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达藏族糌粑

色达藏族以糌粑、面粉、牛羊肉、酥油、奶汁品为主食,糌粑系将青稞粮食炒熟后磨成粉,大都呈白色,香味扑鼻。其吃法通常有两种,—是“团糌粑”,即在糌粑中掺茶,放少许酥油、奶渣用手拌匀捏成坨而食,其二是“舔卡提”,即将糌粑和酥油拌匀后紧按碗中,斟入少量清茶,喝完茶后,用舌舔食,舔完一层后,又斟清茶,喝之,舔之,反复如是。

色达:此生必去的旅行地!梦一般的藏族风情!

色达旅游并不属于常规的风光旅游线路,而是以厚重的人文色彩著称。

其中藏传佛教寺庙非常集中,红教寺庙为主,除了著名的五明佛学院,还有金马草原东嘎寺邓登曲登佛塔、尸陀林天葬台、丹青药王神山、吉祥藏经院、甲学乡的拉则寺、纳折贡巴寺以及打龙寺、色拉寺等等。

成都-米亚罗-观音桥-色达-丹巴-日隆(四姑娘山)-汶川-成都

推荐指数★★★★

风景指数★★★★

建议游玩4天,建议行车线路:大拇指户外—发现更大的世界

1:成都—汶川—理县—米亚罗—观音桥(418KM) 住宿:观音桥

2:观音桥—翁达—色达五明佛学院 (279KM) 住宿:县城

3:色达—金川丹巴(395KM) 住宿:丹巴

4:丹巴—小金—四姑娘山—汶川—成都(348KM)

赶快加入我们

藏族建筑或景点 藏族的特色建筑是什么

1. 藏族的特色建筑是什么

青藏高原老百姓的建筑物主要以石头,黏土和木材为主.

除草原牧区外,其余大部分地区都有大片的原始森林,成为藏族建筑的又一大材源。藏族建筑的大宗建材主要为石材、黏土和木材三大类。

藏族人民在修房造屋时,沿袭着以下两个取材和用材的习惯。一是依照当地建材资源状况来确定房屋的基本结构,如果当地黏土土质好,同时取材又近,那么常修建土木结构的建筑物,所采用的施工建造方法则为墙体的夯筑法或土坯砌法。

如果当地盛产石材,则修建石木建筑结构的建筑物,所采用的施工建造方法则为石墙体的砌筑法。

倘若当地黏土、石材、木材兼有,则根据主人的习惯和所好而定。此种现象在一些地方存在,甚至于一个村庄内同时存在,在一幢建筑物中亦存在。在一幢建筑物中泥、木、石三种结构兼而有之,通常称之为混合结构建筑,其基本层次为地基基础和底层为石砌墙体,二层以上墙体为夯筑土墙,在三层或四层夯筑土墙的一方,还专置一间或两间木楞子(崩空)建筑。

靠近森林地区的村寨,建筑物则显得过于奢华,整幢建筑物除少量泥或石墙围护体外,其余全部使用木材,将建筑物建造成一种特色鲜明的木楞子(崩空)结构建筑。在木材和石材均十分缺乏的地区,例如在阿里扎达一带的古格故城遗址、多香城堡、凡砌筑用的石块和夯筑用的泥土则是边采边用,仅仅是用以覆盖屋面和抹墙用的泥土,需要泥筛筛选出夹杂在泥土中的小石子而已,充分保持了材料的天然性特点。

由于石块和泥土经久耐用,所以,藏族在建房过程中,有拆旧翻新的习惯,除腐朽或虫蚀的木材不能再用以外,其余泥、石材料可再次或多次使用。

2. 藏族的特色建筑是什么样的

藏族是中国的56个民族之一,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云南迪庆、甘肃甘南等地区。藏族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藏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在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艺术等方面,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它是中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以及内蒙古部分地区常见的居住形式。从《后汉书》的记载来看,在汉元鼎六年(公元111年)以前就有存在。这是一种用乱石垒砌或土筑的房屋,高有三至四层。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为碉房,碉房的名称至少可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

碉房多为石木结构,房子外墙厚实,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者,内坡仍为垂直。碉房一般分两层,以柱计算房间数。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层高较低;二层为居住层,大间作堂屋、卧室、厨房、小间为储藏室或楼梯间。若有第三层,则多作经堂和晒台之用。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为碉房。

在牧区随处可见的是帐篷,在农区或城镇,更多见到的是平顶碉房。最地道的碉房为石头所砌。墙壁最厚处甚至达1米,大多数墙壁上面都比下面薄,整面墙呈梯形。也有的碉房为土木结构,其外形看起来与石碉房没有多大差异,但它的厚度比石墙约薄三分之一,也没有石头墙坚固。但与石碉房一样,都是冬暖夏凉。

一般来说,碉房多为多层建筑,底层可以作牲畜的圈,二层可以作人的居室、储藏室等,三层可以作经堂,供佛像、点酥油灯等。在拉萨等地,我们能看到的三层或更高的碉房大多是旧西藏贵族所修。也有的碉房只修平房。

同帐篷一样,碉房也有大有小,这主要依主人家庭人口和修建住房的经济能 力而定。在西藏,人们修建房屋以“柱”为单位,1“柱”相当于2米×2米的面积,碉房平面、整体形状都是方的。有些人修十几“柱”房屋,有些人只修二三“柱”房屋。大面积众多的错落有致的碉房连在一起,非常壮观。碉房层高只有2.2米至2.4米,高个子进屋,虽然一般不会碰上头,但也要时间长了才能习惯,就是一般个子比较矮小的人,也会感觉有些压抑。好在碉房楼顶都是平面的,人们只需更上一层楼即可感到心旷神怡。

西藏各地都有碉房,但风格却各有不同,比如拉萨的碉房多为内院回廊形式,放眼望去,全是碉房的窗户,进入院内,如同进了迷宫。而山南地区的碉房则多有外院,人们可以很方便地进入户外活动。但所有的碉房楼顶都是平顶,人们可以经常在楼顶活动,比如散步、娱乐等等。在家家户户的楼顶,四角都比其它地方高出许多,这些高角会挂满五彩经幡。重大节日或家中有比较重要的事情时,会在屋顶煨桑敬神等。

藏族民居在处理住宅的外形上是很成功的。因为简单的方形或曲尺形平面,很难避免立面的单调,而木质的出挑却以轻巧与灵活和大面积厚宽沉重的石墙形成对比,既给人以称重的感觉又使外形变化趋向于丰富。这种做法不仅着眼于功能问题而且兼顾了艺术效果,自成格调。

藏族民居的墙体下厚上薄,外形下大上小,建筑平面都较为简洁,一般多方形平面,也有曲尺形的平面。因青藏高原山势起伏,建筑占地过大将会增加施工上的困难,故一般建筑平面上地面积较小,而向空间发展。西藏那曲民居外形是方形略带曲尺形,中间设一小天井。内部精细隽永,外部风格雄健,高原的日光格外强烈,民居处于一片银色中,显得格外晶莹耀眼。

藏式建筑的历史源远流长,矗立在高山之巅,河谷之上,所特有的构造、材料和空间划分,无一不展现着大地理对其的影响。藏式传统建筑有着十分独特和优美的建筑形式与风格,给人以古朴、神奇、粗犷之美感。

在藏族的宗教色彩观中,五色分别寓示火、云、天、土、水,以此来表达吉祥的愿望。西藏还有以墙体装饰表达藏传佛教派别的,如萨迦民居的墙上涂有白色,在白色上再涂以相同宽度的土红色和深蓝灰色,中空为白色。在建筑主体或院墙直角转弯处及较宽的墙面上,还自上而下地用土红色和白色装饰,以标识该地区信仰萨迦派。

藏族建筑传承千年,是中华建筑文化中的精粹。西藏社会的进步,使藏民居建筑得到发展。经过长期的演变,民居建筑在适应高原的气候、地理等自然条件和结合民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的同时,形成了各地经济适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建筑形式。

古建家园--古建中国古建世界,我们不仅仅只做古建筑!以线上+线下模式,建筑+互联网+文化,传承与发扬建筑文化,把传统优良文化植入到建筑材料中,让建筑从源头上有文化,将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与现代科学技术古今结合、中西融合,应用于现代建筑行业,倡导将优良的传统文化走入大众的衣食住行。

3. 藏族的建筑有什么

你实说上面个装饰兽吗还是挂的铃铛

围脊是中国古建筑屋脊的一种,是重檐式建筑(例如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等)的下层檐和屋顶相交的脊,由于围绕着屋顶,故名围脊。

围脊四角有脊兽,根据等级不同,分别为合角吻(吻兽)或合角兽。

戗兽是中国古代建筑戗脊上兽件,用于歇山顶和重檐建筑上。

戗兽是兽头形状,将戗脊分为兽前和兽后,兽头前方安放蹲兽,它大致有三个作用:1, 妖驱邪;2,防雷设施;3,固定屋脊。同时也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戗兽越多,级别越高,而且数目都是奇数(奇数表示“阳”,表清白),其中以九件等级最高,成为“走九”,另外还有“走七”或“走五”,最低用“走三”。佛寺大殿屋脊戗兽一般为“走七”或“走五”。

所谓“五脊六兽”是中国传统大型建筑(如宫殿、庙宇、府邸)的一种装饰物。在这些高大建筑的五根房脊的边缘上,安放着六种烧瓷的兽类小动物——这就是“五脊六兽”。旧时普通民房是不能安这些东西的,只有功臣的宅邸经皇帝特许批准后才可安装,这称为“仪脊”,以示殊荣。

所谓“五脊”,就是屋顶的一根大脊加上四条垂脊。所谓“六兽”,是神话传说中的兽类——大脊的两端安放的是“螭(音吃)吻”;另外四条垂脊分别排列着五种兽类,故而总称“六兽”。五脊边缘的六兽,对于建筑物有三大作用:第一避邪镇邪作用,第二装饰美化作用,第三封固保护作用。古建筑均为木结构,在房顶两坡瓦垅的交汇点,安装吞兽,对房顶起到严密封固作用,可以防止雨水渗漏。

这些由泥土烧制的小动物,却被请到皇宫、庙宇和官邸的屋顶上,颇有“平步青云,居高临下,俯瞰人间”的意味。宋人吕蒙正曾写诗嘲讽五脊六兽:“兽头本是一团泥,做尽辛勤人不知。如今抬在青云里,忘却当初窑内时。”

这些位于屋顶的陶瓷怪兽,皆神头鬼脸、面貌狰狞。当然,惟其凶恶威严,才能完成避邪镇物之使命。后来,“五脊六兽”就被民间俗语采用,突出“六兽”凶神恶煞、龇牙咧嘴的形象特征,用来形容人的各种各样难受的心态与情貌。

4. 西藏民族特色建筑

其标志性特色建筑分别为:

一,内蒙古自治区,位于鄂尔多斯的成吉思汗陵。

二,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的凤凰碑,银川凤凰碑是一座为民族团结而树立的纪念碑,堪称银川这座“凤凰城”的地标。

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苏公塔,又称额敏塔,是新疆的标志性建筑,是一座造型新颖别致的伊斯兰教塔。

四,广西壮族自治区,程阳风雨桥。

五,西藏自治区的布达拉宫。

5. 藏族的特色建筑是什么风格

藏族建筑艺术的精华,西藏的象征,唯有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是一座宫堡式建筑群,因其建造的悠久历史,建筑所表现出来的民族审美特征,以及对研究藏民族社会历史、文化、宗教所具有的特殊价值,而成为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也是国家级旅游景区和世界文化遗产。

6. 藏族建筑文化介绍

寺庙建筑通常可以分为集会大殿、佛堂、护法神殿、辩经场和僧居等多种类型。西藏寺院建筑一般形制都很庞大,如哲蚌寺座落在拉萨西郊格培山腰上,建筑连绵起伏,鳞次栉比,层楼叠阁,蔚为壮观,俨如一座山城。这些大小不一的寺院,既是宗教活动场所,同时也是这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财富的集中地。

7. 藏族建筑的特点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青藏高原碉楼研究》在深入、广泛的田野调查基础上,依据建筑材质、平面形制、内部构造及建筑特征的不同,首次提出青藏高原碉楼存在两个大的区系类型:即横断山区系类型和喜马拉雅区系类型。

这两大区系类型的分布,前者以川西高原即东部藏区为中心,后者则以西藏雅鲁藏布江以南地区为中心。

这两大区系类型的划分,是本书对青藏高原碉楼整体认识上的一个重要突破,它反映了青藏高原碉楼发展进程中在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演变轨迹、 特点及地方传统。

8. 藏族的特色建筑是什么建筑

丽江传统的纳西族民居建筑通常有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一进两院,一进三院这样的格局,大量的运用了徽派建筑的特点,同时也融合了藏族,白族等少数民族民居建筑的特色,这也体现了纳西族的传统文化里的多元文化兼容并蓄的特点。

白色哈达景区图片 西藏白色哈达

1. 西藏白色哈达

献哈达是蒙古人民和藏族人民的一种礼节。

在西藏,婚丧节庆、迎来送往、拜会尊长、觐见佛像、送别远行等,都有献“哈达”的习惯。献哈达是对对方表示纯洁、诚心、忠诚、尊敬的意思。哈达是蒙古人民藏族人民作为礼仪用的丝织品,是社交活动中的必备品。哈达类似于古代汉族的礼帛。

蒙古族人和藏族人表示敬意和祝贺用的长条丝巾或纱巾,多为白色,蓝色,也有黄色等。此外还有五彩哈达,颜色为蓝、白、黄、绿、红。蓝色表示蓝天,白色是白云,绿色是江河水,红色是空间护法神,黄色象征大地。五彩哈达是献给菩萨和近亲时做彩箭用的,只在特定的情况下才用的。

2. 西藏的哈达是什么颜色

按颜色来分,哈达可分为五色:

1、白色象征白云,蕴含着人间一切纯洁、善良、吉祥、美好的内容。

2、黄色则象征大地,体现尊贵和至高无上,常用于宗教。

3、绿色象征河水,多用于繁荣、繁衍,希望。

4、蓝色象征蓝天,代表着智慧、健康、永恒、平安和忠诚。

5、红色象征空行护法,包含一切美好、兴旺的意愿,请求保佑加持。 由蓝、白、黄、绿、红五色构成,是献给菩萨和近亲时做彩箭用的,是最珍贵的礼物。

3. 西藏洁白的哈达

歌名:欢聚

演唱:刀妹

哦.....捧起洁白的哈达

带上了吉祥的美酒

哦.....跳起激情的锅庄

洒遍了欢乐的海洋

哦.....捧起洁白的哈达

带上了吉祥的美酒

哦.....摇着滚滚的经筒

洗去你一路的风尘

献上西藏世界屋脊的祝愿

绚丽的彩虹连接着神州大地聚会

让我们欢聚在雪域高原

欢聚在雪莲花盛开之巅

让我们欢聚在世界屋脊的最天边

让我们欢聚在雪域高原

欢聚在雪莲花盛开之巅

让我们对你说一声最美的扎西得勒xo

哦.....捧起洁白的哈达

带上了吉祥的美酒

哦.....跳起激情的锅庄

洒遍了欢乐的海洋

哦.....捧起洁白的哈达

带上了吉祥的美酒

哦.....摇着滚滚的经筒

洗去你一路的风尘

献上西藏世界屋脊的祝愿

绚丽的彩虹连接着神州大地聚会

让我们欢聚在雪域高原

欢聚在雪莲花盛开之巅

让我们欢聚在世界屋脊的最天边

让我们欢聚在雪域高原

欢聚在雪莲花盛开之巅

让我们对你说一声最美的扎西得勒

4. 西藏送白色哈达

蒙古民族的蓝色哈达不仅象征纯洁神圣、清新永恒的苍穹本色及力量,还意味着淳朴善良、美好吉祥等丰富多彩的情感寓意。同样的哈达在不同的场合,体现着不同的情感价值。

在过去,凡是成年男女都要随身携带哈达,准备随时使用,会客、拜见、祝寿、婚宴、祭奠、送礼等诸多生活场面都离不开哈达。征兆万事吉祥、美好如意的蓝色哈达被珍视为“礼仪之首”。如:向他人赠送一匹骏马,哈达先行;给朋友馈赠礼品,需要有哈达伴随。在各种喜庆场合,富人馈赠一头牛,穷人只赠送一条哈达,没有尊卑之别,在礼节上一视同仁。

白色和黄色哈达原本不属于蒙古民族。根据藏学家的考究,西藏原来没有使用哈达的习俗,元朝皇帝忽必烈首次召见西藏学士巴思巴时,曾经向他敬献过蓝色哈达。此后,藏族开始使用象征雪域高原特色的白色哈达。后来,随着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全面渗透,白色哈达牗。

蒙语称为散拜牍和黄色哈达也随之出现在蒙古草原。但是,因为几种哈达的使命和寓意不同,在使用方面有着根本的区别,白色哈达仅限于 丧葬场合使用,黄色哈达只是拜佛时使用,这两种外来的哈达无法取代固有的蓝色哈达。

5. 西藏白色哈达代表什么

西藏哈达多为白色,受藏传佛教的影响;蒙古哈达颜色以青色为多,因为这是蒙古人所尊崇的天的颜色,这是与西藏哈达礼仪的不同之处;鄂尔多斯蒙古族也有少量使用银灰、白、黄、蓝等颜色的哈达;此外,还有五彩哈达,颜色为蓝、白、黄、绿、红。蓝色表示蓝天,白色是白云,绿色是江河水,红色是空间护法神,黄色象征大地。五彩哈达是献给菩萨和近亲时做彩箭用的,是最珍贵的礼物。佛教教义解释五彩哈达是菩萨的服装。所以,五彩哈达只在特定的情况下才用。

6. 西藏白色哈达是什么意思

哈达是藏族同胞作为礼仪用的一种丝织品,以绫、绸、丝原料制成,纺得稀薄透明,其上织以八瑞相及莲花、如意、祥云等图案。哈达长短不一,短者三五尺,长者一二丈。两端有拔丝,约半寸许。哈达类似于古代汉族的礼帛。

哈达,按质料分为三种:普通品为棉纺织品,称为“素喜”,不到1公尺长;中档品为一般丝织品,称为“阿喜”,约有2公尺长;对政治、宗教界高级人物使用的高级丝织品,是档次最高的一种,称为“浪翠”,有3公尺多长。按颜色来分,哈达可分为两种:白色哈达,象征纯洁、美好、吉祥、和善良,所以哈达一般都是白色的;五彩哈达,颜色为蓝、白、黄、绿、红。蓝色表示蓝天,白色是白云,绿色是江河水,红色是空间护法神,黄色象征大地。它是献给活佛或近亲时做阿西(彩箭)用的,为最隆重的礼物。佛教教义解释五彩哈达是菩萨的服装,所以,它只在特定情况下才用。据记载,哈达是元朝时传入西藏的,萨迦法王八思巴会见元世祖忽必烈后回西藏时,带回了第一条哈达。当时的哈达,两边是万里长城图案,上面绣有“吉祥如意”字样。在民间,哈达还被说成是仙女的飘带。

在藏族地区,献哈达是一种既普遍又崇高的礼节。无论婚丧嫁娶、民俗节庆、拜会尊长、迎送宾客、朝觐佛像、音讯往来、求情办事以及新房竣工、认错请罪等都有献哈达的习惯。献哈达是对对方表示纯洁、诚心、忠诚和尊敬的意思。当然在不同情况下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如佳节之日,人们互献哈达,表示祝贺节日愉快、生活幸福、身体健康;男女求婚时,先由中间人献哈达,如接受哈达则表示可以议婚,退回则为拒绝之意;婚礼上呈献哈达,意为恭贺新喜,祝愿新婚夫妇恩爱如山,白头偕老;迎送宾客时奉献哈达,表示对远方来客的热烈迎送和崇高的敬意;葬礼上献哈达,表示对死者的沉痛哀悼和对死者家属的安慰;佛法会上,向喇嘛和活佛敬献哈达,表示对喇嘛活佛的无限敬仰和信教的一片虔诚之心;到神佛前祈祷时献哈达,以示信佛者的虔诚和希望菩萨保佑,万事如意;在书信来往中,附上一条哈达,表示写信者感情的真诚和意愿的庄重;将钱物包在哈达里赠给演员,表示观众真诚的心意;拜会尊长敬献哈达,表示对尊长的敬重,祝愿幸福、长寿、吉祥如意;向对手献哈达表示想化干戈为玉帛,重归于好。

哈达有价情无价。哈达虽无黄金贵重,但却比黄金更加受到人们的崇敬。因为它象征着一片金子般的心,代表着最真诚的感情,寄托着最美好的祝愿,标志着最崇高的敬意。

7. 西藏白色哈达献给什么客人

僧人送哈达是对对方表示纯洁、诚心、忠诚、尊敬的意思。

哈达是蒙古族、藏族人民作为礼仪用的丝织品,是社交活动中的必备品,表示敬意和祝贺用的长条丝巾或纱巾, 为白色,蓝色,也有黄色等。

此外,还有五彩哈达,颜色为蓝、白、黄、绿、红。蓝色表示蓝天,白色是白云,绿色是江河水,红色是空间护法神,黄色象征大地,五彩哈达是献给菩萨和近亲时做彩箭用的,是最珍贵的礼物。

8. 西藏蓝色哈达

哈达是蒙古人民藏族人民作为礼仪用的丝织品,是社交活动中的必备品。哈达类似于古代汉族的礼帛。蒙古族人和藏族人表示敬意和祝贺用的长条丝巾或纱巾,多为白色,蓝色,也有黄色等。此外,还有五彩哈达,颜色为蓝、白、黄、绿、红。蓝色表示蓝天,白色是白云,绿色是江河水,红色是空间护法神,黄色象征大地。五彩哈达是献给菩萨和近亲时做彩箭用的,是最珍贵的礼物。佛教教义解释五彩哈达是菩萨的服装。所以,五彩哈达只在特定的情况下才用。颜色 按颜色来分,哈达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象征纯洁、吉利的白色哈达;一种是五彩哈达,颜色为蓝、白、黄、绿、红。蓝色表示蓝天,白色是白云,绿色是江河水,红色是空间护法神,黄色象征大地。

它是献给活佛或近亲时做阿西(彩箭)用的,为最隆重的礼物。佛教教义解释五彩哈达是菩萨的服装,所以,它只在特定情况下才用。

据藏族学者赤列曲扎在《西藏风土志》中记载,哈达是元朝时传入西藏的,萨迦法五八思巴会见元世祖忽必烈后回西藏时,带回了第一条哈达。

当时的哈达,两边是万里长城图案,上面绣有“吉祥如意”字样。故可说哈达是从内地传入西藏的,且多产于四川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