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豆豉粑

大方豆豉粑是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的特产。大方豆豉粑具有健脾开胃,助消化,促进食欲的功效,是烹调调料之一,在贵州省内外颇有名气。

豆豉粑是豆豉的衍生品,豆豉一年四季均可制作,但一般以在冬季其香味、质量最佳,其他季节由于气温高,豆豉发酵酵快,味差并稍带苦味。豆豉制作应选择粒大饱满、无虫蛀、无霉烂变质的大豆,用清泉水浸泡24小时后用大火蒸制20小时之后选择竹筐类易散发热量的容器,铺垫豆豉叶,让其自然发酵,成熟后将豆粒放入石碓中加入一定量食盐捣细,再发酵1个月左右。待天气晴朗时,将发酵好的豆豉取出捏成长方形的小块并抹光滑,放置在太阳下晒,随时用少量菜油抹面,并用木板轻轻将每面拍紧再晒,使之紧实不开裂。当水分降到20一定程度即可包装贮藏在通风干燥地方。 即成为豆豉粑。

在贵州毕节,香喷喷的大方豆干,是大方人念念不忘的味道!

美食领域创作者

贵州毕节,说起大方“豆干”,可谓是名震“美食江湖”,品种有大方臭豆干、碱水豆干、荞灰豆干、糍粑豆干、葱花豆干等等,因其柔韧性好、口味独特、制作精细,可炒、烤、烙、炸、煮,倍受食客们的喜爱。大方豆制品的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历史悠久的豆干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种。大方豆干的历史源远流长,独特的口感让许多品尝过的人欲罢不能,常用“闻着臭,吃着香”来形容它。

大方豆干的历史源远流长,独特的口感让许多品尝过的人欲罢不能

现成的豆腐干有炒食、炸食等多种吃法,烙锅豆腐就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小城的大街小巷不难发现这样的小摊:铁炉子上支个烙锅,小板凳围在四边,嫩黄的臭豆腐在烙锅上烤着,掌铲的多是些大妈、大嫂。大姑娘、小媳妇们上下班的路上总会在路边的摊摊上要上几块。烤好的豆腐干,佐以辣椒花椒、食盐等调料,味道更为鲜美。客人边吃边聊着家常,摊主则在一旁不时地给豆腐抹点菜油、翻动着已经烙好了的豆腐。就是在这样的小摊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许多。在这样的氛围下,朋友聚餐,家人相伴,话友情,唠家常,都是不错的选择。

现成的豆腐干有炒食、炸食等多种吃法,烙锅豆腐就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在贵州毕节,所谓的大方手撕豆腐其实就是吃大方县特产的臭豆腐干。历史悠久的臭豆腐干就是大方豆腐中最有名的一种。在贵州的街头巷尾,每天都在上演着这样的场景:一副担子,一头小灶油锅,一头木格桉板,油锅小沸,桉板上调料瓶、竹签。小老头从木格里取出一块块臭豆腐放入油锅。随着“吱、吱”声响,臭豆腐渐渐转成金黄色,奇特诱人、亦臭亦香的气息弥漫开来。看着炸好的臭豆腐一块块放在铁丝篦上滴着油,孩子们的眼珠都瞪出来了。小老头用一根竹签串起几块,抹上红红的辣酱。一个孩子迫不及待地拿过臭豆腐串,一口咬下去,烫得嘴里“吸溜哗啦”,脸上却堆满幸福……大方手撕臭豆腐,正是风行于贵州的大街小巷,是传统与时尚结合的美食,烤好的豆腐干嫩黄泛香,佐以特制的辣椒、花椒、食盐等调料食用,入口鲜香,辣爽劲道,生意较好的店铺或摊位经常可见顾客满座的热闹场景。

在贵州毕节,所谓的大方手撕豆腐其实就是吃大方县特产的臭豆腐干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方这块山清水秀的宝地,不仅养育了大方的百万人 ,也孕育出独具特色、美味飘香的大方豆制品。大豆,本是寻常之物,经过勤勉的大方人精心调制,做成了豆干、豆腐、豆棒、豆豉等花样繁多、回味悠长的豆制品,深受本地群众和广大外地朋友喜欢。大方臭豆腐干很有特色,其豆的选料、豆腐的发酵过程都相当有讲究。而且在烤的过程中,不需要用油,只需用豆腐直接放于火上烤,待豆腐外层水分烤干、烤黄时即可食用,用手撕开豆腐再蘸着五香辣椒面吃不仅味美,感觉也特好,因此也受到很多消费者的欢迎。

在贵州毕节,香喷喷的大方豆干,是大方人念念不忘的味道

如果你在贵州旅游,想要吃到这个小吃很简单,只要晚上到夜市摊里去溜溜你就会找到的。因为大方手撕豆腐真的在贵州很出名。因为贵州这边的人们有吃宵夜的习惯,所以一般情况下也只有在吃宵夜的时候才能吃到,但有时候在旅游景区也可以吃到。如今,在大方县不少山区农村,人们依然忠于传统豆干制作技艺,遵循选豆、泡豆、石磨磨浆、熬制豆浆、点酸水、手工包块、草灰腌制等十余道传统工序,制作出臭豆干、手撕豆干、葱花豆干等数种美味食品。在这些山区村民的坚守过程中,农村传统的豆干制作技艺得到保留和传承。在贵州毕节,香喷喷的大方豆干,是大方人念念不忘的味道!小伙伴们,你吃过大方豆干吗?

延伸 · 推荐

贵州黄粑,香气浓郁,味甜软糯,是贵州人念念不忘的味道!

炎炎夏日,贵州人爱吃的米豆腐,你吃过吗?

贵州威宁荞酥,色泽金黄,香气浓郁,香甜爽口,你吃过吗?

端午节临近,贵州贞丰粽子飘香!

贵州青岩古镇特色美食“冰杨梅”,口感酸甜可口,解暑解腻!

在大理喜洲古镇,游严家大院,品尝有东方披萨之称的喜洲粑粑

苍山脚下,洱海之滨,有这样一座历经千年风雨的古镇,那就是大理著名的三大热门古镇之一的喜洲古镇,还有两个就是双廊古镇和沙溪古镇

喜洲古镇位于大理古城以北18公里处,古镇是云南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和重点侨乡之一,古镇内至今还保存着大量的白族民居。这里是电影“五朵金花”里金花的故乡,也是大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远在南诏时期,喜洲便是一个商贾云集的工商城镇,商贸发达。清末,这里诞生了著名的白族商业资本集团——喜洲商帮,并由此形成滇西著名的侨乡。千年古镇积淀了内涵丰富的白族文化,所以喜洲的白族民居被誉为白族民居的博物馆

喜洲古镇不是很大,古镇以四方街为中心,四条主街道向外展开,集合了大部分重点保护民居和保护民居。四方街中心是一座高大的石牌坊“题名坊”,是明代镇上出了几位进士之后建的,那时凡是在科举中取得功名的村民都可以刻上名字。这里现在是整个喜洲古镇最繁华的地方。

喜洲镇是大理白族自治州民居建筑保存得最完好的,要全面了解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白族建筑特色。古镇内的严家大院和董家大院最具代表性,因为时间关系,我们这次只参观了严家大院。

严家大院始建于公元1907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属现存完好的白族民居经典建筑群,是“白族商帮”领军人物严子珍老先生的庄园。严家大院体现了白族民居的特点,即“一进四重院”、“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走马转角楼”的建筑风格。

严家大院上有一块司马第,司马是掌管军政的官职,西南边陲之地的云南并没有人能入职中央政府的大司马,这严家的司马应该是云南或者大理本地的军职。除了“司马第”,严家大院还有“大夫第”的荣誉。

最深的后院则悄然伫立着一栋西式风格的别墅洋房,完全采用现代建筑形式,内设地下室、阳台、走廊、落地玻璃窗,四周花木盆景,环境优雅别致。虽经岁月的洗涤,红色的朱漆门窗,大理石雕刻的白色围栏仍不失其当年的风华。在严家大院内还有一个金库。

大理有四大雕刻工艺,木雕银雕石雕和梅雕,在大理喜洲古镇的严家大院里,不仅看到了精美的白族传统建筑,也看到了有九十年历史的西式小洋楼,更集中的欣赏了银雕木雕石雕和梅雕。

在这个院子里,木雕、泥塑、石雕都非常精美,尤其是木雕部分,严家大院的木雕内容是以吉祥为主题,包括各种动植物形象和神仙道具,在院内的木门、横梁、窗户等处都能观赏到。

朋友们如果来游玩严家大院,我个人建议,在景点这边聘请一个专业的讲解员,这些讲解员基本上都是白族当地居民,她们会告诉你很多白族当地的风土人情、建筑文化等,不然自己看的话,根本看不太清楚,你可能就是闲逛,不能深层次的领略到严家大院的内涵的精髓。当然另外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蹭一下其他人的讲解员,跟着他们一起去,一起看。

在喜洲古镇,最著名的美食,绝对是喜洲粑粑了,这是当地的一种特色小吃,也叫喜洲破酥,被戏称为“东方披萨”。喜洲粑粑还上过央视的“舌尖上的美食”节目。据说四方街是喜洲粑粑的原产地,味道很正宗,来喜洲古镇旅游,喜洲粑粑是必须要品尝的美食之一。喜洲粑粑有甜的和咸的两种口味,主要是里面馅的区别,甜的主要以红糖为主,咸的则是肉为主。但我个人认为还是甜的口味好一点。

如果你有时间的话,你也可以去观看和品尝白族三道茶表演和三道茶。因我们已经在游轮上品尝过,所以这次就没有再去了。

大方豆腐的介绍

大方豆腐是中国贵州大方县的特色美食,调成型好,不稀散,食味鲜嫩可口,软绵细致,味香清爽,咀嚼有劲。大方豆腐不仅内容丰富,种类繁多,而且吃法多样,富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