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绣

上海顾绣,又称“露香园顾绣”。

历史:顾绣原始于明代。相传,明朝嘉靖年间,松江府有个进士叫顾名世,晚年在上海九亩地建筑了一座林园居住,取名“露香园”。顾氏后裔精于刺绣,有独到之处,绣品供观赏、赠友,“顾绣”即由此得名。顾氏绣法从内廷传来,擘丝比头发还细,针刺纤细如毫毛,配色精妙,别具心裁。所绣山水、人物、花鸟都气韵生动,精细无比,“顾绣”之名大振。明末地方志提及顾绣时记述:“尺幅之素,精者值银几两,全幅高大者,不啻数金。”可见,顾绣之名贵。当年苏州、杭州民间的绣品以及官营丝织机构还将他们的制品冠以“顾绣”之名。

由此足见顾绣影响之深广。现今,有史料可查考到的顾绣名手有缪氏、韩希孟和顾兰玉等人。缪氏是顾名世的长子顾汇海之妾,她绣技很高,“所绣人物,山水、花卉大有生韵。”韩希孟是顾名世的孙媳,在顾绣诸名手中最有代表性,她的丈夫顾寿潜,别号绣佛主人,能诗善画;韩希孟既善绣,也工画花卉。夫妇都有很高的艺术素养,珍视刺绣,显示出独立的艺术地位。韩希孟钻研刺绣“覃精运巧,寝寐经营”。作品大多绣宋、元名画,她充分运用针锋特技来表达画面的神韵。所绣人物神采奕奕,呼之欲出。《洗马图》是她的代表作,绣出了洗马人全神贯注洗马的神情。绣制山水,能表达各派的画风,她绣制的宋代名画家米芾的山水画,根据近水远山的1关系,采用不同的针法,表现了山、云、水、天、虚无缥缈、似有若无的意境。她绣的花鸟鱼虫,生气回动,五彩斑谰。韩希孟的精湛技艺确立了顾绣的卓越地位,她的写真手法对后世仿真绣具有启迪作用。苏绣的发展受她影响很大。到了清代,顾名世的曾孙女顾兰玉开设刺绣作坊,广收徒弟,传授顾秀技法。自此,顾秀传到上海四郊,民间妇女争相仿制。商人开设绣庄,收购绣品,顾绣之名传遍江南。清嘉庆年间,因未能真正普及民间,顾绣渐渐衰落,年久几至失传。

品种:产品形式除传统画绣挂幅外,还有睡衣,浴衣、台布、枕套、被面、围巾等品种。

特点:顾绣针法多样,色彩丰富,丝缕分明,质地大都用软缎、绸料及特丽纶、尼龙、的确良等。

她是历史上第一个朝廷绣品女官,开创了顾绣的新局面,被尊称为“针神”!

1

闺阁绣时期

那个时候,她的名字还叫沈云芝。

1874年9月,江苏吴县一儒商沈柳桥,喜添一枚千金,取名云芝。云芝从小便随父亲识字读书,家藏的文物字画,给了她丰富的艺术熏陶。

沈云芝所生活的年代,恰好是苏州“闺阁绣”极为风行的时期,时有“闺阁家家架绣棚,妇姑人人巧习针”盛况。

和苏州的很多女子一样,沈云芝也从小就行女红,学习刺绣(按照江南女子的传统,刺绣就是为自己准备嫁妆)。

在擅绣的母亲影响下,云芝七岁便与姐姐同棚习绣。或许是遗传,或许是天赋,小云芝八岁绣了一幅《鹦鹉》,绣面精美至极连邻居都惊叹不已。十六七岁时,花一般年纪的云芝则更以绣艺闻名乡里。

当时的苏州,常有清宫派遣专人来置办丝织绣品,剔选甚为严苛,许多人家绣品都被淘汰,唯独沈家母女绣品备受青睐。

2

仿真绣萌芽期

1893年,19岁的沈云芝嫁给了晚清的举人余觉,一位大她六岁的教书先生。

余觉喜欢读读写写,擅书画,还善经营。婚后,余觉帮沈云芝设计画稿,以画为针,教沈云芝中国画的画论、画理,让沈云芝以针为画,作品较闺阁时期仅为嫁妆而作更多了些灵气。

夫妻间的伉俪互补,琴瑟和谐,同研共进,画绣相辅,使云芝的绣艺提高很快,其作品俗雅共赏,渐入艺术画绣之圣殿。

沈寿丈夫余觉

当余觉从苏州到上海教书的时候,沈云芝是跟着一起去的,这时候她就见识到了西洋画。

她发现西洋画不仅是要形似,而且还要光似,在余觉的指导之下,她琢磨出:“影生光,光有阴阳,当辨阴阳”。

所以在这之后,她的刺绣开始有了透视感,仿真绣开始萌芽。

从那以后,她便叫“沈寿”了。

慈禧太后

三十岁到四十岁,是沈云芝面临的一系列机缘的时期。

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十月,是慈禧太后的七十寿辰,清政府谕令各地进贡寿礼。

沈寿绣神指罗汉

沈云芝夫妇一起请友人画了《八仙上寿图》和《无量寿佛图》作为蓝本,然后精心勾勒上稿,成品绣出来后极为精美,作为上贡的贺寿之礼,再合适不过了。

沈寿绣黑髭罗汉

慈禧见了之后,果真“龙颜大悦”,对沈云芝的技艺非常赞赏,称为“绝世神品”。除授予沈云芝四等商部宝星勋章外,还亲笔书写了“福”“寿”二字,分赠余觉夫妇。

从此,沈云芝更名“沈寿”,其丈夫余觉也改名“余福”。

《寿字绣片》沈寿

3

仿真绣成熟期

1905年,沈寿夫妇受朝廷之命赴日考察,考察期间,因日本刺绣而触发灵感。

回国后,在原所学苏绣顾绣基础上,将中西绣技的精华融合,加上自已摸索出的新针法,独创出了“仿真绣”。

1907年,清廷按慈禧谕旨在京城设女子绣工科,沈寿被任命为总教习,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廷绣品女官。

仿真绣《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

1911年,意大利都灵博览会开幕,沈寿以仿真绣《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一举夺魁,荣获最高荣誉奖。意大利皇后对沈寿的作品爱不释手,亲自致函慈禧,赞誉沈寿为“世界第一美术家”,颁赠嵌有皇家徽章的钻石金表一块,并酬谢2万元意币。

1919年依据美国歌舞明星倍克的肖像绣成《美国女优倍克像》

消息传出后,各国报纸竞相登载,沈寿因此享誉海外,她所创“仿真绣”开刺绣艺术一代新风,把我国的传统刺绣推向了一个划时代的新阶段。

借着这些机缘,沈寿也广泛地捕获吸收了西洋画的一些技巧。

仿真绣《耶稣像》

“意大利皇后像”闻名世界后,沈寿开始到日本游学,并到意大利、旧金山巴拿马去参加博览会。后来又绣出了《耶稣像》,获巴拿马博览会金奖。后张謇以13000美元购回,收藏于南通博物馆,惜于抗战时期损失。

到这个阶段,她的仿真绣就非常的逼真,立体和鲜活,比起平面的油画和真人的相片,更有呼之欲出的立体感,在这个时期仿真绣成熟了。

4

开创刺绣教育先河

辛亥革命后,绣工科停办。

沈寿于1912年10月迁居天津,开办了一所自立女红传习所。1914年,张謇(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在江苏南通创办女红传习所。沈寿应聘来到南通,担任了所长兼教习。

《马头》

沈寿不仅是个杰出的刺绣艺术大师,而且也是个出色的教育家,她开创了我国刺绣教育的先河。

女工传习所学员上课情景

在工艺美术教育和职业教育方面,沈寿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母女口口相传和师徒一对一传习的陈规教法,她参照当时南通女子师范的教学,加上自己在北平女子绣工科、天津刺绣传习所等地进行教学的经验、体会,又糅合赴日考察时学到的日本工艺美术教育的先进做法,为南通女工传习所制订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育体系。

能在女子社会地位低下的封建社会,创建女工传习所,已经很不容易的了。

因此,办学费用这方面,得不到国家的任何帮助,皆由张謇个人捐资。沈寿当然也明白这一点,为了早日将事业办成,她多次辞谢校董为自己加薪,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了传习所的刺绣教育上。

不光有对于刺绣这一领域的匠人精神,沈寿还有对于艺术的更高追求。

在女工传习所,沈寿除了向学员教授刺绣技艺,还要求学生认真学习现代绘画知识,掌握光影效果对仿真绣作品的影响。

沈寿绣执杖罗汉

绣花、绣山水也有阴阳之分,向阳面为阳,背阳面为阴,一朵花、一座山、一棵树、一池水,自然中它们是什么样,就得照着绣成什么样,这是仿真绣的基础与核心。

她还让刺绣不再单纯按画刺绣,而是要求学生把被绣物放在面前观察,对照实物来绣。绣花卉时,她就摘一朵鲜花插在绷架上,让学员一面看花一面绣;绣人物时,她侧重要求把人物的眼神绣活。

为了将自己所创“仿真绣”能为学生掌握,除了正常授课解惑外,即使在病中,沈寿也让学生围榻听讲赋色用线的道理。在她的精心教诲下,南通女工传习所培养出了许多大师级的苏绣人才,而苏绣中的“通绣”,也逐步形成了“细、薄、匀、净”的风格。

沈寿这种学刺绣注重写生的教育方法,是中国传统刺绣教育中从来没有过的。对于这种开创先河式的创新,我国著名美术大师刘海粟对沈寿曾有过高度评价。他赞叹说:“中国第一个画素描的,不是我刘海粟,而是沈寿。她是用绣针画出的素描。”

5

沈寿与张謇的友谊

张謇

在南通女红传习所教学期间,沈寿遇到了对她人生最后阶段很有影响的一位贵人——张謇。他们因“刺绣”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张謇、沈寿等与女工传习所第一届研究班毕业生合影。前排左起:施宗淑、沈立、张謇、沈寿、金静芬

在刺绣教育上,沈寿通过教学,带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刺绣弟子。她还向张謇学会了写诗,绣出了《古观音》《四罗汉》《倍克像》《文蛤图》等一批传芳后世的著名绣品……使自己的文学素养和绣技,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在她后期的作品中,你会看到刺绣在空间上面布局更文雅,并且结合画、书法后的绣图更具人文气息。

在生活和传习所的经营上,张謇则给了沈寿无忧和坚实的后盾。沈寿曾在连续紧张和繁重的教学、绣织活动中不堪重负病倒,张謇心急如焚,不仅请来名医为其诊治,还将博物苑的谦亭小院,借给沈寿暂住疗养。为感谢张謇的知遇之恩,沈寿精心以发作绣,绣得“谦亭”一幅相赠。

女工传习所东侧“濠阳小筑”建成后,为方便沈寿就近教学授课和静养,张謇又将小筑一半借出,让沈寿及女儿念慈、侄女粹缜住过去陪伴照顾。张謇与夫人吴氏还常去探望、照顾,使沈寿深为感动。

沈寿侄女、著名政治活动家邹韬奋妻子沈粹缜曾如此评价说:“如果当年没有南通张謇努力支持,沈寿就没有那么大的成就。”

这或许就是志同道合的人之间的“惺惺相惜”与“互相扶持”吧!

《雪宧绣谱》

1918年,沈寿再度身染重病,因“惧其艺之不传”,张謇在延请名医为其治病的同时,提议由沈寿口述,自己亲自记录并整理其刺绣艺术心得,共同完成一部刺绣史上最完整的刺绣工艺和理论书籍——《雪宧绣谱》

《绣谱》编纂期间,沈寿强忍病痛折磨,将从绣生涯中30余年钻研的“一事一物”“一针一线”口授给张謇,张謇记下、整理后再念给沈寿听,修改时“且复问,且加审,且易稿,如是者再三”,终于积数月功而成就。作为沈寿毕生艺术实践之结晶,《绣谱》“无一字不自謇书,实无一语不自寿”。

全书共分绣备、绣引、针法、绣要、绣品、绣德、绣节、绣通八大部,书中对刺绣工具、劈线、各种针法的操作及运用、绣线的色彩、光线的处理、刺绣艺术家应有的思想品德、艺术修养、创作方法乃至保健卫生等,都作了系统精辟的阐述。

《牧羊图》

1918年底,《雪宧绣谱》这一刺绣理论巨著终于完成。而沈寿因患肝郁腹胀之症(俗称鼓胀病),当时“中西名医皆束手”,于1921年6月8日(农历五月初三)病重逝世,时年47岁。

根据沈寿生前的愿望,张謇将她安葬于南通马鞍山墓地,墓门石额上镌刻着张謇的楷书 “世界美术家吴县沈女士之墓阙”。墓后立碑,碑阳镌刻着张謇撰写的《世界美术家吴县沈女士灵表》,碑阴雕刻着沈寿遗像。

沈寿墓,张謇亲题“世界美术家吴县沈女士之墓阙”

大师已去,艺术长存。(来源于网络)

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三楼顾绣工作室,有这样一群继承了沈寿大师艺术意志的人,每天飞针走线默默耕耘,让顾绣这门古老的手艺继续焕发新的生命力……

我们还开设了顾绣、绒绣、团扇刺绣等多种手工课程,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报名你感兴趣的课程~

韩希孟顾绣花鸟图册页437万元成交

12月21日下午,中国嘉德2017年秋拍“云兴霞蔚——明清织绣配饰集萃”专场在嘉德艺术中心举槌,本场共有100件精品上拍。其中,明末韩希孟顾绣花鸟图册页以380万落槌,加上佣金最终以437万元成交。(拍前估价:1,000,000-1,200,000元)

明末 韩希孟顾绣花鸟图册页 25.5×24cm

在本册页中,十开绣画对开均有文人题跋,除此另有两开题跋,可见本册页,曾被多位藏家递藏至今,方属不易。求证这些题跋的人都是清末广东佛山(南海)当地书法名家。

1 镜人所宝:即傅日鉴,字镜人,佛山西樵山云泉仙馆道士,现山上还有他的题字。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收藏有苏仁山《山水册》,册后亦有其题跋。

2 周元咏:佛山西樵山云泉仙馆道士,现山上还有他的题字。

3 黎公寿:清末民国佛山书法家。

4 陈玉阶:(1889-1952),广东普宁人,能书画

此顾绣花鸟图册十开,每开一面刺绣,一面题识。全册除一幅松鹿和松鼠葡萄题材以外,均为花鸟题材。册页硬木面板上有题签”:“明露香园顾韩希孟绣画册 绵晖堂珍藏”。

《翠鸟梅花》:白色缎面上梅枝两株,一翠鸟仰首矗立于一枝头之上,作者巧用深浅棕色色线表现梅枝粗细的肌理,白色梅花或绽放、或含苞,舒朗有致,翠鸟之毛羽分别用蓝色、黑色、褐色、赭石色绣线表现,层次分明,惟妙惟肖,仅用寥寥数针表现翠鸟紧握枝干之爪,强劲有力。画面左下方梅枝之上绣“绣史”方章。

芍药蝴蝶》:白色缎面上绣盛开的芍药一枝,花瓣层次丰富,用姜黄、淡粉色线套针绣,又运用嫩绿、深绿色体现枝叶的翻转,以及巧妙地运用黄绿色表现初生之嫩叶,盛开的芍药引来翩翩飞舞的蝴蝶,整幅绣画动静相宜。画面右下方绣“针圣”方章。

《松鼠葡萄》:白色缎面绣葡萄藤一株,藤蔓缠绕,葡萄一串,葡萄藤下一只肥硕的小松鼠,在专注地品味葡萄藤上掉下来的葡萄三五珠,运用棕色丝线绣长短针和施毛针表现松鼠茂密的皮毛,深绿、黄绿色线表现即将枯萎的葡萄叶,运用蓝色、赭石色线表现成熟和渐熟的葡萄珠,最后以笔触点染绿意如织的草坪。右下方绣“武陵”圆形章。

《石竹》:白色缎面绣石竹几株,枝叶摇曳,花开几朵,风姿卓越,整幅绣画用赭石、绿、黄、白色绣线,画面简洁。右下方绣“绣史”方形章。

《萱花扁菊》:一株萱花盛开,枝叶摇曳,旁边几朵扁菊斜出盛开,花瓣用深浅不同的黄色套针绣,层次分明。设色典雅清晰。右下方绣“韩氏女史”方形章。

《松鹿灵芝》:白色缎上绣仙鹿站立于松树之下,仙鹿之皮毛用韵赭石色施毛针,上面单线绣零散的花瓣,表示斑纹。松树郁郁葱葱,片片松针一簇簇,纹理清晰,仙鹿旁和松树下,两三只灵芝点缀,再以画笔点燃草地上坡,画意吉祥。于绣画左方中部绣“武陵”圆形章。

《瓶花》:此幅绣画绣一细颈龙纹瓶,瓶插梅花和芙蓉花各一株,旁有火珠。整幅绣画构图简洁,瓶身一蓝色绣线巧绣巨龙围绕,龙纹姿态矫捷,颇有晚明龙纹风韵,以蓝色绣线示以青花之色,独具匠心。

《灵芝水仙》:灵芝一株,水仙一丛,松枝一枝,构图舒朗,仅用绿、黄、白等色线,将三种冬季植物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寓芝仙长寿之美意。

《灵芝松枝》:与上述画面题材相近,左下方落“绣史”绣章。

虞美人蜜蜂》:绣画主体虞美人花朵盛开,引来振翅飞来的蜜蜂,画面动静相宜。以绿色点染,以示草坪。旁落“韩氏女红”绣章。

本册页应为明末之际所作,三百余年来,世代更替,织绣品较之其他艺术品更不易保存却能流传至今,实为天佑宝物。

韩希孟,约生活于明万历、崇祯年间。武林(今浙江杭州)人。出身湖南武陵书香门第,嘉靖进士顾名世次子顾振海的二儿媳顾寿潜妻。居上海。善画花卉,工刺绣,深通六法,远绍唐宋发绣之真传,摹绣古今名人书画。所绘绣宋元画家真迹,最为传神,多用朱绣名款,传世作品较多,为世所珍,亦称“韩媛绣”。因其为顾寿潜之妻,且顾家有露香园,故又称其刺绣为露香园绣,简称顾绣。

锦绣中华旅游手机 锦绣中华游玩攻略锦绣

1. 锦绣中华游玩攻略锦绣

四岁的小孩身高105厘米左右,如果去锦绣中华玩的话,那么里面很少的项目,适合四岁小孩玩。因为锦绣中华的项目主要适合中年人玩,其实并不适合幼儿和老年人。四岁的小孩儿去锦绣中华,由于身高不达标,因为锦绣中华的很多项目都要求身高在108厘米以上才可以,那么四岁的小孩到了锦绣中华,身高不达标,所以很多项目限制不能玩,而且有一些项目就算不限制身高,4岁小孩在上面也很害怕。所以4岁的小孩不建议去锦绣中华玩.

2. 锦绣中华游览攻略

火车:可以先坐郑万高铁火车到巴东站,然后火车站有去到这个巴东游客中心的专线车,从游客中心可以坐车到景区大门,或者坐索道直接到景区核心位置,或者步行前往景区大门。

飞机:飞机也是先到恩施,然后到巴东游客中心,再要么步行、要么索道、要么景区摆渡车。

自驾:自驾很简单的,直接导航巴东游客中心就好了。

住宿购物

土家宅酒店、东圣九州大酒店、锦绣中华国际大酒店、群辉大酒店、方味和宴会厅、杨帆假日酒店、巴东美美百货等。

美食推荐

巴东羊肉大面、茶店子干煸牛肉、巴东五香豆腐干、巴东神农溪刁子鱼、巴东扣肉、榨广椒、炕洋芋、懒豆腐、腊蹄子炖干土豆等

3. 锦绣中华游玩项目列表

园区游览线路推荐  欢乐激情中国游:  锦绣中华→编钟馆→民俗村 → 维吾尔寨 → 藏寨 → 蒙古包 → 民俗风情漂流 → 朝鲜民居 → 黎寨 → 佤寨 → 摩梭寨 → 侗寨 → 苗寨 → 中心剧场 → 大型马战 → 凤凰广场  一家亲中国游:  锦绣中华 → 编钟馆 → 民俗村 → 维吾尔寨 → 藏寨 → 蒙古包 → 民俗风情漂流 → 佤寨 → 摩梭寨 → 侗寨 → 苗寨 → 中心剧场→ 大型马战 → 凤凰广场  浪漫温馨中国游:  锦绣中华 → 编钟馆 → 民俗村 → 维吾尔寨 → 藏寨 → 大型马战 → 佤寨 → 摩梭寨 → 中心剧场 → 凤凰广场

4. 锦绣中华民族文化 游玩攻略

好玩,强烈推荐游玩。

可以领略到中华56个民族所交织出的别样风情,你可以看到缤纷的少数民族服装、二十四个村寨的建筑风格以及各式民俗表演,令人目不暇接。

其24个村寨全部按照1比1的比例修建,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少数民族的村寨建筑风格更是独特,布依族的石头寨、摩梭人的木楞房、傣族的竹楼、蒙古族的蒙古包,藏族的喇嘛寺等,人们不时拍下一张张照片。

园内更是有许多的参与项目,你可以切身体会,比如乌篷船、木笺船、独龙族溜索、骑马、射箭等。

5. 锦绣中华游览图

世界之窗更适合白天游玩。

世界之窗正像它的名字那样,是一扇展现世界名胜的窗口的主题乐园,里面有世界各知名景点的缩影。除外,这里还有世界各地的风情表演,日本茶道、非洲风情歌舞秀等,等待你的观赏。

景区按世界地域结构和游览活动内容分为世界广场、亚洲区、大洋洲区、欧洲区、非洲区、美洲区、雕塑园区、国际街。

一般的游览顺序是世界广场(入口)-亚洲区-大洋区-非洲区-美洲区-欧洲区-雕塑园区、国际街区-世界广场(出口)。可以边参观各式建筑物拍照,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表演观看。

6. 锦绣中华旅游景点

长城,桂林山水,黄山,日月潭,

7. 锦绣中华景点全介绍

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拥有丰富的实景微缩景区,汇聚了全国56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及建筑传统,一天之内即可领略中华五千年历史风云,畅游大江南北锦绣河山。

一天游 中华,赏民族风情画

景区游览线路的设计别具匠心,你可以一边漫步在绿树掩映、花团锦簇的园林小径中,一边欣赏散布的艺术珍品似的微缩景点。

8. 锦绣中华游玩路线

深圳锦绣中华好玩的:最古老的石拱桥、天文台、木塔,最大的宫殿,海奇山峰、最大瀑布);黄帝陵、成吉思汗陵、明十三陵、中山陵,孔庙、天坛,泰山,长江三峡,漓江山水,西湖、苏州园等江南胜景,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的名塔名寺名楼名石窟以及具有民族风情的地方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