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袍拜君王

 黄袍拜君王:用沪溪河中的黄鱼角烧上清豆腐,就叫“黄袍拜君王”。它的做法是先将黄鱼角用油略煎,加入米酒酿、生姜片、葱、整个红椒、盐等,倒入高汤,用旺火将鱼烧透,然后放入上清豆腐,微火炖十几分钟,撒上胡椒粉,大家尝尝,味道好极了。这道菜的菜名还有一个故事呢。据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来到上清镇,五十六代天师张遇隆发现紫微星南移,便知皇上驾到。天师先在家设好盛宴,再请这位“生客”来家一叙。席间,上了一道黄鱼角焖豆腐,乾隆觉得味道特别鲜美,便借问菜名,天师一语双关道:“这叫黄袍御史拜君王。”乾隆心里暗暗吃惊:“天师果真厉害!”口中却连声称赞味道好。这道菜也因此成为当地的名菜。

楼观秘史|一曲《郁轮袍》,让王维从延生观飞黄腾达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王维,一个与李白人生轨迹刚好相反的故事。

王维 701年-761年

开元八年(720),满腹经纶的晋南才子王维从千里之外的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部)来到长安应试科考,结果名落孙山。这一年,他心情格外沉重,好像丢了魂魄似的,常常游走于长安大街,也无颜回乡再见河东父老,于是他决定留在长安另寻出路。

唐长安城复原图

当踌躇满志,欲摘桂冠的王维被唐朝的科举现实所折服时,他不甘沉伦,于是想法结交权贵,为己寻找为官捷径。王维不但学识渊博,而且善于奏乐,后因精通音乐善于诗词而结识了有共同爱好的歧王李范(玄宗弟)。于是他常常出入于歧王府,歧王对他也相当好,待之如师友。

王维

一日,王维忽闻有个诗人张九皋己通过一位公主的途径,已得到魁取殿试第一的许诺。王维一筹莫展,只得与好友商量,岐王苦思许久,出一妙计,设法将王维引荐皇妹玉真公主。歧王预先让王维书录好自己创作清新隽永的诗作十首随身携带,再让王维谱写一曲怨切感人的琵琶曲习熟,至延生观拜谒玉真公主。

影视作品中的玉真公主

第二天,王维随李范拜谒玉真公主,当时玉真公主于延生观修道。到了延生观的,王维并不急于献诗,而是先为公主弹上了一曲《郁轮袍》,满座皆惊。就在公主等众人听得如痴如醉之时,李范见缝插针隆重推介王维:这个风流倜傥的小伙子不仅琴弹得好,诗写得更好。王维乘机献上诗作。公主看后赞不绝口:“皆我习讽,谓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意思说,这些诗文都是我经常读的,原以为是古人的杰作,没想到是你的大作啊。玉真公主当即邀请王维上座并表态,定为王维会试“力荐之”。

《郁轮袍》连环画

玉真公主果然说到做到,主考官裴明复只能唯命是从。清代徐松《登科记考》卷七引唐人小说《集异记》说,本来开元十九年(731年)科考状元“内定”为张九皋(宰相张九龄的弟弟),结果被王维横空夺走。自此,王维从延生观正式“出道”!

延生观

延生观 - 紫庆门

延生观 - 瑶台仙乐

新、旧唐书称,王维是开元初夺得状元,历任太乐丞、济州司仓参军、右拾遗、监察御史等。王维靠关系意外夺取状元及他写的那些歌功颂德的应制诗、阿谀奉承的唱和诗,也引起了人们非议,遭同期乃至后世诸多文人讥讽为“才情高,人品差”。

科举考试

王维的才情绝非滥竽充数,其做官亦勤政为民、清正廉洁。然而,仅因王维拗不过大环境才不得不托关系、找靠山夺得了状元,后世文人一直对他诟病。看来,任何时候公开、公平、公正竞争得到的东西,才最令人心宽。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赵匡胤为什么把王朝定为宋

五代十国政权更迭比较频繁的一个时期,是一段历史上非常残酷的时期。王朝更换比较频繁,基本属于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一种常态化的现象。众所周知,五代十国时期是从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开始的,先后历经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执政王朝,后汉政权的开国皇帝就是在郭威的拥护下登基即位的,郭威本人因跟随刘知远创业有功,高升为枢密副使、检校司徒,成为统帅大军的将领,宰相等职。后汉高祖刘知远归天,郭威成为刘承祐继位之后的辅政大臣兼任枢密使,节度使李守贞起兵造反,郭威率军征讨了叛军。随后郭威挥军北上讨伐契丹。之后封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兼枢密使,河北地区各州府郡皆由郭威控制。

公元950年,后汉政权隐帝和心腹李业密议,让郭崇领军诛杀宣徽使王峻、郭威等势力。让李弘义带兵诛杀步军指挥使王殷。后汉政权隐帝想一举铲除前朝政权时期遗留的那些功高盖主的旧恶势力,以求保全自己的地位。但是由于李弘义临阵倒戈,随即向郭威高发,导致暗杀计划全盘失败,后汉隐帝也因此丢了自己小命。后汉就此瞬间灭亡,柴荣耀眼登场。后周政权的掌舵人柴荣被历史学家称为;五代时期明君第一人,称之他是照耀五代黑暗时期的一颗璀璨耀眼流星。柴荣很悲催,短命的很,仅仅做了六年的皇帝就归天了。柴荣的儿子柴宗训在继承帝位仅仅一年就让赵匡胤模仿郭威黄袍加身的剧情,亲手策划并导演了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一部古装历史大剧。赵匡胤就这样一手建立了北宋王朝的政权,也由此迈入了统一中国的时期。

赵匡胤称帝时33岁,他从21岁离家,只身一人在外打拼了十几年,早已磨练成一个成熟老练的政治家。他是凭着谋略加武力夺取了后周的政权,在五代十国的那个战火纷飞的政权更迭中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赵匡胤其实就是一个草根的出身,赵匡胤的父亲曾今是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代王朝政权的禁军首领。但赵匡胤本人却是在底层一点点爬上来的,一直到投靠郭威,后来又变成周世宗柴荣的爱将,深受柴荣的信任和重用。

在公元960年正月,赵匡胤利用后周群臣朝贺新年的时机,对后周政权谎称军情,说辽国和北汉部族联盟举兵入侵后周疆土。宰相范质等人未及时辨认军情真伪,后周皇帝柴宗训就急速遣派赵匡胤统率大军北上御敌。当军队行军至距开封附近陈桥驿的时候,赵匡胤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众所周知,这件事就是史书上称陈桥兵变的真实故事。赵匡胤黄袍加身之后,就命令三军返回开封,在后周政权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赵匡胤轻而易举地掌握了后周政权京城的大局。胁迫周恭帝禅位,柴宗训颇为无奈,也就毫无办法,只有宣读早已拟好了的禅位诏书,将后周的皇位拱手让给赵匡胤。

公元960年正月,赵匡胤称帝,改国号为宋,改元建隆,定都汴京;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开封,赵匡胤大宋王朝的开辟者,称之为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史家说;赵匡胤力所能及的地方,中央集权的措施执行得既轻快也彻底。新皇帝的机警,不走极端,对钱财上的大方,使他的筹谋容易兑现。

众所周知,在古代历史上一般的皇帝开国之后都是根据自己的封地或者封爵来确定国号的。比如说;唐朝政权的李渊即位前封为唐公。隋朝政权的杨坚即位前封为隋公。晋朝的司马炎即位前封为晋公。三国时期的曹丕称帝前为魏王。孙权称帝前为吴侯。汉朝刘邦称帝前封为汉王。为什么 说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赵匡胤把开辟的王朝定为宋呢?

大家都知道,赵匡胤因在宋州发家,故国号【宋】,皇室姓赵,也称作赵宋,五德终始说,宋朝为火德,又称之为【火宋】、【炎宋】,一起尊称为大宋。宋朝定都在汴梁,后改称为东京。后逐渐一统中国,由于政权的位置在北方,历史上称之为北宋。靖康年间,金兵举兵进犯并攻克宋政权的都城东京,北宋灭亡。宋政权开始向南迁移。宋高宗继承帝位,改元建炎,重新建立南宋王朝,国都临安府也就是现在的浙江杭州,史称南宋,赵构是南宋第一任皇帝。

站在女性的观点追忆历史、了解历史,感受截然不同的一种历史解读情怀。每天和你分享有价值的历史观点!请你留步给予关注,点赞,点评,转发,您的支持就是我的原始动力!爱你们……

赵匡胤跟随后周世宗柴荣,南拼北杀打下江山,立下赫赫战功,周世宗也没亏待他,封他为殿前都点检统领禁军,柴荣死后他儿子周恭帝柴宗继位,当时只有七岁的周恭帝和母亲,为了巴结赵匡胤封他为归德军节度使冶所宋州,这节度使可是一方军队最高长官,这样也沒阻挡了赵匡胤的野心,赵匡胤终于找准机会发动了兵变“陈桥兵变”。

赵匡胤黄袍加身后,更沒有他的发迹之地宋州,在登基后定国号时,把宋州的宋定为国号,这就宋朝名的来历。当时宋州(就是今河南省商丘市)可是龙兴之地,升级为应天府,大兴土木建造宫殿和繁荣商业,做为陪都。

黄袍山风景区 黄袍山的黄袍山古色人文文化带

黄袍山在哪?有什么风景?

黄袍山在湖北省鄂南端,湖北旅游名村通城县塘湖镇荻田村不远处,海拔1380米,系幕山脉最美丽的山峰之一。

风景秀丽、景点众多。

黄袍山 湘鄂赣边区革命老根据地之一。 *** 黄 袍山支部、黄袍山赤卫队、县苏维埃、 *** 通城县首届代 表大会,于民国十七年秋至二十年 (1928 一 1931) 先后在 此诞生和召开。山多怪石、溶洞、幽泉。

丁家洞 位于大盘山谭家东侧。洞深 25 米,口小 内阔;洞顶石笋倒挂,奇形怪状,玲珑似玉,举手可摘;外 洞长约 10 米,左有小沟,泉水流出,清亮冰凉。民国二 十三年 (1934) ,红军战士 34 人遇难于洞内。

玉泉洞 位于玉泉水山谷。冲顶有石孔,口小内宽,高 2 米。内有干孔、湿孔,弯曲如屋,可容数十人行走。孔的 尽头,有深潭,水从潭底翻出,如沸腾状。旁有石观音 像。相传,旧时逢旱求雨,有求必应。明嘉靖三十一年 (1552) ,知县朱世英在孔顶镌“行雨龙王” 4 字,至今犹存.

白水岩 在荻田东面,有宽约 20 米、高 100 余米的 峭壁石岩,泉水自岩端直泻,似雪帛飞飘,响声如雷,斜 阳照射,吞金吐玉,十分壮观,人称自水岩瀑布。县人吴 镇有诗云:“谁舞锦丝织缟绫,高悬清嶂漂澄泓。九天飞 帛飘风闪,匝地函绢荡日明。划破顽岩联翠浪,劈开迭 岫绣红英。珠抛玉碎寒侵骨,灌耳龙雷漱水晶。”今瀑布 下,建一水电站,瀑布无往日可观。 1982 年,县人民政 府在此建烈士碑一座。

华罗寨 (槐寮寨 ) 黄袍山主峰。东临修水,北界崇 阳,东南北俱陡岩峭壁,唯西南一路,名仙人埂,从岩石 凿梯,可登峰巅。峰顶宽约百余亩,有清泉可汲。相传, 唐僖宗乾符四年 (877) ,地方豪绅张十万,在此锯槐立 寨,招兵买马,抗拒黄巢义军,因而得名。北有 200 米长 巨岩,状似城墙,张凭此固守,万夫莫开。山尖高耸,雾 绕霞飞,每当云开天朗,登山遥眺,可见洞庭湖水。

插剑岩 在槐寮寨山腰,有巨石岩,长数丈,诸石皆 青,唯此石独自,上有 18 穴罅,传为张十万插剑所留。 侧有奶石,下垂如乳,四时滴水不竭。

令人浮想联翩的黄袍山

黄袍山位于通城县东塘湖镇荻田村(狄田村系湖北省旅游名村之一)不远,距城37公里,东南界江西修水,东北邻崇阳。顶峰槐寮寨海拔1165米,土壤黝黑肥沃,主要特产有“三木”药材、油茶、黄豆等。

山名黄袍,确然不俗。黄色为中国古代帝王专用色,黄者皇也。所以黄袍就是龙袍,黄袍加身即为帝王。当年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而夺得后周天下,建立起大宋朝廷。那么是谁狂妄胆大,给山取名黄袍?难道这里会孕育一代篡夺江山的枭雄?这是人们的之一个悬念。

《通城县志》云:古传有仙人晒黄袍于此,故名黄袍山。记载简单之至,没有任情节。正是由于没有情节,经人们留下了无穷尽的想象空间,产生一连串的悬念:仙是何方神圣?仙饰黄袍吗?因何晒黄袍于此? 悬念驱使我们思考和探究,生出追根溯源的遐想。

顶峰槐寮寨已荡然无存,呼啸的山风也早已淡出了撕杀格斗的气息,只有随处都可掘到的箭镞铁矢证实它确实曾经存在。县志记载的是:唐僖宗乾符四年,有名张十万者锯槐结寨于此,以拒流寇黄巢,固境自保。民间传说的则是:张十万是占山立寨的强寇,拥有十万刀枪十万兵,十万战马盘大营。十万黄金十万银,十万粮草满仓廪,规模之大,气势之盛,足以撼山震海,摄人胆魄。

寨中有一巨岩,通体浑白,高数丈,形似利剑插于青岩碧嶂 中,尤如鹤立鸡群,分外抢眼,亦尤如昂首问苍天的伟丈夫,庄严肃穆。据说张十万曾在其下设炉铸剑,能插入该岩中的方为合格,故岩身上留下了众多的试剑孔,岩石也被称做插剑岩。

领略黄袍山的自然之美,另有一番韵味。那些呈现喀斯特地貌特征的金银冲、丁家洞等溶洞,天然形成的石观音像、吊钟乳等,不仅给人视觉上的欣尝,更给人心灵上的撼动,带来神魂飞扬的奇思妙想。

清代庠生吴家琏赋诗《黄袍山》云:“天匠裁成褕制工,搜悬负扆卓东峰。含风褶漾翩迁浪,映日襟湛衣帻踪,花乡青岩披锦翟,紫凝秋嶂晒黄龙。无人敢着仪威赫,长挂崇山袭犷侬。”从山形俊逸秀美的角度来解释“黄袍”之名。指出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般的造作,绵延的山埂和逶迤的山谷错落有至,形同随风飘荡的衣褶。尤其是春秋景色的更替显出山形的万千仪态,这是唯物唯实唯美的诠释。照此诠释,则春天为锦绣绿袍,秋天为金碧黄袍。秋黄代表着丰硕成果,是人们辛勤劳作而追求的成功。取名“黄袍”,也许寓意于此吧。

水是山之魂,山是水之魄。山水相聚,魂魄相依,方显出山的雄伟壮美,水的清淳优美。在黄袍山区,你可以感受山的博大和水的柔情。无论是穿行幽深的林径,还是拾级陡峭石蹬,都会看到一个个平静澄亮如镜的泉眼。俯瞰岫壑谷底,可以看到奔流不息的溪涧,它们顽强地穿出石罅汇合在一起,唱着欢快的山泉之歌,潺潺流淌。震耳欲聋的轰响来自从数十米高的悬崖上倾泻而下,气势如虹,惊心动魄的一练瀑布。清代正位礼生吴镇题《黄袍山石溪瀑布》云:“谁把素丝织缟绫,高悬青嶂漂澄泓。九天飞帛飘风闪,匝地函绢荡日明。划破顽崖联翠浪,皮开迭岫绣红英。珠抛玉翠寒侵骨,灌耳龙雷潄衣晶。”把一幅风光秀丽、气势磅薄的山水画展现在人们眼前。石溪瀑布即今日之白水岩瀑布,站在瀑布前,看到的是天际飘来的一段白绫,在清风中闪动,令人联想到舞台上挥洒的水袖,正在表演着艺术化的人生;听到的是绵远深沉的滚滚春雷,令你感到一股勃勃生气在身边躁动,似将以千军万马之势跃出山川奔腾向前。

漫步黄袍山,还可以看到出现过夜明珠的夜珠窝,黄庭坚退归林下以后隐居的鲁直第,不知何人建于何年代的伐桂书院等等,都有着美妙的传说和深藏谜底的历史,等待着有心人的探索和研究,撕开它们一层层神密的面纱。

炎帝从此路过

黄帝在此晒袍

张英在此驻寨

方琼在此出生

黄庭坚在此居住

罗荣桓在此起步

、、、

黄袍山的黄袍山古色人文文化带

人文景点有:一门三尚书--忠臣庙(方琼纪念馆)、北宋抗金英雄元帅岳飞之师--方琼墓地、黄庭坚退隐黄袍山的“鲁直第”、明朝进士汪润田故居、刘塘湖故居、夜珠窝“文定世第”、西汉初期张良创办的“伐桂书院”、幕阜书院遗址、华罗山寨古兵寨遗址、苦竹岭古关、楚吴古道、茶马古道、南虹桥、兰若桥等。 是黄袍山里文人景区代表之一,位于黄袍山雷吼方家。由方氏后人方小桃等人士发起重修,原为忠臣庙,将军庙、福隆寺等,今天重建更名为方琼纪念馆。方琼纪念馆主要纪念北宋进士、兵部尚书、镇夷将军、抗金英雄方琼。另有敬奉进士及第、八番都元帅、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左阁丞相、方琼祖父方迪,进士及第、累官户部尚书、方琼父亲方琳等雕像。 纪念馆前为水库,名“尚书池”,侧有石岩,名“将军岩”。

方琼纪念馆依山傍水,风景区秀美。设置了庭院、正堂、停车场、亲水台等。 汪 润田故居,又名润田大屋,一片明清式古民居,见证着历史的青砖黛瓦,掩荫在青山翠竹之中。

润田村以汪姓为主。据载,元末汪氏先人汪应龙由临县崇阳迁入通城。“捷足石下凹,落叶鲤港,复居润田。人丁族起,科甲蝉联。”汪应龙第六代孙汪茂实号润田,村名由此而来。

润田大屋门前一汪水塘碧波轻荡、游鱼可见。正大门上方高悬的“吏部主政”,透着古色古香。屋檐和石墙上,精雕细镂的麒麟等飞鸟走兽栩栩如生。跨门而入,只见五重堂屋纵向相连,巨型石雕、横梁、木柱构造紧致,独具匠心,建筑的节点处看不到一根铁钉。

汪润田故居面宽20米,径深60米,总面积约500平米,是通城县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古建筑,已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汪昌龙带我们来到第二重堂屋,顺着他手指的方向,高七八米的砖块上清晰地记录了大屋的历史:“明万历年间十一年正月,汪仁政、仁进兄弟修”。站在两重堂屋之间,踏着天井石板上的青苔,凝望历经岁月沧桑的“县丞”、“吏部主政”等古物,汪润田、汪宗翰等先人穿越四百年流光跃然而现……

明初,风云激荡,汪润田经数载苦读,于洪武二十三年中举人。六年后,他赴江苏吴江担任吴江教谕,开启了仕途生涯。建文三年,汪润田升迁至南京应天府上元县,并三任知县。因“剖事立明”,最终官至四川按察使司。

光绪庚寅年(1890年),润田大屋里另一位载入史册的士人汪宗翰高中进士。他不仅博学好古,还是一位爱民善政、忠孝两全的好官,在千里之外的敦煌留下了彪炳汗青的业绩。因不参与卖官之事而得罪皇族,汪宗翰“调补边缺”。他携老扶幼,在大西北十几年如一日尽心履职。他精金石、通书画、善诗词,为保护珍贵的敦煌画像、经卷而呕心沥血。当敦煌受天灾欠收时,他变卖自己的书画作品救济灾民,并发动当地富人捐钱捐粮。

斯人已去,古韵犹存。数百年来,汪氏先人的故事滋养了一方“耕读传家”的动力与自信。 位于湖北省通城县塘湖镇黄袍山润田湾润田老屋。老屋乡亲们对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非常热情,黄袍山里特有的花椒黄豆菊花茶、村民们自种的花生都用来招待我们。老人伴坐而聊,告诉了我们,汪宗瀚不仅是一位清官,还是一位孝子,不论在哪里任官,都会将老母亲孝敬在自己的身边。由于地方经济欠发达,只有一些老人、小孩、和留守的妇女等。天真无邪的小孩子们围在我们的身边,总问着一些外面世界的情况,也许他们觉得除了黄袍山这方土地,外面就是她们爸妈工作的地方吧。据老屋村民介绍汪宗翰故居是在明朝进士汪润田原址附近重修的,而汪润田也是明朝时期的清官。这是一栋有3个天井、5重大厅的古建筑,横向还有一边3栋共7列的大规模的建筑群,原来是一个大家族所有,已经分为很多小范围的建筑,有的在原来基础上翻盖砖瓦房子,但是在不破坏原来木建筑格局的条件下改造的。老屋前门正上方悬挂有“吏部主政”古牌,老屋内正堂上还放有古“县丞”牌、古人像等。老屋内、大柱、木雕、土砖、石窗、泥瓦、石刻等至今保存完好。老屋前方是一处池塘,约800平方,屋后方是小山,山上竹林密布,小溪、古井、石径仿佛都在告诉我们,这一方水土的人杰地灵,历史久远。通城县黄袍山是一座神奇的山,有着太多的故事与历史,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探索。

汪宗翰(翰,又为瀚)是湖广武昌府通城县(今湖北省通城县塘湖镇黄袍山润田湾人)。汪宗翰,字栗庵,湖北武昌府通城县黄袍山润田人,精金 、通书画、善诗词。光绪己卯(1879)科举人,大挑拣选知县;庚寅(1890)科会试,中进士,钦点主事签分吏部(正六品),1893授侍中(正五品)。1896年调补甘肃镇县知县(实为贬职。甘肃学政叶昌炽在1902年8月5日日记中说汪宗翰“以吏部改官作令,签掣镇原,调补边缺,颇悒悒不得志”),加同知衔。辛丑(1902)兰州任乡试同考官,调补敦煌县知县,携老母幼子出关任职。甲辰(1904)大计卓异,赏戴花翎五品衔。1906调兰州,戊申(1908)调署华亭县事,接补张掖县知县。1909年复调吏部,晋封中宪大夫(正四品),又官至吏部待郎、内阁学士等,诰封奉政大夫(从二品)。汪宗翰,是之一位真正发现、并懂得敦煌藏经洞中经卷、画像重大文物价值的清朝官员,是之一位对敦煌藏经洞中经卷、画像文物价值进行过研究的学者,也是更先对敦煌藏经洞中经卷、画像作出了了保护、封存贡献的人,更是首先真实向清朝 *** 汇报敦煌藏经洞文物古迹、并申请清廷 *** 妥善保管的官员。就是汪宗翰调往京城后,也一直没有忘记敦煌藏经洞中珍贵的经卷、画像,努力说服朝廷拨资金将文物运往京城妥善保管,通过汪宗翰等人的不懈奔波与努力下,终天不负有心人,于1910年,仅剩的一万卷经文、画像得以运京。汪宗翰为敦煌藏经洞中经卷、画像的封存、上报、最终说服朝廷运京,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试想一下,若是汪宗翰没调往京城任官,不努力奔波说服主要的官员,那些经文、画像又还能保留下多少在国内?) 据《清朝进士题名录》记载,戊申(1908)调署华亭县事,接补张掖县知县。后复调吏部,晋封中宪大夫(正四品),又官至吏部待郎、内阁学士等,诰封奉政大夫(从二品)。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罗华庆在《发现藏经洞》一书中,有写到时任敦煌县令的汪宗翰。原文为:清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1900年6月22日),这是为敦煌带来辉煌与劫难的日子。住敦煌莫高窟下寺的王道士所雇佣的贫士杨某在磕烟锅时,偶然发现了一个封闭800多年的密室,大批中世纪的稀世珍宝重见天日。这震惊世界的重大发现,使敦煌成为世人瞩目的焦事点。我们又大量调阅了其他人写的相关著作与文章。王道士本名圆箓,一作元录,是湖北麻城人。王道士的墓志上是这样写的:沙出壁裂一孔,仿佛有光,破壁,则有小洞,豁然开朗,内藏唐经万卷,古物多名,见者多为奇观,闻者传为神物。藏经洞发现之后,王道士首先徒步行走50里,赶往县城去找敦煌县令严泽,并奉送了取自于藏经洞的两卷经文。王道士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引起这位官老爷的重视。可惜的是这位姓严的知县不学无术,只不过把这两卷经文视作两张发黄的废纸而已。王道士只好碰壁而返。

1902年,也就是发现藏经洞的第三年,敦煌又来了一位新知县汪宗翰。汪知县是位进土,对金石学、书法、诗词也很有研究。王道士把希望寄托在这位有学问的知县身上,企盼着他能解决好藏经洞的保护问题。王道士再次登上了三宝殿,向汪知县报告了藏经洞的情况。汪知县当即带了一批人马,亲去莫高窟察看,并顺手拣得几卷经文带走,汪宗翰取其中几件画像、经卷,其他命令王道士暂作封存。汪宗翰自己研究数日后,感觉这些文物古迹的珍贵,便将这几件画像和经卷托人带给了对很懂金石学的甘肃学政叶昌炽,一希望这位懂古迹的好友认真研究其价值,一方面也希望叶昌炽能够想到保护和处理藏经洞里大量文物的办法。叶氏研究后,自是知道其文物价值之重大,就建议藩台将此宝物运往省府兰州妥藏。光 三十年三月英甘肃布政司命敦煌县令汪宗翰就地“检点经卷画像”再次封存,并责令王道士妥加保管,不许外流。但王道士等清正清廉、颇有学问的汪宗翰于1906年初调往兰州,黄万春(云南省保山人)、王家彦、张乃诚等新县令上任之后,就一直私自将画像、经卷盗卖给斯坦因等人。就这样,王道士不断地将这些珍贵文物卖往法国、英国、沙俄、 *** 等国的购买者,宣统二年(1910年),在敦煌文物运京保管之际,他又私藏若干。这批文物在运送途中,不断遭受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空前的洗劫!在这个过程中,汪宗翰发现其文物的珍贵价值,也以实物和书信的方式上报了藏经洞的情况,在任期间,做到了“就地封存”。汪宗翰为发现文物价值、真实上报文物价值、妥善保管封存文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1904年秋,敦煌欠收,民众作乱,县令汪宗翰一方面出售自己的画作、书法等作品,还说服当地富庶人家捐钱捐粮,以助灾民度过困境,一方面又号召当地百姓秋种自救等。汪宗翰并不因为由吏部贬职地方县令而意冷,而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因汪宗翰救灾政治有方,护文物有功,朝廷赏其戴花翎五品衔。 刘绣衣,名仕昌,字时亨,号塘湖,生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庚子科举人,甲辰(1424年)科进士,登刑部宽榜,授陕西道监察史,后升任浙江副使,卒于明正统十年(1445年)。

刘绣衣出生地狮子山大屋,系刘绣衣上辈所造,屋住刘氏一脉。东有假山花园,西有官厅,四巷八阁,错落有致。门前左侧是旗杆石,右边是寄马桩,雄伟壮观,威严显赫,可见刘绣衣当年的地位。

刘氏后裔为纪念这一代名臣,于1994年,在刘绣衣出生地狮子山大屋重修了“塘湖故里”。

瞻仰塘湖故里,高耸的飞檐,如桅似帆的马头墙仍在,故居门庭几经修葺依然屹立,一对威武的石狮分兵守卫着八字大门口,门庭上题有明朝宣德皇帝御赐的“清朝鸣凤”亲笔题名,笔力千钧;“代天巡狩”的匾额闪闪发光,如日月昭示后人奋进。

“清朝鸣凤”是宣德皇帝赞誉刘绣衣为官清正,能够为朝庭清理朝政,保世间太平。其双亲及妻弟均受皇封,后历代均有州官显宦,皇帝并将乐化改为塘湖以示纪念。刘绣衣中进士那年,年底进京赴任,提前一天过年,如今,此风俗在刘氏家族中流传至今。

跨入故里门庭,踩着明清时条石,拾级而上,漫步大堂,仿佛穿越宋元明历史,大堂全长42米、宽6米,分上中下三厅,九重连贯,上有雕梁画栋,下有石面奇文,大堂两侧一堵堵烧砖墙壁,默然伫立,似乎在缅怀一代名将刘鉴的战功;一扇扇老式木窗,吱吱呀呀,仿佛在诉说一代重臣刘绣衣的清廉。

站在塘湖故里的内堂前,内堂正上方悬挂着刘氏历代祖先图,正中是刘绣衣的画像。内堂的右侧,有着刘氏后人的家谱石刻,石刻上方悬挂着三幅照片,这三幅照片拍的是刘绣衣上朝朝拜用的象简,审案办案时用的仙德炉,以及一幅象骨象棋,这些文物目前已被有关部门收藏。

睹物思人,这三幅遗物照,见证着刘绣衣在位26年,当巡按理朝政的9500多个日日夜夜,也默默诉说着他严诉讼,斥权奸,斩贪官,平冤案,秉公执法的故事;更再现着他察陕西,按交趾,抚江浙,镇南京,保江安,平安天下的显著功勋。

依依惜别狮子山村,几度回首,塘湖故里门庭上“清朝鸣凤”的亲笔题名,虽历经风雨,至今仍熠熠生辉,昭示着刘氏文武名臣的功绩与日月同光辉。

想去登山,请问湖北咸宁有哪些山,都有些什么特点?

九 宫山:九宫山是湖北省六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因南朝晋安王兄弟九人建九宫殿于此山,遂以为名此后,多朝皇帝封山赐匾,历代文人作赋题词,延至南宋名道士张道清赴九宫山开辟道场,香火远播,九宫山便成为全 国五大道场之一,特别是1645年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殉难于九宫山,从此九宫山声名远播。如今闯王陵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唯一保存下来的农民起义领袖陵寝。

九宫山雄奇险峻,景色迷人。春可赏花,夏好避暑,秋看红叶,冬览雪景,既有南国山峰的峻秀,又兼北国风光之壮美,是华中地区闻名的避暑游览胜地。主峰海拔1656米,盛夏季节日平均气温21℃左右,更高气温不超过30 ℃。夏天一日三季:午前如春、午后似秋、晚如初冬,素有天下之一爽之称。山上海拔1230米的云中湖为我国更具特色的高山湖泊;有全国落差更大的大崖头瀑布(落差420米);还有面积6万多亩、分布近千种名贵动植物、 近百种珍稀濒危物种、拥有大面积原始森林和第四纪冰川遗迹的省级森林保护区;九宫山森林公园。

九宫山人文景观也十分丰富,有佛教圣地云关古寺,道教圣地真君石殿,神仙居所陶姚仙洞,著名石刻;万山曲曲入胜;仙路之一崎;九宫揽胜;等。

葛仙山:葛仙山是著名的道教名山,位于上饶市铅山县中部,系武夷山的支脉,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站在主峰眺望四周,近观九条支脉如九条苍龙,盘旋腾跃,气势雄伟,人称“九龙窜顶”。葛仙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极 为丰富。奇峰、异石、云海、松涛,与黄山媲美;试剑石、道人石、龙舌池、七星井、仙人足印蔚为奇观。该山相传因东汉葛玄在此山修道成仙而得名。

黄袍山:黄袍山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塘湖镇东侧,是湖北十大名山之一。湖北省生态自然保护区,主峰华罗寨海拔约1200多米,黄袍山又名 *** 大山、大盘山、仙圣山等,有华罗寨、鹿角山、三尖 山、凤形山、狮古尖等山峰。黄袍山著名景点有:华罗寨、甘港峡谷、天潭、痴情谷、元帅纪念馆、方琼纪念馆、汪润田故居、鲁直第、白水岩瀑布、插剑岩、白玉寺、兰若寺、火山岩石林、樱桃花海、望春花海、茶马古道、 深山古石桥、溶洞、幽泉等等,黄袍山历史悠久、风景秀丽、文人古迹比较多。黄袍山是一座古色文人的山,一座英雄红色的山,一座绿色生态的山,一座佛道久远的名山。近年来黄袍 受到全国各地旅游爱好者的青睐,特别 是自助游、自驾游。另外,黄袍山的户外运动也非常有特色,一线能有多种体验,是露营、穿越户外爱好者的天堂。

黄龙山:通城境内的黄龙山是湘鄂赣三省的天然屏障和自然分水岭。因其山幽林静,自古为佛道所钟情,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信徒遍布世界的黄龙宗就诞生在这里,至今常有日、韩等国的黄龙后裔组团来拜谒祖山祖庭。

黄龙的特殊区位,原始植被、秀丽风光、奇峰异石更被世人誉为鄂南香格里拉,吸引无数游人前来观光旅游。

黄龙山景观奇特诡异,到了黄龙,你就不由自主地想起鬼斧神工,天设地造等字眼。栩栩如生的金鲤承露,神灵活现的石龟间松,惟妙惟肖的蛤蟆石,叹为观止的耸天石瀑,惊心动魄的试剑石,天设地造的玉女穿梭,今古奇 观的只角楼,惊天动地的黄龙四重瀑……一百多处自然奇景,不仅让你心旷心怡,留连忘返,其饱含的历史意蕴与人文内涵更会让你感慨万千,唏嘘不已。横跨东西的黄龙山,峰峦叠障,林木葱郁,溪涧密布,飞瀑丛生,是 修江、汨罗江、陆水三河的发源地,黄龙山自 古就有"一山观两湖,一山藏二教,一水发三江"之说。

大幕山位于咸安区东南部的大幕乡,大幕乡总面积163.06平方公里,属低山丘陵地带,东南距通山县城45公里。大幕山区属幕阜山脉支脉,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主峰甑背岩海拔954.1米。因该处属“江南古陆”北部边缘地带 ,故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所候温和,植被繁盛,年平均气温13℃,夏季平均气温25℃,更高不超过33℃。

咸宁通城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通城县别称银邑,汉为下隽县地,故简称隽,位于湖北省东南部,湘鄂赣三省交界处,是咸宁、岳阳、九江金三角中心交汇点。境内有杭瑞高速、武深高速、106国道、岳九铁路交叉过境;著名景点有“华中之一瀑”-白水岩瀑布,“江南药库”之称的药姑山,“道教第二十五洞天”的黄龙山,绝美九宫山,道家黄袍山等。

通城黄袍山:通城县黄袍山,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塘湖镇东侧,是湖北十大名山之一。据《通城县志》云:古代有仙人晒 黄袍于此,故名黄袍山。湖北省生态自然保护区,主峰华罗寨海拔约1200多米,黄袍山又名 *** 大山、大盘山、仙圣山等,有华 罗寨、鹿角山、三尖山、凤形山、狮古尖等山峰。黄袍山著名景点有:华罗寨、甘港峡谷、天潭、痴情谷、元帅纪念馆、方琼纪念 馆、汪润田故居、鲁直第、白水岩瀑布、插剑岩、白玉寺、兰若寺、火山岩石林、樱桃花海、望春花海、茶马古道、深山古石桥、 溶洞、幽泉等等,黄袍山历史悠久、风景秀丽、文人古迹比较多。黄袍山是一座古色文人的山,一座英雄红色的山,一座绿色生态 的山,一座佛道久远的名山。近年来黄袍 受到全国各地旅游爱好者的青睐,特别是自助游、自驾游。另外,黄袍山的户外运动也 非常有特色,一线能有多种体验,是露营、穿越户外爱好者的天堂。

药姑山:又名岳姑山,龙窖山。这是一座古老神奇、雄伟险峻、风景秀丽、资源丰富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名山,曾经是瑶胞们 的故乡,瑶族文化的发祥地,也是湘鄂边陲的天然药库,初步考证的中草药多达111科,1700多种,名贵药材铁皮石斛等产于此山, 珍稀野生动物种类繁多,俗称“三步倒”的巨毒蛇——荞壳蚪,全国独有,自然景观有:向天狮、五马奔槽、独烛峰、双龙戏珠等 栩栩如生。

兰若寺:兰若寺,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塘湖镇黄袍山望湖村高山湖西南,始建于汉朝,是在汉武帝时期的大汉使者张骞遣 副使出使大夏经身毒(今印度国的一部分)之后,由于汉武帝以开放之姿容纳八方之物,黄袍山地处皇城之偏远,才得以由身毒国 人在黄袍山传入佛教和建设寺庙,因是华夏四海九州最早的佛教寺庙之一,得名为兰若寺,距今已有2100多年,略早于洛阳的白马 寺、南宫的普彤寺,更早于中国四大佛教名山的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等地的寺庙,可谓为中国佛教 寺庙之“佛源”和“祖先”。

中华苏维埃旧址:通城县中华苏维埃旧址位于通城县塘湖镇荻田村境内,原为当地黄姓家族的祠堂,始建于清代,座北朝南向, 为明、清时期三重堂砖木抬梁式结构,单檐硬山灰瓦顶。堂内设有戏台,中堂四角有石天井和木质看台,整座建筑雕梁画栋极尽华 美。1927年,罗荣桓领导鄂南通城、崇阳农民暴动后,黄袍山成了革命根据地,自1929年建立之一个党小组起,继发武装暴动建立 武装队伍,在塘湖黄袍黄氏宗祠内成立县苏维埃 *** 。现黄氏宗祠已成为鄂南革命烈士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县级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

湖北名山有哪些

北名山有:武当山、大洪山、九宫山、凤凰山、黄袍山等。

1、武当山

武当山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是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风景区。武当山也是道教名山和武当武术的发源地,被称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之一仙山”。

2、大洪山

大洪山风景区位于湖北省中北部,居湖北盆地与南阳盆地之间。是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临襄(阳)钟(祥)江汉谷地,东接涢水河谷丘陵,南连江汉水网平原,东北与桐柏山遥相呼应。

3、九宫山

九宫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地质公园。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通山县境内,横亘鄂赣边陲的幕阜山脉中段。九宫山总面积196平方公里,为花岗岩、变质岩组成的窟窿构造,属断层山地形的冰川地貌。

4、凤凰山

凤凰山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城北约五公里处的楚故都纪南城的东南隅,是一处南北走向的平缓岗地。

5、黄袍山

黄袍山,又名 *** 大山、大盘山、仙圣山等,地处鄂赣二省交界的幕阜山脉中段,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塘湖镇东侧,是湖北十大名山之一,湖北省生态自然保护区,主峰华罗寨海拔约1200多米,历史悠久、风景秀丽、文人古迹比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