堡茶

具有红、浓、醇、陈的品质特点,是中国名茶之一,年产量约100多吨。该茶出口香港、澳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地 ( 梧州)

细说六堡茶(一):原种六堡茶

六堡茶”在我国茶系中极为特殊,因为它是极少数从茶叶品种到工艺到茶成品均以六堡茶为唯一标称的茶品。

也就是说“六堡茶”这个名称包含了多个概念,如(六堡)茶树品种、制茶工艺、六堡茶毛茶、六堡茶成品茶等。

我们现在所说的“原种六堡茶”,即是指它的茶树品种这个概念。

何谓原种六堡茶?

陈宗懋院士主编的《中国茶叶大辞典》、茶树品种权威专著《中国茶树品种志》等专业茶学著作都收录了六堡茶的茶树品种,这个在六堡茶乡里的传统群体种名称为“六堡茶”。

原种六堡茶,也叫六堡群体种,是指原产于六堡茶乡种植历史久远的有性系茶树品种,属于六堡原生群体种。为区别于六堡茶乡其他引种品种和适制六堡茶的茶树品种而称为“原种六堡茶”品种。

六堡的制茶历史相当悠久,在清嘉庆年间被列为全国二十四大名茶之一,并进贡朝廷。历史上,六堡茶在当地都是采用茶果育种种植的有性繁殖模式,形成了六堡群体种。

原种六堡茶树生长较为缓慢,喜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含有机质的酸性土壤(pH值4.5~6.5);喜雨水充足和具有散射光的环境;可忍耐-10℃的低温,10℃以上开始生长,15℃~25℃时适宜生长。

由于是群体品种,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原种六堡茶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其个体间性状差异较大,六堡群体种的性状特征非常丰富,从芽叶色泽上分,有绿芽、黄绿芽、红芽和紫芽等多种。叶型有长叶、卵叶、普通、笋芽和米碎茶等几大类。

“原种六堡茶”与“桂青种”

有人将原种六堡茶称作“桂青种”,其实是不准确的。广西简称“桂”,在历史上,依照对茶的通俗分类和叫法,类似于绿茶的一概称“清茶”或“青茶”,桂青其实是广西本地种做的绿茶,简称桂青,就像滇青一样,是绿茶工艺的绿毛茶。据说在当年六堡群体种做的六堡毛茶产量不足时,用以制作六堡茶的替代原料。

为什么说“原种六堡茶”更接近野生茶?

野生茶有以下几个特点:

外观较原始,嫩叶无毫毛或者很少毫毛;茶果多,茶花盛,茶芽少;

毛茶大多为墨绿色;

叶片革质肥厚不易揉捻成条索;

从口感上来说,野生茶茶性较强,内含物质丰富,山韵明显。耐泡程度高。

原种六堡茶花期长(从12月到3月)茶果多,很少有茶树像六堡群体种这样结那么多的茶果,这也导致原种六堡茶产量不高,同时说明这个品种比较野性,人工驯化的时间短,与野生茶很接近。

从外型来看,六堡原种属中叶小乔木,可以长到4、5米高,每年从三月初到十月底都长芽。六堡群体种做的毛茶,黑褐油亮,内含物质极为丰富,茶多酚含量高的达到35%,几年后会出松烟香,7、8年后会出槟榔香。有着丰富的层次和口感,茶气足。

“原种六堡茶”好在哪里?

原种六堡茶的品质非常优秀,在明清两代在南粤大地传播流行的六堡茶,都是使用原种为原料,加上古老的传统工艺,成就了独具特色的历史名茶。

首先是杂。品种太多,变异太丰富,很难找到两棵差不多的茶树。“杂”的好处是它的口感很丰富,在它越陈越香的过程中,不断地有香型和口感的变化。

其次是繁殖能力强。原种六堡茶多茶花多茶果,花果的成长消耗了它的能量,产量就变低了,内含物质却很高,所以纯正的六堡茶会很耐泡。同时,茶花茶果也可入茶,别有风味。

再次是生命力强。原种六堡茶非常适合生态化种植,不用过多的人为干预,也一样生长茂盛且经济寿命很长。

还有就是发芽期均较早,正常年景下,在每年春社之前,常常可以采摘制茶一两造以上了。

六堡茶历史:六堡茶从历史中走来

六堡茶历史:六堡茶从历史中走来

六堡茶是历史名茶,享誉国内外,因原产于广西梧州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我国已故著名茶叶专家庄晚芳教授根据南北朝时期的《桐君录》等史料考证,六堡茶的产制历史可追溯到一千五百多年前。在六堡镇秀丽的山水怀抱中孕育并最终成为著名侨销茶的六堡茶,是自然与人文共同打造的精灵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版《苍梧县志》记载:“茶产多贤乡六堡,味醇隔宿而不变,茶色香味俱佳”。《广西通志稿》记载:“六堡茶在苍梧,茶叶出产之盛,以多贤乡之六堡及五堡为最,六堡尤为著名,畅销于穗、佛、港、澳等埠”。在清朝嘉庆年间(1796--1820),六堡茶以其特殊的槟榔香味声名鹊起,被列为当时全国24个名茶之一。传统六堡茶是箩装紧压茶,以六堡镇的恭州村茶和黑石村茶品质最佳。过去由于陆路交通不发达,六堡茶只能通过水路运往广州广东茶商在六堡镇的合口街设点收购六堡茶毛茶并炊蒸踩箩。然后从合口码头用小船装运至梨埠,再装大木船运到封开,然后装上电船沿西江运到广州。之后再出口到香港吉隆坡等地,“茶船古道”之名因此而来。

1951年之后,轰轰烈烈的土改,使农民获得了土地。当时很多农民开始重新种植茶树,茶树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而在1953年以前,梧州有大小私营茶商十余家,经营茶叶以六堡茶为最大宗。然长期以来,六堡茶都是以家庭作坊式加工为主,这种方式制约了六堡茶的发展。1953年1月,中国茶业公司广州分公司在梧州设立办事处经营广西茶叶,小型手工业生产加工场设在了角嘴路“老虎冲”内,这就是梧州茶厂的前身。1953年下半年,广州分公司梧州办事处改为中国茶业公司梧州支公司,加工厂也转为梧州支公司领导。1954年1月,中茶梧州支公司改为广西支公司迁往南宁,梧州设立办事处,加工厂属办事处领导。1954年,国家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开始取缔私营茶商采购毛茶,广西大部分六堡茶毛茶由国家统一制定收购等级和收购价格,由供销部门统一收购,集中运到梧州茶厂精制加工,梧州六堡茶从长期手工作坊式生产转变为工业化大生产。1955年8月,中国茶业公司批准梧州加工厂为工业企业单位,名称由“中国茶业公司广西支公司梧州办事处加工厂”改为“广西省茶业公司梧州茶厂”,梧州办事处即告撤销。1959年后,梧州茶厂全称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茶厂”。

六堡茶传统工艺的特点是渥堆发酵、蒸压、陈化。建厂初期,梧州茶厂在总结吸收六堡茶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按照“毛茶→分筛→拼堆→初蒸→?堆→开堆→摊凉→复蒸→装笠→入仓陈化”的工艺精制加工六堡茶。当时,六堡茶成品分一、二、三、四、五号及级外茶。一号六堡茶品质要求:外形条索紧结匀齐,色泽黑褐油润;内质滋味醇厚,有槟榔味,汤色红亮,叶底嫩匀。除了严格对样加工外,茶厂还发挥职工群众的创造精神,针对茶叶品质进行合理改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茶厂加工出来的成品一般由梧州茶叶进出口公司销往广州、香港、东南亚以及日本。因为六堡茶耐久藏,越陈越好,而且陈年六堡茶有消暑祛湿、明目清心、帮助消化、消除疲劳、养胃健身等功效,民间常用陈年六堡茶作为防病治病的良药。据说早期到马来西亚华侨主要做矿工,劳累一天后必须要喝上一大碗浓浓的六堡茶才能消除疲劳,因此,矿主招工时会特别注明有六堡茶供应,否则就招不到工人。由于六堡茶特殊的保健作用,故其一直成为马来西亚华侨的生活必需品。

而香港经销茶庄则常以“陈年六堡茶”、“不计年”作为商标,用大宇标榜“正宗梧州六堡茶”,以显示其经营的六堡茶品质优良正宗。1991年日本黑茶协会会长堤定藏先生专程到梧州茶叶进出口公司和梧州茶厂考察,对梧州六堡茶的品质风格和加工工艺大加称赞。后经日本药业界检测证实,六堡茶有强力降脂解腻、减肥健美功效。消息传开,六堡茶曾一度风靡日本东京

近年来,随着黑茶类风靡全国、行销海外,六堡茶以其良好的保健功效,独特的风味品质受到了众多爱茶人士的推崇。在自治区及梧州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六堡茶产业被列入梧州市2007~2011年农业优势产业及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目前梧州市六堡茶专业市场的建设已经起步,六堡茶消费需求持续旺盛,六堡茶、六堡茶旅游点双双入选“梧州市十佳美食美景”,广西黑茶瑰宝六堡茶正迎来春天。

作者:何志强/梧州日报

编辑:黑茶小意

历史名茶--六堡茶

历史名茶

梧州六堡镇的六堡茶在清代时已是贡茶,其味厚、隔夜不变色,其色、香、味俱佳。

原味岭南.古韵梧州

堡茶园是六堡最老的老茶园,清晨,茶园里的茶农们飞奋的采摘茶叶,偶尔交头窃语,偶尔传出一片欢笑声。其中六堡茶的采摘标准是一芽一叶或者一芽两叶,且当天采摘当天制作以保证茶的纯味。

采茶的姑娘们

采茶的姑娘们在风雨桥长廊中休憩,有说有笑好不热闹。

休息的采茶姑娘

置身于碧绿茶海建筑就是茶园风雨桥长廊,在这里可是观看茶园的最佳位置之一。在碧绿的茶海中,让你真正的体会、感受大自然的美,身与心都回归于大自然。

采摘下来的茶叶经过杀青、揉捻、渥堆、烘干、蒸压、晾置、陈化最后成成品,它以最传统的方式在六堡的空气和工艺下成为正宗的六堡茶。

杀青过程

茶叶的揉捻过程

烘干

把加工制好的茶叶运至合口码头,那些茶叶就是在合口码头放上竹排、或者尖头船,顺着六堡河进入东安江在进入西江,到郁南江口码头集中转用大船装载,直下广州十三行,然后再重新包装运销南洋,这就是被称为有名的茶船古道。是中国古代丝茶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墙壁上的壁画刻画着当时茶叶交易运输的经过。

运茶中

运茶中

当你累了,不妨坐下休息,然后来一壶六堡茶或者吃一碗六堡茶煮的油茶配上带有茶叶味的马蹄糕,那是多么的享受啊。六堡油茶有瘦身美容得效果哦。

油茶

马蹄糕

赏茶园、闻茶香、品六堡,让你心旷神怡、乐不思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