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蜜

岩蜜为瓦屋山山珍之一。山里养蜂人置蜂箱于岩石上,任群蜂采黄连、天麻等山野百花而酿药蜜,其蜜极具养生保健功效。随着瓦屋山旅游业的兴旺,岩蜜这一纯天然的农家生态产品越来越受青睐。今年,该乡养蜂300多箱,产蜜3000多公斤,销售收入近50万元。高丽村养蜂大户张俊养30箱蜂采蜜225公斤,全部销售一空,获利近7000元。他还带动村上二十多户人家养蜂。据该乡干部讲,乡上将实施“以奖代补”政策,鼓励农户养蜂,力争年养蜂1000箱,年产蜜10吨以上,形成规模产业优势。

宁波蜜岩是风景点吗 宁波蜜岩古村有什么特色

1. 宁波蜜岩古村有什么特色

1、茅镬古村银杏大树

2.李家坑,漂流、仗锡山

3.雁村。古道、老村。

4.韩岭。老街、东钱湖畔。

5.走马塘。老屋、荷塘

6.慈城慈湖。慈湖古镇。

7.蜜岩村。水库美景

8.天童。天童寺。

9.宁海许家山村。石头建筑

10.石浦渔村。海鲜、老街。

2. 鄞州蜜岩好玩的地方

  浙江省内国家级、省级、市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6个):杭州绍兴、宁波、衢州临海金华  全国历史文化名镇(6个):嘉善县西塘镇、桐乡市乌镇湖州南浔区南浔镇、绍兴县安昌镇、宁波江北区慈城镇、象山县石浦镇  全国历史文化名村(2个):武义县俞源乡俞源村、武义县武阳镇郭洞村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第一批1991年10月公布,6个):温州余姚、湖州、舟山定海、金华(已升国家级)、东阳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第二批,2000年1月21日公布,6个):嘉兴兰溪天台松阳瑞安龙泉  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991年10月日公布,15个):余杭塘栖镇、萧山前镇、宁波江北慈城镇、余姚梁弄镇、象山石浦镇、永嘉岩头镇、湖州南浔镇、海宁盐官镇、桐乡乌镇、绍兴东浦镇、绍兴柯桥镇、绍兴安昌镇、诸暨枫桥镇、江山二十八都镇、温岭市箬山镇(已并入石塘镇)  省级历史文化名村(1991年10月日公布,4个) 乐清仙溪镇南阁村、永嘉岩头镇苍坡村、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遂昌县焦滩乡独山村  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2000年1月21日公布,25个):萧山进化镇、建德市新叶、富阳市龙门镇、临安市河桥乡、宁海县前童镇、慈溪市鸣鹤镇(现属观海卫镇)、永嘉县枫林镇、平阳县腾蛟镇、嘉善县西塘镇、嵊州市崇仁镇、诸暨市斯宅民居、金华县曹宅镇、武义县俞源乡、义乌市赤岸镇、浦江县郑宅镇仙居县皤滩乡、台州路桥温岭新河镇、舟山市马岙镇、平湖市当湖镇南河头、金华县孝顺镇山头下村、武义县武阳镇郭洞村、缙云县新建镇河阳村、庆元县松源镇大济村松阳县大东坝镇石仓村  省级历史文化村镇(2006年6月2日公布,33个):桐庐县深澳镇(现与窄溪、石阜2镇合并为江南镇)、淳安县浪川乡芹川村、奉化市溪口岩头村、温州市瓯海区泽雅镇的水碓坑村和黄坑村、瑞安市飞云镇林垟、永嘉县岩坦镇屿北村、苍南县桥墩镇碗窑村、苍南金乡镇、泰顺县雅阳镇的百福岩村和塔头底村、德清县新市镇、嘉兴市新塍镇、嵊州市金庭镇华堂村、嵊州市竹溪乡竹溪村、义乌市佛堂镇、永康市石柱厚吴村兰溪市女埠街道虹霓山村、兰溪市永昌街道、武义县大田乡岭下汤村、浦江县白马镇嵩溪村、江山市清湖镇、江山市石门镇清漾村、龙游县湖镇镇、龙游石佛三门源村、开化县霞山乡、温岭市温峤镇、天台县街头镇、仙居白塔镇高迁古村落、丽水市莲都区西溪乡、青田县阜山乡、松阳县赤寿乡界首村遂昌县王村口镇、龙泉市龙南乡上田村、岱山县东沙镇  省级历史文化街区(2006年6月2日公布,2个):海宁市南关厢、台州市椒江区章安  温州市级历史文化街区(第一批,2006年12月21日公布,1个):平阳县昆阳镇坡南街区  温州市级历史文化村镇(第一批,2006年12月21日公布,12个):平阳县凤卧镇、平阳县青街畲族乡、文成县南田镇、泰顺县筱村镇、瑞安市高楼乡、乐清市仙溪镇北阁村、乐清市城北乡黄檀硐村、乐清市淡溪镇黄塘村、永嘉县大若岩镇埭头村、永嘉县潘坑乡岩龙村、文成县岭后乡雅庄村、泰顺县新浦乡库村  宁波市级历史文化村镇(第一批,2005年8月日公布,10个):奉化溪口镇岩头村、余姚市大岚镇柿林村、余姚市梨洲街道金冠村、宁海县深甽镇清潭村、象山县晓塘乡黄埠村、象山县西周镇儒雅洋村、鄞州区茅山走马塘村、鄞州区章水镇蜜岩村、江北区慈城镇半浦村、东钱湖旅游渡假区东钱湖镇韩岭村

3. 宁波蜜岩古村有什么特色菜

1、茅镬古村,银杏、大树。

2.李家坑,漂流、仗锡山。

3.雁村。古道、老村。

4.韩岭。老街、东钱湖畔。

5.走马塘。老屋、荷塘。

6.慈城慈湖。慈湖古镇。

7.蜜岩村。水库美景。

8.天童。天童寺。

9.宁海许家山村。石头建筑。

10.石浦渔村。海鲜、老街。

4. 宁波岩头古村

奉化溪口雪窦山风景区大觉山溪口博物馆西街楼,滕头生态旅游区,千丈岩瀑布,宁波滕头生态旅游区腾头村,四明山,蒋氏故里蒋母陵园,翡翠湾海洋公园雪窦山弥勒大佛雪,黄贤森林公园,黄贤海上长城,雪窦山小火车与索道,奉化游乐园,溪口岩头古村奇异屋等。

5. 宁波蜜岩旅游攻略

从宁波市第一医院(方桥院区)到章水镇人民政府可以乘坐下列公交线路:

619路

约1小时28分钟 24.1公里 步行1.1公里

宁波市第一医院(方桥院区)步行1024米

619路

方桥站 上车开往 蜜岩约29分钟/趟

38站章水镇政府 下车步行59米

章水镇人民政府

6. 宁波蜜岩村图片

陈显,字德明,号南庄,出生于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街沙圩村。北宋元丰七年甲子解元,乙丑进士,授职户部尚书、礼部侍郎、翰林院编修。夫人贾氏受朝廷一品诰命夫人。

族谱记载

沙圩村提供的族谱资料记载了陈显和宋徽宗赵佶的一段轶事:徽宗皇帝曾经御赐“擎天宝砚”一方给陈显,并御赐五言诗刻于砚的背面:“驷马功勋载,名留御礼乡;体存仁者寿,日有自传扬。石眼明星朗,池心洗日光;文房一铁砚,中正外端方。”诗句显然表明,徽宗对于陈显的品格颇为嘉许。

7. 宁波哪个古村落最美

董家跳遗址:1984年3月22日,董家跳村西岸高地发现距今65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的村落遗址(属河姆渡文化的组成部分),面积约400平方米。出土器物陶器有釜、罐、豆把、盆、器盖、鼎足等,为夹沙陶和灰质黑陶。石器较少,仅斧、石奔几件,还发现一些牛、猪等兽骨及酸枣等果核。

桥头山遗存1983年大桥头村东发现新石器时期石斧、石石族 、石凿5件。

走马塘

:走马塘有"四明古郡,文献之邦,有江山之胜,水陆之饶"之美誉,历朝历代,这里出过76位进士,被誉为"中国进士第一村"。

走马塘独特的水系,也是一大特色。全村由四条河流环抱,有紫来桥、西沈桥、庆丰桥等于河上,联系各水系。东邻漕、邵家漕、蟹肚脐、后王漕、徐家漕散落其间,还有十余个大小参差、形态各异的小池掘于村中。走马塘先民建造的水系能泄能排,形成了完备的河网防务系统,能使村民最大程度地抵御旱涝和火魔的侵袭。

范钦

范钦墓建在茅山上,坐北向南偏西,民称五台坟。昔日,墓汞高耸,松柏掩映,翠竹欲滴。从茅山旁的墓道入口,中轴线上分置五个平台,进次升高,每个平台高差1.5米,墓室就在第五平台上。每级平台两侧,仁立石兽、石翁仲和石凳、石扶栏。两两相对,庄严肃穆。气势雄伟的墓道,在鄂甫平原上可谓首屈一指。

经过半年修葺,范钦墓基本复原。如今,古墓山川灵秀,融古脉神奇,巍然屹立。

董肖东董槐安烈士墓

8. 宁波岩石古村

浙江,宁波。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代,宁波的名称为“鄞”,春秋时为越国境地,秦时属会稽郡的鄞、鄮、句章三县,唐时称明州。唐朝庆元年(821年),明州州治迁到三江口,并筑内城,标志着宁波建城之始。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取“海定则波宁”之义,改称宁波,一直沿用至今,是中国著名的院士之乡。

这片大地上至今保留着最美好的中华神韵,一起走进最美15处古村落,细细品味美好。

1 中村

位于宁波市余姚市鹿亭乡。中村是个真正意义上的小桥流水人家,远离繁华都市,除却急躁,是个一年四季来都能收获宁静的好地方。我尤其喜欢秋天来到这里,因为这时风吹得更轻些。

这座小村坐落在鹿亭,鹿亭是个多山多水的好地方,森林覆盖率高达85%,天赐一般的环境让中村出落得清新脱俗。而且这里很美,淡雅而宁静。

其中一定不要错过的标志性美景,它叫白云桥。这座陡拱式单孔石桥,像一道飞跃的彩虹,古朴却不乏灵动。多少人慕名而来就为了在这里拍上一辑照片。

桥下的小溪叫晓鹿溪。溪水清澈见底,十分灵动。村里的美景,基本都在这条溪的两岸。沿溪而行,在翠绿的环山下,听碧流淙淙,两旁落错的小屋,感受独特。

还有这里拙朴的老屋,更是保留了难觅的古朴味道。比起江南很多被小资化的古镇,这里没有商业化,多了份生活气息。置身于此,感觉没有包袱,时间都变得悠长悠长。

2 许家山村

许家山石头村是宁波市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石屋古村,位于宁海县东部

700多年前的南宋末年,国家内忧外患,宰相叶梦鼎为国奔波,铁骨铮鸣于朝野,他们家族是原居东仓的一支后裔,在叶大卿父子带领下,避乱至此,砸石砌房的声音铿锵而起。

石头原本就是建房的好材料,依山而建的村庄就地取材的最好建房材料就是石头。

石头,在几百年前是最廉价的也是取之不尽的材料,用石头建成的房屋墙体很厚,冬暖夏凉。

据了解,许家山的地貌为下侏罗纪的盆地沉积,属北西向的断裂带。因炽热的岩浆从地壳下斜状喷出,地貌形成特殊,红壤浅层下布满了大小不等的玄武岩,就是许家山建筑的主要材料。

站在村口或村后的山头上眺望,梯田环绕的许家山就像一位青筋毕露的老人,裸露的筋骨透着一股沧桑、撼人心魄的力量。

微风中、阳光里,成群的石凳、石梯、石窗、石阶、石道、石屋无一不透着沉稳苍凉的感觉,这种感觉来自岩石本身,也来自山村远离尘嚣的古朴,更来自留居的山民“铜板石”一般的执着。

3 柿林村

余姚市的柿林村已经有600年历史了。它是一个十分质朴和纯净的地方,是一个活在青山环抱下的世外桃源。秋日来到这里,柿子正好红了枝头,更显调皮。

这里的建筑都是石墻青瓦,无不透露着古韵之气。村周的古树参天,竹木蔽日,与橘红的柿子相互辉映,形成一幅十分曼妙的画卷~

漫步在古村里,踏着青石板路,走在青灰色屋檐底下,穿梭在一条条互相交错的巷子里,有种说不出的沧桑与古老韵味。

抬头还能看见一颗颗红彤彤的柿子垂挂在枝头,十分精致好看。还可以买一些来尝尝。村民的笑容也十分友善朴实,此情此景最满足不过了。

4 石门村

石门村是一个拥有800年历史的古村。它位于奉化溪口镇的西南部,地处大雷山南麓,依山傍水,百年民宅就坐落在溪水两旁,氤氲气息竟让人感觉有点浪漫。

这里以盛产大毛筒而闻名全国,“竹海飞人”更是石门村特有的独门绝技。每年都有许多中外游客慕名而来,细细的竹子能爬得那么高,不愧是飞人,佩服!

村里一座最为典型的古建筑,名为“长大楼”,14间厢房仅靠两条又长又大的走廊相通。涓涓的河流上立着大大小小30余座石桥。

它还是一个活在竹林里的秘境,整个村子被竹林怀抱,漫山遍野的翠竹随风摇曳,农家屋顶飘着缕缕炊烟,还有一条湍急的山溪从村中直穿而过,好一派世外桃源景象。可以深呼吸洗洗肺了。

5 李家坑村

李家坑村“深藏”于海拔800多米杖锡山麓下,是一座十分有代表性的深山古村落,民居依山而建,虽无显赫大宅,但十分精美。

樟溪边,数百户灰瓦白墙的民居错落有致地聚集在青山脚下,偶尔高山下飘缈着淡淡的薄雾,添了几分梦幻。

这里一段段用石头铺就的乡间小路、一座座用块石垒成墙基的两层楼四合院、屋与屋之间高耸的马头墙、台门上镶嵌的字迹清晰的砖雕门匾,成就了一幅幅虽斑驳陈旧,却风韵犹存的水墨画。

李家坑村与世隔绝,还是一个真正的原生态古村落。溪水潺潺、廊桥蜿蜒、街巷深幽……,抬眼处皆是自然美景,呼吸间尽是清新空气。

6 西坞村

西坞村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市西坞街道,地势平坦,四面环水,河流密布。河道把古镇分划成四个板块、五个村落——居敬、高丰、庆南、西仲、桑园。

西坞古宅的布局十分讲究,多以木结构畚斗楼为主,与之相映成趣的是高高的垣墙夹着曲折的街巷,且多小弄,有着曲径通幽的意境。

小弄皆由红石板横铺而成,平直整洁。弄与弄之间以防火墙相隔,临弄的窗户是造型细致雕刻精巧的石花窗,南北方向的中轴路上还有一条条通道,屋与屋之间都有檐廊相连。漫步其间,思古之幽情会油然而生,感觉颇有一种大气蕴涵其中。听老一辈西坞人说,若在倾盆大雨之中,有人从镇北走向镇南,穿过10弄22个墙门,也不会滴水沾衣。

镇上有祠堂36座,堂前72座,大多建于明清时代,另有店铺、故居、教堂、客轮码头、大礼堂等近10处,这些建筑用材考究,制作精美,构成了独特的水乡古镇风貌。往日的集市集中在东西两条河的岸边。

7 棠溪村

位于余姚市四明山镇西端。村内有东溪和南溪,两溪水向西流入上虞曹娥江,水叶分紧闭,因村内形貌如“海棠一朵”而得名。考唐氏始祖崇相公自嵊县北庄土块迁居棠溪以来,已历700余年,传四十余代,当时已有棠溪之名。棠即甘棠之下,后人爱其树而不忍翦伐,因有棠荫之义。

8 溪里方村

象山大雷山旁,坐落着溪里方村,因为村东西两侧都有一条溪流,村庄里又以方姓为主,它就有了这个看起来带着些田园诗意的名字。

溪里方村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历代溪里方文官武将留下了数十栋相当考究的古建筑,散布在村庄中心。

像仁三房,表示是家族里“仁”字辈的第3个兄弟的房屋。移步到方家古宅,“贵府相公方名可钦,高中戌寅科试,院取入泮第三名,钦授部政司理问衔”的皇榜尤为耀眼。

当清代的古建筑和现代农家小院挨在一起的时候,你会感受到这个村庄的有趣——古时与现代的视觉审美摆在一起相映成趣。

村子里至今还习惯用古法烧酒,以稻米为原料,发酵之后用铁炉蒸馏。在村里逛着就会闻到酒香,就着这景,走着走着就醉了

9 儒雅洋村

宁波市象山县西周镇儒雅洋村。以儒雅为名,必然寄托着这里的先辈对于子孙的殷殷期望,千百年后,人们依然习惯用这样的渊源来作为古村的开篇:儒雅洋因民国象山四大家族之一的——西乡何家而扬名,不仅仅是因为财多势大或竹林茂盛,还有流传乡间的儒雅之风。

四面万顷的竹林层层围绕着这个古村,一路诸多老屋,前廊上的卷棚,木作雕刻的繁饰,墙面上的绘彩画,即便落了厚厚的一层灰,依然掩饰不了装饰的考究。

时间在一刻不停地奔走,石刻花窗变成了玻璃墙,马头墙变成了铁门,它们夹杂在停滞的过去里就构成了如今的儒雅洋。

10 双湖

来到慈溪市观海卫镇双湖村,每次都有穿越时光回到民国时期之感。

双湖之名,源于环村相望的杜湖白洋湖。村内的盐仓片位于鸣鹤古镇的核心区,坐拥金仙寺和大片明清古建筑群。守着“二十四间”“银号”“老五房”等古宅,村里的老人不禁道起往昔繁华。

自明朝中叶到民国初期,村民走南闯北,创办了多家著名老字号药店,这些古宅就是药商们衣锦还乡后所建的别业。

11 蜜岩村

蜜岩村位于海曙区浙贝之乡章水镇,大、小皎的水系汇源之地,建村已近千年,村中90%的百姓都为应姓,起源于唐长庆年间的应彪公,官拜明州刺史

因为海澄庵在山中放养大量蜜蜂 溢流到山岩上顺着岩缝流入清潭内,蜜岩由此得名更为传奇的是其村落分布按照道家的《内经图》设计。

12 走马塘村

走马塘古村,誉为中国进士第一村。

这个村子放在科举社会究竟有多牛,人称其为“四明古郡,文献之邦”,历朝历代共出了76 位进士,110余个官吏,国公至太师、八尚书、两驸马......

走马塘始建于公元988年,千载的文化沉淀在村落中显而易见,明代建筑目前保留下来的尚有8处,清代建筑更是比比皆是,另外民国时期具有西洋痕迹也极为典型。

13 清潭村

北宋始建村落的清潭,位于宁海深甽镇,旧称里岙,又以村旁溪中有大清潭得名,里岙张氏本汉代张良后裔,时任吴越国工部尚书张质,厌弃于世事纷乱,在这里耕读传世

村民人奉西汉留侯张良为先祖,世代袭有耕读之风,历代科举入仕者有五六十人,仅宋代就出进士15人!走在这里就像走在一座书香文化的石头城

村内村外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有九思堂、三明堂、孝友堂、飞凤祠、六马墙、双枝庙、石板道地、紫金岩塔、四房道地、张明浩故居、六座古代古拱板桥和张岵投水的斗岩潭等。

14 黄埠村

位于象山。据《潘氏宗谱》记载,其祖潘均耀是元末驻守福建福州的武将,朱元璋的军队攻破福州城后,潘均耀从海路逃至象山后岭隐居,子孙迁至此建村。该村有约500年左右的历史,出过二位进士,以及现代的潘仁云教授等

三戒堂是黄埠村最好的古建筑,占地2000平方米,为国学生按察知政潘必金建于清乾隆21年,至今已有250年的历史。堂内各种神态各异的精细木雕,如百鸟图、鹿、凤采牡丹等,是当年东阳木雕中的精品,中堂栋梁上曾经悬过圣旨箱,喻示着家族曾有的辉煌。

15 半浦村

半浦村位于江北区慈城镇姚江之滨,三面环水,南有"灌浦古渡",北有慈城古镇

"灌浦古渡",曾经江水之上不见来来去去的孤帆远影,著名的藏书楼二老阁(堪比天一阁的存在),也曾历经200多年岁月

300多年前,郑性亲自到余姚黄竹浦,把黄宗羲著作用船载运到半浦,虽然现在已难寻踪迹,但后人尚可在郑性父子与黄宗羲之间交流、治学的佳话中去寻觅一些余韵。

甜甜蜜蜜,这里是黄岩澄江!

世界宽皮柑橘的始祖地

中华橘文化的发祥地

境内山青水秀,橘林成片

这就是澄江

澄江位于黄岩城区以西,面积35.43平方公里,有行政村18个,总人口3万3千余人。澄江得名于黄岩母亲河永宁江。《万历黄岩县志》记载:旧传南宋淳熙九年(1182)十月二十五日,丞相杜范出生时,江水澄清三日,故永宁江又称澄江。目前,澄江正在全力打造以“中华橘源,甜蜜小镇”为核心,集“秀水风景、蜜橘风貌、台州风俗、黄岩风物、澄江风味和千年人文”为一体的省级旅游风情小镇。

0 1

山水秀美 如诗画卷

一山:松岩山

松岩山因峰、岩、洞、径、茂林、古寺的奇险、幽雅而被誉为“橘乡小雁荡”。其中“石大人、莲尖坪、云片瀑、天梯、仙人桥”堪称五大奇观,已载入《中国名胜辞典》。

松岩山奇峰峻岭,溪流沟角,每当烟雨蒙蒙,云雾漫漫之时,山峦、石峰奇石似乎都在云雾间漂浮。绵延松岩山,不论四季更迭,它的美,犹如群山不改,绿水长流。

一水:永宁江

黄岩母亲河永宁江环绕澄江而过,沿着绿道可以将两岸风光一览无余。永宁江上一片“橘叶”横穿而来,这是造型灵感源于橘叶的永宁江人行景观桥。它横跨永宁江,造型美观轻盈,兼美观与实用与一体。

一园:中国柑橘博览园

中国柑橘博览园位于澄江街道凤洋村,园内有180种柑橘品种、品系,是世界品种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建有入口广场、咏橘碑林、诗意游步小道、仿古木桥、精品基地、大型橘神雕塑、中国柑橘博物馆、黄岩名人馆等景观设施,是大型田间栽培、采摘、文化展示、休闲观光综合体。

其中的中国柑橘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以柑橘和橘文化为题的大型专题博物馆。场馆占地2080平方米,以“剥橘”的理念为核心,用橘瓣划分场馆,让人们感受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橘”魅力。

02

人文荟萃 底蕴深厚

传统民俗

祭橘神:一年两次的橘神祭祀仪式十分隆重。上半年橘花盛开时,祈求橘神保佑花开满枝,不受病虫害,希望今年是一个丰收年。下半年橘子成熟时,感谢橘神赐予这一年的丰收。

放橘灯:每年澄江都会举办放橘灯的活动。夜幕降临,放灯江畔,让小橘灯承载着祈福禳灾的心愿缓缓飘向远方,一番诗情画意尽在其中。

点间间亮:在正月十四夜,澄江橘农会给橘园里每棵橘树的树根旁点上一支香、一支蜡烛,星星点点的烛光与月亮交相辉映,这就是“点间间亮”,是为了纪念明嘉靖年间戚家军和百姓一道点灯燃烛,搜捕并全歼了倭寇。

非遗传承

章氏骨伤科:清朝嘉庆年间,江田村章氏正骨术的创始人章正传用自己学到的知识热心为当地群众治伤,因其医术精湛,口碑载道,声名远播。章氏家族承百年技艺,将章氏骨伤科发扬光大,解百姓疾痛,治万众伤病。

道情:道情又叫唱新闻、劝世文,源于唐代宫廷音乐。道情的伴奏乐器极为简单,三弦、情筒、简板再加上婉转的清唱,就成为了朗朗上口的道情。85岁的老人彭由桂,是澄江最年长的道情传承者。

杰出人物

清水秀,人杰地灵的澄江,从古至今英杰名士辈出。葛村在公元1202年到公元1262年的60年间,先后6人高中进士,为全国罕见,成为远近闻名的“进士村”。

清光绪21年的榜眼喻长霖,主修《台州府志》140卷宗,著有《清儒学案》、《古今中外交涉案》、《清大事记》等18部经史著作,是黄岩历史上获得科举功名最高者。

坦克英雄杨阿如在1946至1954年间,经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荣立一等功。1999年10月1日,他作为浙江省唯一的复员军人代表和共和国功臣,登上天安门观礼台,目睹了国庆大阅兵。

文化礼堂

新时代,新面貌,一座座文化礼堂拔地而起,成为澄江农村文化新地标和农民群众共同精神家园。现在,澄江共建有12家各具特色的文化礼堂,其中仪江村文化礼堂是浙江省五星级文化礼堂。

03

产业兴盛 物产丰饶

工业产业

澄江有三个工业区,园区内共有企业350多家,其中规上企业26家。2018年,街道实现规上企业总产值28.96亿元,同比增长27%。

黄岩之所以被誉为“工艺品之都”,与澄江有着密切联系。曾经,澄江的工业以工艺品为基础行业,近几年,工艺品行业转型,逐渐调整转向汽摩配件生产,成为街道的支柱产业。龙头企业浙江利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吉利汽车的核心供应商。

农业产业

澄江是黄岩蜜橘的主产区,柑橘种植总面积达1.2万亩,年产量突破2万吨。其中中国柑橘博览园是全区乃至全市连片种植面积最大的一个园区,总面积1000多亩。10月,橘子逐渐成熟,“九曲澄江如练,夹岸橘林似锦”的盛景尽收眼底。于橘树间穿行,吃一瓣饱满的橘子,尝一缕舌尖的甜蜜,赴一场柑橘的盛宴。

澄江还是我区重要的茭白产地,拥有临古红糖、东岙火龙果、余家屿无花果等多个农业生产基地,组建成了杨梅、茭白、柑橘等果蔬专业合作社。

澄江人用甘蔗榨制红糖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无数澄江人的记忆中,临古红糖就是家乡。粘起一抹放入口中,满满的甘蔗香,甜甜的故土情。

04

美丽家园 更显魅力

澄江坚持把蜜橘始祖地的独特优势融入到小城镇建设中,突出橘源小镇的个性和特色,重点抓好“一带一路一门一吧一园”建设,完成了一场甜蜜的蜕变。

一带:做美景观带

对西官河景观带进行绿化美化,设立景观桥、景观平台,在沿河两侧建设步行道,种植绿色植被,让滨河景观成为集镇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一路:主攻黄长线

结合美丽街巷建设,在黄长线两路两侧增设绿化和以“橘”为元素的小品。对黄长线两侧房屋统一立面改造,绘制大型文化墙绘,形成澄江特色。

一门:扮靓入镇门

对入镇口实行整体靓化,以“橘”为主题的小品,融入松岩山、蜜橘、橘花等要素,充分展现澄江独特的文化韵味。

一吧:建市民书吧

建成24小时市民书吧,书吧建筑面积超270平方米,有藏书近1.3万册,是集数字化、人性化、智能化于一体的公益性书吧。

一园:休闲康体公园

桥头王集镇中心建设休闲康体公园,设运动器材、种绿色植被、建休憩庭院,使街心公园成为集观赏、休闲、康养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云绕石峰迷影长,

一篙烟雨雾茫茫。

橘神细散花飞玉,

漫送幽香到凤洋。

甜蜜澄江欢迎您!

马头岩、天心岩、青狮岩、鹰嘴岩,马头岩肉桂是不是最好的岩上茶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马头岩,我们惯从大红袍停车场入口进去。

要一路拾阶而上,翻过一座高高的山。

这一段山路其实不陡,只是有些滑。

路,是由裸露在岩土外面的岩石,被人工开凿成的台阶。

武夷山雾多雨多,石阶道的两旁,青苔疯长,落满松针。

一不小心,就容易踩滑。

走这种路,要细细踩稳,不能心急。

好在,通往马头岩的主路,闭着眼都不会走错。

一整条上山的路,不久就走完了。

走到快到山顶时,面前豁然开朗。

有一片茶龄较老的茶树,被修得齐齐整整的,排列在一起,主干粗壮,迎着余晖,奋力生长。

这一片开阔地带,就是开山坪了。

穿过这片茶地,面前有一个大盆地,对面可以遥望一个墙壁被刷成白色的建筑,原先是个道观。

这一幕,便是马头岩的经典地标。

相信大家看到过所有跟马头岩相关的图片里,都有这一标志性的建筑物。

《2》

登高望远,站在视野开阔处。

特别能理解岩上茶、岗上茶的真谛。

前几天有人留言,“马头岩肉桂是不是最好的岩上茶?”

为避免产生歧义,先解释一下何为岩上茶。

岩上茶(也称岗上茶)与坑涧茶,都是正岩茶产区的种植区分。

它们虽然都是岩茶,但种植区域方面,略有不同。

岩上茶,指种植在正岩山场向阳面的茶树。

四面开阔,日照时间更长,光照更充足

但另一面,茶树能享受到云雾滋润的时间更少,土壤中的水分含量略少一些。

坑涧茶,指正岩山场内种植地相对“阴”一些的茶树。

比如,盆地的底部,沟的底部,坑的底部。

这样的环境更符合茶树喜阴天性,日照时间短,光照更柔和,少直射光,多柔和的漫射光。

一旁常有涧流经过,空气湿润,小气候清凉。

空气当中的细小水雾,会随风附着在茶树身上,更利于它们的水分吸收。

因岩上茶和坑涧茶的生长环境不同,决定它们虽然同为正岩茶,但风味表现大不一样。

以肉桂为例。

岩上的肉桂,茶香往往更高调张扬,花香类似玉兰花香、栀子花香、桂花香之类馥郁浓烈的香型。

桂皮香的辛锐特征明显,饮入口中时,汤水的辛辣感更强。

坑涧里生长出来的肉桂,茶香更清幽绵长,桂皮香自带偏奶香或脂粉的感觉,茶香落入水中,细啜一口茶汤,能在汤水里捕捉到明显茶香。

汤水喝起来要更绵柔、细滑、醇厚。

喝入口中,只感觉喉间被细腻柔美的香汤抚过。

这等感觉,好比天街小雨润如酥般润泽细腻,喝到让人“心酥”。

《3》

马头岩肉桂是不是岩上茶?

未必,也不一定是。

在认识岩茶基础山场类型时,麻花建议大家从后缀入手。

带有XX坑、XX窠、XX洞、XX涧等后缀的,大多是坑涧茶。

而地名带有XX岩、XX峰、XX石等后缀,四周常有一块“地标物”般的山岩。

从字面意思理解,岩和峰,就是指一块大岩石或者一座小山峰。

武夷山景区一带,是典型的丹霞地貌

怪石嶙峋,在大自然鬼斧神工塑造下,涌出了不少造型奇特的山岩。

此时,再根据丰富的想象力与联想,可以给它们取上朗朗上口的好名字。

如,鹰嘴岩

标志物是那块造型像老鹰嘴巴的岩石。

如,观音岩

远看过去,外形像观音大士的发髻。

如,马头岩。

从鸟瞰角度看,这一带的山岩形似五马奔槽。

当然,站在开山坪遥望时,也能看到形似马脸的岩块。

再比如,玉女峰。

远望过去,像是身形曼妙的少女,站在九曲溪畔。

除此外,还有包括象鼻岩、大王峰三仰峰飞来峰、猫儿石等。

名字就不再一一罗列了。

总之,它们的起名方式,都是四周有标志性的山岩。

地形条件清一色是岩壁高峻,丹岩耸立,地势开阔,光照充足。

但大家试着想想,这些标志性山岩本身,只是石头山。

山体本身光秃秃的,种不了茶。

要想种茶,只能以山体为圆心,在四周的开阔地带种上茶树。

再回到正题。

马头岩虽然从大方向来看,它的名字里带有“岩”的属性。

但真实情况是,马头岩是大山场。

归入马头岩旗下的小山场,林林总总数下来,起码有几十个。

有包括桃树窠、猫儿石、开山坪、赌博岭等。

而这些小山场,不全都是岩上茶,也有包括坑涧茶。

所以,若认为马头岩肉桂统统都是岩上茶,是有失偏颇的。

马头岩开山坪肉桂,算是岩上茶。

而马头岩桃树窠肉桂,则是典型的坑涧茶地形。

考虑到岩茶的山场环境复杂,不适合盲目一刀切!

《4》

马头岩肉桂是不是最好、最霸气的岩上茶?

还是那句话,不能一刀切。

马肉,未必统统是岩上茶。

因为,不能将霸气、张扬等标签,不加分辨,清一色固定在马肉身上。

除去山场环境不说。

肉桂这一主流品种,茶味表现也不是单单只有霸气这一面。

早几年,经常能遇到这样的议论。

“肉桂啊,我知道,据说这款茶劲很猛,适合男人喝。”

“肉桂霸道,水仙温柔,女孩子还是喝水仙比较好。”

嗯,在肉桂爆红的那些年,大家对肉桂的误解有不少。

三下五除二,就往肉桂身上贴上这样的标签。

味道很凶,走刚猛路线,是一款爷们茶。

经过这样的标签塑造,一般新人在喝到带有苦涩味的肉桂时,大脑会自动提醒——肉桂就是这样的,霸道就是肉桂的标准风味。

一来二去,肉桂就与刺激、苦涩、霸气、口味重等印象挂上钩。

但这样的想法是错的。

说肉桂口味重,是对岩茶的最深的误解。

好岩茶都是讲究香清甘活的,何来重口味一说?

马头岩肉桂作为知名正岩茶,它的茶味表现,更不应该只有单纯的苦涩刺激。

喝起来茶汤滋味饱满,韵味隽永,茶汤带有明显骨鲠感,才是正岩肉桂的典范!

《5》

新手入门,要切忌将岩茶风味简单“标签化”。

盲目下定义,本身就不可取。

认识越多,了解越多。

越明白一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是永远不过时的鉴定方式。

马头岩的岩茶,未必统统是风味霸气的。

就算是正岩地带的岩上茶和岗上茶,也不能喝起来苦涩刺激,而是刚柔并济,岩骨明显。

而肉桂属于“男人茶”的说法,更是无厘头。

喝茶,没有性别之分。

只要好茶,管它是男人茶、女人茶,照喝无妨!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