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庙山羊

陶庙山羊是安徽省阜阳市界首市陶庙镇的特产。

陶庙镇农民素有饲养和屠宰山羊的传统,经过多年努力,山羊交易市场和屠宰市场经过两次扩建已成为鲁豫皖三省交界最大的山羊交易、屠宰集散地。目前,山羊交易市场占地45亩,拥有4个1200平方米的山羊交易大棚,最大年交易量1.5万只,平均日交易量达1100只,年交易额达8000万元;山羊屠宰市场拥有屠宰车间160个,日屠宰山羊1600只,日销售额为64万元,产品销往江苏、浙江、湖北、河南、广州等全国大中城市。同时,他们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资金1000万元,兴办屠宰加工厂,对山羊产品进行加工,使产品“由大变小、由粗变细、由生变熟、变废为宝”,形成“养、加、销”一条龙链条式发展体系,加速了山羊产业化进程。

[长沙] 与开福寺、麓山寺并称长沙三大古寺庙?请读:拜陶公庙

开福寺、麓山寺并称长沙三大古寺庙?请读:拜陶公

湖南客户端记者 周云武

长沙县委宣传部的孙应德先生,热情厚道,平时我们都习惯称他德哥。我联系采访长沙县新闻两年了,对那里的道路仍不太熟悉。他不仅是“星沙通”,整个长沙县也都能如数家珍,纵横交错,从不差错。因此,找他带我们去拜陶公庙,那是找对了好向导。

穿过榔梨镇,来到浏阳河畔,就看到了陶公庙。陶公庙始建于梁朝天监四年(公元505年),坐落于浏阳河畔临湘山,占地93.7亩,坐北朝南,沿中轴线布置山门、戏楼、大殿、侧殿等,距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史称“六朝遗庙”,与麓山寺、开福寺并称长沙三大古寺庙,是江南一带最早的道教宫观,被列为“省级文物古迹保护单位”。

戏楼是陶公庙建筑群之精华,修建于清道光年间,民国二十年(1931)重修。台面为花岗石,顶部覆盖琉璃瓦,中脊立一宝瓶。戏台内部山水人物故事画生动形象,精美至极。前殿为陶公庙的主体部分,面阔五间,进深两间。

据说,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八月十七是两位陶公真人的诞辰.旧时,十里八乡的群众从四面八方赶来参拜陶公真人,古戏楼上好戏连台,长沙城里的戏剧名角相继登台演出,精彩之处,富贵人家争相往戏台上抛赏钱,穷人则跟着鼓掌喝彩。庙坪里玩龙、舞狮、罗汉舞、竹马灯等竞相上场,庙堂里钟鸣鼓响、香火旺盛,十分热闹。

庙会期间,八方客来,商贾云集,贸易红火。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既有种田的农民、蓄辫子的乡绅,又有皮鞋锃亮的公子哥、打洋伞的阔小姐。

一年两次的春秋庙会,历来为官府所提倡,商贾所重视。因此,关于榔梨镇与陶公庙的关系,一直有着“因庙成集,因集成市”的说法。

话说晋代陶侃之孙陶淡,见朝纲不振,贪吏横行,心中十分苦闷,遂生归隐之心,以求解脱。他想到祖父曾任职于长沙,长沙多名山古迹,兴许有异人隐居,于是收拾包袱来到此地。经过影珠山时,见乌云笼罩,他沿山路走去,于青石崖边,遇一仙风道骨的老人。

老人交给他拂尘一把,嘱咐道:如遇危难,只需连挥拂尘三下,自可逢凶化吉,遇难呈祥。陶淡辞别老人来到山腰,忽一阵狂风袭来,树枝摇摆,树叶纷飞,一头凶猛的狮子跳出来,张开血盆大口扑向陶淡,他忙抽出拂尘连挥三下,说也奇怪,那狮子立即俯首帖耳。随后狮子在前面领路,陶淡跟随其后,一直到了山顶。在一石洞内陶淡安置下来,每天诵读经文,狮子便日夜守护。不知过了多久,陶淡离开了山洞,来到一个峡谷边,左右是悬崖峭壁,前面是万丈深渊,正想往回走时,忽见有白鹤飞来,陶淡遂跨上白鹤往南而去,到临湘山修道。

去考证山里面到底有没有狮子、白鹤,已经没有意义;没了故事,也就少了灵气。

陶淡好道,求养生之术,与侄子陶煊结庐修炼于临湘山,羽化成仙后,肉身不腐,成为知万事、医百病、求晴得晴、祈雨得雨,应万事的肉身菩萨,被历代皇室、官府、善男信女供奉为“陶公真人”。相传,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长沙大旱,湖南巡抚赵申乔亲赴陶公庙迎接陶公菩萨真身进城求雨。仪式过后,果真“天忽大雨,水盈尺”。历史上清代和民国的地方官吏,每逢水旱虫灾,便会迎请陶公进省求晴、求雨、驱蝗,每次迎送,大街上摩肩接踵,车水马龙,以至于陶公庙声名远扬,香火绵延。

陶公肉身不朽,一直是个谜。“绝对不是传说,是亲眼所见。”庙里的周道长清晰地回忆,新中国成立初期,陶公像经县文化馆取样鉴定,确有其事。然而,在1966年开始的那场“文化大革命”中,当地群众响应“破四旧”的号召,冲入陶公庙,将两座肉身菩萨像毁掉,今天人们只能凭借传说,去想象两座菩萨像1500多年前岿然端坐于大殿的模样。至于为什么会不腐,周道长平静地道:“因为成仙了。”

听德哥讲述这些历史浸润了1500余年的沉浮传说,漫步于大庙、戏台、古樟、碑廊之间,忽闻钟磬萦绕耳畔,竟感叹这世间多少事,何付笑谈中?敬畏之心油然而生,而凝,而静,而定!

长沙陶公庙归隐过“山中宰相、陆地神仙”?

说起长沙有名的景点

大家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地方?

岳麓山花明楼橘子洲头......?

emmmm......

有人想到长沙县陶公庙吗?

,,ԾㅂԾ,,

陶公庙可是与麓山寺、开福寺并称长沙三大古寺庙

是长沙地区最早的道教宫观哦~

快来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陶公庙吧~

陶公庙,位于长沙县榔梨街道,濒临浏阳河,枕靠临湘山,四周古木参天风景十分优美,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六朝遗庙,千年名山”之称。

(陶公庙全景图)

既然叫陶公庙,那自然是与姓陶的有关。据《长沙县志》记载,陶公庙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的梁朝,距今1500余年,是江南一带最早的道观、湖南最早的道教活动场所。陶公庙供奉的是东晋名将陶侃的嫡孙和曾孙——陶淡和陶烜叔侄。相传陶淡叔侄两人弃家修道,结庐于临湘山中,昔人仰其清名盛德,建庙于临湘山峰巅以祀之。

光说陶淡和陶烜这两个名字,大部分人估计都是一脸懵逼,这是谁啊?完全没听说过啊。没关系,没听说过他们,总听过他们(曾)祖父陶侃的大名吧。陶侃出身贫寒,却从最初的县吏一路平步青云直至官拜八州巡抚,封长沙郡公,典型的草根逆袭人生赢家啊。这陶公庙之称说不好也有后人敬仰陶侃为官清廉的缘故呢。

若是连对陶侃这个名字都没有印象,那就只能再提一提陶渊明了。这可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连初中生都拜读过他的《桃花源记》,他还顶着“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名头,名气可比陶淡、陶烜大多了。而据说,陶渊明乃是陶侃的曾孙,也就是说,陶渊明与陶烜是堂兄弟。

(图片来自网络)

既然有个这么出名的族亲,不说出来炫耀一番怎么说的过去?陶公庙山门的中门联写的就是:山中宰相;陆地神仙。说的是古代陶氏家族的两位名人。南朝陶弘景最初在齐为官,后来隐居茅山,屡经礼聘不出。梁武帝时,国家每有大事发生,武帝就去向他咨询,时人称为“山中宰相”。而陶渊明被晋人称为“陆地神仙”,则是因他忘怀得失而得名。

虽然这对联写的是南朝陶弘景和晋代陶渊明的典故,与这两位隐居临湘山的陶公并不相干,但既然同为陶姓且陶渊明又是陶淡的子侄,族中后辈有出息,陶公脸上也添光啊,也难怪后人会将这对联写在山门上了。

(陶公庙山门)

过了山门就是戏楼,陶公庙内的古戏楼有数重楼阁,雕梁画栋,被称为“长沙第一古戏楼”。戏楼是陶公庙建筑群之精华,最早是清道光二十六年重修过,当时的戏楼略矮,但比现在多一对檐爪,民国二十年(1931)再度重修,形制就与现今的戏楼一致了。大众熟知的《恰同学少年》、《谭嗣同》、《悠悠寸草心》等热门影视作品都曾在这里取景拍摄。如此看来,无论古今,即使如今已成为了省级保护文物,戏楼还是一直在发挥自己的专长啊。

(陶公庙内古戏楼)

在榔梨,每逢陶公生辰:农历正月十三和八月十七,成千上万的香客前来朝拜,榔梨都会举行大型庙会,古戏楼上好戏连台,庙坪里,玩龙、舞狮、罗汉舞、竹马灯等竞相上场,百艺汇集。

“榔梨街上不作田,两个生期过一年”描述的就是陶公庙会的盛景。旧时湖南城乡的庙会中,就数陶公庙会的规模最大,影响最广。2012年6月,陶公庙会成为长沙县首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陶公庙会盛况)

临湘山,从当年陶公远遁世外逍遥隐居之地, 摇身一变成为延续1500余年的陶公庙会人群聚集之地,让人不禁感叹世事变迁。

而现今,陶公庙会更是从传统中走了出来,融入了更多的健康文化内容,成为榔梨各个部门的宣传窗口。陶公庙会的流传不仅丰富了劳动人民的文化娱乐生活,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发展,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

说了这么多

你是否已经迫不及待

想要去陶公庙感受一番了呢?

来看看陶公庙怎么去吧~

出行

公交:乘X103路/星沙103路至陶公庙公交站下

自驾:行驶至陶公庙广场

去陶公庙除了游览道观

你还可以乘坐水上巴士

一览浏阳河风光哦~

浏阳河游船

从2017年10月1日起,“陶公庙——三馆一厅——橘子洲旅游交通航线正式面向市民开放运营。居民可选择从陶公庙码头乘船游览浏阳河风光,直达橘子洲景区

(陶公庙码头。)

每周二和周五都会有“浏阳河印象一日游”航班,从陶公庙旅游码头出发,经三馆一厅旅游码头、橘子洲西观光台旅游码头,往返航程62公里。

游客可以在船上观赏到沿途的陶公庙、马楚文化园、湖南农业大学、隆平公园、浏阳河婚庆公园、马王堆汉文化广场、长沙学院洪山大桥、三馆一厅、杜甫江阁、新民学会旧址、橘子洲等美景。游船还会在三馆一厅码头和橘子洲码头停靠,供游客上岸游玩哦。

航班上午9:00开船,到下午17:00返回陶公庙码头,票价统一每人160元。想要乘坐游船的市民可以现场到陶公庙码头售票厅买票。

是不是更心动了呢~

想去就去

不要犹豫啦!

来源:星辰在线长沙网综合长沙县人民政府网、长沙县榔梨街道办事处、龙骧浏阳河水上客运有限公司官微等 | 编辑:胡宇薇 校对:邓佳莹

(声明:星辰在线系列公众号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定陶】来仿山赶一场传承千年的古庙会

农历三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八日,是仿山庙会的日子。每年这个时候,来自晋、冀、鲁、豫、苏、皖等省的商贾游客提前数日便云集于此,或烧香拜佛,或观赏游玩,或货物交易,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据《定陶县志》记载:“仿山在县西北十二里,层阜隆然,古曹国葬地,积壤之高,仿佛如山,自曹叔振铎至伯阳二十五代并称焉”。明天启三年《仿山创建玉皇祠记》云:“山稽郡乘,曹叔之陵寝地也。以人力作阜……崇三十丈,延袤百亩。”平原上积壤之高大,仿佛如山,故称仿山。”

仿山从春秋时期建曹国王陵,至明清之际,仿山墓群之巅,历代所修庙宇有大小48座。仿山古庙会便是民间百姓为纪念曹国第一代国君曹叔振铎而举办的祭祀活动,流传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独特的历史渊源,悠久的传统文化,让仿山古庙会历经千年、闻名遐迩,成为了鲁西南规模最大的传统民间集会。

庙会期间,各类民间文化汇聚于此,打拳卖艺的、跑马玩杂技的、说书唱戏的、耍猴的、捏面人的、吹糖人的、写鸟字的、鼓吹周易的、推八卦的等传统文化艺人,在这里比邻擦肩,随处可见;各种地方土特产、民间特色小吃、日用百货、娱乐设施等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这种木制工艺品,是不是能勾起许多人的童年回忆

纯手工现场制作

一家三代赶庙会,传承百年的羊肉汤,浓浓的羊汤里融入了三代人的庙会情结。

杜堂的工艺木梳已成为杜堂镇农民致富增收的三大版块经济之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仿山已成为融休闲度假、城郊游憩、宗教揽胜等旅游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生态旅游区,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双城同创,需要您的支持和参与!

我们传播定陶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定陶。

中国定陶”(微信号“dingtaoweixinpingtai”,为“定陶微信平台”的拼音),该平台是中共菏泽市定陶区委宣传部为全方位宣传推介定陶,打造的创新立体式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