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景点语音 登泰山记语音

导读:泰山景点语音 登泰山记语音 1. 登泰山记语音 2. 登泰山记语音朗读 3. 登泰山记解说词 4. 登泰山记 注音版 5. 登泰山记朗读下载 6. 登泰山记音乐 7. 登泰山记朗读音频 8. 登泰山记百度汉语 9. 登泰山记音频

1. 登泰山记语音

言简意赅者,文简明而达意也。文从简,则使人静心品味其措词之妙;文达意,则主题明了,令人与文同呼吸,情感起伏如一。

古人之所作游记,简明而达意者甚多,而桐城姚鼐所写《登泰山记》颇具代表性。

作者首先概括泰山的地理形势以及日观峰位置。汶水、济水,阳谷、阴谷,西流、东流,以及长城和日观峰,寥寥几笔,泰山之形势鲜明呈于眼前。言——简!意——明!

之后写所行之路线。“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没有繁杂的描述性文字,仅用几笔就写出了自京师至泰山脚的全程,而“乘”“历”“穿”“越”四字,又形象写出了作者步履之轻盈,内心之喜悦。

在描述登泰山之艰难时,作者没有连篇累牍地渲染天之寒、路之艰与身之疲,仅用“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两句,其行之艰已被吾深感,吾心吾情亦与之共舞。

日出前、日出时以及日出后之景观的描写,更为精炼而细致。脚下的迷雾、闪烁的雪峰、色彩变幻的云霞,壮丽无比。从“正赤如丹”的日出时,到回视日观以西峰“绛皓驳色,而皆若偻”的日出后,粗犷的几笔,就勾勒出一幅壮阔的仙境,仿佛把我们也带到了那里。

待看泰山之人文景观,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以及漫失的古刻,仅数十字,则泰山文化气息弥漫于眼前。

写及泰山之自然风貌,作者仅用几“多”、几“少”、几有、几“无”,就使泰山风貌一览无余,恰似“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张岱《湖心亭看雪》)般的简明与达意,而最后“雪与人膝齐”一句,则更体现冬日泰山之壮美。

如此观之,《登泰山记》确为简明达意之佳作。

2. 登泰山记语音朗读

根据意思是弯腰,应该读 偻lǚ 〈动〉 (1) 形声。

从人,娄声。本义:弯腰 回首观望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紫红、淡白,各种深浅不同的颜色,又都象弯腰曲背的样子。

3. 登泰山记解说词

1.“阳”和“阴”

这是一对相反的概念。古代很多事情都分阴阳,用阴阳来解释万物,如天地、日月、山水、昼夜、男女以至脏腑、气血等。古代文学作品中,用阴阳来说山水很常见。本课“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其中的阳、阴分别指泰山的南面和北面,是在说山。初中学过的《愚公移山》中有“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这个“阴”说的是水,指汉水的南面。

2.“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这一句用了“乘”“历”“穿”“越”四个动词,“风雪”言“乘”,好像风雪随作者驾驭,比“冒”“顶”多一份主动;河言“历”,山谷言“穿”,城墙言“越”,不仅符合描写对象的特点,准确生动,而且富于变化,笔墨传神。几个短句,几个动词,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顶风冒雪、风尘仆仆、不远万里赶来登山的迫切神情。

3.比喻和拟人的运用

本文有几处使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各具特点。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这是初登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作者不言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背负着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用语新颖、传神。进而说苍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光彩。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这是在山顶上远望和俯视所得的画面。作者纵目远眺,夕阳 耀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画,而山腰间停留着的云雾好像飘带一般。“半山居雾”,不仅把动态的物写成静态,使人感受到那种特有的宁静气息,而且设喻新奇,给人以美的享受。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或得日,或否”的山峰,色彩各有不同,而神态却是相同的,所谓“皆若偻”。这一比喻,写出了西南诸峰的特点,更显出日观峰的雄峻,且赋予山峰以人的感情,形象而生动。

4. 登泰山记 注音版

登泰山记

姚鼐〔清代〕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5. 登泰山记朗读下载

《登泰山记》第三段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6. 登泰山记音乐

登泰山记

姚鼐〔清代〕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 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7. 登泰山记朗读音频

1、阳:山的南面。

2、汶(Wèn)水:也叫汶河。发源于山东莱芜东北原山,向西南流经泰安东。

3、济水:发源于河南济源县西王屋山,东流到山入海东。后来下游被黄河冲没。

4、阳谷:指山南面谷中的水。谷,两山之间的流水道,现在通称山涧。

5、当其南北分者: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

6、古长城:指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古时齐鲁两国以此为界。

7、日观峰:在山顶东岩,是泰山观日出的地方。

8、以:在。

9、乾隆三十九年:即年。

10、乘:趁,这里有“冒着”的意思。

11、齐河、长清:地名,都在山东省。

12、限:门槛,这里指像一道门槛的城墙。

13、泰安:即今山东泰安,在泰山南面,清朝为泰安府治所。

14、丁未:丁未日(十二月二十八日)。

15、朱孝纯子颖:朱孝纯,字子颖。当时是泰安府的知府。

16、磴(dèng):石级。

8. 登泰山记百度汉语

“正”字的拼音:zhèng,zhēng“正”共有5笔,书写顺序为:横、竖、横、竖、横。[ zhèng ]

1、不偏斜,与“歪”相对:~午。~中(zhōng)。~襟危坐。

2、合于法则的:~当(dāng)。~派。~楷。~规。~大光明。~言厉色。拨乱反~。

3、合于道理的:~道。~确。~义。~气。

4、恰好:~好。~中(zhōng)下怀。

5、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他~在开会。

6、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面。~本。

7、纯,不杂:~色。~宗。~统。纯~。

8、改去偏差或错误:~骨。~误。~音。~本清源。

9、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方形。

10、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电。

11、大于零的,与“负”相对:~数(shù)。 12.姓。[ zhēng ] 〔~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简称“正”,如“新~”。详细释义正〈形〉

9. 登泰山记音频

“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两句最能反映当时气候之恶劣,登山之艰难。课文第一节介绍了泰山及日观峰的地理位置;第二至三节写了登泰山的经过 ;第四节写了 观日出的情景 ;第五节介绍泰山古迹:建筑群和石刻;第六节介绍了泰山的冬季景色。

Hash:4810d30c8482717512c3c26d78517f9703bd978b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