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辛夷花

辛夷花即辛夷树(又称紫玉兰)之花蕾,是名贵中药材,鲁山县为平顶山的主产区,主要产于鸡冢、四棵树、下汤、熊背、赵村等乡。其色黄白,外壳长满磷毛,挥发油含量5%,芳香浓郁,对鼻炎、感冒、头痛等病疗效显著。辛夷油可熏茶、制化妆品等。

吴家后山辛夷花园旅游攻略「今年吴家后山的辛夷花什么时间开」

你知道吗,江油的这几个地方可以看雪景哦

观雾山

观雾山赏雪,可徒步,走极乐堂上山直接到达普贤顶;或骑车,沿水泥路一直可到普贤顶;或根据雪的覆盖量开车到王家坪停车,再徒步上山比较好。

吴家后山

吴家后山,海拔1200--2179米,是远近闻名的辛夷花基地, 众所周知,每年3-4月是吴家后山的最佳赏花时节

窦圌山

窦圌山位于武都镇境内,离江油城区很近。倘若天气奇寒,窦圌山就可能会白雪飘舞,奇石、树木、寺庙、路径、草坪上到处覆盖着白雪,令人赏心悦目。

金光洞

含增境内的金光洞,不仅有关于太乙真人、哪咤的传奇故事。冬天也是白雪喜欢光临的胜地。

江油的辛夷花在什么地方?

在吴家后山脚的药王谷。你查江油药王谷,百度地图就会出来。先从成都火车至江油,再坐汽车至吴家后山脚下

吴家后山怎么样

绵阳郊北江邮,上山那十来公里路非常难行,但徒步的驴友非常之多,有的是全家总动员。每年四月满山遍野的各种辛夷花,总之此适于徒步、野营、赏花。

绵阳花溪景、药王谷和吴家后山哪里最好玩

花溪景。

花溪景是四川新增的一处全国最大的辛夷花观赏地,也是极其浪漫的露营地。花溪景内,有一条山谷中蜿蜒而下的小溪,在山腰形成一个梯级瀑布,更为花海平添了难得的景致。

江油吴家后山怎么走

从江油市到吴家后山,一是可在江油市公交公司搭到大康佛爷洞的公交车,在红光村下车。往白鹤大峡谷方向走,步行10公里上山。有自驾车的可以开上山顶,但汽车的要地盘要高一点的越野车为好。二是在江油市79队汽车站搭到北川县桂溪的车,在沙窝子站下车,步行7公里上山到药王谷后,从药王谷步行5公里到吴家后山。有自驾车的可从这条路开到药王谷,后面的路只有步行。

(航拍)北川药王谷:惊现成片高山辛夷花海

北川药王谷的十里辛夷花,独具丰姿,迷醉八方游客。4月17日,在距北川药王谷辛夷花大酒店5公里外的大山里,北川一位航拍爱好者再次发现大片原生态辛夷花海,并航拍记录下了这一片辛夷花花海,其花海连片,面积达到500多亩,粉色的辛夷花霸占了整个山谷。此地海拔1800多米,花期比其他地区晚了半个多月。站在垭口,远远望去,满山满谷尽是辛夷花。

漫步花林,算得上人间仙境世外桃源。据药王谷负责营销的经理杨朝介绍:这是今年刚刚开发的辛夷花二期赏花区。今年还没有来得及观赏辛夷花的朋友可以抢在5月初以前去紧喔。

关注新闻资讯、热点事件

分享旅游美食、了解人文历史

把资讯装进口袋

把北川带在身边

新闻、投稿

416169003@qq.com

客服微信cz416169003

客户电话18781198119

武夷山莲花峰景点介绍 武夷山莲花山

1. 武夷山莲花山

医护需购票入园,景区目前没有医护相关优惠。

冠豸山风景区位于福建西部的连城县县城东侧,有“城在景中,景在城中”之称。它是客家人心中的神山,由于“豸”为古时灵兽,有刚强、公正的寓意,所以冠豸山也被称为“正义山”。冠豸山山峻石奇,远远眺望彷佛像一朵欲放的莲花,又名莲花山,它与武夷山一起被人并称为“北夷南豸,丹霞双绝”。


2. 武夷山莲花山开天道院

《雪中悍刀行》一步入天象是武当山掌教洪洗象第八十一章。武当山掌教洪洗象在其师兄上一代掌教王重楼利用灌顶密法把自身修为大黄庭给了主人公北凉世子(北凉王)徐凤年后身死道消,便由洪洗象接任了武当山掌教,这位吕祖转世重修之人在大莲花山顶一步踏入了天象境。


3. 莲花峰武夷山

排名如下(山名+位置)

1大王峰(天柱峰 魏王峰),一曲溪北

2狮子峰,一曲溪南

3凌霄峰(赤壁峰),二曲溪南

4饮袖峰(虎啸岩),二曲溪南

5小藏峰,二曲溪南

6上升峰(紫峰),三曲溪北

7玉华峰,四曲溪北

8接笋峰(接笋岩),五曲溪北

9文峰(更衣台),五曲溪南

10天游峰,六曲溪北

11苍屏峰,六曲溪北

12象峰(滴水岩),八曲溪北

13并莲峰(鼓子峰),八曲溪北

14灵峰(白云岩),九曲溪北

15火焰峰,山北东径

16丈人峰(杜葛岩),山北东径

17北斗峰,山北东径 三姑石后

18莲花峰,山北西径

19幔亭峰(铁佛嶂),一曲溪北

20兜鍪峰(赌妇石),一曲溪南

21玉女峰,二曲溪南

22马枕峰,二曲溪南

23升日峰,三曲溪北

24大藏峰,四曲溪南

25隐屏峰,五曲溪北

26晚对峰(紫石屏),五曲溪南

27天柱峰,五曲溪南

28仙掌峰,五曲溪南

29三仰峰(武夷最高峰),七曲溪北

30天壶峰,七曲溪北

31三教峰,八曲溪北

32丹霞嶂,山北东径

33马鞍峰,山北东径

34天心峰,山北东径

35马头峰,山东东径

36玉柱峰,山北西径


4. 武夷山莲花山峰

武夷山中正公园,

据记载,民国25年(1936年)驻闽绥靖公署主任蒋鼎文所建。为四柱三开间,冲天式建筑,整体水磨石光面。面阔15.3米,高约10米,柱下有长方形莲花座,长2.3米,宽1.2米,高0.9米,柱前后抱鼓相托,上为莲花柱尖。牌坊额书“中正公园”四字,文革期间被破坏,2008年武夷山景区管委会将其恢复。保护范围:由牌坊四周向外延伸100米。08年马英九上台,两岸关系和缓了许多,估计为了旅游业考虑,就修复了这座牌坊。

碑中提到的蒋鼎文,是民国时期赫赫有名的“飞将军”,是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之一。


5. 武夷山莲花山温度

江西省主要山脉多分布于省境边陲,构成天然省界和分水岭。山地走向多呈东北——西南方向,脉络清晰。南部山地走向则较为凌乱。山体多由变质岩和花岗岩组成。一般海拔 1000 米左右,少数山峰达 2000 余米。全省主要山脉有怀玉山脉、武夷山脉.

怀玉山脉: 在省境东北,呈东北—西南走向,经赣、浙、皖 3 省边陲至余江县境,长 150 余公里。 低山地貌,海拔一般 500 米左右,但主峰玉京峰却高达 1817 米。盛产铜、铅、锌、金、银、铀等矿,又以铜为最,有中国重要的铜矿生产基地—德兴铜矿。森林广布、植物资源丰富,著名的三清山风景区就在这里。

武夷山脉: 沿赣闽省界延伸,由北而南呈北北东走向,长达500 余公里,是全 最长的山脉。 海拔多在 1000 米到 1500 米,主峰黄岗山海拔高达 2158 米,号称“华东屋脊”,不仅是全省最高峰,也是整个大陆东南部的最高峰。其它有名山峰有:独竖尖(海拔2129米)、五虎岗(海拔1891米)、过风坳(海拔1887米)、军峰山(海拔1761米)、鸡公栋(海拔1390米)等。鹰厦铁路从这里的铁牛关穿过。

大庾岭和九连山脉: 则属南岭山脉的分支,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盘亘于赣粤之间,海拔多在 600 米到 1000 米。九连山主峰黄牛石海拔 1430 米。由于大量花岗岩岩浆的侵入,盛产钨、钼、锡、铋等有色金属,特别是大余县西华山的钨矿闻名中外,有“钨都”之誉。扼江西、广东两省交界的梅关,自古就是南北通道和军事要隘。

  罗霄山脉: 系万洋、诸广和武功山的统称,呈北北东—南南西走向,蜿蜒于赣湘边境。海拔多在 1000 米以上, 少数山峰在2000 米以上,其中南风面高达 2120 米,号赣西屋脊,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闻名中外的革命圣地井冈山就在这一带。其它山峰:齐云山(海拔2061米)、金顶(海拔1918米)、太平山(海拔1736米)、明月山(海拔1648米)、五指峰(海拔1586米)、范水山(海拔1559米)等。罗霄山脉除山姿峻秀、竹木葱郁、矿产丰富外,还有中国水温最高的温泉之一汤湖温泉。

  幕阜山脉和九岭山脉: 在赣西北。幕阜山脉向西绵延入湘,其东延余脉一山飞峙,是驰名中外的世界文化景观—匡庐秀峰。

  九岭山脉与幕阜山脉: 南北平行向望,呈东北—西南走向,海拔千米左右,为修水和锦江的分水岭,其中有五梅山等 1500 米以上的山峰。其它有名山峰:九岭头(海拔1794米)、太阳山(海拔1657米)、武宁岩(海拔1547米)、五梅山(海拔1517米)、 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 )、五老峰(海拔1358米)等。


另有延于安徽南部的黄山支脉插入江西境内,多海拔 800 米以下低山;盛产瓷土,景德镇就在其间。有名山峰:擂鼓峰(海拔1630米)、五股尖(海拔1618米)、莲花山(海拔1145米)等。


6. 武夷山花果山

江南的十大名山分别如下:江南丘陵范围内的名山有:安徽南部的黄山、九华山,江西有怀玉山、雩山、庐山、井冈山,江西、湖南之间有幕阜山、九岭山、罗霄山、武功山、万洋山和诸广山,湖南有武陵山、雪峰山、衡山。

浙西的天目山、仙霞岭,福建江西界上的武夷山


7. 武夷山莲花山道长

中华武术三大著名门派——少林、武当、峨眉

少林派

少林是中原武术中范围最广、历史最长、拳种最多的武术门派,以出于中岳嵩山少林寺而得名。

关于少林派的起源,据北宋《景德传灯录》等书所载,南北朝时,后魏孝文帝大和年间(477一499),达摩大师从梁国北来,面壁于嵩山少林寺,历时九年而功成,遂传《易筋》、《洗髓》二经,创立少林武术。这个说法,为多种典籍所载,唐代李靖又写了《易筋经序》.但考之史实,却不与历史相合,现代学者已经证明这不过是传说,被称为禅宗初祖的达摩也并没有这样的武功。

历史上,在达摩以前,北朝寺院的练武风气就已形成。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修建嵩山少林寺,最初是为西域高僧跋陀(又称佛陀)所建的。后来,达摩才来到寺中。达摩虽然创立了禅宗,却并非少林武术的创始人。事实上,少林武术是在长期的僧众习武中逐渐自发形成的。

少林武术的发扬光大。始于隋唐之际的一件大事。隋朝未年,天下大乱,少林寺被山贼所劫,僧众奋起拒敌,贼人放火烧毁 院。秦王李世民与郑帝王世充作战,少林武僧应邀相助,活捉王仁则,逼降王世充,这就是著名的“十三棍僧救唐王”,也是著名电影《少林寺》的历史原型,。李世民即位后,对昙宗、志操、惠赐、善护、普惠、明嵩、灵宪、普胜、智守、道广、智兴、满、丰13人大加赏赐,少林寺再度兴旺起来,少林武术也开始繁荣发达,逐渐成为中原武林第一门派。

宋太祖赵匡胤据说也是少林俗家弟子。从宋到元,少林武术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元代大圣紧那罗王传授少林棍法而自成一宗,福裕禅师汇集了少林短打,少林武术的特点日渐突出,到明代便形成了少林“以搏名天下”的威望。明嘉靖二十三年(1553)、少林寺组织僧兵到江南抗倭,天启五年(1625)树立:“少林观武碑”,成为天下武林之宗。明代的著名武憎,有觉远上人、小山和尚、月空和尚,痛禅上人等,又有悟须、周友、周参、洪转、洪纪、洪信、普从、普使、广按、宗擎、宗想、宗岱、道宗、道法、庆盘、庆余、同贺、铉清18人,皆为武林中的超一流高手。明代后朔、少林武术渐从以棍法为主转向拳法。又吸收了很多民间拳种,集天下武术之大成,形成少林派。

清代康熙年间(也有的说是雍正),朝廷曾因少林寺藏匿反清义士“谋逆”而将其焚毁,(并严禁民间练武,少林武术转入地下状态。并由转入南少林的一支,据说创立了洪门。清代的少林名僧高手有铁斋、致善、致果、天虹、湛举、五枚、古轮、妙兴、贞续、德根等。

少林派不只是少林寺的功夫,而是以少林寺武术为代表的整个外家功夫的集大成。一方面是少林寺僧从民间引进不少拳术,另一方面是少林寺也招收俗家弟子,使少林武术流传民间,同时,少林还在各地创立分院,自隋唐之际创立福建莆田九连山少林寺分院(即南少林)以来,元代福裕禅师在外蒙和林(今蒙古国前杭爱省哈拉和林),天津蓟县盘山、长安、太原、洛阳分别创立五座少林寺,再加上山东九顶莲花山、台湾八番社、四川峨眉山,一共是十座少林寺,这就把少林功夫传到全国。许多门派的源头,都与少林大有关系,就连武当和峨眉的开派传说,也有源山少林的说法。

在少林寺的分院中,以南少林最为重要。南少林又是南拳之祖,以五拳为主要拳法、有龙拳练神、虎拳练骨、豹拳练力、蛇拳练气、鹤拳练精之说,又有南拳、一路闯少林、二路提卢少林、三路文少林;四路拗步少林、五路武少林、六路神化少林等套路。(参见嵩山少林寺三十三代皈依弟子释永文《少林武术概说》,《武林》1983年第七期)

少林支派众多,有“三大家”、“四大门”之说。“三大家”是:红家少林、孔家少林、俞家少林:“四大门”是:大圣门、罗汉门、二郎门、韦驮门。又如六合、八极、劈挂,通臂、太祖、燕青、华拳、查拳、弥宗、动力、明堂,沙脚、戳脚、地趟、洪拳、翻手、猴拳、螳螂、醉拳、咏春等,也大都是从少林武术中发展出来的。

少林的套路也很多、光是拳术,据说就有172种之多,有小洪拳、大洪拳、朝阳拳、观潮拳、炮拳、通臂拳、梅花拳、长锤拳、太祖长拳;黑虎拳、形意线、罗汉拳、六合拳以及“少林七十二绝技”等。棍法、枪法、刀法也是少林武术的大宗“、各有数十种套路,剑术则有二堂剑、五堂剑、龙形剑、飞龙剑、白猿剑、刘玄德双剑、达摩剑、绨袍剑等。又有方天戟、三股叉、钢鞭、月牙斧、梅花拐等数十种兵器,心意把、虎扑把、游龙飞步、丹凤朝阳、十字乱把、老君提葫芦、仙人摘茄、叶底偷桃、脑后砍 等一百多种散打,卸骨法、擒拿法、点穴秘法、弹弓谱、易筋经义、用药法等各种技法等等。

少林武术的要旨,传说当日达摩祖师见众憎坐禅,萎靡不振,难以入定,有碍佛法,细究其由,乃因躯体衰弱所致,于此悟到修习佛事必先强健体魄,因效鸟兽神态创立拳法,因此,少林武功的特点,首要之点即为调呼吸,练百骸,进退敏捷,刚柔兼济而尤以刚为主,以攻架为主,以长手为主,成为各类外家拳法之集大成者。

少林武术门派和侠文化的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少林武功博大精深、无人可以穷尽,是天下最大的武学宝库,不愧为武林第一大门派,因此在江湖上,少林派常常充当着“道义”的维护者、裁判者和领头羊的角色。如金庸《无龙八部》里的少林,天下武学之至境,在于少林;雁门关前攻袭辽人之带头大哥,出于少林,以慈悲佛法使王霸雄图、血海深恨尽归尘上,化解怨孽,在于少林。当然,有时少林也有忍让过分而导致贪嗅的情况,如《倚天屠龙记》圆真(成昆)之作恶江湖,便与少林之纵容大有关系,他们认为人心可化,而殊不知某些恶徒却是本性难移,等等。

其二,由少林的起源传说,产生了一批侠文艺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当推由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述说了隋唐之际“十三棍僧救唐王”及少林开始发扬光大的传说、关于达摩创少林及历代高僧为少林所作出的开拓性贡献,也有一些侠文艺作品加以反映。

其三、少林在反清抗暴及抵御外侮方面,充当着重要角色,少林曾有过抗倭的壮烈事迹,到清代据说又从事“反清复明”的秘密活动,由这里产生了关于少林的侠文化传说。明代抗倭名将俞大酞据说与少林大有关系;洪门天地会传说源出少林;文艺作品里又出现了似少林俗家弟子为题材的“方世玉系列”等等。

少林是中国武术之宗、也在侠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武当派

武当为内家之宗。

据明末清初黄宗羲的《王征南墓志铭》,武当派为宋人张三丰所创。据说张三丰是北宋未年武当山的丹士(道士),徽宗召他入京,道遇贼人,梦中元帝授其拳法,次日张三丰孤身杀贼百余人,遂创立内家拳派。

又有的传说,说张三丰源出少林、精通少林精髓五拳十八式,将其统纳于十段棉长拳之中,变战斗搏击之法为御敌防卫之法,风格遂与少林大为不同、因此别树一帜、开创武当门派;又称内家。十年功成,声誉大振、又传出太极、形意、八卦等支派。金庸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写到武当开派、便采用了这种说法,说张三丰本名张君宝,为少林火工头陀觉远和尚的徒弟、师徒因违犯少林不准擅自学武的禁令,被赶了出来,后来他根据少林功法而变通,遂创武当派。

关于历史上的张三丰其人,本名张全一,又名张君宝,三丰是他的道号,因为不修边幅,又被称作邋遢道人。关于他的生活年代,则是各有说法,有的称他为宋人,有的称他为金人,也有说他是元人、明人的。大概因为他在道教传说中十分有名,这才被抬出来作了武当派的祖师爷。这种说法,显然只是武当派为了神化自己,并非历史的真实。

武当派的正式流传,大约开始于明代。武当山虽在唐代就开始建造道观,但真正的黄金时期却是在明代。明成祖朱棣登基,推崇武当道教,调集民工30万人;用了13年时间,在武当山修建了33处建筑群,号称八宫、二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十二祠、十二亭、三十九桥等,绵延140华里,建筑格局均依经书上的真武修仙故事,由工部设计而成。至今武当山 霄官正殿梁上仍有大明永乐十一年(1413)、十二年圣王御驾敕建的字迹。三天门绝壁上则有“一柱擎天”四个大字,蔚为壮观。天柱峰顶太和宫又称金殿,殿中供奉张三丰铜铸鎏金坐像。武当道教的黄金时代从这时开始,武当的武术门派,也是在这个黄金时代中产生的。

据《王征南墓志铭》,最早传授内家拳见于记载的是陕西人王宗、王宗传温州陈州同,到张松溪手里遂蔚为大观,张松溪,正德元年(1506)前后生于温州,明光宗泰昌元年(1620)左右卒于贵州玉屏。张松溪自称得张三丰真传,为武当派第三代传人。他后来游历江猢,又得峨眉真传,创立武当松溪派内家豢,武当派从此名声大震。传说曾有少林僧70人慕名而不服,上门挑战,松溪袖手安坐,兀然不动,一僧忽从半空跃起,施展连环腿法,想要以少林绝技破其气功。松溪仍是平心静气,只在少林僧攻势将至的一霎那,微微侧身抬手,少林僧便如断线风筝般忽然失了去势,飞出窗外,落在高楼之下。从此武当拳法,无人不服。

张松溪之后,武当派人才济济。产生了一大批武林高手。

他们是:叶继美、吴昆山、周云泉、单思南、阵贞石、孙继嗟、李天目、徐岱岳、余时仲,吴七郎、陈茂宏、卢绍歧、董扶舆、夏枝溪、柴元明、姚石门、僧耳、憎尾等人。

武当派的功法特点是强筋骨、运气功。强调内功修练,讲究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短胜长,以慢击快、以意运气,以气运身,偏于阴柔,主呼吸,用短手,武当功法不主进攻,然而亦不可轻易侵犯。犯则立仆。

武当战法策略是:凡搏人皆以其穴,死穴,晕穴,哑穴,一切如铜人图法。(《王征南墓志铭》)其总的要求又包括在“六路十段锦”当中。“六路”,的歌诀为:

佑通神臂最为高,斗门深锁转英蒙,仙人立起朝天势,撒出抱月不相饶,扬鞭左右人难及,煞锥冲掳两翅摇。“十段锦”的歌诀为:

立起坐山虎势,回身急步三追,架起双刀敛步,滚斫进退三回,分身十字急三追,架刀斫归营寨,纽拳碾步势如初,滚斫退归原路,入步韬随前进,滚斫归初飞步,金鸡独立紧攀弓,坐马四平两顾。

武当功法,讲究“练手者三十五、练步者十八”,又有所谓七十二跌、三十五掌、六路十八法、十二字、存心之五字等。

武当派的拳术套路,有太极拳、无极拳、鹞于长拳、猿糅伏地拳、六步散手、武当太乙五行拳等。武当派的内功,有“洗髓金经”六式(金狮夺毛、凤点头、风摆荷叶、左缠金丝、右缠金丝、刀劈华山)等。武当派的器械,首推武当镇山之宝武当剑、又有白虹剑、太极剑、六合枪、六合刀、松溪棍等。武当派的阵法,在武侠小说中,常常提到的有九宫八卦阵、三才剑阵等。

少林出自佛家,有天竺文化的色彩。武当出自玄门道教,中华本上的色彩极浓。少林功夫蕴藏着佛家的慈悲之理。武当功夫源于道家、老子讲“一”讲“道”,庄子讲“广莫之野”讲“逍遥游”,使武当功夫有较浓的想象色彩和审美意蕴,招式的表现也很有诗意,比如下面这些招式,便十分形象化,富于审美的魅力:迎风铁扇、弃物投先、舜子投井、红霞贯日、乌云掩月、猿猴献果、仙人照掌,兑换抱月、铁门门柳、柳穿鱼、满肚疼、一提金、欢推窗、顺牵羊、乱抽麻、燕抬腮、虎抱头等。又如武当派纯阳拳的拳诀:

风吹荷花,左右摇摆,飞云流水,穿连不断,踩步悬肘,运气养性,慢劲快打,环套八法。

这里一方面是内功心法,一方面是形象化的姿态体式,荷花、清风、流水、飞云,使人仿佛想见 当道境的空明灵秀和清仙之气;招数的左右摇摆,绵绵不断,又仿佛使人想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至道玄机,想到天地初开时荒茫混沌的自然之力。

武当的支派有松溪派、淮河派、神剑派、轶松派、龙门派、功家南派等,又有玄武派、北派太极门等。至于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等,因其出自道家,人们常常将它们归入武当派,也有人认为它们自成体系的。

总之,武当和少林一样,最初是以地域来命多拳系,到了后来便大大超出地域的范围,武当派并不只是在武当山,正如少林并不只是在少林寺一样,它代表了一大批具有类似特点,如主静、主柔、出自玄门道教的武动派系,是一个广泛的概念。

峨眉派

峨眉派与少林、武当共为中土武功的三大宗,也是一个范围很广泛的门派,尤其在西南一带很有势力,可说是独占鳖头。

峨眉派之得名,是以佛教四大名山之峨眉山而起的,它与洪门天地会之“峨眉山”不同,洪门的“峨眉山”是山堂而出于虚构,峨眉派的“峨眉”是地名,是实指。

从明代开始有峨眉派的记载,明代中叶人唐顺之(1507一1560即正德二年到嘉靖三十九年在世)的《荆川先生文集》里,有一首《峨眉道人拳歌》:

忽然竖发一顿足,崖石进裂惊沙走。

来去星女掷灵梭,夭矫矢魔翻翠袖。

自身直指日车停,缩首斜钻针眼透。

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

余奇未竟己收场,鼻息无声神气守。

道人变化固不测,跳上蒲团如木偶。

真是“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倏忽神奇,变化万方,难怪要引起诗人的极大兴奋了。

关于峨眉派的起源,据峨眉派的拳志说:

祖师原为一道姑,后入佛门。……是时,师善技击,善研各家拳法,虑各家拳法繁杂,莫衷一是,女子御侮,多有不同,遂探各家之拳意,另辟蹊径,创不接手之拳法,独树一帜,……积十三年,始臻大成,身旁弟子习之,呼之玉女拳法,同道相誉,称日峨眉拳,后弟子至峨眉山,偶谐其音,始称峨眉,此拳名之始未也,恐汝不识,为汝志之,师本与世无争,娱身可矣,御侮可矣,奚传姓名。(据孟宪超《峨眉拳(上)》,《武林》1986年第4期)。

由此可见,峨眉最初是一个由女子所创的武林门派,开始的时候叫做玉女拳法,后因祖师人了佛门,又以称女子为“蛾眉”和佛教圣地之“峨眉山”的双重含义而得名。

峨眉派功法介于少林阳刚与武当阴柔之间,亦柔亦刚,内外相重,长短并用。攻防兼具入拳经上讲:“拳不接手,枪不走圈,剑不行尾,方是峨眉。”“化万法为一法,以一法破万法。”总之是以弱胜强,真假虚实并用,站在女子的地位融汇了南拳、少林、武当等众家之长。

从宗教渊源上看,峨眉亦僧亦道,而以道姑为主。在武侠小说中,金庸《倚天屠龙记》说是郭靖幼女郭襄,因为心中爱慕杨过,而又尊敬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所以云游天下,借此畅解胸中块垒。后得机会听觉远念涌《九阳真经》,创立峨眉派,后来传至灭绝师太,其弟子纪晓芙、周芷若等,皆为道姑,此外,峨眉派的许多招式,也都具有女性的色彩,如拳法中的一面花、斜插一枝梅、裙里腿、倒踩莲等,又如剑法中的文姬挥笔、索女掸尘、西子洗面、越女追魂等,簪法中的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等,都完全是女子的姿态。又如峨眉派的著名兵器峨眉刺,又称玉女簪,也是由女子发簪变来的。

峨眉派武功有所谓“动功十二桩”——天、地、之、心、龙、鹤、风、云、大、小、幽、冥;又有所谓“静功六 大专修功”一虎步功、重捶功、缩地功、悬囊功、指穴功、涅磐功;有“三大器械”一剑法、簪法(峨眉刺)、针法(暗器)。峨眉派的绝技,不仅包括三十六式天罡指穴法,还有峨眉剑法,其剑歌云(据董如军《峨眉剑技法七招》,《武林》1992年第5期)

玉女素心妙入神,残虹一式定乾坤,身若惊鸿莺穿柳,剑似追魂不离人。临敌只须出半手,纵是越女也失魂。峨眉派的剑法和簪法,姿势优美而威力十足,也是峨眉的绝技。


8. 武夷山莲花山开天道院神医道长

玉蟾宫为纪念隐居在莲花山采药炼丹的宋代著名道士白玉蟾,并借以展现莲花山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而出资兴建的龙喷须景区的主要建筑。玉嶦宫拥有世界最大的道教建筑群。


9. 武夷山莲花山道观

武夷有国家宗教场所活动许可证的道观由13个。其中主要代表是桃源洞道观、云台道院、天花岩道观、天上宫、葛玄道观、莲花山道观、武仁庙、天福道观、武夷山妈祖庙、老葛仙庙许真君庙、武夷山将军庙。以及武夷宫、止止庵、马头岩道观(磊石)、投龙洞、凝云道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