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红”莲耦汁

“别样红”莲耦汁 山西尧兴饮品有限 公司生产该公司是临汾市梁村经济开发 区总公司与台湾观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合资、引进国外全自动生产线依靠华北 最大的万亩莲菜生产基地,生产莲耦汁,其配方科学,营养丰富,属天然无公害饮品 产品 销往东南亚各地,是老少兼宜的健康 饮品,1996年 被评为“国际名牌饮品”。( 临汾)

玩转小众景点 接天莲叶无穷碧 今日“莲花”别样红

"村居原自爽,地又是莲花。疏落人烟里,天然映彩霞"。 这是乾隆年间蜀人李其昌出任莲花第八任同知,在其《莲花厅志》里写的一首诗。在这首诗里面,莲花县的景色给人以无限遐想。

我的家乡莲花县,地处赣鄱大地,隐藏在湘赣边界的一个小县城,其四面环山,曾经交通不便利,为世人所不知。这个小县城和全国数万个县城一样普通而平凡,但又因是开国将军甘祖昌龚全珍夫妇的家乡而变得不平凡。龚全珍,习总书记亲切地称为“老阿姨”,她一生淡泊名利、甘守清贫、倾心教育、乐于助人,她用自己一以贯之的善举和平凡行动,赢得了群众广泛的尊重和爱戴。

登上县城东面的小山顶,一览红砖碧瓦、阡陌小道,掩映着星星点点稻田,一条清水河犹如玉带环绕,好一副自然和谐的乡村画卷。

在儿时的记忆中,春日,和贪吃的小伙伴们爬山采撷映山红品尝酸酸的味道,夏日,和贪玩的小伙伴在玉带河里翻滚,摸鱼抓虾,秋日,山里的乌梅、猕猴桃、拐枣则塞满了同学们的书包。

上个世纪90年代,造纸厂、水泥厂给小县城带来了污染,昔日的清水河不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地政府及时关停了污染企业,着重打造美丽小村,生态县,幸福小城镇。

今日的莲花县,以荷花为品牌,打造荷花博览园文化旅游、农业生态乡村旅游、红色爱国教育基地、莲江湿地公园等旅游景点。

如果你是春天来到莲花,你可以观赏遍地金黄的油菜花南岭乡3000多亩梯田的油菜花尽情绽放,金黄的油菜花、弥漫着雾气的山峦以及白墙红瓦的民居,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如果你是夏天来,怎么能错过荷塘乡的荷花博览园,这里是全国最大的荷花博览园,国家级4A级景区,种植荷花5000亩,荷花品种496个,园内的莲花村被列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如果有时间你一定要在乡村农家住上一晚,体验荷塘月色,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如果你带着孩子一起来,你一定要去甘祖昌干部学院,在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里,观赏特色采茶剧《并蒂莲花》,倾听开国将军甘祖昌解甲归田,带领乡亲自力更生发家致富的故事,感受老阿姨龚全珍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点点滴滴。

如果你亲近水,你一定要来莲江湿地公园来看看,莲花县莲江 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感受“绿树阴浓夏日长,白云绿影入莲江”的湿地生态,天然氧吧。

如果你亲近山,你一定要去高天岩,登山高天岩,向北眺可见国家级风景名胜武功山的最高峰金顶,往南俯视莲花县城全景尽收眼底,往东眺望隔壁县城安福县风景一览无余。或者攀爬寒山森林公园,欣赏层峦叠嶂,沟壑纵横和飞瀑奇观。

如果你喜欢冒险,这里的溶洞正适合你来探秘,在大乐坪、陂下、闪石等地大大小小遍布着溶洞,里面亿万年形成的钟乳石奇、险、峻,秀,洞内地下河遍布,最为奇特的是有些溶洞是相通的,可以从这个溶洞进来,穿越到另一个溶洞出去。比较有名的溶洞是闪石的石城洞,明代地理学家、旅游家和文学家徐霞客曾考察此地,在《徐霞客游记》中亦有记载。

不过莲花的溶洞都没有开发,迷宫式的多层结构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没有当地向导的话不可以擅自进入探秘,普通游客进入到洞口附近游览感受一番也是一种新奇的感受。

来到莲花你怎么能错过"十大赣菜"之一的“莲花血鸭”,庐山会议期间,曾作为一道特色菜而受到毛泽东的赞扬。选当地特产的禾花鸭,连皮带骨一起剁碎,烩入鸭血,吃的时候,鸭子肥而不腻,皮薄香鲜,连骨头都可以一块吃下,味道真正独特,一吃难忘。

交通

过去的莲花曾经交通不便,如今,外地的游客可以坐高铁到萍乡北站,然后转公交车到萍乡站(萍乡火车站老站)这里有开往莲花县的大巴车,用时约2小时。目前莲萍高速公路正在施工,预计2020年底通车,今后来莲花将更加方便了。

自驾的朋友也可以从吉安、安福方向驾车过来,走泉南高速可以到达莲花县。

朋友们,淳朴的莲花人民期待您的到来。

我是粒子飞翔 专注分享旅游旅行 户外运动 小众感悟

射阳湖畔莲叶碧红色文化别样浓!

宝应射阳湖,是一座人文底蕴深厚,自然资源丰富,风景名胜众多的历史文化古镇。

射阳湖荷园美得让人心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流连其中,仿若置身于瑶池仙境

射阳玫瑰园

射阳湖香榭丽玫瑰园,景区内有飞檐高耸的古式门楼、花蔓缠绕的玫瑰长廊、姹紫嫣红的玫瑰花海,娇俏的花朵摇曳多姿,芬芳的花香沁人心脾。

射阳湖畔莲叶碧,红色文化别样浓!射阳湖,既是一个让您流“莲”忘返、畅享生态康养的好地方!也是红色文化的沃土!

陈毅、粟裕、叶飞、陈丕显、姬鹏飞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留下光辉的足迹。一段时期里,射阳湖成为苏中抗日根据地的可靠后方。2006年起,宝应县旅游局和射阳湖镇党委、政府组织人员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工作,修复保护苏中军区暨新四军一师练兵场旧址、苏中军区后方总医院旧址、苏中银行旧址、新四军江淮印钞厂旧址、《苏中报》报社旧址、新四军华中军械处第一总厂旧址、新四军苏中榴弹厂旧址、射阳革命烈士陵园、陈丕显在射阳湖居住旧址、张藩在射阳湖居住旧址等11处革命历史遗迹,并串联荷园、古镇、玫瑰园等主要景区,结合乡村旅游,基本形成了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研学旅游线路

感悟红色文化,从了解革命前辈、先烈们为了革命艰苦卓绝、英勇奋进、不怕牺牲的系列故事开始。

Summer

Sunshine

铁血丹心,英雄本色

射阳湖红色旅游系列之(一):

苏中军区暨新四军一师练兵场旧址

苏中军区暨新四军一师练兵场旧址在射阳湖镇王坤村的吉家舍。是原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丕显同志当年生活并战斗过的地方。

1944年3月,在取得车桥大捷后,苏中党政军机关及新四军1师从东台三仓河迁至宝应东荡地区。1945年初,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苏中党政军首脑机关及新四军1师陆续转移到射阳湖王坤村。军事机关集中驻扎在王坤村的吉家舍。部队在荡区遇到的最大难题是没有练兵场地。当地农民蔡登泉、蔡登元、蔡登山兄弟三人及邻村石仑庄刘士德兄弟为帮助子弟兵解决训练所需,每家拿出5亩上等良田(荡区极少的二熟田)计20亩,供部队作为练兵场。新四军1师广大将士在人民群众的热情支持下,在可贵的训练场上,建起了靶场,设置了天桥、木马、单杠、双杠,他们争分夺秒,苦练杀敌本领,训练场上每天杀声阵阵,一批又一批战士在这里受训后走向战场。在夺取全苏中乃至华中抗战最后胜利的斗争中英勇杀敌,留下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吉家舍练兵场也由此载入史册。2008年5月苏中军区暨新四军一师练兵场旧址被宝应县人民政府批准为县级文保单位,并成为宝应县红色旅游的目的地之一。

宝应射阳湖红色旅游系列之二,我们下期再见哦!

血染芳华别样红(红色记忆)

龙华烈士陵园无名烈士墓

本文图片均由龙华烈士纪念馆提供

李硕勋烈士写给妻子的诀别信

冯铿烈士就义时所穿的毛背心

90年过去了,中华大地上青春的身影往来如织。而我们在这里,追寻另一种殷红壮丽的青春。

上海西南的龙华地区,有一大片桃林,每到芳菲季节,灼灼桃花惹人流连,龙华观桃成为上海历史上的胜景。但当年居住上海的鲁迅却在一封信中说:“至于看桃花的名所,是龙华,也有屠场,我有好几个青年朋友就死在那里面,所以我是不去的。”

鲁迅先生提到的青年朋友,就是1931年2月被杀害的“左联五烈士”柔石、胡也频、殷夫(白莽)、李伟森、冯铿。他们的就义地,如今是龙华烈士陵园。

步入陵园,园名牌楼、纪念碑、纪念馆、无名烈士陵等一系列建筑井然有序地坐落在南北轴线上。素色花岗石阶梯与金字塔形蓝色玻璃幕墙构成的龙华烈士纪念馆庄严肃穆,让人不由得放慢了脚步。

墙外桃花墙里血

龙华烈士陵园内有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这里原为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旧址,也是龙华革命烈士就义地。据史料记载和老同志回忆,这里先后关押了近万名革命志士,约有千人遇害。他们大多被秘密杀害,身份已无法全部核实。在龙华烈士陵园内长眠的1700多位革命烈士中,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4人,中央委员9人,中央军委委员4人,省市(军)以上负责人30余人。罗亦农、彭湃、陈延年、陈乔年、赵世炎等烈士均就义于此,他们牺牲时大多是20多岁或30多岁。

1983年,赵世炎烈士的遗孀夏之栩给中央领导写信,建议充分利用上海龙华革命遗址,整修龙华烈士陵园。夏之栩的呼吁很快得到中央领导的认可。邓小平题写园名,江泽民题写碑铭,陈云题写馆名。1997年,龙华烈士纪念馆建成开馆,龙华烈士陵园也全面建成。2020年12月,龙华烈士纪念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龙华千古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穷。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艳一般红。”在复制的龙华监狱墙壁上镌刻着一首诗,格外引人注目。它的作者叫张恺帆,时任中共上海沪西区委书记,1933年冬被押至龙华监狱。他在狱中为缅怀“龙华二十四烈士”而作此诗,并联合狱友成立“扪虱诗社”。据《晋书·王猛传》记载:东晋大将军桓温兵进关中,隐士王猛谒见,一面纵论天下大事,一面伸手入衣襟中捉虱子,放达从容,气度非凡。龙华监狱中的共产党人在生死存亡之际成立“扪虱诗社”,这份高洁与乐观,令人心折。

舍却身家干革命

龙华烈士纪念馆展陈面积约60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基本陈列《英雄壮歌——上海英烈纪念展》用1500余张照片、400余件实物,讲述了自辛亥革命以来250余位革命先烈的事迹。

在龙华烈士纪念馆副馆长王海银和上海党史学会副秘书长俞敏的带领下,我们走进纪念馆大门,来到二层展厅

“九点到独秀家,将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交给他。我们谈些译书的事,总该忠实精细……”一本纸面泛黄的日记,诉说着百年前的故事。年届古稀的俞敏是日记主人俞秀松的继子。作为烈士后人,俞敏常年担任龙华烈士纪念馆的义务讲解员。“先辈们的英雄事迹,我们有责任把它讲好,把他们的精神传承下去。”他满怀深情地讲述:俞秀松出生于浙江诸暨一户耕读之家,17岁就立志“让天下人有饭吃”。走出家乡后,他逐渐接受、信仰了马克思主义,并参与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这份日记写在老式线装练习簿上,连封面共有62页,详实地记录了俞秀松1920年6-7月的一段重要人生经历。它记载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于1920年夏,最初的名称是“社会共产党”,后在李大钊建议下改为“共产党”。日记还记载了《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的翻译和问世过程。

这份独一无二的一手资料,对于研究党成立的历史、传承党的红色基因,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20世纪90年代,俞秀松烈士的夫人安志洁将它捐赠给龙华烈士陵园。这本日记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成为龙华烈士纪念馆的镇馆之宝。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老一辈革命家自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就默认了舍生取义是随时可能发生的事。1931年,中共广东省军委书记李硕勋从上海赴海南指导武装斗争,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他给妻子赵君陶写信道:“余在琼已直认不讳,日内恐即将判决。余亦即将与你们长别。在前方,在后方,日死若干人,余亦其中之一耳。死后勿为我过悲。惟望善育吾儿……”

而今,我们看着这封笔迹雅致的信件,深深感到革命志士对亲人万般牵挂,却又带着这份感情,义无反顾地走向刑场。

李硕勋出生于四川宜宾高县一个富裕家庭,接受了完整的新式教育。他本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却偏偏选择了一条荆棘丛生的革命道路,成为中共早期参与领导军事斗争的先驱之一。在追求信仰的道路上,一大批共产党人抛却个人利益,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囚车见证伉俪情

来到纪念馆一层,展柜里一件有破洞的毛背心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低头一看展签,原来是《为了忘却的记念》中写到的左联女作家冯铿的遗物。讲解员顾慧枫说,1950年,在龙华就义地大坑中发掘出18具完整骸骨和部分碎骨及遗物。遗物中有一件弹痕累累的羊毛背心,根据冯铿的爱人许峨等老同志指认,这件背心是冯铿生前喜欢穿的。至此,“龙华二十四烈士”的身份得以确认。

鲁迅曾看到柔石写给同乡的信,讲述自己与35名同犯(其中女犯5人)被关押到龙华监狱,还上了镣。正当亲友们设法营救时,突然得知柔石与其他23人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秘密枪杀。鲁迅满怀悲愤,在一个深夜里写下“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顾慧枫说,像这样的秘密杀害当年一直在进行,以致今天都不能确定在龙华遇害的烈士具体有多少、都是谁。

展厅墙上一幅漆画描绘了一对囚车中相拥的青年男女,那是同为“龙华二十四烈士”的蔡博真、伍仲文。这辆开往龙华监狱的囚车,竟是他俩的“婚车”。1929年,蔡博真与伍仲文同在上海的党组织工作,一对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就这样在工作中相爱了。但好景不长,二人一同被捕。在被引渡到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的囚车上,同志们提出要为他俩举行一场特殊的婚礼。“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龙华的桃林见证了这场悲壮的婚礼。这对革命恋人紧握双手,在囚车上庄严宣誓:“人生之路行将走到终点,伉俪共同信仰永远不变!”

除了文物展示,龙华烈士纪念馆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讲述革命故事。工作人员跨越十余省市近百区县,采访了近百位革命烈士的亲人、朋友和有关专家,整理出十余小时的口述史,在馆内69块屏幕上播放。一层展厅用投影形式展现以“龙华二十四烈士”为题材的舞蹈剧《血染桃花红满天》。看着这些青春的身影穿梭、高蹈、饮弹倒下,一位50多岁的同行者摸出手绢拭去眼中的泪花。90年过去了,中华大地上青春的身影往来如织,而我们在这里,追寻另一种殷红壮丽的青春。

披荆斩棘为后人

走出纪念馆,摇曳的长明火映入眼帘。王海银指着长明火后面一片弓形长坡告诉我们,那是无名烈士墓,安葬着271位解放上海的解放军指战员。陵园墓区还长眠着中共早期革命先驱恽代英、陈延年、陈乔年……整个墓区呈半圆形,与纪念堂、长明火一起,寓意日月同辉。

看着烈士墓碑上清秀俊朗的面容,不禁怀想29岁的陈延年面对酷刑和子弹时的凛然气度。陈延年是陈独秀长子,赴法留学期间加入共产党,与周恩来、王若飞等同为中共旅欧支部领导人。党的五大后,陈延年担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他坚决服从党的安排,不顾个人安危,到白色恐怖的上海开展工作,不幸遭叛徒出卖而被捕。在狱中,他因不肯泄漏党的机密而受尽酷刑。1927年7月4日,陈延年和其他几位同志在龙华塔下的枫林湖畔被杀害。因不接受跪着受刑,竟被敌人乱刀砍死。临刑前他振臂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国民党反动派!”

走出陵园,只见广场上不少老人带着孩子玩耍,桃林中不时传来欢笑声……

陈乔年烈士赴刑场前对狱友说:“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

他们挥洒热血,为的不就是今日之景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