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素席

保山多禅院,僧尼们戒荤食素,营养上比不了俗人,但吃的花样却也不凡,并在长期的山居生活中逐渐形成了独具风味的边地山林“斋文化”,素席,便是这种世外饮食文化的集中体现。

顾名思义,“素”,既是对食品原料的限制——只能用“植物蛋白”,也是对食品特色的提示——清淡,而“席”,则非出家人通常果腹疗饥之“斋”,还得讲点“排场”,换句话说,素席便是清清淡淡的植物蛋白烹制的色香形味俱全的盛筵。

保山山林素席,以九隆山之梨花坞及来凤山之来凤寺两处最为驰名。其主要原料是豆腐,配以营养价值很高的南瓜子(去皮)、核桃、鸡纵、香菇及洋芋等时鲜果蔬,采用蒸、炸、烩及挤压造型等多种方法精心烹制而成,花色品种很多。有趣的是,僧尼们不知出于何等样初衷,还颇有创意地将诸多很素淡的菜肴“包装”得很“油腻”,使得一些初尝此席者兴味横生:分明是来吃素的,可筷一落,这是“鸡大腿”,那是“腊香肠”,还有“红烧排骨”、“火腿切片”、“油炸螃蟹”……据说,还有“熊掌”、“鱼翅”等“大补”名菜呢!俱荤形而素实,堪称“三界之外”的入世之筵——事实上,享此口福者亦大多为红尘中人。

山林素席营养丰富,且具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颇受食客好评。尤其是近些年来城里城外“先富起来”的人平素鸡鸭鱼肉吃得腻了,节假日或初一、十五到寺院里包上桌清淡爽口的素席换换口味,已成了一种新的时尚。而保山素席之名亦因众多旅游观光者的口碑不肠而走,传遍四方——梨花坞的一位素席大师还数度应邀远涉重洋,到瑞士等国掌勺献艺并传秘诀。

千年古刹宝成寺,拥有国宝级文物,隐藏在吴山山林中,很朴素

对于隐藏在杭州吴山下的宝成寺而言,“庙不在于大,有国宝则名”,的确如此。

杭州的宝成寺,虽然在吴山下,要找到还是挺难。

老郑去过几次后,习惯从鼓楼出发,沿着十五奎巷一直往前,进入丁衙巷,再往前走约200米左右。地图如下:

进入丁衙巷后,到底怎么走?老郑还是用图片来展示:

如图所示,看到这么一辆车停在路边,就该右拐了。

就怕你来了,这车没了,所以请再看下面这张图:

右拐后,你会在尽头看到有一段上吴山的台阶。

旁边还有一个水井,这个水井,也算是一个古井了,我们去看一看。

古井的名字叫宝成寺义井。

在杭州,有这么一首诗“小井大井吴山井,乌龙灵鳗郭婆井,双眼四眼八眼井,金井义井银瓶井。”诗中所提的义井,就是指这个。

老郑朝井里看了一下,水质清洌。

在自来水时代之前,没有井水,居民就无法正常生活,城市也没了灵气。

所以古井也被称为城市之眼。

台阶边的腊梅暗香浮动。

宝成寺就在台阶上方,注意左手边的一段白墙,就是宝成寺的围墙。

非常朴素的寺院,白色的围墙与我们平常所见到黄色寺庙很不一样。

如此清幽独特的千年古刹却藏身于市井小巷之中,让她看起来,更像是一座吴山下的民宅。

宝成寺建于吴越国,为吴越国王钱弘佐妃子仰氏所建,原名释迦院,掐指一算,已隔千年了。

宝成寺贴山而建,进门即可看到雕凿于岩壁上之上的三龛造像。

龛内东壁刻有造像题记一方:朝廷差来官骠骑卫上将军左卫亲军都指挥使伯家奴发心喜舍净财壮严麻曷葛刺圣相一堂祈福保佑宅门光显禄位增高一切时中吉祥如意者至治二年月日立石。

镇寺之宝——麻曷葛剌造像,建于元朝。

这个古怪难念的名字是梵文Mahakala的音译,汉文是“大黑天”的意思。

藏传佛教认为大黑天是“大日如来”降魔时的忿怒相,是首席护法神。

元朝尊八思巴为国师,崇尚武力,所以大黑天被当作“军神”、“战神”来祭祀崇拜。

与我们通常所见的那种慈眉善目、宝相庄严、线条优美流畅的佛相相比,这组造像可以说是非常特别,造型夸张,充满愤怒的力量,不愧为是“战神”。

说实话,宝成寺的麻曷葛剌像,就雕刻技艺而言,不算精致,属于刀法果断粗放型。

其珍贵之处,在于有明确的纪年,而且是极其稀缺的石刻造像,所谓“物以希为贵”是也。

基于这个原因,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有极高的保护价值。

千年古刹宝成寺,倚吴山临西湖,隐都市藏山林,几度兴废,几番荣辱。千百年来,无数善男信女在这里发愿祈福,多少文人雅士在此地抚今追昔。

老郑最近来吴山比较勤,然而第一次路过宝成寺,大门紧闭。

所以要告诉大家的是,宝成寺的开放时间:8点30到下午的16点。

毕竟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看门的两位大叔,是住在寺庙里面,日夜看护着。

寺庙里还有一些藏传佛教的宝物展示,大家有兴趣可以去参观下。

住在山林中的人,三餐皆有肉,无肉不成席,生活有滋有味

宅家云旅游,这里是我的旅行分享,欢迎关注,每天分享旅游攻略,宅家带你看世界。今天和大家分享鄂温克族人的生活,总的来说他们是住在山林中的人,三餐皆有肉,无肉不成席,生活有滋有味。

阿尔山出发,我们一路向北,向海拉尔前进。一路上都是皑皑白雪,这就是北方南方最大的区别吧。

一路上都是白雪皑皑,越往北越冷,刚好遇到非常漂亮的玫瑰峰。它位于阿尔山市正北方约25公里,在伊尔施镇西北IO公里处。当地又称红石砬子,由花岗正长岩或红色砂岩组成,总体呈红褐色,故名红石砂子。

玫瑰峰,因长期地壳抬升,经强烈的河流切割侵蚀和寒冻风化作用,形成峰岭嵯峨、险谷纵横的地貌景观,十几座陡峭的山峰参差错落,造型各异,巍峨壮观。

从山下仰望玫瑰峰,真是形态各异、气象万千。站在玫瑰峰前会令人感到历史的变迁与永恒,有一种忧郁的感动。山石有的像披甲的战将,有的像直播云霄的宝剑,有的像嘶鸣的战马。它们便是当年成吉思汗横扫天下的漠北铁骑的军阵吗?山峰无语,只有盘旋飞翔的鸽子哨出清丽的鸣叫。

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抵达了鄂温克族人居住地。“鄂温克”其实为鄂温克族人的自称,意为“住在山林中的人”。它是中国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之一,也是鄂温克民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大兴安岭西侧、呼伦贝尔大草原南部。以鄂温克族为主体、由蒙古、汉、达斡尔等20多个民族组成,土地总面积19111平方公里。

刚到鄂温克族,族人们就列队欢迎我们,给我们献哈达,喝迎宾酒,真的很热情。他们欢迎的方式之一就是手拉手一起跳舞,在他们热情邀请 下,我们很快融入当地的舞蹈中。蒙汉是一家,我们团结在一起,大家都兴高采烈地跳着舞呢。

在冰天雪地,骆驼和马是当地人最好的朋友。那么骆驼拉雪橇可是一定要来体验的项目,虽然没体验过狗拉雪橇,但是骆驼拉雪橇还是很好玩的。

体验完骆驼拉雪橇,热情的当地人带我们去欣赏大型的表演-套马。它们会放出一大群的马,然后拿着套马杆的汉子就开始他的表演,之前那首套马杆的汉子,至今历历在目。套马杆的汉子,威武雄壮,如今亲眼见证了套马,感觉很好。

由于当地气温比较低,当地人都是身材魁梧,所以摔跤也是他们非常喜欢的户外项目。

中午在当地蒙古包就餐,很有特色蒙族美食牛奶,马奶是少不了的美食。可以说,鄂温克族是一个地道的食肉类民族。他们在日常饮食中以肉类为主,有时甚至一天三餐都离不开肉,早餐喝肉奶茶,中午吃肉面条肉粥,晚上吃手抓肉。除了吃熟肉,他们还要吃一些生肉。

鄂温克族的生活你们喜欢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说你的看法。

黄陂这个国家森林公园,素有“湖北的九寨沟”之称,山水如画出游正当时

2020年五一期间,湖北假期共接待游客735.86万人次,虽然同往年五一小长假比较下降了,旅游市场热度复苏缓慢,回暖尚需时日。但在疫情期间,这个数字对旅游市场,尤其是湖北旅游业复苏来说,也算是一个比较好的开端。

湖北旅游资源众多,就武汉来说,武汉周边的黄陂区旅游景点尤为密集。那么黄陂,作为木兰故里,有什么值得推荐的好玩的景区呢?这次给大家推荐一个武汉黄陂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木兰天池

看到天池两个字,就能心领神会了,这里就是仙境一般的存在。没错,木兰天池是国家级森林公园,由“浪漫山水”、“高峡人家”和“森林公园”三大主题景园连接成一个南北走向,长达十余公里的森林山水大峡谷。景区内以观赏飞瀑、溪潭、怪石等景观为主,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木兰天池主峰海拔580米,属大别山南麓一脉,这里沟壑纵横,林木茂盛,一年四季流水不断,呈现的是一种山水交融的湿地生态。“石门锁大别,天池秀木兰。古道接悠远,山气入青岚。溪涧听天籁,飞雪落幽潭。空山不见人,但闻溪流声”。这就是木兰天池的真实写照。

木兰天池最美的风景,莫过于景区内的飞瀑、溪潭、怪石,以及极其丰富的森林资源。这里的风光特点与九寨沟庐山有诸多相似之处,所以素有“湖北的九寨沟”、“武汉的庐山”之说。峡谷两头挑着明镜一般的高山湖泊,特别是高山环抱的天池水如明镜,清澈见底,还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可谓是十步一景、百步一绝。游船踏浪,驶过青山白云倒映的池水,一片碧绿,那风景美极了,是绝佳的洗肺圣地。

这里不但山水资源丰富,生态极好,木兰文化也在这里扎根。据当地百姓口头相传,这里是木兰将军的外婆家,也是木兰将军小时候生活、习武的地方。所以在景区内的高峡人家景园,专门有一处木兰外婆文化园,可以品味到浓浓的木兰文化。

除了好风光和木兰文化以外,景区还设置了惊险、刺激、娱乐于一体的参与性游戏项目,比如玻璃漂流、跨山玻璃天桥水上探险、滑道滑索滑草等等。

周末的时候如果可以带着家人朋友一起,去大自然中感受绝美的自然风光,体验一下刺激的娱乐项目,释放一周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也是极好的。你是否已经种草了木兰天池呢?如果你去过木兰天池,有哪些特别的体验可以分享呢?

小贴士:

公共交通轻轨一号线终点站汉口北,或武汉乘坐292路到黄陂旅游集散中心,再换乘公交808路到木兰天池。

住宿:推荐景区内的木兰天池度假酒店

文章来源:头条号@风子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