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盖印馃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到歙县时,曾化装成平民买黄豆肉馃,很觉好吃。临走时送给饼家一枚小小的印章。饼家知道是乾隆后,便做一块形状像印章的砖块,盖在饼上招徕生意,至今这饼还保持这一古老的工艺黄豆肉酥脆,非常可口。

乾隆花瓶1磅卖出 瓶上有“乾隆御题”还有两个印章

来源:腾讯 北晚新视觉

英国有一种慈善商店,这种商店是通过出售捐赠的衣物募集慈善资金。商店里面的物品一般都很便宜。

据英国《每日邮报》8月31日报道,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买家,在英国赫特福德郡一家慈善商店里,用1英镑买回来了一只小花瓶。当时他觉得这个花瓶很漂亮。

回家后,他把这只黄色的小花瓶放到了易趣上拍卖,起初他只是觉得比较有意思。没想到这只花瓶被大家疯狂加价抢拍,他马上就意识到这只花瓶不同寻常,一定有什么故事。

于是他把这只花瓶带到一家美术拍卖行,请人帮忙鉴定。最后拍卖行的人告诉他,这只他花1英镑买回来的8英寸大(约20cm高)的小花瓶,属于中国乾隆皇帝,制作时间大概在1735年-1796年间。现在市场价值8万英镑(约69万人民币)。

这只花瓶呈梨形设计,背面平坦,是一个靠墙放的摆设。花瓶底色是皇上专用的龙袍黄,上面带有花纹,妥妥的符合乾隆的审美。花瓶上面写着“乾隆御题”,还有乾隆爷的两个印章,乾隆爱题字爱盖章这事在中国已是家喻户晓了。美术拍卖行告诉这位幸运的买家,这种黄色,当年只有皇上可以用,所以这只花瓶属于中国的皇帝。

这位匿名买家得知了这只花瓶的意义和价值,把花瓶从易趣上撤了下来。拍卖行将于11月8日对这只花瓶进行拍卖。

延伸阅读

英国老夫妇把乾隆花瓶当伞架

无独有偶,此前有一个英国老妇也有过“不识货”的行为。

英国一对老夫妇50年来一直将家中一只旧花瓶当作“立伞架”,让他们做梦也没想到的是,日前专家鉴定后认为,这件“破家什”竟是中国清代乾隆年间的一只灯笼瓶,目前市场价值高达50万英镑,甚至比他们家的房子还值钱!如果不是瓶子内胆有一道疑似雨伞留下的划痕和油漆留下的污迹,其市场价值原本应当超过100万英镑。

古董鉴定专家认为,这只古董青花瓷瓶系大清景德镇御窑烧制,采用的是清代雍正时期和乾隆早期非常流行的灯笼造型,敞口,束颈,丰肩,筒腹下敛,圈足。它胎体洁白,造型周正,釉质肥厚润泽,青花色泽青翠。瓶体高18.5英寸(约47厘米),瓶底施白釉,且印有“大清乾隆年制”三列六字篆书款。更为难得可贵的是,从瓷器上所书具的款识来看,这件陶瓷珍品应该出自清朝最杰出的督陶官唐英(1682-1756年)之手。

英格兰多塞特郡多彻斯特市“公爵”拍卖行的资深拍卖师盖伊·施温格遗憾地指出,令人可惜的是,这只灯笼瓶由于没有受到很好的保护,其内胆能看到一道疑似雨伞伞尖留下的明显裂痕,并且曾经用油漆喷涂过。如果不是这些细小的缺憾,其原有的市场价值至少可达100万英镑!

乾隆修园子,挖开了一座娘娘坟,看到八个大字,吓得他赶紧盖上土

17世纪40年代的时候,李自成不甘忍受朝廷的残暴统治,于是,便带领农民起义军攻克了北京城,至此,明朝最后一个皇帝也被迫在景山自缢身亡,此举宣告了明王朝的彻底灭亡。然而,计划不如变化快,刚刚攻入皇宫的李自成皇位还没坐稳几天,吴三桂引得清军入关,之后,京城就被清军攻破,无奈之下,他只好弃城逃跑,在逃亡的路上被敌军乱刀杀死。

直到这时,紫禁城才迎来了它的新主人,也就是满洲的八旗子弟。

清王朝建立之后,由于清王朝皇室宗亲都是满族人,害怕无法让汉族人服从满族人的统治,且汉族人会联合起来反抗清王朝。同时,也为了加快与汉族人的融合,稳定朝廷社稷,拉拢民心,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清王朝并没有大肆破坏明朝皇帝的陵墓,反而是派兵进行看守保护,想要以此来缓和汉族与满族的矛盾。

康熙继位之后,为了显示自己的宽广胸襟,并得到汉族的认可,康熙皇帝还特意去祭拜了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并行了跪拜之礼,以示清王朝的尊重之情。

乾隆皇帝十分崇拜自己的爷爷,在他登基继位以后,经常会模仿康熙皇帝的一些行为,比如祭拜明朝的皇帝,但是,因为距离原因,他没有去位于南京地区的朱元璋陵墓,而是选择距离比较近一些的其他皇陵,也就是现在位于京城郊区昌平明十三陵

明朝十三陵位于昌平附近,是明朝时期规模最大的皇室陵墓群,因为它里面埋葬了13位明朝皇帝,所以,便被人们称为明朝十三陵。其中,朱棣便是第一个葬入该陵墓群的皇帝,他的陵墓级别最高,规模也是最大的,既然,乾隆皇帝要来祭拜明朝皇帝,当然会首先选择朱厚熜的陵墓了。

那么,乾隆为什么不选择其他的陵墓呢?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朱厚熜永陵大呀,其在建造永陵的时候甚至耗费了15年的时间,有其是让历代皇帝羡慕的是永陵的享殿是楠木殿,香气袭人,沁人心脾,蚊蝇不近。

查阅相关史书文献资料发现,当年乾隆祭拜朱棣的时候,第一眼便被大殿内的巨大的金丝楠木所震撼,当时就打定主意,一定要找机会把这金丝楠木占为己有。那他是怎么做的呢?

当时乾隆就下令拆毁大殿之中的金丝楠木,但是,乾隆此举被纪晓岚所阻止了,纪晓岚也聪明,他就援引《大清律》上奏道:

律例规定挖明坟者死,皇上金口玉言,万民之尊,此举事关国体,干系重大,诚望陛下三思而后行。

此时的乾隆看到纪晓岚给他上了这样一封奏折他自己也无可奈何,毕竟《大清律》是祖宗所定,他本人也不敢破呀。但是,这永陵中的金丝楠木他一天没得到一天就坐立不安。

老话说的好,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乾隆在苦思冥想之下,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那就是他决定修陵,这里并不是修自己祖宗的陵墓,而是修缮前朝的十三陵,乾隆是想偷梁换柱借修皇陵的名义将永陵的金丝楠木占为己有。

当时,永陵的恩门和恩殿虽然“头停椽望尽属破坏,柁、檩、枋、垫亦有糟朽”,但由于初建时用材宏壮、施工精细,其大木构架尚无大损。

负责修陵的大臣金简、曹文埴等人本应建议按原制修缮,可是,因为这两个属下知道乾隆皇帝修整永陵的真实目的,随即他们上奏乾隆:由于修缮购买大木实在难办,最好的办法就是“拆大改小”。乾隆本来就是个聪明人,听后当然欣然答应了。

于是,便用了这个很巧妙的办法让下属用档次低一些的金丝楠木替换这些档次高的金丝楠木,并将其运回自己的陵墓内,来装饰自己的陵墓。

就这样,乾隆既盗走了金丝楠木,又落了个修缮明陵的美名。

乾隆皇帝喜欢吟诗作对,因而,在他祭拜完朱棣后就心痒难耐,想着吟诗一首。他让人在长陵那儿立一块儿石碑,并亲自在上面写了一首词,大体意思是说:明朝之所以灭亡并不是因为起义军,而是因为明朝皇帝做的那些荒唐事情,昏庸无度,宠信奸佞宦官,让小人当道,才最终导致明朝灭亡。

乾隆皇帝的词被多人传颂,事实也确实如此,明王朝在万历年间就已经名存实亡了,如果万历皇帝知道乾隆亲手题词的内容后,估计也会被气死。

对于清王朝的统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有的认为它促进满汉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但是,也有人认为是汉族发展历史的耻辱。另外,如果说明朝灭亡是自身原因,那么,清王朝的覆灭也是因为它骄傲自大,固步自封,不思进取造成的。

不光如此,关于乾隆这里还有一个更有意思的故事:

老北京就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说乾隆皇帝当初在为自己的陵墓选址的时候,看中了的一块地方,乾隆皇帝觉得海淀这个地方风景秀美,就想在这个地段造大园子。

但是,选址的时候却出了幺蛾子,那就是这个地方选在了万寿山,当时的万寿山上有一处墓穴,这处墓穴不一般名字叫“娘娘坟”。乾隆想挖,但是其臣子都劝阻说:听说万寿山下的这个古墓就是明朝哪个王妃的坟,这不敢动呀。我们老祖宗有规矩,那就是虽然我们得了天下,但是对于前朝的一花一木我们都的动不得的,更不能肆意破坏,毕竟我们跟前朝又没有多大的仇恨。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北京城的人都说,这座娘娘坟不一般,可不是个什么善主呀。

乾隆爷不听还罢,一听反而更是来气,顿时就说:怕什么,给我挖喽!

皇帝发话,下面的人谁敢不从呀,但是,让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一挖的确出了乱子。就在下面的人刚刨开坟墓的时候,墓前出现了一个大石门,大臣们不敢动,于是,他们叫来乾隆。乾隆爷一看,门里面刻着八个大字:你不动我,我不动你!乾隆皇帝是一个十分迷信的人,这下可吓坏了,赶忙命人把土都盖回去。

乾隆湖在安徽淮北,乾隆走过那么多地方,为何此湖以乾隆命名?

乾隆湖是淮北比较代表性比较大的一个地标性景点了。之所以叫乾隆湖,据说只是乾隆驻足过的地方,我虽然来到这里,但为什么乾隆走过那么多方,偏偏此湖以乾隆命名,我还真不太知道。

乾隆湖是位于淮北市濉溪县的南端。占地面积是5平方公里,乾隆湖景区所提倡的旅游农业观光,休闲娱乐商,商贸购物聚集于一起。当然这里肯定有传奇故事,也吸引着人们来了乾隆湖景区游玩,乾隆湖的空气很清新,且这里的风景也很优美,乾隆湖水也十分的清澈,荷叶在湖上开放,点缀美感。

乾隆湖景区的湖对面,我们会看到一栋栋房明清时期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所占地的面积并不是很大,但却是这个城市角落里的辉煌之地。在仿明清的建筑里,我们可以看到乾隆的御膳房,这里是乾隆皇帝出游江南,经过濉溪的时候做菜的房子。而且御膳房的装修是很华丽的,云龙盘柱,左侧的长廊画出乾隆,红楼梦等的图案,很有欣赏的价值。

里面的每个建筑物和景色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怡情园是在东门处,这里有一颗非常粗壮的古松,乾隆湖景区也有演出的广场,每到节假日的时候,这里的梨园弟子都会给台下的人带来精彩的大戏。

我想乾隆湖景区最具有标志性的建筑物,就是建造在湖陆地上的5层宝塔,站在塔顶可以看到乾隆湖所有的景色。乾隆湖水是碧绿清澈的,五层塔建造于湖面之上,气势磅礴,让湖面变得没有那么的单调,其欣赏价值也提升了上来。

在乾隆湖景区是最能享受人文风情休闲的地方,在这里可以闲逛,也可以坐在一个地方安安静静地晒着暖阳,也不会感觉到乏味,这样一个美丽的湿地公园虽然不大,但是在城市快速发展中依旧保存下来的一片区域,着实是很难得的,在城市建设的规划中,此处依旧保存着初心。也在慢慢地吸引着无数的人来吸引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