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烧饼

土家烧饼又名掉渣烧饼、抖掉渣烧饼,因烤后外层酥松,稍一震动就可掉渣而得名,有“中国比萨”之美称。土家烧饼是恩施地区极富地方特色的小吃之一,尤以恩施老城区六角亭田发勇家族制作的“田烧饼”为典型代表。“田烧饼”为祖传工艺,远近闻名。

曾风靡全国的掉渣烧饼(土家烧饼),因部分商家不得要领,质量难以保证使声誉受到影响,但在恩施地区,这一传统工艺是源远流长,正在发扬光大。

土家烧饼的主料是面粉,先用老面发面,后以肉、葱、花椒等为原料做成馅,掺合在一起做成椭圆形饼状,抹上酱油、芝麻等,在瓦缸内用木炭烤制而成。烤熟的土家烧饼面色金黄,外酥内软,清香诱人。

土家烧饼简介

土家烧饼(土家烧饼、掉渣烧饼、掉渣儿烧饼、烧饼皇后、西施烧饼、恩施烧饼、土家掉渣烧饼、中国式比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当第一批移民迁移到恩施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从而美味的烧饼随着迁徙的人群来到了恩施。这项独特的烹饪方法在恩施及周边地区广为传播,成为了恩施及周边地区各族人民有口皆碑的美食,结合现代生活快节奏,讲究饮食营养健康的特点,现代土家烧饼用独特的发酵过程、全天然馅料制作,以油而不腻、入口柔和、鲜香可口、回味悠长而深受市场推崇和喜爱,是回归自然的绿色食品。

周村烧饼的特性有什么历史和故事都有哪些?

烧饼,属大众化的烤烙面食,品种颇多,有大饼、烤饼、缙云烧饼、湖沟烧饼、芝麻烧饼、油酥烧饼、起酥烧饼、发面堆、掉渣烧饼、糖麻酱烧饼、炉干烧饼、缸炉烧饼、罗丝转烧饼、油酥肉火烧、什锦烧饼、炉粽子、杜称奇火烧、牛舌饼等100多个花样。
烧饼品种有:长泾烧饼、缙云烧饼、千层烧饼、湖沟烧饼、鲁南地区烧饼、掉渣烧饼、建德烧饼、油酥烧饼、吊炉烧饼、黄桥烧饼、肉末小烧饼、淄博烧饼、井陉烧饼、曹县烧饼、东北烧饼。

马蹄烧饼的历史渊源

据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马蹄烧饼和糖酥火烧作贡品呈献给乾隆皇帝,倍受皇帝和大臣们的赞赏。由此可见马蹄烧饼和糖酥火烧早就是远近闻名和倍受喜爱的商河名吃了。

土家烧饼由来

土家露馅烧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当时一批移民迁移到恩施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从而美味的烧饼随着迁移的人群来到恩施。这项独特的烹饪方法最先为杨氏所创,在恩施,烧饼这一美食广为传播,成为了恩施土家和苗族人民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美食。
露馅烧饼拥有独特的馅料,以油而不腻、口感柔和、入口即融、鲜香可口而闻名,露馅烧饼的另一特色就是其松软细腻的面质,此面发酵过程极为精细,而且不同的季节需要以不同的方法发酵面粉,才能作出美味的烧饼。
无怪人们称之为——中国比萨

山东杂粮煎饼与土家掉渣饼哪个好

各有特色,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要摊玉米小米大米等杂粮煎饼的话,就是山东杂粮煎饼,泰山煎饼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泰山煎饼,金米粒煎饼机就是因摊制泰山煎饼的口感好而闻名全国

卧冰求鲤来源于哪个故事?

卧冰求鲤来源于《搜神记》。
一、卧冰求鲤内容
1. 古时候,有一个叫王祥的小孩子,他的生母去世了,父亲再娶了一个妻子,就是王祥的后母。后母不喜欢王祥,可是,王祥很听后母的话,后母叫他做的事,他都尽力做好。
2. 一个寒冷的冬日,后母生了病,想吃活鱼,要王祥到河捉鱼,天下着大雪,北风呼呼地吹着,河水早已结冰,哪有鱼呢?
3. 王祥想:我可以用体温使冰块溶化啊!他脱掉衣服,卧在冰上,刺骨的寒冰冷得他牙关打颤,全身颤抖,但他仍然强忍着、忍着……突然间,他身体下的冰块裂开了,两条鲤鱼跳了上来。
4. 王祥大喜,抱着鲤鱼飞奔回家,煮鱼汤给后母吃。
二、卧冰求鲤简介
1. 卧冰求鲤是古老的民间传说故事,最早出自干宝的《搜神记》。
2. 搜神记讲述晋人王祥冬天为继母在冰上捕鱼的事情,被后世奉为孝道经典故事。
3. 搜神记2006年12月入选山东省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4. 王祥(184-268),字休征,琅琊临沂人,西晋大臣。
5. 王祥因孝名和功绩被加官晋爵,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寿终八十四岁,其孝名为历代所传唱。
三、《搜神记》
1. 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作者是东晋的史学家干宝。
2. 搜神记其中的大部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
3. 搜神记它是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之大成的著作,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四百一十多篇,开创了我国古代神话小说的先河。

聊城市葫芦文化是什么

东昌葫芦是我市乃至山东省最具代表性的特色文化产业,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东昌府区是全国最大的葫芦种植、加工、销售基地,东昌葫芦雕刻技艺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东昌府区已被命名为国家级葫芦艺术之乡。目前,葫芦种植总面积达6000余亩,年产葫芦6000多万个,占全国份额的60%,销售额近3亿元。东昌葫芦用料考究,立意新颖,刻工纯熟,内容丰富,不仅畅销国内,而且出口到英国、美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和国内外专家、学者、收藏家的青睐,已经成为海内外颇具盛名的文化品牌。

牛郎和织女的故乡在哪里?

民间说:源自南阳城西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
  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却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牛郎无奈只好赶着牛出了村。
  牛郎独自一人赶着牛进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树下伤心,不知道何时才能赶着十头牛回家。这时,有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出现在他的面前,问他为何伤心。当得知他的遭遇后,笑着对他说:“别难过,在伏牛山里有一头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养它,等老牛病好以后,你就可以赶着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岭,走了很远的路,终于找到了那头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厉害,就去给老牛打来一捆捆草,一连喂了三天,老牛吃饱了,才抬起头告诉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触犯了天规被贬下凡,摔坏了腿,无法动弹。自己的伤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个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细心地 料了老牛一个月,白天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伤,晚上依偎在老年身边睡觉,到老牛病好后,牛郎高高兴兴赶着十头牛回了家。
  回家后,嫂子对他仍旧不好,曾几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设法相救,嫂子最后恼羞成怒把牛郎赶出家门,牛郎只要了那头老牛相随。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玉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无路,还是老牛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着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很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于鹊桥相会。
  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祈求上天能让自己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