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少女绑腿

哈尼族是生活在我国滇南红河和澜沧江等地区的少数民族。哈尼族自称“卡多”、“豪尼”等,大多居住在海拔800至2500米的山区,创造了闻名遐迩的高山“梯田文化”。

哈尼族少女绑腿的底色为黑色,手工织成。然后根据个人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绣上多种花样(多为横条),再在合适的位置缝上银泡和小铃铛。穿用时在绑腿上部用一串小珠子系上用来固定住绑腿。哈尼族少女绑腿美观实用,走路时,叮当叮当,充满乐趣,深受少女们的喜爱。

哈尼族女人旅游攻略「哈尼族旅游景点」

哈尼族性风俗习惯是什么?

哈尼族风俗习惯如下:

1、哈尼族的婚礼

每逢“扎勒特”(十月年),各地哈尼族的姑妈,娘娘及所有出嫁了的女子都要回娘家来,与父母兄弟同度佳节,借以追认血缘祖根。娘家亲人制作丰美的食品以盛情款待。

按照哈尼族男女分桌进食的传统风俗,女主人特意为回娘家的姑妈、娘娘们单独设宴。众女面对着满桌可口的食品却羞于下筷。

女主人便将一片芭蘸叶铺在各人面前,随即将桌上的各种美味一一拣到芭焦叶中,请客人尽量享用。

在女主人的盛情面前,客人只好拣起一片食物好象正在吃,其实,她并没有吃,而是把食物巧妙地捏在端饭碗的两个手指问,表示懂礼。

红河一带奕车人男女青年社交择偶活动中,还有一种奇妙的恋爱宴会,当地哈尼语称作“阿巴多”。

“阿巴多”多在“十月年”期间举行,经同村的一群男青年商议,邀请远村一群姑娘于某日夜晚前来“阿巴多”,届时,一二十位妙龄女郎整装一新,手持火把来到男方村赴宴。

男青年们见姑娘们应邀赴宴,欣喜若狂,便在一间灯烛通明的公房里,摆开数张八仙桌,桌面上摆满了大块腊肉、干巴、清蒸鲤鱼、腌鸭蛋、大块煎豆腐、大块粑粑,煮大公鸡,能上桌面的各种菜应有尽有。准备就绪,宴会开始,男女青年配对入席。

桌外有一位风趣的斟酒人,给每人面前的酒杯里盛满酒。随即,伙子头和姑娘头先举杯互相对唱敬酒歌,互相敬酒,然后一一互唱互敬下去。

当一对男女相互敬酒之际,其余各对则相互敬菜唱歌。酒过三巡,东方欲晓,姑娘们便要告辞回去了。

伙子们用芭蕉叶包扎好各种美味,分别送给站娘们在半路上吃,并定好到姑娘村还“阿巴多”的具体时间,姑娘们这才脚踏青霜消失在山路尽头。

2、哈尼族的民族节日

哈尼族盛大的传统节日有苦扎扎节(即农历六月二十四的火把节)、十月年,还有喝新谷酒的习俗。

届时,唱歌跳舞、摔跤、磨秋、射弩,热闹异常。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把宴席摆到街心,饭桌相连成长龙,进行长街宴,同喝街心酒,共庆新春佳节,表现了哈尼族人相亲相爱、团结互助的精神。

六月年

哈尼族的民族节叫“库扎扎”,时间为夏历六月二十六日,因此又叫“六月年”。

六月年也是个欢乐的节日,红河地区称“苦扎扎”,日期一般在六月二十四日前后,节期三至六天。

日里,以村寨为单位杀牛祭“秋房”,牛肉各户分回祭祖,青年们聚集在一起“荡秋千”、摔角、狩猎、唱山歌,尽情欢乐。

传说,在远古的时候,哈尼人不知道一年要分几个月,后来,太阳和月亮传授给哈尼人分月的办法,在人间栽了一棵年月树,一枝树干算一个,哈尼人分得了第六枝,从此,就在六月过“库扎扎”。

又说,过去有七个仙女到哈尼寨,做了一个磨伙,她们轮流玩耍,把站在权上的小鸟也逗笑了。鸟儿欢乐地唱起歌来,歌声感动了天神,天神把福降给了人间……人们怀念七仙女,每年过“库扎扎”时 都要打秋千。

内地红河南岸的哈尼族,也过正月年、端午和中秋等节日。正月年过三至五天,有条件的人家杀猪祭祖,初一吃汤圆,亲友之间互相宴请。端午和中秋节大体同汉俗。

过节分三天进行,六月二十三日,全寨要杀一头牛祭竜神,把祭竜的牛肉分给各户。六月二十四日,人们都要在家休息一天,每人杀一只鸡,父母给子女们叫魂,先由寨外叫进屋里,叫魂的范围很广,日常生产劳动所到之处都要叫到。

野兽吓着,雷响惊着和跌倒过的地方都要叫到,不能让魂在受惊处躲下。认为叫过,人的身体会强壮起来,六月二十五日晚,用牛筋骨敲打着簸粪,用干芦苇或易燃的树条扎成火把,点燃后从家里往外撵,把灾难和鬼怪邪魔撵出去。

然后把火把绑在树上,求火把神护佐庄稼和牲畜成长得好,不遭虫灾,不得病。

3、吃新谷

红河一带哈尼族,农历七月的第一个龙日,有“吃新谷”的习俗。吃新谷这一天,每户人家按照老规矩,应在东方刚露鱼肚白时,到自家水田拔回一小捆连根带穗的稻子。

拔稻时要选择株数逢单的稻穴,背回时无论遇到生、熟人都不打招呼,否则以为不吉。

到了下午,把早上背回来的稻穗搓下谷粒,连壳放在锅里烘焙直至出米花。大家吃米花前,应先给狗吃一点。

因为自古传说,哈尼族在一场大洪水后重新得到的谷种是狗叼来的,所以要感谢它。吃过米花,也要把当年栽种的瓜豆菜蔬统统拿出来尝新,同时一定要吃一碗嫩竹笋,象征来年的收成象新竹一样节节高;还要杀吃阉过的大肥鸡,希冀来年的生活丰足美满。

4、十月年

哈尼族的最大节日是过“十月年”,前后历时六天,具体日期各寨可先可后。在农历十月间过,哈尼人称它为“扎乐特”。

按照他们古老的历法,每年农历十月第一个辰龙日为新年之始(相当于汉族的大年初一)。节日里每个村寨都要举行街心酒宴,叫作“姿八奇”。

农历十月,稻谷刚进仓,家家户户舂糯米粑粑,烤制香甜的“闷锅酒”,准备选属龙日过年。过年的头天,人们把家里屋外、寨子的每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洗澡换衣。

新年当天,每个寨子要共杀一口猪。猪无论大小,肉按户平均分配,哪怕心、肝、肺、肠、肚等数量有限,也要家家都分到。

到了下午,各家各户用分得的猪肉和下水祭献祖先,祭过龙树、寨神以求人畜平安,五谷丰登后,街心酒宴开始。各家把最好、最拿手的菜端上桌进行比赛,看谁家的菜做得好吃、做得丰盛。

先请德高望重的老人入席,然后大家坐在桌子两边向老人敬酒,接着互相敬,庆丰收,祝全寨平安、来年风调雨顺,大家同心同德再夺丰收。

酒足饭饱后,年过半百的妇女拿起宴席上的碗跳起碗舞,姑娘们砍下棕叶跳起棕扇舞,直到太阳落山。宴火点燃时,男人们敲起芒鼓,跳起神秘的芒鼓舞,人们尽情地跳,尽情地唱,直到第二天早晨才平静下来。

节日里阖家团聚,还邀请附近其他民族的好友参加。他们终日欢声不绝,特别是少不了唱起古老的民歌,讲述节日的来历和民族的历史,歌唱丰收的喜悦。

这时正是大春上场,厩中猪肥的时节,有条件的人家都杀牲,舂糯米粑粑、蒸年糕、染黄糯米饭献天地祖宗;男女老少都着新装,亲友们互相走访;

有男孩子的人家多在这个节日里请媒人去说亲,嫁出去的姑娘也要带着酒、肉和粑粑回娘家献祖过年;

村里的老年人轮流着到接到订婚礼物或有姑娘回家的人家去探望,分享一些礼品。墨江的部分哈尼族,年节里经常整个家族聚会餐(自带食品),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风俗,即前一年出嫁的新娘们,要集于村外山野里互相诉说自己的新婚生活,而严禁男子偷听。

到了新年的后半期,每个寨子都要在寨中心摆上长长的酒宴,全村共饮同乐,庆祝象征他们团结和睦,吉祥幸福的传统节日。

这种酒宴恰似一条长龙,故称“长龙宴”;因设在街心,人们又称之为“街心酒”。若是小寨,街心酒一个下午就可结束,若是大寨,则按户划分为三组,分三个下午举行,每组轮流做东道主。

按约定的日子,做东的各户人家,一大早就把方桌抬到清扫干净的街心,一张接一张地摆放好,百来张桌子连成100多米的长龙。

午后,经一声招呼,做东的各户人家争先恐后地把拿手好菜和美酒摆上桌。哪家的酒菜越好,就越有体面,所以许多人家连自己平时都舍不得吃的美味佳肴都一一献出来。

一眼望去,鱼雀、江鳅、鲤鱼、竹笋、木耳、蘑菇、大肥鸡……每桌20来碗,桌桌飘香,显示出哈尼人辛勤劳作的成果和传统的烹调技巧,展现出哈尼族最长最盛大宴席的风采。

在锣鼓喧天的热闹气氛中,人们根据不同的年龄、兴趣与爱好自愿组合就座。这时锣鼓止息,锣鼓手端锣抬鼓逐桌接受人们敬酒献菜。

接着,由一对姑娘代表众人向老奶奶们一一敬酒。妇女先开吃,尔后男人才举杯动筷。一连几个小时的街心酒宴,温馨和谐、喜气洋洋,笑语欢歌不绝于耳。

当夜幕降临时,一堆堆熊熊篝火燃起,男女青年们随着锣鼓、三弦、竹笛的伴奏,翩翩起舞。夜深了,人们渐渐离去,那些情侣们则走向棕榈林、金竹丛中……

5、姑娘节

云南元阳县碧播山一带的哈尼族,每年农历二月初四要欢度别开生面的姑娘节。这天,鸡还未叫,男人们就要首先挑回一担水,天麻麻亮时,再砍回一捆柴,接着,就生火烧水,把洗脸水恭恭敬敬地端给慢腾腾起床的妇女。

然后,男人们煮饭、洗菜、剁猪食、洗碗筷、带小孩,妇女们则悠闲地坐在一旁,或做点针线活,或指挥男人做这做那。未出嫁的姑娘们,则连针线活也不做。

午饭后,男人们急忙赶到寨中的公共娱乐场所去,按习俗,先到的为勤劳者,后到的为懒惰者。小伙子们向情人借来女式新衣新裤,打扮成姑娘的样子,在欢快的弦乐声中翩翩起舞,直到太阳偏西才回家做饭,继续服侍妇女到深夜。

姑娘节相传起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四面环山、山拉泉潺潺、林木葳蕤的碧播寨,有个生得比金竹还标致的姑娘,名叫悠玛。

悠玛与英俊彪悍的青年猎人戛期相爱。但是,那时哈尼姑娘的婚姻要由土司头人和父母作主。悠 的父母把她许配给了白土司的独眼儿子。

悠玛为此痛苦极了,她决心以死来表达对爱情的追求。二月初四这天,悠玛独自去薅勾勒山上砍柴,遇到了同村和邻村的三个姑娘。

悠玛向她们诉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引得三个姑娘痛哭不止。原来,她们也是婚姻上的不幸者。四个姑娘忘了砍柴,也忘了回家,在山顶上互诉苦衷,愈诉愈愁,愈诉愈悲,就一起跳崖自尽了。

悲剧发生后,哈尼人觉得再也不能干涉姑娘和小伙子们的婚姻了,特别是对姑娘,更应该给她们选择意中人的权利。为了告诫后人,哈尼人就把每年的二月初四定为“姑娘节”,以表示尊重妇女和尊重婚姻自由。

这一带的哈尼族男女青年自由相爱后,就自己选日子结婚,不要彩礼,也不办酒席,用杯杯香茶招待前来祝贺的宾客。

6、敬老节

每年的农历腊月十五,是哈尼族的敬老节,清早,老人梳洗后穿上新衣服准备欢度自己的节日。

成年人在家杀鸡宰鸭,备办美餐,小伙子将一棵小松树载在过节的坪场旁,姑娘们挑来清水给它浇下定根水,象征青年们祝愿老人像青松一样健康长寿,永葆青春。

7、里玛主节

居住在红河边上的哈尼族崇奉布谷鸟,把布谷鸟尊称为“合波阿玛”(布谷鸟妈妈)。

每到山茶盛开的阳春三月,不论男女老少,只要第一次听到布谷鸟的鸣啼,人人都会报以一声“我听见了”的回答,表示对春天的欢呼。

据说,这一声回答,可使勤劳善良的哈尼族农家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终年和平康泰。

据传说,布谷鸟是受天神阿波摩米的派遣,从遥远天边的石岩洞里飞出来,向人间传达春天的消息的。当它飞过一个名叫“巷阿窝尼崩崩麻”的大海时,飞不动了,眼看快要掉进大海里去了。

突然,从海里翘起一条龙尾来,随后龙尾变成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让布谷鸟在上面歇脚。布谷鸟终于历尽千辛万苦,把春天的信息传达给了人间。

按照前辈人沿袭下来的规矩,等多数人都听到布谷鸟的叫声后,就相约在一个属羊的日子,备办美味佳肴,用一种大树的花汁浸泡糯米,蒸出喷香金黄的糯米饭,煮好红鸭蛋,向布谷鸟虔诚地敬献。

这天,村村寨寨的小伙子和姑娘们满面春风,身着节日盛装,会聚在一个适中草坪上,欢度一年一度的“里玛主”节(春天的盛会),借以选择对象,谈情说爱。

节后,各家选定一个好日子,在雀鸟未出巢、四山一片寂静的五更时分,家长悄悄地把三丛秧苗插在自家田里,意即、“开秧门”。

据说,“开秧门”时听不到雀鸟的声音,庄稼就能免灾除害,获得好收成。

8、捉蚂蚱节

捉蚂蚱节”,哈尼语叫“阿包念”,在“六月年”(每年阴历六月二十四日)后的一第个属鸡或属猴日举行。

哈尼族居住在山区,种植一季水稻。过了“六月年”,水稻就开始抽穗,为确保水稻丰收,哈尼族人民就采取过“捉蚂蚱节”的方式来驱除和避免虫灾。

“捉蚂蚱节”这天,全寨子男 老少都到田里捉玛蚱,每家捉够一竹简(约二斤)后,就把蚂蚱一只一只撒成四份:头一堆,腿一堆,身一堆,翅膀一堆;

依次用划开的竹片夹起来插在田埂和排水沟旁,以对尚未捉到地蚂蚱及其他昆虫进行恫吓。半小时后,又要把这些蚂蚱收进竹筒。

带回家当菜或拌粑粑吃,据说蚂蚱肉很甜。离开田野时,人们都要不停地大声叫:“呕,蚂蚱,三天内不捉你了,三个月内你不要吃稻谷!”

8、吃新米节

哈尼族居住地区,农历七月左右,谷物逐渐成熟各户要选择自己的好日子进行“卡都匹”(吃新米)活动。

过节时家长背着箩筐到地里拿些谷穗回来挂在门上,并且要拿稻俗杆制成“窝保波”,在“宗格”(仓竜)前吹奏三回,表示要吃新粮了,祈求神灵保佑粮食收得多,人不得病,家畜兴旺发展。

要杀一只产蛋母鸡献饭,过年时杀的猪肥肠,猪耳朵和尾巴也要留到这时献神。吃新米时要把老米和新米混合在一起煮,这叫做“妾都喝扎”(即新老交替),意思是老谷老米吃到新谷米上市,祈求年年有余。

9、哈尼族的饮食,饮食爱喝酒

哈尼族中,老年男子普遍嗜好烟、酒,茶,有的以香芝麻棵枝叶当茶饮用。稻谷、玉米、高粱是他们酿造白酒的主要饮料(西双版纳哈尼族女子喜嚼槟榔)。

哈尼族喜饮酒,酒节特多。如祭母节、老人节、黄饭节、命名节,祭龙节、认舅节等。逢节便有美酒。最有趣的是"阿巴多"酒与歌的恋爱宴会。

扩展资料:

哈尼族,东南亚称阿卡族,民族语言为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现代哈尼族使用新创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哈尼族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元江澜沧江之间,聚居于红河、江城墨江新平镇沅等县,和泰国缅甸老挝越南北部山区。

本民族内部各自称单位之间的互称和其他民族对哈民族的称谓也不一致,如元阳的哈尼互称糯美、糯比、各和等;

雅尼互称觉围、觉交,汉族又称其为爱尼;称豪尼为布都、称哦怒为西摩洛等。

在汉文史籍中,哈尼族的历史名称有:和夷、和蛮、和泥、禾泥、窝泥、倭泥、俄泥、阿泥、哈尼、斡泥、阿木、罗缅、糯比、路弼、卡惰、毕约、豪尼、惰塔等。可以看到这其中大部分与目前的自称和互称相近或相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哈尼族

哈尼族的女孩是不是不外嫁

哈尼族文化中的婚俗与我们平常所见的完全不同,且复杂多样。其中最具特别的是“哭嫁歌”,这是一种奇异的婚俗,也是一种独有的特色民族风俗,哭是为对朋友亲人的不舍,也是一种祝福。结婚当天,还需要媒人去女方家,想方设法把新娘找出来,才能顺利完成婚礼。

哈尼族有句民谣:“谷子黄,哈尼狂。”哈尼族未婚青年男女到了十六七岁就要找对象,秋收过后正是谈恋爱找对象的好时光。

哈尼族青年找对象有三个标准:一是漂亮;二是劳动好不好;三是会不会操持家务。第三条最重要。哈尼族姑娘都要穿护腿,小伙子结识姑娘首先关注的就是该姑娘的护腿布制作水平如何,会不会纺线,所以哈尼族女子从小必须学会抽线、绣花、缝衣裳等技巧,免得嫁不出去。

哈尼族女人的性格特点

哈尼族女人的性格特点,哈尼族的女人性格比较开放,也热情,特别是对远道而来的朋友特别热情,所以他们是善良的淳朴的。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旅游

哈尼文化

生活在北回归线上的哈尼族是世界上最早人工种植茶树的民族,他们用勤劳的双手自己的哈尼文化,诗、歌、乐、舞、神话传说艺术形式丰富,如著名的哈尼《扭鼓舞》《阿迷车》《竹筒舞》等舞蹈以及传唱了数百年的哈尼族叙事史诗《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广泛流传于哈尼山乡。

墨江国际双胞胎节

从2005年开始,墨江县便发起了一年一度的“中国·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暨哈尼太阳节”。墨江被称为“哈尼之乡、回归之城、双胞之家”。在“2010首届中国节庆创新论坛”暨“2010中国品牌节会颁奖盛典”上,中国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暨哈尼太阳节被评为“2010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节庆”。 在武汉市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民族节庆峰会暨“2013中国优秀民族节庆”评选活动中,中国·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暨哈尼太阳节荣获“最具国际影响力民族节庆”殊荣。 墨江紫米

因米呈紫黑色而得名,属籼型紫糯水稻。墨江紫米米粒细长,糯性好、粘度高,蒸煮后有断米复续现象。紫米营养丰富,有补血、健脾、理气、接骨等药用价值。紫米可煮食,也可加工成副食品,如紫米粑粑、紫米米线、紫米三七炖鸡、紫米汽锅鸡等。平均价15元/公斤。 2007年墨江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授予“中国紫米之乡”称号。

墨江紫米封缸酒

紫米系列产品天溪牌紫米封缸酒1992年获巴黎国际名优酒展品会金奖,1994获巴拿马国博览会特别金奖。天溪牌紫谷酒和紫米封缸酒被中国企业品牌推进委员会授予2003年度“中国著名品牌”称号。

墨江咖啡

墨江咖啡生长环境好,质量上乘。其中北标咖啡生产的咖啡豆经过‘水洗分级、两级发酵’等加工工艺生产的产品历年被雀巢产品杯品师评为一级精品咖啡,2013年5月首届普洱咖啡生豆大赛上,在全市各县(区)29个咖啡生豆样品中,经来自北京香港美国的三名具有SCAA咖啡杯品资质的咖啡杯品师评审,墨江县咖啡生豆以82分的最高分获得SCAA精品咖啡认证。

普洱茶

墨江是著名的“普洱茶”产地之一,早在清道光四年(1824年),墨江坝溜杨八寨村民即从绿春引进种植。据史载:县内碧溪区须立所产的“须立茶”曾列为清代贡品,新抚区所产“迷帝茶”以其独特的清香很受消费者欢迎。墨江茶厂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的“墨江云针茶”获思茅地区1982年优质产品奖,1985年被列为云南省八大名茶之一。2003年“露水雪芽”在中国云南第二届茶交会中获金奖。

竹笋

竹笋是墨江较有名的土特产之一,尤其是甜笋更是美味佳肴,据清《普洱府志》载:“甜笋,味清香而甜,为甜竹之嫩者”,产治城附近及德化乡。质洁白纯细,箨毛少,味颇鲜美。用苦竹笋加工成的笋干也是墨江的特产,供销部门每年收购数千斤,对外销路很好,深受外地消费者的喜爱。

紫胶

紫胶是墨江县优势特色产品,是国防工业原料和食品保鲜、食品色素最佳的原料。早于清朝咸丰年间(1861年)就有发现和使用紫胶的记载。民国年间,不少商人到墨江收购紫胶,返运至国外。50年代生产紫胶水520340斤,60年代达到3582852斤,引起了中央林业部门的关注。1961年林业部在墨江召开了云南六省(区)紫胶工作会议,推广紫胶种植技术。70年代,紫胶产量达到7294300斤,成为我国产胶大县扬名全国,是著名的“紫胶之乡”。

昆明市晋宁区哈尼村寨正式挂牌云南省少数民族村寨

  央广网昆明5月10日消息(记者李腾飞 通讯员冯梅)5月8日,昆明市晋宁区夕阳彝族乡在高粱地村委会小石板河村举行云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挂牌仪式。

高粱地村委会小石板河村位于晋宁区南端,全村共有40户,148人,是一个纯哈尼族聚居自然村,由于地质滑坡2009年整村搬迁到现址,2014年被列为十县百乡千村万户创建名单。通过对村容村貌卫生环境的整治、哈尼文化特色村容形象的打造、特色产业项目的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开发及保护、村民素质的提升,成功打造成小石板河民族特色旅游村。这几年,小石板河的经济、民族民俗文化传承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曾多次成功举办哈尼长街宴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在民族村寨中有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经过积极申报,2018年1月,小石板河民族特色旅游村被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成功命名为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此次村寨命名挂牌,将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李腾飞 冯梅

昆明元江哈尼族旅游 元江哈尼族彝族

1. 元江哈尼族彝族

芦荟的价值近年为人们大加重视。《辞海》说“芦荟主产于热带非洲,我国云南元江有野生。” 芦荟就是神奇的元江野生仙丹“天火草”。

元江野生天火草是多年生常绿草本,属百合科。肉质肥美,皮如碧玉,心赛水晶、花似火红,成熟期短,一年半均可使用,周身是宝入药。主要分布在元江流域的干热河谷,有极强的耐旱及再生能力。

据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祖辈相传,天火草可用于刀伤、火伤、烫伤,有杀菌凝血、消炎止痒、增强免疫,对皮肤有极强的再造能力。美容、美发、沐浴护身、保湿养颜、除斑纹去粉刺、抗老化,去粗糙、防辐射、软化皮肤保持细嫩洁白,又可做为美味佳肴,可消食通气、排毒抗癌,防治糖尿病,通经活气,改善循环及健康状态,使人达到睡眠充足精力充沛。又具有观赏价值,形美花艳,装饰庭院、厅堂、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在元江地区野生天火草被视为珍宝,天赐仙丹妙药,被人们美誉为“火炼丹”、“火不伤”、“打不死”等。

元江野生天火草也就是现代人所称的“芦荟”,迈年元江大面积栽种,形成一个新兴的优势产品。

2.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地处滇中玉溪南部,距省会昆明220公里、玉溪市区132公里。辖区面积2858平方公里,辖澧江街道、红河街道、甘庄街道、因远镇、曼来镇、羊街乡、那诺乡、洼垤乡、咪哩乡、龙潭乡10个乡镇(街道)81个村(社区)。

通海县,隶属云南省玉溪市,位于云南省境中部偏南,杞麓湖畔的湖积平原上,东与华宁县接壤,西与峨山县、红塔区相邻,南与红河州石屏县、建水县交界,北与江川县毗邻,总面积721平方千米。下辖2个街道、4个镇、3个乡。

3.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属于哪个市

玉溪分2个市辖区、4个县、3个自治县。分别是:红塔区、江川区、澄江县、通海县、华宁县、易门县、峨山彝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

玉溪市,云南省辖地级市,位于云南省中部,地理坐标处于北纬23°19′~24°53′、东经101°16′~103°09′之间。北接省会昆明市,西南连普洱市,东南邻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北靠楚雄彝族自治州。总面积15285平方千米,人口230万(2010年)。

拓展资料

玉溪市处于低纬度高原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随复杂的地形及受印度洋、北部湾温湿与干燥气流综合影响变化,具有冬春干季、夏秋雨季及垂直与背向、朝向影响而具多样性气候变化特征,温和湿润。

年平均气温15.4-24.2℃,最高32.2℃,最低-3℃;年平均降水量787.8-1000mm,多集中于6-10月,尤其是雨季集中于5-10月,大、暴雨多集中6-8月,范围小、强度大的“单点暴雨”频繁发生;相对湿度75.3%,绝对湿度13.6毫巴;年平均蒸发量1801mm。1-3月份为霜期,偶见降雪。

由于地形复杂,高差较大,一般山区比坝区降雨量大,温度较低,自山顶到谷底,全年和昼夜温差变化亦较显著。

玉溪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是世界优质烤烟最佳种植区。矿产资源丰富,矿藏储量较大的有:铁矿石,总储量5.4亿吨,居全省之首;煤,探明储量1.76亿吨;磷矿石,储量12亿吨,居全省第二;铜矿石,储量135.6万吨;镍,储量52万吨,为全国第二大矿床。

40种矿产资源的潜在经济价值达4000亿元以上,其中铁、铜、磷、镍4种优势矿产的潜在经济价值在1650亿元以上。

参考资料:概况-玉溪市政府

4.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简介

云南省元江县境内高点海拔(阿波列山)为2580米,最低点海拔(小河垤)为327米,相对高差达2253米。县人民政府驻澧江镇,海拔380米。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中南部,东与石屏县毗邻,南与红河县相连,西与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接壤,北与新平县紧邻。距省会昆明220公里、玉溪市区132公里。

5.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元江的市树市花是凤凰木

旅游景区属昆曼(昆明至曼谷)高速公路第一景,地处国道213线高速公路旁,离县城3.8公里,从省城昆明到元江2个半小时可到达,是元江的北大门。

凤凰木是我县的“市花”,开花时节火红似火,美不胜收,甚有一种“要与骄阳试比高”的气势,确属元江一大奇观。

可近11月份以来,发现高桥风景区及周边凤凰木遭受尺蠖危害严重,给我县的景观造成了破坏的同时,也给经营主带来了经济损失。元江县林业局高度重视,急人之所急,及时采取有效治理措施。现危害凤凰木的尺蠖已得到了灭治,有效的保护了我县高桥风景区的美丽景观,同时也保障和维护了经营主的利益。

6.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人口

昆明市:

盘龙区 | 五华区 | 官渡区 | 西山区 | 东川区 | 安宁市 | 呈贡县 | 晋宁县 | 富民县 | 宜良县 | 嵩明县 | 石林彝族自治县 |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 |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

曲靖市:

麒麟区 | 宣威市 | 马龙县 | 沾益县 | 富源县 | 罗平县 | 师宗县 | 陆良县 | 会泽县

玉溪市:

红塔区 | 江川县 | 澄江县 | 通海县 | 华宁县 | 易门县 | 峨山彝族自治县 |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 |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

保山市:

隆阳区 | 施甸县 | 腾冲县 | 龙陵县 | 昌宁县

昭通市:

昭阳区 | 鲁甸县 | 巧家县 | 盐津县 | 大关县 | 永善县 | 绥江县 | 镇雄县 | 彝良县 | 威信县 | 水富县

丽江市:

古城区 | 永胜县 | 华坪县 |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 宁蒗彝族自治县

普洱市:

思茅区 |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 景东彝族自治县 |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 |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 西盟佤族自治县

临沧市:

临翔区 | 凤庆县 | 云县...云南省设有地级市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8个 。

其下管辖的市辖区12个、县级市9个、县7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29个。

7.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天气预报

沅江属于益阳市。

沅江是湖南省益阳市辖县级市,地处湖南省东北部,是中国商品粮、棉、猪、桔的重要产地,中国平原绿化先进市。

沅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呈现为"三分垸田三分洲,三分水面一分丘"的湖乡地貌特征,有凌云塔、胭脂湖、蓼叶湖公园等景点,享有"洞庭明珠""江南宝地"的美誉。

8.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的传统舞蹈

如果说的是央视春晚,那应该是《万象回春》节目,是由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国际舞蹈学院音乐剧系和影视戏剧学院表演系学子与沙宝亮、王莉、刘迦等明星共同表演音乐短剧《万象回春》,与全国人民共贺新春。

《万象回春》音乐短剧根据云南大象“一路向北”的新闻改编,讲述16头野生亚洲象从西双版纳州勐养片区出发,象群总体在玉溪市新平县扬武镇迂回移动12.6公里,跨越元江,平安回归栖息地,一路上中国人民有情,有爱,有意的温馨故事。

9.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海拔

江县最低海拔应该是70米吧~

元江 域气候分属于中部高原温和区、元江炎热地区和热带季风林区三个气候区:三江口以上及李仙江景东以上,属中部高原温和区,海拔1600~2200米,年平均气温15~18℃,年平均降水量800~1000mm;三江口及景东以下,麻栗坡、马关、屏边、金平一带以上,属元江炎热地区,常年不结冰,年平均气温20—21℃,年平均降雨700~1200mm;麻栗坡、马关、屏边、金平以下至国境属热带季风林区,海拔70~100米,年平均气温21℃以上,年平均降水为1500—2000mm。元江流域(1956—1979年平均)年降水深1347mm,年降水量为1027亿立方米,一般从下游向上游呈递减趋势。降水量年内分配:春季占全年降水量10%~20%;夏季占55%左右;秋季20%~25%,冬季占5%左右。降水一般集中在5—10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85%,其中7、8两月又集中全年降水量的40%~50%。元江河川径流的形成以降水为主,地下水补给为辅。流域径流丰沛,(1956~1979年)平均年径流深为634.3mm,干流为459.4mm、李仙江965.4mm、盘龙河668.1mm。径流深的地区分布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基本一致,从下游向上游呈递减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