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黄三色鱼圆

蟹黄三色鱼圆。以鲢鱼为主料,萝卜汁、菠菜汁、蟹黄、鱼子酱等为辅料,精制而成,具有嫩、滑、鲜等特点。

主料:鲢鱼净肉500克。

配料:萝卜汁、菠菜汁、蟹黄、鱼子浆。

制作工艺:鱼肉打茸,分别和萝卜、菠菜汁做成鸡蛋大小,上汤煮熟。

成菜特点:嫩、滑、鲜。

阳春三月黄冈旅游攻略,红色、绿色尽收眼底

大别山主峰风景区

大别山主峰风景区位于英山县,又名吴家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以山岳地貌、原始森林、河谷景观为主要特征,汇“峰、林、潭、瀑”于一地,集宗教文化、民俗风情、历史人文景观、农艺景观于一体,融古朴、奇险、秀丽、神奥于一身。园内自然赋予的景观——“主峰旭日”、“挂天飞瀑”、“石瀑鉴心”、“松林奇观”、“龙潭河谷”和“千年檵木园”、“百年古藤园”被成为“神奇七绝”。人文景观石鼓庙和南武当则可佛、道双修,其中南武当武圣宫景区由九宫三院构成,已开放景点有武圣宫、灵宫殿、龙虎殿、钟鼓楼、配殿、宗师府、万人太极广场、书画院等景点。

东坡赤壁风景名胜区

东坡赤壁位于黄冈市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为有岩石突出像城壁一般,颜色呈赭红色,所以称之为赤壁。自唐代杜牧、宋初王禹贬谪黄州之后,赤壁之名日甚。至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贬黄时写有赤壁二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著名作品,更使赤壁名扬中外。故清康熙末年,始更名为“东坡赤壁”。东坡赤壁的楼阁始建于西晋初年,距今约一千七百余年,后多次重建,现有面积四百余亩。建筑物计有“二堂、三楼、二阁、一斋、一像、一峰、九亭”。其中二赋堂内有一块大木壁,正反面刻著前、后《赤壁赋》全文;留仙阁有一幅苏东坡游赤壁全图;碑阁内有百余块石碑,刻满苏东坡的书法。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位于红安县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6年为了纪念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根据地斗争中牺牲的烈士兴建。纪念园主要纪念建筑物有“一碑两场两园五馆”;即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广场、英烈广场、将军墓园、老红军墓园、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董.必武纪念馆、李.先念纪念馆、红安将军馆

遗爱湖公园

遗爱湖公园位于黄冈市区,是一座集东坡文化、生态保护、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开放式公园。湖岸蜿蜒曲折,移步换景,整个湖泊小岛点缀,湖汊相通,丽质天成。公园由“一环、两片、五区、十二景”构成。一环是沿湖观光旅游的环形主路 线;两片是东湖片区和西湖片区;五区是东坡文化休闲区、文化商业休闲区、竹园生态休闲区、原生态自然保护区和市民户外运动游乐区;遗爱“十二景”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春夏秋冬、风花雪月、梅兰竹菊等元素,并且都与苏东坡人格魅力、人生历程、艺术作品紧密相连,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

五祖寺

五祖寺位于黄梅县五祖镇,又称东山寺,全国重点寺院。由佛教禅宗第五代宗师--五祖弘忍大师亲手创建于唐永徽五年(公元654年),是五祖弘忍大师的说法道场,也是六祖慧能大师传承衣钵之地,被御赐为“天下祖庭”和“天下禅林”。

七里坪长胜街

七里坪长胜街位于红安县七里坪镇,原名正街,始建设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大革命时期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并被改为杨殷街,其南北走向,长650米,均宽5米,条石铺面。沿街有光浩门遗址、七里坪工会、郑位三故居、苏维埃银行、食堂、红军经济公社、红四方面军指挥部、革命法庭等。长胜街内现有革命遗址18处之多,其中8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一街八宝”,属典型的“革命文物一条街”,也是多部革命题材影片和电视剧专题片的的摄制景点,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英山革命烈士陵园

英山革命烈士陵园位于英山县城,是全国红色旅游百家经典景区之一。陵园主要收藏有中央领导等同志亲笔题词13副以及亲笔信函等镇园之宝;重点革命烈士照片88张;烈士人物档案138份;红军用过的杯子、布军鞋、大刀、刺刀、土枪土铳等198件。

麻城博物馆

麻城博物馆位于麻城市城区,是一座以保护、收藏、宣传研究麻城革命文物和历史文物为主的综合性市(县)级博物馆。陈列内容分七个部分,从追寻历史,探索文化至家园更新,迈向复兴,再现麻城人民走过的艰难曲道折路。展示麻城从古至今的历史和改革开放取得成就,展出大批珍贵的革命文物和历史文物。现有馆藏文物近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9件,二、三级文物300余件。

麻城龟峰山樱花、杜鹃花

峰山樱花谷位于该景区北大门约1公里处,其野生樱花连片面积一万余亩,分布于5座山峰,每年3月初,满山遍野的野樱花竞相怒放,前来的赏樱游客络绎不绝,流连忘返。

龟峰山位于麻城市,誉为“中华长寿山,世界杜鹃园”。龟峰山由神奇的龟头、雄伟的龟背和形象逼真的龟尾巴等九座山峰组成,最高峰海拔1320米,景区标志性的奇特景观神形绝酷一只翘首苍天的巨形神龟,堪称世界地质奇观,被誉为“天下第一龟”,又称“长寿山”。龟背 上连片面积10万余亩古杜鹃群落,是当今世界发现的 “分布最集中,林分结构最纯,种群面积最大,树龄最古老,保存最完好,株型最优美,景观最壮丽”的古杜鹃群落。

悦读——杜鹃盆景博览园,龟峰山建有世界上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杜鹃盆景博览园,又称“杜鹃花立方”。园内杜鹃盆景千姿百态,竞相怒放,令人叹为观止。

武穴蕲春横岗山

横岗山位于武穴市、蕲春县交界处。重峦叠嶂,宛如龙卧其巅,故名“横岗”。横岗山以壮丽的森林整体景观,秀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宗教源渊、人文胜迹,壮观的寺庙建筑,优越的地理、交通位置,造就了特有的旅游资源优势。

悦读——蕲春县横岗山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赛场,已成功举办了2012、2013两届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景区建有商务别墅46栋、集吃住一体具有蒙古特色的蒙古风情园新建水上乐园、园林景观、大型儿童游乐中心等游乐项目。

三角山

三角山位于浠水县,因三角山其三柱奇峰,状如兽角,突兀苍弯而得名。三角山素有黄州府“笔架山”之称,以雄、奇、幽、秀而闻名遐迩。三角山有大小山峰28座,有名胜古迹、革命纪念遗址等旅游景观景点156处,其中主要名胜景点有:“两大革命遗址”、“两大险境”、“两大古寨”、“三大主峰”、“三大古寺”、“四大古庵”、“四大古树”、“四大名洞”、“八大奇石”,还有老鼠过粱、鹰沟峡谷、舍身崖、一线天号称鄂东四大险境,雨后云海、林曦日出、森林沐浴、松涛歌词浴等自然体验游各具特色,四季旅游皆宜。

天堂寨风景区

天堂寨风景区位于罗田县,横亘于鄂皖边陲的大别山主峰,海拔1729米,北接安徽,东临英山,西、南分别与青苔关九资河风景区交界,占地面积45平方公里,景区内目前已开发了“神仙谷”、“哲人峰”、“大别山主峰”、“小华山”、“天堂瀑布”、“天堂峡谷”等六条精品旅游路线,各类自然景观和景点300余处,旅游基础设施齐全,旅游服务功能完善,床位2千个,日可接待游客8千余人,能满足“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旅游需求。

来安徽黄山,无法拒绝的三大黄山特色美食,本地人和游客都爱吃!

#黄山市#黄山市隶属于安徽省,古称新安,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被称为“三省通衢”。黄山古称徽州,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既是徽商故里,又是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徽剧是京剧的前身,徽菜中国八大菜系之一。黄山市境内的黄山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为世界文化遗产。这里四季分明,春秋短,夏冬长,热量丰富。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看黄山市有哪些美食吧!

臭鳜鱼

臭鳜鱼可谓是徽州名菜的代表之一,又称“桶鲜鱼”、“腌鲜鱼”。该菜肴闻着有一股似有若无的臭味,入口却是香咸可口,风味十分独特。是以鳜鱼、生姜、红辣椒为原料制作的一道菜品。闻起来臭,吃起来觉其很香很嫩。臭鳜鱼菜品鳜鱼形态完整,呈鲜红色,散发出纯正、特殊的腌鲜香味,肉质细腻,口感滑嫩,醇香入味 。

一品锅

一品锅是徽州山区冬季常吃的特色传统美食,属于火锅类。 "一品锅"的烹调比较讲究,在火锅里,锅底铺上干笋子,第二层铺上块肉,第三层是白豆腐油炸豆腐,第四层是肉丸,第五层盖上粉丝,缀上菠菜金针菜,加上调料和适量的水,然后用文火煨熟即成。此菜乡土风味浓,味厚而鲜,诱人食欲。一种菜一个花样称为"一层楼",楼数越多、层次越高越好。每层依次铺好后必须猛火烧,使其全锅滚沸几分钟,再用温火慢炖三四小时,并不时用勺将原汤从上而下浇入,以渗透其味。一品锅烧制得好,油而不腻、烂而不化,热而不烫,冷而不却,保持了色香味的完美结合。

黄山双石

黄山双石是徽州的一道名菜,采用石鸡和石耳为主料。石鸡是两栖动物,因肉味好似鸡肉,故被称为“石鸡”,石耳表面呈黑色,属于山珍名菜,也可入药。将活石鸡宰杀,洗净,斩成块;石耳洗净,备用;锅上火,加高汤,下石鸡用调料调味,猛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炖熟,加入石耳,起锅装入水盅内即可。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有喜欢的朋友或者了解更多的朋友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靖远黄河三角城 一座充满神秘色彩的千年古堡

三角城眺望黄河

三角城的一角

巨石上的石台

城墙上的豁口

残存的城墙依旧高大

巨石看着像个石龟

一段完整的城墙,远处是角墩

城墙中的卵石层

水稻丰收的季节

大凡山川,必定有奇异瑰丽之处。距兰州100多公里外的靖远三滩乡的黄河岸边,有一个算不上高大的坪,其上却雄踞着一座三角形城池。古城向来四四方方,为何在黄河岸边有座三角城呢?它究竟是啥来头?

山崖陡峭,城墙残破,那里有座神秘的三角城

这是一个有特色的地方。从兰州出发,沿高速公路,过白银,往宁夏方向前行,走不多远,就是一座跨越黄河的大桥。如果,在夏秋季节,你肯定会被看到的一切所惊呆。

这桥没有什么特色,和同类的跨黄河大桥相比,算不上长,也算不上高大,更算不上古老。说实话,就是一座平淡的不能再平淡的桥。为何过这座桥会让人吃惊呢?秘密就在桥下的景色,它令每一个西北人感到惊奇。这桥边究竟藏着什么呢?

汽车上桥,起初我没有在意,N多次走过黄河,即便有些奇异的感觉,也早就麻木了。谁知,向车窗外一看,初为河边的景色所吸引,继而发出惊叹。这是国庆节前的一天,天高云淡,烈日当空,黄河水算不上水平如镜,但也绝对不是汹涌澎湃,几乎和岸边的田地一样齐,就那么在岸边一漾一漾的,缓缓往前而去,似乎很有节奏,很平淡。在岸边的则是大片的稻田,一望无际,大概有数千亩之多。泛着金黄色的稻子,微风吹过的时候,一晃一晃的,如同平静海面上,传来一层层的波浪。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曾经直立的水稻,早已低下了它们傲慢的头,稻穗金黄,而稻秆还间或有青枝绿叶,在向上疯长,看着就是一幅美得不能再美的画。同行的朋友说,我们要去的三角城,就在稻田的尽头。

在靖远朋友指点下,我们在吴家川出口下了高速公路。这里是通往靖远县城的路口,然而我们没有去靖远县城,而是向北拐上了另外一条路,直奔三滩乡乡政府。三滩乡地处黄河西岸边,有丰富的灌溉水源,是靖远比较富庶的乡镇,而这里的万亩稻田,不仅在白银独树一帜,其规模在全省也是数得着的。

三滩距离靖远县城20多公里,为黄河边的一处狭长如弓的滩地,分布着三滩和糜滩两个乡。听到“三滩”这个名字,许多朋友的第一反应就是大概是由三个黄河滩涂所构成的吧。其实不是,三滩原名是三角城滩,后来人们为了方便,省减为三滩。

我们要去的三角城就在三滩乡的中一村西边的山梁上。过三滩乡政府,穿中一村,沿着乡村便道,往山梁而去。在村子里看,那是个大约50米高的山,山崖很陡峭,山顶上有一段段残破的墙体。朋友们说,那就是三角城的遗迹了。

这个充满着未知之谜的古城,究竟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惊喜呢?

城墙中,神秘的卵石,究竟有何秘密

上山的路虽然有些窄,但却畅通无阻。在山脚下,没有犹豫车就很顺当地爬上了坡顶。这时,我们才发现,从山下看上去是个山梁,实际到山顶,却是个坪地,当地人把这个地方称为二龙台。

坪台上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苹果树。起初,路只有一条,我们在如同迷宫一般的苹果树林中,绕来绕去,走了几分钟后,出现了一个三岔路,三滩乡的朋友毫不犹豫地让我们左拐,果然走了不远,一堵城墙出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三角城的一角了。

下车,我们就被淡淡的苹果香所笼罩,停车的地方是古城一处类似角楼的地方。看得出来,这段城墙很厚。第一感觉,这是一座有故事的古城。

没有想到,最先出现在我们视野中的,却是神秘的卵石层。跟着朋友,沿着城墙边的小路,慢慢往前探。这是一条通往黄河边的小路,走不远,就看到城墙中上部大约两米高的位置上,平平整整地出现了一层卵石,石头大小相差不多,约有两个拳头大小,两三块叠压在一起,显露出来卵石层,大约有两米长,而在卵石之上,则依旧是一层层的夯土层,直到城墙的顶部。

为何在城墙中间,忽然出现一层卵石呢?这又不是黄河边的地层,会有古代河流湖泊的沉积;而且即便是湖泊沉积,也不会只有大小相差不多的石头。显然,这些石头是经过人工挑选的。一般来说,城墙上的石头,往往是守城将士们所用的礌石,但守军所用的礌石往往是成堆出现,而不是一层铺在城墙上,这样会给守军造成往来的不便,降低防守的效率。

过卵石层,我们又看到城墙凹进去一块,竟然看到了用来加固墙体木料的遗迹。往前走,城墙逐渐在降低,很快就看到了黄河。文物调查数据显示:“三角城古城堡,位于中一村西的山梁上,北面是闫家门古渡,南面是大面积的耕地,东面则是黄河。古城遗址周长990米,西城墙长400米,西南角自南延伸出13米,尽头有角墩。北墙长210米,西北角筑有瓮城。东南面城墙沿崖头自然形势而筑,长达380米。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显然,这些简单的资料,并不能说清楚古城的来龙去脉。

在城墙的尽头,则又是一个角墩类的建筑,而在角墩的边上,则是一个比较大的豁口,沿着一个陡坡,可直接走到城墙外一处比较低的苹果地里。从这个豁口的形状判断,似乎是城门的遗址了。

城门处并不是城墙最靠近黄河的地方。我们又绕过一段弧形的悬崖,向更靠近黄河的地方走去。路先宽后窄,最窄处一边是苹果园边的田埂,一边是断崖。小心翼翼挪动脚步,终于到了离黄河最近的山嘴上了。站在这里,我们才能大概看到这里的地形。这是黄河边的突出山崖,而坪地就顺着山嘴向黄河岸边展开,呈现出扇形状。古城堡,也自然依照着坪地的形状建造成为扇形。实际上,就是一个三角形的城堡。或许,这就是三角城之名的来历。

不过,古城的神奇,不仅仅局限于此。朋友说,在古城紧挨着黄河的山崖上还有一个神奇的地方。这是我们离开三滩时看到的。从古城原路返回到村里。我们沿村中一个岔路口,直奔黄河边一条新修的滨河路。走不远,就看到了突出的山石,它是块高20多米,看上去很陡峭,且单薄的巨大岩石。之所以说它是岩石,是因为在我们的眼中,它其实就是黄河边一块巨大且突出的石头,从侧面它像一个巨大石龟。龟的后背上是一级级的石头台阶。或许是当年古城堡的守军,开凿了这些窄窄的石头台阶,便于盘查,或许某些商旅们开凿,以便往来两岸。

看完这处石头台阶后,我们对古城所在位置有个大体了解。这里是黄河岸边的台地,台地高约50米,以前黄河的水量是现在五六倍之多,汹涌奔腾的黄河水,之所以没有冲毁这处台地,正是得力于突出在河水中的巨大岩石。尤其是,这里居高临下,将黄河上下游的十里以内的情形,看得清清楚楚,易守难攻,居高望远,诚乃军事要地。而石台阶和古城堡则又表明,这处古城是专门为控制附近闫家门古渡口而修建的。

高居黄河岸边的古城,虎踞龙盘,如一头雄狮般,环顾四周,所向睥睨,占尽一方地理优势。城墙中隐藏着的礌石,却又平铺在城墙半腰中,而黄河岸边人们开凿出一级级的台阶……所有这些留下了一个个谜团,究竟是什么人修建了这座古城,当年曾发生过什么?

有人曾问当地的乡亲。他们说,以前平整土地的时候,古城内曾出土各色铜钱,据说远的可以追溯到汉代的五铢钱,还有崇宁、政和、宣和这些宋代年号钱。而古城边上人们还见过有明代古墓。所有迹象表明,这不仅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还是一个有神秘故事的地方。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古城堡!

西夏人,曾经据守此地,同宋、金对峙

关于这座古城的前世今生,人们众说纷纭。各种说法,不仅没有揭开三角城的起源,相反却增加了这座古城堡的神秘性,给它扑朔迷离的身影上,增加了更为神秘的色彩。或许是年代久远的关系,即便是当地研究地方志的人士,也只能在史志中找到只言片语。

就三角城的来龙去脉,我们找到了长期研究靖远地方历史文化的杜树泽先生,他给我们提供了一些相关资料,并对三角城出现和定位提出自己的见解。

依据杜树泽先生提供的资料,我们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三角城被写入当地地方史料的时间相对较晚。比较早的记述是清康熙的《重纂靖远卫志》,其中的古迹篇中说:“三角城,在北二十里河北山上,古河西羌人所居,掘地每有铜钱,亦有用瓷罐、铜器盛贮者。”

从这一点上说,三角城的出现很早了,至少在距今三四千年前就已经出现了。靖远黄河以西的地方,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时间,应该是公元前121年,霍去病两次远征河西走廊的匈奴之后。黄河以西的河西走廊地区才正式设立各种行政机构,纳入中央政府直接管辖范围之内。汉王朝不仅在河西走廊地区设立郡县的管理体系,而且也将原先秦朝在北地郡、陇西郡范围内的,黄河沿岸各个重要的渡口进行了管理体系上的强化,有的升格为县,有的则加大防御设施。在今天积石山大河家古渡,设立了河关县;在今天兰州西固的青石津古渡口附近设立金城县等等。

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在秦代,这些古渡口就已经非常兴盛了,是谁最早开通了这些古渡口?已经说不清了。早在七八千年前,丝绸之路就已经有先民们商队相互往来,那时黄河沿岸的渡口或已经出现了。在战国时期,先是月氏人占据了河西走廊东段,后来匈奴击败月氏人。在秦王朝垮台之后,匈奴不仅继续同汉王朝对峙,还一度攻入萧关(今宁夏固原附近),烧毁了泾川县城边的回中宫。此时,这座黄河以西的古城堡和附近的闫家门古渡口,也就为匈奴所占据。而在月氏人之前,黄河以西地区生活着大量的游牧民族,他们来源复杂,部落众多,只能笼统地称之为羌氐。

似乎可以这样说,秦人设置北地郡后,这些古渡口就为秦人和黄河对岸的游牧部族所用,而忙着东进,一统天下的秦人,他们西部疆域止步于黄河一线,而真正跨越黄河,更加向西开拓的汉王朝,才收编了这些古渡口。

那条清康熙年间的记载,还特别提到,古城中发现了大量的铜钱,不仅数量不少,而且存钱的器物也不一般。这至少说明,这里曾经是一个人口众多,非常富庶的地方。这不能不说,三滩乡独特地势。正如我们前文所说的,这里地势低平。人们引来黄河水,开发自流灌溉,将这里打造成一个盛产水稻和红富士苹果的地方,尤其是水稻,它是三滩的特色农作物,规模极盛时曾达到万亩以上。

在大规模的电力提灌设备出现之前,人们改变一方水土的能力有限。只能遵从大自然的法则行事。所以从远古时期的羌氐到明清时期,虽然时光跨越了数千年之久,但人们选择地形地貌,利用山川河流的方式方法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尤其是一些河边台地上聚落遗址,其所处的地理优势,史前时期的先民们看到了,后来人也看到了。从西羌、汉、唐乃至西夏、金、明都在利用这座古城堡,因而也有人说这座古城建于夏金时期。

明代,人们在靖远一带设立了靖虏卫、修筑了长城防御游牧部落的骚扰。黄河边水源充足的河滩地就成为开荒屯田的首选。明代正统二年(1437年)都指挥房贵,率领人们在古代会州的旧城址上,修建了靖虏卫城,大批驻军随之进入,为解决驻军的给养,房贵动员人们开垦黄河边的河滩地。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监牧同知吕恒又组织人在三滩一带开荒。王之升撰《监督吕公开田碑记》有云:“见河北三角城一带,平旷堪垦,且引水有渠,灌田有畦,说者谓即汉屯田故迹。”可见当时这里已经有大批农田的遗址,此后这里的农业进一步发展,“内可以生养士旅,外可以制奴羌彝”。

民国时期,今三角城渡口附近,原为阎家门黄河古渡旧址所在,乃靖远重要民渡之一,是通往一条山的重要渡口。红军会师后,红五军就是从这里渡过黄河的。

有古渡口,肯定要修建守护城堡的渡口。三角城和闫家门古渡口,组成一整套防御体系守护着古渡口。那么,为何要把城堡建成三角形的呢?

难道是西羌部落,修建了三角形城堡?

三角形的古城并不稀奇,西北各地有不少的大体呈三角形的城堡,如榆中县三角城、金昌三角城,而在靖远县还有一个叫磨沟三角城。我们知道,大部分的古城堡都是四四方方的。为何会有三角城呢?

据说,人们最早修建城堡类的防御建筑,就是利用天然地形,选择河岸边或悬崖边的高地,即便于防守,也利于取水。再进一步,防御类建筑在利用地形情况下,逐渐表现一种个性。在三四千年时出现了一种环形防御工事,防守者的主要武器就是卵石。或许,这座黄河边的古城堡是这样出现的。它最初就是在这一带游牧的西羌人所修建的简易城堡类建筑。后来,随着时代变化,城堡主人不断地变化,城堡也不断被整修。或许,西羌人利用地形将城堡的基础,修建成三角形,后来者再没有进行改动,就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加固而已。在一次次的加固中,原先守军所用的礌石、木料都被用来加固城墙,这似乎就是那些礌石出现在城墙中的缘故。

岁月漫长,古城依旧,黄河边古渡依旧,笼罩在这座古城上的迷雾,依旧重重叠叠。

——兰州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