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县滩羊

(现在产区群众仍有叫白羊或绵羊),后来发现这种羊所产的裘皮有美丽的花穗类型,与别的羊种大不相同,大多数又在草滩上放牧,为了便于区别,便把这种羊叫“滩皮羊”。畜牧界将这种产“滩皮”的羊称为滩羊。 环县滩羊来源于蒙古羊,是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经劳动人民长期精心选育成的一个独特的裘皮用绵羊品种。从历史上看,是蒙古族人民经营畜牧业的地方,从地理位置上看,滩羊产区周围属蒙古羊分布的地区。环县在历史上相对人少地广、草场宽阔,曾经是蒙古族人民和各民族之间往来,进行商品交易的地带,使蒙古羊向南迁移,在适宜的自然条件下和人们对裘皮和毛毯的需求,开始重视和选择毛细、光泽好、易着色、匀弯曲、花案美观的羊进行选配,逐渐形成与蒙古羊不同并具有独特品质的裘皮用绵羊品种。 从300年前文献记载中,不仅有美丽的花穗,而且有花穗名称。清雍正六年至乾隆元年(公元1728~1736年)《甘肃通志》、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甘肃通志》都有用滩羊产品制成的花毯和裘皮的记载。 据《环县志》(服饰篇)记载,“因本县盛产滩羊和皮毛,加之交通不便,丝绵制品很难运入,且属高寒山区,自古以来人们多以皮毛为衣着,故有环县人‘吃饭靠糜子,穿衣靠皮子,走路靠驴子’的说法。除穿皮子外,戴毡帽、穿毡袄、毡裤、毡袜、毛线袜、裹毡带、盖毡被、铺毛毡、挂毡帘、穿毡靴等十分普遍”。“富人多着羔皮、绵羊皮;穷人多着老羊皮”。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滩羊皮大衣、毛毡还很流行,但其它皮毛制品渐渐少见,目前毛毡仍受产区人民喜爱。 在《环县志》(风味)里还记载,“本县滩羊多,食羊肉亦多。有清汤羊肉、手抓羊肉、小炒羊肉等,唯羊羔肉最为驰名”。“每年端午节前后,群众在羊羔出山前宰杀食用,并取羔皮。羊羔哺乳期肥壮、 鲜嫩,配以佐料蒸、炒、煮均可。味道鲜美,肥而不腻”。 环县滩羊还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据《环县志》记载,“1936年至1949年,凡经曲、环两县(原曲子县现为环县的一个镇)的红军、八路军、人民解放军将士,都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亲切慰劳”。“1936年山城堡战役中,环县劳军羊200余只”;“1937年,环县劳军毛袜、手套2350双”;“1940年,曲子县劳军羊毛17000余斤,毛袜、手套6723双”;“1946年,曲、环两县劳军羊100只”;“1949年,环县劳军羊257只”,“曲子县劳军羊251只”。这些劳军的羊即为环县滩羊,毛袜是用滩羊毛织成,手套用滩羊皮制作。 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环县滩羊得到迅速发展。国家农业部将滩羊列为国家级畜禽资源保护品种。《甘肃省优质肉羊优势区域发展规划》将环县列为陇中肉羊优势产业带—滩羊羔羊产业开发区,实施种质资源保护与综合开发利用。1958年,环县在小南沟乡建立滩羊选育场,成为甘肃省唯一的以滩羊本品种选育为主业的保种、育种基地,1998年被甘肃省畜牧局确定为重点种畜禽场,目前饲养优质滩羊2200只。 滩羊的皮、毛、肉三种产品与同类型羊(粗毛羊)比较,都具有一定的突出优点和经济价值。近年来二毛皮价格每张40元左右,滩羊毛价格不到6元/kg,而且销路不畅,但羊肉需求增长,价格上涨较快,销售能力增强,产区把滩羊肉,特别是滩羊羔羊肉的生产做为重点,综合考虑、综合发展、综合利用,边保种边综合开发利用,实行开发性保护,皮、毛、肉一起抓,坚持做好本品种选育。这对滩羊遗传资源保护来讲并不矛盾,滩羊突出的遗传资源是对 1月龄宰杀后获得的二毛裘皮,而羔羊肉是1~3月龄以后,有些时间甚至更长,不影响二毛裘皮性状的选育。

庆阳北部环县,有辽阔的天然牧场,夏秋两季,绿茵如潮;洁净蔚蓝的天空,一朵朵白云飘动;山谷坡洼,缓缓移动的滩羊群,就象浮动在绿草地上的一朵朵白花,两相呼应,如诗如画。在距今300年前,环县滩羊就形成了以生产轻裘皮为特色的绵羊优良品种,其毛裘皮因具有毛色洁白、富有光泽、花穗美观、久穿不毡、轻柔保暖等优点而久负盛名,被誉为“裘中之珍”。

环县滩羊产量约占全国的l/10,占甘肃省的1/3,为甘肃滩羊重点产区之一。经过对环县滩羊进行普查,按其二毛裘皮质量,划分为中心产区、一般产区和次滩羊产区。中心产区主要分布在环县北部,羊只毛股具有明显的毛辫样毛束结构,弯曲明显,弧度均匀,二毛花穗整齐美观,裘皮性能良好。羊毛亦是地毯的良好原料。建国以来,庆阳的纯羊毛地毯工业得到高度发展,特别是纯羊毛艺术工艺地毯和各类挂毯,品种齐全,花形图案精美,色彩艳丽,立体片剪,工艺高超,俨然一幅浮雕艺术作品。质地全部为手工编织,厚实柔美,光滑亮泽而富有弹性,长期以来,为国家外贸出口精品,远销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市场。

地域范围

环县滩羊产于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的天池乡、演武乡、合道乡、曲子镇、木钵镇、樊家川乡、八珠乡、环城镇、洪德乡、耿湾乡、秦团庄乡、山城乡、甜水镇、南湫乡、罗山乡、虎洞乡、小南沟乡、车道乡、毛井乡、芦家湾乡和四合原旅游开发办公室(乡镇建制)共21个乡镇(办),涉及250个行政村。位于甘肃省东部偏北,东经106o21′40"至107o44′40",北纬36o01′06"至37o09′10"之间。东邻本省华池县;南与本省庆城县、镇原县接界;西南与宁夏固原市彭阳县接壤;西与宁夏同心县相连;北靠宁夏盐池县;东北与陕西省定边县毗邻。东西宽约124㎞,南北长约127㎞,总面积9236㎞2。存栏31.4万只,出栏17.6万只,羊肉产量2740吨。

兰田县华羊环线小骄车对面能错过吗?

蓝田县华阳环县小轿车对面能通过吗?这个一般的话是可以通过的,但也不可以通过我觉得他是这个应该是可以通过的吧。

蓝田县华阳环线小轿车对面能错过这个具体问题描述的不是很清楚,补全再说。

华羊环线丹霞地貌要门票吗

华羊环线丹霞地貌要门票,门票54,观光车费20,从景区门口到第一个观景台十几分分钟车程,不是盘山公路。这里的色彩奇幻鲜艳,斑斓交错,让人目不暇接。许多山体都有红白相间的平行条纹斜斜地间错分布着,色彩却又裁切得十分整齐。所以这里经常会有许多摄影爱好者背着各种长枪短炮早早占据了各种最佳位置

华羊环线丹霞地貌观景台

一号观景台,这里作为最大的观景台,需要爬一座小山坡。登上之后视野非常开阔,天地间被丹霞地貌的山峦簇拥环绕着,每一个角度都觉得非常奇幻瑰丽。1号观景台离大门很近,步行10分钟左右。这里的色彩比较淡。建议在这里停留时间可以短点。

二号观景台,这里是景区最高的观景台,可以看到景区的全貌,丹霞的气势磅礴,壮观场面,奇特的造型,大自然的神奇色彩,在二号观景台尽收眼底。2号观景台步行10多分钟,坐观光旅游车3分钟,登上顶需要需要爬666节台阶,大概半小时才能到达观景台最高处。

三号观景台,这里可以看到著名的七彩扇,这里的台阶都做成了三种颜色交替的彩色,跟类似颜色的山摆放在一起璀璨靓丽。传说中的五花肉也在三号观景台。所谓五花肉的来由就是大家觉得,七彩丹霞所呈现的色彩像一片片的五花肉。3号观景台在傍晚的斜阳照射下,整座山丘主色调是红橙黄。

四号观景台这里是主观景台,一下车你就可以看到刀山火海,温柔的红色波浪,那是火海,陡峭突兀的白色山峰,那是刀山,它们相互交错在一起,形成奇异的一种视觉。这里合适观看日出和日落这里主要看刀山火海,4号能看到全貌。而5号则距离更近,全景和特写的区别。

五号观景台,在这里你会发现好像整个人都被色彩包围着,孤独荒凉又美艳,仿佛置身于另一个星球。这是一个明艳艳的色彩世界,各种颜色在阳光的照射下,浓烈地交织在一起。五号观景台也可以看到日落和日落。

夏日夜经济|利津县“黄河口滩羊”美食啤酒节暨津元夜市启动啦

大众报业集团旗下帐号00:24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宸 东营报道

7月22日晚,东营市利津县“黄河口滩羊美食啤酒节暨津元夜市启动仪式举行。此次“黄河口滩羊”美食啤酒节,既是对“黄河口滩羊”品牌的宣传推介,又是激活消费市场、加快夜经济发展的创新举措。

活动遵循“群众化、特色化、市场化”的原则,精心设计了3场大型演出、多场主题演出,布置了六大活动展区,通过文化演艺、特色展览、休闲娱乐等多种形式,搭建起吃喝玩乐购的夜间休闲消费场所,为广大市民朋友们奉献一场夏日的盛宴。

黄河口滩羊,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肉羊,是山东省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地方品种,东营市利津县盐窝镇是滩羊的主产区。地处黄河冲击平原,紧邻黄河入海口,水资源丰富,土壤广阔,天然草料供应充足。在气候上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期,适宜肉羊的繁育和生长。

黄河口滩羊肉质鲜美、色泽光亮、口感细腻、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产品远销上海广州新疆内蒙等地,深受消费者好评。

“盐窝镇有山东省肉羊产业第一镇的美誉,我们的羊是‘活买活卖’、‘买全国卖全国’。买,就是把羊从全国各地买进来,买二三十斤的小羊,经过5个月的育肥,到120斤左右出栏,再卖到全国各地去。”利津县盐窝镇张培峰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作为黄河口滩羊主产区的盐窝镇发展至今已拥有20多年肉羊养殖历史,养殖户达到1300余户,存栏量达80万只,年出栏量突破200万只。全镇从事肉羊养殖、购销、运输、屠宰加工和兽药、饲料经营的群众达到1.8万人,肉羊产值达25亿元,是“中国肉羊育肥基地”、“山东肉羊产业第一大镇”。肉羊标准化健康养殖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后,以肉羊生产为基础依托,以饲料生产为产前服务,大力建设屠宰加工区,以畜产品深加工带动二产增值,以冷链物流系统建设增强三产服务功能,以有机肥生产实现种植业畜牧业有机结合,实现“饲料加工——基础母羊繁育——肉羊育肥——屠宰深加工——冷链配送——有机肥生产——粮食蔬菜生产”全产业对接,建设具有盐窝特色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样板,示范带动利津县乃至东营市的产业融合发展。

环县羊业何以强?

位于甘肃省东端庆阳市北部环县的羊产业确实比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