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似蜜

菜系:清真菜

口味:咸甜

价格:10-40元

特色:

传统北京清真名菜,特点是形似新杏脯,色红汁亮,肉质柔软,食之香甜如蜜,回味略酸。

原料:

净羊里脊肉150克,白糖40克,甜面酱5克,酱油10克,醋、料酒各3克,湿淀粉25克,姜汁,糖色1克,香油60克,花生油500克。

制作方法:

1.羊肉切成长3厘米,宽2厘米的薄片,用甜面酱,湿淀粉15克抓匀姜汁,糖色,酱油,醋,料酒,白糖,湿淀粉10克调成芡汁。

2.花生油烧至七成热,放入浆好的羊肉片迅速拨散,待肉片变为白色时捞起滤油。

3.将炒锅置于火上,放入香油烧热,倒入滑好的肉片和芡汁,快速翻炒使肉片沾满芡汁,淋上香油即可。

它,貌似日本富士山

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枣庄市东北20公里处,抱犊崮是国家级地质公园,主峰海拔584米,貌似日本富士山,以“雄”、“奇”、“险”、“秀”而为鲁南72崮之首,其崮高90米,顶平四周陡削,被誉为“天下第一崮”。

特殊的地质环境孕育了拥有近千种植物的天然杂木林生态索统,高达7.2万个/立方厘米的负氧离子含量造就了一个“超级天然氧吧”。

群山之中有一峰突起,如擎天柱直插霄汉,这便是抱犊崮。相传昔有王老汉抱犊耕种其上,故名亦称“君山”。

崮”在<辞海>中的解释是:“四周陡峭顶端较平的山,山东省中南部山区多用作地名。如:孟良崮、抱犊崮。”

抱犊旅游区共分为4个景区:巢云竹林、桃源仙境、君山望海、凤落古崖。

抱犊崮:园内有植物165科627个品种,古代和近代植物混生,多达十几个品种,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古人有云:“昔有五老抱犊耕秆其上,后仙去”,故又称为抱犊崮,历史上素有“鲁南小泰山”之称。

抱犊崮又是革命根据地,1935年5月,枣庄地区的第一个山区党支部就成立于此。

旅游指南:

开放时间:8:00 —18:00

自驾车指南:京福高速——滕州南出口下——枣木高速——枣庄北外环出口下——北外环东行5公里,向东北方向走——枣新线——北庄镇——国家地质公园标志牌处右转东行——北抱线5公里——林林公园,大约需要30分钟

公交车:乘坐12路公交车、三角花园站发车,终点到抱犊崮,15分钟一班车

公园票价:门票50元预订价40元

电话:0632-8915166

门票包含:森林公园、君山望海、百鸟园

温馨提示:

1、儿童身高1.2米以下免票,1.2米以上购儿童票(本站无儿童票)

2、老年70岁以上免票,60-69岁之间20元每人

3、学生军人等其他优惠政策,学生20元每人,军人免费,请持有效证件购优惠票

山东体育休闲广播2016全新改版

重磅节目再度升级

周一到周五每天下午15:00-16:00

好客山东约客旅游》陪你在路上,

聊聊天,还会带你旅游哦!!!

自驾游QQ群:308423694

(敲门语:爱生活,爱旅游)

不定期举办活动

(编辑 成成)

山东体育休闲广播收听频率

济南菏泽 FM102.1

青岛 FM97.2

聊城 FM90.8

潍坊 FM101.8

淄博滨州 FM100.8

您可以关注我们

找到底栏【微官网】

收听频道直播或栏目回听

下载【蜻蜓FM】APP

找到山东体育休闲广播

在线收听

你的童年回忆 可有它们的甜蜜?

顺德糖厂旧厂房宛若“时光隧道”。广州日报记者曾毅摄

阮叔讲述中山糖厂的光辉岁月。

中山糖厂码头旧址

顺德糖厂旧址 广州日报记者曾毅摄

广东制造先驱2

统筹/广州日报记者曾毅

文/广州日报记者潘斌、曾毅

图/广州日报记者于涛(除署名外)

20世纪50年代,广东工业迎来了全新发展时期,其中以顺德糖厂和中山糖厂为代表,而且恰巧代表“一新一旧”。“一新”的是中山糖厂,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自行设计、自行制造设备、自行建设安装投产的大型糖厂之一,是新中国的新工业代表之一;“一旧”是顺德糖厂,1934年,当时的广东省建设厅集资17万英镑,委托捷克斯可达工厂承建顺德糖厂,1950年成为广东国民经济的“支柱大厂”之一,为新中国的工业起步立下功劳。

两大糖厂不仅为国民经济做出杰出贡献,还成为当地就业、工人福利、社区生活配套等“标杆指标”,当时被人誉为广东工业的“甜蜜时代”。时过境迁,随着广东工业一个又一个大踏步的跨越式发展,当年糖业的两大“老大哥”——顺德糖厂与中山糖厂,如今已彻底告别历史舞台,但两大糖厂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历史遗迹,还有诸多现在难得一见的工业设备文物

忆往昔

“甜蜜勋章”:周总理亲颁嘉奖旗

得知记者要来中山糖厂采访,年过七旬的原糖厂政工干部阮叔一大早特意从珠海赶回中山糖厂,滔滔不绝地讲述老一辈人在中山糖厂铸造的激情岁月。“1959年,中山糖厂被评为全国社会主义先进集体,在全国群英会上,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给中山糖厂代表李志中厂长颁发奖旗。”阮叔从原中山糖厂文化中心的书桌里搬出六七本大相册,向记者讲述每一张相片背后的辉煌历史。

为什么周恩来总理会亲自给中山糖厂颁发奖旗?阮叔透露,主要是因为中山糖厂成立时间短就产生了巨大的效益。1957年年底才建成投产,却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为国家赚取了两倍糖厂的投资额。1979年,中山糖厂又获得了国务院的嘉奖令。经过糖厂全体员工艰苦奋斗踏实进取,糖厂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

而比中山糖厂历史更为悠久的顺德糖厂,它的“甜蜜勋章”也有着史海浮沉的印记。1934年,以“糖业救国”为名,当时的广东省建设厅集资17万英镑,委托捷克斯可达工厂承建顺德糖厂,一年后糖厂正式建成投产;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顺德糖厂迎来辉煌,产量不断提高;1990年,顺德糖厂产量急剧下降,1993年正式停产,之后进入改制期。但在2010年后,顺德糖厂作为工业遗址的珍贵历史价值开始越来越受到重视。2013年,顺德糖厂位列广东省文物局“十大新发现”之一,同年国务院公布顺德糖厂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甜蜜精神”:艰苦奋斗甘从中来

顺德和中山两大糖厂都是广东有名的“工业大厂”,并为当时的国民经济取得了很多成绩。以中山糖厂为例,1955年11月动工,1957年12月27日投产。糖厂投资1657万元,投产时设计日处理甘蔗能力为2000吨,生产白砂糖和赤砂糖。20世纪80年代,糖厂除了生产砂糖外,还扩大到生产冰片糖、凸版纸、书写纸、有光纸、酒精、冰醋酸、鲜蔗汁、鲜橙汁以及对外供电等14个项目。

广东糖厂的“老大哥”顺德糖厂的生产能力更是“威水”,在1934年投产时,压榨能力为每24小时1000吨。新中国成立后更是焕发强劲的“第二次生命力”:1950年起,政府大力投资糖厂,增加设备;1951年兴建酒精车间;1964年,糖厂扩建,日均新增一到两千吨的压榨机,日榨能力增大到3600吨。

可以说,从20世纪中期至80年代的数十年里,两大糖厂一直是广东乃至中国制糖业的骨干企业之一。而伴随着这些强劲生产能力的,是那个时代糖厂的艰苦奋斗的“甜蜜精神”。记者跟随阮叔行走在糖厂中,阮叔指着一排红砖瓦房告诉记者,这一排苏联式的宿舍平房分成二栋,每一栋五个房间。“时任广东省省长陈郁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狠抓甘蔗的综合利用,每次来中山糖厂调研和指导工作时,都是住在这排苏联式的瓦房中。”阮叔感叹,省长来考察都是与工人们一起排队取餐,吃的也是非常普通的烙饼裹大葱,与工人们生活在一起,非常朴素。很多领导来视察,都是骑一辆自行车就过来。

叹当下

中山糖厂:厂房已改街坊犹在

上世纪90年代,在国企改革历史潮流中,中山糖厂这座曾与中山县平级的国企也不能幸免。2000年,中山糖厂实现全面转制,如今,中山糖厂已经变身为新糖社区,原厂房也改为一座发电厂、一座造纸厂以及一座饮料厂。流水线上面的设备基本上被淘汰,但是昔日建造的仓库和码头上的调运货物的吊车架仍然还在。阮叔站在河边指着河对面的码头说,“河对面码头边上那对绿油漆的吊车架是原来就有的,调度室用来调度甘蔗原料,改制后的新造纸厂里面有部分老设备是糖厂的,但也基本上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了。”

站在黄圃牛岗山东麓的鸡鸦水道的糖厂专属码头上,阮叔一边比划一边向记者介绍昔日糖厂开榨时的火热场景。水道上聚集了从各地赶来的运蔗船,由调度室统一指挥蔗农,将甘蔗过秤、砍蔗、再由吊车送往传输带、入仓,再经过压榨、过滤、蒸发等环节,最后出来的便是亮晶晶的白砂糖了。

与其说阮叔是倾情讲述着这段历史,不如说阮叔通过讲述这段故事又回到过去的峥嵘岁月中。一路上,不少糖厂家属都在与阮叔打招呼,阮叔拍了拍一位工友大叔的肩膀感慨道:“还是生活在糖厂亲切啊。在这里生活,有并肩奋斗多年的老兄弟,可惜不少的老人都走了,他们没有看到糖厂转制之后的样子。”

家住南头的小敏回忆起童年的快乐,离不开中山糖厂出品的“蜂巢”系列饮品。中山糖厂的“饮必美”、菊花茶都是她童年里的永恒记忆。“那时没有牛奶,更没有碳酸饮料,每逢节假日都喜欢去看外婆,因为外婆在中山糖厂工作。喝上一瓶‘饮必美’,感觉就是最快乐的事情。”小敏告诉记者,如今还时常梦见疼爱她的外婆,想起外婆带回家的饮料和麦芽糖

“甜蜜生活”:

小伙不愁娶

姑娘不愁嫁

巨大的产值以及超高的效益,也让顺德糖厂与中山糖厂的职工成为当时“最被羡慕的一群”。改革开放后才出现的“全配套式生活小区”,在当年已在两大糖厂的职工生活区出现。以顺德糖厂为例,小区内有电影院、幼儿园、标准游泳池公园等一系列的设施,甚至连家里的电都是糖厂自己发电供应的,糖厂的工人是真正生活在“甜蜜时代”中。

“小伙不愁娶,姑娘不愁嫁。”这句话确实体现了中山糖厂当时的社会地位之高。阮叔介绍,他从部队转业回来之后,最初是在沙朗担任行政干部,一个月工资才38元,而他调入糖厂做工人,一个月却有43.97元。“不要小看这6元多钱,要知道当时吃一顿饭也就是5分钱,而且这个工资比一般的行政干部的工资都要高。”那时,中山糖厂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后来还开办了721工人大学,为国家输送了很多人才。中山糖厂效益好了,保健部、歌舞厅、电影院、游泳池等诸多当时稀有的配套,在中山糖厂都是水到渠成。

顺德糖厂:已有规划或迎新生

顺德糖厂停产多年,终于有了成熟的开发“迎新生”计划。此前顺德区相关部门以及糖厂目前资产持有方,就糖厂改造、保护等事宜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考察论证,本报记者也跟随了专家团进行考察。

“时光隧道”保存完好

专家进入糖厂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区域后,就如同进入了一个“工业时光隧道”,大到一整个几千平方米的厂房,小到一个普普通通的红砖,都能引起专家、设计师们的赞叹。记者在现场看到,重点文保区域还保留着1934年从捷克运来的中空砖。广州市政协委员李志坚仔细观察后感慨道:“没有想到这些砖经过80多年,依然还保留得那么好!”而来自荷兰的设计师Teisman先生就赞叹糖厂车间上层层叠叠的玻璃,他认为这些是“别致的工业之美”。

而在糖厂原生产车间,“时光隧道”的感觉就更加明显。车间一层基本都是20世纪30年代的机器,有浓厚的蒸汽工业的痕迹,二、三层是新中国成立后工业改造的设备。虽然基本是1950年以后的技术,但依然可以看到新中国不断进步、跨越发展的成就。

广州思哲设计院历史街区与新农村发展建设研究所所长汤浩宁告诉记者:“糖厂这些设备不仅是顺德的宝贵财产,还是广东省乃至全中国的宝贵财产,一定要为我们的后人好好保留下来。”

有望成国际范乐园

经过专家调研,糖厂往哪个方向改造呢?记者了解到,初步方向有两个,一是吸引国际级优秀设计师入驻,成为设计师们的“乐园”;二是依托厂房目前区域,建设一些让普通市民也乐于其中的“乐园”,包括工业博物馆、主题乐园等,这两个方向可以共存。糖厂的其他区域,则有可能建设成为一个“非常特别”的主题乐园。

对于工业博物馆方面,李志坚认为还有很多方向可以挖掘,“比如中国的制糖历史,可以糖厂为一个支点进行系统的介绍。”另外不少专家也提到,当时糖厂建设的背景,是“实业救国”,“从这个角度看,糖厂也完全可以成为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李志坚说道。

七月限定!抓住它,就抓住了夏天的甜蜜!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旅游

吃过桂七,别的芒果都是将就。

田东桂七芒到底有多好吃?

有人说:“吃完桂七,感觉别的芒果都成了将就!”

还有田东本地人的认证:“请你吃桂七,绝对是真爱!”

而在桂七食用过程中还有一些疑问,比如

其实桂七芒的特点就是:即便完全成熟,表皮也总是青色的,里面已经是一片金黄甜蜜的果肉了。

桂七芒拥有着乳酪般的顺滑口感,蜜糖似的甜美味道,在广西的七月,每上市一波立马就会卖空。到八月中下旬(15-20号),桂七芒的时令一过,就再也无法品尝到这种香甜诱人的芒果了。

凡是懂芒果的人,对桂七芒总有一种执念。在他们眼里,寻常芒果都成了四季轮转中的匆匆过客,唯有桂七值得长达一年的等待,抓住桂七芒,就是抓住了夏天的甜蜜!

01桂七,芒果中的“调香师”

桂七芒的外表极具“欺骗性”:即便完全成熟,桂七芒的外皮也总是青色的。外行的人往往会误认为它还略带涩味,因此遗憾错过。

然而当你真正走进桂七芒,立马就会被它极具侵略性的香气所折服,瞬间醒悟过来——这哪是青涩娇羞的丫头啊,分明是乘风破浪的姐姐!光凭成熟高贵的气质,就能让人神魂颠倒无法自持。

▲外表青涩、内在成熟的桂七芒

桂七芒天生自带的香气,仿佛经由调香师精心配制而成,具有多重、复合味道。首先是极具穿透力的芒果香气,带着一身热带风情,冲破外皮扑面而来;继而淡淡的松香混杂其间,犹如微风穿林而过,清新悠长;最后由经典的花香收尾,在鼻尖萦绕缠绵,挥之不去。

等到剥开外皮,汁水四溢,触目尽是一片流动的金黄。深吸一口,细腻绵软的果肉滑入嘴中,几乎不含一丝纤维,能像乳酪一般直接用勺子挖着吃。

而与寻常芒果不同的是,成熟的桂七芒几乎完全不带酸涩味。果肉入口时纯粹而浓厚的香甜,光在甜度上就能吊打各种芒果糖,更是甜得自然,甜得毫无违和感;咽下之后,口腔里还留有一丝丝奶香,让人回忆起孩提时代的天真浪漫。

因此即便在“水果王国”广西,桂七芒也不仅仅是水果,更是七月限定的礼物。短暂的上市期,严苛的生长环境,都让桂七浑身散发着“贵气”,毕竟,错过这一次,就要眼巴巴再等一年!

02不是所有芒果,都叫“桂七”

“桂七”的“桂”,来自其 产地广西的简称,更准确的说,桂七芒多生长于广西百色田东县

这里处在北纬23.5度的北回归线上,雨热同期,阳光和雨露的恩泽,赋予了芒果出类拔萃的香气和甜度;又坐落于右江河谷腹地,山川环抱河水滋润,生长出来的芒果格外肥厚多汁。以至于田东的境域版图都像一只大芒果,里里外外都写着“中国芒果之乡”六个大字。

▲图 | 潘永杰

▲图 | 周金鹏

“七”则指芒果生长的月份。只有经历过漫长夏日的积累,阳光、雨露和土地一次次的打磨,到每年七月中下旬,桂七芒才能成熟至八九成,诞生出浓郁的香味、绵密的口感和极致的甘甜。这是对果农和客人耐心的双重考验,毕竟,挨得过酷暑,才能收获来之不易的甜蜜。

因此不是所有芒果,都能叫作“桂七”。

▲图 | 潘永杰

▲桂七芒,只在广西田东的七月出产,数量稀少,果肉细密。

田东的桂七芒,拥有自己的独家特征。首先是它“S型”的超模身材,“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尤其在尾部还带有一处明显的凹槽,如同俏皮地勾起了脚尖;青色的果皮则更好辨认,犹如美人穿上淡雅旗袍,更添上了几分高雅精致。

▲图 | 周金鹏

对于广西人来说,桂七芒不止是水果,更是亲友间“的伴手礼物。每年到这个时间,都有大批食客奔赴“小甜东”,堵在果园门口抢购刚采摘下来的芒果,几乎是“家家争购桂七芒”。

03吃过桂七芒,方知芒果香

对于每个第一次吃到桂七芒的人来说,它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小甜东”特有的桂七芒,果肉软糯,入口无渣,不酸涩,不塞牙。

“高端的水果,往往只需要采用最朴素的食用方法”,正宗的桂七芒吃法特别简单,直接剥去外衣就能尽享甜蜜,而且少有纤维,不必担心牙缝被塞的尴尬;讲究一些,用刀尖在果肉上轻划几道,就能挤出饱含汁水的“芒果格格”。

当然,用桂七芒榨成果汁、做成班戟也未为不可,略显奢华,风味却能更上一层楼。如果挖几大勺果泥淋洒在碎冰之上,制成芒果冰沙,那就是甜蜜和冰爽 组合,专属于夏天的“双倍快乐”。

▲以上未署名图片摄影均为吴学文

了解完桂七芒,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桂七芒的家乡

广西百色市田东县

田东县位于广西西部,地处右江河谷腹部,地处右江盆地腹部,右江河从西至东贯穿其中,东连平果县,南与德保天等县相邻,西与田阳县接壤,北与巴马瑶族自治县相连。

来田东除了吃芒果

周边风景也不容错过

跟着文旅君一起来看看吧

/田东棋盘滩/

在田东县最高峰莲花山下,有一个难解的自然之谜,当地人叫那里做”棋盘滩”,因为像是一个神秘的巨石阵,让人惊奇不已,是广西的一处神奇自然奇观。

棋盘滩由多块浮出水面的整齐石块组成,周围流水环绕,每一道水沟间隔相等,纵横交错,界线分明,犹如人工凿刻,无比壮观。

据有关资料记载,棋盘滩形成于2亿多年前,是一种称为“剪节理”的地质结构,而在当地的民间传说里,这是八仙在此下棋后遗落下的棋盘,却为这个天下奇观增添了几许神秘色彩。

/田东湿地公园/

田东湿地公园占地面积437亩,划分为两个功能区,一个是湿地公园区,二个是酒店、体育运动中心、会议中心区。湿地公园充分展示了古人类文化遗址,并融入了古人类文化、南宋茶马古道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等历史文化。

田东县湿地公园景区打造出一片自然静谧的活水、岛屿湖泊、浅滩和湿地的景观群落。

/田东十里莲塘/

田东十里莲塘位于田东县 周镇甘莲村,由右江河汊古河道演变而成。

塘的水面南北约十里,塘里全是一片绿荷,故名十里莲塘。

紫色、粉色、白色的荷花藏在绿荷间,若隐若现,它们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微微张开,有的像穿着舞裙的少女,翩翩起舞,姿态万千。

▲摄影/李雪宁

/龙须河/

龙须河,古称若溪、驮命水,河口位于田东县那恒村那恒屯,山水如画,景色秀美。河边绿树青山、清风扑鼻。

河水清澈见底,还有小螺小虾藏匿在石缝中,把手放入水中,就能够得着,山野乐趣十足。

游船行驶在平静的河中,河面泛起阵阵涟漪,船在水中走,人在画中游,惬意非常。

周边青山翠竹,绿意葱葱。

龙须河上的瀑布,飞流直下,线条柔美灵动,不同于其他瀑布的壮美。

若是恰巧遇上清晨,就能看到龙须河上弥漫着的雾气,笼罩整个高山峡谷中,如仙境般惊艳。

/田州古城/

距离田东30公里处有一座田州古城。田州古城位于百色市田阳区,结合当地历史人文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塑造而成,以壮族古建筑为平台,壮族文化为灵魂,集商业于一体的文化旅游项目。建筑形式多姿多彩,小桥流水,移步换景,美不胜收!

田州古城的夜,宁静而悠然。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古城内明亮的灯盏与仿古民居相辅相成,在夜色的画卷中勾勒出一幅美艳的古城美景图。慢步于流光溢彩的街巷,人们尽情地品味着那份闲情,享受着那份逸致。

作者介绍:“地道风物”是《中国国家地理》旗下的原创内容平台,这里汇聚了一群热爱山川美食的人,作为行走的风物百科,立志踏遍中国每一寸土地河山,探寻风物美食,传播地域文化。

-END-

信息来源| 地道风物、百色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广西百色欢乐小镇、百色新闻网、田州古城、百色吃喝玩 乐购、田东之窗

综合整理|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