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首茶食

马首的茶食和月饼在寿阳是相当有名的。茶食和月饼仍然坚持纯手工、传统工艺流程制造,这两种食品除了外形和口感相似外,里面的馅儿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茶食的皮酥且薄如蝉翼,每层厚度仅为0.2毫米,而整个皮儿也不足5毫米厚。月饼的皮是整体一块,但酥松的程度绝不亚于茶食,一食即碎、一含即化。

茶食和月饼的馅儿是多种多样的,有白糖的、红糖的,风味的不同更在细节,在白糖或红糖中加入更多的辅料,如青红丝、玫瑰丝、花生仁、核桃仁、芝麻、枣泥、蒜蓉、蜜枣等等,每种辅料的加入,味道各不相同,香甜松软、油而不腻、味美可口。

以前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制作茶食,招待亲朋好友。中秋节时才烘烤月饼。而今,茶食已成为人们的家常食品,月饼也不仅仅在中秋节才食用。在大超市、小商店随时随地都可以买到这两样美味甜点。

茶马古道旅游美食景点攻略 茶马古道风景区游玩攻略

1. 茶马古道风景区游玩攻略

益阳周边景点有:安化茶马古道风景区、龙泉洞、周立波故居、桃花江竹海景区、白鹿寺、沅江胭脂湖旅游区、秀峰公园、会龙公园、益阳奥林匹克公园、碧云峰等。

益阳市还是羽毛球之乡,加上优越的气候使益阳有"鱼米之乡"和"茶竹之乡"的称号。

你来益阳玩,或者生活在益阳,最终发觉益阳是个好地方!

2. 茶马古道景点在哪里

丝绸之路云南是指方经过云南前往印度的茶马古道,这段丝路发展得最早,在公元前四世纪时便已开通。这条丝路在汉代时称为“蜀——身毒道”,蜀是四川,身毒是印度的古称,既是指从四川出发,经过云南、缅甸直至印度的商路。此“道”通常被称为滇西“古西南丝绸之路”,其遗迹主要位于保山市的水寨、官坡及大理州水平的博南山、临沧凤庆鲁史古镇等地。

3. 茶马古道旅游景点

到了西双版纳,大家最先想到的是,看孔雀,骑大象,拍原始森林,吃傣味,过泼水节,拜大佛等多种当地特色少数民族体验。到西双版纳必玩的人气景点,中科植物园、曼听公园、望天树景区、原始森林、大佛寺、告庄夜市、傣族园、基诺山寨、勐海县的打洛独树成林公园、勐巴拉风情度假区、茶马古道景区都值得一去。

4. 茶马古道沿途风景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它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茶马古道分川藏、滇藏两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西亚、西非红海海岸。   川藏茶马古道始于唐代,东起雅州边茶产地雅安,经打箭炉(今康定),西至西藏拉萨,最后通到不丹、尼泊尔和印度,全长近四千余公里,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是古代西藏和内地联系必不可少的桥梁和纽带。 滇藏茶马古道大约形成 茶马古道历史照片于公元六世纪后期,它南起云南茶叶主产区思茅、普洱,中间经过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市、香格里拉进入西藏,直达拉萨。有的还从西藏转口印度、尼泊尔,是古代中国与南亚地区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普洱是茶马古道上独具优势的货物产地和中转集散地,具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在滇、川、藏“大三角”地带的丛林草莽之中,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的古道,这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文化传播古道之一的“茶马古道”。 其中丽江古城的拉市海附近、大理州剑川县的沙溪古镇、祥云县的云南驿、普洱市的那柯里是保存较完好的茶马古道遗址。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因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但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这样,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 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一个有着特定含义的历史概念,它是指唐宋以来至民国时期汉、藏之间以进行茶马交换而形成的一条交通要道。具体说来,茶马古道主要分南、北两条道,即滇藏道和川藏道。滇藏道起自云南西部洱海一带产茶区,经丽江、中甸(今天的香格里拉县)、德钦、芒康、察雅至昌都,再由昌都通往卫藏地区。川藏道则以今四川雅安一带产茶区为起点,首先进入康定,自康定起,川藏道又分成南、北两条支线:北线是从康定向北,经道孚、炉霍、甘孜、德格、江达、抵达昌都(即今川藏公路的北线),再由昌都通往卫藏地区;南线则是从康定向南,经雅江、理塘、巴塘、芒康、左贡至昌都(即今川藏公路的南线),再由昌都通向卫藏地区。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言只是茶马古道的主要干线,也是长期以来人们对茶马古道的一种约定成俗的理解与认识。事实上,除以上主干线外,茶马古道还包括了若干支线,如由雅安通向松潘乃至连通甘南的支线;由川藏道北部支线经原邓柯县(今四川德格县境)通向青海玉树、西宁乃至旁通洮州(临潭)的支线;由昌都向北经类乌齐、丁青通往藏北地区的支线,等等。正因为如此,有的学者认为历史上的“唐蕃古道”(即今青藏线)也应包括在茶马古道范围内。也有的学者认为,虽然甘、青藏区同样是由茶马古道向藏区输茶的重要目的地,茶马古道与"唐蕃古道"确有交叉,但"唐蕃古道"毕竟是另一个特定概念,其内涵与“茶马古道”是有所区别的。而且甘、青藏区历史上并不处于茶马古道的主干线上,它仅是茶叶输藏的目的地之一。“茶马古道”与“唐蕃古道”这两个概念的同时存在,足以说明两者在历史上的功能与作用是不相同的。   历史上的茶马古道并不只一条,而是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它是以川藏道、滇藏道与青藏道(甘青道)三条大道为主线,辅以众多的支线、附线构成的道路系统。地跨川、滇、青、藏,向外延伸至南亚、西亚、中亚和东南亚,远达欧洲。三条大道中,以川藏道开通最早,运输量最大,历史作用较大。本文仅就川藏茶马古道论述,它道则非本文所及。   茶马古道中的滇、藏路线是:西双版纳-普洱-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德钦-察隅-邦达-林芝-拉萨。到达拉萨的茶叶,还经喜马拉雅山口运往印度加尔各达,大量行销欧亚,使得它逐渐成为一条国际大通道。这条国际大通道,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据史料记载,中国茶叶最早向海外传播,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当时中国商人在与蒙古毗邻的边境,通过以茶易物的方式,向土耳其输出茶叶。隋唐时期,随着边贸市场的发展壮大,加之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茶叶以茶马交易的方式,经回纥及西域等地向西亚、北亚和阿拉伯等国输送,中途辗转西伯利亚,最终抵达俄国及欧洲各国。  所谓茶马古道,实际上就是一条地道的马帮之路。茶马古道的线路主要有两条:一条从四川雅安出发,经泸定、康定、巴塘、昌都到西藏拉萨,再到尼泊尔、印度,国内路线全长3100多公里;另一条路线从云南普洱茶原产地(今西双版纳、思茅等地)出发,经大理、丽江、中旬、德钦,到西藏邦达、察隅或昌都、洛隆、工布江达、拉萨,然后再经江孜、亚东,分别到缅甸、尼泊尔、印度,国内路线全长3800多公里。在两条主线的沿途,密布着无数大大小小的 线,将滇、藏、川“大三角”地区紧密联结在一起,形成了世界上地势最高、山路最险、距离最遥远的茶马文明古道。在古道上是成千上万辛勤的马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风餐露宿的艰难行程中,用清悠的铃声和奔波的马蹄声打破了千百年山林深谷的宁静,开辟了一条通往域外的经贸之路。在雪域高原奔波谋生的特殊经历,造就了他们讲信用、重义气的性格;锻炼了他们明辨是非的勇气和能力。他们既是贸易经商的生意人,也是开辟茶马古道的探险家。他们凭借自己的刚毅、勇敢和智慧,用心血和汗水浇灌了一条通往茶马古道的生存之路、探险之路和人生之路。  ●旧时,昌都沟通外地的人畜小道,是由人畜长期行走自然形成的。   ●公元7世纪,吐蕃在青藏高原崛起。唐初,吐蕃南下,在中甸境内金沙江上架设铁桥,打通了滇藏往来的通道。   ●宋代,“关陕尽失,无法交易”,茶马互市的主要市场转移到西南。   ●元朝,大力开辟驿路、设置驿站。   ●明朝继续加强驿道建设。   ●清朝将西藏的邮驿机构改称“塘”,对塘站的管理更加严格细致。   ●清末民初,茶商大增。   ●抗日战争中后期,茶马古道成为大西南后方主要的国际商业通道。   ●1950年前的昌都成为藏东的商贸中心。   ●茶马古道历史线路主要有三条:即青藏线(唐著古道)、滇藏线和川藏线 。   ●滇藏线茶马古道出现在唐朝时期,它大致与今滇藏公路相近似,即从今云南大理出发,北上至剑川,再北上到丽江,过铁桥城继续沿江北上,经锛子栏至聿赉城,前行到盐井,再沿澜沧江北上至马儿敢(今西藏芒康)。左贡,分两道前往西藏:一道经由八宿邦达、察雅到昌都;一道径直由八宿至波密,过林芝前往拉萨。   ●历史上滇藏线茶马古道有三条道路:一条由内江鹤丽镇汛地塔城,经过崩子栏、阿得酋、天柱寨、毛法公等地,至西藏;一条白剑川协汛地维西出发,经过阿得酋、再与上一条道路相合至西藏;一条由中甸出发,经过尼色落、贤岛、崩于栏、奴连夺、阿布拉喀等地至西藏。其主要通道即与今滇藏线接近。  高出印茶十来倍的价格购买川茶,而拒食印茶。西藏地方政府面临印茶销藏带来的政治经济危机,更是竭力主张禁止印茶入藏。十三世达赖喇嘛还亲自出面向清廷呼吁,要求清朝政府配合行动,制止印度茶销藏。清朝四川总督刘秉璋更是主张力禁印茶行藏,免贻后患无穷。清廷奉命与英国谈判《藏印通商章程》的张荫棠从川藏茶利,汉藏经济,政府收税,以及茶农茶商利益考虑,亦力主反对英国在西藏侵销印茶,保护川茶销藏。其后川督赵尔丰为了反对英帝侵略西藏,保卫边疆,则在雅安设立边茶公司,支持西藏人民抵制印茶。公司改良茶种,整顿川茶,在打箭炉设立分公司,打破边茶不出炉关的限制。并在里塘、巴塘,昌都设立售茶分号,减少中间环节,迅速将川茶运往西藏。四川茶叶成为汉藏民族共同反对英帝国主义侵略西藏、倾销印茶的斗争武器。民国时期,由于国内内战,印茶乘机大量销入藏区,西藏地方上层在英帝国主义的煽动下进攻川边地区,四川与西藏发生军事冲突。双方的亲密联系有所削弱,唯川茶仍畅行于川藏之间。在当时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川茶更成为一种“国防商品”,沟通内地与西藏的重要经济联系,并借此而增进了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的政治关系和汉藏民族团结。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被称作“世界屋脊”或“地球第三极”。所以,说茶马古道是世界上海拔 高的文明古道,是没有问题的。正因为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道路并且几乎横穿了整个青藏高原,所以其通行难度之大在世界上的各文明古道中当是首屈一指。说茶马古道是世界上通行难度最大的文明古道,主要表现在:其一,茶马古道所穿越的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脉地区是世界上地形最复杂和最独特的高山峡谷地区,故其崎岖险峻和通行之艰难亦为世所罕见。茶马古道沿途皆高峰耸云、大河排空、崇山峻岭、河流湍急。正如任乃强先生在《康藏史地大纲》中所言:“康藏高原,兀立亚洲中部,宛如砥石在地,四围悬绝。除正西之印度河流域,东北之黄河流域倾斜较缓外,其余六方,皆作峻壁陡落之状。尤以与四川盆地及云贵高原相结之部,峻坂之外,复以邃流绝峡窜乱其间,随处皆成断崖促壁,鸟道湍流。各项新式交通工具,在此概难展施。”据有人统计,经川藏茶道至拉萨,“全长约四千七百华里,所过驿站五十有六,渡主凡五十一次,渡绳桥十五,渡铁桥十,越山七十八处,越海拔九千尺以上之高山十一,越五千尺以上之高山二十又七,全程非三、四个月的时间不能到达。”清人对茶马古道之险峻崎岖有生动的描述,焦应旂的《藏程纪略》记:“坚冰滑雪,万仞崇岗,如银光一片。俯首下视,神昏心悸,毛骨悚然,令人欲死……是诚有生未历之境,未尝之苦也。”张其勤的《炉藏道里最新考》记,由打箭炉去拉萨,凡阅五月,“行路之艰苦,实为生平所未经。”杜昌丁等的《藏行纪程》记滇藏茶路说,“十二阑干为中甸要道,路止尺许,连折十二层而上,两骑相遇,则于山腰脊先避,俟过方行。高插天,俯视山,深沟万丈……绝险为生平未历。”茶道通行之艰难,可见一斑。其二,茶马古道沿线高寒地冻,氧气稀薄,气候变幻莫测。清人所记沿途“有瘴气”、“令人欲死”之现象,实乃严重缺氧所致之高山反应,古人因不明究竟而误为“瘴气”。茶马古道沿途气候更是所谓“一日有四季”,一日之中可同时经历大雪、冰雹、烈日和大风等,气温变化幅度极大。一年中气候变化则更为剧烈,民谚曰:“正二三,雪封山;四五六,淋得哭;七八九,稍好走;十冬腊,学狗爬。”其行路之艰难可想而知。千百年来,茶叶正是在这样人背畜驮历尽千辛万苦而运往藏区各地。藏区民众中有一种说法,称茶叶翻过的山越多就越珍贵,此说生动地反映藏区得茶之不易。《明史·食货志》载:“自碉门、黎、雅抵朵甘、乌斯藏,行茶之地五千余里。”如此漫长艰险的高原之路,使茶马古道堪称世界上通行难度最大的道路。  要进束河古村,村口的青龙桥是必经之路。虽然它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却依然宽阔平整。清得发蓝的青龙河从桥下流过,河边有茂密的白杨树和柳树。白的梨花、红的海棠花和桃花年年开放,为村里人提供香甜的果实。这家乡的美味,是古道藏客和走四方的束河皮匠永远的记忆。   沿青龙桥向西走,有一条五花石板路,石头上暗红的线条至今可见。老人说,这是束河一帮常年奔波在茶马古道上的商人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捐资铺砌的。因他们常和藏人做生意,当地人叫他们“藏客”。束河街是他们的牵挂,也是他们商旅生涯的起点和最终的期盼。   束河像一个街心大花园,有四条巷道从束河街上向四面延伸出去。向东的一条穿过丽江古城,往南的一条通往古济行政村,往北的一条通向白沙行政村,往西北的一条是过去通往迪庆藏区的要道,即“茶马古道”。   沿着源自九鼎龙潭和坡底小潭的小河,藏客走上两条艰险的商 旅古道:一条从松云村通往西南方向的古关隘黄山哨,从拉市到石鼓、巨甸、鲁甸,翻越栗地坪,过维西保和镇,到澜沧江边后,沿江北上,过燕子岩栈道,到德钦后再从溜筒江过溜索进藏;第二条路,从九鼎龙潭和坡底小潭边经过,蜿蜒伸向西部的玉龙雪山。经过文海村直达丽江龙蟠,渡金沙江,翻越十二栏杆,到中甸县城,然后过上桥头,从奔子栏用独木舟渡江,翻越白茫雪山抵德钦城,然后再从溜筒江过溜索,翻梅里雪山进藏。两条古道行程各六千里,走一趟需要三个多月。   栈道、溜索、雪山,古道上的每处险路都可能是藏客的归宿。在他们勇敢而壮美的一生中,往往需要浪漫的牵挂,一些藏客在家娶一个“披星戴月”勤劳孝顺的姑娘,在藏区娶一个温柔贤良的“卓玛”。远隔千山万水,许多纳西姑娘和卓玛一辈子没见过面,确都会在心里宽容甚至感激对方,在那个“把头别在腰带上”的男人身上,倾注悠长的思念。这样的传统如今已不存在,但因藏客而成为亲戚的纳西人和藏人却常常在束河相聚。因此在束河喝到纯正的酥油茶并不是一件难事。   藏客走过的茶马古道有迹可寻,而源自束河的另一条古道却从来没有踪影,这条无形的道上走着另一群人,他们“只要一把锥子,一扎纱线就能走遍天下”,他们是束河皮匠。  1646年,有回族人开始到康定谋生,现在,康定县城共有常住的穆斯林400余人,在清真寺的隔壁,当地还专门修建了回民小学。72岁的回族大妈陈凤云正在清真寺内为即将到来的“开斋节”做准备,她有许多藏族朋友,有的信仰藏传佛教、有的信仰天主教,“我们的关系很好啊,都是很要好的朋友。”陈大妈说。 据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宗教局副局长张建泉介绍,他在康定从事宗教工作15年,很少碰到各个宗教之间发生冲突。 康定是甘孜藏族自治州的首府,在历史上曾是繁荣一时的商业贸易中心。700年以来,藏商把从西藏带来的麝香、虫草、黄金、马匹带到康定,与内地商人带来的茶叶、丝绸进行交易。正是这种民族间贸易的兴盛,造就了各民族在康定的大融合。 距离清真寺不到100米的地方就是康定的天主教堂。1860年,巴黎外方传教会传教士丁盛荣受罗马教廷之命赴西藏传教,途中受阻,返回康定,在康定北郊设堂传教,拉开天主教在康定的传教历史。 现在,全县城300多天主教信徒中,藏族信徒占到了200人。天主教堂神甫李伦说:“虽然全县城3万多人口中信仰藏传佛教的人占到了绝大多数,但是当地政府积极保护信仰者较少的宗教,这里有很好的宗教信仰环境。” 距离康定天主教堂约150多米的地方,是当地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安觉寺,已有380多年的历史。 安觉寺的铁棒喇嘛汪甲告诉记者,在康定,不管你是信仰藏传佛教也好,信仰伊斯兰教、天主教也好,大家都应该是平等和团结的。“如果其他宗教的信徒来到我们寺庙,我们也会热情向他介绍。我们绝不会强迫任何人来信仰我们自己的宗教。” 在安觉寺内,65岁的藏族大妈次乃正在转经筒前转经,围着转经筒一圈又一圈,默默念经文。 “我们信教是个人的观点,都是为了行善嘛。不同的宗教只不过观点不一样,但都是为了做好事。”次乃说。  《茶马古道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专门研究并展示茶马古道历史文化的博物馆,也是丽江市第一家从事普洱茶文化研究、宣传、推广的专业机构。   茶马古道博物馆由《序厅》、《史事1厅》、《史事2厅》、《束河厅》、《皮匠厅》、《茶马风情厅》、《茶艺厅》、《影响资料中心》等8个部分组成,比较 统地介绍了茶马古道的起始时间、线路和重大历史事件,是人们了解茶马古道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博物馆的建筑原是400多年前木氏土司"束河院"的组成部分,其中的"大觉宫壁画"为江南著名画家马萧仙作品,一直保存到现在,笔法洗练,技术精湛,保留了唐代画风,1998年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

5. 茶马古道周边景点

剑川古城在云南大理,至今有650年的历史,这里的居民大都是白族,白族人爱干净、尊师重教、重农轻商、好客讲礼,这些特点或深或浅的表现在古城的角角落落。48元的绣花鞋、5元的凉粉、3元的稀豆粉,还有早市上2元一斤的水果,古城比大多数人生活的都市都慢许多。曾几何时,古城是茶马古道重要的一站,一条老街踩了650年,古时候的马队从这里踢踢踏踏的经过,总是扬起清脆的铜铃声,现在已经听不到了,但那些记忆却刻在了青石板上,老人们口口相传,坐在屋檐下说着当年的故事!

6. 茶马古道攻略介绍沿途风景

茶马古道分为两条路线,一条是以四川雅安为起点,终点为印度;第二条是以西双版纳以及普洱为起点,终点为印度。

古代四川、云南一带,把以茶为主的商品从这条长长的古道,运到西藏等地区去,然后再把当地的马牵回来,以茶换马,“茶马古道”应运而生。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该商贸通道是以茶马互市为主要内容的茶马互市,历经汉、晋、隋、唐、宋、元、明、清几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较为著名的西部国际贸易古通道之一。

7. 茶马古道的旅游路线图

茶马古道的路线:滇藏线和川藏线。  1、滇藏线:  从云南普洱茶的产地(今西双版纳、思茅等地)出发,经下关(大理)、丽江、中甸(今香格里拉)、迪庆、德钦,到西藏的芒康、昌都、波密、拉萨,而后再经藏南的泽当,后藏的江孜、亚东然后出境。  2、川藏线:  由四川的雅安出发,经卢定、康定、巴塘、昌都至拉萨,再经后藏日喀则出境到尼泊尔、缅甸、印度。  3、茶马古道简介: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它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和西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茶马古道分川藏、滇藏两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尼泊尔、印度境内(此为滇越茶马古道),直到西亚、西非红海海岸。

8. 茶马古道 旅游

怎么会那么多,如果你人本来在丽江,就这两个项目也就100来块一个人,而且有的旅行社还有报另外的团送这个游玩的。

馋哭了!央视《美食中国》将镜头锁定雅安 重现茶马古道上的美食

封面新闻官方帐号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上里古镇,游人熙熙攘攘,又是如常热闹的一天。而从这条热闹的古街中走过,就能看到街边的张显蓉的摊位上,那些卖相平平,甚至有些灰头土脸的玉米馍馍,总能吸引到游客好奇的目光。

不光是玉米馍馍,一碗劲道爽滑、解除疲乏的哒哒面,带有独特烟熏味的烟笋,口感绵密又不乏韧性的臭豆腐……3月15日晚,在CCTV-4中文国际频道播出的纪录片《美食中国》中,独属于雅安这一方山川风物滋养出的美味,都在镜头前呈现得淋漓尽致,食物的香味和美妙滋味似乎要冲出屏幕。

茶马古道是绵延在崇山峻岭之中的道路,在西南边陲兴盛了千年。雅安作为起点,无数背夫商旅从这里出发,穿行于高山峡谷之间,串联起商贸往来和文化交融。一方独有的水土滋养一方风物,一条独特的道路造就一路饮食。而在当晚《美食中国》播出的篇章《古道飘香》中,就将这条美食之路徐徐道来。

重现茶马古道上的美食

开播于2019年,纪录片栏目《美食中国》以打造“以人文视角聚焦中华美食”为主题,传播中华饮食文化,擦亮中国美食名片。节目以系列化、主题化方式制作播出。每个系列围绕一个地域选取最富地方特色,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美食策划制作五期节目,每期节目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主题,解读一种美食文化现象,重在体现不同地域饮食文化的独特性、时令性、创造性。而这一次,节目走进了位于四川盆地西缘,作为茶马古道起点的雅安。

外貌普通,甚至有些“灰头土脸”的玉米馍馍,为何纪录片要花大量的篇幅来记录下这道食物。在纪录片中讲到,这恰恰是来源于久远年代,一条古道上的特殊记忆。经过烘烤脱水的玉米馍馍,更易于长时间的保存,就成为了出门的一种硬货。从雅安出发的背夫踏上茶马古道,除了要扛着肩上的茶包,耐储存又顶饿的玉米馍馍,将陪伴他们长达一个月的漫长路途。

此外,在荥经老街,这里曾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街上的一碗哒哒面,淋上热辣的红汤、牛肉、烟笋,就成为背夫们辛苦路途上的美食慰藉。而沿着古道继续出发,在汉源县又能遇见另一道美食——锅贴臭豆腐。还有肉馅散嫩、酥壳焦香的焦包……在这《古道飘香》的篇章中,茶马古道虽已远去,但总有特别的味道,留存在日常烟火中。

屡登央视 雅安美食尽展人间烟火

其实,雅安的美食登上央视,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儿了。在2020年10月19日《美食中国》播出的篇章《沸腾砂锅》中,就用镜头记录下了雅安的一种烹饪美食的器具——砂锅。中国人与砂锅的情缘由来已久,若论对砂锅秉性掌握得通透彻底,雅安荥经人当居其一。纪录片中,记录下了砂锅虽然生性慢热,但再倔强肥腻的食材也能被它调理得妥妥帖帖,看似皮糙肉厚,却可以贮鲜保温,即便土石之躯,却可以调和五味。砂锅在雅安无处不在,沸腾不息。

此外,在2020年10月20日播出的《麻味当先》篇章中,讲到雅安花椒的种植历史可追溯到唐代,阳光、高山和密林孕育出了这些美味的果实。而雅安人也用自己的热情和智慧,将这一种味道吃得淋漓极致,鲜椒沾,吃的是鲜花椒清新的麻,贡椒鱼的清新柔嫩,得益于花椒油柔和持久的麻,石棉烧烤则将干花椒厚重刺激的麻演绎到极致。

昆明西山脚下的美食一条街@茶马花街

本地资讯创作者

昆明茶马花街是位于西山脚下的一条美食老街,汇集了各种小吃,从这里可以远看滇池

茶马花街美食一条街

虽有明显商业化但不失本地气息,各店铺装修古朴中带着民族特色,这里有很多云南小吃,干巴、鲜花瓶、云南小粒咖啡等等,整体物价不高。

西山上可看滇池景全景

在这里吃吃逛逛后再去往西山或者爬上龙门,在那里看看滇池美景,享受快乐时光。

各种云南本地小吃

南特色小吃:洋芋粑粑、调糕藕粉烤乳扇稀豆粉呈贡豌豆粉木瓜水、核桃卷粉

烤乳扇、豌豆粉

实用攻略:

景区位置:西山风景区景前区碧鸡秋色牌坊处

交通地铁3号线直达(西山公园站),也有多趟公交可达,站名高峣站下车

门票价格:免费开放

这家饼店一直排着长队,生意好到爆

有座庙街主创文艺一条街,在负一层,由一百多家网红小铺组成的美食、娱乐、文创一条街。

花街靠近景区,饮食味道中规中矩,但胜在选择众多,目不暇接的小铺,良好的氛围,让人很有兴致吃吃逛逛,加之交通方便,又和滇池、西山景区相连接,顺路打卡是个不错的选择哦。

#国庆假期美食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