磨难,它走过长城,到过山海关,玉门关。白狼扎古善战大胆无惧无悔,爱塞北的雪,爱长江的水,冬天了,白狼扎古准备盖一所房子,捕几只野兔,过一个暖和的冬天呢。

4. 山海关的神话故事

五仙不过山海关,是大清朝乾隆皇帝规定的。

传说清朝乾隆皇帝在位时,有东北地区的大仙找乾隆要成仙批文,因为乾隆皇帝是人间帝王,一言一行暗合天意,因此定下规矩,东北的大仙不准越过山海关,自此以后五仙不过山海关成了定律,传至今日。

5. 山海关的传说故事简介

传说孟姜女当年就死在秦皇岛。当年秦始皇为了抵御匈奴的侵犯,修建万里长城,那时候没有现在的现代化机械,全靠人力劳动,就从全国各地抓劳工,孟姜女的丈夫就来到了秦皇岛修长城,春去冬来,孟姜女惦记丈夫没有冬衣,就千里迢迢给他送棉衣,到了长城边上怎么也找不到她的丈夫,有人告诉她,人已经死了,她就在那里哭,哭倒了万里长城。

后来秦始皇看上了孟姜女,要纳她为妃,孟姜女提出去海边看看,就顺着长廊走到海边,趁人不备跳了下去。现在秦皇岛山海关还有孟姜女庙,还有望夫石。

6. 山海关民间传说

三仙通常指福禄寿三仙,这里代指大仙。“三仙不过山海关”原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南方基本是佛的天下,而北方则是大仙的地盘,而大仙则不能越过山海 关往南而去,据说这个传说还是清朝之后才有的规定。传说,当年乾隆皇帝出外巡游,一些精怪们遇见了他,于是恳求乾隆对他们加以点化,于是乾隆给他们加封了500年,但也立下一个规矩,那就是出马仙不可以越过山海关做事。

7. 关于山海关的故事或传说

历史

山海关北靠燕山,南临渤海,扼守华北与东北之间狭长的陆路交通要道,地势险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商朝时,属孤竹;周朝时,属燕地;秦、汉时,属辽西郡。北齐和隋唐时都在这一带修建过城关,今日在抚宁石门寨,仍可看见北齐长城遗址,隋文帝时,设置榆关,元朝时称迁民镇。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大将徐达修筑长城,在此设立关城,因位于燕山与渤海之间,故取“山”、“海”二字而得名“山海关”,归隶永平府管辖。嘉靖年间,蓟镇总兵戚继光重修了山海关及附近的长城段——角山长城。在关城以北修筑了北翼城,以东的欢喜岭(又名凄惶岭)上修筑了威远城。

崇祯年间,兵部尚书孙承宗在关城以南及海边修筑了南翼城和宁海城。宁海城背接长城,高3丈,周长1里,从陆地直插海中,状似龙首,故称“老龙头”。此外还有城堡、水关、墩台等多处,星罗棋布,相互呼应。以上共同组成了布局合理、层次分明、严密坚固的山海关防御体系,历来是中国最紧要的军事重镇之一。

明人概括山海关的战略,“内拱神京,外捍夷虏,最契紧处”。枢辅大学士孙承宗指出:“关门系天下安危”。天启二年(1622年)有兵力七万九千八百六十九人,马一万二千七百六十匹,次年,马步兵员已达十万。御史汪裕疏言:山海关“现存之兵,御侮有余,定额之饷解给无难”。

明末镇守山海关的将领吴三桂与清摄政王多尔衮合作,在山海关前击溃了前来征讨的李自成军,并带领清军入关,由此导致了李自成大顺政权和南明政权的覆亡。

清朝时,山海关为临榆县城,因位于北京与盛京(沈阳)之间,而有“两京锁钥”之称。清末和民国时期,关城周围又成为战场,八国联军战争和九一八事变后的长城抗战都在这里率先爆发。

目前山海关及周边的古建筑,已大多修复原貌,形成独具特色长城历史文化游,明清社会民俗游以及古代孟姜女等传说游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文化名城。

其城墙尚完整,是中国现今保存相对较好的一座明长城关城。当今,其旅游文化价值显著,与“丽江古城”,“平遥古城”,“凤凰古城”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城”。

扩展资料:

一、简介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最东部与辽宁省接壤处,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境内,且地居燕山与渤海之间,故得“山”、“海”二字而命名。山海关又被称为“榆关”,以古渝水而得名。在历史上,所谓关内、关外、闯关东、关东军等“关”字均指山海关,对中国具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在1990年以前,因老龙头直入海中,被认为是明长城的东端起点,使山海关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1961年,山海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二、建筑

关城平面呈方形,周长约4公里。城墙高14米,厚7米,内用夯土填筑,外用青砖包砌。东墙的南北两侧与长城相连,墙上有奎光阁、牧营楼、威远堂、临闾楼等建筑。东、南、北三面墙外挖掘了深8米、宽17米的护城河并架设吊桥。城中心筑有钟鼓楼。

山海关的四面均开辟城门,东、西、南、北分别称“镇东门”、“迎恩门”、 望洋门”和“威远门”。四门中除威远门外,都筑有高大的城楼。东门面向关外,最为重要,由外至内设有卫城、罗城、瓮城和城门四道防护。

城门为巨大的砖砌拱门,位于长方形城台的中部。城台高12米,其上的城楼高13米,宽20米,进深11米,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重檐歇山顶建筑。城楼上层西侧有门,其余三面设箭窗68个,平时以朱红色的窗板掩盖。

在东面屋檐下还高悬一块巨大匾额,上书“天下第一关”五个大字,相传为明代进士萧显书写,每字高1.6米,字体苍劲浑厚,是山海关城的象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山海关

8. 山海关的传说故事20字

哦,好一座威武的雄关!——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山海关这铮铮响的名字,是我刚记事的童年,从我的一位四爷那里听到的,从此,在心里刻下了这座雄关的影子。

  我的四爷,是一个关东客。还在他才十几岁的时候,就像我故乡的许许多多为贫困所迫无路可走的农民一样,孑然一身,肩上背着一张当做行李的狗皮,下关东谋生去了。待到重返故里,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和他几十年前离乡时一样,依然是孑然一身,两手空空。他带回来的惟一财物,就是那漂泊异乡浪迹天涯的悲惨往事和种种见闻。

  这当中,就有着山海关。

  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冬景天,我们爷儿俩偎坐在草垛根下,晒着暖烘烘的三九阳光,他对我讲述山海关的一些传说、故事的情景。那雄伟的城楼,那险要的形势,那悲壮的历史,那屈辱的陈迹,那塞上的风雪,那关外的离愁……

  善感的心灵,也曾为背乡离井、远徙异地的行人在跨过关门时四顾苍茫的悲凄情景而落下过伤感的眼泪,也曾为孟姜女的忠贞和不幸而郁郁寡欢;然而更多的却是为那雄关的雄伟气势和它那抵御外侮捍卫疆土的英雄历史所感动,所鼓舞。幼稚的心灵上,每每萌发起一种庄严肃穆、慷慨激昂的情怀。

  也曾做过一些童年的梦:梦中,常常是身着戎装,飞越那绵延万里的重重关山,或是手执金戈高高地站立在雄伟高大的城门之上……

  啊,梦虽荒唐,然而那仰慕雄关、热爱国土的心却是真挚的,深沉的。

  遗憾的是,这离京都颇近的雄关,我却没有到过。它留给我的依然还是童年时代从四爷那里得来的模糊的影子。

  机会不是没有。有一次,大概是一九五六年的春天吧,我出访东欧,乘的是横越东北大地和西伯利亚荒原的国际列车。我从列车播音员的广播中,听到了沿途将要经过的一些城市,这当中,就有山海关。当时的心情是十分兴奋的。列车过了秦皇岛以后,我就渴望尽快看到山海关。列车驶近山海关车站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这车站和铁路线离山海关还有相当远的一段距离。我从车窗里探出头去,向北张望,心想能远远地眺望一下也好。时已黄昏,苍茫的暮色,笼罩着大地,任你瞪大了眼睛,竭力张望,也望不见山海关,只能隐隐约约地望见一抹如烟似雾的淡影,和从四野里升腾起来的炊烟暮霭融合在一起,像三春烟雨中的景色似的,迷离难辨。我失望地转回头去,脑幕上留下的依然是童年时代从四爷那儿得来的模糊的影子。

  现在,我终于亲眼看到这思慕已久的雄关了。啊!好一座威武的雄关!果然名不虚传:那气势的雄伟,那地形的险要,在我所看到的重关要塞中,是没有能与它伦比的了。

  先说那城楼吧。它是那么雄伟,那么坚固,高高的箭楼,巍然耸立于蓝天白云之间,那“天下第一关”的巨大匾额,高悬于 楼之上,特别引人瞩目,从老远的地方,就看得清清楚楚。这五个大字,笔力雄厚苍劲,与那高耸云天气势磅礴的雄关,浑然一体,煞是壮观。但是,最壮观的还是它形势的险要。不信,你顺着那城门左侧的阶台往上走吧,你走到城墙之上,箭楼底下,手扶着雉墙的垛口,昂首远眺,你会情不自禁的发出一声又惊又喜的赞叹:“嗬,好雄伟的关塞,好险要的去处!”

  你往北看吧,北面,是重重叠叠的燕山山脉,万里长城像一条活蹦乱跳的长龙,顺着那连绵起伏的山势,由西北面蜿蜒南来,向着南面伸展开去。南面,则是苍茫无垠的渤海,万里长城从燕山支脉的角山上直冲下来,一头扎进了渤海岸边,这个所在,就是那有名的老龙头,也就是万里长城的尖端。山海关,就耸立在万里长城的脖颈之上,高峰沧海的山水之间,进出锦西走廊的咽喉之地,其形势的险要,正如古人所说:

  

    两京锁钥无双地,

    万里长城第一关。

  

  站在这雄关之上,人的精神顿时感到异常振奋,心胸也倍加开阔。真想顺着那连绵不断的山势,大踏步地向着西北走去,一路上,去登临那一座座屏藩要塞、烽台烟墩,从山海关、喜峰口、古北口、居庸关、雁门关,一直走到那长城的尽处嘉峪关口。也想返回身来,纵缰驰马,奔腾于广袤无垠的塞外草原之上,逶迤翻腾的幽燕群山之间,然后随着那蜿蜒南去的老龙头,纵身跳进那碧波万顷的渤海老洋里,去一洗那炎夏溽暑的汗水,关山万里的风尘……

  甚至更想身披盔甲,手执金戈,站立在这威武的雄关之上,做一名捍卫疆土的武士。

  哦,童年的梦,又从长久尘封的记忆中复活了。复活在这“天下第一关”的城楼之上、山海之间,复活在这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复活在这十年内乱后的一个励精图治的夏天。

  这,能说是荒唐的吗?

  不,你瞧,那是什么?

  正当我凭栏四眺遐思迩想的时候,猛听得一阵喧哗,回头一看,啊,一个身披盔甲手执青龙大刀的武士,从那古老而高大的箭楼大门里面走了出来。我不禁吃了一惊,心里好生诧异。上前仔细一看,却原来是一个来游览的小伙子,故意穿这一身戎装拍照留念的。这戎装,是从箭楼大门里面的一家照相馆租来的。

  这件新鲜事儿,使我非常高兴。开始时我想到的是这家照相馆真是“生财有道”,会想点子赚钱;可是转又一想:这不单纯是个赚钱营利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他们体会到那些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荟集到这儿来的游人们,在登临这座古老而著名的雄关时的心情。我由此也就懂得了:这身着戎装的拍照留念的小伙子,也决不是为了好玩和逗趣,这当中,蕴藏着一种可贵的感情。

  瞧,这小伙子手执大刀昂首挺胸的威武严肃的神情,不就是很好的证明吗?

  看着这,有谁会感到滑稽可笑呢?

  不,相反地,人们会情不自禁地从心里涌起一种肃穆庄严的感觉,怀古爱国的激情。

  也许是受到这种情绪的感染,与我一起来的一位青年女作家,也仿效那个小伙子,花了五角钱租了一套盔甲、兵器披挂起来。当她披挂停当从箭楼里走出来时,我简直不认得她了。那个一身天蓝色西装衫裙的时髦姑娘,一刹那间变成了一位威风凛凛的古代武士。她头戴朱缨金盔,身穿粉底银甲战袍,手抚绿色鲨鱼鞘青锋宝剑,昂首挺胸地站在城楼之上,俨然是一位身扼重关、力敌千军的守关武士,叱咤风云的巾帼英雄。

  这位女作家,过去当过演员,拍过一部电影 在那部电影里,她演的是一个从穷山沟里出来的农村姑娘,当上了飞行员,驾驶着银鹰,翱翔在蓝色的天空,保卫着祖国的神圣疆土。现在,她又身披戎装,手执金戈,在扼守这重关要塞了。八月的骄阳,映照着金盔银甲,闪烁出耀眼的光芒,她高高地站在那里,两眼凝视着远方,脸上的神情,是那样的庄严,真不啻是花木兰再世,穆桂英重生。

  看着这,一刹那间,我竟然仿佛置身于中世纪的古战场上。一股慷慨悲歌的火辣辣的情感,涌遍了我的全身。

  啊!雄关!

  这固若金汤的雄关!

  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

  在我们古老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上,在那些干戈扰攘、征战频仍的岁月里,这雄关,巍然屹立于华夏的大地之上,山海之间,咽喉要地,一次又一次地抵御着异族的入侵,捍卫着神圣的祖国疆土。这高耸云天的坚固的城墙上的一块块砖石,哪一处没洒上我们英雄祖先的殷红热血?这雄关外面的乱石纵横、野草丛生的一片片土地上,哪一处没埋葬过入侵者的累累白骨!

  啊,雄关,它就是我们伟大的民族的英雄历史的见证人,它本身就是一个热血沸腾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

  如今,这雄关虽已成为历史陈迹,但是它却仍以它那雄伟庄严的风貌、可歌可泣的历史,鼓舞着人们的坚强意志,激励着人们的爱国情感。

  我相信:假若一旦我们的神圣的国土再一次遭受到异族入侵的话,那位手执大刀的青年小伙子,还有我们的现代花木兰,以及所有登临这雄关的公民,全都会毫不犹豫地拿起武器,奔赴杀敌卫国的战场!

  由此,我又悟出了一个道理:雄关,这早已变成了历史陈迹的雄关,虽然已失去了它往日的军事作用,但是这雄关的伟大体魄,忠贞的灵魂,却永远刻在人们的心中。哦,更确切一点说,这关,不在地壳之上,山海之间,而是在人们的心中。

  是的,在人们的心中。这才是真正的雄关,比什么金城汤池还要坚固的雄关!

  不是吗?山海关纵然是坚固险要,可也有被攻破的记载;而吴三桂的引清入关,更是不攻自破。多尔衮的铁骑,不就是从这洞开的大门下面蜂拥而过、席卷中原的吗?

  “恸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吴梅村的《圆圆曲》,道出了当时爱国人士对吴三桂的愤慨和痛恨。尽管历史学家对吴三桂降清的动机是否是为了“红颜”这一事实还有争议,但雄关被出卖而不攻自破却是事实,也是教训。

  这遭到过玷污的雄关,至今还蒙受着耻辱的灰尘,并在无声地向人们诉说着这一段痛苦的历史,也仿佛在向着人们告诫:谁道雄关似铁?任是这似铁的雄关,也有被攻破的时候,说什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在我们那辽阔的疆土之上的许许多多重关要塞,从来就没有哪一座关塞真正起到过这样的作用。它们或者被强敌攻陷,或者为内奸出卖,而尤其是后者,堡垒最易从内部攻破,历史上最不乏这种沉痛记载的。吴三桂的丑剧,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件而已。

  由此看来,古往今来的大量史实证明:那所谓“固若金汤”的雄关,是从来就不存在的;而真正坚固的雄关,只有存在于人们的心中。

  ——这,就是信念。

  对社会主义,对革命事业,对我们伟大的祖国的坚贞不渝的信念,就是最坚固最强大的雄关,是任凭什么现代化的武器都不能攻破的雄关。千百万吨级的热核武器攻不破它,重型轰炸机和远距离洲际导弹攻不破它。它,永远巍然屹立于我们伟大辽阔的国土之上,屹立在亿万英雄儿女的丹心之 中。

  这才是真正的雄关!“固若金汤”的雄关!

  啊,雄关!无比坚固的雄关!

 《雄关赋》峻青,原名孙俊卿,1923年出生,山东海阳人,著有散文集《秋色赋》,长篇小说《海啸》,小说集《黎明的河边》等。

Hash:db63fd3a313882a00af6ebec5e8d1398efe2030b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