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饸饹面

河间饸饹面

饸饹,也叫河漏,是将豌豆面莜麦面、荞麦面或其他杂豆面和软,用饸饹床子(一种木制或铁制的有许多圆眼的工具),把面通过圆眼压出来,形成小圆条。比一般面条要粗些,但比面条坚、软,食用方式和面条差不多。豆面有时候需要加入面丹来调节面的软硬度和口感。

河南导游证面试景点 河南导游证面试时间

1. 河南导游证面试时间

2021河南导游证面试时间为11月15号~17号。

笔试考试时间

  科目一、二:2021年11月6日9:00—10:30;

  科目三、四:2021年11月6日10:30—12:00;

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中文类分值比例为:礼貌礼仪占5%,语言表达占20%,景点讲解占45%,导游服务规范占10%,应变能力占10%,综合知识占10%;外语类分值比例为:礼貌礼仪占5%,语言表达占25%,景点讲解占30%,导游服务规范占10%,应变能力占5%,综合知识占5%,口译占20%。


2. 河南省导游资格证面试

需要面试。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科目为:科目一政策法规、科目二导游业务、科目三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科目四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笔试全国统一)。


3. 河南导游证面试时间2020

导游证的通过率在20%左右,也就是笔试面试还有总成绩均合格的才算通过考试。其实每年的通过率都是根据省旅游局的旅游发展而定的并没有固定的人数。


4. 河南省导游资格证面试时间

面试并不是机考,是面对面回答问题


5. 河南导游证面试考什么内容

面试时导游法规和业务部分(10分钟左右):

1.要准备好省概况、你当地的市概况的文字材料杯下来,两个部分一起也最多不会过4分钟。

2.要熟悉现场导游应变材料和导服材料中的的处理程序,两部分大概也就500多题,除了概念性的题目要死背,剩下的只要知道一个处理原则就不会有很大问题。抽题目就看你运气了,不会回答的也要按照自己的理解讲下去,只要没有原则错误都会给分的。应变和处理程序一般各自5题,6分钟左右,但很多时候老师不会问完所有题目。


面试时导游景点部分:

1.要熟悉要求背诵的各篇导游词(像我们省也就十篇),不一定要背出来,但一定要有个总体印象,让自己可以讲完(大概5到六分钟)。

2.要熟悉这些导游词的一些景点、历史背景、地理特征、人物故事,每篇也就几十题,不是很多,大概在4分钟上下,可能就问你抽到的5题,也有可能看你学问好,直接问些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加分部分:

1.打扮要得体、大方,这是评分标准致意,不要有太重的体味和香水味,不要穿着怪异,不要上很浓的妆,只要你考试时别不啃声,模样还可以,一般都可以通过面试,千万不要因为不会说就发呆。

2.准备一些笑话、歌曲、舞蹈,做为才艺表演,同样可以加分,再不会讲解的时候可以事后补救,导游考的是应变处理能力,而不是单纯的背书,这也是老师看重的地方,我有同学没有背书,单考才艺通过的。

3.进门前要敲门,进去后要问好、把准考证和身份证一起放在桌上给老师,出门前要谢谢老师,询问是否要下一位考生进来,出去后要关好门,好的修养也是评分之一。

4.欢迎词和送别词要准备一份,虽然考的概率不大,但是要是实在你不会背的时候,老师还是会问些简单的题目尽量让你通过的。


6. 河南省导游面试考试流程

第一步:到达签到处

考生在指定时间到达考试签到处(准考证中规定为准)。注意不要迟到。

第二步:候考

考生按照准考证号顺序抽取考场号和考试顺序号,由工作人员安排进入候考室(区)候考,并于考试前20分钟左右随机抽取“一个景点讲解”。考生在这一段时间要在心里有个大概的打算,讲解词该怎么说,流程是怎样的,都要烂熟于心。

抽考试题:

1、根据语种随机取得抽选的讲解景点,抽题单给考生签字确认;

2、工作 人员引导考生进入对应考场;

第三步:进入考场

考生进入考场,将准考证、身份证交计分工作人员;切记,讲解中不能透露个人名字等信息给考官,否则,按舞弊取消成绩。

第四步:景点讲解

开始考试。首先开始讲解抽选景点或自选景点,每个景点的讲解准备时间大约5-7分钟;

讲解结束后,考官提问问题,进入知识问答环节

第五步:问答


7. 河南省导游证面试时间

没有固定的面试景点.每年考试的时候都是抽取的从几十个景点中间抽取.如果抽到熟悉的是运气好.所以每个人都要提前背词.旅游学校也会带学生们踩线去熟悉景点业务知识熟练才是最才是最根本的.当然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方式去讲解


8. 河南导游证笔试时间

考试时间为2020年11月14日 - 2020年11月14日

2020年11月14日

09:00-09:11政策与法律法规

09:00-10:30导游业务

10:30-12:00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10:30-12:00地方导游基础知识


9. 河南省导游证面试景点

山东

中文类考生景点讲解范围包括:山东省省情和13个AAAAA级旅游景区(蓬莱阁景区、“三孔”景区、泰山风景名胜区、崂山风景区、刘公岛风景名胜区、南山旅游区、台 儿庄古城景区、天下第一泉景区、沂蒙山旅游区、青州古城 旅游区、华夏城景区、山东省东营市黄河口生态旅游区、萤火虫水洞·地下大峡谷旅游区)。中文景区讲解采取“抽三选一”的方式进行,即随机抽取其中3个景区,考生任选1个进行讲解。

外语类考生讲解范围包括:山东省省情和6个AAAAA级旅游景区(蓬莱阁景区、“三孔”景区、泰山风景名胜区、崂山风景区、天下第一泉景区、刘公岛风景名胜区)。外文 景区讲解随机抽取其中1个景区的方式进行。


10. 河南导游考试时间

2021年导游证的考试时间,每个省份的规定是不一样的,山东省2021年导游证的考试时间是在2021年12月底。导游证要考试的科目一共是有五科,所以导游证考试的时间需要用两天来完成。2021年导游证的考试时间具体安排在2021年12月底。


饸饹面的各地特色

吃法乡宁人吃饸饹面,与其它地方的吃法有别,重视程度不可小瞧。其特点的区别有三:首先是一碗饸饹,除了羊肉稍子浇面外,猪肉、牛肉、鱿鱼、海参、木耳、蘑菇均可为之,红萝卜、山药旦、葱姜、芜荽亦是佳配。红烧的、海鲜的、清真的、蛋炒的、凉调的不无不可。其次是吃饸饹不受时间、季节、场合的限制,亦不为主人客观心绪的喜怒哀乐所影响。有朋自远方来,亲朋挚友的拜望相聚,节假闲暇的偶尔小酌,旅途小憩的充饥,匆忙工作间的加餐,都以饸饹为首选。叫法另外,饸饹面的内容和叫法上,亦有非常丰富的名堂,如:面里和上菠菜汁的叫翡翠饸饹、和上南瓜或南瓜汁的叫黄金饸饹、用白玉米面作的叫白玉饸饹、面粉里掺上榆树皮磨的面,做出来的叫榆面饸饹,还有莜麦饸饹、荞麦饸饹、高粱面饸饹、玉米面饸饹,等等。倘若你于不经意间,碰巧逢上哪家婚丧嫁娶,上梁打顶的机会,那个做饸饹、说饸饹、吃饸饹的场面、作派和声势,简直可以让你欣赏到一次规模宏大的饸饹面交响曲。大案板上七大姑、八大姨们连说带干的切肉、剁肉,择菜、洗菜、切菜;老盔、大盆边的大伯、小叔们赤膊捋袖的和面、揉面、做面齐;梢炉子周围老婶子、小姑子们吆五喝六的捞面、晾面、冲水,无不显透着几分舒心、快意、红火、热闹。场合当然最堪叫绝的是全村、全巷或者是单位里数一数二的年轻壮汉。高高地正襟威坐在炉台上压饸饹的架式和是那架不知哪年哪代流传下来的红枣木的饸饹床子,古朴厚实的横跨在大锅之上,全然不顾下面的滚汤蒸腾,装一窝子,压一锅,装一窝子,压一锅,细细的、白白的如米线般地的饸饹面,丝丝不粘,线线不断地,任锅里煮,笊篱捞、筛子盛。最后回到调料配好的汤锅里一热,再浇上香味浓浓羊肉稍子,一碗一碗地往外传,这一顿饭一般地不停点、不分顿,来客则吃,饿了便吃,做着、吃着、吆喝着、品评着,民间一般谓之“流水饭”,流的时间越长,吃的人越多,越说明主人家的人缘好,人气好。时下,交往广、门户大一点的人家,办一次婚嫁的排场,仅仅头一天的饸饹面,就要用去五六袋面粉之多。一袋面粉50斤,6袋面粉就是300斤。按一斤面4碗饸饹算,6袋面就是1200——1300碗饸饹。场面的热闹和阵势的可观,由此略见一斑。最近几年,吃腻了大鱼大肉的人们,不管谁家办喜事,正份的宴席不一定要去吃。但是,头一天的前奏——“吃饸饹”则是非去不可。一方面是要感受那个红火、感受那个热闹;另一方面,则是要体现互相之间交往的不凡、关系的贴近和人情的厚道;此外,也反映了小小的饸饹面折射出来的老风俗、新习惯、吃文化、吃文明。 起源根据郏县县志中的记载,据传,郏县饸饹面是明初由陕西传入的。初以荞麦面为主料,配以熟羊肉、葱花等熬制的羊肉汤。当时,居民使用一种叫饸饹床子的工具,“自制自食”。清末时,以小麦面代替荞麦面,口感营养更胜一筹。历史记载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初,名三边总督孙传庭兵出潼关,来河南与李自成义军作战。据传,为了丰富关中将士口味,他传谕三军,每军可以携带20台桦木饸饹机。这一年10月,明军与义军在郏城东南讲武场相遇,义军佯败。明军追杀义军15里,至郏城东冢头、柿园一带的蓝河岸边李庄,义军用“以利诱之,以敌取之”的策略,弃金银、辎重于道,得胜。孙传庭部溃不成军,只得轻骑突围西窜,几十部桦木饸饹机为郏地李庄百姓及义军所得。义军所得八台,李庄百姓为纪念义军的金刚精神将 刚”改为“钢”,美名为“金钢饸饹”。精美的饸饹面制作设备顿使百姓喜不自胜,一时街旁馆巷,“金钢饸饹”招子旗(即古时饭店招牌)迎风飘舞。自此,饸饹面制作水平又进一步。而另一说则是,唐朝时郏县就已经有了金钢饸饹面了 ,这与唐宋八大家之首的 韩愈有着不解之缘。明人张居正的〈昌黎先生文集辑补〉一书“谏迎佛骨”一节有韩愈一段话:元和年间,自蔡屠贼归,途食郏河漏。”这里指的是,唐宪宗元和九年(公元814年),蔡州(今河南上蔡一带)刺史吴员元济反唐,拥兵自立。韩愈随军平叛,生擒吴元济,史称“淮系之役”。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冬。唐军离蔡,行至郏县城西吃了金钢饸饹面。由此推断,“金钢饸饹”面至少有1200年的历史了 。

饸饹面源于上古三皇诞生之地—平凉,始于4700年前的广成子、与道家讲究的养生之道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甘肃东部的平凉、天水,是上古三皇诞生之地,又是女娲、夸父的诞生地,文化极为久远深厚。被中华民族尊为人文始祖的轩辕黄帝在其功业成就之后西巡疆界,亲自登临崆峒山,向隐居于崆峒山的广成子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这在《庄子·在宥》篇中有详细记载,治学严谨的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也记载了这件事。据正统道教说法,广成子是太上老君在黄帝时代的化身,十二金仙之首。《太上老君开天经》:“黄帝之时,老君下为师,号曰广成子。”《神仙传》称广成子为轩辕时人,住在崆峒山(在今甘肃省平凉市)的石室之中,黄帝久闻他的大名,前来拜访探寻治国养生之道。黄帝问道广成子:“您在研究世间万物之道方面已达到了顶峰,可否请您传授我这方面的真谛呢?”当时广成子传授给黄帝《自然经》一卷。又邀请黄帝共同进食,广成子宝剑一挥,砍粗桃树一棵,将树干中间最平直的一节掏空留底,又用黄铜师刀钻了很多小孔,孔如粗麻线大小。随即将桃木担在炉台陶器上,放面团用木槌向下挤压形成一根根条状物,落入沸水锅中煮熟。面团是采用崆峒山附近生长的野生荞麦制成,荞麦性甘味凉,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可溶性膳食纤维,同时还含有烟酸和芦丁,有降低人体血脂和胆固醇、软化血管、保护视力和预防脑血管的作用。除此还有健脾益气,开胃宽肠,消食化滞,除湿下气,治绞肠痧、肠胃积滞、慢性泄泻的功效。远古时期的人们,还没有发明面条,仅仅将谷物粉末加水和成的面团统称为“饼”。于是广成子制作的这碗荞麦“饼”就成为了华夏大地最早的面条。食惯了山珍海味、大鱼大肉和精细谷物的黄帝,吃了此碗“汤饼”后顿觉腹中温暖、神清气爽。随即向广成子求教“道家养生之道、五行相生相克之由”,以及广成子何以修身养性、长生不老,“一千两百岁而形未衰”的秘诀等等。面对诚恳的黄帝,广成子直言不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而荞麦五行属木,泾川回中山的西王母也经常食用,因此建议黄帝常食,以“调和五行、活筋通络”,对延年益寿大有裨益,黄帝对其独特的风味赞不绝口,对广成子的谏言一字一句牢记在心,只觉心明眼亮,豁然开朗,称颂说:“金仙陇中授荞以活络,姬得治身之道,仙师真乃帝之恩师!”再拜而退。黄帝回宫后,依广成子所教之道,静修养身。将所学之道总结归纳为一部医术——《内经》。并让御厨文革在宫中模仿广成子的方法经常制作荞面饸饹食用,造字大臣仓颉还将“活络”二字造为“饸饹”。相传黄帝于120岁时乘龙升天。广成子为十二金仙之首, 玉虚宫元始天尊门下。因此在陇东的民间传说中,也有了“金仙驾鹤游陇东,轩辕得道乘龙去”的典故。自此,饸饹美食的制作方法便慢慢在民间推广开来,之后又流传到北方各地即现在的甘肃、陕西、内蒙、青海、山西、河北、河南等地。经过近五千年传承发展,饸饹面由当初的野生荞麦制作逐渐演变成今天使用小麦面或加以玉米面等其他杂粮制作,加入猪肉臊子、牛肉臊子、羊肉臊子、西红柿鸡蛋等口味更佳,辅料也变得更加丰富,在原来用料的基础上增加了十余种养气滋补的中药做佐料,更具有养生保健之功效。《中华风味饮食总》一书称饸饹面为“舒脾健胃,养生至宝”。

霍州饸饹面——舌尖上的美味

霍州饸饹主要分布在汾西、霍州、灵石等地。凉面饸饹在汾西又称为凉面。平时,大家吃干面饸饹;夏天,许多人吃凉面饸饹;而结婚,满月,暖房,是提前一定要吃哨子饸饹的。尤其是哨子饸饹,哨子里有鸡蛋,韭菜,炸豆腐红烧肉等数种菜蔬加上鲜美的汤汁,浇到油黄香甜的饸饹里,那简直是美味佳肴!到时候,大多数人都是全家人去吃,每人一大碗是肯定不够的!所以,当地人都有“不吃席也要吃哨子饸饹”的说法。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 朱晓东 摄

霍州饸饹,比面条粗而劲道,是由一种叫饸饹床子的工具压制而成的汉族面食小吃,亦称河漏,可分为稍子面饸饹和干面饸饹两种,二者的做法略有差异。另外也可凉拌。前者是把压制好的面食放到配好的汤里面煮熟然后捞出来就可以吃了,还可以在里面下麻花和丸子以及鸡蛋,这是干面的吃法,后者则是用清水把面食煮熟然后浇上做好的哨子(由炸豆腐海带菠菜等作成)就可以了。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 朱晓东 摄

霍州人家家都会做这种面食,在大街上能随地可见买饸饹的小摊子稍子,也叫臊子,稍子面饸饹亦称"打卤面"。其形细长,其味香可口。饸饹面要"和"的软硬恰当,揉到火候。稍子主要由猪肉丝片、酥肉、金针、炸豆腐丝、海带丝、粉面等佐料加工调配,做成汤状,吃时浇拌。稍子面饸饹在霍州城乡的主要派场是办红白喜事,人多,用量大这时操用。吃饸饹时浇放的一种粉糊状的汤菜。制作方法是先煞酱,即是热锅上将面酱焙黄,然后加入素油、葱丝、蒜片、姜末、调味品等与焙黄的面酱反复搅拌,随后加入沸水调成紫黄色的调料汤,接着放进炸豆腐丝、金针、海带、小酥肉等,继而将适量鸡蛋打散,徐徐倒入锅内,并用淀粉汁勾芡,最后再放些菠菜切段即可。一般婚丧大事都要用稍子子饸饹待客,所以又称"过事饸饹"。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 朱晓东 摄

霍州干面饸漏应算一绝,它与稍子面饸饹在做法上的区别,在于用精粉加碱水"和"面,要"和"的不软不硬,煮熟后用凉水过三遍,捞出待面中水分退去后,用清油搓一遍。这样,色黄带光,不糊不断,香脆可口。一般10斤面用水4斤,用碱2-3两,特别要重视的是,"和"面水的温度要按季节掌握好,通常的经验是:春季用高温水,夏、秋两季用温水,冬季用大热水。如果凉吃,加香油、盐醋、油烧辣椒面等即可;如果热食,则用调味热汤罩几遍,浇上稍子则成。这种稍子汤较为简单,一般为素食,放少许豆腐丝、豆芽、韭菜、香菜等就行了。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 朱晓东 摄

饸饹面最有名的当数"桃花面"。它是将饸饹加料汤,同进再加上适量的烧肉、肘子、腊麻、丸子,再加几片菠菜韭菜段及葱、蒜、姜、花椒等调味品,其味别致,其色迷人,闻着喷香,吃着可口。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 朱晓东 摄

几百年来,霍州"桃花面"远近闻名,久盛不衰。"桃花面"的来历是相传1707年秋天,清代著名戏曲家、传世名剧《桃花扇》的作者、孔子六十四代传人孔尚任来霍州,住知州孔兴琏署中。一天孔尚任同孔兴琏到陶唐峪拜谒尧祠,中午在尧祠用饭,吃的饭便是霍州历来招待贵客的合洛面。孔沿任一吃,觉得非常可口,便问这是谁做的饭。祠堂里的人告他说:"是桃花姑娘做的"。孔尚任一听,连连点头,拍手叫好"桃花面好!桃花面好!"从此人们便把孔尚任吃过的汤合洛加烧肉、肘子、腊麻、丸子的饭称为"桃花面"。从此,"桃花面"名声越传越大,越叫越响。尤其是每年春暖花开、桃花竟放、人们更喜欢在桃花盛开的庙会或集市上,品尝让人垂涎三尺的地方名吃。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 朱晓东 摄

霍州热闹的场面离不开吃饸饹面!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 朱晓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