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彩人物文瓶

 广彩是广州彩瓷的简称,又叫广州织金彩瓷。它是在各种白瓷器皿上彩绘而烧制成的一种具有浓厚的东方特色的工艺品,大都采用我国的织锦图案,以颜色鲜明绚丽而著称,是我国轴上彩瓷的一个独特的品种。广州彩瓷始于明代的广州三彩,到清代发展为五彩,并在乾隆年间逐步形成袖特的艺术风格,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广彩以色彩绚丽、构图严谨、绘工精细而著称。在洁白的瓷器上手工艺人织上金线,如万缕金丝织在宝石上,给人以雍容华贵之感。生产广彩用的自瓷胎主要来自江西、湖南、广东各大瓷区。广彩有大红、水青、大绿、鹤春、艳黑、双黄等20多种颜色,采用织、填、染、洗、描、堆、刻、刷等多种彩绘技巧,在自瓷胎上绘制出优美的花纹图案,然后放进电窑中在800℃左右的高温中烧制完成。 广彩的彩绘工艺工序有七道:描线、填色、织金、填绿、斗彩、包金口、烧花。广彩的图案设计有人物、花鸟虫鱼、山水风景等。广彩的产品主要分陈列艺术瓷、日用欣赏瓷、工艺瓷三大类。广彩中的工艺瓷共有500多个品种2000多个花式。

美人红叶 | 明代白釉地褐彩诗文人物纹饰梅瓶图像研析

梅瓶上的中国文化艺术精神

原创 逸美术

《明代梅瓶上诗文平面图》局部

此梅瓶器身上由明代瓷绘艺人

书绘有诗文和人物纹饰

诗作者是明代著名海南诗人王佐

诗名为《美人红叶图》

瓶上中部一面书写有诗文

另一面绘有一美人,她婉约、幽怨

若有所思地望着身边一片红叶

在古代,红叶常常表示传情之物

寓意着爱情、凄美、思念之感

《明代白釉褐彩诗文人物纹梅瓶立面图》

《明代梅瓶上人物纹平面图》局部

关于王佐

《王佐画像》

王佐,字汝学,号桐乡

琼州府临高县蚕都村

今海南省临高县博厚镇透滩村人

生于宣德戊申年(1428)

逝世于1512年,享年85岁

明代海南著名诗人

与明四家为同时代人

明(1427-1509) 沈周《卧游图》册页

《南宋著名政治家胡铨画像》

王佐出身于书香门第

先祖王良先是南宋举人

也是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

胡铨的得意门生

父亲王原恺为世袭抚黎士舍官

母亲唐朝选出身琼州望族

这为王佐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小在父母指导下读书习字,进步很快

《教子图》

《王佐母亲唐朝选》

7岁时,王佐的父亲重病身亡

王佐的母亲唐朝选是一个坚韧的女性

她除了负担全家的生活起居外

对王佐的教育更加严格

因娘家在琼山,唐氏带王佐前往琼山

拜冯源为师进行攻读学习

冯源,琼山那邕都(今府城那央村)人

当过教谕,是琼山数一数二的私塾名师

在冯源的悉心教导下

王佐诗文功力有了很大的长进

《古代科举考试图》

恩师冯源去世后

母亲唐朝选把王佐送回琼山攀丹村外祖家

从此,王佐开始接受外祖唐舟的教育

后来,王佐还师从唐舟的女婿丘濬

在两位名士唐舟和丘濬的教导下

王佐不仅饱读诗书

而且也学得为人处世之道

正统十二年(1447年)

20岁王佐到广州参加考试,考中举人

国子监学子图》

明朝宰相李贤画像》

王佐乡试获中礼经魁(举人第一名)后

于次年赴京参加会试,但不幸落第

便留在京师太学(国子监)读书

王佐并多次参加会试

祭酒吴节、司业阎禹锡等都称赞他

并向宰相李贤推荐

李贤也深信王佐将来必成大器

明(1470-1559) 文征明《木兰图卷》纸本设色

书法“礼魁”》

《王佐“礼魁坊”》

景泰五年(1454)

明朝政府推行“崇节俭”的政策

对国子监学员进行大幅裁减

但王佐却以出色的才学被留了下来

为了表彰这位才华横溢的国子生

景泰六年皇帝亲自命令监察御史彭烈

广东按察司检事陈廉会

同琼州府通判米盈、临高知县杨护等官员

到临高县博厚镇透滩村

为王佐建竖“礼魁坊”,以激励后学

《国子监琉璃牌坊》

王佐在国子监待了二十年,时年40岁

在中进士无望的情况下

王佐只好放弃考试,向吏部报到

要求铨补(量才补授官职)

成化二年(1466)

王佐出任广东高州同知,为正五品

负责分掌盐、粮、捕盗、江防、海疆、河工

以及清理军籍、抚绥民夷等事务

正式开始了他的仕宦生涯

《广东高州老照片》

当时高州境内流寇作乱

社会动荡不安,民众难以安居乐业

王佐到任后,深入了解地方动乱根源

据实情写出《边情策》,并提出治理意见

高州太守孔镛和都御史韩雍都十分赞赏

并叫王佐照着《边情策》实施

结束了高州一带频繁动乱的局面

对于这一时期的人生经历

王佐在他写《高州馆舍书怀》诗中记载:

“山郭民居十数家,官僚无事早休衙。

绿豪日写筹边策,白帖时催运饷槎。

雨过庭添瑶草色,日来窗映佛桑花。

此中诗景谁同赏,老我商羊咏圣涯。”

《古代殿试科举考试图》

成化五年(1469)

因母亲病故,王佐回家奔丧守孝

成化十年(1475)

改任福建邵武府同知

成化十三年(1478)春

邵武大旱,百姓四出逃荒,民心涣散

王佐请当地父老商量抗旱事宜

官民共同努力,解决了旱情

王佐此举,顺民益众

官民齐声赞其为“仁明司马”

成化十六年(1480)

调任福建乡试考官

扩增府、州、县学,并注重教化

反对行贿封举,深受生员拥护

明(1498-1552) 仇英《汉宫春晓图》局部 绢本设色

江西临江府牌坊》

王佐于弘治二年(1489)

改任江西临江府同知

直至弘治五年(1492)

王佐告老还乡,时年65岁

王佐虽然辗转三省任职二十余年

“所至以廉操闻,遗爱于民”

但因为“不能随时俯仰”

一直得不到升迁的机会

很多人都为这为大才子感到很痛惜

但是他自己却不以为意

体现了传统士人高尚的节操

《海南临高透滩村王佐墓》

正德七年(1512)

王佐逝世于家乡透滩村,享年85岁

根据他的遗愿

乡人将其安葬于那雀地

(今博厚镇多雀村附近)

这是由当时的堪舆大师徐豹为其选定

一直到1938年,王氏后人

将王佐迁葬于透滩村东南一处向阳山坡

《海南临高透滩村王佐公祠》

《海南临高透滩村王佐公祠》

西天庙

王佐虽然已经去世五百多年

但临高人、海南人民却从未曾忘记他

海南有多处王佐遗迹和纪念场所

这成为后世人们永远怀念王佐的平台

透滩村的礼魁坊、慈训堂、王佐公祠等

还有位于海口关厂坊的西天庙

都是人们追思王佐的地方

保存在临高档案馆的王佐著作《鸡肋集》

王佐一生酷爱读书

写下了许多意境高雅

并充满家乡气息的诗文

他主要著作有《鸡肋集》、《经籍目略》

和《琼台外纪》、《庚申录》及

《原教篇》、《金川玉屑集》、《琼崖表录》等

而且得到后世高度评价

王佐的代表作《鸡肋集》

书中有诗 302 首,杂文 82 篇

是王佐著作中的精华

王佐的诗,状物、写景,刻画入微

怀古抒情,清新隽永

关于《美人红叶图》诗文

《王佐画像》

《梅瓶上书写王佐“美人红叶图”诗文》

《美人红叶图》

明代 王佐

谢家夫人咏柳絮,

黄陵女儿歌竹枝。

谁信长门秋淡淡,

西风黄叶断肠词。

明(1470-1524) 唐寅《红叶题诗图》纸本设色

《梅瓶器身上绘画“美人红叶图”》

王佐《美人红叶图》诗词大意是:

晋朝才女谢道韫善咏柳絮

黄陵庙有娥皇、女英泪洒竹枝的传说

谁能理解长门宫秋意淡淡的故事

和西风吹落黄叶的萧瑟与幽怨

《古代谢道韫画像》

王佐《美人红叶图》诗中有许多故事

“ 谢家夫人咏柳絮”中的谢家夫人

指的是东晋才女诗人谢道韫

她出身于东晋的名门望族谢家

其叔父是当朝宰相谢安

父亲是安西将军谢奕

王羲之长子王凝之的妻子

《东晋宰相谢安》

晋代《青釉鸡嘴壶》

《谢道韫咏雪图》

谢道韫在小的时候

一次由叔叔谢安主持家庭诗词会上

谢安问家里孩子,“白雪纷纷何所拟?”

谢朗回答到:“撒盐空中差可拟”

而谢道韫却回答:“未若柳絮因风起”

这个精妙的比喻让谢安非常高兴

谢道韫的遐想,将飞雪比喻成柳絮

这样一段吟诗偶得的佳句

成为后世文人墨客津津乐道的典故

因这个故事,她与汉代的班昭、蔡琰等人

成为中国古代才女的代表人

而“咏絮之才”也成为后来人

称许有文才的女性的常用的词语

古黄陵庙图片》

诗中“黄陵女儿歌竹枝”

 黄陵指的是黄陵庙

位于灯影峡南岸一座低平的山上

传说是帝舜的二妃娥皇、女英的祀庙

娥皇、女英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帝尧的两个女儿,姐妹同嫁帝舜为妻

她们有一个共同的亲生儿子商均

由于舜父顽,母嚚,弟劣

曾多次欲置舜于死地

终因娥皇、女英助之而脱险

《帝舜画像》

《娥皇、女英画像》

舜继尧位后,娥皇、女英之其妃

后舜至南方巡视,死于苍梧

二妃往寻,得知舜帝已死,埋在九嶷山

抱竹痛哭,泪染青竹

伤痛难禁的娥皇、女英在痛哭之后

投湘江自尽了

她们的眼泪滴在湘江边的竹子

泪痕不褪,点点成斑

因此被称为“湘妃竹

娥皇、女英用生命谱写演绎了一段

凄美感人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

西汉长信宫灯》青铜器

《长门宫图片》

“谁信长门秋淡淡”

诗句中的“长门”为汉宫名

长门宫原是馆陶长公主刘嫖的私家园林

以长公主情夫董偃的名义献给汉武帝改建而成

用作皇帝去往祭祀先祖时休息的地方

后来刘嫖的女儿陈皇后被废,迁居长门宫

相传皇后陈阿娇不甘心被废

千金买赋,得司马相如所做《长门赋》

以期君王回心转意

此赋使长门之名千古流传

长门宫亦成为冷宫的代名词

自汉以来古典诗歌中常以“长门怨”为题

发抒失宠宫妃的哀怨之情

《长门宫中的陈阿娇》

《梅瓶上书写王佐“美人红叶图”诗文》

“西风黄叶断肠词”

写暮秋萧瑟之景,令人凄凉、伤感

另外梅瓶上此诗句书写为:

“西风黄叶断肠时”

而现在此句是“西风落叶断肠词”

不知是当时工匠书写错误

还是以前原文就是这样写的

值得人们探索和研究

广南的文化特色景点人物 广南历史文化名城

1. 广南历史文化名城

2021年云南省十佳宜居城市是:历史文化名城大理、世界文化遗产丽江、云烟之乡玉溪、历史文化名城,云南省省会昆明、红河哈呢族彝族自治州州府蒙自、文山广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州府楚雄、文山州州府文山、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府景宏、红河州弥勒市。

2. 广南历史文化名城介绍

桂林,简称桂,广西壮族自治区辖地级市,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本文将探讨桂林历史时期的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

秦灭六国后,派赵佗与任嚣等领兵南下进攻百越,将疆域向南拓展的同时也在新占领区设置郡县。秦代时,桂林属桂林郡。

秦朝末年,中原地区陷入战乱与分裂,赵佗趁机割据岭南地区,建立南越国。西汉王朝建立后,南越国一度臣服于汉王朝,成为西汉的藩属国,汉武帝时期,南越国为汉所灭。在行政区划上,西汉王朝继承了秦代的郡县制度,推行郡国并行的制度。西汉中后期,在郡县以上设置州牧(刺史部),后逐渐由监察机关演变为地方军政机关,州郡县成为主要的区划结构。桂林属益州刺史部零陵郡,地名始安。

东汉时期,行政区划基本上与西汉时期相同,桂林仍属荆州刺史部,零陵郡。

东汉后期,地方豪强与贵族的势力不断增强,黄巾起义后,东汉王朝基本上土崩瓦解。经过长期的军阀混战,进入了相对安定的三国时期,桂林先属刘备势力范围,后并入孙吴政权,属荆州始安郡,南部都尉。

三国后期,蜀汉与孙吴政权日益腐败,司马氏家族则控制了曹魏政权,在曹魏灭亡蜀汉后,西晋取代了曹魏政权。再次完成南北统一。西晋将交州刺史部分为广州与交州两部分,桂林属广州刺史部始安郡。

西晋完成统一后,朝政迅速走向腐败,贵族炫富攀比,诸王分裂中央,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太康盛世”很快就走向了“永嘉之乱”,内迁的少数民族在黄河流域纷纷建立本民族的政权,司马氏南迁至长江流域。东晋十六国到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频繁,行政区划也有一定的调整。南齐时,桂林属湘州,始安郡。

南北朝后期,南朝由于各种原因,在北朝分裂之后未能把握机遇,丧失了统一的大好机会。相反,经历了侯景之乱后,南朝元气大伤,在南北对抗中彻底陷入被动局面。最终,北朝的北周政权在竞争中笑到了最后,北周政权被隋朝取代后,再次开创了大一统的局面。在行政区划上,隋代统治者重新实行郡县制,试图通过废除州牧来削弱地方权力,避免重蹈军阀混战的局面。隋代时,桂林属始安郡。。

隋朝重新开创了大一统的局面,也在很多方面将封建制度进行完善与升级,然而隋文帝开创的盛世局面没能维持太久,隋炀帝的暴政最终导致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短命的王朝。唐王朝实现统一后,在行政区划上沿袭了隋代的郡县制度,但将郡改称州,同时在州县以上设置道行政区。唐代中期以后,因为战争需要,唐政府又在部分地区增设节度使与都督府,掌握地方军政大权,地方势力迅速抬头。桂林属唐岭南道,桂州。

北宋建立后,统治者有鉴于安史之乱以来的军阀混战教训,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试图强化中央的权力,削弱地方的实力。在中央,宋太祖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开国将领的兵权。在地方则大力削弱军事与财政权力。桂林属广南西路,桂州。

北宋过分的强化中央权力,无形中也造成了地方及边疆地区军事力量的大大削弱。北宋被金朝灭亡后,残存的宋朝贵族南渡长江,在杭州建立了南宋政权。南宋在和金朝多次 军事对抗后,最终向金朝称臣,以秦岭淮河一界与金朝对峙。桂林在南宋时属广纳西路,静江府。

元朝完成统一后,推行行中书省制度,并在地方行政上继承了两宋的传统。桂林属湖广行省静江路。

明代前期,在继承行省制度的大背景下,对行省边界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对行省的模式也做了进一步的调整,基本上奠定了后世行省边界的基础。桂林属广西布政使司,桂林府。自此,桂林成为广西的省会所在地。

清代初期,清政府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加强对西南地区的控制力度,桂林属广西省桂林府,仍然是广西省的省会。

3. 广东历史文化名城

西安是一个让华夏子民魂牵梦萦的城市。西安见证了我们的文明从创立的婴儿期到商周春秋的成长期,延绵到汉唐的强壮期。

西安因为唐朝在这里建都【长安】而闻名于世。但是更重要的是,西安还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座城市。

仅凭借第一座城市的称号,西安入选历史文化名城就毫无问题。更何况西安还有中国历史上数千年首都历史的恐怖加持。

周文王在西安定都镐京,时间是公元前12世纪。这时候现在很多国家连影子都没出现。

周朝之后,先后有21个王朝和政权定都在西安。其中就包括,

第一个大统一王朝,秦。

中国文化的奠基者,汉。

中华文明最鼎盛的时代,唐。

这些大统一王朝都是定都西安。西安作为王朝首都的时间,加起来有1200多年。

并且,西安还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开启了历史上的全球化时代。

西安城墙亲眼见到了丝绸之路之上繁忙的商旅。

文王定都镐京(西安),从此周朝开始了800年的春秋。

商鞅将秦国首都迁到咸阳,即现在的西安。他见证了秦国从边陲蛮夷到中华帝国的崛起动荡年代。

汉代定都西安,开始自己的灿若星河的伟大历史,中华文明从这里前往世界。

唐代定居长安,这个城市也见证了万国来朝,贞观之治以及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

不知道究竟是西安成就了中华文明,还是中华文明成就了西安。

说到西安历史建筑。秦兵马俑是世界十大奇迹大家都知道。汉代留下了未央宫;唐代留下了大明宫,大明宫会告诉人们,当年那个宫殿设计师是多么的巧夺天工。大雁塔可以和人聊一聊当年玄奘大师创建唯识宗的经过。可以说,西安的每一个古老建筑,都可以和人聊个几千年的历史。

唐代西安大明宫

大明宫含元殿

兵马俑里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雄兵

4. 广南历史文化名城有哪些

  好像不应该说是桂林山水的由来,应该是桂林的由来吧。  桂林,位于广西东北部,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和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漓江西岸,以盛产桂花、桂树成林而得名。桂林山水是对桂林旅游资源的总称。桂林山水所指的范围很广,项目繁多。桂林山水一向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而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桂林山水包括山、水、喀斯特岩洞、古迹、石刻等等。  关于历史方面:  桂林是一座文化古城。两千多年的历史,使它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设置桂林郡,开凿灵渠,沟通湘江 和漓江。桂林从此便成为南通海域,北达中原的重镇。宋代以后,它一直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号称“西南会府”,直到新中国建立。根据市区宝积岩和甑皮岩洞穴发现的遗物考证,甑皮岩人是母系氏族的社会阶段,距今约一万年。夏商周时期,这里是“百越”人的居住地。秦始皇置桂林,象,南海三郡,这是“桂林”名称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 天的桂林市。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 年),在这里设始安县,隶属荆州零陵郡。东汉时改属始安侯国。三国时先属蜀,后归吴。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安郡始安县,郡县治所都在今之桂林。隋唐时属岭南桂州总管府。唐武德四年(621年),李靖修城于独秀峰南。贞观八年(634年)改名临桂县,属桂州始安郡。光化三年(900年)始,属静江节度。五代十国时先后属楚和南汉的桂州。宋时,前属广南西路桂州,后属静江府。元时属广西行中书省静江路。明清时均属广西省桂林府。民国时属广西省。  1914年改名桂林县,1940年始设桂林市。1944年11月至1945年7月28日,为日寇占领。光复后仍为广西省辖市。历史上长期为广西省会。1949年11月22日桂林解放,为广西省辖市,1958年改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辖桂林城区和郊区。1981年7月、1983年10月阳朔、临桂划归桂林市管辖。1996年12月26日桂林市委,市人民政府按国务院,自治区批复的方案,实行区划调整,将郊区更名为雁山区。1998年9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区合并,组建新的桂林市。  距今约一万年前,根据市区宝积岩和甑皮岩洞穴发现的遗物考证,甑皮岩人已进入母系氏族社会阶段。  夏商周时期 这里是“百越”人的居住地。  秦始皇公元前214年置桂林,象,南海三郡,这是“桂林”名称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当时的桂林郡治在布山,位于今天的桂平市西南。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一说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 在这里设始安县,隶属荆州零陵郡。  东汉 改属始安侯国。  三国 先属蜀,后归吴。  甘露元年(265年) 置始安郡始安县,郡县治所都在今之桂林。  南朝改为桂州。  隋朝 属岭南桂州总管府。  唐武德四年(621年) 李靖修城于独秀峰南。  贞观八年(634年) 改名临桂县,属桂州始安郡。  光化三年(900年) 属静江节度。  五代十国 先后属楚和南汉的桂州。  宋 前属广南西路桂州,后属静江府。  元 属广西行中书省静江路。  明、清 均属广西省桂林府。  1911年为广西省会。  1914年(一说1912年) 改名桂林县。  1940年 始设桂林市。  1944年11月-1945年7月28日 为日寇占领。光复后为广西省辖市。历史上长期为广西省会。  1949年11月22日 桂林解放,为广西省辖市。  1958年 改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辖桂林城区和郊区。  1981年7月、1983年10月 阳朔、临桂划归桂林市管辖。  1996年12月26日 桂林市委、市政府按国务院,自治区批复的方案,实行区划调整,将郊区更名为雁山区。  1998年9月8日 经国务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区合并,组建新的桂林市。  历史沿革: 桂林历史悠久,市区宝积山和甑皮岩洞穴发现多种距今约一万年前的人类遗物。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开凿灵渠沟通湘漓水系,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这是“桂林”名称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两千多年来,桂林先后成为郡、州、府、县治的所在地。1940年始设桂林市,曾长期为广西省府。解放后,桂林为省辖市。1998年9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区合并,组建成新的桂林市。

5. 广南历史文化名城图片

南汉乾亨四年(920年)在置雄州,辖浈昌、始兴两县。

宋开宝四年(971年)改雄州为南雄州,与河北雄州别,属广南东路。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南雄州为南雄路,领保昌、始兴两县。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南雄路为南雄府,辖保昌、始兴两县,属广东道。

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改府为直隶南雄 州,直隶广东布政使司,裁去保昌县,领始兴一县。

民国开始,改南雄州为南雄县,隶属广东省。

1960年10月复分为南雄县、始兴县,隶属广东省韶关专员公署。

1982年6月实行市管县体制后,隶属韶关市。

1996年6月17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6]46号)撤销南雄县,设立南雄市,隶属广东省,由韶关市代管。

6. 广南县历史文化

关于广南县第六中学位置:

1. 广南县第六中学正在筹建中。

2.学校编号:3153001792。

3.所在省份云南省城市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

4.归属编号532627。

5.什么时候交付使用待官方通知

如果文物会说话 |三国吴•青瓷堆塑人物楼阙魂瓶

三国吴•青瓷堆塑人物楼阙魂瓶(南京市博物馆馆藏)

三国吴•青瓷堆塑人物楼阙魂瓶通高通高45厘米,底径17厘米,灰白色胎,胎壁较厚,青釉,施釉不及底。

整器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下部为罐身,上部是密集的各种堆塑,集多种动物形象、人物和亭台楼阁于一体,纷繁复杂。魂瓶上部口沿为廊庑状,四周有院墙,院墙四角各有一座角楼,开有方窗。魂瓶中部周围连接四只小罐,瓶外壁贴塑通肩大衣式佛像和比翼鸟。

以小罐为界,下层的堆塑分为四个区域,相对应的两区作门楼、吹奏伎乐俑和立阙,另一区为卧龟驮碑,与之对应的一区为两个头戴尖顶帽抱拳于胸前的跪坐胡僧,其间还贴塑熊和麒麟等动物形象。龟背上的碑作圭形,最上方的三角区域浅刻“位”字,碑上文字三行为“凤皇(凰)元年立/长沙太守□作/浃使宜孙子”。瓶身斜肩鼓腹,肩腹相交处贴附一周装饰,分别为佛像、胡人骑兽、比翼鸟、螃蟹、龟、麒麟、鲶鱼、蛇头等,纹饰之间有镂空的圆孔。在瓶身肩部、龟趺驮碑的右下方位置还浅刻一竖行文字“九月十四作”。

魂瓶是六朝青瓷中最典型的器形之一,也是六朝青瓷所特有的造型之一,历来研究者常称之为谷仓罐、堆塑罐、魂瓶等。魂瓶造型一般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主要为楼阁门阙、仙佛瑞兽、杂耍乐伎等,下部主要是罐体,其上贴塑动物、仙佛等。南京博物馆发掘南京地区六朝墓葬至今大约有700余座,出土的吴晋时期魂瓶十多余件,梳理南京六朝考古简报,墓葬出土魂瓶只发现于东吴、西晋时期,并且基本只出现于吴晋时期大中型墓葬中。江宁区淳化乡索墅砖瓦厂西晋墓[1],因墓葬后室在考古发掘前就已经损毁,后室尺寸不详,残长只有2.86米。其它墓葬从考古发掘简报来看,最短的有4.46米,其它基本都在6~9米长之间,江宁区科学园东吴墓的长度甚至达到20.16米[2],可见魂瓶多出土于吴晋时期等级较高的大中型墓之中。此外,由于魂瓶大量使用堆塑、贴印等工艺,需要熟练工匠才能完成,其制作成本较高。魂瓶整体下部保留罐体的痕迹,但上部堆塑繁复基本无法实现存储的功能,因此从实用功能上来看它也是一种特殊的陪葬明器。这样的魂瓶既装饰繁复又不宜运输,也不是一般平民所能拥有的。

魂瓶为冥器(明器),又称"谷仓罐"、"堆塑罐",也称魂魄瓶。“冥器”是古代社会唯心主义思想所迷信认为的人们死后进入的世界,比如“冥币”就跟贴近我们现代人生活。以魂瓶这种冥器为例,上面所塑之物,往往象征着死者生前的社会待遇和家庭状况,并且希望死后到达所谓的“冥界”依然能够享用。如果魂瓶上堆塑繁多,则可能是等级较高的社会等级较高或非常富裕的墓主人;堆塑相对简略鲜少则相对地较低,也有毫无实物的管瓶。

魂瓶其出现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伯夷、叔齐为商末孤竹国君之子,因忠于殷商,劝谏武王伐纣无效而誓死不食周粟。周武王灭商后,建立西周,两人遂饿死于首阳山。人们念其抱节之志,故在陪葬品中放入“五谷囊”。魂瓶随葬的礼俗自此出现,故早期魂瓶实为贮粮之器。关于“五谷囊”,王肃《丧服要记》中还记有一则颇具趣味的历史故事:说是春秋时的鲁哀公为父举丧,孔子因其未在陪葬品中放进五谷囊而问责于他,哀公狡辩道:“五谷囊陪葬,起自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饿死,恐其魂之饥也,故设五谷囊。吾父食味含脯而死,何用此为?”可知在春秋时期,大儒孔子已认为陪葬品中放入五谷囊是一种重要的礼俗。

汉代、三国、两晋时期的墓葬出土较多宿有楼阁,飞鸟,廊庑,乐伶等等,宋代则相对女佣女官居多。魂瓶的出土对尚未找到墓志铭的墓葬的断代有指导、佐证作用。汉代三国的魂瓶器型较大,高宽之比相差较小,釉水失透,多为平底;到宋代的魂瓶则跟似于瓶状,旋削修足,多施化妆土,多数器物釉面玻璃质感较强;元代也有造型独特的魂瓶,比如有人首为堆塑体,人体却以刻画在器身上为呈现方式的人物塑造方式。

中华民族是酷爱物葬礼葬的民族,有点好东西总得埋下去,还特地制造一些冥器,就比如魂瓶下葬。这种习俗多让现代人难以想通。但是,正是因为这种制度、习俗,使我们得以看到几千年的灿烂文明。

南京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