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氏青豆

尉氏青豆是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的特产。尉氏青豆豆料结实,大小匀称,色泽青绿,表面光润,人称“碧玉翠珠”。尉氏青豆的用途很广,既可作烹饪用的配料,又是制作各种豆制品的理想原料。

尉氏青豆,又称尉青豆,产于开封市下辖的尉氏县,简称尉青。种植历史悠久,弛名中外,是久负盛名的农特产品。

据明嘉靖《尉氏县志》记载,当时尉氏就已大面积种植青豆。清末到建国初,每逢中秋节过后,大批港澳商人纷纷前来采购。建国初期,年出口量达七八百吨,远销港、澳、美国、西德、加拿大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六十年代后,压缩了种植面积,中断了出口,80年代开始扩大种植面积,使尉氏青豆重返国际市场,出口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991年尉氏县种植青豆面积8.47万亩,总产量302吨。1983年尉氏青豆曾荣获对外经济贸易部颁发的荣誉证书。近年来由于产量低,经济效益相对不高,种植面积逐渐缩小。目前尉氏南部的蔡庄、南曹等乡镇有少量种植。

尉氏青豆豆料结实,大小匀称,色泽青绿,表面光润,人称“碧玉翠珠”。该豆特征是豆胚部外围有一墨圈,中间有一雪白点,称为白门。据测定,尉氏青豆含有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其蛋白质含量高达43%,居各类品种之首。

尉氏青豆的用途很广,既可作烹饪用的配料,又是制作各种豆制品的理想原料。制作的豆腐、豆酱、豆芽、腐竹、罐头、豆腐皮、豆腐脑、豆腐干等,质地细腻,味美可口清香,余味长久。用尉氏青豆做成的菜肴是酒席宴会中的美味佳品。而且对胃中积热、小便不利等症状具有一定疗效。

河南尉氏:桃花朵朵开 踏青正当时

霍亚平 摄

人民网开封3月30日电(霍亚平)近日,河南尉氏县门楼任乡沙沃村的千亩桃花盛开,游人穿梭在桃林中,赏花、拍照、踏青,异常热闹。据了解,目前,该县桃园面积达8万亩,已成为河南省较大的水蜜桃生产基地。水蜜桃种植给桃农带来了可观的收益,每亩桃园平均收入近万元。

开封尉氏十大旅游景区之一——青云禅寺

青云禅寺,座落在庄头乡高庙范村东的金鸡岭上,金鸡岭突兀高耸、气势非凡,不知何时人们在最高处建了一座五岳庙,唐初,佛教兴盛,五岳庙改为青云禅寺,金毁于战火,明景泰年间重建,为开封大相国寺下院,规模宏大,星辰殿宇,极为辉煌。更为奇者殿内塑释迦、老君、夫子,集佛、道、儒于一堂,祖师真人,天王金刚同一殿。

山门

如今寺庙已非昔比,但寺前四棵千年古槐却气度超凡,虽老态龙钟,有的甚至中空,可任人由腹中上下,但古槐仍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无限生机。

据传说,北宋时在青云禅寺还发生过“王和尚吊打包龙图,杨排凤大战金鸡岭”的故事。说的是北宋真宗年间,当地刘员外的爱女刘翠翠随母到寺内进香,被该寺主持王和尚撞见,王和尚顿生邪念,将刘翠翠禁于寺内密室中。刘员外投状开封府,包公微服私访被王和尚察觉,将包公擒拿,并吊在寺内大槐树上进行毒打。消息传到开封天波杨府,老太君派杨排凤前往营救。杨排凤与王和尚在金鸡岭上一场大战,活捉王和尚,救出包公。现在寺内的那棵古槐就是当年吊打包公的地方。

古槐

青云禅寺是尉氏县开放的佛教场地之一。

-旅游小贴士: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7:00-18:00

地址:开封市尉氏县庄头乡高庙范村

资料收集来源于网络

记忆开封--红色地名征集成果展之尉氏刘青霞故居

尉氏刘青霞故居位于尉氏县城正中央,跨东西两条大街,是有名的“师古堂”大院。大院十分雄伟,一排三座插花走兽大门,门前出平台,台前是存放轿车、拴马的广场,全师古堂约有房三百余间,占地约19亩,这里是“刘半县”家族中最集中最好的建筑群。

昔日刘氏家族的庄园大致分布在县城东大街至西大街、西大街至后新街之间,东大街和新民街路东还有其当铺、钱庄和商号,人民路南有其南花园北门里还有其北花园,总之刘氏家族的房产占据了半个县城,故称“刘半县”。

现在保留下来的“刘青霞故居”分东西两部分,座落在西大街两侧,东院有房36间,分内外两进院落,内院堂楼面阔五间,进深丈五,水磨砖出厦天井院,檐下透雕花砖,青瓦高叠脊出兽,下层木柱出厦一周,目前尚存有刘青霞女士亲自栽种的腊梅一株。西院分三部分,其中:有南、北、西两层三座楼各10间共30间,东为迴廊和门,门两侧各有房3间共6间,北跨院北楼一座两层共16间,西屋一座5间,整个西院共有房52间,其建筑风格同东院。刘青霞故居的建筑风格是清末典型的我国北方民居四合院建筑,也是我国建筑风格转化时期的典范,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些建筑,既有北方四合院的的典型面貌,又有河南民居的建筑特色。

刘青霞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1906年,刘青霞受河南辛亥革命领袖张钟端和尉氏县留日学生潘祖培、罗文华、刘恒泰影响,随兄马吉樟东渡日本,结识了鲁迅先生,并加入同盟会。同盟会河南支部在东京创办《河南》杂志,青霞捐两万元巨金作为经费,使杂志得以出版。为唤醒民众,着眼于女子教育,于1908年在尉氏开办华英女校,成为河南女校之先河。后又捐地3000亩创办蚕桑学校。此外她还先后资助过河南和北京的许多学校,修建贾鲁河石桥,开办“孤贫院”、“平民工厂”。辛亥革命成功后,刘青霞政治声望提高,与秋瑾齐名,有“南秋北刘”之誉,为此,她得到了京师各界的敬仰,曾被聘为北京女子法政学校校长、北京女子学务维持会会长、北京女子参政同盟会会长。

刘青霞追随革命,向往自由,不但果敢出巨资为同盟会河南支部在开封开设“大河书社”,而且还在《自由报》上撰文:“自由好,中夏少萌芽。岳色河声飞笔底,洛阳纸贵汇春华,开遍自由花。”1913年,刘青霞赴上海面见孙中山,愿将家财捐献国家,孙时任全国铁路总办,行文到河南办理捐献手续,适值南北分裂而未果。1921年冯玉祥任河南督军时,她毅然将财产全部交公,用于河南教育事业。1922年刘青霞孑身一人返回娘家,不久即病逝于安阳

目前,在刘青霞故居基础上建立了纪念馆,作为刘青霞生活及奋斗的实物载体,不仅让人民群众更了解到她的传奇人生,体现了她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核心价值观的追求,而且对当代社会、教育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刘青霞故居于2006年5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注“开封民政”

记得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