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糖

麻糖

大关民间传统手工业食品,已有百余年历史。尤以寿山乡甘海村大关垴生产的麻糖最有名气,清脆香甜、回味悠长。

麻糖以精选糯米、芝麻、白糖为主要原料,并拌以桂花、金钱桔饼等成份精制而成,无任何化学污染,无任何添加剂,是一种纯天然绿色食品。麻糖以香、甜、薄、脆的独特风味闻名于世,具有香而不艳,甜而不腻,回味无穷,形似玉梳白似壁,薄如蝉翼甜如蜜的典型特征。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有暖肺、养胃、滋肝、补肾等功效。

在广安邻水有一小吃叫“麻糖”

创办干部,本地资讯创作者,文化领域爱好者

广安

有一种广为流传的零食

人们叫做麻糖

当地人都习惯性称之为阴米

用阴米儿炒制出来的另一种食物

叫做阴米酥

这阴米儿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东西呢?它为什么又叫这个名字呢?阴米酥又是怎样炒制出来的?记者带你走进邻水县九龙镇—传承百年的刘氏麻糖

阴米

是糯米蒸熟以后阴干而成,具有暖脾、补中益气等功效。之所以得名“阴米”,是因为蒸熟的糯米在晾晒时对天气非常讲究,最好是阴天,空气干燥、气温适宜,晒上三五天,米粒从内到外全干透,这样晒出来的阴米是最好的。

邻水县九龙镇的田字街一巷

有一间小作坊

没有店招

甚至看上去还略显简陋

但是,就是在这样一间作坊里炒制出来的阴米酥,却在邻水名气最大、味道最好。

其实,在当地,人们也叫阴米酥叫做麻糖,它和市面上的米花糖有些类似。刘氏麻糖起源于元朝,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33岁的刘海龙几年前接过了父亲的衣钵,成了刘氏麻糖的又一代传承人。

刘氏麻糖传承人 刘海龙:主要是父亲年纪大了,眼睛也不怎么看得见了,就让我回来。之前小的时候,我都是跟着父母他们,给他们打杂这些,流程这些还是晓得。

刘海龙的父亲刘炳江今年已经64岁,从小耳濡目染,十几岁的时候便掌握了麻糖的制作工艺。

刘海龙父亲 刘炳江:小的时候,我母亲就把阴米和糯米一起炒,先是蒸,蒸了晒干,然后又来炒,炒起过年过节的时候吃。

制作麻糖

第一步是熬糖稀,将黄糖白砂糖、奶油混合开水一起熬煮约半小时,期间加入橙皮花生黑芝麻瓜子仁。

麻糖的好坏就在于熬制糖稀时对火候的掌握,糖稀熬得太老,做出来的麻糖很硬而且不脆,颜色也是黑色的,吃起来略微苦涩;

熬得太嫩,粘合力不够,做出来的麻糖不成块,软绵不脆,吃起来也不够甜。待糖稀炒好后将火关掉,倒入阴米快速搅动翻转,使阴米和糖稀迅速黏合。

翻炒均匀后,将其倒入自制的模具,用刀和木棍碾压,这个过程要反复多次,目的是要压实成形,不至于散开。

最后用刀切成块,当然,这也是考验师傅刀工的一个环节,速度要快,力度要恰到好处,切出来的麻糖看起 来还是一个整块,用手轻轻一掰就能分开。

经过代代相传,如今的刘氏麻糖在用料和制作工艺上,在保留传统配方的同时,也有了创新和改进。

刘海龙父亲 刘炳江:开始做的时候用红苕糖,没有红苕糖就用的甘蔗糖,因为熬那个红苕糖麻烦,没有好多人熬,你自己熬,一天的话只熬得到十几二十斤,根本就不够用。

刘氏麻糖传承人 刘海龙:原来都是用两块板夹,很慢。现在就改进了,这样又快,成型还好一点,原来都是用家用油,菜油或者猪油,现在就是用的奶油。吃起口感更好一点。

在九龙场镇,做麻糖的有十几家,而一年四季都能够做的只有老刘一家。刘炳江有4个儿子,刘海龙是4人当中现在唯一会做且还在传承这门手艺的人。他说,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之后,能够将这门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手艺继续传承下去。

刘海龙父亲 刘炳江:我们做这个生意就是小本经营,小作坊。赚点钱只够用,如果要做大,我在想的话,这个还是要靠政府的支持才得行。

时代在发展、在进步,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早已成为过去,市面上各种美味应有尽有,手工麻糖已经不再稀奇。但是,它带给人们的美好记忆却一直都还在,我们希望这门传统手艺还能得以传承,让更多的人能够尝到家乡的味道。

麻栗坡的油糖糕怎么?

1、准备好面粉和白糖 2.用沸水烫面,边浇边搅拌,并将烫好的面揉成面团3.面团搓长,并切成小剂子,取其中一个拍平,捏个小窝包入白糖4.包包子手法捏紧封口包实,手心拍扁5.捏好放入热油锅中火炸至金黄酥脆,浮起油面捞起即可

石阡油炸糖麻圆做法

你好,制作油炸空心麻圆难度很大,除了要求发酵充分,还要加点舒欣脆F和筋力源V型,麻圆才能蓬松个大饱满,不塌陷,可以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