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御液

    东坡御液,彭祖八百寿黄金酒,彭祖老窖。( 眉山)

晋城东坡景点 东坡公园的介绍东坡公园典故分析

东坡公园的主要景点

东坡园大门上的门环与众不同,其形似虎,名曰狴犴(bi an,毕岸),相传是龙的第七个儿子,半亭屋脊两端的卷尾龙头,名叫螭(chi 嗤)吻,相传是龙的第九个儿子。因为“龙生九子,子子不成龙”,所以它们的地位比龙低下,只有在园林建筑上能看到它们的形象。门上的狴犴能明辨是非,急公好义,有威慑力,而螭吻口阔嗓粗,平生好吞,属水性,能克火,装在屋脊两端既美观,又能灭火消灾。苏东坡深受世人敬仰,而常州人对东坡先生则更敬爱有加, 1982年修建门庭时,特以龙子护门,日夜守护先生正气。

进入洞门,迎面白墙分隔为抑景、洞门作框景、漏窗为借景,并以廊相连,配以松石花木,层次有致。而眼前这组湖石小品,名曰:“三苏苑”。虽只有这方寸之地,但也小中见大,寓意深刻。乍看之下,好似泰山、华山之缩影。主峰高耸,次峰拱奉,前后错落,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立体图画。而细看之中,这画面不正是东坡“试观烟雨三峰外,都在灵仙一掌间”的真实写照吗?!而这种小中见大的艺术处理,则反映了先生宽广的胸怀和豪迈情怀。主峰后的松、梅、竹为“岁寒三友”,与前面这三座湖石相呼应,难道这“三峰、三友”不就是隐寓着“一门三父子,文章四大家”的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吗?

穿过洞门,就是怀苏庭。故名思意,这庭中景色是与东坡息息相关,让人有触景而怀苏之情。而我们眼前这块湖石之上的“雪浪”二字,则为我们引出了先生爱石的一段佳话。相传,东坡在扬州曾得奇石一块,其纹路皱折如长江风浪,洁白无瑕,遂名“雪浪石”,并将其清供案头盆内,终日观赏,后又将其书斋改名为“雪浪斋”,先生爱石,由此可见。在他定居常州藤花旧绾后,为答谢杭州径山寺长老前来探望之情,曾以诗相赠,落款中署名“雪浪翁苏轼”。为纪念这段佳话,特在洞门对景中置“雪浪石”,人们见物思人,当年东坡先生爱石之情景,历历在目。

庭中的两株玉兰,其花芽似蘸满浓墨的毛笔,支支坚挺,满树玉兰,乍看之下,犹如笔林。“谁信花中原有笔”,“笔笔忽生花”之咏颂玉兰诗句,寓意东坡出生时,其母梦见一高人送来一枝如椽大笔,体现了东坡日后的大手笔:“落笔惊风雨,挥毫压四座”。当朝皇帝宋神宗说:李白有苏轼之才,但无苏轼之学。苏东坡诗词书画全面发展,一直受到中国人民的敬仰。庭中的桂花,一向是“不与春花争艳斗奇”,象征先生的自知之明。先生在京做官时,因与当朝宰相王安石变法思想相左,便自请做地方官,离开京都避嫌,不与人争。桂花色不艳,但却“清气满乾坤”,恰为先生高风亮节的人格写照。我们今天仰慕苏东坡,是因为他在逆境中能风趣幽默,乐观超脱。一生灾难不幸,亲友们担心他,他却引吭高歌:“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在流放时,他自宽道:“罗浮山下四时春……不妨长作岭南人。”正是东坡先生这种热爱生活,无怨无悔的达观态度,使他度过了生命中一个又一个难关,从未被艰难困苦所吓倒。

大家请看,这座塑像就是大文豪苏东坡。他名轼,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出生于北宋仁宋景祜三年(1037年)十二月十九日。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也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父子三人并称“三苏”,列名于“唐宋八大家”。苏东坡的一生曲折坎坷,他曾在京城里做过官,因与王安石变法主张有分歧,后自请任地方官。先后担任过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太守等职,屡遭贬谪,晚年流 海南。东坡生前博学广记,才华横溢。他的文章、诗词、书画,堪称千古一绝。

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49岁的东坡曾上表神宗皇帝请求到常州居住,因他在宜兴黄土村置有田产,当时的宜兴县属于常州府管辖。次年得神宗诏旨,允许他留在常州居住,并封为常州团练副使。因此东坡与常州结下了不解之缘,往返常州达11次之多。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夏),苏东坡蒙朝廷 *** 不白之冤,东坡从海南流放地北归,至虔州(今江西赣州)时,身患重病,本想回四川眉山老家安度晚年,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斟酌再三,决定来常州。通过常州人钱济明借得顾塘桥孙氏馆居住,同年七月二十八日,因病终老于孙氏馆,享年66岁。

龙亭,此亭临池而建,造型奇特,象亭子又象水榭,是亭榭结合的建筑,不太多见。之所以称为龙亭有二个原因,一是乾隆皇帝曾在亭内召试地方文人,二是该亭顶上有二条龙,因此被称为龙亭。“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是可眺览、休息、遮阳、避雨的点景建筑,常与山、水、绿化结合起来组景。亭的形式多样,有山亭、廊亭、沿水亭,还有专门为碑而设的亭。屋顶形式分有单檐,重檐、歇山顶等。它为游客提供了休息和欣赏园林景色的地方。

大家都知道中国园林的建筑要素中“叠山”、“理水”这二项很重要,有山有水才构成风景。东坡公园内“山”倒是不少,可“水”却就只有这么一点,似乎是不成比例。然而,独具匠心的造园者却巧妙地将园外古运河的水“借”进园内,这充分体现了园林艺术中的“借景”技巧和艺术手法。

在水池南边有御碑亭,亭内保存乾隆皇帝南巡时所写的六首诗的碑刻,这些诗文表达了他对苏东坡的崇敬和对地方官员的训导。乾隆皇帝1751年至1784年间曾六次巡游江南,四次来常,其中三次以此为行宫,为皇太后祝寿和召试地方文人。乾隆下江南时,一路浩浩荡荡,欢迎场面十分壮观。据史籍记载,每经常州,都“御乐前引,万骑夹岸”、“文武诸臣率地方文人等跪迎于西郊,恭送御驾至东郊”、“沿途则香案、旗帜、鼓吹、张灯、结彩、道路为之阻塞”。这些碑文记述了他南巡时的盛况和表达了他对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颂扬。毗陵驿口驻飞颅,城郭周巡六辔纡。老幼欢欣称就日,江山风物已勾吴。勖哉尔牧无胥怠,弱矣斯民未尽愚。户口实繁盖藏少,隐忧水旱岂能无。(过常州府作,辛未仲秋御笔。)这碑文表达了乾隆皇帝来到常州,看到这儿江山秀丽、景物优美,老百姓欢天喜地,心里非常高兴。鼓励当地官吏要勤勉自己,爱戴老百姓。同时,也告诫当地官员要增加储备,以防水灾和旱灾。由此可见乾隆皇帝是何等爱民。再来看看这块:髯翁迁八州,浮踪不系艇。其不迁者存,至今遗佳境。当年舣棹时,水流人自静。倜傥缅高风,徘徊发清省。这首诗是乾隆皇帝经过舣舟亭时有感而发的。全文表达了他对东坡的高尚品格的敬重,及以此醒悟自己。诗中也表达了对东坡悲惨遭遇的惋惜。

舣舟亭

这个园林内的最主要古迹: 舣舟亭。“舣舟”二字的意思是“系舟”或“停船”,那么,舣舟亭究竟是为乾隆皇帝还是为苏东坡在这里停船而建呢?乾隆皇帝和东坡都曾在这里停过船,只不过相差七百多年。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苏东坡在杭州通判任内运司,差往润州(今镇江)。路过常州市时曾在这里系舟野宿,他曾为此写过一首诗,题为《除夕夜宿常州城外》,其中上半部分是: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重衾 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由于苏东坡在此停过船,后人建亭在此,以示纪念。在乾隆第二次来常州时,此亭重修过,乾隆还题写了“玉局风流”的匾额。说起这块匾,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据志书和《纪事本末》载,乾隆二下江南时,至舣舟亭,为昭示对苏东坡的敬仰,给舣舟亭题了“玉局风流”的匾额。“玉局”,地名,今在成都市。宋时至此置玉局观,苏东坡晚年提举玉局观即此。现在我们见到的亭子是 1984年重建的,此亭四角双檐飞甍九脊,建于此园更高处,饰有精美砖雕和木雕,亭顶有二龙戏珠,还有苍松仙鹤,神龙游鱼等图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常州最著名的亭之一。在石柱上有两副对联。一副是:“二月江南好风景,故人此日共清明。”另一副是:“舣舟亭畔喜迎东坡居士,洗砚池边笑驻西蜀故人。”这两副对联分别由常州现代书法家钱小山和胡一飞书写。东坡公园内多亭子,在舣舟亭南古运河旁,还有一座亭子叫“竹亭”。此亭有五间,古时以竹子建成,是苏东坡当年上下船的码头,因为东坡喜爱竹子,所以建此竹亭。当时亭内有对联和横批为东坡句: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横批:与谁同座。并有东坡吟诗赏景画像。御码头,这就是乾隆皇帝当年停泊的地方。据史载,当时有围墙将行宫团团围住,围墙上还有“皇恩浩荡,万寿无疆”八个大字。园内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树木花草繁茂多姿,豪华而秀丽。由于年久失修,早已毁败不堪,近年来重新修建,才部分恢复了当年风貌。1986年拓宽京杭运河常州市区段,因舣舟亭临河处改道,形成了一个运河环抱,形似水中月亮的“半月岛”,半月岛面积为20亩。广济桥横跨东西,连半月岛与公园为一体。这座广济桥,原在城西,跨古运河。明正德十二年(1447年)建,为常州最古老的三孔石拱桥,造型古朴优美。由于城西运河拓宽,为保护历史文物,遂将桥整体迁移到这里,也给东坡公园添了一处富有历史价值的人文景观。目前,半月岛上已建成半月亭、月云峰,还修复了东坡亭,建假山回廊等景点。岛四周为砖石道,道旁古运河有水塘石栏杆。沿着小道漫步,凭吊东坡古迹,欣赏古运河南来北往的繁忙景象,东眺雄伟的朝阳立交桥,江南水乡景色尽收眼底,使人心旷神怡。

牡丹园

东坡公园牡丹园位于有“中华龙城”之称的江苏常州城区,搜集了国内外品种牡丹60多种六千余株,品种芍药20 多种五百余株,是目前沪宁地区国内搜集牡丹种质资源最为丰富的名园之一。花是美的象征,爱美是人类的天赋。赏花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精神文明之举。

牡丹观赏区占地面积六千余平方米,分为西区和半月岛两个区域,汇集国内外九大色系品种牡丹,如红色系的霓虹焕彩、洛阳红、首案红、卷叶红、宏图等;黄色系的海黄、金阁、姚黄等;黑色系的初乌、乌金耀辉、青龙卧墨池、冠世墨玉等;白色系的雪塔、香玉、景玉等;粉色系的赵粉、花兢、珊瑚台等;绿色系的春柳、绿香球、绿幕隐玉等;紫色系的乌龙捧盛、黑花魁、皇嘉门等;蓝色系的蓝宝石、冰罩蓝玉等;复色系的二乔、岛锦等。品种芍药如金带围、大富贵等。各色牡丹、芍药雍容华贵,尽显芬芳,争奇斗艳,各展英姿。

从2010年起,每年4月公园都举办牡丹花展。结合东坡文化,布置东坡文化景点,如苏轼“除夜野宿常州东门外”、“雨中看牡丹”和“太平寺观牡丹”等。花展期间,同时举办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如诗咏牡丹、摄影比赛等,与市民游客互动交流,弘 扬东坡文化;开设传统戏曲演出活动,弘扬传统文化。每年4月中旬,各色牡丹争奇斗艳,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六千多余株的牡丹花争相斗艳,形成花的海洋,赤、橙、黄、绿、青、蓝、紫万斑争荣;春风拂面,阳光灿烂,和风熙瑞,处处笑语欢声,游客在牡丹园或赏花摄影,或亭榭小憩,或池塘观鱼,或树下谈情,或花旁交心,或山脚驻足,或品茗吟诗,或调琴放歌, 使人心旷神怡,真道是:“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花应知我非世情,与尔相看动幽感。”

牡丹花展,已成为弘扬东坡文化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活动阵地。如今的牡丹园,已成为公园的特色景观之一,成为沪宁线上观赏牡丹的重要地方。

东坡公园的介绍东坡公园典故分析

东坡公园位于江苏常州市,这里是古代苏轼待过的地方,这里拥有很多关于苏东坡的笔墨和故事传说,被评为4A级风景区,这里的典故非常丰富,下面给大家仔细介绍和讲解一下。

东坡雕像

跨过古渡石梁,但见苏子石雕一尊,左手捻须,右手执杖,目光沉静,器宇轩昂。雕像一侧,立有石壁,上刻苏轼手书《哀词》:

“大江之南兮,震泽之北。吾行四方而无归兮,逝将此焉止息。岂其土之不足食兮,将其人之难偶。非有食无人之为病兮,吾何适而不可。独裴回而不去兮,眷此邦之君子!”

是为苏轼写给至交、吴中名士钱公辅(字君倚,常州人)先生的悼词。其情也真,其语也哀。文作何译,向有争议。笔者试译:“此地处长江之南,太湖之北。

我行走四方而无归宿,誓将此作栖息地。难道别处不足以供养抑或那边的人难相处吗?若非只有供养而无朋友,我怎会心生郁闷,而且我在哪里落脚又不行呢?

之所以独自徘徊且久不去,唯眷此君子之邦也!”此话,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说常州乃“君子之邦”,二言此为其最后的归宿。如此,常州人心悦、天下人诚服。

坡仙遗范

东坡公园景点级别: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

东坡公园地理位置:常州红梅公园东南侧

东坡公园著名景点:舣舟亭

苏轼与常州的缘份,可追溯到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年仅二十岁的他,进士高中,一举成名。

期间,恰与同年的常州考生蒋之奇、单锡等人结识。生于四川眉山的苏轼,欣闻江南风光之秀丽,遂于蒋之奇(字颖叔)酒后唱和:“岂敢便为鸡黍约,玉堂金殿要论思。”

算是许下重逢之诺,更传递祝福之美。之后,苏轼又结交了诸多常州好友,最为亲密而长久的,有常州籍名儒钱公辅、钱世雄(字济明)父子,及为其在常州宜兴购置田亩的湖州太守滕元发。

作为读书人,苏轼对江南水乡的了解和向往,定是由来已久,单从白居易的《忆江南》和“苏常熟,天下足”的民谣中就能觉出。

至于江南水乡,怎样的四季如春、气候宜人,怎样的水网密布、四通八达,怎样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怎样的如诗如画、如梦如幻,怎样的天堂仙境一般

想象的可能比目睹的更美丽。当然,来自常州同窗的亲口描绘,定也会增添一层直观的感受与诱惑。况且,游历天下是所有人的天生欲望。

所以,苏轼对常州的动心是必然的,此后常念常州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并不足以让苏轼落户常州。更何况,诗中的“鸡黍之约”,不过是“酒话”而已。

苏轼,少年得志,意气风华。青壮年时期,先后到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常州、登州、扬州等地方任职。他履职尽责,夙夜在公,为官一任,百废俱兴,政通人和。

其间,因 敌构陷他作诗“讪谤朝政”而入狱,史称“乌台诗案”。不久出狱,谪黄州,无奈写下“平生文字为吾累”的悲情诗句。

他此时的心境,已发生了一些变化,从他的“我本麋鹿性”和“惟愿我儿愚且鲁”等诗句中,便可体察。

另,还将与朝云所生之子取名“遁儿”,更隐含了避世归隐之意。此后几经起落,屡贬惠州、琼州、儋州,至于晚年,生活凄苦,贫病交加。

好在,大蹇朋来,有诸多友人和平民百姓热情相助,才使他一次次度过难关。给予他关心帮助更大又不求任何回报的,正是常州的朋友。

洗砚池

宋徽宗地符三年(公元1100年),苏轼遇赦北归,经由雷州,辗转广州,北过大庚岭,再由江西去湖南跋山涉水,历尽艰辛,终于次年五月到达金陵。他致信钱世雄,求他帮忙在常州找房居住。钱照办,于城中租下孙氏的一栋宅院。苏轼因长途奔波,积劳成疾,患了严重的痢疾,久治不愈,于七月二十八日病逝于常州。弥留之际,他将多年所著《论语》《尚书》《易经》注解和其他重要文稿,一并托付给一直在他身边侍奉他的钱世雄。今天,我们有幸纵览文学大家苏轼的不朽诗章,能不感谢常州人的历史性贡献吗?

常州天宁,历史悠久,文风昌盛;社会和谐,百姓富足;商贾云集,文人骚客多会于此。苏轼一生,十四次过此宝地,两次写下《乞常州居住表》,“欲望圣慈,特许于常州居住”。

天子乾隆,一共来过六次。不谈民间传说“乾隆下江南”的风流事,我独爱“天宁寺”名由来的美丽传说。

乾隆微服私访常州,款步“大宁寺”前,仰首一望门牌,恰有一只灵性的小壁虎,忽将身体横在“大”字上端,使“大”字立即变成了“天”字。乾隆随口说道:“天宁寺,天宁寺,好名儿!好名儿!”。

自此“大宁寺”改名“天宁寺”。这“天”字一改,境界全出——治国安邦,谁不期待天下太平呢。“天宁区”名,源于寺名,看似随手拈来,实则妙趣天成。

由是观之,东坡之选择常州,绝非一时之冲动。自然环境可人,人文环境可心。

苏轼经历了那么多的世事沧桑,饱尝了那么多的酸甜苦辣,在看透了尘寰的是非善恶之后,终于彻悟,世上最珍贵的只有人间真情,没有欺骗、没有伤害、不设条件。也许,这才是他将常州作为肉体与灵魂栖息地的更好注脚。

大运河上东坡园

苏轼,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一次入狱,多次放逐。不管什么境遇下,他始终不忘初心,葆有君子之风、浩然正气,弥足珍贵。

但是,在封建社会里,处于新旧党争的漩涡之中,不管品行多好、人格多高尚、功业多卓著,终难免祸灾。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写道:“在任何政治斗争中,正人君子必败,而小人必占上风,因为正人君子为道而争,而小人为权而争。”确有道理,但不正常。

向来,小人视君子为仇敌。非是君子与小人不共戴天,而是小人在君子面前有天生的不安。

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国必兴盛;君子道消、小人道长,国必衰败。

在小人看来,若不置君子于死地,自己将无容身之地。因此,君子再怎么君子,得罪不得罪小人,都逃脱不了厄运。无怪乎,韩愈在《原毁》中慨叹:“怠者以能修,而忌者畏人修。”还道出了“事修则谤兴,德高而毁来”的无奈与悲哀。

柳宗元在《钴_潭西小丘记》中这样写道:“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生,美竹露,奇石显。”除恶美见,小人则自现其形。

《易》曰:“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 ,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正是小人的可耻下场。只愿,秽草除、嘉木生,成为社会的常态;再没有“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的屈子之叹。

天宁寺

只有君子之风盛行,社会才会和谐,人民才会幸福安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全国人大代表、文化学者钱念孙在《君子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文中,首倡“君子文化”。

希望“在社会生活各方面大兴君子文化、大倡君子之风、大行君子之道,让君子文化成为改善社会风气的一剂传统良方,使君子风格在社会蔚然成风。”新的时代,赋予君子文化以新的内涵,同时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任务。

大德常州,大美天宁;德美华夏,天下常宁。光大君子文化,助推社会文明,顺天应时,大有可为。愿常州天宁,恒为全国的道德高地、文明之邦!

东坡赤壁什么时候可以游玩

东坡赤壁开放时间:春夏秋季(4.1——10.31):07:00——18:00冬季(11.1——3.31):07:30——17:30

东坡赤壁景点介绍:

东坡赤壁因为有岩石突出像城壁一般,颜色呈赭红色,所以称之为赤壁。赤壁素有“风景如画”之美誉。

东坡赤壁的楼阁始建于西晋初年,距今约一千七百余年,后多次重建,现有面积四百余亩。建筑物计有二堂(二赋堂、雪堂),三楼(栖霞楼,涵晖楼,挹爽楼),二阁(碑阁,留仙阁),一斋(慨然斋),一像(东坡塑像),一峰(剪刀峰),九亭(放龟亭,睡仙亭,坡仙亭,酹江亭,问鹤亭,快哉亭,览胜亭,望江亭,羽化亭)。其中二赋堂内有一块大木壁,正反面刻著前、後《赤壁赋》全文;留仙阁有一幅苏东坡游赤壁全图;碑阁内有百馀块石碑,刻满苏东坡的书法。处处是东坡居士的墨宝诗词,令人不由遥想这位千古风流人物当年的雄姿英发!

这些古建筑依山就势,古朴典雅,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赤壁碑刻,闻名全国,有历代名人书画碑刻近二百块,其中苏轼书画碑刻一百余块,居全国个人碑刻之冠。解放以来,各级 *** 对东坡赤壁非常重视,一九五六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七年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经过几十年修建东坡赤壁已面貌一新,成为著名的文化古迹和游览胜地。

东坡赤壁位于黄州城西。出黄州古城汉川门,北面一山陡峭如壁,因山石颜色赤红,故名“赤壁”。早在晋代至北宋初,这里就建起了横江馆、涵晕楼、栖霞楼、月波楼和竹楼等著名建筑。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春,著名文学家苏轼(号东坡)因乌台诗案贬来黄州,常在此逸兴吟哦并写_有流传千古的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两赋(前、后《赤壁赋》)和其他名篇佳作,后人因此将赤壁和苏东坡的名字联在一起,名日东坡赤壁。经考证,这一带还是三国赤壁大战之处所。现在的东坡赤壁,占地面积四百余亩,主要建筑有九亭、三楼、三阁、三堂、一像。

步入飞檐斗拱的赤壁正门乾坤阁,洞秦砖小路直上八卦桥,经锁春台,绕楼花园,过蜂腰桥、泛舟池,这里正是当年苏轼泛舟作赋,酹江邀月之地。池岸断壁上,昔日江水冲刷的遗迹仍依稀可辨。池东空地上耸立着一尊高大的白色苏轼全身立像,面对大江长天,衣髯飘逸,凝神伫立。_越苏轼像,迎石壁拾阶而上,便是二赋堂。该堂始建于清代,匾额系李鸿章所题。堂中央,一木壁顶梁而立,木壁前后分别刻有前、后《赤壁赋》,字大如拳。前为楷书,豪迈俊逸,清代黄州教渝程之祯所书;后为魏书,古朴苍劲,近代书法家李开先所书。

堂前右壁刻有民国大总统徐世冒_(自号水 屯人)书写的对联:“古今往事千帆去,风月秋怀一知”。二赋堂西南十余步有酹江亭,面江临壁而建,亭内嵌有清康熙皇帝临摹元代人书法家赵孟页的手书《前赤壁赋》书贴石刻和历代名人石刻。亭西侧并立着坡仙亭,内有苏轼亲笔草书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和靠别黄州_时所作的《满庭芳.归去来兮》词,及其手绘的月梅图、寿星画像和清黄州知府郭凤仪速写的《东坡老梅》等石刻。坡仙亭西下十余步为睡仙亭,相传当年苏轼同友人游赤壁时,曾醉卧于此,亭内石床石枕尚在。

睡仙亭西下楼步,赤壁矶西端,有“放龟池”,据晋书载,时有一军人买白龟_放生于此,后遇难恰被所放白龟搭救,后人在此凿一白石巨龟,至今仍昂首蹲伏于亭下泛舟池中。二赋堂东边留仙阁,阁内有《东坡笠履图》石刻和苏轼为其乳母任采莲撰写的墓碑,还有近代名人绘画的《赤壁泛舟图》和清末名人杨守敬书《留仙阁记》石刻。留仙阁东十来步是碑阁,内嵌_苏轼手书108块石刻,杨守敬集成《景苏园帖》,被称为稀世珍宝。出二赋堂后门,在留仙阁、碑阁背后陡峭的北崖下,由西向东,由低到高,依次有剪刀峰,问鹤亭和栖霞楼,由茅盾题写匾名的栖霞楼位于赤壁矶更高处,楼高四层,飞檐翘角,赤楹碧瓦,白石栏杆,楼间还嵌有苏轼手书_《黄州寒食诗》行书,为不可多得之书法精品。此外,赤壁还建有雪堂、怡然斋、快哉亭、羽化亭、揽胜亭、望江亭等。

自唐以来,东坡赤壁一直是游览胜地,从李白、杜牧、王安石、范成大、辛弃疾、陆游、袁宏道等历史名人,到董必武、陈毅、 *** 等当代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以及 *** 友人田边华、燕市听花等,都先后游过赤壁,并留下了诗词、楹联、匾额或书法手迹。

目前,东坡赤壁风景区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开发,新开发的赤壁风景区将由现在的400余亩扩大到1326亩,分为古迹游览区、水上游览区、山林游览区、动植物观党区、游乐区、商业服务区、度假区、广场区等,其风景名胜具体又分为“月波摇影”、“栖霞挹爽”、“东坡问天”、“龙_山松声”、“竹楼夜雨”、“镜湖观荷”、“索桥飞瀑”、“赤壁夕照”等30个主要景点。

黄州竹楼位于黄州西北角赤壁旁的城墙上,北宋著名文学家王禹修建。王禹被贬来黄州作知府的当年(999年),发现“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当地多用竹子代替陶瓦盖房子,价格便宜,还节省功夫,于是就在黄州城西北角的矮墙上修了两间小竹楼,并写了一篇很有名的《_黄冈竹楼记》,说它“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山川江流尽揽无余;竹楼里面则“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把个竹楼写得趣味盎然,令人心开目朗,遥情欲往。楼_以文传,由于王禹的这篇精美的文章,使得竹楼也大放光彩,成了黄州城著名的建筑。当年竹楼已毁,现存竹楼系解放后重修。

东坡石床开放时间是什么

东坡石床开放时间:8:00—18:00

东坡石床景点介绍:

云龙山西麓峭壁下一座天然巨石,刻有“石床”二字。石高1.75米,长3.30米,宽1.30米。上面刻有苏轼《登云龙山》诗:“醉中走上黄茅岗,满岗乱石如群羊。岗头醉倒石作床。仰看白云天茫茫。歌声清谷秋风长,路人

苏轼的诗一韵到底,取行歌体,仅止七句,戛然而止。在艺术风格上不落俗套,耐人寻味。颜复,字长道,为颜回48代孙,曾任国子监值讲官。王巩,字定国,是著名大臣张安道 的女婿,专程从四川到彭城来拜访苏轼。l0天内作诗数百首,才思敏捷。他们都是苏轼的好友。畅游徐州诸名胜时留下了很多首与苏轼的唱和诗,也留下了历史佳话.

黄茅岗原是个乱石纵横、茅草丛生的野岗,却因有了东坡醉卧石床的胜迹而出了名,历代歌咏之诗甚多。石床以南长约50米的峭壁上有石刻30多方,其中就有许多首步韵和苏轼原诗的诗作。

东坡公园牡丹花展日期2023

2023年东坡公园牡丹花展日期是4月上旬-5月上旬。

东坡公园牡丹花展景点布局:

1、西门牌坊至园区入口

东坡园从门楼到园区入口的道路两侧放置了花箱,矮牵牛打底,放上花展核心的牡丹。在配色选择上不宜过素,贴合节点名称“故园归春”。这一路烂漫春花的铺陈,就仿佛身置盛唐,体会长街游马的风流。

2、入园处走廊

“一朵淡黄微拂掠,鞓红魏紫不须看。”——苏东坡《太平寺观牡丹》。牡丹的娇颜色配上鲜艳的小花点缀,无不告示着春意正浓,几丛幽幽绿竹不会太让画面过于鲜艳。

3、竹墙

“国色鲜明舒嫩脸,仙冠重叠剪红云。”以竹墙为画屏,在原来的基础上,点缀了牡丹。在此园中,春即牡丹,牡丹即春。就算配以同样鲜艳的花草,也并不会夺去牡丹的国色天香。

4、芳园

“牡丹奇擅此园春,百卉千花浪纠纷。”洛都尚且不再,但这满园的浮蕊浪花也难争其颜色。配上高处的茅草小屋,明艳中别有一番野趣。以花草拼就的芳园,象征着暖春与生机。

5、广济桥台阶下

苏东坡独爱牡丹,走下广济桥,就来到了园内更大的平台。大量铺设花境,来烘托牡丹的国色天香。春来羞而不语,就静静沐浴在这春光之下,等人去观赏驻足。正应了那句“光风为花好,奕奕弄清温”。通过游人的欢声笑语来唱响春日这牡丹和韵。

东坡公园联系 *** 是多少

东坡公园联系方式: *** :0519-8815005

东坡公园景点简介:

从文笔塔下来,出红梅公园南门,步行不多远就到了“东坡公园”,这是一处名胜古迹与自然风光相结合的江南园林。南宋时,常州百姓为纪念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来常,泊舟于此,而建"舣舟亭"作纪念。清康熙、乾隆二帝南巡时,在此兴建过万寿亭行宫,重修过舣舟亭。舣舟亭基址原名文成坝,传说常州历来人文荟萃,为保住常州才气不东流,因而在古运河上筑坝使河水绕个大弯东去.东坡曾11次到过常州,最后终老于常州。但他真正系舟此地实际上只有二次,一次是1073年,他从杭州途经常州去镇江,曾在除夕孤舟野宿城外东郊,并作《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诗一首.

东坡赤壁和东坡外滩不同之处有哪些

东坡赤壁和东坡外滩是两个不同的景点,它们存在以下几点不同:首先,东坡赤壁是位于湖南岳阳市西陵区滨湖路的一处风景名胜区,而东坡外滩是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外滩的一个江边长廊

其次,东坡赤壁是依山傍水的山水胜地,而东坡外滩则是一个沿江的人文景观

再者,东坡赤壁是以岳阳楼为背景的,而东坡外滩则以上海陆家嘴的高楼大厦为背景

最后,东坡赤壁以山水风景为主要吸引点,而东坡外滩的吸引点则在于夜景和高楼大厦带来的城市风光

从青罗嶂到东坡桥东坡亭……

东坡桥,东坡亭,这在广州可以见到?——当然可以,就在广州番禺,我昨天就看到啦!

东坡亭

这还得从下面的场景说起——4月16日,在番禺沙湾的青罗嶂山上,人头涌涌,四头醒狮虎虎生威,锣鼓声声震天响!如果是在庙会,这样的场景,你大概会觉得甚为平常,但这可是在山上呀。你知道为啥这么热闹?——原来是来自广州车陂、顺德碧江广西玉林等地的苏氏后人,正齐聚青罗嶂山,拜祭太公苏迨。

东坡桥

苏迨是何许人?估计很多人都不陌生,那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次子,即是苏绍箕的父亲。四面八方的东坡后人,都赶到番禺青罗嶂山,拜祭太祖,深情虔诚。

齐聚青罗嶂,苏家宗亲共祭先祖

车陂晴川苏公祠,即为纪念苏绍箕的祠堂。早前,我曾经跟着车陂晴川苏公祠的管理者苏窝棣等人,去过青罗嶂山。这座山上的“苏世宝家族墓群”,非常壮观,从山脚绵延而上,有10几座墓地,墓前坡陡,杂草丛生,当时正在修葺。

墓前立着“番禺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一旁有“苏世宝家族墓群”的相关介绍:“始祖世宝公墓至十八世成溪公墓葬青罗嶂共三十多座。清前多为红石所修,乾隆后多重修成白麻石墓。近百年屡遭破坏,多已失落,显存古墓11座,较具规模的有世宝公墓……”

苏世宝家族墓群

苏世宝为韦涌村南边坊苏氏之始祖,在番禺韦涌南边的苏氏大宗祠门口墙上的“南边苏氏文化廊”上,就有“世宝公生平序”的详细介绍:字世宝,原字仲豫,号梅岭,是苏轼之次子……世宝公与吴氏夫人同封于青罗嶂山,此墓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重修,至今完好。”而如今修葺过的墓前坡陡,也已变得平坦,还种上了许多的花木,一派欣欣向荣。

当天的祭奠仪式,三头大烧猪敬奉在世宝公坟前,车陂醒狮队开场,尔后族人宣读祭文,接着苏家后人一一上前拜祭先祖,深情虔诚。祭祖后,苏家宗亲们一起回到番禺韦涌的苏氏大宗祠共进午餐,也就在苏氏大宗祠,东坡桥、东坡亭等苏东坡元素,一个接一个撞进了眼帘。

东坡桥东坡亭,东坡元素诗意浓

苏氏大宗祠位于番禺韦涌村南边街,宗祠门口右边墙上有一长溜的“南边苏氏文化廊”,上面有祠堂的详细介绍:今苏氏大宗祠,原系八世祖东溪祠,建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一九九五年重修,已无匾额,该祠是韦涌南边所建20多座的公祠中仅存的唯一一座祠堂,因此易名为“苏氏大宗祠”。

处处都彰显出很浓郁的东坡文化元素,是苏氏大宗祠最明显的一个特征:门口有醒目的金色大字“文豪后世家”;祠堂里有对联“东坡文采千年颂,溪水源长万古流”;世德堂供奉着苏洵、苏辙、苏轼父子三人画像,并贴有对联“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碑刻“祭祖文”的上面还裱有一幅书法“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朱德的题词语)。

宗祠西侧,有衬祠“思亲祠”,两祠前面为一开阔的地坪,地坪临涌之处,建有曲桥一座,名曰“东坡桥”,桥上有一副对联“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穿过曲桥,蜿蜒而入,建一小亭,上书三个字“东坡亭”。亭桥皆绿树环绕,花香飘飘,诗情画意得很。

在与大文豪苏东坡有关的苏氏大宗祠,

吃到了古韵悠悠的薤草

祠堂前的“东坡桥”、“东坡亭”一派诗情画意,祠堂内的风景也是热闹异常。

在祠堂门口,车陂醒狮队表演采青等节目,苏氏各宗亲则热情为“重修太祖墓捐款”,其中,车陂晴川苏公祠的管理者苏窝棣,代表车陂苏氏后人共捐款3万元。

祠堂内,人声鼎沸,一叠叠菜,色香味俱全,摆开得绵绵延延,引得众人举起手机相机喀嚓喀嚓不停。待菜端上来,立马大快朵颐。更惊喜的是,第一道端上来的“鸿运当头”,竟然是烧猪肉炒薤草。一般来说,平常我们吃到的烧猪肉,基本都是斩件后直接上桌,吃起来有些腻味,但苏氏后人就是不一样,他们继承了大文豪苏东坡的美食家风范,把烧猪肉拌薤草炒过上桌,薤草吸收了烧猪肉的腻味,烧猪肉吸收了藠苗的清香,整道菜香、脆、爽,关键还一点不腻,很快一扫而光。

甚好玩的是,吃这道菜时,车陂的苏京沪对我说:“这伴烧猪肉的藠苗,你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文化底蕴很深,长见识了呢。”苏京沪说的这篇文章就是我在清明节前写的《你也许吃过很多酸藠头,但你知道你吃的是古韵幽幽的薤草吗》。文章里说,做酸藠头的,就是植物薤草的根,薤草喜欢生长在坟头周边,是春天的一道美味菜肴,挺应清明这个节气的。

此前,我吃过甜酸藠头,薤根煲稀饭,薤草炒鸡蛋,薤草炒豌豆,如今又在与大文豪苏东坡有关的苏氏大宗祠里,吃到了薤草炒烧猪肉,倒也更添了份悠悠古意。

e家君新栏目:《作家眼中的车陂》,文化就像一种胶片中的光影,那一小片光影都有存在之美,让我们一起来发现那些被你忽略的车陂之美。

作家简介:潘小娴,作家,现已出版《美人香里说宋词》、《村上春树的三张面孔》、《闲敲棋子落灯花》、《最美的游戏》、《钢琴美韵》、《钢琴的故事》、《建筑家陈伯齐》、《会飞的蒲公英》等作品。

【图文记者 潘小娴】

【编辑 橙子鱼】

「江门鹤山」东坡亭上忆东坡

东坡亭(坡公泊舟处)施焰雄 摄

在著名的岭南水乡——鹤山古劳水乡侧畔的沙坪坡山村石螺岗,有一座东坡亭。据说北宋绍圣年间(公元1097年)四月,年近六旬的苏东坡再遭贬谪为琼州别驾,遣往海南儋县(今儋州,那是宋代最偏远的大臣贬谪地),他在24岁三儿子苏过陪同下,痛苦地诀别家人,从惠州乘船溯西江至肇庆梧州,转雷州再渡海,途经西江下游南岸的石螺岗,见此风光秀丽,便泊舟登岸休息数日。后人于此筑东坡亭以表敬仰之情,所在村名也更名为坡山村。

何志强供图

一代文豪苏东坡一生有10年时间是在贬谪流放中,在偏远蛮荒艰苦之地度过的。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47岁的苏东坡因诗文“讽喻新法”而被当权派“罗织论罪”,经历了“乌台诗案”牢狱之灾,获释后被贬历史文化名城湖北黄州,“不得签书公事”。尽管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落差,苏东坡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等方面均提升了一大层次,可谓“诗人不幸文学幸”。在那里他创作了赤壁二赋、书法名帖《黄州寒食诗帖》,写下了《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不朽词句,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苏东坡。不久,苏东坡又被贬广东惠州,在惠州三年,他留下了557首诗词和“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等名篇佳作;之后,苏东坡又一次被贬谪到天涯海角海南岛的儋州,在这3年,他给后人留下了170首诗词和160多篇文章。在遇赦北归途中(1101年),他经过真州作过《自题金山画像》六言诗:“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回望一生轨迹,细数功绩事业,一时间感慨万千。这里,“功业”是反说,这三地其实都是他坎坷人生的节点、低谷,是他政治上受打击、仕途上受排挤、报国无门受贬谪的流放之地。人在不得意的时候,需要找一个出口排遣心结、寄托情思。在这三个地方,他失意苦闷,却活得轻松潇洒;他经济拮据,却过得有滋有味。他成就了文学的巅峰,塑造了伟大的人格,达到了超然的人生境界。这里还有一种自我解嘲的意味,把生命中的苦难当成一个笑料,十分符合苏东坡“乐天派”形象。尽管苏东坡三次被打击遭贬谪,但他总是那么旷达超脱,亲山近水,崇尚自然,诗文画中散发着一种正能量,表现一种文人的自省和坚强。

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 鹤山刘永广 书

西江静如练,绕过滨江大道施工现场,只见古朴斑驳的东坡亭隐在闹市一角,枕在西江之畔。东坡亭六角六柱,六根石柱风格各异,一对为八角形,无任何文字;一对竹节形,上刻对联“涛声四面作风雨,笠影半肩挑夕阳”;一对圆形,刻有一副名联:“响彻铜琶,千古大江东去;吹残铁笛,一声孤鹤南飞。”据《对联》杂志介绍,史上曾有一例著名的词评:“学士(即苏东坡)词需关西大汉,执铜琵铁板,唱‘大江东去’”这副对联将该词评演绎成联语,上联赞扬苏东坡开创的豪放派词风和他作为“唐宋八大家”的文学成就,下联书写他坎坷的人生经历及他的受人崇敬,表达了对一代文豪的缅怀,又切合鹤山东坡亭的此境此景,堪称上乘佳作。亭侧有石碑,刻有清代易福成所撰的《重修坡亭记》:“坡亭,邑之名胜也,长江缭绕,林木清幽,岩石盘踞,沙渚萦回,水色山光,辉映上下,高瞻远瞩,至足乐也。……”从东坡亭右下行江畔,一丛礁石深入西江,就是石螺岗,其中有几块大石刻有“坡公泊舟处”5个大字。据文史专家徐晓星先生考证,当年苏东坡就是从这里由苏过搀扶上岸的。旁边建有一亭名朝云亭,是纪念苏东坡爱妾王朝云的。苏轼一生有三个妻妾,原配王弗、续弦王私和待妾朝云。朝云12岁就跟随他,不论顺境逆境,一直陪在身边。当苏东坡被贬到惠州时,朝云毫不迟疑地追随他来到这瘴疠之地,直至不幸病故。后人也许是不忍见东坡亭的孤独而在此建造朝云亭。亭柱上刻有鹤山籍广东书法家吕志强书写的联句:“名士美人,故宅江山思北宋;罗巾翠袖,荒亭风雨傍东坡”。

苏东坡《黄州寒食诗帖》江门史志伟 书

苏东坡一生起起伏伏,一贬再贬,很多困难和险阻都被他遇上了。但他始终关心群众疾苦,学农活、修水利、办教育、吃荔枝、赏美景、作诗词,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与当地人民打成一片,竹杖芒鞋,用心创作,以文化人。亭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载体,由此而产生的亭文化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苏东坡与亭有着不解之缘,是亭文化典型代表。全中国与苏东坡有关联的亭子不下百余座,西江自古以来波涛拍岸,往来旅客如过江之鲫,唯独苏东坡当年偶然泊舟停驻,哪怕不曾留下半点翰墨文辞,鹤山人仍建坡亭怀古,并筑朝云亭相伴,何尝不包含后人对苏东坡浩然正气和绝世才华的景仰呢?

苏东坡《望江南·超然台作》三水徐冠新 绘

海明威曾说:“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苏东坡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万人追捧、掌声雷动时,要保持心如止水,不要摔跤;无人喝彩、荆棘满路时,仍要坚定执着,无畏前行。因为,熬过了冬天,便是春天。

(左至右)麦和幸、徐晓星、何志强、区播

晚上,我挥笔写了七律《东坡亭怀古》:“铜琶铁板忆坡公,千古废兴夏复冬。宇宙云封双倒影,江山霞蔚一孤蓬。常亲绿水怀忧乐,惯远红尘辨佞忠。后浪无端推前浪,掉头奋唱大江东。”以此寄托对东坡居士的景仰与同情。

作者:麦和幸

责任编辑:何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