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粉蒸肉

粉蒸肉,是“三蒸”中起源最早的一道山西名菜。“蒸”之烹技,晋源流长,陶寺遗址出土的陶甑,表明距今4000多年前山西已“蒸谷为饭”(《古史考》),至今平定等地仍用陶甑,晋南民间以其蒸糕,称“甑糕”。《千鼎集·伊尹蒸考》有“雪鹄之蒸”,说明夏商时已有蒸肉而食。《周语》记,周定王设宴,晋襄公任相礼,以“肴蒸”款待士会。晋地民间袭此“宴礼”,改为加米与肉相蒸,成粉蒸肉,传承至今,成为山西传统“行菜”之一、民间宴席的底座菜。

晋菜中还有一道荷叶粉蒸肉,相传始于三国。《晋食纵横丛书·名食掌故》等记载,民间传说关羽马前步将周仓,疾步如飞。关羽闻得其手脚长毛,号“飞毛”,为探虚实,对周仓说,欲能同床共眠。周仓不知是计,上床后就呼呼大睡,而手脚之毛扎得关羽一夜难寝。次日周仓得知,情急之下将手脚上的毛剃得精光。周仓此后开始掉队,还常常来不及吃饭,一次用荷叶包了蒸肉边走边吃,味道变得格外香美可口。晋人尚义,加以夏秋之际,晋祠荷叶连天碧,遂创制成荷叶粉蒸肉,成为并州古城夏令美食。柏原在《谈花说木》一书中感叹其色之艳,味之珍,赋有“曲院莲叶碧清新,蒸肉犹留荷花香”。

粉蒸肉在忻州定襄一带,加入土豆泥和面粉相制,甚是独特,被称为“忻定蒸肉”或“山西蒸肉”,是当地过去“九簋八盘”宴席的主打菜,相传阎锡山曾以此菜招待过冯玉祥、蒋介石等人。现在定襄蒸肉还被制作成礼盒美食来馈朋酬宾,成了当地名特产品。

山西特色小吃:定襄蒸肉

忻州制作瓦酥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始于明末清初。瓦酥一般长10厘米,宽4厘米,厚0.5厘米,形似瓦状,入口沙、甜、香、松软,1900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路经忻州市,州官许翰度敬上由麻会镇(今麻会村)王凤龙师傅制作的瓦酥,慈禧食后龙颜大开,赐名龙凤瓦酥。

也就是从那时起,忻州的瓦酥名声大震,成为山西地地道道的名特产品。瓦酥以其质酥脆,味香郁,堪称炉食中一绝。鲜食酥沙,松软;干食酥脆、甘香;常食健胃壮身。

曾被山西省商业系统评为最佳食品,声誉远达太原大同河北内蒙古等地(市)。1981年被列为山西省名特产品;1996年荣获国际最高金奖和"对人类特殊贡献奖"。

忻州瓦酥,以其形似瓦片而得名。瓦酥,约长10厘米、宽4厘米、厚0.5厘米,内外皆呈金黄色,上印"忻州瓦酥"字样。每公斤约有五十二至五十八块。其质酥脆,味甜香郁,堪称炉食中之一绝。

久放色味不变,常食有健胃壮身的功用。制作瓦酥选用精粉、纯蛋黄、上等食油、细砂糖为料。成型时用模托就,再经油炸,出锅后压制成瓦状。这种食品,因其好吃,易储存,物美价廉的特点,成为人民群众喜欢食用的饼类之一。

配料标准

标准粉五十六斤,鲜鸡蛋黄十五斤,食油二十七斤八两,砂糖粉十二斤九两,生产成品一百斤。

制作方法

先将鸡蛋去蛋清,留蛋黄。蛋黄内不能带入蛋清,否则容易起泡。

蛋黄打好后,放入全面容器内,用水棒搅动均匀,然后将全部砂糖和近一半的食油倒入全面容器内,继续搅动,待油、糖面完全混合均匀为止。

余下的一半面粉倒在面案上,面中间挖一坑,每次取容器内搅匀的蛋黄二三斤,放入面坑内,合成面团,软硬适宜,用面棍擀开后,切成瓦酥条状,在专用模具内,磕制成形。

半成品放入油锅后炸制,炸成金黄色即可出锅。出锅后趁热用森棒压制成瓦状。

山西有看头 |《美食篇》之定襄蒸肉

山西有看头 |《美食篇》之定襄蒸肉

定襄蒸肉

山西省忻州市的定襄县,北邻五台、南接阳曲、三面环山、四水亨通,龙山文化时期就有部落在这里繁衍生息。悠长的岁月使这里诞生出极具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其中“晋式三蒸”中的第一蒸“定襄蒸肉”就远近闻名。

此“蒸肉”非彼“蒸肉”

定襄蒸肉并不是传统的蒸肉

它的主要食材是猪肉和土豆

如果光靠想象

你是想象不出这两种食材

是怎样成为最佳搭档的

你若吃上一口

就会发现两种食材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肉香浓郁 好吃到停不下来

定襄蒸肉的源起

据《周语》记载

周定王设宴 晋襄公任相礼

以“肴蒸”款待士会

以后民间沿袭此“宴礼”

经过不断改良

成为山西传统“行菜”之一

如今成为了民间宴席必备佳肴

想吃不容易

在古代 如果你想尝到

松软爽口的定襄蒸肉

那是难上加难

因为它是供皇上享用的贡品

定襄蒸肉作为传统名吃

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原是宫廷御膳秘方

历代宫廷御苑将它视为珍品

后流入民间 成为筵席佳肴

“五簋八盘”的主打菜

定襄蒸肉是过去晋西北“五簋八盘”宴席上的主打菜,相传1934年蒋介石夫妇到阎锡山故乡定襄拜访阎锡山时,阎锡山就是用当地的特色佳肴“五簋八盘”宴请的蒋介石夫妇,其中有一盘就是定襄蒸肉,老蒋夫妇首次品尝到如此美食,赞不绝口,称阎府家宴别具一格。

周仓“好蒸肉”

相传为关羽扛刀的周仓很喜欢吃蒸肉

每日用荷叶包裹 随身携带

饿时便取出蒸肉狼吞几口

难怪名士柏原在《谈花说木》中称

“曲院莲叶碧清新 蒸肉犹留荷花香”

土豆的妙用

晋西北盛产土豆

土豆是这里人们一年四季的口粮

人们变着法儿的

把土豆做成各种口味的食物

其中定襄蒸肉就是

土豆菜肴中的高级产品

肉香扑鼻 多食不腻

还克服了肉类食品

高脂肪 高胆固醇的弊病

补充了人体必要的多种营养成分

金元时期

忻州籍著名诗人元好问曾赞定襄蒸肉

“银点和合翻玉屑,五味俱全共和调。

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有此能多少?”

解锁定襄蒸肉

定襄蒸肉的主要做法

是把猪肉切条 土豆成泥

再加淀粉 调味佐料搅拌混合

放入碗里

上锅慢火蒸上个把小时

就可以出锅了

放凉后取出就可食用

听起来挺简单的

但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

下面这个视频

就解锁了定襄蒸肉的全部秘密

过去如果想品尝定襄蒸肉

只有在重大节日或者宴会上

才能一享这人间美味

如今定襄蒸肉

早已实现规模化生产

真空包装的礼盒套件打破了地域限制

作为山西特色美食走向全国

END

出品 / 《魅力山西》融媒体工作室

图文制作:山西广电融媒体

西安回民小吃粉蒸肉怎么做?

牛肉或羊肉一斤,面粉一斤半,花椒面一两,盐适量。 作法: 1、不要选太瘦的肉,适合选偏肥的。不要用腱子之类的。 2、牛肉,选三分肥七分瘦的,切小指粗细寸长的条。羊肉的话,肋条多带的肥,切块切条都成。 3、肉切好后放一盆里,加花椒粉、盐,用手拌匀,晾一会入味。 4、加一杯水,然后开始往肉里拌面粉,不要一次把面粉都倒进去,那样拌不匀。一次倒三分之一,拌匀了再倒,不要加太多水,我们不是和面。我们的目的,是让肉均匀的被面粉包裹住,真和面了我们等会蒸出来的就成肉夹馍了。 5、面和肉拌匀之后,上笼屉。蒸锅布要厚一些,选大块纱布,多叠几层。把面肉铺匀,开大火蒸。 6、大约半小时后,开盖子看看,把肉面翻一遍,翻过后再蒸半小时,保证两面都蒸透。 这样出来的基本就差不多了,外面卖的面要更多些,我们自家吃,肉可以稍多点,唯一不变的就是蒜少不了,一方面要打蒜水拌进去,还可以拌进去一些葱花,一方面更要剥几头生蒜,不嚼生蒜这个粉蒸肉就太腻了,不好吃。

西安特色小吃葫芦头的做法?

制作方法:
步骤一:处理肠、肚:
1.猪大肠、猪肚各用精盐、分别用手搓揉20分钟,除去油腻和腥味。
2.将用盐、醋揉搓过的肠子放入清水中,左手捏住肠头,右手握紧肠子,先捋净肠子外壁上附着的粘液、脏物,再将肚子展平,用刀刮去外皮薄膜,然后把肠肚放入清水中洗净(肚子尚需翻过来冲洗)。肠头开始翻过,待全部翻转后,将肠壁上的油腻、脏物撕摘干净,清水漂洗后捋干水分。
3.将肠、肚回翻过来,各用精盐、醋揉搓10分钟。然后先用清水漂洗,再用清水反复冲灌,直至肠、肚色白,发亮,无臭臊味为止。
4.将空铁锅用中火烧热,把洗好的大肠放入锅内,改用小火一边焙烤一边搅动,约10分钟后,大肠受热收缩,排出带有腥气的水分。取出,再用清水冲洗两次。在距大肠头约35厘米处切断,取下葫芦头(大肠头)。
5.在铁锅中加水,旺火烧开后,放入肠、肚,稍煮几滚,撇去浮沫,改用中火煮约30分钟,在此期间要搅动7-8次,接着压上铁箅子,盖上锅盖,用小火煮约4小时,再加精盐。10分钟后,用漏勺捞出大肠头(即葫芦头),再捞细肠,最后捞肚子。
6.用细竹竿一根,搭挂起大肠,沥干水分,再将大肠头及碎节肠子放入竹筛内,晾干。
制作步骤二:
将猪骨头洗净、砸断。猪肉切成2.4千克重的块。在大铁锅内添入清水克,旺火烧开后,投入骨头、猪肉,煮约10分钟,撇去浮沫,见汤色发白时,下入母鸡和精盐,再煮30分钟,将花椒、八角、桂皮、大香、元桂、草果装入净布口袋内,扎紧袋口,下入锅中,改用小火煮3小时,待汤汁浓后盛入大瓷盆中
制作步骤三:
饼:葫芦头里用的馍比羊肉泡馍里的饼子要松软一些,因此,可以在面粉里加一些自发粉,但是不要太多。揉好面团以后,包上保鲜膜静置一小时。一小时后,分团,擀成厚一厘米的小饼子,烙熟就好。
泡馍:在大铁锅内倒入原汁汤约18千克,对水9千克,旺火烧开。吃时将馍掰成碎馍块,放入大碗中(一般每碗200克),然后将熟大肠、熟肚子各切成三片八分长的坡刀片;熟猪肉切成两片一寸半长、二分厚的肉片;鸡肉切成两片一寸半长、四分宽的片。然后,把它们整齐的排放在掰好的馍上,用锅内滚开的汤汁反复浇3-4次,使碗内的馍块浸透汤汁。然后放入料酒、调料水、味精、香菜末、蒜苗丝,淋上熟猪油(15克),再浇入适量的滚汤汁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