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绣

苏绣是我国的四大名绣之一,它以针法精细、色彩雅致而著称。苏绣图案秀丽,题材广泛,技法活泼灵动。无论是人物还是山水,无不体现江南水乡那细腻绵长的文化内涵。

苏州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素雅秀美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人文内涵孕育了一朵朵璀璨的艺术明珠。享誉中外的苏州刺绣就是在这里发祥的。

据史料记载,宋代以后苏绣的艺术水平达到了鼎盛。当时苏州是我国的锦绣之乡:绚丽多姿的锦缎,五光十色的花线,为苏绣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形成了苏州“户户有刺绣,家家有绣娘”的地方特色,在一方锦帛上可绣出五岳、江海、城邑、行阵等图案,并有“绣万国于一锦”之说。

                  

在中国传统刺绣工艺中,苏绣是最擅长吸取其他艺术精华的品种,它的图案以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为题材,一般以蓝、绿为主色调,体现清雅、幽静的效果。从人物、花鸟到山水、动物,从静若处子到动如脱兔,苏绣呈现的无不是江南水乡那细腻绵长的人文内涵。而这些美轮美奂的苏绣都是在上千年的历史间空中,由一代代绣娘巧手穿引,心手相传,一针一线创造出来的。

                  

苏绣的特点主要是精细雅洁,精呢,就是它针法很细的,它一根丝线可以劈成十分之一,二十分之一,四十分之一,那么雅呢,主要体现在色彩,色彩文雅。

                  

俗话说:“一笔千线”。画家信手一笔,刺绣就要千针万线。而苏绣是以精细见长的,它的线色达到千种以上,每种颜色从浅到深有十多种之分,一件作品有时多达用了一二百种颜色。因此,一般小幅苏绣作品就要绣3至5个月,中等作品要绣一年,大幅的要绣两三年,有时还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当然,这样精制而成的苏绣艺术品自然是人们争相珍藏的重点。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一等奖的苏绣《耶稣像》,当时售价高达就高达一万三千美金。

                  

如今,苏绣仍然是苏州最重要的手工艺术品,并以生动逼真的质感、玲珑活泼的姿态、精美细致的绣工而驰名。作为国家礼品和展览品,先后有七十九次作为馈赠国家元首级的礼品,在九十二个国家和地区展出,被誉为东方的明珠。而这些悠深的古城小巷、美妙绝仑的古典园林、栩栩如生的波斯猫,富贵娇艳的牡丹花,也就从苏州走向了世界。

苏州刺绣艺术馆旅游攻略「苏州刺绣艺术馆门票」

苏州苏绣一条街在什么地方?

苏州苏绣一条街在苏州新区镇湖镇,在镇湖镇绣品一条街上有很多绣品店,有高,中,低挡各类绣品,供绣品爱好者观赏和选择。

苏州刺绣介绍

苏绣是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以苏州镇湖刺绣最为有名。

苏绣即苏州刺绣,其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衍江苏省的无锡常州扬州宿迁东台等地,苏绣产地江苏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蚕桑发达,盛产丝绸,自古以来就是锦绣之乡。

优越的地理环境,绚丽丰富的锦缎,五光十色的花线,为苏绣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现在中国苏绣工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绣品多次在国际国内获奖。

绣品种类齐全:按品种分,有双面绣、单面绣;按体积造型分,有台屏、墙屏、地屏和大型组合屏风;按表现内容分,有人物、宠物、花鸟风景、静物、特色建筑物等。

扩展资料

工艺技法

"劈丝"是苏州刺绣工艺之一,即将一根花线分为若干份,注重合理用线和丝理的变化,还根据不同的布质、色彩及题材,不但灵活综合运针,而且花线劈丝粗细合度,从而充分表现物体形象的质感。

如苏绣金鱼尾,用线要细,排针要虚,才能表现轻薄、透明感,绣鱼身线条就要略粗,排针密,才能表现浑厚感,又如绣石头、老树梗等,线粗,排针不必过于均匀,再比如绣猫,根据对象毛丝变化规律掌握丝理,绣出来的猫毛茸茸地形万言书逼真生动。

苏绣工艺善于总结经验独辟蹊径,继发绣、双面绣之后,又相继成功地创造双面异色绣、双面异色异样绣等新作,就纯欣赏的美术绣品来说,是以针代笔,积丝累线而成,技法、针法的特点也就是“和色无迹、均匀熨贴、丝缕分明、毛片轻盈松快”四名话。

可以说苏绣工艺是在绣制反映时代风貌的新作品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提高的,除部分满足国内人民需要外,苏绣还远销日本意大利摩洛哥新西兰美国等近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历史渊源

苏州刺绣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早在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就有了关于苏绣制作的记载。

此后经过历代的不断发展完善,到明代(1368~1644年)时,苏绣已成为苏州地区一项普遍的群众性副业产品,形成了"家家养蚕,户户刺绣"的局面。

清代(公元1644~1911年)的苏绣以"精细雅洁"而闻名,当时的苏州更有了"绣市"的誉称,清代中后期,苏绣在绣制技术上有了进一步发展,新出现了精美的"双面绣",仅苏州一地专门经营刺绣的商家就有65家之多。

民国时期(公元1912~1949年),由于常年战乱,苏绣业曾一度衰落,新中国成立后,苏绣得到进一步的恢复和发展,1950年后,国家专门设立了苏绣研究所,并开办刺绣训练班。

苏绣的针法由原来的18种发展到今天的40余种,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绣技具有"平、齐、细、密、和、光 顺、匀"的特点,在种类上,苏绣作品主要可分为零剪、戏衣、挂屏三大类,装饰性与实用性兼备,其中以"双面绣"作品最为精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州刺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四大名

中国刺绣艺术馆好玩吗?苏州镇湖刺绣艺术怎么样?

中国刺绣艺术馆位于镇湖绣品街西侧,占地8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艺术馆采用江南民居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与造园风格。馆内陈列全国四大名绣展厅,大师以上及名人刺绣作品展示厅,绣史馆,江苏及镇湖刺绣展示厅,刺绣演示厅。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领略全国不同绣种的艺术魅力,了解种桑,养蚕,缫丝,炼染,丝织等与刺绣相关的工艺知识,还可以欣赏绣娘的刺绣现场表演,并可亲耕刺绣的乐趣。

苏绣的苏州刺绣

苏州刺绣,就是指狭义的“苏绣”,而广义的苏绣是以苏州为集散中心,遍及江苏全境的一种著名手工艺品,在中国工艺美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粤绣、湘绣、蜀绣合称为中国“四大名绣”。

吴兴钱山漾古遗址出土的五千年前以家蚕丝织成的丝织物残片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取丝的国家,而且发源于太湖流域,这就为苏绣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由于文献和实物的限制,苏州刺绣究竟始于何时,尚难以确切说明,但据刘向的《说苑》记载,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地已有“绣衣而豹裘者”。三国时,东吴丞相赵达之妹,已能运用刺绣绣出了中国第一张山地势军阵之图,时人谓之“针绝”。而《三国志·吴志·蒋钦传》上也记有“妻妾衣服,悉皆锦绣”之句,可见一千七百多年前苏州刺绣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已达到可观的程度。

宋代,苏州刺绣已有了欣赏性的绣品出现,并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在张应文著的《清秘藏》一书中说:“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仅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得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唼喋之姿,佳者较画更胜。”,描绘了宋代苏绣已具有精工细作、形象真实生动的特点。

元代的苏绣,见诸文献记载的并不多,《清秘藏》中则道:“元人用线稍粗,落针不密,间用墨描眉目,不复宋人精工矣!”可见,元代的绣品较之宋代无多大进步。

明代,是苏绣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历史阶段,一方面是社会对绣品需求的增长,促进了商品绣数量的增多;另一方面是嘉靖年间(1522-1566)上海露香园顾绣”的出现,对苏绣风格的形成起了举足轻重的影响。顾绣代表人物韩希孟,是“露香园”主人顾名世的孙媳,她的艺术特点,在于利用绘画为基础,尽力发挥刺绣针法与调和色彩的表现能力,使绣品效果达到淋漓尽致、相得益彰。苏绣在吸取她的长处后,无论在原料、针法、绣工上,与当时的鲁绣、东北的缉线绣、北京的洒线绣截然不同,形成了图案秀丽、色彩文雅、针法活泼多变、绣工精细的特有风格,称誉全国清代,苏绣已成为苏州地区分布很广的家庭手工业,从事凤冠、霞帔、补子、官服、被面、枕套、鞋面、手帕、扇袋、挂件、荷包、帐帏、椅披、戏剧行头等各种各样绣品的制作。为营销绣品,各种绣庄应运而生,甚至出现了有关刺绣的专业坊巷,如“绣线巷”、“绣花弄”等,苏州被称为“绣市”。其时,双面绣开始出现,标志着苏绣有了高度的艺术技巧。当时,皇室的日用绣品或艺术绣品,多出自苏绣艺人之手。在民间,如蔡群秀、沈英、沈立、朱心柏、徐志勤、钱蕙、林抒、赵慧君、沈关关、杨和、金采兰、江缪贞、潘志玉、张元芷、郭桐先等一大批苏绣艺人脱颖而出,成为当时的著名绣家。其中,最杰出的则首推清末民初苏绣艺术家沈寿,她吸收了西洋画中的明暗原理,十分注重物象的逼真,首创了“仿真绣”,对苏绣技艺的改进、发展、推广、传播,起到了 极的作用,在中国刺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民国时期,由于社会动荡,日寇侵华,百业萧条,苏绣生产呈现每况愈下之势,许多中、小绣庄纷纷倒闭,艺人、绣工纷纷转业,及至解放前夕,绣庄由全盛时的一百五十余家,衰减到了二十多家,从事刺绣生产的专业工人已寥寥无几。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对工艺美术“保护、发展、提高”方针指引下,地方政府通过组织城乡物资交流等方式,促进了绣品销售,提高了绣工的生产积极性。吴县镇湖、藏书、光福、通安、东渚、木渎、胥口等一带乡镇,几乎形成“家家有绣绷、户户有绣娘”的规模。据1990年时统计,吴县绣娘达十二万之众,人数之多,超过历史上任何朝代,苏绣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提高的新时期。1958年,苏州开始推广机绣。20世纪80年代末,又部分采用电脑绣花,大大提高了日用绣品的生产能力。苏州城里几十个旅游点、几百家经销店内,绣品比目皆是。在刺绣行业里,分工也越来越细,其中有专门从事刺绣针法、工艺研究的苏州刺绣研究所,从事刺绣欣赏品和出口服装生产的苏州刺绣厂,从事刺绣日用品生产的苏州绣品厂,从事儿童绣衣和日用品生产的苏州刺绣童装厂与苏州儿童用品厂,从事剧装戏衣刺绣和制作的苏州剧装戏具厂,从事绣鞋生产的苏州工艺鞋厂,以及从事刺绣线生产的苏州花线厂等。

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这段时间里,这支苏绣大军,每年不但生产出大量的日用绣品满足市场需求,而且在拓宽新门类、采用新材料、应用新工艺等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和努力,把刺绣和镶、嵌、印、贴、雕、绘等各种技艺手段综合运用起来,制作出了一批批具有现代审美感的产品,使苏绣日用品很快发展至十多个大类、两千多个品种,产品远销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

与此同时,苏绣艺术品更以其旖旎之姿争芳于绣坛。除了“小猫”、“金鱼”等最常见的题材外,花鸟、走兽、山水、人物、静物等各种题材的作品异色纷呈,其表现的艺术幅度,远远超过以往。在技艺上,采用苏绣与发绣的结合,发绣与发刻的结合,刺绣与缂丝的结合,刺绣与缂毛的结合等作品也相继产生,为苏绣艺术的衍生和发展开创出了一条条新路,大大拓展了苏绣的表现能力和绣面效果。值得一提的是,1966年苏绣艺人创造出了绣品正背两面纹样、针法相同,色彩迥异的双面异色绣;1980年,苏绣艺人邱秀英、殷濂君首创成功了一种双面异色、异样、异针法刺绣(双面三异绣 ),首幅作品《猫狗图》的两面奇迹般地分别出现了猫与狗的不同图形,突破了双面绣两面图案必须一致的禁区,其技艺达到了鬼斧神工的程度。此后又有《金丝猴与哈巴狗》、《查尔斯与黛安娜》等双面三异绣作品产生。更难以置信的是,一名现年51岁的苏州须眉顾家翘,自1999年起,悉心研究苏绣技,先后以德国弗里茨·曼斯尼采和美国尼尔·巴尔的两幅人体摄影作品为蓝本,创制了一幅高56厘米、宽40厘米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双面三异绣,同时开创了首幅人体摄影绣品和独自绣制(现存的双面三异绣均为两人以上合绣)的两个之最。接着,他又创制出了绝无仅有的以同一根线在绣 品两面表现出不同针法的《月色荷塘》、《天鹅舞》等作品,开创了传统刺绣和现代科学融会的先河。2005年5月,他经过苦心钻研,划时代地创制出了一幅异线(羢)、异景、异色、异样、异针法的双面五异绣《白猫和熊猫》,以及通过灯光能尽现绣品细部的隐亮绣《东方明珠》,实现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2011年苏州绣娘薛金娣自创苏绣技法“捻丝盘线刺绣方法”和用于表现珠状装饰物的立体刺绣方法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为苏绣的创新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扩大,苏州刺绣成为联结各国人民友谊的纽带。1956年开始,苏绣艺人顾文霞、徐志慧、周巽先、钱漱渝、柳金燕等先后到英国瑞士、德国、前苏联等国现场表演刺绣艺术。每年到苏州参观刺绣艺人操作和观赏作品的五洲宾客也约达十多万人次,其中包括德国前总理科尔,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等。苏绣被美誉为“有生命的静物”、“东方的艺术明珠”。同时,近百次为国礼馈赠国外元首,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金日成主席、法国蓬皮杜总统、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日本中曾根首相等都曾因得到精湛的苏绣艺术品而欣喜,如2001年由苏州绣娘薛金娣绣制的《松鹤长春图》由上海交大演出中心转送给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日。苏州刺绣研究所的作品先后在一百多个国家展出。苏州刺绣厂为维护苏绣的传承制定了“苏绣精品标准”。

为表彰能工巧匠在工艺美术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国务院自1991年起,先后授予苏州刺绣界的徐绍青、顾文霞、周爱珍、周巽先等四人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批准的政府特殊津贴。徐绍青、李娥瑛、顾文霞、任嘒闲、周巽先、殷濂君、周爱珍、蒋雪等8人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这是中国工艺美术界的最高荣誉称号。

改革开放以后,刺绣业的集体成分开始向私有化过渡。民营企业、民间绣庄时有开设,方兴未艾。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文霞、任嘒闲、蒋雪英也开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在苏州近郊,仍然活跃着几万名绣娘。东渚镇苏绣民营企业的和服、韩服的加工量,已分别占有日本、韩国的较大市场,成为中国最大的和服、韩服加工出口基地。镇湖镇总人口为1.9万人,从事刺绣、裱绣、绣框制作的从业人员就有1.1万人,一条街上开出了二百八十多家绣庄,还出现了姚建萍、薛金娣、姚慧芬、姚惠琴、卢福英、邹英姿等一批能绣制高档精品的后起之秀,在各项博览会和工艺品评比中摘金夺银。其中,薛金娣的特色是专门做古代名画题材,每一幅作品均精美绝伦,获得众多名家的肯定。2003年,镇湖的绣品销售收入达到2亿元,刺绣成了当地的支柱产业。2000年,镇湖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刺绣)艺术之乡”。 苏州刺绣之所以令人爱不释手,是其品种、造型、图案、画稿、针法、绣法、色彩、技艺、装裱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而针法的运用,是构 绣品各种艺术形象的语言。由沈寿口述、张謇手记的《雪宧绣谱》,汇集了其毕生的绣技经验,归纳的针法有18种,经后人的努力,现已发展到43种。基本针法有:齐针、正抢、反抢、迭抢、平套、散套、集套、擞和针、施针、接针、滚针、切针、辫子股、拉梭子、平金、盘金、打子、结子、拉尾子、鸡毛针、绒、格锦、编针、网绣、水纹针、桂花针、挑花、松针、戳纱、打点、乱针、扣绣等32种;辅助针法有:扎针、铺针、施毛针、旋毛针、刻鳞针等5种;变体绣针法有:迭绣、穿珠、帘绣、钉绣、贴绫、虚实针等6种。在欣赏品绣制过程中,艺人们为更好地表现物体的形态特征,常常是多种针法并用。如绣猫时,毛丝用施套针,眼珠和眼白用集套针、施针,胡须及眼眶用滚针,通过针法的灵活应用,使绣出的物像真实生动、质感毕现。

在苏绣众多针法中,如今乱针绣异军突起,艺人们运用这一针法创作出了许多佳作。乱针绣,又名“正则绣”,系近代刺绣艺术家杨守玉于20世纪30年代在正则女子职业学校授教时始创。这种针法改变了传统刺绣“密接其针,排比其线”的方法,采用长短交叉线条,以分层加色手法来表现画面,尤宜绣制油画、素描、摄影为稿本的作品,其作品的艺术效果特别具有质感。经过杨守玉门人周巽先、任嘒闲、朱凤等苏绣名手的传授、推广,乱针绣已成为苏绣的主要绣种之一。作品有《列宁在拉兹里夫河边》、《齐白石像》、《虎丘》、《冒气的池塘》等。在乱针绣的基础上,又创新发展了虚实乱针绣、双面乱针绣、双面异样绣和双面异色异样异针法绣(双面三异绣)等刺绣技法,把乱针绣技艺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

苏绣还有一种“盘金绣”,其绣法以金线盘绕、丝线横向钉固,因此亦称为“钉绣”。主要用于龙袍、官服、礼服、旗袍、剧装上龙凤、山水、花卉以及其他装饰图案的绣制,作品金碧辉煌、雍容华贵。鼎盛时期,苏州周边乡村曾有数千绣娘从事盘金绣的绣制,在长桥镇新南村一带,尚有四百多位老艺人为广东、新加坡等地加工服装饰花,年轻人因该手艺枯燥单调,工价又不高,不愿习此艺,盘金绣已呈后继乏人之势。

苏绣的技艺特色,大致可用 “平(绣面平伏)、齐(针脚整齐)、细(绣线纤细)、密(排丝紧密)、和(色彩调和)、顺(丝缕畅顺)、光(色泽光艳)、匀(皮头均匀)”八字来概括,有别于国内其他地区的绣品。 苏绣品种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日用品。有生活小用品,如荷包袋、香料袋、眼镜袋、折扇袋、名片袋、顺袋、团扇面、镜子套、小挂件等。有衣饰鞋帽,如披肩、旗袍、裙子、马甲、围涎、衬衣、虎头鞋、虎头帽,以及加工出口的日本和服、韩服等。有室内用品,如被面、枕套、桌围、椅帔、椅垫、门帘、台布、沙发靠垫、电风扇套、电视机套、空调机套等。以及其他用品如官服补子、车轿装饰、戏衣、寿衣等。日用品的传统图案有着纹样结构中心突出,造型艺术夸张,富有装饰味的特点。形式常见有单角花、对角花、四角花、一团四角花、满底花等。在用色方,苏绣一向讲究秀丽素静、随 赋彩,华而不俗、秾而不艳,这是有别于他绣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与苏州人民喜爱淡雅素丽的生活习性相一致,也与苏绣能够形成精细雅洁的特点休戚相关的。

二是欣赏品。有摆件(长、方、圆各种规格的台屏)、挂件(画片、立轴、镜片、中堂、对联等)、立件(单屏、折屏等)及册页等。其题材广泛,山水、人物、花卉、飞禽、走兽、静物、书法、装饰图案等均能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欣赏品中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小猫”和“金鱼”,为了生动表现出小猫蓬茸的毛丝和神态,绣工们不仅需要千针万线,还必须十分注重色彩的运用。仅以一只小小的猫眼而言,就要按照瞳孔受光部位的不同,以二十多种色线来表达,这样才能将猫眼绣“活”。1986年,在保加利亚举办的第六届普罗夫迪夫国际春季博览会上,苏州刺绣厂送展的一幅双面绣《长毛猫》荣获了金质奖。绣金鱼,为表达出金鱼尾巴的透明质感,绣工们往往要将一根头发般粗细的丝线“劈”成四十八分之一来绣制,绣出的金鱼出神入化,宛若在水中游动,给人以美的享受。1984年,苏州刺绣研究所送展的一幅双面绣《金鱼》获得了第五十六届波兰波兹南国际博览会金质奖。

苏州刺绣作为一门千年流传、繁衍的古艺,为美化历代人民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86年10月,苏州市在景德路的明代建筑王鏊祠堂内建立了中国苏绣艺术博物馆,陈列有自汉代至今的绣品二百余件,其中有从北京大葆台燕王墓、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苏州虎丘塔等地出土的苏绣绣片、经帙、褡裢等日用品(部分为复制品);有苏州制作的明代万历皇帝的缂丝衮服、孝靖皇后的刺绣“百子衣”、清乾隆帝朝服的复制品;有17世纪著名刺绣艺术家韩希孟的刺绣册页、清末民初苏绣艺术家沈寿的仿真绣,以及现代发展起来的双面异色绣、双面异色异样异针法绣等作品,成为展示苏绣历史和精品的一个重要窗口,受到人们的欢迎。在苏绣的发源地镇湖建造了中国刺绣艺术馆。

苏州苏绣一条街在什么地方

苏州苏绣一条街在苏州新区镇湖镇。苏绣名扬天下,而苏绣又以高新区镇湖镇刺绣最为有名。

绣品一条街在苏州新区镇湖镇,街上有很多绣品店,绣品的档次也有多种。从观前街走到人民路乐桥公交车站,坐101路到橘子国花园站下,转乘快3线到太湖湿地公园终点站下。全长35公里,约二个左右小时车程。

扩展资料

示范基地

苏州镇湖刺绣艺术馆

生产基地

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

苏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是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其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衍无锡、常州等地。刺绣与养蚕,缫丝分不开,所以刺绣,又称丝绣。清代确立了“苏绣、湘绣、粤绣、蜀绣”为中国四大名绣。 

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真可谓流派繁衍,名手竞秀。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

苏州刺绣研究所景点 苏州刺绣博物馆在哪

1. 苏州刺绣博物馆在哪

1

苏州博物馆

姑苏区

苏州市姑苏区东北街204号

2

苏州碑刻博物馆

姑苏区

苏州市姑苏区人民路613号

3

苏州戏曲博物馆

姑苏区

苏州市姑苏区中张家巷14号

4

苏州丝绸博物馆

姑苏区

苏州市姑苏区人民路2001号

5

苏州刺绣博物馆

姑苏区

苏州市姑苏区景德路274号

6

苏州园林博物馆

姑苏区

苏州市姑苏区东北街202号拙政园南部

7

苏州革命博物馆

姑苏区

苏州市姑苏区三香路1216号

8

苏州中医药博物馆

姑苏区

苏州市姑苏区景德路314号

9

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

姑苏区

苏州市姑苏区西北街88号

10

苏州城墙博物馆

姑苏区

苏州市姑苏区干将东路相门城墙景区内

11

苏州状元博物馆

姑苏区

苏州市姑苏区纽家巷3号

12

苏州历史货币博物馆

姑苏区

苏州市姑苏区斑竹巷7-1号

13

苏州砖雕博物馆

姑苏区

苏州市姑苏区学士街天官坊肃封里2-1号

14

苏州南社纪念馆

姑苏区

苏州市姑苏区山塘街800号

15

苏州古丰阁门窗家具民艺博物馆

姑苏区

苏州市姑苏区校场桥路8号朴园

16

苏州生肖邮票博物馆

姑苏区

苏州市姑苏区山塘街东杨安浜2号

17

苏州苏扇博物馆

姑苏区

苏州市姑苏区卫道观前16号

18

苏州无言斋民俗博物馆

姑苏区

苏州市姑苏区梅花新村44幢2层

19

苏州苏帮菜餐饮文化博物馆

姑苏区

苏州市姑苏区带城桥路99号1号、2号楼

   20吴中博物馆吴中区苏州市吴中区澹台街9号

21

陆巷社区博物馆

吴中区

苏州市东山镇陆巷古村景区

22

苏州江南茶文化博物馆

吴中区

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碧螺村西坞158号

23

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

相城区

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西路95号

24

苏州巧生炉博物馆

相城区

苏州市相城区万里路268号B栋

25

苏州东吴博物馆

高新区

苏州市高新区鸿禧路20号 

26

苏州中学西马博物馆

工业园区

苏州市工业园区港田路360号苏州中学园区校内

27

苏州基金博物馆

工业园区

苏州市工业园区李公堤三期二号楼

28

吴江博物馆

吴江区

苏州市吴江区笠泽路450号

29

柳亚子纪念馆

吴江区

苏州市吴江区黎里古镇中心街75号

30

江悦古代木雕造像艺术博物馆

吴江区

苏州市吴江区太湖新城镇菀坪迎丰街5号

31

常熟博物馆

常熟市

常熟市北门大街1号

32

翁同龢纪念馆

常熟市

常熟市翁家巷门2号

33

江南农家民俗馆

常熟市

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

34

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

常熟市

常熟市沙家浜镇芦苇荡路188号

35

常熟美术馆

常熟市

常熟市西门大街117号

36

太仓博物馆

太仓市

太仓市上海东路100号

37

宋文治艺术馆

太仓市

太仓市太平南路38号

38

郑和纪念馆

太仓市

太仓市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南环路1号郑和公园

39

吴晓邦舞蹈艺术馆

太仓市

太仓市沙溪镇中市街游客中心

40

朱屺瞻纪念馆

太仓市

太仓市浏河镇郑和南路36号公园内

41

顺宝斋钟表博物馆

太仓市

太仓市城厢镇南门街21-1号

42

太仓维新遗址陈列馆

太仓市

太仓市双凤镇维新村温州工业园

43

张家港博物馆

张家港市

张家港市杨舍镇暨阳西路

2. 苏州刺绣博物馆在哪里

在高新区镇湖镇,在石路坐441路车可以到,或在汽车南站坐43路

3. 苏州刺绣博物馆地址

刺绣起源于苏州。中国刺绣源远流长,在世界服饰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纺织品国家之一,被世人誉为“衣冠王朝”

中华文明创造了辉煌灿烂服饰文化,人们常用刺绣来装饰衣、裙、裘、枕等生活用品,美化生活,创造美的世界。刺绣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行业中颇具影响力,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结晶,是中华艺术百花园中瑰丽多姿、越开越艳丽的奇葩。

在中国刺绣行业中,苏绣、蜀绣、湘绣、粤绣等四大名绣,享誉海内外,使中国古老刺绣业繁花似锦、大放异彩

4. 苏州中国刺绣艺术馆

沈绣又名仿真绣,美术绣,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是以沈寿(女,江苏苏州吴县人)命名的苏州刺绣流派。它是在苏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刺绣艺术,在绣艺上沈寿独创了仿真绣,首用旋针来表现人物的肌理,运用丰富多彩的丝线调和色调,展示绣线的自然光泽,使沈绣的作品色彩调柔和自然,透气,栩栩如生。

沈绣在2007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沈绣,是以沈寿命名的刺绣流派。它是在苏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刺绣艺术,首用旋针来表现人物的肌理,运用丰富多彩的丝线调和色调,展示绣线 的自然光泽,使作品色彩调柔和自然,透气,栩栩如生。

沈绣与中国传统刺绣相比,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与特征。作品常以西洋油画的人物肖像、风景等为绣稿,吸收其用光、用色的技法于刺绣技法中,使得作品立体感强、物像生动逼真。

沈绣以人物绣最为擅长,人物肖像的表现生动、传神、逼真,针法变化多端,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

沈寿代表作品

珍藏于南通博物苑的《蛤蜊图》是沈寿的一幅精致作品。作品采用了缠针、施针、滚针等多种针法,以黑灰白线配色,通过明暗对比逼真地表现了蛤蜊的质感,充分显现了“仿真绣”的生动表现力。

20世纪初,沈绣《意大利皇后像》和《耶稣像》曾获得世界万国博览会“至大荣誉卓越奖”和巴拿马世界博览会“一等大奖”。

国家元首绣像

2009年11月,沈寿艺术馆绘制的沈绣《奥巴马总统全家福》,由时任国家主席的胡锦涛赠送给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这件国礼得到了双方领导人的一致好评。

普京总统肖像

2013年3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俄期间赠送给普京总统的国礼《普京总统肖像》受到普京总统赞赏。这幅作品由南通沈寿艺术馆馆长卜元组织工艺美术大师李锦云、印俊平、冯丽、花丽等6人组成团队,采取组合移动法,3小时换一次班历时91天完成。[4]刺绣大小60×50厘米,所用色线近70种,刺绣以乱针铺底,小短针、小乱针、大乱针、发绣针等70多种仿真绣技法覆盖。

普京的眼睛,有蓝、绿、黄、黑、灰多种颜色,绣制的色线达几十种,一根丝线分成24细丝,用极为细小的针精准表现眼球色彩,堪称点睛之笔。整幅作品抓住人物神韵,把普京带领俄罗斯走向新时代那种坚毅强悍的气质、充满智慧和活力的性格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达到“乱真”的程度。

5. 苏州刺绣艺术博物馆

苏州刺绣至今已有2000余年 历史,传说来源于仲雍的孙女“女红”首制绣衣。

古代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儿子太伯、仲雍来到今江南苏州一带建立了吴国,当地人有断发文身的习俗。

仲雍做了吴国君主,想破除这种陋习,于是和长老们商议。不料他们的议论被正在缝衣的孙女女红听见了。她边缝边听,走了神,一不小心,手被针扎了一下,一小滴鲜红的血顿时浸染到衣料上,渐渐晕开成小花,于是女红有了灵感:把蛟龙的图案绣在衣服上以替代文身。

为了纪念刺绣的发明者,民间至今仍将妇女从事纺织、缝纫、刺绣等活动称为“女红”。

6. 苏州刺绣博物馆在哪个位置

苏州私家园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 源于春秋时代,发展于晋唐,繁荣于两宋,全盛于明清,吴王宫苑多建于太湖山水之中,是苏州古典园林的发端。春秋战国时期。明清两代,苏州兴建第宅园林达到一个高峰。从明中叶至清乾隆年间,官僚绅士争相造园。据统计,苏州在周代有园林6处,汉代4处,南北朝14处,唐代7处,宋代118处,元代48处,明代271处,清代130处。现存的苏州古典园林大部分是明清时期的建筑。

1.拙政园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位于城东北隅(东北街178号),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四百多年来,拙政园几度分合,或为“私人”宅园,或做“金屋”藏娇,或是“王府”治所,留下了许多诱人探寻的遗迹和典故。

苏州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园林,占地78亩(约合5.2公顷)。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于1961年3月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留园

曾名“东园”、“寒碧山庄”,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留园路338号,南临留园路,北至半边街,东邻市汽车客运集团有限公司,西为绣花弄,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始建,其后多有荒废易主,1953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决定修复留园,其后不断修缮整治。

留园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风格,园以建筑艺术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整个园林采用不规则布局形式,使园林建筑与山、水、石相融合而呈天然之趣。利用云墙和建筑群把园林划分为中、东、北、西四个不同的景区。1961年3月4日,留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2月,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网师园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区东南部带城桥路阔家头巷11号,是苏州园林中型古典山水宅园代表作品。

网师园始建于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旧为宋代藏书家、官至侍郎的扬州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花园名为“渔隐”,后废。至清乾隆年间(约公元1770年),退休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之并重建,定园名为“网师园”。1997年12月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4.狮子林

位于苏州城内东北部。因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狮子林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15亩,林内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布错落有致,主要建筑有燕誉堂、见山楼、飞瀑亭、问梅阁等。

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由天如禅师惟则的弟子为奉其师所造,初名“狮子林寺”,后易名“普提正宗寺”、“圣恩寺”。史载,元末名僧天如禅师惟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2000年11月狮子林被正式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5.环秀山庄

位于苏州城中景德路262号,今苏州刺绣博物馆内。现占地面积2179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754平方米。园景以山为主,池水辅之,建筑不多。园虽小,却极有气势。

此园本是五代吴越钱氏“金谷园”旧址。其后屡有兴废。清代乾隆(1736-1795)以来,蒋(楫)、毕(沅)、孙(士毅)三家先后居于此处,掘地为池,叠石为山,造屋筑亭于其间。道光29年(1847)成为汪氏宗祠“耕耘义庄”的一部分,更名“环秀山庄”,又称“颐园”。1997年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6.沧浪亭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南,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沧浪石亭便坐落其上。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假山东南部的明道堂是园林的主建筑,此外还有五百名贤祠、看山楼、翠玲珑馆、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筑与之衬映。

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南宋初年(公元12世纪初)曾为名将韩世忠的住宅。五代十国晚期,吴越王钱俶妻弟孙承佑,于宋开宝二年(969年)任中吴军节度使,曾于沧浪亭营建别墅(一说广陵王钱元璙池馆)。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集贤院校理苏舜钦在汴京遭贬谪,翌年流寓吴中,见孙氏弃地约六十寻,以四万钱买入。在北碕筑亭,命名“沧浪亭”。苏舜钦常驾舟游玩,自号沧浪翁,作《沧浪亭记》。常与欧阳修、梅圣俞等作诗唱酬往还。从此沧浪之名传开。2000年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增补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7.耦园

原名涉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内仓街小新巷6号,始建于清代初年。清末,因在住宅的东、西两侧各建有一园,故名“耦园”,且“耦”与“偶”相通。

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保宁知府陆锦致仕归里后始构“涉园”于此,又名“小郁林”(今东花园)。取自陶渊明的《归辞》,“园日涉以成趣”。园不甚广,有观鱼槛、吾爱亭、藤花舫、浮红漾碧、宛虹杠诸胜。后一度由书法家郭凤梁赁居;继为继为崇明祝氏别墅。2000年11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会议批准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8.艺圃

又名醉颖堂、药圃,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内天库前文衙弄5号。

明嘉靖年间(1541年),艺圃始建,初为明代学宪袁祖庚所建,名“醉颖堂”。明万历末年,文震孟入主醉颖堂改名为“药圃”。清初顺治十七年(1660年),山东莱阳人姜埰购得,改称“颐圃”,又名敬亭山房,后又称“艺圃”。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商人胡寿康、张如松为创建丝绸同业会馆而购此园,称会馆为“七襄公所”。民国初,艺圃由于经济问题,园内房屋出租为民宅。2000年11月,艺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9.退思园

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古镇区新填街234号,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该园是清朝官员任兰生被罢官返回故里后建造,园名引自《左传》中的“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 。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退思园始建。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退思园完工 [1] 。1984年,退思园修复后向民众开放。2000年11月,退思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7. 苏州刺绣去哪看

苏州苏绣一条街在苏州新区镇湖镇。苏绣名扬天下,而苏绣又以高新区镇湖镇刺绣最为有名。 绣品一条街在苏州新区镇湖镇,街上有很多绣品店,绣品的档次也有多种。从观前街走到人民路乐桥公交车站,坐101路到橘 国花园站下,转乘快3线到太湖湿地公园终点站下。全长35公里,约二个左右小时车程。

8. 苏州刺绣艺术馆地址

推荐你去《苏州江南绣庄》,那里有大师74位,80%以上本科学历,获得多次国内外大奖,是国家重点苏绣培训基地!目前成功出师的达到2000人以上,如果你学的好,可以直接被留用,月工资至少2000以上!还是CCTV的上榜品牌,学苏绣去苏州江南绣庄,没错!老乡!

9. 苏州博物馆有苏绣吗

苏州高新区镇湖是苏绣之乡。镇湖绣品一条街都卖苏绣和美石,还有和服、缂丝等。

苏州刺绣博物馆也有少量苏绣出售,苏州平江路上有一家苏绣店,木渎老街上也有苏绣小品出售。

如何卖湘绣、苏绣?

西安东郊万寿路十字西光花卉市场花棚里有卖苏绣和湘绣刺绣艺术品的店,南边花棚里有个店叫“御锦绣”,北边新盖的花棚里有个店叫“锦绣阁”,我就住在万寿路附近,休息的时候经常去转转,这两个店里刺绣都不错,有各种风格,价格都很实惠,老板也很和气,我已经买了一些装饰新房子,朋友来了都说很漂亮很高雅,我很喜欢

我国的-----在2010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定项选) 1.剪纸 2.昆曲 3.针灸 4.京剧

是《针灸》和《京剧》啦!新华网内罗毕11月16日电(记者王雅楠)正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16日审议通过中国申报项目《中医针灸》和《京剧》,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业经验者优先。中国中医针灸、京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

想要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去哪儿查?

      中国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总公司,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京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中心。也可以向当地文化局官方网,文物保护局官方网站查询。

怎么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呢?

首先确保申报人有明晰传承谱系,从业时间五年以上,非遗项目三代传承成果并通过省级以上知识产权单位确权,拥有这些资料之后就可以到北京传世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网站申报非遗传承人了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参考文献

1. 陶立[,樱井龙彦主编.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论集.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6
2. 向云驹.论“文化空间”.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8.3
3. 刘红婴.世界遗产精神.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4. 周耀林、王三山、倪婉主编.世界遗产与中国国家遗产.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5. 刘红婴,王健民.世界遗产概论.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6. 中国文化遗产
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
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
9.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