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铜器

云南丽江的铜器具有悠久的历史,久负盛名。纳西族擅长制作铜器,工艺发达,常盛不衰,为各族群众所喜爱。在古城四方街,有十数家专营各类铜器的铺子,各式铜器满街陈列,耀眼醒目,成为一大人文景观,精美的各式铜制工艺,深受顾客青睐。

铜器大多以手工制作,工艺精良,款式多样,图案精美,质地坚固,经久耐用,是纳西人家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具。铜器分为红黄两色,显得富丽美观。按纳西族的习俗,每逢女儿出嫁,父母亲都要赠送给女儿一套精美的铜器,包括铜火锅、铜盆、铜桶、铜勺、铜壶等器具,以祝愿新人生活美满,吉祥如意。

江苏淮阴高庄青铜器群赏析

原来这里是韩信的地盘

我们先简单浏览一下

战国 | 铜方策、铜节约

战国 |栏柱铜饰

战国 | 青铜甗

战国 | 铜吊炉架

战国 | 线刻纹铜盘

战国 | 云雷纹兽首铜鼎

车舆铜饰件

战国 | 兽首形铜车饰

金簿缪龙形金较

(图文源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见谅!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刊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现场曝光!江西这座古城遗址发现大量青铜葬器!

新发现!

九江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官网消息

浔阳古城遗址考古工作有进展了!

2020年7月初已顺利完成

3500平方米的田野发掘任务

目前,正在进入室内报告资料整理

8月底将出具考古工作报告

来看看挖掘出了哪些古物吧!

阳城遗址位于九江市八里湖新区八里湖街道。据文献记载,浔阳城始建于晋惠帝永兴元年(304年),属江州,曾是县、郡、州治所,隋开皇九年(589年),因水患移入湓城。1981年5月、1985年2月,文物部门两次对浔阳城遗址进行调查,发现了房址、窑址、作坊址、水井、冶铁遗址和太湖石遗迹,采集到铜、铁、石、陶瓷、“大兴四年”纪年墓砖等遗物,确定了城址位置、面积约3平方公里。城址文物丰富、面积之大,在整个江南地区极为少见,它对于研究晋至南朝时期赣北地区的历史,研究中国古代建城史有着重要意义,1987年公布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定保护范围:“城址以赛城湖铁路桥为定点主要标志,东临七里湖水域,西至玉兔山脚,南接马鞍洲,北达阎家渡大闸。”

2019年,九江市启动了省重点工程城西港区铁路专用线建设项目,由于该项目途径浔阳城遗址保护范围,为贯彻落实国家文物保护法律法规,按照既有利于经济建设、又有利于文物保护的原则,市文广新旅局高度重视,市文物局主动参与配合该项目建设。多次向国家文物局和省文旅厅汇报,请求对该项目的支持性意见,在征得国家文物局和省文旅厅同意后,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启动浔阳城遗址考古发掘工作。

田野发掘前工地场景

考古发掘工作于2019年11月启动,2020年7月初已顺利完成3500平方米的田野发掘任务。

田野发掘结束工地场景

目前,正在进入室内报告资料整理,8月底将出具考古工作报告。此次田野考古发掘工作,已获得重要成果,发现西汉至南宋时期的竖穴土坑墓、砖室墓和瓮棺墓等各种型制古墓葬23座,出土了青铜印、青铜鼎、青铜镜、青铜洗、青铜盆、青铜剑、青铜矛、铜钱、青瓷罐、青瓷鉢、青瓷盏、青瓷壶、青瓷碗、黑釉梅瓶、青白釉碗、青白釉盒、陶鼎、陶壶、陶灯、陶灶、陶熏、陶豆、陶罐、玉玦、金饰玛瑙、料器、银簪等各类文物300多件套。

六朝砖室墓

汉代瓮棺墓

汉代土坑墓

这批古墓葬,特别是西汉竖穴土坑墓是九江中心城区的首次发现,为研究九江城区早期墓葬制度、九江古代历史文化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1.新疆+30!警惕!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或将持续数十年!

来源:浔阳晚报、九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官网

编辑:罗彩华

编审:邹艳红

监制:吴志刚

江汉地区最早出现中原体系青铜器:刘柯分享商代盘龙城​遗址

江汉地区最早出现中原体系青铜器

湖北 商代 盘龙城遗址

刘柯分享

江汉地区最早出现属中原文化体系青铜器的时间和地点,是上世纪50年代在湖北省黄陂县发现的商代盘龙城遗址

龙城遗址位于今武汉市黄陂区(原黄陂县)的府河北岸,是一处东、南面环水的低岗丘陵。遗址内发现了商代前期的城址及大型宫殿基址、高等级墓葬、手工业作坊遗迹等。遗址许多墓葬出土有数量不等的青铜器,特别是规模较大的墓葬。其中,以李家嘴M2、杨家湾M11两座盘龙城遗址前后期最大的墓葬,出土青铜礼器最多。

盘龙城遗址距今已有3500年历史。1954年,武汉遭遇百年难遇的特大洪水,因取土筑堤需要,考古工作者发现了盘龙城这一商代瑰宝。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遗址及其周围的杨家湾、王家嘴、楼子湾、李家嘴等商代墓葬出土的青铜器发现,对于了解商代早期青铜文化的分布、方国青铜器的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盘龙城地区的商代早期随葬青铜器的墓葬主要集中于李家嘴一带。李家嘴 1号、2号商墓均为大墓,其中2号墓未经扰乱,随葬青铜礼器有鼎、簋、鬲、甗、罍、盉、斝、觚斝、盘等,共23件,还有钺、戈、矛、刀等兵器。

其陪葬墓也随葬有刀、锛、凿、锯、镞等青铜工具和兵器。属墓主的爵、斝皆 5件成套,是迄今所见商代早期墓葬中成套爵、斝等级最高的,为商代铜器组合中所少见。李家嘴1号墓出土的提梁卣铸造精细、纹饰精美,是我国已知最早使用分铸法铸成的青铜礼器;杨家湾11号墓出土的青铜大圆鼎,高85厘米,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商代前期青铜圆鼎;李家嘴2号墓出土的青铜钺,通高41.4厘米、刃宽26.7厘米,是目前所见商代前期最大的一件青铜钺。

兽面纹十字孔铜觚

饮酒器。长圆柱形。喇叭形口,筒形腹,高喇叭形圈足。器中部施弦纹两组,每组两周,两组弦纹中部饰两组兽面纹;圈足上部两侧有十字形镂孔,下部饰夔纹。觚与爵是青铜器中的常见组合,青铜觚主要流行于商代。这件青铜觚线条流畅,纹饰刻划精美,其腹部瘦细的造型,在商代早期的青铜觚中并不多见。

铜觚 李家嘴1号墓出土

盛酒器。口外侈,腰部较粗,圈足较高。腰部、圈足上饰四列带纹:第一列为平行弦纹;第二列为兽面纹;第三列由镂孔雷纹相连并列组成;第四列为两组对角夔纹。这件铜觚造型流畅,纹饰新颖别致,体现了商代早期较高的青铜铸造工艺水平和审美情趣。

铜斝 李家嘴2号墓出土

兽面纹青铜卣

商代早期

1974年盘龙城遗址李家嘴M1出土

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商代青铜卣

盛酒器。口上有盖,宽唇直颈,折肩,肩部有绳索状提梁,圆鼓腹,圈足。盖上饰夔纹和圆圈纹,颈部饰弦纹,肩部饰一周夔纹,上镶圆圈纹,腹部饰一周宽带兽面纹,上下用圆圈纹镶边。这件铜提梁卣造型稳重,纹饰简洁而又不失沉稳大气。

铜簋 李家嘴1号墓出土

盛食器。仰折沿,腹微鼓,最大径在腹部,双耳,圈足较高。腹部饰一周宽带兽面纹,颈部与圈足均饰弦纹,圈足间饰三个镂孔,耳饰铺首。这件青铜簋造型稳重,铸造精美,给人华贵静雅之感。

青铜簋

口径23.8、高23.8厘米

圆口,鼓腹,圈足

器身饰弦纹、饕餮纹,饕餮目为方形凸起。足部有三个“凸”字镂孔。簋流行于商朝至东周时期,是中国青铜器时代标志性的青铜器具之一。簋是和鼎配合使用的重要礼器。除了作为礼器之用,簋亦是古代汉族用于盛放煮熟的饭食的重要器具,古人将黍、稷、稻、粱等熟食皆盛放其内,《说文》释“簋,黍稷方器也。”《韩非子·十过》中亦有“臣闻昔者尧有天下,饭于土簋,饮于土簠”的记载,这簠与簋都是盛放黍、稷、稻、粱的食器,同时也是与鼎组合的礼器。

兽面纹十字孔青铜尊

王家嘴1号墓出土

酒器。小口,折沿,方唇、折肩深腹,高圈足。颈部有三周凸弦纹,圈足有凸弦纹一周及三个十字镂孔,肩部饰夔纹三组,腹部满饰兽面纹三组。这件青铜尊器形规整,纹饰清晰,线条流畅,铸造精良。

铜簋

铜鼎

盘龙城遗址杨家湾11号墓出土

口径55cm,高85cm

湖北省博物馆

铜带鋬觚形器

盘龙城遗址杨家湾17号墓出土

口径13cm,高19cm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藏

青铜钺

长41.4、刃宽26.7厘米

形似斧头,体扁平,长柄,宽弧刃,两脚略上翘。中部有一圆孔,肩上左右两边各有一小镂孔。青铜钺最早见于夏代晚期,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沿用至战国时代。这件铜钺,肩部及两侧各饰夔纹,两侧的夔纹尾部为蝉纹。

青铜钺

杨家湾十一号墓出土

通高21.2厘米

面具

盘龙城遗址杨家湾采集

长18.5cm,宽13.5cm

湖北省博物馆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欢迎转发

谢绝未经同意自行拷贝至自己公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