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凉粉

米凉粉是农民喜食的一种风味食品。近年来,米凉粉从农村进入城市,遍布大街小巷。大热天上街,花几角钱吃一碗米凉粉,既解口渴之急,又能充饥,是非常实惠的。由于米凉粉筋道、解渴泻火、富有营养,年轻人连进三碗还意犹未尽,牙口差的老年人,吃来也格外爽口。

很久以前,准格尔旗双山梁下住着一户善良的农民。农民的儿子是一位秀才。秀才为了赶考,天天登山专心攻读。每天,七十岁的母亲都要费力地爬坡上山,给他送饭。由于路远,母亲走得很慢,所以每次送去的饭都变成了凉饭。儿子不想吃饭,母亲只好吃剩饭。母亲只吃了几次凉饭,就觉得口感很好。没几天,母亲就在“凉饭”的基础上,反复改进制作方法,制成米凉粉让儿子品尝。母子皆大欢喜,每天中午母亲都要给儿子送一碗米凉粉。邻居发现后,家家户户也都吃米凉粉。这样,米凉粉就成为当地人盛夏驱热消暑的饮食了。

现在,农民仍按传统的方法制作米凉粉。在开水或凉水中把绿豆泡上一段时间。糜米或小米洗净后,也用水浸泡十几分钟。然后把绿豆从水中捞出来,放到盆里,少倒些水,一勺一勺地把绿豆和米及水舀进手磨上磨成浆。再把豆、米浆徐徐地舀进开水锅里,火要急,边舀边用勺子或擀面杖快速进行搅拌。熟后,掺入少量蒿籽,并把它搅匀煮熟。然后,把它铲出来摊在高粱秆稗子上或均匀地抹在水缸外壁上,晾凉后切成长条,就制成了米凉粉。吃的时候,往米凉粉里舀上酸菜汤,加上葱花油、辣椒、芝麻面、芥末粉或炒茴香面等调味品,凉阴阴、酸溜溜的,非常可口。夏令时节吃米凉粉,尤其觉得爽口入味,清淡宜人。

求成都张凉粉的做法!就是那种米凉粉煮一煮加

到学校学下就知道了,学个短期的小吃吧,我哥也是做这个,也是去学了下的

叶儿粑的做法和配方?

叶儿粑有甜味和咸味两种口味,甜味馅料一般是包豆沙馅和红糖馅的,就像汤圆心子一样,咸味的一般是用猪肉和芽菜炒香再包在里面。

【叶儿粑做法】

一、准备糯米粉1000克、玉米油20克、芽菜一袋、 生姜少许、盐少许、老抽一勺、粑叶一把、糖10克、葱花适量、猪肉700克。包叶儿粑的叶子有粑叶、芭蕉叶、竹叶、橘子叶等。

二、咸味馅做法:油烧热倒入生姜粒爆香,再将肉末倒入锅肉翻炒,用小火翻炒十分钟的样子会更香再加入四川宜宾芽菜,这个是重点,炒个三四分钟,加盐、老抽和花椒,起锅等冷了放冰箱冷藏冷透,再拿出来包。

三、甜味馅料可以直接在超市买做好的豆沙馅,这样包起来比较方便,红糖馅料需要把红糖捣碎再加入炒好的花生碎和在一起包。

四、首先我们将面和一下 ,先将面粉放入碗中然后再慢慢的倒入水 ,切记不要将水和面的顺序弄反了,一直加水 并进行搅拌 搅拌至粘稠状 然后用手不断的揉捏 弄成面团就行了

五、把粑叶洗净凉干水分就可以包了,粑叶切成小段,长短要刚好能包一个叶儿粑为标准,如果是橘子叶的话就直接洗净垫在格子上面就可以了,把面团分成鸡蛋大小包入馅料放在叶子上面包好放入蒸锅上气蒸2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这样一锅香气四溢的叶儿粑就做好了。吃不完的可以放冰箱冷藏,下次想吃的时候拿出来蒸热就可以了。

冒菜正宗做法?

冒菜是一道以肉类、豆制品、青菜、海鲜、菌菇类作为主要食材制作而成的菜品,起源于成都,具有四川特色的传统小吃。

冒菜最为讲究的吃法为"干碟",即在小碟中放置干的辣椒粉,加上盐,味精等的调料,将锅里烫好的菜在干碟里轻轻一蘸,然后就可以送进嘴里,味道又香又辣,甚为可口。

操作流程

第一步:烧高汤(大骨头汤),拿出专用冒(菜)锅,加入高汤

第二步:往冒(菜)锅里加入底料一份,搅拌烧开

第三步:根据顾客要求把各种菜品夹入菜篓并把菜篓放入冒(菜)锅

第四步:1-3分钟,提出菜篓盛入碗中淋上香辣油,香辣留香的一份冒菜就做好啦。

第五步:放入麻辣料及其他佐料,当然也可以放芝麻酱(西安人讲究的吃法)

制作程序

1、制卤水。炒锅置旺火上,下菜油烧到6成熟后,下郫县豆瓣(先剁细)煵酥,速放入姜米、花椒炒香后立即下鲜汤。再放入舂茸的豆豉、研细的冰糖、牛油、醪糟汁、料酒、精盐、胡椒粉、干辣椒、草果等佐料。熬开后打去泡沫即成卤水。

2、制主料。将劳菜洗净、兔腰、鳝鱼、鸭肠切成2厘米长宽的方块;毛肚、猪环喉切成4厘米左右见方。午餐肉切成4厘米左右见方的薄片;素菜切成3厘米左右的薄片。用洗净的竹签,将肴穿成约三四十克一串。

3、烫制。卤水锅置旺火上,使之保持小沸,将各类菜用串好的竹签烫制,根据不同菜肴的火候烫制成熟。

4、蘸食。烫制成熟的菜肴放在装有辣椒面和炒盐的盘内,根据自己的口味需要蘸辣椒和盐后食用。或蘸或不蘸,或多或少由自己决定。

素菜:藕片80克、莴笋80克、冬瓜50克、香菌50克、豆腐干50克、白菜80克、花菜50克、青菜头80克

调料:牛油250克、菜油100克、郫县豆瓣150克、永川豆豉50克、冰糖10克、花椒5克、胡椒2克、干辣椒30克、醪糟汁20克、绍酒20克、姜米10克、精盐100克、草果10克、桂皮10克、排草10克、白菌10克、辣椒面250克、 鲜汤1500克。

料包制做

菜油炼熟,然后冷却,加入秘制底料、干辣椒、花椒、豆瓣、茴香、八角、白糖,用小火翻炒至油变红,加料酒和白水(或者高汤),熬10分钟后加入各种菜(常用的那些配菜:土豆片,藕片,花菜,粉丝,米豆腐,海带,豆芽菜,莴笋片木耳、空心菜、血旺,毛肚、翅尖、鹅肠,火腿肠,午餐肉等),再放入油底料(红油,鸡精,味精,盐,葱花,蒜蓉,香油)和匀即成。

围观|布里亚特包子、石磨莜面、托县米凉粉……这个美食节让你解馋!

内蒙古旅游报官方帐号

布里亚特包子呼伦贝尔蓝莓果汁

非遗武川县石磨莜面、马家精点心...

小伙伴们看到这些美食

有没有直咽口水呢

盛夏时节

吹着空调来一顿美食

那真是一件开心事

7月28日,“香”约罕格尔,马上惠青城——呼和浩特市罕格尔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体验基地首届美食节在呼和浩特市罕格尔传统蒙古火锅店开幕。活动为期3天。游公子列举的这些美食都可以在美食节上品尝到。

当游公子来到现场时

这里已是人声鼎沸

舞台上还有文艺表演为此次活动助阵

舞台下是非遗美食展示

身着蒙古族服饰的蒙古族女子

正在包布里亚特包子

非遗传承人正在娴熟地搓着莜面

造型精美的马家精点心让人垂涎欲滴……

同时,店内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展示,皮画、马头琴、牛角弓箭、烫画、蒙古族妇女头饰、马具等。此外,现场还展出了呼和浩特地区具有特色的清水河小香米清水河米醋、托县米凉粉等。

罕格尔传统蒙古火锅店(八一店)作为呼和浩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呼和浩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联合授予的“呼和浩特市首家非遗美食体验店”,经过近1年的运营,在非遗文化传承和蒙古族餐饮推广方面做了细致的工作,成为大众了解非遗 品尝内蒙古味道的一扇窗口,罕格尔传统蒙古火锅所使用的食材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呼伦贝尔大草原比如西旗羊肉南屯牛肉、博克图豆腐野生韭菜花大兴安岭野生蓝莓汁等。

据了解,本次活动由呼和浩特市非物质文化保护促进会、内蒙古蒙云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主办,内蒙古罕格尔餐饮有限公司承办,内蒙古旅游产业协会协办。活动主办方介绍,通过举办这样的活动,让更多人了解非遗,传递健康饮食文化,主动加入到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来,为呼和浩特地区非遗事业贡献力量。

这里除了有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还融入了以反映蒙古马精神的文化产品展示。内蒙古地区知名艺术家创作的以马为主题的美术作品,精美的马鞍马具等陈列其中。

品尝美食的同时

又可以了解内蒙古博大精深的文化

这收获也是大大滴

小伙伴们,开上车带上家人

去美食节上瞧一瞧看一看吧

地址:海拉尔大街鑫和盛宴商业楼东二层罕格尔传统蒙古火锅(八一店)

内容来源:内蒙古旅游报

作 者:郭伟伟

编 辑:季旭颖

声 明: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旅游报》官方微信。

快来为株洲米粉打Call①“湖南米粉大擂台”之攸县烧汤粉

红网官方帐号

编者按:一碗正宗的家乡米粉,是株洲人心头放不下的美味。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美食记忆,它可能是一种味道,一份小吃,一家门店,或是一个品牌。面对全省“米粉大擂台”,株洲攸县米粉醴陵米粉挂帅出征。

红网时刻株洲4月13日讯(记者 曹缇 通讯员 朱轩)在全省“米粉武林大会”上,株洲市的攸县米粉和醴陵米粉等多味美食将登上大擂台,与“他们”一较高下,我们大株洲的美食需要您加油鼓劲,快来卖力打Call吧!

4月14日至23日,由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接待服务中心主办,湖南省餐饮行业协会、红网、大湘菜报协办的“米粉大擂台”我为家乡米粉代言在长沙九所宾馆四号楼西餐厅举行。活动最终将通过销售额和网友投票综合评比,选出“最有人气米粉”“最有特色米粉”等14个奖项,为湖南米粉“加冕”。

“湖南米粉大擂台”分为“汇味”“寻味”“品味”“回味”等阶段。“汇味”阶段,各市州将甄选特色米粉参赛;“寻味”阶段,全省线上线下立体推介湖南米粉品牌;“品味”阶段,将通过综合评比,评选出“最具人气米粉”“最具特色米粉”等14个奖项。在“回味”阶段,“嗦粉·说粉”米粉餐饮文化座谈会暨颁奖晚会将举行。

攸县米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攸县米粉。

攸县米粉,湖南株洲攸县地方特色米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以早稻籼米为原料,经选米、浸泡、磨浆、滤水、蒸熟、冲捣、揉搓、挤压、轻煮、晾晒等十余道工序制成。

攸县常年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期长,是天然的产粮大县。攸县米粉起源于有着一千多年历史道教朝拜圣地——攸县莲塘坳镇阳升观,道教提倡素食,元末明初的米斋就是攸县米粉的前身,因而攸县米粉也被赋予了浓厚的文化内涵在内。

攸县米粉属于干制细粉,其吃法大体是将其泡发后分“炒、煮、蒸、凉拌”四大类型。米粉虽是素食,但攸县人从不拘泥于素食本身,他们从这种不起眼的细米粉中找到灵感,捣鼓出攸县“烧汤粉”的新做法。攸县米粉在下锅之前硬邦邦的,放入锅中煮约5分钟,再将其捞起放入事先准备好的高汤中,搭配新鲜食材。吃攸县烧汤粉也有讲究,先吃瘦肉、豆腐、猪血,再吃粉,然后喝汤。韧弹爽滑、回味绵长,深受广大老百姓的喜爱。

攸县米粉(烧汤粉)的做法

1.先切好配料,可根据自己喜好选择,比如瘦肉、豆腐、猪血、青菜叶等。

2.正宗攸县米粉。

3.架好锅子倒入适量水直至烧开,放入攸县米粉。

4.煮至米粉不软不硬即可捞出,可用手掐来判断程度,易掐断 即可,也可根据个人饮食喜好决定硬软度。

5.洗净锅,倒入食用油。

6.打入攸县农家土鸡蛋,根据个人适量,可煎,可煮。

7.添加之前切好的姜、肉等配料。

8.轻轻翻炒几下闻到香味即可。

9.加入清冷水,根据粉量来打汤,直至烧开。

10.放入3勺农家辣椒灰,待汤变色即可,也可根据自己喜好放酱油,耗油代替。

11.煮至香味扑鼻,倒入粉中、撒上葱花,即可完成。

小吃:攸县灯盏油货

地方特色小食,最是让人回味。在湖南株洲攸县,这特色小食当属“油货”。

大米,无论黏、糯米做成米果,用油加热爆熟的食品,攸县人俗称“油货”。有的在出锅后,撒以豆粉掺和的糖末;有的把糖放在油锅内,使之粘附在米果表面;有的把糖填入米果内再进入油锅爆熟。这种略带甜味的油货,攸县人很爱吃,有的小孩用筷子将油货串起来,如同糖葫芦似的,当街大嚼,那么津津有味,令人垂涎。

用油爆熟的油货,如小皮球似的,称为油团子;椭圆形的,外围一层略白较硬的黏米圈,内为糯米质的软软的一片的,叫牛舌子;用黏米磨成水浆,再在铁盏上淋一层米浆,在米浆上放一层蔬菜(萝卜豆类),再勺上用米浆覆盖,放入油锅内爆熟,这种中夹菜肴的油货,半月形如蚌壳,因外形酷似旧时期的灯盏而取名灯盏油货。

“灯盏油货”吃起来很香,皮壳酥酥的,很松软,加上菜肴中有盐分,很好吃。县城西门下老街,久已冷落,但是因为有这样一种小吃而热闹,它就是闻名的攸县“灯盏油货”。它是由米浆包裹萝卜丁、瘦肉等馅料经油炸成形的小吃,。将打好的米浆和制作好的馅料均匀涂抹在扁平的铲具上,下入被烧旺的清油中不断翻滚,油货也在这期间逐渐变得金黄,十几秒后便像个吹胀气的小气球,飘浮在油面上,让人垂涎欲滴。

小吃:攸县豆粉艾叶斋

“岁岁春草生,青青艾草明”,春暖花开莺飞草长的阳春三月,嫩绿的艾草也从泥土里舒开来,正是制作攸县美食“艾叶斋”的上好时节。

艾叶斋是攸县的历史悠久妇孺皆知的一种传统美食,其口感软糯质柔,清香嫩鲜,拌上皇图岭豆粉,食后更是口齿留香,回味无穷。

光明媚的日子里,乡里的村姑们或三五成群或个自挽篮,在乡间的田埂上小溪傍把鲜绿的艾草采摘回家,洗净放入加少许碱或石灰的沸水中煮烂挤干剁碎,与糯米粉反复揉和致表面光滑,不粘手不粘盆。制作时根据口味可加白糖花生碎、芝麻核桃等不同口味的馅料,捏成扁圆形的团子上笼蒸上15—20分钟,散发着艾草 特清香翠绿的艾叶斋便大功告成。

艾叶斋是中国南方地区流行的美食,口感香甜,其中湖南人又特别爱吃。算是一道家喻户晓的甜品美食。艾叶斋口感柔软、爽滑,同时艾草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有开胃健脾,清温热解毒等功效,因此具有保健作用,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艾,也叫香艾、蒿草、艾蒿,在攸县的乡间田野到处可见。每年春天,清明时节三、四月份,是艾叶生长最鲜嫩的时期,把此时摘回来的艾叶做成艾叶斋,是春天里最美味的点心。吃上一口,弥留在唇齿间的清香,让人回味无穷。

攸县豆粉艾叶斋的做法

1.艾菜半斤,糯米粉半斤,芝麻2两,花生2两,红片糖等(馅料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

2.艾叶洗净后,用清水浸泡24小时,以去除苦味。泡好的艾叶在热水里焯2分钟,捞出浸泡在凉水里,继续泡1小时。泡好的艾叶挤去水分后,切成碎末。将糯米粉,艾叶碎放在大碗里,加约100毫升水,揉成不粘手,略干的面团,再加入白砂糖继续碾成略碎,装入小碗,拌匀。

3.摘取少许面团,在手里捏成扁圆形,放入模具中定型,蒸锅里烧开水后,将制作好的艾叶斋放在玉米叶,或柚子叶上,放入蒸锅里大火蒸至熟透,关火连叶取出,粘上新鲜皇图岭豆粉即可食用。

现在,终于到了株洲的吃货们,为攸县米粉和醴陵米粉正名的时候了。网络投票已开启,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活动页面,翻到第3页,为“株洲”点亮红心!

湖南米粉大擂台|我为家乡米粉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