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春茶

“水城春”茶富含有机硒和十余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该茶品质优良、风味独特、飘香高长,汤色黄绿明亮,滋味浓醇鲜爽、叶底嫩绿匀亮。常饮本茶,可有效防治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病症,延缓人体衰老,增强视力,消除辐射损伤,和多种重金属离子的毒害,是一种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产品质量上乘。

水城春茶

贵州省水城县共龙场乡、顺场乡、杨梅乡、纸厂乡、保华镇、蟠龙镇、比德镇、果布戛乡、南开乡、米箩乡、红岩乡、木果镇、营盘乡、玉舍镇、勺米镇、鸡场镇、金盆乡、化乐镇、新街乡、都格镇、平寨乡共21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水城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水城春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水府请字〔2014〕13号

贵州省地方标准:《水城春茶》(草案)

【城固最美家乡】一汪春水映春山(城固南沙湖风景)

走遍千山万水,还是汉中最美!

此次最美乡家乡评选活动,

是把我们汉中人2017年自己心中认为

发展美、生活美、环境美、人文美、风光美

的乡村全面推介出来,

掀起美丽乡村评选的新热潮!

家乡是一幅动人的画卷,

美丽家乡令人憧憬和希望

哪个乡村才是是你心中最美、最向往的呢?

位于汉中盆地城固县西南部巴山国家水利风景区——南沙湖风景区,位于城固县城以南,驱车十几分钟即可到达,或乘坐公交车也可直达。它象一颗灿烂的明珠悄悄地镶嵌在秀美的巴山之中。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南沙河流域就是一方水草丰茂、富庶繁华的乐土。有一天,乌云密布,天上降下一条恶龙,兴妖作怪,残害百姓。害的当地庄稼歉收,江河泛滥,盗贼蜂起,民不聊生。大慈大悲的地母娘娘冒着生命危险拼死和恶龙决战,经过三天三夜的斗智斗勇,恶龙终于被降伏了。然而,地母娘娘却因身负重伤永远地离开了人间。死后,她的骨骼变成了千姿百态的米仓山、高庙山和独秀峰,毛发变成了森林,眼睛变成了湖泊,衣服变成了漫山遍野的鲜花。她除恶务尽、义薄云天的精神,一直在当地传为美谈。道德广场就是为传播道德文化、弘扬中华美德而修建的,塑有地母降蛟龙雕像。

南沙湖翠峰如簇,绿树轻霭,鸟鸣林楚。行于其间让人既刻品尝出秀美巴山之独 特风韵。当你沿着一条蜿蜒曲折的山中小路向前行走,转过一个小山湾,面前便兀现一片山中小平坝, 放眼尽头,一座高约百米的雄伟大坝,国家水利风景区——南沙湖以其雄奇的英姿展现在人们面前。拾阶而上,但见湖光山色又是一番景致:一泓宽阔的绿水映入眼帘,清风徐来,波光潋滟,鸟雀鸣唱,翔于其间,宛如一宛如一卷铺开来静谧靓丽的立体油画。回首来路,四面环绕的青山绿树中,隐约露出斗拱飞檐,黄瓦白墙,红柱彩画,肃穆庄严,巍峨堂皇的名刹古寺因山势而屹立于山树掩映之中,悠悠钟声随风传来,惊起飞鸿阵阵。

不禁让人想起一种“深山藏古寺”的如画意境。站在雄伟宽阔的大坝之上,顿然让人似乎有一种在一条巨龙背脊上行走的奇特感觉,汉白玉的栏杆更增添了它的魅力。极目远眺:绿水如链,缠绕青山之间,青峰回转,一条条山间小路点缀其间,雕梁画栋的古典建筑,更让人感到山水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相互映衬的神奇视角冲击,以及一种独特的和谐与统一的展示。

湖面上波光闪烁中,一只只游艇荡漾水面,让人恍惚在画中漫游,那种蕴含的诗情画意是一种洗尘般的空灵之感,深深地印嵌在你的心扉之中永远不灭。面对这片神奇的山水,你会感到连风也是绿的。它饱渗着安抚心灵的清新、纯净,一如那野菊花般朴实无华的山姑捧上的一杯清冽的山茶,回味无穷。也让人生出一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深深遗憾,为它大自然的清纯,为它岁月蕴含的厚重与隽永,未能让更多的人来寻觅现代人浮躁生活中少了一点的宁谧与平静。

城固曾属楚地,这里楚文化源远流长。以木结构为主的南沙湖景区码头,内外空间流通渗透,追求与自然的亲近;层层屋檐、走廊栏杆,极力削弱体型的竖高,使之时时回顾大地,仿佛对大地无比的眷恋;屋面、屋脊的曲线,避免了僵硬冷峻,仿佛就是天地的一部,充分体现着对自然的向往和崇敬,始终流露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基于与自然高度协同的楚文化精神——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建筑镶嵌于自然中,给人以含蓄、深沉的天然之美。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南沙湖,54座山峰错落有致,38处景点异彩纷呈。爱岛是耸立于长湖中心区的人间仙境世外桃源般优雅,情侣依偎般缠绵。游人至此,或亭中迎风赏月,或水边引吭高歌,或一叶扁舟寻幽访胜。初夏的地气蒸发的较早,举目都是浅蓝深黛,鸭绿鹅黄。在湖光峦影笼罩下,人自己也觉得成了一个透明体。而青春的心一旦沐浴到爱的情绪,就仿佛一朵白莲在晓露里缓缓地展开,迎着初升的太阳,无声地、战栗地开放着。一声惊喜地微呼,心上已洇出胭脂的嫣红……而且,岛上有树,树上有鸟。树下有草,草中有虫。鸟鸣、虫吟,声声天籁融于自然,喧闹而不流于粗俗,简朴而不失于绚烂。爱岛却因此而有了生气,有了韵律。白昼,惹几许诗情;月夜,则更添几许娴静。

如果您乘游船登上湖心岛码头,一条直通山顶的石阶蜿蜒而上。青松夹道,林木葳蕤。登上峰顶极目骋怀,远山如黛,云天苍茫。而山水相接处的湖水则是另外一番景象:夕阳西下,落日熔金;月出东山,静影沉璧。黑鳗赤鲤,浮沉于绿水之中;白鹭青鸟,出没于烟波之上。放眼望去,水中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沿一条曲径,徊转于山林之间,你可全身心地感受到一种大自然自私而又慷慨的赐予,耳边有山风掠过的松涛阵阵,近旁有山花争奇斗艳,有美丽的小鸟宛转的啼鸣,不时有一只可爱的小松鼠穿过石径,似乎在迎接着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浏览者在饱享自然山色之余,还可小憩于山中凉亭、茶室,细品山茶与一份轻松的心情,或去鱼台来一番垂钓消遣。届时岛上的美酒加美味,去品尝山野给我们淳厚的赐予和回味绿色食品的甘美和让人心旷神怡的野趣。让你大饱口福,微醉忘返。

孤山岛乘水上快艇,沿湖水上溯,两岸青山绿水错落有致,水石银波起伏,给人一种飞翔的奇妙感受。船行水面,船道弯弯,似到水穷水尽之处,不经意一个拐弯,眼前豁然一亮,面前又是一片天地。一片600多米的宽阔水城似从天而降,这就是南沙河景区的又一著名景点——明珠湖。大有“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新奇感受。在这片清澈泛绿的水面,你尽可自由欢畅地驾船遨游,忘情于这天造地设的一片神出山水间。遥望岸田丰坡边,青瓦村舍点缀其间,炊烟袅袅,如带梯田,缠绕山间,有几分恬适,却更多了几分质朴,给人一种归真之感,新建宾馆的红瓦、白墙、绿树相映生趣,蓝天湖水浑然一体。烟波缥渺中,柳树林映入眼帘。朴质的名字没有什么内涵。但湖光映照中的依依杨柳,象少女的千缕青丝,根根风流,正在临流照妆。她永远那么安详,那么恬静,而又神秘!她不需谁的浮夸,只在永恒地焕发她的青春生命和美丽容颜。她用绿色芳香气息使游客销魂!

明珠湖面有寺院曰:“明珠寺”,传说明朝洪武年间,这里建庙初始挖出一条泥龙,泥龙口含明珠一颗,故名“明珠寺”。还有一个传说,一年山洪暴发,由四川游来一条黑龙,天上有凤凰飞翔。突然对面石山中窜出一头巨大野猪。龙便欲吞猪。一骑牛牧童见状惊呼:“龙吃猪啰!”龙猪应声定形化为大山。远处观赏,其形酷似。遂名叫“黑龙山”、“猪头山”,后在山的龙头处建寺庙一座,山门两侧各有水塘一口,如龙双目,故取名“明珠寺”。寺庙前后三进,有大小铜佛、泥塑神像53尊,神志各异,栩栩如生。庙前有石旗杆、石狮各一对。据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后裔瑞王在此出家,任该寺院主持。几百年来,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绕寺散居着纯朴山民,他们世世代代在这片山野创造着自己美好的家园,保持了许多原生态的山水景物和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的生活方式。山民家中的火塘、圆肚子吊罐、清苦香甜的罐罐茶、家酿美酒、山艽菜炒山鸡红烧野兔肉……它们都以原汁原味的形式展现在你的面前,让你真正得到一回美的享受。

南沙湖是1993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级风景名胜区,2007年又被水利部评审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其旅游面积为102平方公里,主体设施是一座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灌区水库,库容4330万立方米,水域面积为汉中南湖的六倍还多。库域地貌极具巴山之娟美灵秀。山体植被完整,覆盖率达95%以上,处于汉中旅游网络中心区,距汉中市仅17公里,西汉高速公路上元观出口离景区仅为3公里。景区颇具“江南山水之秀逸、北国河山之雄奇”,乃汉中市境内除褒河水库外,库容最大,最具旅游开发潜力和优势的人工水域。如今,这里已建起了环境优美,住宿设施完备,条件舒适,集吃住玩一条龙服务的现代化宾馆。

这里的高山之巅还建有城固革命烈士纪念碑,记载着1921年——1949年为革命贡献出宝贵生命的众多革命烈士。这里长眠着22年就参加革命斗争的革命烈士刘平衡烈士,有著名的原中共城固地下县委书记的刘善长烈士,有陕南第三游击大队二中队队长的胡振烈士,有任红四方面第一游击大队大队长的 张俊仁烈士,他们可歌可泣的对敌斗争的事迹在城固这片沃土上教育鞭策着人民,让我们永远怀念他们,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仰望这肃穆高大的纪念碑,让人不禁缅怀这些烈士的丰功伟绩和他们迷人的风采!

城固历史悠久,在这南沙湖的东岸有一条可直达四川的大道,是旧时“连秦通蜀”的重要交通枢纽。古道边现还留存有流金洞。相传,旧时此洞外大内小,幽深渗水。每天拂晓时,回龙寺僧人,都会从洞口接到或多或少的数粒金粒,无论当天人数多寡,支付裕如。后来新换的主持和尚,私欲太重,命僧徒挖大石洞,欲攫取更多的金粒,只知挖洞后再不流金,以惩贪婪之徒。为了继承传播景区文化,南沙湖景区特在游客服务中心门匾上雕刻了五郎迎驾、黑龙吞猪、地母降龙、贪金掘洞四幅浮雕。

南沙湖旅游区是一个新生的旅游观光地,它正在以新的姿态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尽享万顷自然氧吧,领略千年地母文化。它正在我们的努力下,逐渐成为一个集灌溉、发电、养殖、旅游、休闲度假、宗教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

文字及图片来自华商论坛。

活动说明

1.我们每天会挑选数名为家乡完善资料的朋友录入《家乡录》(优先挑选有意义的、优质的照片、简介)

2.点击活动页面下方“完善家乡资料”即可为你的老家完善资料,每个村第一张图片会作为封面图,经核实无误审核通过后,您将会获得2—8元红包!

3.所有留言需经审核才会显示,请文明表示对家乡的爱!

快来为你的家乡投上一票

长按进入活动页面!

我是汉中人

我愿意宣传家乡的美!

新立城水库:长春市第一个水利设施

  袁秋实 本报记者 刘庭庭

半个世纪前,长春南郊,人们凿山挖石,推土填河,在伊通河上游拦河筑坝。

四年后,2630米长的水库大坝胜利合龙,1970平方公里的新立城水库开闸蓄水。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是什么让长春人民下定决心修建这座大型水库?

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水库建造者们怎样完成一个又一个艰难任务?

半个世纪的风雨磨砺中,新立城水库又是如何化解危机,日夜守护这样一方水土?

科学选址 大势所趋

1958年夏,在长春市二道河子区的街头巷尾,人们都在口口相传着一个好消息:二道区和铁北地区要通自来水了!消息灵通的人士说,长春市要修建一座大型水库,建成后可以解决全市市区居民的用水问题。1958年7月20日,这个传闻在媒体上获得了证实。当天,伊通河畔锣鼓喧天,红旗飘扬,数万名长春市民奔向长春市南郊伊通河边,他们要在这里亲身参与和亲眼见证长春市第一个水利设施——新立城水库的建设,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兴奋与憧憬,在他们心中,这座水库将是自己未来生活用水的保障。

在这个火热的夏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机缘让长春人民下定决心在新立城修建一座大型水库?

其实,从1952年国家决定将第一汽车制造厂建于长春起,就已经要求长春市从城市发展前景考虑,着手解决水源问题。1952年,长春市城建局邀请东北地质调查所对伊通河水源进行了地址调查,提出了《长春市新立城一带地质预查报告》。随后,吉林省水利局和长春市城建局又沿新立城—下窑—谢家山—加官屯—伊通边门—五间房—莲花泡—新立城线路进行了初步勘察,于10月20日提出《新立城水库初步勘察报告》。报告将调查资料与伪满资料作了比较,认为解决长春市水源应当考虑在饮马河取水。

1954年9月,经过数次踏查,长春市建设局提出《饮马河赵寡妇沟水源计划任务书》,国家计委批示,要求在1955年底前提出饮马河、伊通河、地下水、伊通河和地下水并用等四个水源建设方案。1956年7月,东北地质学院提出了地下水勘察报告,得出了地下水不适于饮用的结论而否定了地下水的方案。而关于新建饮马河水库方案,由于库区上游有冶金工业部预定新建矿山两座,须向饮马河排出有毒性的污水,每日为26万立方米,因此,不能利用饮马河作为给水水源。基于上述情况,长春市的水源工程只能在伊通河流域选址。到了1958年,长春市刚刚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结构和城市面貌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正逐渐向一个新兴的工业化城市转变。进入第二个五年计划后,国家先后在长春建立了客车厂、机车厂、七九三厂、光学仪器厂等一大批中型企业,地方也同时建起了自行车厂、灯泡厂、钟表厂等,还发展了一批街道工厂。但长春市当时的供水能力,已远远满足不了迅速发展起来的工业和不断增加的城市人口的需要,而此时的水库选址问题也进入了倒计时。最终经过科学考察、论证,1958年2月28日和4月9日,国家计委和国务院分别发文,批准新立城水库一次建成方案,并批示新立城水库建设应该以保证城市供水为主,尽可能满足伊通河流域农业排洪、防涝和灌溉方面的要求。

就这样,长春市第一个水利设施定置新立城。位于松花江水系饮马河支流伊通河的中上游,北距长春市中心16公里,南距伊通县城41公里。

众志成城 全民筑坝

1958年7月中旬,上万名水库建设者陆续到达工地,为即将迎来的大面积施工做最后的准备。

在新立城水库,有一条小路叫生产路,在水库修建期间,大多数土方和石料都是从这条路运到大坝上的。小路下面的鱼塘和房屋,在修建水库的时候,是工人居住的地方,由于没有时间和资金修建工房,那时这里是一片延绵的席棚子。

席棚子是一种简易住房,主体框架由木头构成,屋顶和四周墙壁都是苇席。夏天不能完全遮风挡雨,冬天更是抵挡不了严寒。

简陋艰苦的生活条件没能阻挡建设者们的热情。建设工地上,几万名长春市民夜以继日地挖土拦河,伊通河两岸到处都是穿梭往来的施工者。

当初选择筑坝的地点,其中一个原因是现在大坝两侧各有一座小山,按照当地居民的叫法,分别是“东山”和“西山”。原本,修建大坝的坝基应该用石料,但是新立城水库大坝的主体却是土料。如果填筑长达2600米长的大坝,土料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大坝从两侧向中间修建,显然,从大坝两侧的东山和西山分别取土是最为方便的。但问题是,两座小山虽然相隔只有几里地,土质却截然不同。

西山上的土是红色的少黏性土,吸水性差,不适合填筑大坝。而东山上的土是黄色的亚黏质土,有很好的吸水性和稳固性。所以,筑坝只能选择东山上的土。工人们用轱辘马子把东山上的土推到大坝上。

“轱辘马子”是当时对“轱辘马车”的习惯叫法,这是一种在轨道上靠惯性行进的简易运载工具。在修建新立城水库的那个年代,这条从东山土料厂到大坝的“轱辘马子”轨道虽然尚属先进,但运量远远不能满足大面积作业的需求,大多数土料运输还需要用柳条筐人工挑土,为了提高运土的效率,工人们自己动手,试制了一种木轮手推车。《木轮手推车试制成功》的新闻报道还刊发在《新立城水库报》试刊号第一版上,为什么一个简易木轮手推车的试制成功,可以引起这样的轰动?当时,全国正在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炼钢铁”运动,可以用来制作手推车的钢铁已经很难见到,在工地上,人们只能根据可以找到的材料自己动手制作手推车。

当时修筑大坝的工人们经常是昼夜开工,高强度的劳动使得一些工具很快被损坏,在物资匮乏的形势下,这些工具能修的修,不能修的就收集起来重新制作。劳动工具的循环利用为水库建设节省了大量资金。

在水库建设工地的众多劳动者中,义务劳动的占了大多数,他们来自长春市各个县、区以及各个单位组织,按县、区分成若干小队,打起“青年突击队”的红色旗帜,展开争先创优的工作竞争,表现突出的可以得到流动红旗插在自己小队的工段上,这在当时是一种非常令人羡慕的荣誉。

新立城水库建设工地上,工人们互相较着劲儿干,各项劳动成绩都会产生最高纪录,而纪录保持者往往会获得表扬,并通报整个工地。义务劳动大军是流动的,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新的工人来到工地上,当时长春市所有成年人几乎都在水库工地上劳动过,包括正在读书大学生们。

长春市新立城水库的修建,在当时已经不是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整个长春市市民的事情。在水库修建期间,省内省外的演出团体也多次来到工地上为工人们义务演出,这成了工地上难得的片刻休闲时光。

1959年11月9日,新立城水库大坝胜利合龙开始蓄水,整个水库最重要的主体工程完工,大坝全长2630米,坝高15.3米,防浪墙高1.2米。1962年,水库全部工程竣工,水库总容积5.92亿立方米,贮水面积97.5平方公里,正常水位时贮水量2.88亿立方米,日供水能力22万吨。在长春市工业发展、居民增长的关键时期,新立城水库开始逐渐发挥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位于亚泰大街净水路附近的原南岭净水厂,成立于1932年,是日本在长春进行伪满洲国国都建设时与净月潭水库同时配套修建的,1936年初开始供水。在之后的40多年里,长春市的成品水全部由南岭净水厂制造生产。

1960年12月9日,新建成的新立城水库开始向长春市区提供源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可以供水22万立方米,但在当时,南岭净水厂的日制水能力还不到10万立方米,新立城水库输送提供的源水,有一半以上无法得到处理。针对这种情况,1960年,国家投资128.65万元开始扩建长春市南岭净水厂。同年,一座向二道河子与铁北地区输水的二级泵站建成。之后,国家又投资1196.72万元增设了向这两个地区供水的管网。

1960年新立城水库向长春市区供水前,长春市日供水能力为9.92万立方米,用水人口62.4万,用水普及率为80%,日人均生活用水量55公升。到了1962年末,长春市日平均供水量达到10.43万立方米,用水人口发展到86万人,用水普及率达到89.9%,日人均生活用水量73公升。在当时长春工业建设全面开花、工业用水量激增的情况下,日人均生活用水量还能有较大幅度地提升,这完全得益于新立城水库为长春市区提供的充足源水。

新立城水库一直是长春市区源水输送的最大水源地,直到长春市另一座水库——石头口门水库建成。1977年10月,我省有关部门在长春市城市用水增加的情况下,规定石头口门水库每天向长春提供源水22万吨。从此,新立城水库与石头口门水库一起,成为长春城市供水的两大水源地。

兴利除弊 水清鱼肥

1963年7月3日,省给水排水勘察设计院的办公室里突然接到险情报告:新立城水库大坝发生管涌。

管涌又称潜蚀、流土,是指在汛期高水位情况下,在渗流作用下,土体细颗粒沿大坝骨架孔隙随渗流水从大坝内部逐渐向外流失,形成管状通道的现象。管涌发生时,大量涌水翻沙,使堤坝土壤骨架被破坏,基土被掏空,会引起堤坝塌陷。

新立城水库大坝发生管涌,如果处理不及时不得当,一旦水库大坝决口,洪峰将以每秒17万立方米的流量冲进长春市区,造成的损失将无法估量。

在新立城水库大坝后侧大约60米的地方,有许多很深的井,它们并不是一些普通的水井,而是针对大坝管涌专门预设的,叫减压井,它们的作用就是解决给水库大坝带来致命威胁的管涌问题。

为了尽快开凿减压井,设计人员和施工队伍24小时工作在管涌现场,不到半个月时间,成功开凿了43眼减压井,解决了这次大坝管涌事故,新立城水库成功度过了1963年的汛期,抵御住了自建成以来的首次威胁。

1975年8月初,前所未有的暴雨突降河南驻马店平原地区,连续几天的强降水不断地刷新着以往全国乃至世界单日降水量的纪录。1975年8月8日凌晨零时四十分,河南驻马店地区板桥水库溃坝,九县一镇东西150公里、南北75公里范围内顿时一片汪洋。几天时间,全地区大小26座水库相继溃坝,400多万群众被洪水围困,300多万间房屋倒塌,数万人死亡。这次灾难过后,掀起了全国范围内的水库除险加固热潮。

1975年11月,水电部全国防汛和水库安全会议将新立城水库列为全国重点险库之一。1976年,吉林省革命委员会紧急召开了新立城水库安全度汛工作会议,确定了1976年的防汛要求:“必须低于吉林省已经出现过的三日降雨量400毫米的洪水,需要开挖非常溢洪道一条。”所谓溢洪道,就是指为宣泄超过水库调蓄能力的洪水或降低水库水位,保证工程安全而设置的泄水建筑物。

从设计到建成使用,新立城水库只开辟了一条溢洪道。1975年河南驻马店地区26座水库相继溃坝,让远在东北的长春人意识到,新立城水库只有一条溢洪道将无法对抗最大洪水。但是在1976年的汛期又没有充足的时间来修建新的溢洪道,只能在西坝头的西面,开一个临时溢洪道,等于又扒了一个口子,要保证洪水来时大坝地安全。

临时溢洪道修建完成后,1978年6月省给水排水设计院完成新立城水库保坝工程初步设计,向国家有关部门上报了这次保坝工程完整的设计说明和图纸,并向国家申请资金支持。

这次保坝工程除了把原有的大坝加高1.35米,新建正常溢洪道、加固原溢洪道、加做坝后盖重、新设减压井和坝基灌浆等除险加固措施。1982年,国家计委批准新立城水库保坝工程概算,决定国家补助1200万元。

经过了这次保坝工程,新立城水库原来比较薄弱的防洪功能得到了加强。水库抗洪能力从原来可以最多抵御千年一遇洪水提高到可以抵御可能最大洪水的程度。

这次保坝工程之后,新立城水库又陆续进行了几次除险加固工程,曾经泛滥成灾的伊通河在流经新立城水库时,变得温婉和顺

作为一个调节型水库,除了汛期需要泄洪外,在保证源水供应的同时,新立城水库还需要在丰水年份将河水贮存起来,以防枯水年时无水可供。

长春市第三净水厂成立于1966年。在1966年以前,第三净水厂的水源全部来自深井中的地下水。1996年5月,新立城水库开始同时向长春市第一净水厂和改造升级后的长春市第三净水厂提供源水,供水量超出了每天22万吨的核定水量。同时向两个净水厂供水,新立城水库几近干涸,最少的时候水库只有几十万立方米的存水。

1999年12月,石头口门水库向第一净水厂供水,新立城水库绝大部分的源水只供给长春市第三供水厂,并将原有的明渠供水方式转为地下管道供水。

为了保证水质,新立城水库在库区周边的山上种植水源涵养林3000多公顷。2008年,经国家投资,新立城水库实施了水土保持规划,在水库库区周边安装上了防护栏,并且在水库上游建造了1200多公顷芦苇湿地,这也是长春市在北方内陆地区首家实施“生物治水”模式。通过芦苇的生物降解,氮、磷等被吸收,净化的水再流入库区内,使市民的“水缸”水质明显改善,湿地生态效益已初步显现。每天凌晨,都有几条渔船从水库大坝西坝头的码头出发,在水库库区的水面上起网捕鱼。随着水质越来越好,水库里的鱼也逐渐增多,并且已经形成了品牌。

除了水产养殖,旅游业也是新立城水库逐渐发展的一个产业。早在建成之初,新立城水库就成为了长春地区一个重要的旅游景区,虽然是水源地,没有人工的景点建筑,但天然的山水风光已经足以让人流连忘返。

2002年,新立城水库被水利部列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从1958年开工建设到今天,这座由千万长春市民亲手建造的宏伟水利工程,愈发坚固雄伟,水清鱼肥,松青草绿。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雨磨炼后,新立城水库唯一不变的,是为长春市民始终服务的如一情怀。

参考文献:《发现长春》

图片来源:本版图片由长春市新立城水库管理局提供。

“解渴”春城——电建昆明院牵头承建的应急供水工程向昆明主城区供水

电建昆明院讯:2020年8月10日16时启用的牛栏江滇池补水出口(瀑布公园)-七水厂-松华坝连通应急工程(下称“连通应急工程”)开始向昆明主城供水,日供水量为20万立方米。

今年来,昆明市降雨量较去年和历史同期偏少,云龙水库和松华坝水库蓄水量达到历史新低,较去年同期减少20%以上,为缓解云龙水库和松华坝水库的供水压力,连通应急工程及时发挥应急补水功能。6月29日,连通应急工程提前实现通水,可确保在云龙和松华坝水库蓄水不能完全满足昆明主城供水的情况下,充分发挥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的城市应急供水功能,向昆明第七水厂输送原水,并兼顾提高第一水厂、第五水厂的应急供水能力。经过此前的调试和调度,8月10日启用连通应急工程的1台水泵每天从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调水20万立方米输送至第一水厂和第五水厂,为昆明主城区供水。

瀑布公园-七水厂-松华坝连通应急工程由电建昆明院牵头与水电四局组成联合体承建,工程自开工以来,项目部全体员工顽强拼搏,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及征地协调难、地连墙成槽难、施工干扰多、交叉建筑物多等多重困难,顺利实现合同和业主要求的各节点目标,为及时解决昆明主城区供水缺口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