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

导读: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简述四川文化艺术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民间音乐:巴山背二歌、川北薅草锣鼓、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民间舞蹈。龙舞、泸州雨坛彩龙、弦子舞、巴塘弦子舞、卡斯达温舞等。传统戏剧:川剧、灯戏、川北灯戏、木偶戏、川北大木偶戏。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美术:绵竹木版年画、蜀绣、藏族格萨尔彩绘石刻。传统手工技艺:蜀锦织造技艺。曲艺:四川扬琴、四川清音、四川竹琴、金钱板、百汪说唱、飞刀花鼓。
      杂技与竞技:拗棒、搬打狮子、大坝高装、华蓥山滑竿抬幺妹、高亭、峨眉武术、五通桥龙舟竞技、青林口高抬戏。
      民间美术:唤马剪纸、麻柳刺绣、石刻工艺(白花石刻、雾山石刻、安岳石刻)、江安竹簧工艺、宜宾面塑、德格藏文书法、夹江年画、绵竹木版年画、藏族格萨尔彩绘石刻、藏族唐卡(噶玛嘎孜画派)、蜀绣。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蜀绣、川剧、四川竹琴、川江号子、绵竹木版年画等。
1、蜀绣
蜀绣又名“川绣”,与苏绣、湘绣、粤绣齐名,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是在丝绸或其他织物上采用蚕丝线绣出花纹图案的中国传统工艺。2019年11月,蜀绣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2、川剧
川剧,俗称川戏,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川渝云贵四省市的汉族地区,是融汇高腔、昆曲、胡琴(即皮黄)、弹戏(即梆子)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而成的传统剧种。2006年5月20日,川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四川竹琴
四川竹琴因采用竹制的竹筒和简板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民间又称为“打道筒”、“唱道筒”、“打尺乓乓”,流行于四川省汉族地区。2008年6月7日,四川竹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川江号子
川江号子是起源于四川、重庆一带的传统音乐,是川江船工们为统一动作和节奏,由号工领唱,众船工帮腔、合唱的一种一领众和式的民间歌唱形式。2006年5月20日,川江号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绵竹木版年画
绵竹木版年画,四川省德阳市民间传统美术,与剑南春酒、赵坡茶并称绵竹三绝。绵竹年画始于宋代盛于明清。2006年5月20日,绵竹木版年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简述四川文化艺术

简述四川文化艺术

简述四川文化艺术,四川是一个拥有着“天府之国”美称的城市,它的历史非常的悠久,所以到现在积累了许多的传统文化艺术,这些文化艺术在当地居民的手中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下面是简述四川文化艺术。

简述四川文化艺术1 1、绵竹年画

绵竹年画是四川省绵竹的传统工艺品,是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一,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据相关文献记载,绵竹年画起源于北宋。年猪年画的制作工艺十分精细,要经过明展明挂,勾金,花金,印金,水墨等多道传统而复杂的制作工艺制作而成。

绵竹年画有着非常浓厚的民族特点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构图对称,画面完整且饱满,主次分明,多样统一,线条刚柔结合,疏密相间,色彩鲜艳,且经久不败色。

2、蜀绣

蜀绣是四川成都的特色传统说工艺品,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西汉时期,蜀绣就已经非常出名了,是中国传承时间最长的绣种之一,与苏绣、湘绣、粤绣并成为中国四大名绣。蜀绣的绣法十分考究,对原料要求也很高,主要与软缎和彩丝为主要原料, 发眼睛,阵脚平齐,色彩艳丽,富有立体感。2006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012年被列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3、蜀锦

蜀锦是四川成都最传统的手工艺珍品,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汉朝是就已经开始生产了,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四川更是中国丝绸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蜀锦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至今也不能用现代的机械替代,只能用传统的制作工艺制作

所制作出来的蜀锦图案美观,工艺精美,色彩丰富,与南京的云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并成为中国四大名锦。2006蜀锦的制作技艺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被列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4、自贡剪纸

自贡剪纸是四川省自贡的民间传统艺术,历史非常悠久,据相关文献记载,自贡剪纸距今已经有近三千多年的历史了。自贡剪纸将四川的民族特色融入剪纸中,采用动静结合,疏密结合的裁剪手法,所制作出来的简直质朴丰润,图案味浓,纯朴古拙,情趣生动,在国外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5、自贡扎染

自贡扎染是四川省自贡的传统手工艺珍品,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扎染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扎染一般选用面白布或者棉麻或混纺白布为主要原料,在采用传统的制作工艺制作而成。所制作出来的自贡蜡染色彩斑斓,款式多样,古朴雅致。可以制成壁画,丝巾等产品。

简述四川文化艺术2 川北大木偶

川北木偶戏,始于汉,兴于唐,到宋时就相当盛行了。川北大木偶较大,川北大木偶风格别具,颇有特色。川北大木偶身高四尺有余,且表演不受剧种限制,人和木偶混合(阴阳班)演出时,神貌无异。

麻柳刺绣

麻柳刺绣是流传于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境内的麻柳、鱼洞、临溪、小安等一带的刺绣总称,是一代一代亲族传承而继承发扬的汉族民间美术,是麻柳先民在自给自足的悠闲生活中创造发明的纯朴精美的汉族民间艺术珍品,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川北剪纸

剪纸是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一种。它源于汉,兴于唐,发端于民间,蕴藏首古老文化的内涵,凝聚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感情和心理意识,具有朴实、自然的艺术特色,天真、雅趣的审美品格,简洁、明快的艺术语言,健康、浓郁的乡土气息。作为有形文化传承的川北剪纸,从形式、内容到用途,都有与全国各地剪纸不同特性和风格。

越溪牛灯舞

牛灯舞是四川省古老的汉族民间舞蹈。起源于该镇俩母山,最早可追溯到唐朝。它通过模仿牛的生活习性和劳作,来表现农民对牛的崇敬和对土地的眷恋,后来演变为对丰收和致富的期盼及祝贺,是深受当地人民喜爱的汉族民间表演艺术形式。

通过包装和打造,“牛灯舞”已从乡间走向全国,获得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首届农民艺术节最高奖“精粹奖”等,道具还被中国农业博物馆收藏。

开江拗棒

开江拗棒概述 指产生并流传于开江县新宁镇和普安镇的独具特色的一种汉族民间游艺活动。起源于清末。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对外屈于强权,对内肆意压榨,广大劳动群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出于对统治阶级的义愤,群众创造出这种娱乐来嘲讽污吏取悦民众,逐渐形成这种独具一格的汉族民俗文化表演形式,并且一代一代地往下传。

简述四川文化艺术3 四川皮影

四川皮影又叫“灯影戏”。大多具有汉魏石刻简约纯朴的古韵,清代极盛也分东西两路,东路分布于川东、川北山区,影人形制多以直线造型、刻工精细, 形体高约30厘米,以牛皮制成。当地人称作“渭南影子”,因为从陕西渭南传来之故。西路分布于川西成都地区,影人形制受北京皮影影响,高约60厘米。

四川皮影的脸谱造型,比陕西和北京更有特色,它夸张幅度大,注重刻划人物的性格,尤其着力人物眼睛的设计,如全脸是阴刻,只将眼球和眼部的`装饰阳刻,显得目光炯炯传神。艺术格调浑厚、大气。四川皮影所演剧目除历史、神话、传说外,多为谐剧。影人造型也多夸张、动态滑稽、脸谱服饰多仿川剧、很有地方特色。

四川木偶

从唱腔、剧目到表演程式广受川剧影响,而自身又小巧灵便,因而班社多如牛毛,大大超过了川剧班。诸类型中,尤以杖头最盛;而杖头木偶又依造型结构和表演风格的不同,分做大木偶、中型木偶、小木偶(精木偶)三种。 精木偶,偶长40厘米,小巧玲珑却动作精确,剧目可观,文武兼善。

名家吴耀光能活现角色的内在气质,他的水袖、扇子,风流潇洒,耍脚步、抖髯口,恰到好处。《杀惜》、《情探》是他的代表作,深得苏联木偶大师奥布拉兹卓夫的赞扬。 川北大木偶,乃杖头之最,流行于川北仪陇马鞍场一带。初以“家班”盛,流传下来的只有李家班,著名雕刻家杨岱吸收川剧行当脸谱

木偶戏 ,又赋予人物鲜明的“偶性”,为其雕成一堂大木偶,使李家班名噪川北。该班持续到五十年代,后加入仪陇县木偶剧团。1986年,更名为南充木偶剧团。

大偶长约1.4米,重约5公斤,但表情丰富,动作灵活,依剧情要求,可穿衣、点火、喝茶、叩首、舞刀,如真人般高大,且多与“人偶”(幼童扮演的)同台,形成了以假乱真、亦真亦假的艺术特色。这在其代表剧目《盗仙草》、《玉莲花》中都有完美的体现。

蜀绣

又称“川绣”,产于四川成都。 早在汉代,成都的织绵业就很发达,朝廷还专门设置锦官来管理,所以成都又称“锦城”。西汉文学家扬雄在《蜀都赋》中说:“若挥锦布绣,望芒兮无幅”。并说在成都随处可见“挥肱织锦”、“展帛刺绣”的情景。五代十国时期,四川前后建立了前蜀和后蜀两个王朝。

那时中原一带战争频繁,唯独四川能偏安一隅,为刺绣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绣品需求量很大,也刺激了民间刺绣的发展。到了宋代,天下重归统一,蜀绣有了更大的发展。据《全蜀艺文志》记载:“蜀土富饶,丝帛所产,民制作冰绣等物,号为冠天下。”可见当时蜀内刺绣之盛。

蜀绣是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它以软缎和彩丝为主要原料,运用独特的绣技,绣制被面、枕套、衣、鞋和画屏等。蜀绣的绣工和针法特点可以概括为:“针 脚整齐,线片光亮,紧密柔和,车拧到家”。所谓“车”是指刺绣的关键部位,如动物的眼睛,一朵花的花瓣等处,由中心起针,逐渐向四周扩展。

所谓“拧”则是指运用 长短不同的针脚,从刺绣形象的外围逐渐向内添针或减针。这种独特的绣工使绣作品有张有弛,浓淡适度,密疏得体,因而,蜀绣多有水墨写意画的艺术效果。

中国庆阳香包

悠久的历史 香包,俗称荷包,耍活子,或“搐搐”,古时称香囊、香袋、香球、佩伟、容臭、《尔雅・释器》曰:“妇人之纬,谓之“缡”、又称“香缨”,这五彩制成的装饰物,集中代表民间艺术的风貌。

汉时《礼记・内则》篇记述未成年的齐备,色彩绚丽,而民间艺术是采用红绿搭配,绚染色彩,力图形成特殊的色感美,具有装饰和赏玩的作用。香包具有香味,这香味来 自于里面装有的有香味的中药材,如雄黄、艾叶、冰片、霍香、苍术等,所以在民间认为,具有驱除异味,杀菌除病,清爽神志的作用。

中国庆阳香包

世界上有一个黄土层最最厚的地方,它就是位于甘肃省东部地区的庆阳市。这里不但是环江翼龙的摇篮、黄河古象的家乡、中国旧石器时代第一块考古化石的肇始、华夏农耕文化的源头、岐黄之术的故里,而且还是中国民俗学会命名

竹簧雕刻

竹簧雕刻主要产于四川江安,故又称做江安竹簧雕刻。江安竹簧雕刻工艺产品品种丰富多彩。今有竹器雕刻、竹簧镶嵌、竹簧雕刻、竹丝镶 嵌、竹筋皮制品等5大类,140个品种,300个花色。图案题材有反映山川名胜等;有用带麻雀斑纹的红豆木、乌木、楠木等优质材料作配料, 组合成花卉草木;有取材于古代传说等图案,栩栩如生.

Hash:c76adc302f449c8bd9c8fa40f78b0685a058e4bd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