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都陈氏咸菜

果都陈氏咸菜始于清朝嘉庆年间,由创始人陈振山先生首创,是唯一采用祖传配方精心酿造而成的民间地方名吃,具有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口感醇厚清香等特点。特别是海味辣椒,在1972年评为进京产品,五香疙瘩,被评为省优产品;2003年在首届“泰山特产”评选活动中被评为“泰山名优特产”;2004年在第二届“家十乐”杯,“泰山名优特产”评选中获银奖;2005年被泰安旅游协会指定为旅游商品定点生产单位;2009年被列为新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又被泰安市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本厂主要生产:甜面酱、豆瓣酱、酱黄瓜、酱莴苣、酱包瓜、大酱、糖醋蒜、五香疙瘩、海味辣椒、酱什锦、酱油麸子等十几个品种,祖传配方,脂香浓郁,品质优良,味美价廉,实为餐桌食用,出外旅行馈赠亲朋之佳名

义门陈氏英才辈出:义门客家陈氏人文精英概况,看看都有谁?

义门客家陈氏,源自虞舜,始于妫满,封于陈国,迁于齐,相于汉,发自太丘,衍于颍川,帝于南朝。派衍江州义门,发祥福建汀州,播迁神州大地。中原汉民五次大迁徙,两宋之际义门客家诞生,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新篇章。据全国各地义门客家陈氏族谱及相关史料记载,现辑录历史上及现当代对国家、社会、宗族有重大贡献的义门客家代表人物,以砥砺鞭策吾族裔孙后昆。

随着客家话在宋代的最终形成,义门客家陈氏隆重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自宋代以来,义门客家陈氏秉承“耕读传家、崇文尚武、勇于开拓、艰苦创业、爱国爱乡”的客家精神,以致群星灿烂,英才辈出,光耀义门,大振家声!

宋元明清四代义门客家代表人物主要有:

宋代汀州太守、义门客家汀州庄陈氏始祖、光耀义门世家的耀祖王陈魁公,为义门客家陈氏的繁衍发展竖立了历史丰碑;

南宋义门客家名将、江西石城县人陈敏,戒马一生保家卫国,抗击金兵威震敌胆,充分显示了客家人爱国爱家、英勇奋斗的优良传统;

宋代潭州太守陈梅山上杭籍);

明代开国功臣、光禄大夫陈秀甫(广东五华籍);

明代中宪大夫、韶州府正堂陈英俊(广东梅州籍);

明代平瑶都督陈阳满(广东清远籍);

明代山西道监察御史陈详(上杭籍);

明代抗倭名将陈璘(广东翁源籍);

明代大理寺正卿陈扬美(平和芦溪籍);

清代北洋海军抗倭名将陈金镛(桂明)(上杭籍);

清代名臣、乾隆年间的东阁大学士陈宏谋(广西桂林籍);

清朝三元及第”状元陈继昌(广西桂林籍);

清代威镇边豸的安远将军陈元(上杭籍);

清代两广巡抚陈琼润(广东河源籍);

赣州府太守陈万和(永定籍);

清嘉庆年间国子监琉球教习陈锦湖(永定籍)

等等。为国家的发展与民族的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书写了永垂不朽的历史篇章。

世界客家名人辈出,彪炳《辞海》为名人世家者,有江西修水(古称义宁)陈宝箴一族,世称“义宁陈氏五杰”或“义门客家江西陈氏五杰”。他们是:中国改革维新运动的先驱陈宝箴,“维新四君子”、“近代同光体诗派领袖”陈三立,国画大师陈衡恪,史学泰斗陈寅恪,中国植物园之父陈封怀。

陈宝箴(1831—1900),祖籍福建上杭,清咸丰辛亥举人,被光绪帝称为“新政重臣”的改革者,他是唯一坚定支持戊戌变法的湖南巡抚。

陈三立(1853—1937),陈宝箴之子。光绪壬午科举人,己丑科进士,授吏部主事。1895年至1898年,陈三立在湖南辅佐其父推行新政。在整顿吏治、革新文化教育、罗致维新人才等方面多有建树,赢得了极高的社会声誉,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为“维新四公子”。“戊戌变法”失败,陈三立与其父一同被革职。从此一心肆力于诗,是清末民初“同光体”诗派的代表人物,享有“吏部诗名满海内”之誉,为近代著名爱国诗人,有《散原精舍诗》、《散原精舍文集》传世。

陈衡恪(1876—1923),陈三立长子,陈衡恪诗书画印兼善多能,才华横溢,在金石书画界享有崇高声誉。是吴昌硕之后、齐白石之前承先启后的著名书画大家。

陈寅恪(1890—1969),陈三立三子。陈寅恪是我国现代史学界的一代宗师。他学识渊博,精通历史学、古典文学和佛学等,通晓11国14种文字,尤精梵文、突厥文、西夏文等古文字的研究。

陈封怀(1900—1993),陈衡恪次子。创建了庐山植物园南京中山植物园武汉植物园,历任庐山植物园主任、中山大学园艺系教授、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所长,为我国植物园创始人之一。

客家人,在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客家,一个因中国古代历史上三次大规模战争制造的中原南迁汉族难民形成的汉族第八大民系,发动了中国近现代史上三次革命运动——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中央苏区土地革命及其二万五千里长征,成功地挽救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

义门客家陈氏后裔积极参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客家人洪秀全所点燃的太平天国革命烈火,曾燃遍大半个中国,几乎颠覆了满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太平天国的领袖人物及其最初的基本群众,几乎都是客家人。

义门客家太平天国三将领:

陈得才(?-1864),太平天国将领,广西桂平人,陈玉成之叔父。祖辈先居福建上杭县,南宋时迁居广东韶州府翁源县,清康熙年间,他的祖辈从广东翁源远徙广西。

陈玉成(1837-1862),太平天国的中枢名将、英王,广西藤县人。十四岁参加太平军,为童子兵。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历任左四军正典圣粮、检点、冬官正丞相、正掌率、前军主将,封成天豫、英王,先后从西征军两次攻克武昌,转战庐州、芜湖,解镇江之围,击破清军江南大营、江北大营。

陈坤书(?-1864),太平天国将领,广西桂平人,浑号“陈斜眼”。1854年为太平天国副侍卫。转战皖、苏参与破江北大营十年,随军占安徽广德,封求天义,投入摧毁江南大营之役,守苏州

义门客家陈氏后裔踊跃参加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孙中山不仅以其多年的革命实践最终结束了专制王朝在中国的数千年统治,更以其高瞻远瞩的理论贡献而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和现代化运动的伟大先驱和导师。孙中山不仅是属于客家,而且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属于全世界。辛亥革命的参与者中,客家人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义门客家后裔对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1911年4月27日(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著名的辛亥“三二九”广州起义,牺牲后掩埋在黄花冈的七十二烈士中,客家人士就有34位,其中陈氏8人:广东人陈春、陈潮、陈文褒,福建人陈可钧、陈更新、陈与焱、陈清畴、陈发炎。

广东梅县丙村人陈敬岳,同盟会会员,红花岗四烈士之一。

赫赫有名的一代北伐名将、爱国将领陈可钰将军,义门客家广东省清新县石潭镇人,被称为“铁军军长”。

义门客家陈氏国民党杰出将领,积极参与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

陈友仁(1875-1944),祖籍广东顺德

陈铭枢(1889-1965),义门客家广西合浦曲樟人,

陈济棠(1890—1954),义门客家广东防城港人,有南天王之称。

陈见田(1894—1948),原籍广东梅县,阳山县黎埠镇凤山村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

陈方(1897-1962),义门客家江西石城人,诗文书画皆精,兼具政治经济之才。是蒋介石的贴身秘书、心腹干将和左右手。时称“江西才子”和“民国才子”,吴国祯先生曾赞之为“天下第一刀笔吏”。

陈以仁:义门客家江西石城人,黄埔军校一期,著名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国民党保密局华北办事处处长。

大庆(1905-1973)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义门客家江西崇义人。抗日名将,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

陈南桴(1906—1984),义门客家广东五华棉洋人,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生,任国民党第四区空军司令部第二处处长,1947年授中将军衔。

陈忱天(1910-1955)义门客家江西于都岭背人。

义门客家陈氏共和国两位开国上将

陈奇涵(1897-1981),江西省兴国县人。

陈明仁(1903-1974),祖籍上杭,湖南省醴陵县人。

闽西是原中央苏区核心区,是红军的故乡。两万多闽西儿女在长征途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闽西儿女用他们的热血写下了“二十年红旗不倒”的诗行。1955—196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时,闽西籍有68人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1934年11月26日,中央决定,由6000闽西子弟兵组成的红五军团第34师,担任中央红军的总后卫。前后7天时间的湘江战役中,英雄的红34师除极少数突围成功,5000多人全部壮烈牺牲,铸就了中国革命史上一曲荡气回肠的悲壮战歌。师长陈树湘,义门陈后裔湖南省长沙县人,壮烈牺牲时年仅29岁。

世界客家名人、党和国家领导人陈丕显是闽西儿女的杰出代表。陈丕显是义门客家上杭南阳人。

上杭陈氏将军祠-敦本堂,出了三位共和国少将:陈海涵、陈茂辉、陈连标。

义门客家少将陈忠梅(1918-2000),永定湖雷人。

上杭籍老革命:陈中献,(1909~1998)。

陈献成(1910~年),原名冠廷,

陈阳和(1919-)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荣获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和解放勋章。

陈昌业(1915-)。

陈华,1978-1984年任广东省科协副主席。

陈连生,1962-1982年任北京军区后勤部医务部副部长、上校。

陈逸民,红十二军政委、中华苏维埃政府教育部部长(1934年4月在瑞金后无音讯)。

陈经,长汀人。

在大革命洪流中,光荣牺牲的闽西籍著名革命烈士有:

陈光辉(永定籍)、陈正(永定籍)、陈兆祥(永定籍)、陈笃卿(永定籍)、陈康荣(女,永定籍)、陈海贤(永定籍)、陈丹成(上杭籍)、陈必亨(上杭籍)、陈兆庚(上杭籍)、陈丹林(武平籍)、陈先多(长汀籍);等等。

江西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中心地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在这里领导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创建了人民军队;1927年秋,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了秋收起义。随后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瑞金是著名的红色故都,是中央苏维埃人民政府所在地和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江西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涌现了325位开国将军,是中国出将军最多的省份(占全国将帅总数的20.l%),兴国(54人)、吉安(46人)、永新(41人)三县均为中国十大将军县之一。

江西兴国县城潋江镇坝南村陈氏祠堂出了以下三位将军:陈奇涵、陈远波、陈美福。

陈士法(1911-1992),会昌县人,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

陈坊仁(1916-1967),兴国县人,济南军区副参谋长,山东省军区司令员。

陈力(1917-1976),宁都县人,解放军铁道兵政治部主任,铁道兵学院副院长。

陈熙(1918-1990),兴国县人,空军学院第一副院长,空军学院政委。

客都梅州籍义门客家将军。梅州是一个崇文重教、文人辈出的人文秀区,是著名的“将军之乡”。据史料记载,梅州将军纪念馆收录,自辛亥革命以来,除叶剑英元帅外,还涌现了545名国共两党将军,其中梅州籍陈氏将军36人,他们都是义门客家陈氏后裔:陈隐冀、陈茹玄、陈挹寰、陈杰夫、陈世光、陈森莲、陈郁萍、陈伟霖、陈绍鹏、陈寄云、陈宇飞(中将)、陈道行、陈仲宾、陈名勋、陈公天、陈定、陈师、陈侃、陈节、陈彬、陈淦、陈海华、陈丹青、陈毓汉、陈鞠旅、陈复兴、陈成龙、陈志坚、陈孝强、陈克宁、陈启育、陈扬建、陈贤、陈勉吾、陈添林、陈涌涛(中将)。

义门客家陈氏当代族贤

1、陈郁(1901-1974),广东宝安县客家人,1947年任东北煤矿工人干部学校(现黑龙江科技大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初期任职共和国首任煤炭部部长。1950年任燃料工业部部长时兼任中国矿业学院(现中国矿业大学)院长。后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广东省人民政府省长。

2、陈国良(1913-1988),武平县象洞人,副省级老红军,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湖北公安厅劳教处处长兼武昌监狱监狱长、湖北省劳改局第一副局长,武汉内燃机厂厂长、党委书记,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等职。授大校军衔。

3、陈仲平(1913-1993),武平县象洞人,1929年5月参加象洞乡农民暴动走上革命道路,1949年任梅州梅县第一任县长,后又任龙岩地区第一任市委书记(地区专员)。1950年兼任武平县县委书记。1951年调入中共中央马列主义学院学习(后改称中央党校)。1954年毕业后留校担任哲学系教研室副主任。1980年被评定为教授,发表哲学论文多篇,著有《十载风云子夜中》等。

4、陈烙痕(1917-2000),广东梅县人。1936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193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转业后任杭州大学党委书记、浙江省第四届政协常委、浙江省对外文委副主席等职,其事迹被收入2007年8月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开国将士风云录》一书中。

5、陈耀邦(1935-),广东番禺人。教授级高级农艺师。历任农业部技术员、副处长、副局长。1986年任农牧渔业部副部长。1993年任国家计委副主任。1997年兼任林业部部长。1998年任农业部部长、党组书记。现任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会长,中国农民体育协会主席。中共十三、十四大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

6、陈辉光(1938-),广西玉林人。1988年至2003年1月任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六、七、八届政协主席。是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十四、十五大代表,全国政协第八、九届委员,十届全国政协常委。

7、陈小津(丕显长子,1944-),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历任交通青山船厂副厂长、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天津船舶工业公司副总经理、中国海洋石油平台工程公司总经理。1987年任中国船舶工业贸易公司副总经理兼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外事局局长,1988年任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兼中国船舶工业贸易公司总经理。1999年7月任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全国政协委员。

8、陈云贤(1955-),上杭人,曾任广东省发展银行副行长、广发证券有限公司董事长,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同时还兼任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及多所大学客座授,高级研究员。现任中共广东省佛山市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顺德区区委书记。2006年10月任广东省佛山市委副书记、代市长。2007年1月任广东省佛山市委副书记、市长。2001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2011年起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9、陈荣书(1956-),永定人,2008年起至今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部长级)。等等。

义门客家现当代精英

分布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限于篇幅,只辑录部分名录:

陈烟桥,广东深圳人,中国新兴木刻运动先驱、著名版画家、美术理论家、教育家。

陈志强(1904-1981)广东大埔人,地磁学家,中国地磁事业的创始人之一。

陈坦(1911-1989)广东兴宁人,历任铁道部党校第一副校长、副书记,铁道运输高级法院院长。

陈树功(1916-1994),广东大埔人,华南理工大学博导、教授、糖品物工学专家。陈喜堂(1931-),广东云浮人,教授级高工,二弹一星功勋人物。陈朝宗(1935-),上杭人,北京大学教授。

陈运兴(1937-),永定人,原湖南省冶金厅厅长。陈荣琚(1938-)永定人,著名书法家,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北京市政协委员。

陈国凯(1938-),广东五华县人,中国著名作家,中国作协理事,原广东省作协主席。

陈玉基(1940-),广东蕉岭人,清华大学毕业,高级工程师,现任国家电力公司发输电运营部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能源研究会节能专委会委员,中国水电医科会触电与院前急救专委会名誉主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安全专委会副秘书长。

陈德坤(1940-)永定人,国家水利部司长,国家级水利专家。

永昌(1942-),上杭人,北京外语学院毕业,历任北京对外友好协会协日本处处长、协会会长等职。

陈治华(1951-),广东五华县人,历任深圳市罗湖区东和实业发展公司经理;深圳市东埔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党委书记;深圳市盐田区委副书记、区长;深圳市盐田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2009年2月,任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陈建寿(1953-),永定人,原龙岩市市委副书记、政协主席。

陈立中(1964-),广东五华县人,广东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毕业,2007年4月任广东工业大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

陈良万(1965-),上杭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紫明,上杭人,原福建农学院党委书记,福州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陈友文,武平人,暨南大学教授。

陈紫榕,上杭人,历任空军福州医院院长,主任医师,获空军优秀知识分子、“科技功臣”等称号,文职少将。

陈森,上杭人,现任广州航空医院院长。

陈建裕,上杭人,广东药物学院教授、系主任。

陈钦培,上杭人,浙江农业厅经济作物局高级农艺师。

陈景长,上杭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高炮学院教授。

陈光荣,上杭人,山西化工厅化学矿产公司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陈和祥,上杭人,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陈晨光,武平人,山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山西日报社总编辑。陈启建,武平人,泉州市政法委书记。

陈任昭,男,五华棉洋人,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荣和,上杭珊瑚人,现任福建省公安厅现役军人处处长、少将。

陈添贵,上杭珊瑚人,硕士研究生,现任福建省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

陈宏,长汀人,国家羽毛球队队员,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国际运动健将”称号。

陈采兰,永定人,永定一中高级教师,全国先进教师。

陈文明,永定人,全国模范教师,获全国十杰中小学教师提名奖。

永定籍专家教授:航空航天专家-陈炳荣、陈初幹、陈训汀,

电力工程专家-陈榕年,陈贵灿,

热带作物专家-陈河楷,

路桥科技专家-陈贤辉,

泌尿外科专家-陈友辉,

石油专家-陈富贤,

医学博士-陈贵寿、陈逢吉,等等。

义门客家当代企业界精英

陈亦武,永定人,广州市永业货运柜码头公司、深圳永业货运公司董事长;

陈禄文,永定人,厦门威图电梯公司董事长;

陈祖武,永定人,厦门巨图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作祥(1955-):永定人,实业家与慈善家,现任福建万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富喜(1955-),永定人,广东林业龙头企业-大埔县富华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材源(1956-),上杭人,知名实业家,从事建筑行业,成立广进工程公司,在广东等地承建房屋及水利等工程。近年转至广西、江西、安徽等开采金矿,效益显著,为旧县有名的爱祖爱族企业家,对陈氏公益事业乐捐多多。

陈文辉(1956-),永定人,中国式标准化创始人,现任厦门精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中华品行规范与标准化研究院院长,海峡两岸义门客家文博馆(筹)发起人。

陈景河(1957-),永定人,高级工程师,中国黄金大王,现任福建紫金矿业集团董事长。

陈柏村(1964-)长汀人,他先后创建了上海平晟建筑工程公司,苏州市春德新型建材公司,无锡市铂立建筑科技公司,北京信则城石业有限公司,北京耕耘华艺传煤公司,福建金龙华文化实业公司等实业,至今颇有成效。2002年创立福建省陈柏村慈善基金会,热衷宗亲事业、扶贫济团、资助培养下一代等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乃闽西商儒孝子、大慈善家。

陈彬(1965年-),长汀人,高级工程师,现任长汀县政协委员,长汀智力支乡协会深圳分会会长,深圳市中诗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学良(1965-),武平人,现任龙岩市政协委员、龙岩市总商会副主席、武平县良宇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瑞清,武平人,现任福建雨露光电有限公司董事长。公司总投资10多亿元,公司将致力于打造成为中国LED室内照明领域的第一品牌。等等。

台湾义门客家族

台湾研究老子、庄子专家、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北京大学客座教授陈鼓应(长汀籍);

当代著名书法家、学者、社会活动家、文物鉴藏家、原台湾师范大学教授陈大络(三明尤溪籍);

旅台同胞、台湾中华书学会会长、执业会计师、书法家陈恕忠(长汀籍);

台湾中国文化学院教授陈炜光(长汀籍);

台湾客家大佬、客家终身贡献奖得主陈运栋(广东梅州蕉岭籍);

台湾新竹国立成功大学教授、谱牒专家陈运昌(广东梅州蕉岭籍);

现任台湾义门陈联谊会会长陈建荣(广东饶平籍);

现任台湾永定同乡会会长陈良荣(永定籍);等等。

义门客家著名爱国侨领

吉隆坡陈氏书院和华人铁厂之父陈秀莲(广州籍);

新加坡南洋客属陈氏公会主席、永远名誉会长陈初撰(永定籍);

印尼实业家陈永源(永定籍);

缅甸华侨文化协会主席、缅甸华侨报人俱乐部主任陈兰生(永定籍);

国际知名学者、亚洲问题专家、美东华人学术联谊会董事长陈楠庆(永定籍);

陈文华(永定籍,1962-),旅美硕士,永定加州同乡会会长;等等。

义门客家族贤精英,文能兴邦,武能定国,功纪社稷,德泽世间。他们的辉煌业绩,为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国家的和谐兴盛作出了不朽贡献,载入史册,流芳千古,世代弘扬!

来源:网络

你知道吗▶三都东浒袁氏家族的“陈氏节孝坊”为什么建在鹤吼?

义宁州之《铜鼓营》古碑石

大家都知道,在我们铜鼓大塅镇鹤吼村一个非常偏僻的角落,保存着一座非常完整的古代建筑精品———陈氏节孝坊,这座节孝坊是大清道光三年(1823年)所建,距今已有194年的历史了,虽然历经近200年风雨,但依旧保存得完整无缺,是铜鼓县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载此节孝坊是为了表彰三都东浒袁家人袁澡之妻陈氏而建,

这从镌刻在节孝坊上的碑文可以说明真相。

我还清楚记得很多年前第一次见到它时

是和铜鼓著名驴行家悠闲猴、山中闲女人、笑笑、风的影子……等

一群骑友骑自行车到鹤吼参观游览的。

当大家见到它时,都发出了由衷的赞叹:真美阿!这牌坊太漂亮了。

不过大家在赞叹不已的同时也都很困惑:东浒袁氏家族的牌坊怎么不建在东浒而建到鹤吼来呢?虽然两地不远,但还是有些不符合逻辑,因为在我们想象中,袁氏家族的节孝坊应该建在东浒才对啊。我记得当时包括猴哥在内一群骑友没有谁能够给出合理的答案来解释这个问题,包括住在牌坊旁边的那么多鹤吼人家也不清楚为什么,只是承认这是东浒袁氏家族的财产。

据张贴在牌坊旁边一户人家墙上的简介显示:东浒人袁澡,家境清寒,母亲身体不好,但在老婆陈氏的无私奉献下,终于在义宁州考取了功名——痒生,也就是义宁州的秀才第一名……然后他儿子在若干年后也考取了痒生。父子俩都能够考到义宁州秀才第一名,确实不错。这相当于父子俩都是铜鼓和修水高考状元,这在当年农耕为主、文盲居多的封建王朝,"万般皆下品 惟有读书高",确实是值得袁家人炫耀的事情。

当年考试结果一出来,全乡轰动,大家说这可是全乡人的光荣啊。何况东浒袁家是义宁州本地人(不是客家人,在当时客家人还是有些受本地人和地方小政府歧视,这种不平等的状况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彻底改变),本地的袁氏父子俩都是高考状元,地方政府肯定很高兴,于是当成榜样往中央报批……道光皇帝拿过折子一看,感动得一塌糊涂眼泪爬萨:哟呵,这纪实故事果然令人感动,非常励志。于是大笔一挥:传朕旨意,同意当地政府为无私奉献一生的陈氏建节孝坊, 表彰既是高考状元的夫人后又是高考状元的娘----陈氏。

但袁氏家族的节孝坊为什么会建在鹤吼?

这个问题几年来一直困扰着我,让我这许多年来夜不能寐,一直都在苦苦思索寻找真相。虽然后来也曾经和很多东浒袁氏族人探讨过这个问题,但他们也只知道鹤吼的牌坊是他们东浒袁家的财产,并且他们还告诉我节孝坊上表彰的陈氏,去世后还葬在东浒北山呢,至于牌坊当年为什么会建在鹤吼他们也不能说出更多令人信服的缘由来。

于是我问他们:"鹤吼当年是否是东浒袁氏家族的势力范围呢?"他们答道:"不晓得……这个还需要慢慢考证"……但直到现在也拿不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后来他们告诉我说:"莫非陈氏是鹤吼人,嫁在我们东浒,然后我们袁氏就把牌坊建在她家乡?你说有这种可能吗?"我回答道:"等我问问铜鼓著名历史学家谢寿全先生看看。"

等我把这种假设说给谢先生听时,

谢寿全先生断然否认,

他说:"在封建社会,绝不可能把牌坊建到女方家乡去!"

今天,我猛然想到:这么多年以来,我一直在用现在的行政区划去看待大清道光年间的行政区划,或许现在的东浒归三都管辖,说不定清朝就不归三都管辖呢; 现在的鹤吼归大塅管,说不定道光年间的鹤吼就不归大塅管呢……由此我又联想到横贯我们铜鼓的昌长高速公路赣湘省界收费站建在最西边的排埠铁树坳;宜春东大门建在高安大城320国道南昌交界处,铜鼓山门建在与宜丰交界的大槽口,宜丰在与上高交界处修建"陶渊明故乡"门……如果这种推测成立的话,那么——鹤吼陈氏节孝坊或许也是某个小行政区划的东大门(暂时假设是东浒袁氏家族)!! 如果能够找到确凿证据证明这种推断,那困扰我多年的问题立马就迎刃而解了!!

我突然信心满满起来,

感觉自己的推测在大方向上应该不会错,

因为几年前和猴哥到这里就听说铜修古驿道就是从牌坊下方穿过………

现在关键的问题就是寻找证据来证明!

只有拿出证据才能让人信服!

于是我想到了《铜鼓县志》,翻到清朝义宁州详细区划图,我不禁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原来,果然不出我所料,道光年间的东浒和鹤吼就是在同一辖区,两地同属于义宁州之上武乡东河片)25都……而鹤吼陈氏节孝坊,正好建在上武乡25都最东端,也就是与26都交界点上……

请大家仔细浏览观看大清义宁州之武乡区划图

真是画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大清时期的东浒和鹤吼,同属于上武乡25都

于是我得出最终结论

鹤吼陈氏节孝坊,是194年前上武乡25都都政府所建,虽然表彰的是东浒袁澡之妻陈氏,但不见得是袁氏家族出资所建,所以也不见得是东浒袁氏家族的财产。只能肯定的回答----鹤吼陈氏节孝坊,是上武乡25都全都人的荣耀,所以都政府才会将它建在上武乡铜修古驿道25都东大门处。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研究成果,只代表我个人观点,目前为止也只有我一个人认可。东浒袁氏家族千万不要指责我胡说八道,如果你们能够拿出更详实的资料来佐证鹤吼陈氏节孝坊就是东浒袁氏财产,那我肯定也会尊重事实……不管怎么说,现在这古代精品建筑,已经属于全铜鼓14万人民所有!

谢谢大家……多多留言

现在北方都有哪些应季的蔬菜和水果?

北方时令蔬菜如下:
春天:
辣椒、青椒、彩椒、洋葱、花椰菜、甜豆、豌豆、芹菜、莴苣、荠菜、油菜、菠菜、香椿、春笋、马兰头、瓠瓜、韭菜。
水果:番石榴、青枣、枇杷、桑葚、樱桃、莲雾(春末)。
夏天:
辣椒、丝瓜、苦瓜、冬瓜、菜豆、芦笋、茭白、洋葱、黄瓜、佛手瓜、南瓜、苋菜、山苏、空心菜、龙须菜、地瓜叶、竹笋、生菜、西红柿、卷心菜、茄子。
水果:草莓、莲雾、桃、李、西瓜、菠萝、芒果、柠檬、百香果、火龙果、杏、荔枝、猕猴桃、香蕉、椰子、樱桃。
秋天:
辣椒、冬瓜、四季豆(芸豆)、豆角、山药、白菜、扁豆、土豆
水果:柚子、梨、柿子、木瓜、苹果、莲子、甘蔗、葡萄、火龙果、杨桃、番石榴、杏、橘子、红枣、山楂、核桃
冬天:
青椒、卷心菜、白菜、洋葱、花椰菜、胡萝卜、萝卜、甜豆、芹菜、菠菜、芥菜、葵年菜、莴苣。
水果:橙、橘子、柚子、青枣、甘蔗
主要是冬季才储存蔬菜,一般其他季节是不进行储存的,有白菜、豆角、土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