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油茶

侗族没有喝茶品茗的习惯,却有一年四季吃油茶的习俗。清香甘甜的油茶, 提神醒脑,焕发精神,兼有祛除湿热,防治感冒、腹泻之效。它几乎成为侗族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客至,好客的侗家人必用油茶招待。 侗家吃油茶时,主人和客人都围坐在桌旁或锅灶周围,由主妇动手烹调。第一碗油茶必须端给座上的长辈或贵宾,表示敬意。然后依次端送给客人和家里人。每人接到油茶后,不能立刻就吃,而要把碗放在自己的面前,等待主人说一声敬请,大家才一起端碗。吃油茶只 用一根筷子。吃完第一碗,只需把碗交给主妇,她就会按照客人的坐序依次把碗摆在桌上或灶边,再次盛上茶水和配料。   每次打油茶,每人至少要吃三碗,否则会被认为对主人不尊敬。吃了三碗后,如果不想再吃,就需把那根筷子架在自己的碗上,作为不吃的表示,不然,主妇就会不断地盛油茶,让你享用。

侗族瑰宝-神秘古茶

侗族瑰宝-神秘古茶

虫茶是一种很好的医药保健饮料,据记载,虫茶具有清热、祛暑、解毒、健胃、助消化等功效,对“三高”、腹泻、鼻衄、牙龋出血和痔疮便血、老年人便秘均有较好辅疗效果,更是溃疡性结肠炎的杀手铜。据初步分析,含有18至19种氨基酸,一定量的粗蛋白、粗脂肪、糖类、单宁、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及昆虫激素和止血物质成分,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营养价值高干普通茶叶, 经常饮用,能止渴提神、降压利尿、健脾养胃、帮助消化、顺气化痰、解毒消肿等。 化香虫茶是三江县古利三农产品加工厂发掘古老工艺研制而成的新产品,贵乎稀有,功效神奇。

我们邀您共品茶

三江侗族自治县多耶楼茶业有限公司团队部分代表

三江侗族自治县多耶楼茶业有限公司简介

三江侗族自治县多耶楼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01月08日,注册资金壹仟万元。在三江县马坪村古利峒自建茶园136亩。主要经营范围: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农副产品加工销售。公司与广西桂林茶叶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有良好的合作关系。2000年引进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获专利技术的r-氨基丁酸茶加工技术;2017年与国家茶树改良中心副主任,茶树种质资源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种质资源评价岗位专家陈亮博士签署了《关于合作开展柳州三江县茶树种质资源研究合作协议》对三江县茶树种质资源进行系统地选育工作。

2011年,公司获广西区扶贫开发办公室认定为广西区扶贫龙头企业。公司生产的茶叶“在歌仙子”参加中国茶叶学会主持的“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2013年、2015年两度荣获银奖。2016年率先开发侗家失传已久的土特产品----化香虫茶,产品一经投放市场,深受广大市民欢迎。

广西龙胜,千年侗寨欢庆侗年,吃油茶、打年粑,慢享悠闲生活

旧岁已去,新年到来,每年的农历十一月初一是侗族的传统节日- -侗年,这也是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镇广南村侗族最为隆重热闹的场面,男女老少身着民族盛装,在鼓楼开展民俗巡游、弹唱琵琶歌、打年粑、舞草龙草狮、芦笙踩堂、吃百家宴等等特色民俗活动。

侗年的民俗活动,从祭祖开始,广南人十分敬奉祖先,祭拜火炉土地,由阴阳师傅来决定这一天所要携带的食物,管理萨堂的人负责准备茶水。在鼓楼,先由一位寨老宣读吉祥语,祈求寨子安康,众人附和大吼三声,然后吃茶水,最后大家围坐一起享用饭菜酒肉,这代表着大家和祖宗一起过年。

侗族同胞们欢庆新年,现场也是热闹非凡,盛况空前,在侗族节日中,侗年为最大的节日,也是最隆重的节日,就像汉族的春节一样,2011年,“侗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表演也是一个接着一个,载歌载舞闹侗年,广南人能歌善舞,会走路的就会就跳舞,会说话的就会唱歌,被誉为“戏窝子”和“歌舞之乡”,这里流传着数十种民族乐器、歌曲和舞,以琵琶、岩坪调、桂戏、侗戏、彩调、侗歌、哆耶、芦笙最受人喜爱。

广南村戏曲歌舞也极为丰富,这些在平时都非常少见,也只有在广南村的侗年才能一睹盛景。

广南草龙,这是我第一次真识的见到草编制的龙,也是广西最美的一条草龙,它被列为自治区级非遗项目,有着丰厚的文化背景和民俗历史渊源,从独特的编织材料到精美的艺术造型,仿佛是舞动着的佛光灵性,它的诞生,从一千年前,一株大糯稻子开始,这株大糯就是荣帕白... .

看似简单的一条草龙,但却需要百万根的糯稻秆编织而成,制成一条20米左右的草龙需要200多个工日,仅制造鳞片就要3000多个,需要糯稻秆草120多斤,折算成根数,不低于100万根,糯稻秆草是主要材料,另还需有竹片、藤条、木条等材料,一条完整的草龙重量不低于150斤”,编织工艺复杂且精致。

侗族所有重大节日都要在鼓楼举行,鼓楼是侗寨的标志,整个建筑造型为四方层檐飞角,瓦顶塔形亭阁,大多建于寨子中央,楼前筑有几十至上百平米的青石岩坪相配,古时候楼内转置一大鼓,集会或传递各种信息击鼓为号,全寨都听得见,故名鼓楼。

侗年的民俗活动从白天一直晚上都有,百家宴后的多耶是侗族的一种集群歌舞,大家围着篝火边唱边跳,然后围成一个大圆圈,踏步为拍节,步伐整齐,男声一人领唱,众人和以尾声,就像我们平时的篝火晚会一样,十分欢快和带动气氛。

侗寨美食油茶酸肉

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的民族风情浓郁,美食文化独特,当地有着“侗不离酸”、“侗不离鱼”的饮食习惯,除了三酸之外这里的油茶是必尝的,侗家人喜欢喝油茶,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也是侗族招待客人和朋友的最佳特色美食之一。

看完表演大家围在一起话家长,吃油茶、品侗寨美食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在这里吃上一顿侗年饭尤其幸福,其中的酸猪肉、酸鸭肉、酸鱼是侗家美食中的“侗家三宝”,有“三宝”者一般为大户人家,所以我们体验了一次大户人家的待遇,哈哈,这里只是这样说说而以,其实游客到这里来都能品尝到这些特别的美食。

水木侗寨广南村,千年古村落

广南村是镶嵌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西北部一个侗族聚居的美丽山村,这里群山环抱,土地肥沃,田垌宽阔,山青水秀,风光旖旎,侗族文化浓郁,积淀厚实,还拥有历史悠久的鼓楼、风雨桥、石板路、石跳桥、古木楼、古庙、古井、古凉亭等独具风格的侗族建筑文化。

来了两天,都还没有好好的逛过广南村,沿着被打磨淤滑的青石板铺成的小路行走,街道两旁古朴的木楼像是一个个古稀老人,诉说着千年的历史,石板街水渠上用鹅卵石“镶”着的“福”字、木楼上的飞檐和雕刻…都是这里最幸福生活的代表。

侗锦是这里最有特色的手工织造技艺,其历史可追溯到距今两千多年的春秋战国时代,两汉至唐宋时期,侗族先民的纺织和印染工艺已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明清时期,随着侗民族的形成及其民族传统文化的日趋成熟,侗锦织造技艺也得到极大的发展,这里的每一块侗锦是纯手工的,而且颜色花纹都非常精致漂亮,可以送人或者自己带。

每个侗寨都有一座风雨桥,广南村也不列外,在广南境内大大小小古风雨桥有10座,最著名的风雨桥为沈坡风雨桥,位于寨北500米处的广南小河上,建于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桥长40米,宽6米,共10间。

桥身为四柱台楼式建筑,长廊一侧正中一间加配两个吊住安装神台,供奉有关公等神像,后壁画有龙王麒麟、云朵等,桥上建有三个高出桥身瓦顶三层飞檐翘角桥亭,桥内梁、方、风檐板上雕绘花卉、鸟、兽等图画,沈坡风雨桥是广西境内留存的历史最悠久的风雨桥,比著名的三江程阳风雨桥还早一百多年。

沿着侗寨河边一直走,便不会迷路,寨子虽不大,但这里错综交织,小道非常多,不是本地人是走不去的,我也是走到河边才发现这里都是依水而建,广南村地形大致为四周高中间低,山体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平等河、琉璃河贯穿广南境内,在甲江寨尾汇合一处往广校、龙塘奔腾而去,是润泽广南侗寨的主要河流。

广南侗寨的建筑有侗族独特的建筑风格,居民所居住的房子般为五柱三间三层瓦盖木楼,前檐多为双层檐口,两头为双檐吊柱走廊相通,成为偏厦,鳞次栉比,矗立在广阔的田垌上,蔚为壮观。

广南村的宁静与安祥,是多少人所向往的,如果你也累了乏了,不仿来这里慢享侗族人的纯朴生活。

油茶是哪个民族的特色小吃?

打油茶

打油茶亦称“吃豆茶”。侗族传统待客食品。流行于湖南、贵州、广西等地。用油炸糯米花、炒花生或浸泡的黄豆、玉米、炒米和新茶配制成。有的还加葱花、菠菜、猎肝、粉肠。侗族在不同的场合吃不同的豆茶。

油茶面到底是哪里的特色小吃呢?

你好!

油茶面应该是始创于河南。

具体的地点应该是河南焦作的武陟。

现在我国主要地区都有油茶面, 东北也有的。

在《豫之手札》这本历史书里有个记载:

据传,清朝雍正元年,皇帝胤禛为治黄河水患,曾亲临武陟监工筑坝。地方上的达官显贵为了攀龙附风,讨得主子欢心,差人四处奔走,为皇帝采集山珍海味。当时,武陟县令吴世禄为了讨好皇上,特差一个最有名的厨师,煞费苦心做了一种精制稀食,名曰“油茶”。皇上用后大悦。吴世禄受宠若惊,随命开设油茶馆,除御用外还招待来往百官。自此,武陟油茶名声大振。一些从事街畔摊售的小贩,也都纷纷改行,学做油茶。有的肩挑叫卖,有的设铺开店,有的云游四方。各州府县馆驿码头竞相设点,互相竞争,生意兴隆。相传,当时以姓王的一家做的油茶最佳。

武陟油茶吃起来香而不腻,美味可口,是用炒面做成,内有香油、花生米、芝麻、核桃仁等。因是一种乳状稀汁,状似浓茶,所以得名“油茶”。后几经演变,油茶由稀变稠成为“粥”状,以茶代饭了。一些大、中城市还设了“武陟油茶小吃部”。国家还专门选派两个油茶师傅到人民大会堂做油茶,为首长和外宾服务。

武陟油茶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而且传至西欧、东南亚等地。三十年代的留英留法学生,为了勤工俭学,身背油茶壶(一种流动卖油茶的器具,比一般茶壶大若干倍,周身围裹棉被以防散热),在伦敦、巴黎街头叫卖,受到当地人民的欢迎。至今侨居巴黎的华人办的领馆,有的仍以油茶为上等汤食.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