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九六香油鸡

化州九六香油鸡

但凡茂名人,都喜欢吃鸡,而说到吃鸡,茂名的美食家可谓头头是道:大酒店的鸡不如大排档的好吃,大排档的鸡好吃不过化州九六鸡。

说到九六鸡,土生土长的化州人可谓家喻户晓,而茂名人也许就不太了解了。其实九六是一个人的名字,他有三兄弟,在化州有“三把刀”之称。九六是老大,做厨工,是“菜刀”,九七是砌房子的,拿的是“泥水刀”,九八是理发匠,抓“剃刀”,其中又以老大九六的名气大,因为他用毕生的心血钻研出远近闻名的“化州九六香油鸡”。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九六当时还是一个二十岁的小伙子,那时他在公社食堂做“伙头军”,做出的饭菜特别可口,化州人有吃鸡的喜好,做多了,九六对制作香油白切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决定要做出一道九六品牌的香油鸡,他不断实践不断摸索,终于掌握了一套独特的制作香油白切鸡的方法。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还没有开饭店的意识,九六在家把鸡做好后,沿街摆卖,由于九六的香油鸡味道特别鲜美,入口特别香嫩爽滑,而一传十,十传百,当时化州街知巷闻,久而久之,九六鸡的名声就叫开了。

九六鸡的特点是鸡肉皮脆肉嫩,入口香滑,油而不腻,过齿不忘。九六鸡的制作很讲究原材料和制作工序,首先鸡必须是精选农村阉鸡,然后是严谨的制作工序,制作白切鸡有一道工序是要浸水,这个很讲技术,时间不够或稍过,鸡的味道就会大打折扣,还有就是配鸡的香油,其调配手法有别于其它香油鸡,也是十分特别的,香而不燥,吃后不上火也是九六鸡的特色之一。

九六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去世,其子女便承其衣钵,在化州一口气开了六间分店,食客络绎不绝,晚晚爆满。不少人驱车远道而来,也只是为了吃上一餐九六鸡,饱饱口福,可见九六鸡其味道实在是“鹤立鸡群”,香飘上百里啊。

粤西特色化州香油鸡、长岐牛杂、水板桥鸭仔饭

个人认为化州香油鸡更胜一筹!为什么呢?广东人讲究“无鸡不成宴”,鸡是必备的,鸡的做法有很多种,其中又以白切鸡最为著名。而化州的老百姓却把白切鸡做成了香油鸡,从而成为了当地美食的一张名片。

化州香油鸡,看名字都知道无非就两样,一个香油,一个鸡。香油通常是用本地的花生油和药材熬制而成,有幸看过一位大排档老板熬香油,那香味异常浓郁,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香飘一里。为什么呢?因为熬制好的香油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度下降,香味越发收缩,待到品尝的时候,香味又会重新在你口中并发出来,直冲大脑,伸入灵魂。而化州香油鸡的鸡呢,用的是本地的土鸡、三黄鸡、果园鸡……鸡有鸡味,虽然用的鸡养殖的时间稍微长了,但吃起来并不会觉得很柴,吃起来你能明显吃到鸡是有鸡味的,鸡肉很滑,而且你咬的时候很容易咬开。香油鸡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香油,因为有些人接受不了油太多的食物,觉得实在是太油腻,不得不说没有尝过味道真的是太遗憾了。

香油鸡做法与白切鸡做法很相似,也是“三进三出”,过完冷水,斩件即可。一盘鸡,拍上几颗大蒜,再切上香菜,淋上酱油,淋上香油,一份广东粤西地区风味的香油鸡便制作完成了。

茂名美食:化州香油鸡、牛腩、糖水、月饼,美味名不虚传

本地资讯创作者

这几年,小编都很关注化州的民间美食,曾经把化州说成了粤西的美食城市,被人喷过,但是,小编总是认为化州是茂名市,甚至是粤西的美食城市名不虚传。

化州城区夜景

化州市,古称石龙,因盛产化橘红而被命名为“中国化橘红之乡”。位于广东省西南部,鉴江中游,北与广西北流市交界,南与广东省吴川市接壤,东与高州市和茂名市茂南区相连,西与广西陆川县及广东省廉江市毗邻。全市总面积2354.2平方千米,下辖6街道17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化州市常住人口129.16万人。

化州是一个农林牧副渔生产大市,也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市,更加是一个外出人口大市,化州最出名的农副产品中药材——化橘红。民间美食多种多样,其中比较出名的美食有化州香油鸡化州隔水蒸鸡、化州牛腩粉化州糖水、化州月饼。

化州香油鸡、化州牛腩粉、化州糖水、化州月饼这几年都是网红的民间美食,而且成了央视等主流媒体多次推介的地方美食。

茂名市很多的酒店,大排档都有化州鸡来做招牌菜谱,其中是化州香油鸡、隔水蒸鸡白切鸡,这三大鸡是化州人的家常菜,不管是餐厅还是农家小院都可以吃到。现在的深圳广州东莞的化州人开的餐厅都把它做招牌菜,除了鸡要靓的本地鸡之外,重点是厨师独门秘方煎熬的香油,加上来自化州南盛出产的沙姜、香菜,这两个才是化州香油鸡的灵魂。

化州香油鸡,起源于什么的时候,难以考究,但是从九十年代开始,化州、茂名市到处都可以见到“96鸡饭店”,这个才是活生生的化州香油鸡活招牌。现在在广州、深圳、珠海都有很多化州人开的鸡饭店,他们的菜式简单,就是以鸡为主打,兼顾扣肉,炒小样小炒,就可以满足来自粤西地区寻找化州美味的顾客。

化州牛腩,也有人叫做化州铝煲牛腩,它的牛腩不同于广州市传统的牛腩做法,全部靠炆好拿出来一串串卖,而化州牛腩清洗干净之后,成块加上香料用一个大铝煲来煲,煲熟的牛腩既熟又有弹性Q牙,而且汤清鲜甜,精彩的是顾客喜欢吃那块,用手一指,老板娘就用铰剪,帮你剪下来。喜欢加上粉皮豆腐渣、香菜、生菜的,老板都可以满足你的要求。

化州牛腩这几年成了地方的网红街头小吃,在化州街头巷尾开得成行成市,连央视都有报道,名声在外,但是这十几年来,除了在化州、茂名等地区开花结果之外,在广州、深圳、东莞、佛山都很难寻找到其芳影,不是化州人不努力把它带出去,而是因为水土不服,很多都是开了几个月就是关门大吉。有人说化州牛腩,这个口味除了化州人喜欢之外,其他的地方的人都是不喜欢吃。这样的说法,小编认为也有道理,不管怎么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嘛!

化州糖水是名声在外的化州民间小吃,从九十年代开始到了现在,在广东省内很多的地方都可以见到“化州糖水”这块招牌,而且是产生最多老板的行业,也是带动化州人外出创业谋生最多人的行业,很多的化州人靠从事化州糖水在外地买车买楼,甚至是赚钱之后,从事其他的大买卖。

化州糖水品种多样,口味也是多种多样,但是它的特点是不管是绿豆糖水,还是芋头糖水,老板都可以做到既保持了绿豆的硬度又熟透,还有糖水的清甜,保证了用料真材实料,而且让顾客吃了一碗还要加一碗,下次想吃糖水还是想到了化州糖水。

现在化州糖水店的老板已经是多种经营,不单是卖糖水,还卖炒扬州饭、炒粉炒面,从事多种多样的经营模式,尽量满足消费者的要求。

化州月饼是粤西地区比较出名的民间美食,乡间有句话:湛江月饼数吴川,茂名月饼看化州。茂名成了中国月饼之都,化州月饼功不可抺,化州现在有月饼生产厂家五十多家,知名品牌有十几个,其中最出名的月饼是化州拖罗饼、伍仁月饼、豆沙月饼、双黄月饼、莲蓉月饼。

化州拖罗饼传说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话说当年橘州,有一位名叫罗兴的男子,每天挑着一担箩筐装着自己制作的酥饼敲着铜锣到街巷沿街叫卖,叫卖声和铜锣声拖得特别长,天长日久,大家都知道是罗兴担饼来卖了,有人问他卖什么的饼,他叫是“拖——罗——饼”。

每个地方都有美食,也有自己的特色美食,化州除了香油鸡、隔水蒸鸡、牛腩、糖水、月饼之外,还有很多的地方小吃,艾叶籺、簸箕炊年糕、木叶籺、淮山籺、薯茹籺、长条粽子、灰水粽、粉皮番薯粉皮、煎堆、芋头糕、萝卜糕等等,数不胜数。

欢迎留言补充,谢谢关注点赞!

关帝祖庙│文化漫谈——九州无处不焚香(上)

神的物化表现,是神像和供奉神像的神庙。中国人尊奉的神,当然都有神庙。最小的神是土地神,在院子里的照壁上挖个洞,贴一张木版印的神像,就算是神位了。而另一位最小的神灶王爷,连这么个墙洞也没有,就在厨房墙上钉两颗钉子,棚一片木板,放置一个面蒸的“枣山”,也就算是神位了。

关羽,在中国享有规格最高的神庙,也享有数量最多的神庙。

随着关羽之神位的不断加封,关羽在中国被称之为大神,神的名号也越来越多:关公,关王,关大王,关老爷,关夫子,关帝,关圣,武圣……等等,不一而足。供奉关羽的神庙,在全国各地无处不在,是中国大地上不分地域的最普遍的建筑物。

我们已经知道,关羽最早的神庙出现在湖北当阳。关羽牺牲的消息传来,荆州百姓的心里就产生了巨大的负疚感。在东吴偷袭荆州时,是荆州守军和伐魏大军中的荆州兵卒背叛了关羽。沉甸甸的良心责备和精神负担,压得荆州人喘不过气来。于是,荆州人就不约而同在当阳关羽牺牲的地方建庙祭祀

这是广大民众的自发行动,是人们发自内心的自觉忏悔和精神救赎,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突然觉醒。关羽的偶像地位的追认,首先来自民间,来自人民。

随后,一座座祭祀关羽的神庙陆陆续续拔地而起。

家乡解州常平,关庙和祖祠建立起来了;长期驻守的荆州,关庙建立起来了;皇帝钦命的首都关庙,国家边陲嘉峪关关庙,埋葬关羽头颅的地方洛阳关林,北京皇宫九重门的第一道门正阳门,朝廷举行大型迎送出征将士的皇城得胜门,清王朝的老家盛京(今沈阳),蒙古的首府归化(今呼和浩特)……都建立了祭祀关羽的神庙。

北至巍巍白山长长黑水,南到茫茫大海丛丛椰林;西起大漠戈壁雪域边陲,东到万里海疆祖国宝岛,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广袤疆土上,关帝的寺庙无处不在。具体的数目当然已经很难统计,但数以万计是绝不夸张的;庙貌遍天下,是绝不夸张的。全国普遍建立关羽祀庙,最迟在元朝已有正式记载:

(关公)英灵义烈遍天下,故所在庙祀,福善祸恶,神威赫然,咸威而

敬之,而燕赵荆楚为尤笃。郡国州县,乡邑闾井尽皆有庙。

――元,郝经:《顺天府重建汉义勇武安王庙记》

到了明朝,“祠庙遍天下”的记载就更明确了:

故前将军汉寿亭侯关公之祠庙遍天下,祠庙几与学宫、浮屠等。

――明,王世贞:《太仓州修庙记》

关羽祠庙与学校、佛塔一样多,可见“祠庙遍天下”所言不虚。

关羽的家乡是山西,山西省的关庙则有准确统计:共和国建国之前,共计一千零三十六座(见《关公文化旅游志》,山西人民出版社)。除解州关庙外,最早为宋代建造的阳泉郊区林里村关庙,亦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重修,始建的时间当更早一些。其余有元代、明代修建的,大部分则为清朝建造,多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至今香火依然,官方民间,都也不曾轻慢。

清代乾隆朝,北京城里的关庙计有一百一十六座,为京城庙宇之冠,其次才是供奉观音菩萨的寺庙,有一百零八座。再其次,是土地庙和真武庙,还有火神庙地藏庵、三官庙、龙王庙、玉皇庙等等,数目和关庙都不可同日而语。京城最著名的正阳门关庙,镇庙之宝是一副关公画像,相传是唐代画家吴道子的手笔。这副画像在八国联军侵犯北京时落在了联军统帅瓦尔德西手里,而这个德国藉统帅知道了关公在中国的神的地位。他曾轻率地下令在北京城烧杀抢掠,但他不敢再轻率地烧掉关公画像,或者把这珍贵的收藏占为己有。他经过慎重权衡,最后的决定是把关公的画像放归原处,并下令他的部下不准染指。那一刻,这个傲慢的帝国主义分子脸上的表情是敬畏,心里的感觉是骇惧。

天下关庙,地境不一,形制各异,不可胜数,而与关公一生行止直接相关的,在关公的人生中最具重要意义的,当是四座,即是他“身在当阳,头枕洛阳,魂归故乡”的相关之处:

其一是常平家庙,即关公祖祠。常平是关公世居的家乡,也是关公的出生地。常平在解州以南二十里处,依偎在中条山北麓的怀抱中,背靠条山,松涛阵阵;前瞻黄河,波浪滔滔;左有巍巍蒲关,右有浩浩盐池;人类早期社会形态,遗续绵绵;华夏民族历史延续,遗存处处。高山大川雄关险渡的自然地理,物华天宝;先皇古圣前贤远哲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钟灵毓秀,天精地英,当然要孕育出一个伟大的人物。东汉延熹三年,公元160年,六月二十四日,这里彤云缭绕,空气中弥漫着异样的清香,关羽诞生了。关羽在这个以关龙逢为始祖的关氏家庭,在这个以《春秋》为主要内容的诗书传家的平民家庭,生活到十九岁。在他除暴杀贼只身逃走之后,他的家人遭到官府与富豪的报复和残害,父母也被迫双双跳井身亡。昔日殷实平和的耕读之家,成为一片瓦砾。河东曹魏属地,关羽牺牲后不会立即为他立庙,据记载,是南朝陈废宗时为关羽在当阳立庙后二十年,隋开皇九年(589年)关羽家乡始建关公祖祠。关公祖祠规模不算大,面积约一百多亩。古柏森森,绿荫匝地,形制与一般庙宇无大区别,但这里是关公家乡,自然有不同于别处的地方。进入家庙,迎面一座威严的石牌坊,刻有“关王故里”四个大字,字迹古朴遒健,为明嘉靖二年(1523年)巡按监察御史王秀立的笔迹。天下关庙千千万,只有这座关庙有资格刻写这四个大字,并不像有些圣人贤哲,后世冒出了许多故里而争议纷纷。孔夫子故里山东曲阜,关夫子故里山西解州,这是没有任何争议的。“山别东西,孔夫子关夫子;圣分文武,著春秋读春秋” ,白崇禧撰写的这副楹联,可以看作是天下人对关公籍贯的一致认同。

常平关帝祖祠山门内西侧,有八角七层砖塔一座,一般游客,只知是塔,听了介绍,才知道是当年关羽父母投井殒身的那眼井。乡人感其忠义,后来就在这眼井上建了这座塔,以纪念为免除儿子后顾之忧舍身殉义的关羽父母。中轴线最后是圣祖殿,供奉关氏家族的远祖夏大夫关龙逢,还有上三代先祖。清雍正年间,朝廷赐封关公上三代先祖,曾祖为光昭公,祖父为裕昌公,父亲为成忠公,并授一名关氏后裔为五经博士,以延续先祖祭祀。这在成千上万的关庙中,也是独一无二的,也只有这座庙中有资格供奉先祖。关公封王封帝,关夫人当然也夫贵妻荣,一些关庙也建娘娘殿尊奉祭祀。而关夫人在世时,在这个家庭里相夫教子,尊奉公婆,是关公的贤内助,也是这个家庭里主持中馈的重要成员。夫君外逃,公婆赴死,关夫人潜回娘家,精心呵护和教育儿子关平,直到关羽在荆州安定下来,才辗转千里去荆州寻夫。关羽死难后,有说关夫人带领关兴与女儿逃奔蜀中,也有说得知关羽凶讯即以身殉情。关帝祖祠的娘娘殿,就建在关夫人当年生活过的地方,其意义当然也是别处关庙的娘娘殿不能比抑的。这里的关夫人塑像逼真,神态端庄,凤冠霞帔,衣饰华丽,为清代塑立,是海内外关庙中的珍品。解州关庙的娘娘殿有一副楹联写得好,可惜这里没有采用:

生何地殁何方固无从考矣

夫尽忠子尽孝可不谓贤乎

这副楹联是清代解州知州江闓所撰。江闓对关羽祖上和妻儿的考证持怀疑态度,故有“生何地殁何方”之疑问,可以说他的学术态度十分严谨。但一切持虚无主义,也过于胶柱鼓瑟了。这也可能是常平娘娘殿里没有采用这副楹联的原因。而下联“夫尽忠子尽孝可不谓贤乎?”确乎是对关夫人非常中肯的评价了。有了这么许多别处关庙不会有的特别之处,常平关帝祖祠就不需要再详细介绍了。

其二是湖北当阳关陵,即关公陵寝,埋葬关公身躯的地方。关陵距当阳县城西约五、六里处,东临江汉,西接巴蜀,南望荆州,北连襄阳,是关公生前建功立业取得辉煌胜利的地方,也是他兵败被俘英勇就义的地方。中国历史上最为耀眼的将星陨落在这里,这里的陵庙自然就有了十分浓厚的悲壮气息。孙权杀害关羽后,张昭从南京匆匆赶来,向他分析了东吴的严峻形势,为他提议了“移祸之计”。孙权意识到自己的重大失误,采纳了张昭的意见,把关羽的头颅函封好送呈曹操,把关羽的尸身配置沉香木刻的头颅一起埋葬;自己则率领众多臣僚将领为关羽举办了安葬仪式,依公侯之礼,十分隆重。最初关羽的陵墓为偌大的土丘,林木掩映,到宋朝时当阳官员给予培土修葺,建立了祭亭,周围环以垣墙,栽植苍松翠柏,关陵于是初具规模。明成化年间,当阳地方官员向朝廷申请修建陵庙,得到朝廷支持,大兴土木,修建了牌坊、三园门、马殿、拜殿、大殿、寝殿、碑廊、钟楼、鼓楼等等一应建筑,关陵才成为规模浩大、气肃庄严的帝王级别的陵墓。我国封建时代,帝王墓称陵,大臣墓称冢,普通人葬埋就叫坟了。关公的葬埋地称关陵,当然是他被晋封为帝后才开始的。关公身后的葬丧规格,是帝王的级别了。历朝历代,都有皇帝来当阳为关公祭陵。清同治皇帝在当阳关陵祭拜时,题写了“威镇华夏”金匾,现在还在大殿悬挂。而嘉庆皇帝题写的“灵威攸宅”匾,道光皇帝题写的“声灵如在”匾,咸丰皇帝题写的“万世人极”匾,都已在漫长的岁月中流失了。

关陵里还有许多奇异现象。陵墓所有的树木,不论松柏桑榆,都没有树梢,联想到陵墓里关公无头的尸身,不敢往下再想。更奇异的是,关陵围墙之内四周所有的树木,树身树冠都朝着关公墓葬土丘的方向倾斜,仿佛躬身朝拜之状。围墙之外,一墙之隔,就不是这个样子了。神异之人,自然有着神异之事,偶然巧合,还是另有缘故?不好妄说,也不好随意猜测,只是让人心中不禁肃然又骇然。关陵不远处,即玉泉寺,即当年传说关羽最早显圣的地方,立有“汉云长显圣处”、“最先显圣处”的古碑,也是当年智者大师声称遇到关羽显灵的地方,在这里关羽开始做了护法的伽蓝神。有神论者也罢,无神论者也罢,对于这些神异现象,种种解释,都难以定论,仍要津津乐道又心存疑惑下去。

其三是洛阳关林,亦即关公陵寝,是埋葬关公头颅的地方。关公牺牲后身首两地,这就出现了不同别人的两座陵墓,更显示出了关公生命结局的悲壮。孙权杀害了关公,又怕刘备举倾国之兵来报仇,听从了张昭的“移祸之计”,把关公的头颅献给曹操。曹操当然一眼就能看穿孙权的阴谋,更重要的是,关公虽然是曹操的敌人,但却是曹操非常敬佩的人。曹操就命人配以檀香木身躯,在洛阳城外安葬,祭以王侯之礼仪。以王侯之礼安葬,就是国葬了,曹操对关公的敬爱,也算无以复加,作为敌对的双方,算得上英雄识英雄了。这是曹操一生中做的最后一件事,也算是一件甚得人心的事。安葬好关公不几天,他就死去了。曹操当然经营天下多年,已经做好了随时纂汉的准备,也许就是顾忌关公的巨大存在,就不敢最后实施关键的一步。他当时还是汉相,以王侯之礼礼葬关公,当是国家行为,是一种政治规格。洛阳关公的墓葬,就是最正式和隆重的墓葬了。百姓墓称坟,王侯墓称冢,皇帝墓称陵,圣人之墓才称林。关公的墓,当时应称作“关冢”,也只有黄土一杯,一个大土丘。到万历年间,先后立坊建庙,扩地植柏,有了一定规模,关冢称“关王冢庙”。关羽的封号后来晋为“协天大帝”,为帝号了,关冢就改称“关帝陵庙”。“关夫子陵庙”。这已是清代顺治、康熙朝的事了。道光年间,关公的武圣地位已得到朝野的普遍认同,和文圣孔夫子并称文武二圣,关帝陵墓也就很自然地改称为“关林”。圣人是封建时代做人理想的最高追求,是道德智能极高的人。封建王朝的皇帝也称作圣人,但并不能得到人民的承认,得不到历史的承认,现在没有哪一个皇帝我们称作圣人。圣人不一定都是皇帝,而皇帝也多数不会是圣人,甚至都不是圣人。儒家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内圣外王”,自身内心修养为圣,建功立业封侯封王。孔子开创了儒家学说,他自己由于本身的条件局限,没有达到这个境界,一生实践儒家思想而又以高强武艺纵横天下的中古时期的战将关羽,攀升了内圣外王的人生之巅,成为世世代代中国人民普遍敬仰的人的高峰。

洛阳关林经历朝修葺扩建,现在已是一座气势恢宏的历史遗迹,是全国著名的文物保护单位。全部建筑占地一百八十多亩,建筑风格与故宫仿佛,黄瓦红墙,庄严肃穆。中轴线次第排列着舞楼、山门、仪门、拜殿、文殿、武殿、春秋殿、石坊、碑亭,最后面是关公的古墓地,土丘巍巍,高约三丈,周围柏树森森,墓前甬道两旁石狮护卫,气氛肃然。而比较别处的神像,文殿、武殿中关公的塑像却有特别之处:文殿亦称大殿,塑关公帝王像,身高约两丈,冕旒龙袍,手揖玉圭,面贴镀金(并非红脸),仪态端肃,一派帝王气象。武殿中的塑像更为特别,是戎装坐像,绿袍金甲,长须赤面,蚕眉紧蹙,凤目圆睁,身后关平周仓捧印持刀,与关公一样目光凛冽,怒视东南――昔日东吴方向,仇恨愤怨溢于言表,仿佛还在为着当年历史遗恨怒气难消,气象十分威严。关林距洛阳市城区约三十里,今名关林镇,是洛阳这个九朝故都的重要文化遗迹,也和山东曲阜孔林一样是全国最重要的圣人墓葬,有着非常重要的文化意义。

作者:王西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