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味炸牛皮

其原料是牛皮和食用油。制作时先将牛皮煮熟,把毛刮净,用刀划成半尺长、2寸宽的若干块,洗净、晒干备用。待食用时,把油倒入铁锅里加热,然后把晒干的牛皮放入能浸没牛皮的油锅里,慢慢地油炸,使牛皮发泡、微黄时即可取出。这种油炸牛皮既可直接蘸酸角酱汁食用,也可以用来做配菜,是傣家人最喜爱下米线、米干的食品。

去连州体验特色美食,蛇碌、牛皮、酿田螺,味道简直一绝!

世界上的美味无处不在,就在你们身边,如果没有吃到,那肯定就是你没有好好去发掘。发掘美食的过程是一种非常美好的体验,其实自己发掘到的美食,吃起来也会变的更加的美味。身为吃货的小吴就是如此,你们是不是也这样呢?

说到中国,好吃的美食是真的无处不在的,大街小巷都有,走到哪吃到哪。前段时间,小吴就去到了广州那边,吃到了很多好吃的广州美食。说到广州美食,除了本地的之外,还有很多是来自外地的,想必去过广州的朋友,都知道广州美食的美味吧?

其实广州有很多好吃的特色美食,小吴去到的是连州那边,连州那边的特色美食确实是蛮多的,而且很多都是小吴没有吃过的。连州当地的地标产品水晶梨,而小吴要吃的不是这样的特产,而是其他的特色美食。

其实连州地处广东广西湖南三省交界处,所以,连州的美食也融汇了三省精华。在陈大哥的推荐下,小吴逐个尝试了当地最出名的蛇碌、牛皮以及酿田螺。会好吃吗?到了这家店,小吴就把这些菜都点上来。

上桌之后,小吴就开始吃起来。先是要吃的就是蛇碌,从这道菜里,就能够品味得出连州的口吻,吃起来是香的,而且还带有一点点的辣以及味道浓郁,里边是有下胡椒辣椒的,都是混合起来的口味,不得不说这道菜还是非常惹味的。

并且这道菜用来配酒绝对是也是一流,赤蛇也是当地的一种文化。接着小吴又吃了酿田螺,先是把螺肉拿出来,剪掉后边那段位置,只留下好吃的,最粘韧的螺肉塞回去,表面填一些肉泥和一些酱料,看起来满满的,吃起来肉香之处,软软绵绵,还有点甜。不知道你怎么看呢?

厉害不用吹牛皮!牛皮塘村35年书写一部葡萄“开疆拓土”史

关注我哟

多湖街道的牛皮塘村,曾经全村80%的村民种植葡萄,是远近闻名的“乒乓葡萄村”。如今村民们不仅带着技术把葡萄从金东种到了婺城,还种到了湖南云南等地。他们用35年时间,书写了一部牛皮塘村葡萄的“开疆拓土”史。

前世

远近闻名的乒乓葡萄村

牛皮塘村种植葡萄是有机缘的。

早在1983年,村里就有人陆续种植葡萄。在上世纪80年代,牛皮塘村大部分村民还是以种田为生,1亩地每年的毛利润才300多元。恰好当时浙江省农科院开始推广种植巨峰葡萄,村里有不少人“蠢蠢欲动”了。

1987年,中国著名葡萄种植专家江文彬通过专家,从日本引进了藤稔葡萄,种在上浮桥附近的一亩地里,两年后,轰动全国的“乒乓葡萄”问世了。该葡萄不仅个头大如乒乓球,颜色形状都很好,更重要的是产量高,这让敏锐的牛皮塘人嗅到了商机。

于是,牛皮塘村原先的水稻田纷纷摇身一变成了葡萄田,站在田埂上一眼望去,“满村尽是葡萄架”。盛炳溪是第一批种植乒乓葡萄的农户,据他回忆,90年代初,牛皮塘村近80%的村民种植乒乓葡萄,那时候每到6月份葡萄成熟的时节,村里来来往往的都是9米6长的大货车,每辆车上载的都是重达17吨的乒乓葡萄。经过一天的马不停蹄,这些葡萄摆进了上海无锡台州等地百姓的果盘,这也为远在千里之外的牛皮塘人开辟了新的致富路。当年该村的葡萄种植户,1亩地每年的净利润就有1万元,葡萄的甜蜜事业让村民们尝到了“甜头”。

不过好景不长,由于牛皮塘村的乒乓葡萄都是露天种植,一遇到阴雨连绵的梅雨季,乒乓葡萄的常见病灰霉病、霜霉病便会“找上门”来。盛炳溪说,后来市农科院的专家专程来村里看过,为村民支了招——避雨栽培。

所谓的避雨栽培就是建起大棚,让葡萄不再受梅雨季的影响。盛炳溪和一些村民带头建起了避雨大棚。随后,村民们纷纷建起了避雨大棚,连片的大棚成了牛皮塘村一道特殊的风景线。正是因为这些大棚,乒乓葡萄的品质和口感明显提高,上市时间也提早到5月份。“避雨栽培之后,利润起码翻了1番。”盛炳溪说,牛皮塘村正是凭借避雨栽培这门技术,成了远近闻名的乒乓葡萄专业村。

转身

征地带来“转型升级”新机遇

“乒乓葡萄村”的风光无双持续了十余年。2000年,由于修建二环东路,村上的葡萄田几乎都被划入征地范围。种植葡萄是牛皮塘人摸索多年才走出的一条致富路,在整个金华地区独具优势,村两委和乡亲们商量来商量去,一致认为还是得继续种葡萄。牛皮塘村的种植户们在金华乃至周边省市的水果市场打拼多年,他们对哪个地方适合种哪种水果、哪些村的土地可以连片种植都有所了解。经过实地考察,在婺城区租地种葡萄成了首选。

于是,周建忠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最早在婺城区蒋堂镇租了20亩地种植葡萄。至于为什么选择蒋堂镇,周建忠坦言,一是因为蒋堂镇有连片的土地,而且出租的价格比金东低了不少;二是因为蒋堂镇以种植西瓜闻名,种西瓜的黄沙土特别适合种植葡萄。后来,盛秋余和盛炳溪同样选择了婺城区:盛秋余在罗埠镇一口气租了60亩地,盛炳溪也在蒋堂镇租了20余亩地。如今两人的葡萄都是规模化种植,年年效益都不错。

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致。牛皮塘村原先的土地面积小且分散,葡萄种植户们面临着如何扩大种植规模的挑战,可万万没想到,征地以后的他们被迫“走出去”,反而得到了更低的种植成本和更大的种植空间。

过去,说到牛皮塘村种植的葡萄,人们的第一印象便是藤稔葡萄。藤稔葡萄外形讨喜,大如乒乓球,因此也有“乒乓球葡萄”的美名。但近些年来,在很多田间地头里,却很难再看到藤稔葡萄的身影,取而代之的尽是大规模种植的巨峰、夏黑等品种,牛皮塘村的葡萄也经历了从“乒乓球”到“珍珠”的转变。

这种转变的直接原因之一,就是“膨大剂”。虽然已经有专业的研究表明,在果蔬的种植中使用适量的膨大剂对人体的影响微乎其微,但这个言论却实实在在地伤到了藤稔葡萄的销售。这些言论的影响之外,随着越来越多的葡萄品种出现在市面上,藤稔葡萄面对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市场行情一落千丈。

牛皮塘村的葡萄种植户们清楚地知道必须改良葡萄品种,不然必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危机。借着在婺城区“大展身手”的契机,种植户们纷纷引进新品种,巨峰、夏黑、醉金香等甜味足、口感好的葡萄占据了田间地头。“现在咱种葡萄基本不打药,用的都是有机肥,这样一来,葡萄的甜度那是蹭蹭蹭地往上涨啊。”盛秋余说,“我们牛皮塘人种的葡萄现在都能卖到湖南、湖北广东等地,销量一年比一年好。”

今生

金东种植新技术在婺城落地开花

在婺城区蒋堂镇也有一个远近闻名的葡萄种植村——下尹村,村上家家户户几乎都种植葡萄,颇有当年牛皮塘村的盛况。而这个“葡萄村”的由来,与牛皮塘村息息相关。

洪永芳是下尹村的葡萄种植户,也是周建忠在蒋堂镇租地种葡萄带出的“徒弟”之一。洪永芳虚心拜周建忠为师,开始不敢多种,先种了3亩葡萄试手。

刚开始种植葡萄,洪永芳啥也不懂,她有空就跟着周建忠在葡萄地里转悠,周建忠对洪永芳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详细地讲解夏秋季节葡萄管理技巧,包括不同葡萄品种的种植、修剪、管理技巧,手把手教她如何修剪葡萄枝条,什么样的枝条该留、留多长等。第二年葡萄挂果丰收了,洪永芳尝到了甜头,一口气把3亩葡萄田扩大到了近20亩。

看到洪永芳的成功,下尹村又有几户人家跟着周建忠、盛炳溪种起了葡萄。渐渐地,下尹村附近的村庄都流行起了种葡萄,牛皮塘村的“葡萄旋风”就这样从金东刮到了婺城。

这股“葡萄旋风”影响到的还不止婺城区。牛皮塘的种植户龚玉军“不走寻常路”,他远赴云南,租了170多亩地种植葡萄。与其他人不同,他主打反季节水果,每年冬天,他家的葡萄倒是成了香饽饽。至此,牛皮塘人的“走出去”的脚步越迈越大,据不完全统计,至今有牛皮塘村60多人在婺城、长沙、云南等地租地种植葡萄。

如今,周建忠在蒋堂镇的租地合同到期,便在白龙桥镇郑岗山村租了30亩地,他的葡萄事业又一次重新“起航”。今年5月份,田里的葡萄陆续成熟,周建忠除了把葡萄拿到市场上卖,还搞起了采摘游,生意红红火火。郑岗山村的村民对这个外来的“葡萄达人”充满好奇,想来拜师学艺的不在少数。

记者问周建忠:“不怕这么多人学会种葡萄后把你的生意给抢走?”他笑笑说:“不怕,种植的人多了才有规模效应,大家一块把销路打开,共同致富。”

记者:程梦倩 戴晨曦

编辑:盛琳虹 责编:陈婺

在云南西双版纳有没有那种傣味餐厅可以吃傣味烧烤的?

去年我去云南西双版纳旅游,在景洪市,名字叫红牙象傣味美食园,挺有特色,有傣味烧烤:傣味烤鸡、烤干巴、活烤鲤鱼都比较好吃。

在昆明,比较受欢迎的美食街有哪些?

昆明特色美食街如吃野生菌的关上食菌一条街,夜市烧烤的丰宁夜市美食街,昆明著名的狗肉一条街双龙桥美食街,以及祥云街、南屏美食街、官渡古镇美食街、北京路。

1.过桥米线

过桥米线是云南滇南地区特有的小吃,属滇菜系,起源于蒙自地区,由汤料、佐料、生的猪里脊肉片、鸡脯肉片、乌鱼片及五成熟的猪腰片、肚头片、水发鱿鱼片制作而成。辅料有来过的豌豆尖、韭菜,以及芫荽、葱丝、草芽丝、姜丝、玉兰片、氽过的豆腐皮;四是主食,即用水略烫过的米线。鹅油封面,汤汁滚烫,但不冒热气。与小锅米线都是云南最具特色的地方小吃。被云南省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昆明市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评为“昆明十大名小吃”之一。

2、烧饵块

“烧饵块”是云南当地的一种民俗小吃。是用煮熟的大米饭压成块状,通常是圆形薄饼状。在炭火上面烤制,然后涂上酱料和菜陷即可。做法与糍粑相同。但糍粑的原料是糯米,饵块的原料是大米。烧饵块来源,民国期间,玉溪人翟永安在昆明端仕街开设的“永顺园”,以专卖此品而出。被云南省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昆明市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评为“昆明十大名小吃”。

3、鲜花饼

鲜花饼是以云南特有的食用玫瑰花入料的酥饼,是具有云南特色的云南经典点心代表。鲜花饼在云南当地烘焙品牌大都均有销售。鲜花饼也是中国四大月饼流派滇式月饼的经典代表之一。鲜花饼的制作缘起300多年前的清代。由上等玫瑰花制得的鲜花饼,因其特色风味历为宫廷御点,深得乾隆皇帝喜爱。近代滇式鲜花饼就是1945年昆明冠生园生产的鲜花饼为起源,当年在昆明的西坝昆明冠生园还专门开辟一块地种植食用鲜花用来加工鲜花饼和玫瑰糖。

4、小锅米线

小锅米线是昆明人常见的米线烹饪方法,主要特点是,米线都是在炭火上用小锅煮沸,里面加入鲜肉,米线。米线是经过用大米发酵,磨浆,澄滤,蒸粉,压制,漂洗等工序制作而成的。与过桥米线都是云南最具特色的地方小吃。被云南省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昆明市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评为“昆明十大名小吃”之一。

5、石林乳饼

石林乳饼,乳饼是一种高脂肪、高蛋白的营养食品,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食用方便,可烹制成各种美味菜肴,加之制作简单,容易保存,深受人们喜爱。乳饼的吃法很多,可蒸、烩、煎、炸或生吃,或以做成火腿夹清蒸乳饼,锅贴乳饼、鸡烩乳饼、青豆烩乳饼等口味有别形美色鲜的菜肴。石林乳饼,驰名中外的石林乳饼,以山羊奶为原料精制而成,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云南省名特食品之一。石林乳饼,产于石林彝族自治县的圭山、石林、维则、亩竹箐、西街口等。

6、摩登粑粑

昆明的摩登粑粑起源于老昆明“椒盐饼”。据坊间流传:该店有两个摩登女郎用美国黄油来和面,现煎热卖椒盐饼,味道非常可口,颇受美国大兵的青睐,美国人不知这粑粑叫椒盐饼,看卖粑粑的女郎穿戴打扮十分摩登,就称之为摩登粑粑,从此在兵营和昆明坊间叫开来,成为昆明小吃的一个品牌。被云南省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昆明市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评为“昆明十大名小吃”之一。

7、官渡粑粑

官渡粑粑,出于官渡古镇,是具有云南特色的风味小吃。面食,烘制而成,粑粑内含芝麻、花 生、核桃等磨细果仁与白糖混合为馅,松软香甜,十分可口快意。在官渡热闹的街道上,似乎每个人手里都拿着那个饼,像古镇里一道独特的风景。被云南省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昆明市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评为“昆明十大名小吃”之一。

8、都督烧麦

都督烧麦是一道起源于云南昆明宜良的小吃,都督烧麦属于卤菜。宜良烧卖,何以冠以都督二字?说来有一段趣闻。相传,清宣统年间,宜良城有一祝氏映兴园,专卖煮品,烧卖,卤菜,尤以烧卖驰名。云南督军唐继尧亲临此店慕名吃烧卖,此事后被传为佳话。“都督烧卖”由此得名,都督烧麦加盐又不咸,蘸醋又不酸,肉多又不腻,馅心又饱含汁。被云南省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昆明市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评为“昆明十大名小吃”之一。

9、破酥包子

破酥包子是云南昆明的传统风味小吃,是由低筋精白面粉、熟猪油、熟云腿、蜂肉丁、冬菇末等制成。破酥包子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营养丰富,老少皆宜。由于这种包子负有盛名,现在已经从民间小饭馆或大排挡,走进了昆明市的各大宾馆饭店,几乎在各种高档筵席、宴会、自助餐、风味餐中都能够品尝到破酥包子。被云南省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昆明市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评为“昆明十大名小吃”之一。

10、火腿坨

火腿坨,即云南的火腿月饼。酥皮火腿坨四个正好是老秤的一斤,故名火腿「四两坨」。“云腿月饼”为中华老字号美食吉庆祥首创,旧时称为“火腿坨”或“火腿四两坨”。火腿月饼外壳用精面、猪油、蜂蜜拌和烤制,八口酥而不飞屑,比其他酥饼有韧性,并不是真“硬”。馅用火腿肥瘦搭配加白糖,成甜中咸、咸中甜、总而香的滋味,脍炙人口。被云南省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昆明市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评为“昆明十大名小吃”之一。

11、小锅卤饵丝

小锅卤饵丝,昆明的一道极具特色的地方招牌小吃,十分名气美味。原为端仕小锅卤饵丝所创,也是其招牌小吃,民国期间,玉溪人翟永安在昆明端仕街开办永顺园,以小锅氽肉米线、氽肉饵丝著名。被云南省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昆明市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评为“昆明十大名小吃”之一。

12、炸洋芋粑粑

炸洋芋粑粑,是昆明街头的一种常见的传统小吃,。洋芋的学名叫马铃薯,俗称土豆。中医认为土豆性平,有和胃、调中、健脾、益气的功效,适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疼、习惯性便秘、皮肤湿疹等症。吃起来外焦里嫩,香脆可口!其馅多为肉末,在品尝新鲜肉质的同时,还不失洋芋的清香甜味。被云南省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昆明市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评为“昆明十大名小吃”之一。

13、自贡豌豆粉

豌豆粉是昆明市传统的汉族小吃。是云南人十分喜爱的杂粮制品。是用干豌豆粒,磨瓣去皮,用水泡发后,掺水磨成浆,经过滤、熬者成糊,冷却后凝回而成。质地细腻滑嫩,色泽姜黄,口感有豌豆的特殊芳香,经刀功成形后烹调可热吃或凉吃。具有补中益气,解毒利用的功效。适用于小便不畅,下腹胀满,消渴,妇人乳闭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