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包子

蒲城包子

包子是一种把面粉加水、糖等调匀,制作时加入肉、菜、豆蓉等馅料,发酵后通过蒸笼蒸熟而成的食品,成品外形为半球形。在江南地区,包子一般叫做馒头。

主要材料:

面粉1000克、发酵粉适量、肉馅750克、蔬菜适量、植物油50克、香油少许、鸡精适量。

制作包子馅儿

1、肉包子馅

买一斤猪肉馅(羊肉、牛肉),大葱一颗,姜一块把葱和姜都切成末和肉馅放在一起,在倒入酱油、香油、植物油盐、味精(鸡精)搅匀即成为包子馅。

2、三鲜包子馅

用料:面粉70克(两小碗)猪肉30克(小半碗),鲜虾仁

5-6个(切碎成泥),鸡蛋半个炒碎,白菜心适量(2两),香菇

一个(切碎)葱、姜、盐、香油适量,自发面一小时前弄好

待用,料酒少量。做法:将葱姜香菇加水三分之一杯),料酒与虾肉、

肉末一起拌匀后加盐,再拌匀加入炒好的鸡蛋,把白菜心切碎放在一起搅拌均匀不加酱油,做包子馅。包子温火蒸15-20分钟。特点:包子松软,吃时似灌汤,味鲜美,营养丰富。

原子城主要包括哪些景点 原子城主要包括哪些景点和景观

1. 原子城主要包括哪些景点和景观

走在安静的街道上,能听到的只有鸟鸣。我想寻觅那些放开歌喉的鸟儿,却难以看到它们的身影,因为街道两旁的绿树郁郁葱葱,找不到它们的藏身之地。放眼望去,城巿到处都是绿茵花坛,如今,这个小城人均占有的绿地面积已经达到了六平方米——昔日的“原子城”,今天已然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花园城镇。

人们都知道,“两弹”爆炸是在大漠罗布泊。不过,谁知道它的研制基地在哪儿呢?

那一年,我们这些到青藏高原采风的作家,登船漫游过湛蓝色的青海湖之后,本来要沿青藏公路返回西宁。好客的主人建议,应该去看看位于青海湖一侧的金银滩,更为诱人的是,离金银滩几十里路的行程,便是中国“蘑菇云”的研制基地——原子城旧址。它就在海北藏族自治州西海镇。

1964年10月16日,在大西北罗布泊升起了一朵蘑菇云;两年零八个月后,中国的第一颗氢弹又研制成功。当时,世人无法得知,“两弹”何以会横空出世,震响在九天环宇;更不知道孕生两弹的母体,究竟在天涯海角的何处。直到20世纪90年代,基地情况逐渐解密后,世人才了解到这两颗中国的“争气弹”,都是在这个西海基地研制成功的。

通过新闻媒体,国人进一步了解到,那里海拔三千多米,由于地处大西北“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地带,一年中近二分之一的时间是风雪覆盖的严寒天气。20世纪50年代,当核武器研制基地选址在西海之后,科研人员常年生活在帐篷和干打垒的地窝子,也就是茅草与泥土搭建而成的临时住所里,其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令人敬佩不已。因此,登上这块土地,心里充满了对一代科技精英的崇敬之情。

更令人惊愕的是,昔日蒙着神秘面纱的西海,如今竟然成了一座绿荫遮盖、鲜花盛开的小城。“化剑为犁”的西海,不过几十年的光景,已摇身一变,成了青海旅游胜地之一。如果没有展厅的资料和一些历史图像的展示,没有人会想到这里曾是孕生核弹的腹地。我信步向绿荫深处走去,一座纪念碑出现在面前。此碑高约16米,与其他纪念碑的不同之处在于碑身颀长并呈方柱体;充满寓意的是其碑身四周,围刻着具有象征意义的盾牌和展翅欲飞的和平鸽。碑的顶端,不是尖尖地指向天空,而是镶嵌着一个圆球。碑文上的几个大字“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是当年张爱萍将军亲笔题写。

这位主持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将军,曾在当地留下一段佳话:基地初建的日子,当地最好的住所是几座简易的红砖楼。张爱萍将军拒绝住进为他安排好的楼房,让第一线的科研人员住进去,自己则在帐篷中夜宿。青海地处高寒地带,据说张爱萍将军睡觉时,为了抵挡夜寒,怀里常常揣着一个暖水袋热身。多年之后,曾有记者询问将军:“当年,您何以会如此苛求自己?”他的回答只有一句话:“只为圆中华民族的强国梦。”

我在一条安静的小街上,曾询问一位当年在基地服务的老者。他曾是基地外围的一名后勤人员,至今他仍难以忘却当年的艰苦和神秘。他说住在帐篷和干打垒的地窝子里,那只是小事一桩。记忆最深的是粮食的匮乏,特别是到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青稞面的饼子,常常填不饱肚子。后来,全国人民节衣缩食,给这里拨来上百万斤黄豆,青海的少数民族兄弟也赶来了上万只羊,说是为了给高寒地区的工作人员补充体能。多年之后,他才知道,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增热加钢”,是为了“两弹”上天。

我询问老者:“当时,您不知道这里是核武器研制基地吗 ?”

老者说,关于基地的事,不仅他不知道,从天南海北聚集到这里的年轻人,也只知道是来建设西北草原的。记得当时基地出的一张报纸,名字就叫《草原工人报》,大家以为到这儿来就是建设草原。当然,有时他也感觉到一丝神秘气息,因为通往几栋红砖楼的路口,日日夜夜都有士兵值勤站岗。出入那里的车辆,上面都蒙着厚厚的苫布,大家觉得那里可能是个重要的保密机关,根本没有往“两弹”基地上想。直到“两弹”在大漠爆炸成功,他和后勤的同伴们也不知道这两个“争气弹”,就诞生在他们身边。

非常感谢这位老者。如果没有他的切身感悟领路,很多人对“原子城”的认知是抽象的——他的这番话语,让我得知小城的经纬之中,蕴藏着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昔日,西部歌王王洛宾先生在这座小城生活期间,曾写下浪漫动人的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那是张扬西北边陲人性之美的篇章。而“两弹”在大漠的鸣响,也是一首民族的交响乐章,乐章中的每个音符,都把中华民族历经沧桑之后奋而崛起的精神,鸣响在九天云霄之上。因而,我深深爱上美丽的西海,既爱它的过去,更珍爱它的今天。

走在安静的街道上,能听到的只有鸟鸣。我想寻觅那些放开歌喉的鸟儿,却难以看到它们的身影,因为街道两旁的绿树郁郁葱葱,找不到它们的藏身之地。放眼望去,城巿到处都是绿茵花坛,如今,这个小城人均占有的绿地面积已经达到了六平方米——昔日的“原子城”,今天已然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花园城镇。

2. 原子城旅游景点

从济宁到西安,路过开封,郑州,洛阳,西安,可先去煌中塔尔寺,然后煌源开始环湖,环湖回来还是煌源。沿途景区估计少则几千家吧,根据个人喜好选择。

青海可去的就是塔尔寺,煌源赞普林卡,丹噶尔古城,湖边有日月山,二郎剑,鸟岛,沙岛,原子城,有时间可去互助扎龙沟或者郎士当,不一样的美。

3. 原子城位于哪个地方

原子城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金银滩草原,总面积1100多平方公里。它是我国建设的第一个he武器研制基地,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在这里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颗yuan子弹和第一颗qing弹。原子城建于1958年,我国第一颗yuan子弹、第一颗qing弹均诞生于此,故称为“原子城”。

4. 原子城主要包括哪些景点和景观特点

素有“原子城”之称的中国第一个核研制基地,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境内,总面积1170平方公里。近年来经过综合治理,在其退役后重现出碧水蓝天的秀丽风光。

原子城基地退役后,数千名藏、蒙古等族群众迁入这个被重新命名为“西海镇”的小镇,海北藏族自治州也将首府迁入。这里的将军楼、科研楼、住宅楼以及学校、影剧院、商场、医院、水电暖设备等公用设施都改造成了民用设施。

曾经为原子城提供能源支持的热电场,在其服役的30多年里,共排放约73万吨废煤渣,煤渣覆盖在地面面积约24万平方米,有的地方厚达2米。过去,大风起处黑烟四起,能见度仅为3至5米,人们把这里喻为“黑风镇”。

5. 原子城周边景区

青海西海镇又名原子城,是因为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就坐落在西海镇的金银滩草原上。原子城也是我国原子能科学技术事业和核工业发展的摇篮,是中华民族崛起的重要支点,在新中国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战略地位。

  原子城创建于1958年,是历史留给我国人民珍贵的精神遗产,为国内所仅有。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就位于海北州海晏县境内,现在原子城已经成为了 家4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和全国红色教育旅游经典景区。

6. 原子城旅游

中文名

原子城纪念馆

所属国家

中国

地理位置

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

占地面积

9615平方米

开放时间

08:30-18:00

门票价格

免费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爆轰试验场

核武器研制基地展览馆

适宜游玩季节

夏秋两季

所属地区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

主要景观

"爆轰试验场

核武器研制基地展览馆"

建议游玩时间

1小时

7. 原子城主要包括哪些景点和景观类型

青海湖南岸和北岸的区别还是比较明显。

青海湖南岸一路经过倒淌河、江西沟、黑马河一直到达茶卡盐湖,也是青藏公路的起始段,沿途景点众多,景色优美,是青海湖旅游的最佳线路,而青海湖北岸经过西海镇、刚查,最终到达天峻县,单丛景点上说,没有南岸丰富。

渭南蒲城县旅游,杨虎城纪念馆,墙上有弹孔,院子有地道,免门票

渭南旅游,一定要去蒲城县蒲城历史文化悠久,景点俯拾即是。既有唐睿宗李旦的桥陵,就在丰山。还有文庙,有考院,以及唐泰陵,以及杨虎城旧居等。像唐桥陵,还有唐泰陵以及杨虎城故居,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蒲城县是杨虎城的老家,1893年杨虎城出生于蒲城县孙镇甘北村一户农民家里。

杨虎城在西安青年路有个止园别墅,在蒲城县槐院路29号,有个纪念馆。在甘北村,还有个杨虎城旧居。我们这次到的,是杨虎城将军纪念馆,免门票参观。杨公馆,1934年建造,是一座四进式建筑

到渭南蒲城县旅游,最应该来的,不是唐代帝王陵墓,而是杨虎城将军纪念馆,也就是杨公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杨虎城是爱国将领,也是民族英雄,他和张学良发动的西安事变,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彪炳史册。

杨虎城将军纪念馆,一进去就看见墙上有一个弹孔,非常清楚,就像西安城墙上那些弹孔一样,这也是历史的见证。另外,门口一副对联引起了我的注意,兵谏一篇留浩气,铁窗半世赤英雄。杨虎城1949年去世,在重庆戴公祠被军统特务杀害,一起遇害的还有他的儿子杨拯中,杨拯贵等。

杨虎城将军生平展室,门口一副对联,何谓长存虎威惊敌胆殊勋永戴口碑里,孰称不朽城府兆忠肝大义雄彪史册中,这幅对联把杨虎城一生概括的淋漓尽致。他参加护国起义,二虎守长安,雪夜奇袭唐生智,在潼关截断西北军后路,可以说一身肝胆,一身虎威。

杨虎城将军纪念馆,有杨虎城的半身像,两边还有一副对联,写的是,不辞热血荐轩辕,逼蒋攘夷一页汗青留伟绩。敢教丹心昭日月含冤蒙难千秋画景慰英雄。展厅里面有许多历史照片,杨虎城父母的,子女的,还有杨虎城妻子谢葆真的,以及张蕙兰罗佩兰等人的照片。

杨虎城将军故居几个字,是启功老先生题写的。门口还有一副对联,写得好,逼蒋抗倭三军虎将一身胆,救国罹难九域千域百世冤。其实门口还有一副对联,巨手挽狂澜我公曾作擎天柱,威名辉赤县碧血常开杜鹃花

杨虎城纪念馆,是关中典型的四进式建筑,是国家3A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杨虎城将军,他的母亲孙一莲,还有夫人张蕙兰,陪伴杨虎城半生的谢葆真,还有杨将军的儿女们,也都曾在这里居住过。

杨虎城将军纪念馆,墙上有弹孔,院子里面有地道口,东边是正院,西边是花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蒲城县这座传统式的民居宅院,古色古香,从1983年开放,到现在几十年了,接待游客百万人次。

秦皇岛山海关古城,除了四条包子,我还吃到了更好吃的饺子和水果

天津此行,我们抽出时间去了一趟山海关山海关距离河北秦皇岛市中心15公里,距离天津是1个半小时的高铁,忙里偷闲的这一趟山海关,虽然时间有点赶,但还是非常值得一去的。山海关是万里长城东部的第一个关口,是我国扼东北、华北咽喉的军事重镇,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但是现在早已是“战云已远,雄光犹在”了,让我们这些后辈不断地遥想当年修建山海关一带水陆两栖长城的盛况。

  进入山海关古城,因为现在不是旅游旺季,所以街上有点冷清,盛夏暑期的时候,这里应该是人头攒动的吧。一进古城,指路牌上除了名胜古迹之外,赫然写着“四条包子”的招牌,可见这包子在山海关可是相当的有名,我当然一定要尝一尝了,而且此行山海关大概上午10点30到,下午2点多就要走,基本上没有吃正餐的时间了,就打算路上见到什么吃点什么了。

大概是旅游淡季,很多餐馆都关着门,有些门可以推门而入,但是没有顾客,也不知道是不是在营业,所以整条街看上去都略略有点萧条。

街上墙根上放着大葱和大白菜在卖的,这大葱个头好大,比我们在超市卖的要长很多,价格倒是问了,现在却记不起来了,总而言之比南方便宜,因为我每天买菜的母亲说了句:这葱便宜!据说四条包子的肉馅是用猪肉和山坡地生长的大葱葱白做成,那就是这种大葱吗?

新品种的大白菜,菜叶是绿色的,只卖1元一斤,卖家还告诉我,这菜一入锅煮,很快就软乎,烫火锅可好吃了!我真有点想买着带回家的冲动,可是所有的人都反对说明天还得在天津走一天,不至于背着两颗大白菜赶飞机吧?于是我放弃了买大白菜的念头。

又走过一家烧卖店,想去买两个尝尝,店门倒是开着,里面既不见店主,也不客人,招牌上写着烧卖不是论个卖,而是整笼卖,我想还是留着肚子吃四条包子吧,就作罢没有进去。

终于,看到四条包子了,古色古香的北方特色的平房,门口站两只狮子,我们就进去吃点包子,顺便也休息一下,毕竟带着爸妈两个老人,从火车站走到这儿还没歇过呢。

四条包子大门来个近景,里面客人还是挺多的,这如果是在旺季,要排很长很长的队,而我们现在进去,根本就不用排队了。

早上在天津吃的锅巴菜面茶还在胃里没有消化,我只是象征性地点了包子,小米粥和一碟素菜,咸菜大蒜是免费赠的。包子一元钱一个,作为当地这么有名的小吃,这个价格实在不贵,小米粥是2元钱一碗,素菜是7元一碟,好多个品种任选,我选了芹菜叶拌花生米。

四条包子铺是1958年开业的老字号企业,因为坐落在古城山海关名为“四条”的街上而得名。曾获“河北省烹饪技术大赛”“河北名吃金质奖”“河北省冀菜展示大赛”“河北名吃金鼎奖”,秦皇岛首届“十佳名吃”、秦皇岛首届“旅游名吃”等荣誉。有山海关的朋友给我留言说,小时候能吃到四条包子就像过年一样,真是太好吃了!

而现在的我尝到四条包子的时候,对它的评价只能是一般般的,模样一般,面皮也不见得细腻,肉馅也不觉得惊喜,我母亲说:大概是你买的刚好已经是半冷了,这包子如果是刚出笼,热热乎乎的,大概会好吃很多。

很多朋友看到这儿,肯定又会说我们食量小的,我自己也觉得的,隔壁几桌的人,买包子那都是一人一大盘,一盘里面十个以上,而我们江南一带的人每人只尝一个,可是真的只尝一个就觉得够了。

2元一碗的小米粥,略加了点碱,非常稠厚顺滑,就着小菜,味道很好。

芹菜叶拌花生米,凉拌菜,配小米粥正好。

免费的咸菜和生大蒜,咸菜太咸了一点,而生大蒜我们南方人吃不惯,老公尝了一个,说实在太辣了!这一顿只花了13元钱,老公开玩笑说:这么点钱你就把我们四个人打发了?

四条包子出来,对面是三条饺子,大概三条四条是路名,但是店门紧闭,看来没什么生意。

这里我还不得不提一句的是,等我们登上了山海关,又去了老龙头,下午两点钟赶去火车站时,在火车站附近的一家福凯饺子馆买了一斤茴香馅饺子,18元一斤约30个,我点了一斤,店家说你们四个人分吃大概不够吧?我说赶时间,我们只点个饥,刚吃了四条包子了。因为饺子是现包现煮,我和爸妈先去火车站,老公随后等饺子煮好带来,店家细心地为我们分成四个打包盒子,我爸妈因为是南方人,第一次吃到茴香馅饺子,赞不绝口,说从来没吃到这么好吃的饺子,皮暄软,肉馅大而香,一人一盒8个大饺子足够饱,而价格又实在太实惠了。唯一遗憾的是我们在火车站里匆匆就着快餐盒把饺子吃完就上高铁了,我没拍照为它们留个影,连我妈也怪我,这个照你怎么没拍一张呢?

最后这一张是我第一次吃到南果梨,觉得这种水果真好吃,名字还是在网上问了网友才知道的,盛产于辽宁鞍山,又酸又甜还软乎,微微带点酒香,在山海关卖4元钱一斤,我买了八个吃完,临上火车又买了八个带到天津去吃,后来在天津问到的价格居然是14元一斤,这也相差太多了吧?在我的家乡没有这种水果,幸亏现在网购方便,我回到家就又买了一箱。

旅行美食,纯属个人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