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强麻辣鸡

宁强麻辣鸡

在陕西宁强,有一种独具特色的风味凉盘,高档的宴席少不了它;老百姓的餐桌上时常见到它;朋友来了一定要吃它;给人馈赠也常常选它。它就是鼎鼎大名、享誉西北的宁强地方风味小吃王家麻辣鸡。

王家麻辣鸡又名王婆麻辣鸡,2002年以当今掌案人王素云之名注册商标,全称是“王素云麻辣鸡”,上边有她的头像。

王婆是王家麻辣鸡的创始人。

王婆本名李玄珍,为本县高寨子人。因其夫家姓王,在城里住的时间长了,年龄渐渐大了,辈份高了,家族中有人叫她婆婆,街房邻里的小孩子开始也跟着叫,而大人们呢习惯以小孩的称呼为称呼,前面再冠以夫姓,所以都叫她王婆,把她做的麻辣鸡叫王婆麻辣鸡。认识的人和不认识的人都这样叫,久而久之,“王婆”竟叫成了一张响当当的名片。

王婆生于1910年,卒于1992年,享年82岁。从仅存的一张照片上看,王婆长得很富态,五官端正,满脸福相。她的丈夫王荣晋,大约生于1907年,卒于1981年,享年74岁。王家是经商世家,据说祖上还出过贡爷。但王家家族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后辈儿孙只准经商,不许做官。有趣的是,宁强两大地方名吃“王家核桃馍”和“王家麻辣鸡”都是出自同一个王家。王婆结婚后,王家家道已经中落,为了生计,王婆开始自己做小生意糊口,比如卖腊汁猪肉、凉拌牛肉什么的,后来又添加了鸡肉。到了公私合营时,王婆进了公私合营店。1958年,王荣晋在大炼钢铁中因意外受伤导致半身不遂,合营店就劝王婆回家自谋生路。于是,王婆夫妇俩便认真地做起自家的小吃生意来了。

宁强与四川毗邻,口味上喜食麻辣。王婆便琢磨做些麻辣鸡来卖。开始,味道也不怎样,王婆就在做生意的过程中,时时征求顾客意见,并不断改进。在火候上,在调味上,反复实践、钻研、总结,终于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麻辣鸡制作工艺。到了上世纪60年代,王婆麻辣鸡的名声开始在县内渐渐传播开来。

据王婆的儿子王柏寿(1946——)回忆,小时候,家里就在卖麻辣鸡。母亲做,父亲卖。每当夜幕降临,父亲就提一只竹篮,里面放一个大盘子,盘子里盛着刚拌好的麻辣鸡。父亲一手提着马灯,一手挎着竹篮,走街窜巷,沿途叫卖。也到一些小酒馆去卖,比如宁一中路口的小酒馆,水观楼的小酒馆,喝酒的人喜欢用麻辣鸡下酒。两根鸡爪子,几截鸡肠子,都能下一顿酒呢。每当父亲出去卖麻辣鸡时,我便跟在父亲的身后,提着马灯,听父亲边走边吆喝,看那些大人、小孩从家中跑出来争着买我们家的麻辣鸡。有的接过就吃,有的拿回家才享用。尤其是小孩子,性急得不得了,抓在手里就开吃,弄得嘴巴周围甚至脸颊上也糊满了红油,麻的嘴唇“突突”直跳,辣的口中“唏唏唏”的,涎水长淌,仍一个劲地嚷着“还要,还要!”我上中学后,喜欢做木工活,就自己设计制做了一个手推车,有装钱的小抽屉。最上边是一个长方形的放盘子的平面,左上角还有放马灯(又叫罩子灯)的地方。母亲很喜欢,有了这个小推车,就可以省不少力气,顾客不用弯腰,看起来也比较漂亮。

随着王婆麻辣鸡名声的不断扩大,喜欢的人愈来愈多。县城里有七八户人家也学王婆做起了麻辣鸡生意,解决了一批人的温饱问题。不过,王婆自有一批老主顾,他们认准了王婆麻辣鸡的那个特殊味儿,其他谁家的也不要。听说有个司机,让别人帮忙买了一些王婆麻辣鸡,准备带回家去,拿到后总不放心,半道上又跑回王家询问,确认是在这儿买的才放心地走了。有个小孩贼精,吃惯了王家的,再也不吃别人家的。有一次,王婆的麻辣鸡卖完了,大人就给他买了一点别家的,哄说就是王家的。可小孩才吃一口,“呸”的一声就吐了,说大人骗他,哭着闹着非要王婆的麻辣鸡。有的人买麻辣鸡不看东西只看人,只要王婆坐在那里,就毫不犹豫地去买,若是王婆的家人坐在那里,就产生疑问,打听一下这是不是王家的?得到肯定答复后,才决定购买。

王婆有3个孩子,两女一男。大女儿远嫁西安,小女儿在本县工作。儿子上了铁路运输学校后,分配在铁路部门工作直至退休。由于耳濡目染,王婆的两个孩子都学会了做麻辣鸡的手艺。尤其是小女儿王际英,哥哥外出上学以后,她就一度成为0得力助手。

1969年,王家迎来了一个新媳妇。这是王婆的儿子王柏寿的妻子。巧的是,她也姓王,名素云,生于1949年,初中文化,娘家也是高寨子的。

王素云嫁到王家后,就跟婆婆学做麻辣鸡。那时,婆婆已经很有些名气了。摊子虽然摆在家门口,但王素云却很少在摊前露面,一则是她害羞不好意思做生意,二则是顾客只认王婆这个活招牌。王素云成年累月在厨房辛勤劳作,得到婆婆的口传心授,慢慢掌握了麻辣鸡制作的全套技术。从选购原料到杀、洗、煮、切以及调汁、拌和等一系列工序,无一不精。后来,婆婆因为年事已高,得了老年性白内障,干活不大方便了,王素云就独当一面,这时她才不得不从幕后走到前台。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麻辣鸡的需求量逐步增大。从一块两块地买,到半只鸡一只鸡地买。有的顾客还要现场看他们操作。于是,王素云就购买了冰柜、电风扇、真空包装机等一些现代化设备,按照顾客的需求,为他们选取大小合适的鸡,然后当着顾客的面,手起刀落,两三分钟剁完一只鸡,又极快地调好料汁,拌好,装好,递与顾客。她让每一位买麻辣鸡的人都能高兴而来,满意而去。

没有汤的麻辣烫?来辽宁的这座小城,抚顺原来是麻辣拌的发源地

提起麻辣烫,你一定不陌生,不管是在街边餐馆,大学食堂还是外卖菜单上,你总能见到它的身影;外出逛街时,加班回家后,一碗热气腾腾、麻辣鲜香的麻辣烫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吃着让人精神振奋。不过没有汤的麻辣烫是什么呢,其实就是麻辣烫的兄弟-麻辣拌,麻辣拌的起源地是抚顺,抚顺这座东北辽宁的小城还有哪些美食

麻辣拌

中国,麻辣烫可是名扬四海的一大美食品类,从四川走向中国大地,几乎在每个城市都能见到麻辣烫店,丰富的食材选择,麻辣鲜香的味道,让麻辣烫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小编也很爱吃麻辣烫,香肠、泡面、豆腐皮海带、花菜这些食材是小编最爱选的,不过辽宁抚顺的麻辣拌是何物呢?

麻辣拌和麻辣烫其实很相似,一样的食材,只不过麻辣烫带汤,而麻辣拌则是将汤沥干后,加入花生碎、醋、糖、盐、孜然麻油辣椒等佐料拌匀后再食用。麻辣拌最初就是抚顺人根据麻辣烫发明来的,随着受欢迎度的提高,麻辣拌也由最初的香辣口味衍生出了酱香、酸辣、甜辣等味道。

虽然食材和麻辣烫相似,不过麻辣拌是有自己的特色食材的,就是各种各样的丸子,尤其是红丸子,那称得上是麻辣拌的灵魂。红丸子不是肉丸,而是纯素的萝卜丸子,炸过的红丸子上布满的褶皱可以吸满汤汁,让红丸子味道十足。麻辣拌中的土豆片也是小编非常喜欢的。

包儿饭

在吃韩式烤肉时,有一种烤肉吃法各位吃货们一定很熟悉,即把烤好的肉或其它食材包入生菜、紫苏叶等蔬菜里吃,这样既能去除烤肉的油腻,又很好的把蔬菜的清香和烤肉的油香完美混合,这是一种很聪明的吃法。在抚顺,还有一种这样吃米饭的方法,就是抚顺包儿饭。

包儿饭就是菜叶子包饭,常用白菜或者酸菜包饭,菜叶放在手上,挖一勺煮熟的米饭,放点这顿饭的炒菜,再把小葱和大酱也加进去,将菜叶卷成长卷,用手拿着吃。这种吃法很像山东临沂煎饼卷菜,只不过包儿饭卷的是饭。菜叶常常很鲜嫩,包儿饭也味道多样,口感丰富,很受当地人喜爱。

包儿饭也是一道满族食品,最原本的食材只有小米饭、炒菜和葱、酱,随着时代的发展,渐渐出现了很多其它食材,比如麻豆腐、松肚和各色肉类。包儿饭是一种荤素搭配均匀的美食,营养也很均衡,最重要的是,包儿饭吃起来十分简单,而且便于携带。

羊汤

北关外曾是清朝统治者的大本营,所以有很多满族传统食品流传了下来,例如这道羊汤。满族人原本是游牧民族,所以也有放羊的习俗,养羊的民族,自然也有独具特色的羊肉吃法。虽然羊肉汤各地都有,不过辽宁抚顺的羊汤仍然独具特色。醋、盐、味精、葱花、香菜等调味料也让羊汤不只有膻味,更多了鲜香可口的独特滋味。

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羊肉汤,满族羊汤使用的羊不是绵羊,而是山羊,使用山羊的原因,恰恰是因为山羊的膻味足,只有膻味纯正的羊汤才算正宗的满族羊汤。伏天是喝羊汤的时节,因为在由夏入秋的气候里,一碗热气腾腾的羊汤,可以起到杀瘟祛暑的作用。羊汤制作简单,性价比高,老少咸宜,为世代抚顺人所喜爱。

这三道辽宁抚顺的美食里,有两道其实都是满族食品演变而来,这也说明了人文环境对美食文化的影响之大。中国是美食之邦,再小的城市都会有当地特色的美食,只要你有一颗善于发掘的吃货之心,那生活中也会处处皆美食。

辽宁抚顺特色小吃,麻辣拌,您吃过吗?

美食领域创作者

hello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帅帅今天我们要介绍的美食呢就是抚顺麻辣拌那么废话不多说我们先来看一下麻辣拌的自我介绍吧

中国特色麻辣拌,主要有土豆片海带结、豆皮、丸子、鱼丸、甘蓝、宽粉、油菜、白菜、闷子、豆泡、蟹棒、蘑菇、素丸子(又称红丸子)等原料组成。和麻辣烫原料相似,不过是在煮过后沥干水分,加盐,陈醋,糖,花生碎,辣椒孜然麻油等拌匀后食用, 是抚顺人在引入麻辣烫的基础上发明的,非常受欢迎,有酱香口味、酸甜口味、酸辣口味、麻辣口味、咸辣口味、甜辣口味、酸甜麻口味、,而且口味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来进行调配,还有九叶粉之类的,现在辽宁周边也有相应的麻辣拌出现,随后风靡全国。最早出现在各个中小学校门口,很受学生们的欢迎,现在已经成为街头小巷的美味小吃

那么呢这就是麻辣拌的自我介绍其实麻辣拌的做法和麻辣烫的做法差不多我们就来看一下麻辣拌的图片吧

这就是麻辣拌的图片大家肯定会问麻辣拌是不是很贵帅帅告诉你其实一点也不贵如果您来到了抚顺那么一定要尝一下抚顺的麻辣拌我是帅帅让我们下期文章再见

鸡鸣三省宁强县、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音乐领域创作者

电视剧《一代枭雄》的热播,让青木川成了旅游热地。青木川全镇总面积208平方公里,位于陕西汉中宁强县西北角,是陕西省最西的一个古镇,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素有“一脚踏三省”之说,更有“鸡鸣闻三省”之誉。青木川的所有资料中,无一例外地都会提到一个人名——魏辅唐。因为有了他,才让当年的青木川既成为三省交界的经济贸易重地;他借用这块宝地,使自己成为了一个褒贬兼有的名人。由于背着个“土匪”的名声,上个世纪中期,魏辅唐被人民政府枪决了,从那以后,一代青木川的神话灰飞烟灭,除了一条老街和几处老宅外,似乎人们恨不得把他的一切都埋葬。可是偏又这么巧,就在大家即将遗忘这个角落时,叶广芩的一部《青木川》小说,孙红雷的一部《一代枭雄》电视剧,炒火了风雷镇,也就是这个青木川。

现今的古镇被蜿蜒的金溪河分为老街和新街两部分,老街俗称回龙场。回龙场曾是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最负盛名的商业文化交流场所,烟馆、茶馆、酒楼、商铺等应有尽有,店铺林立,商贾云集,远近闻名的唐世盛、辅友社、辅仁剧社、荣盛魁、荣盛昌等商业文化场所都在这条街上。古建筑历经百年沧桑,现留有大量保存完好、风格迥异的古街、古祠、古栈道、古建筑群等历史古迹民国时期建筑中以魏氏庄园、唐世盛、荣盛昌、荣盛魁、辅仁中学等最负盛名,这些建筑依托魏辅唐本人的传奇经历,极具人文内涵和保护价值,部分建筑还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色。

多年以前曾受邀去青木川采风,青木川古镇真的很小,一座学校,一座戏台,一间妓院,一间烟管,一院宅子,说起来古镇上能看的景点不过如此。两趟街道,算上吃吃喝喝,停留一天足以,但仍旧给古镇带来经济效益,现在镇上人还念着魏老爷的好,说要不是他当年的开拓,不会有青木川现在的发展。这么说来,总算还是个好的结局。也就是那次采风青木川以及宁强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本想再次探访青木川以及宁强县,都因琐事繁多没能成行,好生懊恼。近日宁强县主题日旅游推介会在西安召开,有幸受邀,让我更深的了解宁强县这个有故事的地方。

上午10时,推介会在“旅居在汉中”主题形象宣传片中拉开帷幕。宁强县政府县长黎建军做了精彩致辞,汉中市副市长屈占权代表汉中巿政府做了讲话 宁强县青木川古镇景区、汉水源景区、羌文化产业博览园做了重点推介,并与合作旅行社进行了现场签约。

宁强县位于陕西省西南角,北依秦岭,南枕巴山,毗邻四川甘肃两省八县区,是联结大西北与大西南的主要门户和黄金通道。宁强是汉江源头、氐羌故地、秦蜀古道要冲,境内风光绮丽、山雄水秀、林木葱茏,备秦巴之景观,汇南北之风情,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素有“汉江之源,羌族故里,蜀道明珠”之美誉,先后荣获“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首批国民休闲旅游胜地”“陕西省全域旅游十强县”等殊荣。 据记载 宁强原名宁羌。古属梁洲,为氐羌据地。唐朝初年在阳平关设三泉县,宋乾德三年直属京师,南宋绍兴三年设大安郡,辖三泉县。明洪武三十年在县城建宁羌卫,后置宁羌州。1935年建立宁羌、阳平关两个县级苏维埃政权。1942年元旦改为宁强县。境内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风景秀丽,森林覆盖率达62.5%,负氧离子浓度高,被评为“中国天然氧吧”。这里春赏百花夏避暑,秋观红叶冬赏雪,是休闲度假、艺术采风、科普研学、健康养生、旅居兴业的绝佳胜地。

宁强历史文化沉淀甚厚,独特险要的地理位置,促使南北文化在这里撞击,秦蜀风情在这里融合,巴蜀文化特色鲜明。历代文人骚客对宁强多有题咏,如唐代的杜甫李白,宋代的文同、陆游,明代的薛宣、杨慎,清代的曾国藩、何绍基以及近代的于右任、罗章龙等人,都曾写下赞美宁强的壮美历史篇。李白有诗曰:“秦开蜀道置金牛,汉水元通星汉流。天子一行遗圣道,锦城长作帝王州。”三国名将赵云曾在阳平关子龙山驻扎军队,古时入川险道“金牛峡、五丁关、西秦第一关”等遗迹犹存。诸葛亮经此而北伐,唐明皇越境而奔蜀。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宁 文化事业也蒸蒸日上,涌现出了一大批本土书画文学、音乐名家,其中多名书法人才多次在中国书协主办的各项展览中获奖,这一现象被界称为“宁强书法”现象,引起了省内外的广泛关注。

宁强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旅游资源丰富,特色美食不胜枚举,素有美食之乡之美誉,今又被戴上了中国最佳美食文化旅游名县的桂冠,可谓实至名归!

麻辣鸡是宁强县美食的绝对大牌。它色泽金黄,质嫩脆香,麻辣爽口,回味无穷。一经食用,不管时间过去多久,都会叫人长相忆,不相忘。王婆夫家本为宁强城内望族,曾雇一四川厨师,其拿手绝活首推麻辣鸡。后来王婆家道中落,便以卖麻辣鸡度日。经过长期不断地改进,至上个世纪50年代即声誉鹊起。

核桃馍,宁强传统风味小吃。此馍小如瓷盏,色泽橙黄,香酥味浓。最难得是放置十余日亦色味如初。据传八国联军攻破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到西安避难,地方官曾将此馍作为贡品进陈御用。民国30年(1941),国民党陕西省主席蒋鼎文路过宁强,县府以此馍作糕点招待,蒋食后大加赞许,特颁发给具有200余年历史的王家馍铺《生产奖状》1张,以资鼓励。

宁强人所谓的面皮,实际是用大米做的。偶有用麦面做的,则称面面皮,以示与米面皮的区别。

热面皮讲究边蒸边卖,面皮是刚从笼床中揭的,汤汁是刚从砂锅里舀的,哪怕是大热天也是这个吃法,图的就是这个刺激和痛快。

宁强地处川陕要冲,宁强人是会说四川话的陕西人,生活习惯一如四川,被称为不怕辣的陕西人!吃火锅、撸串等也是宁强人的家常便饭。据统计:县城火锅80多家,青木川古镇火锅30多家。

假如有朝一日的走进宁强县。站在这个“一脚踏三省”的别样地方,听着来自“三省”的声声鸡鸣,那情景、那感受、那联想,任你是谁,都会别有一番情怀在胸中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