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澳石班

东澳石班

东部客运站到石林风景区(东部客运站到石林的最后一班车)

昆明东部客运站到石林多远

驾车路线:全程约82.6公里

起点:昆明东部汽车客运站

1.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行驶20米,右转

2.行驶60米,左转

3.行驶90米,右前方转弯

4.行驶40米,右前方转弯

5.行驶1.0公里,直行

6.行驶1.4公里,稍向左转上匝道

7.沿匝道行驶40米,直行进入虹桥路

8.沿虹桥路行驶900米,朝绕城高速方向,稍向右转进入两面寺立交

9.沿两面寺立交行驶1.5公里,右前方转弯进入东绕城高速公路

10.沿东绕城高速公路行驶7.6公里,朝昆石高速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1.沿匝道行驶1.6公里,右前方转弯进入昆石高速公路

12.沿昆石高速公路行驶5.8公里,直行进入小团山隧道

13.沿小团山隧道行驶1.2公里,直行进入昆石高速公路

14.沿昆石高速公路行驶59.2公里,直行进入昆石高速公路

15.沿昆石高速公路行驶540米,在第2个出口,直行进入西石公路

16.沿西石公路行驶500米,右转

17.行驶840米,左前方转弯

18.行驶50米,左转

19.行驶3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石林风景区

想知道: 昆明市 从昆明市到石林风景区怎么坐公交

在昆明市内有22路、50路、60路、193路、194路、902路、906路公共汽车可到达东部客运站(个体的你再查一下)。

从昆明东部客运站乘坐去石林的公交车,从昆明东部客运站到石林风景区车票30元左右。最多两个小时到达。早上7点到晚7点都有车,滚动发车!石林门票175元,

但是这个车不会到景区大门口,是在石林客运站(或风景区)停车。你还需要打车过去。不过也不远。

也可以在石林客运站转坐去风景区或北大村的公交车(3元左右),叫司机师傅到景区时叫一下,不过这们可能要走1-2公里才能到游客中心购票入园。

昆明到石林景区怎么去?

1.从昆明东部客运站去景区是最方便的,也是很多人的首选。火车站坐23路公交可以直接到东部客运站,票价是2元。

2.你也可以乘坐火车到石林站,然后乘坐小巴到景区。

3.自驾、拼车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如果方便,你也可以去尝试。

tip:一定不要坐动车去,因为动车只能到石林西,而石林西距离景区还有26公里的路程呢。

扩展资料:

走进石林,犹如走进神秘的林海,那些黑黢黢的石头似乎活了一样,争相和游人诉说自己的故事。一些石头因为经年累月被游客抚摸把玩,不但失却了棱角,已然异常光滑了,如果你想斜靠在上面歇歇也不能够,必会悄悄滑下来!也是年纪老了的缘故,导游解说的许许多多典故也是过耳渐忘,不留少许痕迹了。

面对石林,每个人都会感慨自然的力量和时间的久远,大自然用2.7亿年精雕细琢出的石林,堪称鬼斧神工的典范之作!许多奇峰异石都被赋予了生动传神的名字和传说故事。“阿诗玛”的美丽传说,古老神奇的火把节,热烈欢快的彝族歌舞,石林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令人陶醉其间,流连忘返。

石林风景区旅游全攻略

导语:石林景区位于昆明市石林县,素有“天下之一奇观”的美誉。石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区包括大小石林、乃古石林、大叠水、长湖等片区,区内地下河遍布。石峰造型奇特,千奇百怪,让人叹为观止。石林风景区包括石林风景区、黑松岩(乃古石林)风景区、飞龙瀑(大叠水)风景区、长湖风景区。(此处省略两万字)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去?请往下看。

在昆明东部 客运站可乘坐昆明到石林的客车。

昆明火车站—东部汽车客运站

公交线路:60路,全程约16.8公里

1、从昆明火车站步行约380米,到达昆明站(永胜路)站

2、乘坐60路,经过23站, 到达东部公交枢纽站

3、步行约210米,到达昆明东部汽车客运站

东部汽车客运站至石林客运站

从上午8时始,一天有30余班车,票价12元。

买票时询问能否买到石林风景区。

石林客运站—石林风景区

从客运站乘坐石林1路,到石林风景区站下车,票价1元

石林1路公交线路:

首末班:8:00--18:00

票价:石林客运站——石林风景区1元;过了石林风景区2元

站点:石林客运站-石林会议中心-桃园-沙地-大坝上-小乐台旧-大乐台旧-大山沟-石林风景区-石林岔口-北大村[11站]

没有景区地图怎么办?要么到景区买张景区地图,要么其实下图就是。(正经脸,虽然我也是百度来的。需要的小伙伴可以长按图片保存到手机,我相信你们需要的话一定会这么做的。)

游玩小贴士

景区门票175元,包括大小石林和乃古石林;景区游览车25元,大叠水18元。

野营、烧烤、爬山。景区内有帐篷出租,烧烤必须在指定区域内进行,烧烤点提供篝火、民族歌舞表演、烧烤、餐饮等服务。服务咨询 *** :13888189130

长湖景区管理处 *** :0871-7734210

1、建议穿登山鞋或者慢跑鞋,石林景区内石阶很多,需要走的路也很长。

2、聘请导游的费用:在景区门口,提供导游服务。中文导游带领走完全程60元。英文导游80元。值得注意的是,只有身上佩戴绶带的导游才是景区的专职导游。

3、在石林景区内有餐厅,但是不适合散客。如果行程是中午抵达石林风景区,建议在景区外用餐,或自带点心饮料。

4、开放时间:景区对于游一天客何时必须离开没有强行规定,但建议天黑前结束游览行程。由于景区较大,加上路线较为复杂,夜晚很容易迷路。

5、如果要在景区内住宿,无论住多少天,都只需要购买一次门票。出入景区时,在景区门口出示房卡登记便行。

6、导游服务完全程便会离开,可以随导游离开景区,也可留下自由活动。但是需要填写游客满意及意见调查表。

7、石林景区面积广阔,游玩石林景区,需要步行很久,建议穿着舒适的徒步鞋或运动鞋。

8、石林景区较为分散,如欲几个区域都玩,建议包车。如果不想玩遍,建议只游玩大小石林。

备注:因安全原因长湖已禁止划船、游泳;为保护水源禁止钓鱼。

石林风景区

石林景区的几大片区分布较为疏散,以大小石林景区为中心,乃古石林位于大小石林景区以北约12公里处,大叠水景区位于大小石林景区西南约29公里处,长湖景区则位于大小石林景区东南方26公里处。常规的游玩石林多指大小石林。

小石林(阿诗玛景区),宽厚墩实的石壁像屏风一样,将小石林(阿诗玛景区)分割成若干园林。小石林(阿诗玛景区)里最有名气的景点当数“阿诗玛”,当夜幕降临,彩灯映照,更是五彩斑斓,妩媚动人。

大石林由密集的石峰组成,有如一片石盆地。这里的石林直立突兀,线条顺畅,并呈淡淡的青灰色,更高大的独立岩柱高度超过40米。其中有“莲花峰”、“剑峰池”、“千钧一发”、“极狭通人”、“象距石台”、“幽兰深谷”、“凤凰梳翅”等典型景点,最著名的当数龙云题词“石林”之处的“石林胜境”,而“望峰亭”为欣赏“林海”的更佳处。

黑松岩风景区

黑松岩是石林已独立对外开放的风景名胜。这片浩瀚石海,因俯视时象一片苍翠的松林而得名“黑松岩”,又因“黑”在当地彝族语中称“乃古”,所以又叫乃古石林,意即黑色的石林。

黑松岩距遐尔闻名的大小石林仅8公里,但风格独特,与大小石林迥然相异,其石峰呈黑色,与大小石林的青灰色相比,给人截然不同的感觉,且比大小石林广阔,具荒凉、粗犷、古拙之美,更给人以回归自然的'心旷神怡之感。 黑松岩景区地域宽广,气势恢宏,由东区、西区、白云洞、古战场、站屯滴水瀑布等组成。

飞龙瀑风景区

大叠水瀑布又名“飞龙瀑”,为南盘江支流的巴江跌落而形成。位于石林县县城西南面,距县城18公里,距大小石林27公里,在板桥镇境内。

大叠水景区包括大叠水、小叠水、仙人洞、白鸽园、半瀑园、清水河几个景点。

小叠水瀑布落差20余米,宽约10余米,海拔1610米,潭内有一"鱼巨石",两岸翠竹碧绿,雨季洪峰来临时,飞流从绿色中直泻而下,迭潭水花飞溅,旋涡急转,也颇壮观。

长湖风景区

长湖以开阔秀丽的天然湖滨风光、富有野趣的山林景色和喀斯特地貌景观、独特的撒尼民俗风情吸引着广大游客,是石林世界地质公园的多样喀斯特地貌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开发较晚,保持了原始的自然植被和景观风貌,是一块可深入开发的风水宝地。

长湖四周青山环抱,植物覆盖率达95%以上。从湖畔到山顶,植被呈带状分布,依次为草坪、青松林、栎木杂林等。

长湖不但有秀美的自然旅游资源,而且还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情资源,长湖周围的村寨大多居住着能歌善舞的彝族撒尼人。

美丽的阿诗玛是石林撒尼人心中的女神,阿诗玛绚丽的民族服饰,色彩斑斓的撒尼刺绣在每一件服饰上体现的淋淋尽致。撒尼少女唱着山歌,背着竹篓,走进用石板垒成的石头寨子。纯原生态的石头寨子,没有受到外来文化太多的影响。坚硬的石头房子,凹凸不平的青石板小路,在夕阳的照射下呈现出诱人的魅影。静谧乡土成为了视觉创意最为完美的素材,吸引无数文艺青年的到访。

石林步哨山

步哨山位于大石林之东,小石林之南,以景区环林东路为界,呈南北向带状展布,地貌上属大石林溶蚀洼地东部斜坡平台。因清末石林彝民义军首领赵发曾在此山驻防,设步哨巡山而得名。山顶海拔1796.7m,高出大石林望峰亭近50m,为石林景区海拔更高处。

登高远望,林海松涛,柱石参差;漫步山间,石林卓越,剑峰罗列。区内多柱状石林,有“步哨五石门”、“步哨松涛”等独特景观。景点中有巨型腹足类化石、珊瑚化石等海洋生物化石,记录着2.7亿年前石林地区生机勃发的海底世界。

如果石林还不足以让你眼前一亮,那么我们去看看九乡吧。

九乡

九乡溶洞地点位于昆明市宜良县,景区距离宜良有40多公里的路程。九乡是云南省新兴的以溶洞景观为主、溶洞外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族风情为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名胜区。

门票小贴士

门票120元/人,含景区索道30元,景区导游费80元。60-70岁老年人、在校大中小学生、现役军人持有效证件门票60元/人;70岁以上老人、1.30米以下儿童、离休人员、残疾人、市级劳模持有效证件免门票。

开放时间:9:00-18:00

交通小贴士(石林-九乡)

客车:从昆明汽车北站、菊花村汽车站、昆明东部客运站乘中巴车至宜良县城,票价20元,再乘中巴车至九乡,票 约10元。

自驾:线路一:昆石高速——宜良收费站出口——宜九公路——九乡风景区,公路里程80公路,时间70分钟;

线路二:昆石高速——石林收费站出口——九石阿旅游专线——九乡风景区——宜九公路——昆石高速,公路里程112公里,时间100分钟。

游玩小贴士

1、索道:九乡索道跨度近1000米,如一条飞虹,横跨于青山翠岭之间游人可以领略到四季不同的九乡地表风光,可参观古人类遗址张口洞,跨越数万年的时空。

(文艺汪一定记得拍照片,拍照片,拍照片!)

2、东部客运站乘车到宜良需要提前问好驾驶员,是否是走高速公路,据说有两条路,一条老路、一条高速(走高速公路的车20元的票价),到宜良县下车,之后乘坐到景区的大巴车即可。因为走高速公路比较快,大概1个小时就可以到宜良。

3、注意要穿运动鞋,九乡溶洞里边的路比较湿滑,而且爬高上低的,穿一双好走路的鞋对于整个行程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从泰国班考遗址看华南与大陆东南亚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关系

摘要:公元前3千纪晚期,泰国他钦河流域至马来半岛出现了以空三足斝为特征的新石器时代遗存,班考遗址最为典型。该遗址的墓葬根据随葬陶器分为甲、乙两类,代表着不同性质的考古学遗存。从陶器组合关系和器物特征来看,甲类墓葬与岭南地区石峡文化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此时黄河长江流域的粟作和稻作农业伴随着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生活方式和技术体系进入东南亚地区,在此背景下,班考遗址复杂的陶器风格、随葬幼猪、石锛的大量出现以及泰国和大陆东南亚动、植物考古研究等多重证据似乎表明,具有农业特征的新石器文化也进入这一地区。所以班考遗址为探讨泰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多样性,大陆东南亚与中国的交流与互动等问题提供了资料。

关键词:泰国;班考遗址;石峡文化;新石器时代

20世纪60年代,泰国—丹麦史前联合考古队在泰国西部北碧府(Kanchanaburi Province)调查发现班考(Ban Kao)遗址[1]。遗址位于北碧府北碧县(Muang Kanchanaburi District)乔拉赫普瓦克村(Chora-Khe-Phuak),在奎内河(River Kwai)两条支流交汇形成的冲击平原上,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99°19′45″、北纬13°57′15″。1961~1962年,联合考古队对班考遗址的邦(Bang)、吕Ⅰ(LueⅠ)和吕Ⅱ(LueⅡ)三处地点进行发掘,邦地点发掘墓葬44座,吕Ⅱ地点发掘墓葬2座,年代主要为新石器时代。这批墓葬有五组叠压打破关系:M2→M43,M7→M6,M10→M35,M21→M32,M39→M38。发掘的46座墓葬都是土坑竖穴墓,单人葬,葬式以仰身直肢为主,只有M26为侧身屈肢。墓葬多有随葬品,随葬陶器有釜、斝、豆、尊、壶、甗、盆、钵、罐等,石器有锛、斧、环等,骨角蚌器有鹿角、骨珠、骨镞、鱼镖、蚌刀、蚌饰品等,部分墓葬出土有动物骨骼[2] 。

班考遗址出土陶器数量较多,组合关系清晰,是泰国乃至大陆东南亚新石器时代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类遗存。过去一般是把班考遗址所代表的遗存笼统地称为班考文化 [3] 、三足器复合体 [4] 或三足器文化 [5] ,没有对遗址的文化性质和分期进一步讨论。本文拟从随葬陶器的形态和组合关系入手,对班考遗址墓葬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作年代学考察,进而就其文化谱系研究作一些尝试。

一、遗存分类

邦地点和吕Ⅱ地点的46座墓葬是班考遗址的主要内涵。从随葬陶器的基本组合来看,这批墓葬可以分为甲、乙两类,甲类墓葬有16座,占墓葬总数的34.78%,以釜、斝、豆、尊、壶、圈足盘为组合关系;乙类墓葬有23座,占墓葬总数的50%,以盆、钵、罐、甗为组合关系。另外M17、M30、M31没有随葬品,M14、M26各出一件器物残足,M19、M23未见甲、乙两类墓葬的典型器物,因此这7座墓葬暂置不议。现对甲、乙两类墓葬的典型器物进行介绍。

(一)甲类墓葬

斝 由器身和足两部分构成,空三足接于下腹外侧,锥足上各有两个镂孔,器身和足部多饰绳纹,依腹部形态分为两型。A型,釜形,凹折沿或斜折沿,标本M27∶4(图一,1);B型,壶形,深腹,标本M18∶1(图一,15)。

豆 敛口,斜腹,尖圜底,细柄中空,喇叭形豆座,标本M27∶8(图一,2)。

圈足盘 敛口,盘腹较深,圜底,圈足外撇,标本M27∶5(图一,5)。

壶 高领,束颈,曲腹,圜底,圈足外撇。依领部差异分为两亚型,Aa型,弧领,标本M27∶12(图一,6);Ab型,斜直领,标本M4∶6(图一,16)。

尊 折沿或侈口,折腹,圜底,圈足外撇,标本M27∶1(图一,4)、M29∶3(图一,18)。

釜 折沿或侈口,依腹部形态分为两型。A型,折腹,标本M27∶3(图一,3)、M32∶1(图一,10);B型,圆腹,标本27∶7(图一,7)。

统计甲类墓葬的随葬陶器,得出表一。这16座墓葬中,有12座存在明确的组合关系,斝、釜是最基本的组合,其中M27具有最为完整的陶器类型。各墓葬的组合形式虽然存在少许差异,典型器物如斝、釜、壶在形态特征上也有区别,但是由于该类遗存不同类型的陶器基本上可以通过横联法进行排比,确定其共存关系,而且报告中缺乏有效的叠压打破关系,所以此处不对墓葬之间的组合形式作进一步分类,典型器物也只是依据形态特征进行型的划分,暂无法判断是否存在式的演变。

(二)乙类墓葬

盆 折腹,圜底,依口沿形态分为两型。A型,侈口,标本M9∶1(图二,9);B型,折沿,标本M9∶2(图二,10)。

钵 口沿内折,斜腹,圜底。根据口沿与腹部特征差异,暂划分为三个亚型,Aa型,沿较宽,折棱凸出,腹部较深,标本M41∶3(图二,20);Ab型,沿较窄,腹部较浅,标本M21∶3(图二,16);Ac型,沿窄小,浅腹,标本M10∶4(图二,14)。

釜 侈口,圆腹或腹壁近直,圜底,标本有M6∶2(图二,4)、M9∶4(图二,7)。

罐 分为两型。A型,侈口,圆腹,平底,标本M6∶1(图二,3)。B型,平折沿,圜底,根据腹部形态,分为两亚型,Ba型,直颈,圆腹,标本M6∶9(图二,1);Bb型,束颈,折腹,标本M6∶5(图二,2)。

甗形器 器身和足部联体,呈亚腰形,器身为大敞口,斜腹,圜底,腹部外侧有一周凸棱,器足略圆,内收成平底,标本M9∶11(图二,8)。

除此之外,乙类墓葬还出土平底盘、圈足杯、盂形器等器物,数量较少,不详述。将乙类墓葬的陶器统计出来,得出表二,随葬3件以上器物的墓葬有17座,盆、钵是其基本组合。其中,M9出土陶器有盆、罐、釜、甗等,组合形式与之接近的有M25和M41两座墓葬;M6出土陶器为钵、罐、釜、豆,与M21出土器物相近,这些随葬陶器应属于同一范畴,其差异可能反映了墓葬之间的年代早晚。

上述情况,可以看出甲、乙两类墓葬各有其文化特征,前者以斝、釜为基本组合,后者以盆、钵为基本组合,二者在遗址中基本不共生,应属不同性质的文化遗存。这批墓葬有五组叠压打破关系。第一组,M2出土盆、钵、釜、罐,M43出土斝、釜、壶、豆、圈足盘,两墓随葬陶器相异;第二组,M6出土钵、罐、釜、盘、豆,M7出土盆和釜,两墓随葬陶器相异;第三组,M10出土盆、钵、罐,M35出土斝、豆、釜、尊,两墓随葬陶器相异;第四组,M21出土钵、罐、豆,M32出土釜、圈足盘、壶,两墓随葬陶器相异;第五组M38出土钵,M39出土盆、钵、盘,两墓随葬陶器相异,但是都有Ac型钵,年代相距不远。这10座墓葬中,甲类墓葬M32、M35、M43,分别被乙类墓葬M12、M10和M2叠压或打破,说明甲类墓葬年代当早于乙类墓葬。所以,班考遗址的墓葬可以分为早、晚两期,对应早、乙两类墓葬,代表两种不同性质的文化遗存。值得注意的是,甲类墓葬M43∶2盆(图一,17)是乙类墓葬典型器物,乙类墓葬M41∶5尊(图二,17)为甲类墓葬典型器物,以及圆腹釜在班考遗址的普遍存在,说明这两类遗存具有文化联系。

二、斝的分布与年代

斝是班考遗址甲类墓葬中最常见、最有特色的一类器物,可以作为重要因素探讨甲类墓葬所代表文化的分布和来源。下文将根据这一线索分析东南亚地区斝类器物的出土情况。

1931年泰国素叻他尼府(Surat Thani Province)的布邦(Buang Bep)遗址出土一些锥足,未发现完整器,锥足为夹砂陶,呈褐色或赭黄色,饰绳纹,中空、厚壁、呈牛角状,器身上有圆孔,最长为13厘米[6] 。其后,在马来西亚霹雳州(Perak)的白克洞(Gua Baik)遗址[7] 、吉打州(Kedah)的玻尔哈拉洞(Gua Berhala)遗址[8] 、玻州(Perlis)的星洞(Gua Bintong)遗址[9] 等相继发现了此类锥形足。这些遗址都未经过正式发掘,而且无完整器物,因此一直没有引起对此类遗存的重视。直到20世纪60年代,泰国—丹麦史前联合考古队在泰国中部北碧府调查发现班考遗址和赛育(Sai-Yok)遗址[10] ,学术界开始对空足三足器(斝)遗存的性质、年代、源头等问题进行讨论。

根据发表的材料,出土斝的遗址还有泰国攀武里府(Suphanburi Province)的农拉差瓦(Nong Ratchawat)遗址[11] ,素叻他尼府的宋孔(Sing Khon)遗址、帕克姆(Pak Om)遗址,喀比府(Krabi Province)的纳清(Na Ching)遗址[12] 、班塔普克里(Ban Tabprik)遗址、卡纳布南山(Khanab Nam Mountain)遗址、苏阿洞(Sua Cave)遗址;马来西亚雪兰莪州(Selangor)的加得姆希尔(Jenderam Hilir)遗址[13] 、吉兰丹州(Kelantan)的都森拉贾村(Kampong Dusun Raja)遗址[14] ,玻州的大山脚(Bukit Cangkul)遗址[15] 、巨洞(Gua Gergasi)遗址[16] ,吉打州的砂洞(Gua Pasir)遗址、飓风洞(Gua Taufan)遗址[17] 。其中加得姆希尔遗址出土145件空足,但未见完整器。农拉差瓦遗址为2003年调查发现,并于2003年、2008~2009、2014~2015年进行发掘,共发掘墓葬111座,出土大量与班考遗址文化面貌相似的陶器遗存。除此之外,泰国南部董里府(Trang)、宋卡府(Songkhla)等地也发现有斝[18] 。

总的来看,东南亚迄今发现的出土斝类器物的遗址有20余处,主要分布在泰国中、西部他钦河流域(Tha Chin River)、奎内河流域(KhwaeNoi River)和马来半岛西海岸,南不过马六甲海峡。这些遗址中班考遗址、加得姆希尔遗址和农拉差瓦遗址已发表测年结果。班考遗址有两个测年数据,分别为距今3720年,即公元前1170±140年(K838),和距今3310年,即公元前1360±140年(K842),测年样本均为木炭,来自探方Ea第10层和H3第8层[19] 。原测年结果未经校正,本文运用OxCal4.4程序和IntCal20校正曲线对两个测年结果进行校正,置信度选择95.4%,得到结果分别为K838:2195-2038 cal BC和K842:1613-1536 cal BC。加得姆希尔遗址有四个测年数据,分别为SUA-2401:3650±60BP、OXA-1932:3660±80BP、OXA-1933:3090±60BP、OXA-1934:3010±70BP[20] ,前两件样本为木炭、三足器空足,后两件为绳纹陶残片,校正后分别为2201~1831 cal BC、2288~1776 cal BC、1499~1206 cal BC、1421~1408 cal BC。农拉差瓦遗址现有十三个测年数据,样本主要为贝壳,发掘者根据此结果将该遗址分为四期,一、二期为新石器时代早期(4200-3600BP),三、四期为新石器时代晚期(3600-3000BP),其中斝等典型器物仅在一、二期出土,不见于晚期[21] 。这三个遗址的测年结果基本一致,依据现有资料,初步判断斝的年代范围为距今4200~3600年,可以认为班考遗址甲类墓葬的年代与之相当。

三、甲类墓葬的文化来源

研究表明,斝为遗址当地生产,而非经过贸易或使用这些陶器的人群迁徙带来[22] 。关于这类遗存的文化来源,有龙山形成期文化说[23] 、缅甸北部说[24] 、泰国中部和湄公河流域说[25] 等几种观点。泰国中部和东北部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年代多晚于距今4500年,陶器面貌单一,没有出土斝等三足陶器。空足三足器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表征,在揭示文明动态演进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所以中国境内空足三足器与大陆东南亚出土的斝可能存在渊源关系。

中国的空足三足器起源于泰沂地区,大汶口文化中期实足鬶向空足鬶演变,随着大汶口文化的西进,空三足鬶在中原腹地流传下来,如谷水河三期遗存的鸟形鬶,在空足鬶的刺激下,伊洛地区的釜形鼎向釜形斝嬗变,釜形斝作为特征器物随着庙底沟二期文化向南扩张到达汉水中游,可见于青龙泉三期遗存[26] ,目前地点最南的斝出土于天门邓家湾遗址M49填土中[27] 。显然,形态特征相近的釜形斝与泰国—马来西亚出土的斝存在空间上的缺环[28] ,云南、两广和福建地区则是讨论中国与东南亚史前文化交流的关键区域。

云南地区新石器时代陶器缺乏三足器传统,也基本未见班考遗址甲类墓葬的其它典型器物。福建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昙石山文化为代表,主要是圜底器和圈足器,有少量三足器,典型器物有宽折沿釜、侈口圆腹矮圈足罐罐、带把壶、直口浅盘喇叭足豆、折腹鼎等[29] ,从陶器面貌来看,昙石山文化与班考遗址斝、釜类遗存关系较弱。

广东石峡遗址第一期文化遗存出土袋形器足,底呈钝锥形,中空或在足根部分穿一大圆孔,共出的有折沿圜底釜、直领深腹罐、敛口圈足盘等;石峡遗址第二期文化遗存即石峡文化陶器组合有鼎(盘形、釜形、盆形)、盘(圈足、三足)、釜、壶、豆等;石峡遗址第三期文化遗存也可见少量袋状足和锥状足[30] 。经过对比分析(图四),石峡文化陶器组合关系与班考遗址甲类墓葬接近,典型器物如釜形鼎、壶、豆、圈足盘、釜与班考遗址所出陶器特征相似。广东乌骚岭遗址[31] 、禄美村对面岗遗址、罗沙岗M1[32] ,广西六卓岭[33] 、石脚山遗址[34] 、感驮岩一期遗存[35] 、岜旺、弄山岩洞葬[36] 等都出土有三足鼎或三足盘,说明该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以来一直保持着三足器传统。所以,有理由认为班考遗址甲类墓葬的出现与华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有关。

四、生业经济

班考遗址没有开展植物考古学研究,植物资源利用方式以及是否有栽培农业仍不清楚。动物方面,共有19座墓葬出土动物骨骼,种类有鲶科Siluridae、龟科Testudinidae、巨蜥属Varanus sp.、Lepus siamensis、鼯鼠属Petaurista sp.、巨松鼠Ratufa bicolor phaeopepla、狗Canis familiaris、猪Sus sp.、牛科Bovinea、麂属Muntiacus sp.、单色马蹄足Cervus unicolor equinus、鹿属Cervus sp.、犀科Rhinocerotidea,其中猪的数量最多,16座墓葬中出土有猪骨[37] 。猪在班考遗址中出现比例较高,而且年龄全部在两周岁以下,还有刚出生的幼崽,只是由于遗骸保存较差,无法判定是驯化的家猪还是野猪。不过,考古发掘证实,新石器时代以来野生动物作为随葬品出现的概率极低[38] ,或可推测班考遗址出土的猪骨属于家猪,至少反映猪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墓葬中还发现有41件石锛和5件鱼镖。

从现有证据来看,粟、稻在公元前3千纪晚期就已经传入大陆东南亚[39] ,泰国确认最早的驯化稻大植物遗存见于距今3700年左右科帕农底(Khok Phanom Di)遗址[40] ,粟出现的时间要早于稻,发现于泰国中部的农帕外(Non Pa Wai)遗址,距今约4200年[41] 。大陆东南亚最早出现家猪的可靠证据在越南北部的曼北(Man Bac)遗址,年代约距今4000年[42] 。

距今5000~4000年,长江和黄河流域的稻作、粟作农业分别向南传播扩散,主要分为两大路径,一是从东南沿海经台湾,到菲律宾、东马来西亚(婆罗洲)、印度尼西亚东帝汶等地,该线路与南岛语族的起源和扩散有关;二是自西南或华南往东南亚大陆(包括越南、泰国、柬埔寨等一直延伸到马来半岛),该线路与南亚语族的起源与扩散有关[43] ,后者又可细分为两到三条传播路线[44] 。云南、两广和福建地区是长江和黄河流域农业人群向东南亚殖民迁徙的必经之路。白羊村遗址于2013~2014年进行发掘,浮选出稻作和粟作遗存,测年结果为距今4650~4050年,是目前已知云南最早的农业证据[45] ,农帕外遗址发现的炭化粟似乎支持了农业由云南地区传入东南亚大陆的设想,不过两地早期农业作物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仍需要更多考古材料的解释。石峡遗址中、下层发现了栽培稻遗迹,属于石峡文化时期,可以确定是岭南地区年代最早的稻作农业遗存[46] 。昙石山遗址第九次发掘在G104⑤层获得了2粒炭化稻,属于昙石山文化时期[47] 。这都为稻作南传提供了很好的证据,不过其具体路径需要更多材料去揭示。

狩猎、渔猎是班考遗址人群获取肉食资源的重要方式,多座墓葬随葬幼猪的现象表明该遗址也许已经开始家畜饲养。泰国和大陆东南亚的植物考古研究表明,稻作和粟作农业在班考遗址所代表的文化时期已经进入该地区,只是现有资料还无法对班考及相关遗存的植物资源利用情况作出更充分的解释。

五、结语

班考遗址的墓葬依据随葬陶器组合可以分为甲、乙两类。甲类墓葬以斝、釜为组合关系,典型器物包括折腹釜、空三足斝、细柄豆、曲腹壶、尊等;乙类墓葬以盆、钵为基本组合,典型器物有折腹盆、敛口钵、平底罐、折腹罐、甗形器等。这两类墓葬所代表的遗存陶器面貌差异较大,在遗址中缺乏共生关系,应为性质不同的两种文化遗存。根据典型器物的分类排比和墓葬叠压打破关系,甲类墓葬年代早于乙类墓葬。斝是甲类墓葬最具特色的典型器物,见于泰国中、西部他钦河流域、奎内河流域和马来半岛西海岸,由于缺乏完整资料,尚不能判明这些遗址文化属性与甲类墓葬是否相同,只是可以作为甲类墓葬所代表遗存分布的某种指示,测年结果显示年代为距今4200~3600年,大体上反映了甲类墓葬的年代。乙类墓葬陶器与目前所知泰国新石器时代遗存陶器面貌差异较大,有待于更多资料的佐证。距今5000年以降,史前文化大迁徙初现[48] ,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晚期向南辐射石峡文化和昙石山文化,石峡文化的圜底、圈足加三足的陶器传统与班考遗址甲类墓葬陶器特征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二者可能存在渊源关系,石家河文化广泛分布于长江中游,势头强劲,从中也可以看到若干与班考遗址相似的文化因素,不过尚缺乏直接证据的支持。

距今4500~4000年,东南亚地区发生了明显的文化转变[49] ,体质人类学的“二层模式”认为与蒙古人种具有亲缘关系的农业人群逐渐取代了原来与澳巴人种有密切亲缘关系的狩猎采集群体,这在考古学上反映了拥有先进陶器和农业经济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地理扩张过程[50] 。复杂的陶器风格、随葬幼猪、石锛的大量出现以及泰国和大陆东南亚动、植物考古研究等多重证据表明,班考遗址可能是具有农业特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进入这一地区的表现,当然,不能把班考遗址所代表遗存的出现简单地理解为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扩张的产物,其文化发展应该有深刻的原因。考古学文化背后的人群交流更替、生业模式变迁十分复杂,所以大陆东南亚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至少要从考古学文化、生业模式、人群交流更替、南亚语族四个维度综合考量,以此来探讨中国与东南亚新石器时代文化交流的问题。

附记:本文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海南东南沿海史前文化与南岛语族考古”(项目批准号:20CKG002)资助。

(作者:赵春光,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另此处省略注释,完整版请查《江汉考古》2021年第1期)

责编:段姝杉

审核:方 勤

陈丽新

——版权声明——

广东潮州周边附近的主要旅游景点(海关钟楼、礐石、南澳岛)介绍

一、广东潮州周边附近的海关钟楼旅游景点

海关钟楼是汕头市自开通港口以来最早的建筑之一,这对这个城市意义重大。可以说,它见证了汕头开放历史的几个世纪,海关钟楼是1921年英国人建造的,新中国成立后汕头海关在这里设立办事处。目前的钟楼于2006年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修复,现有钟楼室内面积1500多平方米,是汕头海关历史展览馆。

海关钟楼旅游景点实拍图一

汕头海关钟楼旧址位于广东省汕头市外马路2号,二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1351平方米,这是汕头成为贸易港口的重要标志之一。汕头海关原名潮海关,于1860年1月建立,它的地址一开始是在马尤岛,1863年它迁入汕头港,位于现在的老妈宫对面的小巷里,后来被称为新关街。海关钟楼办公楼(钟楼)建于1919年,1921年新设海关事务办公室,海关钟楼已成为汕头市一段很长时间的标准性建筑。为了向汕头港居民整点报时,在中山公园九曲桥炮山安置了土炮,每当海关的钟声在12点响起,公园就会在中午发射大炮,因此这里有有“钟楼响,正午炮响”的说法,海关钟楼旧址仍为海关事务办公所用。

海关钟楼旅游景点实拍图二

潮海关钟楼也叫汕头海关历史展览馆,位于市区海滨路西段,它是1921年由英国人建造的,这是汕头开埠以来最早的建筑之一,它也是全国最早保存完好的海关钟楼之一,同时更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汕头海关历史展览馆位于汕头老城区海滨路西延,俗称“海关钟楼”,它是一座两层的外国建筑,具有欧洲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钟楼建于1919年,1921年竣工,钟楼建筑面积约1600平方米。2008年10月22日,在该建筑翻修后建成的馆市展览馆免费对外开放,2010年5月当地宣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初,被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有两层展厅,楼下的展厅是“解放前的潮海关”,展示了潮汕地区1685年至1949年海关机构的建立和发展。二层展厅为“当代汕头海关”展区,它以中国近代海关的监管、税务、统计、私检四大职能为线索,展示了汕头海关解放后各项业务和改革发展的历程和成果。

海关钟楼旅游景点实拍图三

二、广东潮州周边附近的礐石风景名胜区旅游景点

礐石风景区位于韩江、榕江、练江三江交汇的海域,它原本是一个岛屿,但后来由于西南部的一座桥而变成了一个半岛,景区面积12平方公里,景观由海、山、石洞组成,它有四个特点:雄、奇、秀、幽。目前,有市风景区由啸石景区、塔山景区、焰峰景区、香炉山景区、笔架山景区、苏安景区六大景区组成。

礐石旅游景点实拍图一

礐石风景区的塔山、雁峰、笔架山、香炉山,山峦叠嶂,海天浩瀚,广袤无垠,气候异常不凡,形成了“云转陡亭千层浪,袖飞台风万里”的壮丽景象。塔山的摩崖石刻“春潮800里,华南第一州”、“海纳三江,气吞百粤”、“云曲天街”、“百年商业港口”、“楼船万国”等壮观的景象生动地表达了礐石的英雄特征。根据其独特的花岗岩地质和地貌特征,礐石因其鬼斧神工洞穴的球形风化作用,形成了不同的岩石形态。礐石的风光,可以用山川秀美,云影秀美,海波秀美,鸟语花香,亚热带风光秀美,景色很迷人来形容。这里景色之美总的来说就是可以这样来表达:桃花涧水波不兴,曲折深邃,小桥流水人家(没有古藤老树也没有昏鸦只有小桥、流水和人家),植物修直,天上人间。长江以南有美丽的水乡,而潮汕风景更为有趣,比如山水洞、山石、石阶、峰层等都突出了无法想象的幽静,塔山彩虹洞和焰峰的幽谷松涛都是“幽”的最佳去处,如果你喜欢幽静的话,这里幽静得“可怕”,幽静得“可爱”(这里是情侣们“谈恋爱”的好地方),幽静得让人直接“跪服”(去的时候最好多带几个人,记得还要带上充满电的手电筒喔)……

礐石旅游景点实拍图二

礐石风景区的现状是由东西湖组成的海滨公园东湖的主要项目是游泳和水上娱乐,西湖主要是钓鱼和娱乐,还有海狗石、龙珠石、杏园远眺这些景点,登上最高处你都可以俯瞰到这些大大小小的景点甚至整个景区的景点。塔山风景区的中心是入口礐石风景区的主轴,面积为0.45平方公理,它是目前礐石风景区中最集中、最典型的景点没有之一,其景观特色是景岩幽洞(“幽”真的是无处不在)和摩崖石刻。

礐石旅游景点实拍图三

三、广东潮州周边附近的南澳岛旅游景点

南澳岛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和唯一的渔业县,南澳岛有200多万平方米的可开发海滩面积,四季如春。南澳岛的青澳湾是广东省两个A级沙滩浴场之一,南澳岛旅游是潮汕地区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不仅有亚洲最大的岛屿风电场、黄花山国家森林公园和乌屿自然保护区,还有总兵府、南宋古井、太子楼遗址等文化古迹。青翠的山峦点缀着蔚蓝的海水,使南澳岛成为一颗镶嵌在粤东风景秀丽的海岸线上的明珠,黄昏时分你可以看到云澳渔港渔民的风俗:孩子们在船坞里摸贝壳,渔民们还船修网,整理渔具。岛上的沿海公路有许多海滩可供观赏日落,在日落时分沿着海滩散步,你会感到很自在,无忧、无虑、无拘、无束,心无杂念地豪迈奔放地享受这美好的大好湖、河、海、山自然风景。

南澳岛旅游景点实拍图一

如果你来到潮汕,想感受到潮汕岛上的独特风光,那么你一定要去(南澳岛)这个地方看看,你一定会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个地方就是号称“南澳大利亚”的汕头南澳小岛。阳光、沙滩、海浪、老船长等场景在南澳岛仍然完美地保留着每个人童年对海滩和大海的向往印象,可以这么说南澳岛的美丽景色只供你细细品味。南澳岛:南澳县是广东省和台湾省之间最接近的点,距高雄162海里,高雄、厦门香港三个主要港口的中心点,距主要国际太平洋航线仅7海里,它被称为“潮汕屏障,闽粤咽喉”。

南澳岛旅游景点实拍图二

南澳岛水产品丰富,环境清洁,海鲜美味,鱼虾因其丰富的膀胱而营养丰富,鱿鱼鲜嫩,鲍鱼体积小,但味道鲜美甜美。你吃过原汁原浆,活雉味的“土窑鸡”吗?它是用泥筑成的,用火烧成泥红色,然后把事先腌制好的鸡放进炉子里埋煨(小时候煨过番薯吗?就跟那个差不多),就这样一直到煨熟了,当你打开的那一刻,仿佛全世界都充满了这种香味,看着这些当地的佳肴,感受着它们的美味,估计连口水也流到胃里去了,可能吃得舔手指头还要去舔碟子!总之,这是一个吃饭、娱乐和欣赏风景的好地方!潮汕的佳肴不需要再出名了,有多少食物正被朝着想要胖3公斤目标的吃货收揽胃中!什么牛肉丸子和香肠饭,怎么吃也不厌倦……南澳岛是一个吃饱、看饱、玩饱、不想饱的小岛……

南澳岛旅游景点实拍图三

今天先写到这,《广东潮州周边附近的主要旅游景点(海关钟楼、礐石、南澳岛)游记》原创不容易啊,每一个字都是辛苦的付出,大家的真心点赞是小编不断前进的动力,转载请标明原创出处来自百家号“土土土衣食住行”,衷心感谢大家的支持,祝大家旅途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