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母水鸡

古母水鸡

乳源古母水旅游景点 乳源古母水历史

1. 乳源古母水历史

韶关以客家方言为主,粤方言次之,瑶族、畲族等少数民族内部交流还保留着本民族语言。 韶关市属各区及曲江县为客粤双方言区;乐昌市乐城、坪石等镇,乳源县乳城、桂头、古母水、大布等乡镇也通行粤语;南雄、始兴、翁源、新丰及仁化县基塘、石塘、丹霞、红山等乡镇,乐昌市九峰、两江、五山、廊田、秀水、云岩、沙坪等乡镇,乳源县大桥、一六、侯公渡、龙南、洛阳等乡镇,均为客家话区。

粤北的土著居民最先用各自的母语。客家人和广府人大量入迁以后,粤北土话的地盘不断缩小,被分割形成许多互不相连的方言小区,使得粤北各地方言土话异彩纷呈,交互融合,又各自保留一定的特色。

粤北地区呈“二元文化”,广大农村、乡镇主要以客家话为主,在城镇和中央、省属工矿企业则以白话和普通话为主。前者是古代的“客家人”定居造成的,并成为现在的“土著”;后者是受现代“移民”的影响,抗战时期韶关作为战时省会时期的广州难民的北迁;新中国成立后五六十年代“小三线建设”,一大批建设者的涌入;以及在“文革”时,一批广州知青和文化人的“流放”。今该市各地操粤语的居民,相当部分即那时流落粤北的广府人的后裔。

韶关方言以客家方言为主,广大城乡普遍使用,并成为瑶族与当地汉族进行语言交流的工具。韶关市区、乐昌市区和仁化县城则普遍使用粤方言(广州话),普通话在市区、县城及工矿区也普遍使用。此外,还有少量农村地区使用湘方言、闽南方言、北江船话和粤北土话。韶关瑶族群众使用瑶语,畲族群众则已放弃本民族语言转用汉语。

2. 乳源古母水镇

乳源美食:石韭菜,君达菜包,瑶山烟肉,三角鲂鱼,剁椒鸵鸟肾,古母水鸡,乳源冬菇,打油茶,龙归冷水肚 ,香芋扣肉 ,爆炒山坑螺。

乳源大峡谷风味小吃 :谢村包 ,铜勺饼 ,牛杂煲 ,卷肠粉 ,船佬饺

3. 乳源县古母水镇地图

1、广东第一峰旅游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广东第一峰原始森林风景区位于南岭国家自然保护区,距广州市区220公里,面积约138平方公里。风景区内的石坑崆,海拔1902米,为广东最高峰,堪称广东的“喜马拉雅”,崔嵬雄浑、峻峭秀丽,四周群峰高耸,分布错落有致,天然巧成。朝暮之间,登上极顶,云海日出,瞬息万变,壮丽多姿,时有云海蜃楼奇景,隐现于彩虹之中,无时不带给游人种种遐想。

2、贤令山风景区。贤令山又名“牧民山”,位于清远阳山城郊东北1公里处,这是阳山县人文景观旅游区。韩愈一生多次被贬,第一次被贬谪阳山当县令。虽然他在阳山当县令的时间不长,但影响深远。《新唐书》说他在阳山“有爱在民”:一是把中原文化带到阳山,促进了当地人的知识开化;二是把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带到此地,改变了阳山以狩猎为主的生活方式,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3、北山古寺为阳山县文物保护单位。阳山北山古寺坐落在贤令山麓,坐北向南,因山构筑,占地十多亩,飞檐翘角,体态堂皇。周围群山相抱,树木葱笼;寺前禹门叠浪,馨泻而下;寺内花木丛生,环境幽美,为本县寺庙之冠。

4、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坐落于粤湘两省交界的粤北南岭腹地,广东省北部南岭山脉中心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12o30′~113o04′,北纬24o37′~24o57′。东与乳源瑶族自治县大桥镇、大坪和南水水库接壤,南与乳源瑶族自治县洛阳乡、古母水镇连接,西靠连州潭岭 水库,北与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邻,总面积58400 hm2,是目前广东省面积最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98%以上。南岭保护区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

5、阳山县博物馆(韩愈纪念馆)。坐落在风景秀丽、人文氛围浓郁的贤令山麓,是一座花园式的纪念馆。其占地面积约10亩,建筑面积2200多平方米,内设“贤令芳踪”、“文物普查成果展”、“馆藏文物”、“阳山革命斗争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展厅。被市、县批准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中-史教育基地”和“红色资源教育基地”,是人们追溯阳山历史文化,缅怀韩愈在阳山功绩的好窗口。另有“韩源”、“韩公井”和“韩愈文化连环画”等景点,绿草如茵,环境优雅,被喻为花园式的纪念馆。

6、阳山烈士陵园。坐落在贤令山南麓,坐北向南,占地约10公顷。陵园以大理石牌坊为正门,东西两边设侧门,在侧门框架上分别镶有“英魂永在”和“浩气长存”,八字立体篆书与坊门相映生辉。坊门内有一平台,簇红拥绿,花卉繁荣,正面嵌有大型石刻画。有2000余级整齐坚固的台阶,侧列翠柏,直贯纪念碑,象征先烈万古长青。

7、鸣翠谷旅游风景区位于清远市阳山县3公里处的城郊,距离广州180公里,车程仅为2个小时。从广州出发,走广清高速,再接上清连高速,在阳山出口后第一个路口左转,顺着指示牌走8分钟即可到达。鸣翠谷景区所在的地块,是阳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区域。景区地貌奇特,是华夏活化陆台的湘粤褶皱带,境内在构造内动力和风化、侵蚀等外动力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众多地质遗迹奇观。

8、称架自然保护区。位于阳山县城东北面50多公里,323国道从景区旁经过。这里林荫蔽日,溪瀑遍布,飞禽走兽众多,保留着原始森林景观。区内有“水吊洞”、“百丈瀑布”、“石龙饮水”、“群童戏佛”等景点。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称架古道,这条古老的山道贯穿于高山之中,长达几十公里,在古道上徒步行走一段,是非常有味道的。最好再去太平洞山村的农家小住几天,感受大山人家的日常生活。

9、鱼水旅游风景区。广东小桂林——鱼水旅游风景区位于阳山县城南约10公里处,因其与桂林山水有异曲同工之妙,故此素有“广东小桂林”之称。风景区四面环山,沿河两旁奇峰林立,绿树掩映,翠竹婆娑,乘竹排漂游于江上,碧水蓝天,意境盎然,有如人间仙境。每年的春季和秋季,成群结队的白鹭在江面上来回飞翔,成为景区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这里曾是第四届全国金鸡奖最佳故事片《乡音》的外景拍摄基地。风景区不仅风光秀丽,景色怡人,而且历史悠久,民间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更为它蒙上神奇的色彩。

10、广东第一峰天泉度假村。是按国际“三星级”的标准投资兴建的一家度假性酒店,地处广东省阳山县称架瑶族自治乡南岭原始森林国家自然保护区,四周青山环抱,深壑幽谷,郁郁葱葱潺潺的溪水欢快地流淌,浓浓的负离子气息,散发着扑鼻的芬芳,那风敲竹韵的旋律,令人心驰神往!

4. 乳源的由来

农历十月十六日的盘王节,是瑶族最为隆重的节日 盘王节是瑶族祭祀祖先盘瓠的重大节日,海内外的瑶胞都十分重视这一民族祀典。 由衡阳的常宁、广西的富川、钟山、八步、恭城、金秀,广东连州、连南、连山、乳源,湖南的江华、江永等粤湘桂三省区十县(市)发起

5. 乳源的历史

天气气 总体特征:

一是气温历年最高,高温天气偏多。我市平均气温21.0℃,较常年(20.2℃)偏高0.8℃,是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高,其中乐昌、乳源、曲江、始兴、南雄的年平均气温破当地历史纪录。

我市平均高温日数(最高温度≥35℃的日数)35.4天,较常年(25.6天)偏多近10天,其中始兴高温日数(62天,我市最多)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二多。

6. 乳源历史记载

广州在珠江三角洲北缘,再往北就是绵延千里的南岭,西江出肇庆羚羊峡,北江出清远飞来峡,东江出博罗田螺峡,三江来水,汇成浩浩珠江,最后通过八大门河口,奔流入海,形成了众多的溺谷和漏斗湾。南海古时有“涨海”“沸海”之称,其磅礴恣肆的气势,可以想及。清咸丰三年(1853)《顺德县志》有一段记载:“昔者五岭以南皆大海耳,渐为洲岛,渐成乡井,民亦藩焉。”海潮一日两涨,枯水期江水势弱,海潮从各个河口涌入珠江三角洲腹地,甚至远溯至清远山区。

在距今约六七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更多岛屿浮出水面。广州的海珠区,也在这时成为一个大岛。海珠区的七星岗,只要往地下挖几米,就会遇到含有大量海洋软体动物的贝壳和微体化石的淤层。地理学家1937年在七星岗发现了海蚀崖和海蚀平台的地貎结构,从而认定这里曾是南海溺谷湾的一部分。

从地理学来看,溺谷湾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海岸在长年累月的潮水冲击下,会堆积形成沙堤。七星岗东南方的松岗,就横亘着一道高出珠江准点平原一米多的沙堤。这一发现,吸引地貌学者纷至沓来,随后在赤沙、鹭江、赤岗,陆续发现了古沙堤的痕迹。遥想当年,这个熙熙攘攘的闹市区,曾经浪涛汹涌。

人们在中山四路发掘出一个秦代遗址,有部分学者判断为造船的船台,这意味着,秦、汉时中山四路以南,便是溺谷湾的滩涂水岸,否则船只无从下水。在遗址下面的淤泥中,采到了几十枚泥蚶,这是生活在咸水中的软体动物。有趣的是,它们的贝壳是闭合的,属于自然死亡,并非人们食用后丢弃的空壳。这表明当时中山四路以南的珠江水,就像海水一样是咸的。

直到1970年代,广州人仍习惯把穿城而过的珠江称之为“海”。天字码头、沿江路一带称为“海皮”;渡江叫做“过海”;城厢内外有多条“海傍街”。有人认为这只是方言,并非真的说大海。但早在《汉书》就说番禺(广州)“处近海”,作者班固是陕西咸阳人,应该是说关中语,但关中语并没有把江说成海的习惯。三国东吴中书丞华覈上表推崇交州刺史陆胤时,亦称广州“州治临海,海流秋咸”。华覈是江苏丹徒人,也不懂广州方言。另一位交州刺史步骘评价广州地理:“斯诚海岛膏腴之地,宜为都邑。”他把广州形容为海岛,其实更像一个半岛。步骘是江苏淮阴人。唐代诗人高适留下了诗句:“海对羊城阔,山连象郡高。”他是河北景县人。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大海更在小海东,西庙不如东庙雄。”他笔下的大海,是指扶胥南海神庙一带,而小海则指今荔湾地区。杨万里是江西吉水人。

7. 乳源古母水鸡

1、爆炒坑螺

山坑螺肉有着独特的鲜爽味,吃法独特,尤其是宵夜闲聚在街边小店,约上好友,消遣小聚时,炒个山坑螺以助谈兴,是品尝韶关风味的理想小吃。

2、大唐扣肉

曲江大塘镇扣肉出名已久。肉中夹之香芋,肉香和芋香浑为一体,入口绵软,甜香适中,肥而不腻,食肆众多。

3、瑶山烟肉

瑶族同胞居于深山老林,远离集市,食肉甚为不便,故自养家猪,宰杀置于炉灶烟窗悬 ,凭烟薰干,全年享用。瑶山烟肉保鲜时间甚长,有的甚至达五年之久,取之而食,味道非凡。

4、田螺香煲

仁化的乡村人家,屋前屋后皆种有一种独特香味的槟榔草,阳春三月,采摘其叶拌田螺一起煲之,甜香味独特可口,有驱寒祛湿之功效。田螺香煲由于其历史悠久,今摆上餐桌便成为一乡村家常名菜。

5、丹霞臭豆豉鱼

丹霞山与阳元山之间的锦江,丹山碧水,钟灵毓秀。锦江之鱼,是游客用餐必点的享用佳肴。最出名的就属臭豆鼓鱼:采用民间古传的臭豆豉焖鱼,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回味无穷。

6、烤黑山羊腿

烤黑山羊腿的用料采用仁化黑山羊腿,以酱料腌制后炭火慢烤,羊皮爽嫩,胶质丰富,颇具口感,羊肉甘香嫩滑,羊汁内蕴,羊味十足。

7、龙归冷水肚

是韶关的特色菜,原料为猪肚,但鲜香酥嫩,韶关人非常爱吃。其烹制方法是保秘的,所以只有去龙归才有机会吃到最正宗的龙归冷水肚。

8、棘胸蛙

棘胸蛙当地称为“石蛤”。其肉质鲜美,是深受欢迎的食物,市场上供不应求。

9、梅花月婆鸡

客家人媳妇坐月子,补身体食足一个月的月婆方能恢复元气,梅花月婆鸡是最好的滋补菜品。农家自酿黄酒或红糯米酒煮自养家鸡,黄酒甜香,鸡肉鲜香,汁丰满,味道鲜,使非坐月者也垂涎三尺。

10、六里游水鸡

游水鸡即鲜鸡切件,用水慢水浸熟,使之清中托鲜,淡中求浓,原汁原味,致以芸芸食肆中,一枝独秀。

11、蒸香肉

大凡民间过年(即春节),农村家家户户视为主菜的就是香肉。大块猪肉,调配五香八角,川椒小茴,油、盐、酱、醋、糖,几乎能与肉类的调科都用上,用大砂钵盛装明火蒸2至3小时,慢慢享用,从年初一直食至十五开年宵为止。蒸香肉是典型的民间节日风俗菜肴。

12、马蹄酸笋牛什煲

马蹄酸笋牛什煲中的马蹄爽带甜,酸笋酸带脆,牛什香滑带辣,混为一体,慢火开煲,其特点咸、甜、酸、辣、爽脆,口感复杂,将会使您吃得有滋有味一头汗。

13、南华斋菜

南华寺的斋菜很有特色,寺院内的南华素斋馆可以吃到这些斋菜可单点,价格偏贵,人均较高70-100元左右,但味道还不错。

白果玉盏

南雄白果名誉东南亚,用白果配菜,口咸酥烂香甜,清鲜淡雅,还有开胃健脾,营养丰富。民间制作的白果玉盏,既满足了口腹之欲,又偿还了健体的心愿。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及时删除

乳源古母水旅游景点 乳源古母水旅游景点在哪里

1. 乳源古母水旅游景点在哪里

对于瑶族这个民族来说,我既不陌生也不熟悉,我不是乳源人,但我是瑶族人,我热爱我的民族,我热爱我的家乡,但由于现代化城市的发展以及科技的告诉发展,导致了现在的人很少关注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以至于很多年轻人连自己民族的风俗文化以及自己的方言都以及遗忘了!所以我还是呼吁现在的年轻人多关心关心自己民族的事与物,不要让我们以后的孩子忘记了自己的根。

一、民风道德

瑶族在生产、生活以至婚姻家庭等方面,还残存着古代原始社会的某些“痕迹”,特别是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纯朴的古代遗风,有不少已成为瑶族的传统美德。

瑶族历代因散居于深山大岭之中,基本上靠刀耕火种和辅以狩猎为生。这种生存处境,促使其在生产、生活等方面,世代保持着友爱互助精神,做到一家有事四邻相帮。猎获野兽不论男女老幼都平均分配;举办婚宴、拜王等喜庆之事,若资财不足,亦可求助于亲友。这种借贷不付利息,亦无规定还期(一般借物还物),只要其家境稍宽而略有余,必会自动偿还,若到下一代亦无力支付,则债主也不会登门索取。至于被求助者,事无大小,一经答允,不论困难多大,必定会做到。这种互助精神,在生产上表现更为突出,如繁重的铲地、除草等农事,单家独户劳动力少,要赶上季节是较难应付的,但只要寄语亲友,闻者不论相识与否,不管隆冬或炎夏,必按时抵达工地,有时竟多达百余人,且来者都自备膳食,主人既不用招待茶水粥饭,亦不要支付分文工钱。这种互助友爱的美德,瑶族世代相传。

瑶族无论在过去还是今天都热情好客。无论是瑶族、还是汉族,只要到瑶山作客,主人必以席上珍品--熏肉、豆腐、烧酒等款待。即使是串寨走村的阉鸡师傅,也可随时投宿。若是汉人与瑶民结拜“同年”,只要诚挚相待,其关系则如亲属。若是在瑶山里干活或长途跋涉,因离家远回不去,只要附近有人家,不论主人在不在家或相识与否,都可入内打火做饭,如主人不在家,则食后设法转告主人,来日奉还。吃者从不食言,亦不会遭到非议责难。瑶民在山上劳动或到汉区赶集时,习惯将衣物、饭包等放在路边或树丫上,附一“草结”(用茅草打一结放于物件上)表示物有主人。另外,倘若在野外发现蜂群,但又缺乏工具或无法当即收采,同样以“结草为记”,亦不会被别人采去。

瑶族对不守信用或诈骗行为是极为鄙视的。在瑶族社会中,路不拾遗的美德随处可见。

二、姓氏与名字

瑶族的姓氏全是单姓,无复姓。主要姓氏有赵、盘、邓、李、邝、冯、王、邵、黄、庞等姓,以赵、盘、邓三姓居多。名字多是2个字,其中第1个字是辈分(女性不受此限)。

东边瑶的名字并不是从小就有,婴儿出生后,即使男孩,亦要到八九岁才有名字,甚至十多二十岁仍唤乳名为数不少。若是女孩,不仅小时无名字,长大亦无,婚后至死都是被人唤为某某“噢”(瑶语“噢”即妻)。然而,男子出生后,在举行“度身”时,还要请师爷起一个法名。此名在生时不唤,是备将来死后记入“家先单”的。

孩子出生后的呼唤法:男孩,第一个呼“拉高”,第二个呼“德乃”,第三个呼“德伦”;女孩,第一个唤“拉碑”,第二个唤“妹乃”,第三个唤“"妹伦”。

西边瑶喜欢用生年的干支来起名,即在名字中间嵌一个甲乙丙丁等字,如甲娇、辛凤、乙胜、戊秀等,其余与汉族相仿。

三、服饰

瑶族的服饰,东边瑶同西边 差异很大。东边瑶也因居住地区不同,其服饰亦略有不同。

(一)东边瑶 历史上,东边瑶男子蓄发留辫,像清朝的发式,用绣有花纹的蓝色或白色的布巾包头。头巾打结的方式分额前及脑后两种。若额前打结,则两端所余较短,并使之向左右上方挑起,若脑后打结,则两端所余较长,垂于两耳之后。头巾正中之花纹,必露在头顶偏后一些,戴银质三角形耳环。衣服多青蓝色,上穿短大襟衫,胸前及背后均嵌有一方刺绣的图案花纹,近似清朝的朝服。下穿宽大的裤,裤长仅及小腿间,扎绑腿。

女子及笄戴平角。结婚后,即戴上一帆船形三角高帽,用猪油与蜜蜡把头发粘结在一起,并以布包贴之。三角高帽用白布包扎,然后在上面复盖一条青蓝色的绣花巾,此帽日夜皆不能除下。洗头一次,需时一天,故往往一二个月才梳洗一次。妇女上衣一概用青色的布,长及膝,无领大襟,纽在右边扣。下身不穿裤,内围短裙一条,胸前再挂一条长围裙,然后扎一条腰带,带之两端有彩色丝条垂下。过去妇女都在腰间悬一串铜钱,走路时发出叮叮之声。上衣背后及胸前长围裙之正中,各嵌有一方刺绣,大小与男服的图案基本一样,扎绑腿。

东边瑶因居住地域不同,服饰亦稍有差异。如必背、游溪、茶坪和上、下寨的男子包白色头巾,结在脑后,分成“八”字形,垂于两肩,扎白色绑腿,穿青蓝色上衣。而营坑、东田片的男子包蓝色头巾,结在额前,左右分开,扎蓝色绑腿,喜穿白色上衣,外套蓝色背褂。营坑妇女戴三角形高帽,有两枝竹片从脸颊向下延伸,长及颔。

学者称:“瑶人装饰,女帽之尖角,像狗之两耳,其腰间所束之白布巾,必将两端作三角形,悬于两股上侧,系狗尾之形。又男人之裹头巾,将两端悬于两耳之后,长约五六寸,亦像狗之两耳。……瑶人相传,彼之祖先乃一狗头王,故男妇之装饰,均取狗之意。”[1]

(二)西边瑶 男子头缠蓝色头巾。男女服装与汉族无大差异,惟妇女头上戴的不是三角形高帽,而是折叠成很多层的布,或用绣有花纹的蓝头巾包头。上衣的领边、袖口、衫脚等处用白蓝黑三色镶嵌。

四、婚姻家庭

瑶族的婚姻家庭,从其传统习惯看,是族内婚和族外婚混合存在,实行一夫一妻制。青年男女恋爱是自由的,除兄弟姐妹等至亲者外,同姓可以结婚。未婚男女,若要结为终身伴侣,必须明媒正娶,举行一定的婚姻仪式,才被社会承认为合法夫妻。东边瑶与西边瑶的婚姻亦有不同。

(一)东边瑶的婚姻习俗

秃噢(瑶语娶妻)有订婚、过聘礼与迎娶3个阶段。订婚,男女双方若情投意合,男子即送女子手镯1只或刀鞘1个,现代亦有送钢笔、手表的。女子回送男子1条绣有花纹的头巾,即算定情。男女交换礼物约1个月之后,即由男子禀明父母,请媒人向女方求婚,若合意就订定结婚日期及女子出嫁时送亲人数。如果订婚后,女方悔约,要赔偿订婚时所费的酒菜钱,若是男方悔约则作罢。过聘礼,在订婚后,请媒人将彩礼聘金送至女家。迎娶,按订婚时双方议定的日期,由男方请师爷卜择吉日,并将此“吉日”通知女家,到时举行结婚仪式。

招郎 这种婚例在瑶族内部比较普遍。但"招郎"也有两种惯例,一是男子入赘后,要完全脱离自己父母家庭,跟入赘家姓氏,并改名字,所生子女一律随母姓;二是男子入赘后,不脱离自己父母家庭,亦不改换姓名,所生子女,第1个随母姓,第2个随父姓,其余类推,若终生只有1个孩子,则两家有份。后者对岳父母的遗产亦同样有继承权。但也有全部 子女都随父姓的。

担名 这种婚例较为特殊,不须举行任何婚礼仪式。有些家庭无子,为了传宗接代,女儿长大后,选择1个留家,尚未择配,可任其与自己喜爱的男子交往,怀孕后,父母便在亲友中选择合适的未婚男子“担名”作名义丈夫。男子在“担名”期间可与女子同宿,生下子女属女方,随母姓,感情好的可长期同居,不好即散。男女双方均无财物赠送。如女方另找对象结婚,即给男方两元钱作脱名费便可。目前,这种习俗已基本革除。

马头亲(又称“半路亲”)男子娶再嫁妇女为妻。婚姻仪式一切从简,花费不多,故一般贫家的男子,娶“马头亲”较多。寡妇招郎入门称“回头亲”。

离婚 过去瑶族离婚手续很简便,只要双方同意,即请族中的年长父老作证,拆开或折断一物各执一半,离婚便告成,此后男婚女嫁各不相干。但有些家庭若是女方提出离婚,必须退回身价银给男方。如果是男方提出,女方即不用退回任何聘礼。

寡妇或离婚后再嫁的妇女,不受歧视。

婚仪 迎娶之日,男方要派一名吹鼓手,沿途吹唢呐至女家接新娘,男家在门口摆1台1凳,台上设豆腐1钵,酒1壶。新娘及送亲者到时,人人都要饮一口酒和吃一点豆腐。师爷站在送亲者及新娘面前喃唱。另一人一手捉雄鸡,一手持刀站在门口。师爷唱到最后一句时,捉鸡者手起刀落,斩掉鸡头,即丢入内厅中,以卜吉凶。新娘入屋,双方父母坐于新人面前,各自告诫儿女,要孝顺父母翁姑,勤劳生产,俭朴持家,不偷不赌,告诫毕,新郎新娘饮交杯酒,拜亲戚长辈,礼毕新娘即入新房。开宴前,复出向宾客敬认亲酒,新婚夫妻各由对方的一位长辈带领,另一人捧1托盘,盛酒1壶杯数只跟随,长者每教称呼一位宾客,新人即敬酒1杯。认亲完毕,全体嘉宾入席饮宴,猜拳行令,祝酒之声,通宵达旦。

新婚夫妇,无特殊服装,男子包头巾,女戴三角高帽或圆形帽。

婚仪时间共两天。第1天接待贺喜的宾客,第2天拜堂成亲。

女子出嫁,父母只给1个木箱作嫁妆,以盛订婚时双方议定的衣物,及存放私己钱(出嫁前的一天,父母及亲戚每人给2至3角私己钱)。

出嫁之日,送亲者除父母兄弟姐妹全体家人外,亲戚亦有派人参加的,故送亲人数,少则8至10人,多则24人。出门时,由一及笄而未婚的少女持伞遮盖新娘,一同步行至男家,中途遇河过桥,新娘要行半屈膝礼,并放下铜钱一枚于桥头。

全体送嫁者,在男家住一天一夜或两天两夜,婚礼结束时,女方的亲戚每人要给新郎2至3角鞭炮钱,而男方则按订婚时议定的猪肉数分赠给送亲者,每人约2至3斤。至此婚礼结束,宾客散去。

回门 婚后女子在男家住7天后,即可返回母家。居留期一般3至5天,或8至10天。而男子婚后,当年的(农历)12月30日,偕妻子第一次到丈人家作客,这称“转面”。届时,女家要派人往男家为新婚夫妇接担猪肉、鸡、酒、糍粑等物,沿途鸣放鞭炮,女方的亲戚亦在他们将至时燃放鞭炮迎接。年初一下坛,即新女婿要在村外的社坛庙燃放一串特大的鞭炮,及点燃一对大蜡烛(蜡烛越大越好),并设酒款待女家的亲戚,每人1杯,饮者回送猪肉1块。此后,由女方的亲戚各家轮流宴请新婚夫妇,新婚夫妇即给各家亲戚回赠酒2斤,猪肉1斤,盆样大的糍粑2个。居留期长达15天,归家时,女方的亲戚又燃放鞭炮送行,故此礼节花费甚大。不过若男子婚后家境贫寒,也可待妻子生孩子后或生活较好时才履行。

(二)西边瑶的婚姻习俗

西边瑶的婚姻习俗,与东边瑶差异较大 是同姓不能结婚。男女普遍于十四五岁便由父母作主订下婚约,至十六七岁即行结婚。婚礼仪式及程序与东边瑶相似,其不同之处是迎娶之日,男家在门前设的“拦门餐”,必须有大量酒菜供女方全体送嫁者饮食至饭饱酒足,还要有剩余,这是婚礼中最丰盛的一餐。路远的也有设“半路餐”的,即在半路设席饮宴。“拦门餐”宴罢,即“斩煞”入门。新娘及全体送嫁者入屋后,男家又于屋内设“入门餐”,不过,此餐酒菜较随便,不拘多少。婚礼结束,送嫁者临归前,男方要给"利市"钱,每人1元2角或2元4角,较富者每人给3元6角。若男子入赘,婚礼较简单,双方亲房齐集女家,随便吃一餐饭并饮认亲酒就算完事。

离婚 若离婚时只有一个孩子,要由双方父母商议归哪方所有,如归女方,则由女方补回男方50元至100元即成。

瑶族的婚姻传统习惯,西边瑶与东边瑶历来不互相婚配,而西边瑶却允许与汉族联婚,不过仅限于“招郎入舍”,瑶女嫁到汉区就极为罕见,东边瑶与汉人则完全不通婚嫁。当前,瑶汉族可通婚,结婚、离婚均按《婚姻法》规定履行手续。

五、民间信仰

瑶族历史上有以盘王为中心的祖宗崇拜。“瑶人认其祖先为盘古,其所敬祀之盘王神,则不仅代表盘古,真是代表一切祖先的灵魂。” [2]大凡婚丧二事,年节喜庆,以及拜王度身,都要拜祭盘王。他们迷信和崇敬的鬼神分为两大类:一是他们最畏惧和憎恨的,认为能致人生病或死亡的魔鬼;二是他们认为能驱鬼怪,消灾祸的神仙。这两类鬼神,可在瑶族一些的经书(亦称“瑶书”)里找到,敬奉的如“玉皇大帝”、“元始天尊”、“道德真君”、“北极世尊”、“张道教、召二郎、召三郎”等,是能驱妖除邪治瘟的神仙。张道教,“瑶书”里称他能“行符敕水服邪精”,似是道教的创始人张道陵。瑶族最憎恨的魔鬼有:阎罗王、日落大将、扶笔先生、点部先生,都是司生死权的催命鬼,还有溺死鬼、棺材精、流浪鬼、含药鬼(即服毒自杀)、吊颈鬼、行病大王等十多种。这些魔鬼,又都是道教中道士作法驱除的对象。“瑶人心里没有比瘟疫或疾病死亡的事情更为恐怖,所以时刻需要那些能驱杀瘟疫的人神来作他们精神上的保护者。”[3]这是瑶族在生存抗争中处于无助状态下寻求精神解脱的一种形式,并无较高的宗教理想。他们还信仰“万物有灵”,举凡老树古藤,山石鸟兽,桥头田边,牛栏猪舍等,都可成为膜拜的偶象,认为每一自然事物,都给予一专司之神,这是原始崇拜的遗传。

(一)拜王 拜王又称还盘王愿。这缘于当年过海遇险,向盘王许愿显灵,“十二姓板瑶过到岸边,大齐商量,得处安居,慢酬谢盘皇神恩。三个翁分开,一捻(支)下南海;一念(支)下交趾;一念(支)下广东道韶州府乐昌县安居。又开田地,耕种很好,各人立宅安居。又谢恩他(盘皇)有灵神,十二姓才抬香炉,各人分开,敬奉盘皇翁。”[4]以后,为祈求祖先与神灵的庇护,使人寿年丰,六畜兴旺,逐渐形成一种仪式。一般以一家为主,约请亲房数户联合举办,或一家单独举行。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拜王活动,共一个香炉的亲房最快亦要3年才举行一次,不过,大的村寨每年都有人举行拜王。举行“拜王”时大都遍请亲友参加,结束时送客,主人则给每位亲友猪肉2至3块,每块约二三两重。准备举行拜王的人家,必须在年初约请好师爷2人,“歌姆”(专司唱瑶经的妇女)1人,炊事若干人(事主物色好人选,用竹壳包些食盐,前往其家置于厨房中,就算约定,不必征求本人 同意,瑶民称之“盐信”),典女3至4人(未婚的青年女子,在第3晚表演结婚饮酒、拜堂成亲等节目)。男的则不预请,届时现场选拉未婚男子。举行仪式的日子,一般在冬闲期间,事前请师爷占卦,选择黄道吉日开坛,到时约请全村老幼参加,吃喝热闹3天3夜,不需斋戒。拜王一次约需费用数百元,猪肉数百斤。

此外还有拜“半路王”、“千年王”等。半路王又称半路堂,相传是瑶族十二姓兄弟在渡海迁徙时,有六姓覆船沉没海中,其余六姓起愿,求神保佑平安,船抵岸上沙滩后便要还愿,故传说为“鱼子起愿,芒鼠还愿”。拜半路王以村为单位,各家献物捐资合办,在村外找一社坛庙之类的地方设坛举行,坛前放一条整猪,大小不拘,猪身贴满糍粑,上插纸花十二朵,代表十二姓兄弟,师爷不用请,由村中的师爷自动来承担请神跳王的职责,欢宴两天两夜。

千年王是规模最大的一种拜王,几个村寨联合集资合办。而且必定要找齐赵、盘、邓、李、黄、冯6姓才能举行,选择一适中的村子设坛,形式与拜半路王大同小异。但场面较大,人物众多,仅师爷就达七八人,还必须有一个在法力上最有权威者才能开坛。因耗财甚多,过去约30年举行一次,近代已无举行此种仪式。

(二)度身 度身又称“打幡”。“‘度身'为瑶族一种极大典礼,或称之曰‘大登科',意谓‘度身'之人,其知识本领皆因之增进,能为村人所重视,为村长者亦皆必曾‘度身'。死后,其灵魂可登天堂,亦以天堂为极乐处也。”[1]度身瑶族妇女死后称“娘”。仪式以一家或联合同祖宗的亲房数户一起举行,遍请亲戚朋友热闹7天7夜。受邀的客人需带猪肉、米、酒等食物,数量不拘。外来参观或协助者,亦可得一饱。度身仪式有一定的例规,要打醮7昼夜。度身之人须斋戒4天4夜,到第5天才准开荤。期间度身之人有“上刀山”、“开天门”的仪式,并对其传授戒律,告诫孝顺行善。

(三)挂灯 挂灯取法名,是单家独办的一种时间短、仪式简、花钱少而取得法名的仪式,因现场要设七盏油灯,故名挂灯。举办人家请2至3个师爷,在神龛前为取法名者举行“挂灯”仪式定法名。同时要请取法名者的兄辈或舅辈做证人。一般经过二三个小时仪式便结束。仪式结束后主家要请师爷、证人吃一顿饭,给师爷猪肉3斤,证人猪头1只即可。“挂灯”取法名可在拜王或度身时举行。

六、丧葬

在瑶族中,人死后停尸床上,用湿毛巾给死者拭头脸及四肢,然后整理穿戴之服饰(富者有寿衣,贫者只穿日常衣服)入殓,无其它陪葬品。治丧时请师爷2至6人做丧堂(死者生前已度身的做2天,未度身的做1天),子女儿媳头包白布,以示戴孝,并守灵1天,第2天出殡。

出殡时,棺不用木杠,由十余人将棺抬至肩上,徐徐而行,一个师爷助手撒谷棺上,一女子撑伞遮棺头,(死者无女由子代,无子则孙代,若死者绝嗣,其至亲者可代),直至墓地。

启行时,两个师爷为先导,手执木斧棍棒,且行且击。抬棺至墓地,放入墓穴后,掩土;也有不掩土,用杉树皮盖在棺面上即返。

归家后,师爷作法事,其名目有:拜四方、跳神、劝酒、接神、驱鬼、送神等。每一节目结束,均烧纸钱法牒,全部功课完毕后,所有纸灰,悉用一块白布包起。此时师爷及其助手即将米缸、瓦碗和灰包,一并担至墓穴边上,一人将盖棺的杉树皮揭去,一人以锄撬棺盖的下端,一人把灰包丢入棺中,随以土埋之。葬毕,米缸置于坟之东边,碗全数堆放缸旁,并将出殡时导路之木斧二把,木棍四条,插 坟旁。一师爷喃呢咒语,吹角,烧纸钱毕,即返。归家举行送神礼,同时将厅内所挂之榜文、白纸条等全扯下烧掉,撤去纸马神像,孝子亦把头上白布除下,丧堂仪式至此结束。

第7天为迎七丧礼,在晚上举行,师爷坐在桌旁喃呢多时,之后诵读“家先单”一遍,丧葬仪式全部结束。

孝子在一个月内不得理发,当年不得在家门口贴红纸及对联。

三四年后,即行捡骨入缸迁葬,至多不得超过5年。

孕妇难产及因烈性传染病而死亡的,其尸体抬至野外,用12捆柴架起棺材火化。若是被杀害或死因不明的,在案情尚未查清之前,则停尸不葬。

目前,不良的丧葬陋习已被摈弃。

七、节日

(一)东边瑶的传统节日有:

1、春节 此节的活动时间较长,从旧岁的12月24日小年夜各村打铜锣起,一直到初四日的下半夜才停止。从小年夜到年三十晚各家每晚要祀祖先,同房同宗的可以联合举行,焚香烧纸钱,祀毕全家才进晚餐。年初二、三、四这3天,东田、大寮下、洋碰、乌石下、散坑等各村的成年人,尤其是未婚青年,都穿着新衣,赶赴各乡习惯的集中地玩乐,不管路程有多远,都依时抵达目的地。有三五成群的,有一双一对的,有谈天说笑或游玩嬉戏的,有对唱山歌或倾诉心事的,总之是尽情地欢乐。男女双方情投意合,即可以男跟女回家或就近于亲戚处住宿。

送懒日。年初五为送懒日。是日天刚朦朦亮,家主即在屋里洒扫清洁,并要念咒语。扫毕,垃圾盛于粪箕,然后以一支筷子串猪肉、糍粑各一块,插于其上,送出屋外,随手关闭屋门,将垃圾倒于路旁焚化,还燃香放鞭炮。

2、送神节 正月初六至初十日为“送神节”。以猪肉、豆腐、酒等陈列于众厅里,焚香点烛烧纸钱,请师爷将“回家过年的祖宗家先送回阴间”,年节即告结束。年初七不出门探亲,外出探亲者初八日不能回家,是谓“七不去,八不回”。

3、禾必节 二月初一为禾必(麻雀)节,又叫封鸟嘴。是日要以糍粑粘白纸条于小棍上,遍插田基,以驱赶飞鸟,使农作物免受其害,不用祭神。

4、清明节 修坟头扫墓,以糯米糍粑、猪肉及活鸡,摆在坟前,焚香点烛烧纸钱祭祖。若扫公共祖坟,则请师爷作法事,占卦以辨吉凶,祭毕返家会餐。

5、鬼节 七月十五日为“鬼节”。用白纸剪成衣裳状,摆在三叉路口,杀鸡取血淋之,随之火化,以祭四方的“无主孤魂”。但东坪及必背的瑶民无此祭法,只做竹叶糍粑,在家里或众厅内祀祖宗“家先”。

6、尝新节 十月初一是尝新节,俗称十月朝。祭家先庆丰收,是日用糍粑喂牛,并粘牛角、牛腰、牛尾等处。十五日以后,为“放野牛”,不用人看管,任其自出自归,若到晚不归,便上山寻找。牛吃了庄稼,牛主不须负责。但瑶山霜期早,一般此时已冬收完毕。

东坪这边的瑶民,因接近汉区,亦有庆端午节和中秋节的。

(二)西边瑶的节日

与汉族的节日大致相同,正月年初一,十五元宵,五月初五,七月十五,十一月冬至,均为大的节。

八、艺术

(一)刺绣 瑶族的刺绣多用于服饰上,如衣服、头巾,妇女的腰带、围裙,小孩的帽子,都绣有各式各样的鲜艳夺目的图案。瑶族的传统习惯,头巾是年轻女子婚姻恋爱时送给情人的一件宝贵礼物,所以瑶族姑娘多数在十一二岁开始学刺绣,中、青年妇女随身带针线包上山劳动,一有空即取出针线包精心刺绣,这种习惯代代相传。配有刺绣图案的服饰:

1、包头巾 有白色和京青色布料两种。长2米,宽30.5厘米的正方形,两 端绣宽3厘米的花纹。正方形的每一排有兽形纹,四角上有字纹或花蕊纹,两端是菊花纹、栀子花纹、兽形纹、人形纹配合成一条带状图案。

2、腰带 布料、花纹与头巾相同,不同的是腰带多有有绣正中部位的花纹。男女所用腰带相同。

3、上衣 刺绣正方形图案。男装绣胸前一块,边长约10厘米正方形,后背一块,边长20—25厘米的正方形。女人上衣只绣后背幅,花纹大小和男人完全相同。上衣刺绣的图案由兽形纹、花蕊纹、人形纹、方块纹、栀子花纹构成,男女上衣花纹有多少不同,布局完全一样。

4、女子帽子 披在帽子顶的一块布绣,长约30厘米,宽约50—60厘米。是用上述花纹和三角形花纹绣在长形的布上。小孩的帽子只绣帽边、帽顶。

5、围裙 绣在围裙中心,长约10厘米,宽约3—4厘米的变形寿字纹、人形纹及带状纹组成的图案。

(二)刺绣的类型

1、自然形态的模拟。有四脚兽类(瑶民解释为鹿)和人两种。

2、几何形态的演变。有横直线和对角形演变的正方形、直角三角形、齿状形、城堞形等几种。

3、由外族传人的有植物的菊花、栀子花纹以及寿字纹。

刺绣的方法:配合刺绣,用红、绿、黄、白、黑五种色线配绣,并以红、黄两种为主体色,配色有严格的规定,兽形纹、人形纹限定是用黑色或白色刺绣,其他色线概不入选。选用的布料有两种:一种是白棉布,一种是深蓝色的京青布,根据布料的底色选用不同颜色的色线刺绣,故各式图案的花纹明朗夺目、美观,别具一格。

九、音乐、舞蹈

瑶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创造了具有独特形式、内容和风格的民间音乐和舞蹈。瑶族通过这些音乐、舞蹈及用方案歌颂历史,反映生活,表达自己的欢乐、疾苦、愿望等。

(一)音乐

1、乐器 瑶族乐器种类较少,一般为吹奏、打击乐器。吹奏乐器有唢呐、牛角和海螺。打击乐器有长鼓、铜锣、铙钹等。唢呐。瑶语叫“番席”,其结构与汉族的相似,但体部有直和弯的两种类型。

2、牛角 瑶语叫“嗯姜”或“嗯果”,吹时发出呜呜声音,一般用作发信号。

3、海螺 瑶语叫“火落”,在天然海螺的顶尖开孔制成,一般作伴奏和发信号使用。

4、长鼓 又称小番鼓,瑶语叫“打浊”,用圆木制成,长约78—80厘米,两头粗中间细,制作时在两头挖出一浅洞,外蒙牛皮,歌舞时,随着节拍,一端击一下,交错进行。

5、铜锣 瑶语叫“冬落”,直径约30—40厘米,锣的边缘有两个孔,用绳吊起,用木槌敲打。

6、铙钹 瑶语叫“落别”,铙钹形状与现汉族的相同,大的直径约30厘米,只用来演奏,小的直径为10—20厘米,跳舞进使用,边击边舞。

(二)舞蹈

瑶族的舞蹈具有古朴、简单、节奏感强等特点,动作变化少,随着音乐节奏一蹲一起,每一个动作都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之分,如此反复多次。这种传统舞蹈主要有:

1铜鼓舞(又称拜王舞或跳王舞)由8个男子或男女各半组成,其中两人右手执铜铃,左手执铙王鞭,中间一人身穿舞服,手执铜铃,其余的四人手执铙钹,围圈蹲跳耕山、种土动作,庆祝粮食丰收,表示生活越过越好。

2、草席舞(又称打火堂)每当山寨举办大事时,主寨客厅内挂满祖先的画像,挂起12盏油灯,由3个手执草席的男子边跳边唱草席歌。

3、打马兵舞 由3男3女组成,先由一男子手执铜铃站中央,其他人围绕着他欢快起舞,接着男女手拉手围成圈,时而上下跳跃,时而来回旋转并高声吹叫,气氛热烈,表示对祖先恩赐的感激之情,每年收获 后,“十月朝”各村瑶民都聚集在一起,纵情歌舞,庆祝丰收,感谢祖先。

4、铙钹舞 又称串逗舞,由4个男子手执铙钹,围绕方桌对歌边舞,时而面朝桌子,时而而朝外,每逢节日,为纪念祖先,人们会打起铙钹,跳起舞来。

2. 乳源南水湖三个景点

1、新丰江水库(万绿湖)

新丰江水库就是万绿湖,位于广东省河源市区6公里处,新丰江下游,华南地区第一大湖,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素有粤港澳大湾区的“后花园”之称。

新丰江水库是1958年7月破土动工,到1969年建成,最大坝高105米,设计库容量140亿立方米,在370平方千米的湖面中,还有360多个岛屿,湖岸有桂山,湖光山色美不胜收,主要景点有水月湾、镜花缘、大坝等等。

2、枫树坝水库

枫树坝水库位于广东省龙川县,水电站建在广东龙川的东江,控制流域面积5150平方公里,最大坝高95.1 米,坝顶长度418米,始建于1970年,到1973年9月下闸蓄水,总库容19.4亿立米。

这座水库在龙川县枫树坝镇,故而得名,听说修建大坝时动用了大量的人力,才有了这空气清新,生态浓郁,环境清幽的好地方,其水可直接饮用,被称为“全省人民的大水缸”。

3、南水水库(南水湖)

南水水库风景秀美,坐落于广东省韶关市乳源县,始建于1958年,到1969年建成,湖面宽达38平方公里,库容量达12.80亿立方米。

南水水库,也叫南水湖,距韶关火车站50公里、乳源县城15公里,属于省级风景名胜区,吸引了很多游客。

4、白盆珠水库

白盆珠水库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城东北34公里,东江支流西枝江上游,原名“白朦珠”,因库区地形似盆,所以改称白盆珠。

这座水库具有防洪、灌溉为主,兼发电和改善西枝江航运的功能,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筹备,后来出现了停工,又复建的情况,直到1985年8月建成,总库容12.2亿立方米。

5、鹤地水库

鹤地水库在雷州半岛北部,湛江廉江,库区跨越到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陆川、博白二县,是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和航运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

这座水库于1958年6月10日动工,库区工程高峰期动用民工达5万余人,至第二年9月基本建成,在当年备受关注,库区枢纽工程有主坝一座,副坝36座,溢洪道两座,输水洞、船闸各一座及电站两座,总库容为11.875亿立方米。

3. 乳源县古母水镇地图

乳源美食:石韭菜,君达菜包,瑶山烟肉,三角鲂鱼,剁椒鸵鸟肾,古母水鸡,乳源冬菇,打油茶,龙归冷水肚 ,香芋扣肉 ,爆炒山坑螺。

乳源大峡谷风味小吃 :谢村包 ,铜勺饼 ,牛杂煲 ,卷肠粉 ,船佬饺

4. 乳源景点介绍

1.县城的文昌公园,晚上还是很漂亮的还有文昌塔

2.乳源人民英雄纪念碑(这座古道红军路遗址纪念碑也是自2018年以来,乳源民间在以铁龙头为中心,在岩口村委会、柯树下村委会等地西京古道沿途修建的第八座红色纪念建筑)

3.观音山公园

5. 乳源有什么旅游景点

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是广东省韶关市下辖县,位于广东省北部。多峡谷,境内森林、水力、矿产、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景点主要有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广东大峡谷、鸵鸟寨、必背瑶寨、南水温泉度假村等等。

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属南岭山脉中段,是珠江支流北江的发源地。这里有广东保存最好的原始森林,这里有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30多座,其中石坑崆为广东最高峰。由于山地多雨,这里溪涧流量大,形成不少险滩和瀑布,南岭的瀑布长廊景区、原始森林“小黄山”景区、广东第一高 石坑崆景区、亲水谷景区堪称南岭四绝。

  云门山旅游度假区:以“过山瑶民俗文化”及“云门禅宗文化”为特色主题,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新项目云上飞瀑是世界上罕见的瀑布与观光电梯组合游玩体验项目,瀑布顶部设有80米长的玻璃观光平台供游客观景,站在观光平台上,可以欣赏云门山的无限美景。

广东大峡谷:峡谷长达15千米,深300多米,两侧是绝壁峡谷,以致密坚硬的石英岩为主。沿途风光秀美,由崖顶至谷底有观光梯,也有高达1386级石阶的陡峭“天梯”。峡谷还有一条从200多米的悬崖峭壁飞流直下的瀑布,形成了气势磅礴的山水奇观。

鸵鸟寨:1998年由台商投资1000万元,从南非引进鸵鸟蛋繁育养殖。高峰期曾有大小鸵鸟近4000只,其中成鸟2000多只,成为亚洲最大的鸵鸟养殖基地,是集鸵鸟的孵化、养殖、繁殖、屠宰、皮革、羽毛加工、饲料制造及观光旅游、餐饮旅业为一体的三高农业之一。

南水温泉度假村:总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建有别墅、标准客房多座,床位108个,温泉水直达浴室。餐厅一间,可容纳120人同时就餐。大小温泉池6个,面积50多平方米,温泉浴室20间。度假村还设有狩猎、桑拿、快艇游湖等娱乐项目。

必背瑶寨: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54公里的必背镇。是乳源 过山瑶的聚居地之一,是旅居美国、法国、加拿大、泰国、缅甸、老挝等海外过山瑶的祖居地。

  云门山大觉禅寺,简称云门寺,位于乳源瑶族自治县县城北6公里的慈云峰下,是我国佛教禅宗五大支派之一云门宗的发祥地。云门寺创建于五代后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由云门宗始祖六祖慧能九传弟子文偃禅师所建。公元928年,南汉王刘龚赐额“光泰禅院”,后又改为“证真禅寺”。至宋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南汉王刘长敕封文偃禅师为“大慈云匡圣弘明大师”,并赐“文铢衣”一件,同时将“证真禅寺”敕升为“大觉禅寺”。因该寺座落在云门山,故称“云门山大觉禅寺”。

  天景山仙人桥风景区:地处乳源瑶族自治县洛阳镇境内,景区内生态原始,景色迷人,共有十多个景点开设,景观奇特,风景秀丽,是一个集山水溶岩、西京古道、仙山琼阁等美景于一体的文化厚重的仙境般景区,是休闲观光、科学探险、避暑度假的理想胜地。

6. 乳源旅游地图

湖南和广东交界处有永州市、郴州市、清远市、韶关市:

1、永州:永州东连郴州,南界广东省清远市、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西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北邻衡阳、邵阳两市。湘江经西向东穿越零祁盆地,潇水自南至北纵贯全境。

2、郴州:郴州市位于湖南省南部,东邻株洲市茶陵县、炎陵县及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和赣州市上犹县、崇义县;西于永州市蓝山县、宁远县、新田县、祁阳县交界;南连广东省韶关市下辖的仁化市、乐昌市、乳源瑶族自治县,清远市下辖的阳山县、连州市;北与衡阳市常宁市、耒阳市、衡南县、衡东县和株洲市攸县接壤。

3、清远:清远市位于广东省的中北部、北江中游、南岭山脉南侧与珠江三角洲的结合带上。南连广州和佛山市,北接湖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及东北部和韶关市交界,西及西南部与肇庆市为邻。

4、韶关:韶关地区东起南雄市界址镇界址村,西至乐昌市三溪镇丫告岭村,北抵乐昌市白石镇三界圩村,南达新丰县马头镇路下村,西北和东北与湖南省郴州市、江西省赣州市交界;东南接河源市,西南连清远市,南邻广州市和惠州市。

7. 乳源旅游攻略必去景点

广东乳 大峡谷景区位于距乳源县西南68公里的大布镇。大峡谷贯穿于韶关的大布镇和英德的波罗镇,全长15公里,最高深切度是400多米,沿途风景优美。

乳源大峡谷是广东地貌的一条美丽的伤痕,位于距广东省乳源县西南六十八公里的大布镇。

原来大峡谷所在地只是山沟中的小盆地,由于受到燕山造山运动的影响,令地壳承受地块抬升的扩张力,而使部分地块张裂下陷形成裂谷,距今已有一千万年的历史。

也因为乳源属于石灰岩地貌,所以大峡谷内有许多溶洞,而石灰岩与红色沙砾岩的成因非常相似,所以大峡谷的地貌与丹霞山的地貌非常相似。

大峡谷的两侧是高角度的绝壁峡谷,十分险峻,谷内出露的岩石为距今3亿多万年以前形成的沉积岩,以致密坚硬的石英岩为主。

大峡谷的顶端状似一只大埕,谷面宽约600米,平静的大布河流从东南向西北蜿蜒流过,流到这里突然腾空冲下,形成瀑布,其气势之磅礴,撼人心魄!瀑布下有一深潭,潭水一直沿着大峡谷流出英德波罗镇,汇入北江河。

在离大峡谷约二十公里处,有一个国内罕见的石英砂岩洞--景峰洞,洞内奇石千姿百态,与石灰岩溶洞相比,风格迥异,独具特色。

橘子洲头变身“航母”,古建筑遭遇防水大考

近日,#湖南暴雨#占据了各大热搜榜,就连曾经每年夏天毛主席都会去游泳的橘子洲头也未能幸免,被洪水穿洲,变身“航母”。

图/被洪水穿洲的橘子洲

子洲头——中国第一洲

橘子洲又称橘洲、水陆洲,洲上多美橘,故以为名。它于长沙市区的湘江中心,是湘江中最大的名洲,长沙市的重要名胜。凌袅袅碧波上,被誉为“中国第一洲”。

史载:橘洲生成于晋惠帝永兴二年(305),为激流回旋、沙石堆积而成。原有桔洲、织洲、誓洲、泉洲四岛,至清时只有上洲、中洲、下洲三岛,“望之若带,实不相连”。今演变成一串长岛,上为牛头洲,中为水陆洲,下为傅家洲。

图/被淹之前的橘子洲头

相信有少人都是因为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而知道橘子洲头的。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图/橘子洲头沁园春雪诗词碑

屡屡被淹,橘子洲头老建筑所剩无几

由于橘子洲位于湘江之中,交通不方便,经常会被水淹,故留存的古建筑并不多。一千多年里,有名气的建筑有:拱极楼、水陆寺(江神庙)、裴公亭洞庭宫等,洲上的古建筑基本都被毁于战火。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老建筑垮的垮,拆的拆,只留下了一些遗迹在老长沙人的记忆中。

图/橘子洲大桥

以橘子洲大桥为界点,向北有江神庙和拱极楼这两处极富盛名的古迹,是橘子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拱极楼和江神庙原貌已毁坏,只能通过后期恢复再现,使之成为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下面我们具体来说说这两处古迹。

拱极楼——橘子洲最高的古建筑

拱极楼屹立于橘洲最北处,统领橘洲,是古时橘子洲上最高的建筑,冬天登楼可观赏“江天暮雪”的佳景。该楼在清代被毁,现在的拱极楼是依据清同治七年《长沙县志》的一幅图复建而成的仿古建筑

图/拱极楼

拱极楼与毛主席雕塑各占一端,是洲上的代表性建筑。坐北朝南,构造独特,包括主楼、麓山在望、涛回轩、访梅亭等,是游人登高祈福的好去处。

江神庙——橘子洲最早的古建筑

江神庙原名叫水陆寺,我国古代六朝济应禅师所建,毁于清末,为整个橘子洲最早的古建筑。2009年建成的江神庙,实际上也是根据史上记载而设计建造的仿古建筑,它所展示的是清朝时期古建筑的风貌。从清朝至民国初年,湘江两岸及橘子洲上的居民,每年都到江神庙烧香祈福。

图/江神庙

江神庙东西两侧,有两排宽敞的房屋衬托这座仿古建筑。靠西侧的一排房屋建禅意生活体验馆,靠东侧的一排建筑建国学馆,开设传统文化教育、书法教育以及仁义和礼义廉耻教育,教学《老子》、《三字经》和《弟子规》等,教育人从小懂礼貌、尊重人、会感恩。

防水成为古建筑保护的重大课题

橘子洲汇集中西、古今等多种文化,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它既传承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增添现代园林的文化元素,精致的古建筑与简约的现代景点交辉,相得益彰,是长沙的城市名片。如今被洪水穿洲,古建筑的防水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图/长沙海关公廨

图/橘洲客栈

我国古代人民在建筑防水方面也是非常有智慧的,中国古建筑在设计中,坚持排水为主,防水为辅的原则,运用了多层的防水设计手法。

很多的古代建筑都是采用古老的建筑材料修建而成,在修缮过程中,要求设计者与施工者共同研究,合理安排。一定要先对建筑物原始的防水工艺进行研究,并且按照其相关的防水层依次进行修复,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保持建筑物的完整而又原始的风采,同时又不失防水功能。

对于已经造好的建筑则应该加强排水改造和防水加固以保护古建筑在日后的洪水中免受灾难的侵袭。

以上内容由古建中国整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更多古建知识可登录古建中国(www.gujianchina.cn)

关于古建中国:

古建中国--专注于建筑产业链,以古建筑传统文化为核心的综合运营服务商。以对古建筑“传承、应用、创新”为宗旨,以引领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导向。联合建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与咨询、设计、施工、地产商、材料商等企业达成战略联盟,形成配套国家一带一路、新区建设、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的建设服务商。

古建中国由国内首家致力于研究古建筑及传统优良文化形制、元素、纹样与现代建筑完美融合的设计、施工、创新、应用企业--浙江汉农建设有限公司投资。古建中国致力于打造资讯、商务、文化、交流四大平台,为行业咨询、设计、施工、地产商、材料商等建筑行业上下游企业及政府提供服务。全力打造建筑行业顶级生态圈,开启建筑文化新纪元。

古建中国是中国城乡建设产业联盟创始成员单位、2016中国年度最佳雇主提名奖单位。核心团队拥有来自政府、地产、建筑、设计、材料、施工、金融、互联网、媒体等多方面专业人才联合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