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燕

果面平滑,果剌白色细少,外观优美,内质脆嫩有甜味,为切片,凉拌色拉及炒食最佳品种。( 兰州)

密枝节与原始宗教——徐燕晴

传统观念里的“密枝节”(1)

徐燕晴(石林

2017年12月27日,是农历“属鼠”这个月的第一个“属鼠”的日子。

这个日子对于云南石林彝族撒尼人来说,是最隆重的节日之一,隆重是因为有密枝节。

密枝节除了隆重以外,还因为不准女人走进,而更加具有了神圣而神秘的色彩。也因为不准女人涉足,密枝节还有了另外一个名字,就叫“不准女人走进的节日——密枝节”。

糯黑村密枝节里毕摩念诵的经书

密枝节祭祀的核心是什么?我想,不要说我这个写过《石林彝族撒尼原始宗教》(2012年)的人了,就是当年出《密枝节祭祀译梳》的那些撒尼文化专家和看得懂撒尼文字的老毕摩们都不知道吧。

因为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认为密枝节是原始宗教的范畴,是从原始的女性社会走向男性社会过程中,随着男人在生产、生活中重要性的显现、地位的提高,身份在转变,可是,男人还是处于被统治的地位时,男人们不满于女性统治而在野外集体“结社”,发泄对女人统治不满的一种情绪宣泄。

密枝节祭祀中的毕摩们

以上是一种理解,还有一种理解,是从撒尼语言的字面上来解读的。

在撒尼语言中,密为“地”,枝为“跳”,两个字连起来,就是“地在跳”。什么是地在跳,直观的理解就是“地震”。

这样的理念,不是我的理念,是石林县糯黑村委会一位已经去世的撒尼文化老学者的,1996年的时候,他告诉我说:在原始社会末期的时候,有一年的冬天,有一位名字叫“密枝”的司娘去放羊。突然,晴朗的天空乌云密布,紧接着,狂风暴雨连着拳头大小的冰雹便从天上砸了下来。

就在这紧急关头,密枝司娘赶紧把羊群赶进了一片茂密的森林,森林里不仅有参天大树,还有根连着根的竹林。

石林蓑衣山的密枝神

就这样,等到冰雹过了,密枝司娘把羊群赶出森林数数,羊群一个没有少,也一个都没有伤。作为游牧民族来说,羊群是一个家庭最大的财富,羊群保住了,财富也就有了。

就这样,密枝司娘为了感谢这片森林,自此,每年的冬天就来这里祭祀。

密枝司娘的个人祭祀,引起了众人的认可,于是,不断有人来祭祀、祈求,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种约定成俗的行为习惯。

是呀,这样的理念也是合乎情理的呀,密枝节先是女人的祭祀,后来,随着社会从女性社会走向男性社会以后,就变成了男性的专属。而密枝节,就是社会从女性社会走向男性社会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范例。

密枝节里的男人们

如果是源自于原始社会,那就像“火把节”一样,不只是撒尼人在过,而是所有的彝族人都在过,是一个很大区域里的人们的共同行为。

这样质朴而简单的理念不仅影响了我,也影响了很多很多的撒尼人。

直到2017年8月的一天,我认识了做“平安保险代理公司石林营业部的——杨洪斌”,和他聊起撒尼文化的时候,他告诉我,密枝节只有撒尼人在过,其他彝族支系是不过密枝节的!

听了他的话,我第一个反应就是“怎么可能”?

他说,你不信去查查看看......

2017年12月26日

密枝节的故事才开始,请关注!

我写彝族撒尼人的历史与文化,如好,请看书的读者帮我分享给你的朋友都看看。谢谢!!

“白孔雀”和“绿孔雀”,你见过,但是你见过如“青花瓷”一般的孔雀吗?这样的孔雀才是最珍稀的!!!

燕子沟红石滩景区一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燕子沟红石滩景区是位于中国四川省宜宾市珙县的一处自然景区,是一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该景区以其独特的红石滩地貌和壮丽的自然风光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观赏。

景区内的红石滩地貌是其的特色之一。这里的红石滩是由数千万年前的火山喷发而形成的,是一种红色的火山岩石。这些红石滩形成了一道道壮观的景象,如同一条红色的龙蜿蜒在山间。在阳光的照射下,这些红石滩闪烁着迷人的光芒,让人不禁为之惊叹。

除了红石滩外,景区内还有许多其他的自然景观。山间的溪流清澈见底,沿途有着茂密的树林和野花,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在这里,游客可以尽情地享受自然的美景,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神奇。

燕子沟红石滩景区不仅仅是一处自然景区,还是一处文化遗址。景区内有着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如燕子沟古村落和古墓葬等。这些文化遗迹见证了这里的历史和文化,让游客了解到这里的深厚底蕴。

在燕子沟红石滩景区,游客可以尽情地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这里的红石滩和自然景观一定会给游客留下难忘的印象,让人流连忘返。

旧时王谢堂前燕,百年风雨,谁还记得谢氏古宅的秘密?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昔日煊赫一时的王谢家族,虽然都已化作寻常百姓,却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如今,跟着小微走进东一村的谢氏家族古宅群,感受旧日谢氏家族那曾经的荣光吧~

东一村现分为老村和新村两部分,在后山老村区,砖木结构的老屋鳞次栉比,小弄之间排列着一幢幢老屋,包括厅里厢、堂楼下、棐荫堂、上新屋、下新屋等最为有名的谢氏家族古宅群。正如村歌《东山音韵》所唱:“东海之滨岐山下,翠竹茶园锁烟霞,涓涓山溪绕村流,梵音古刹传悠扬……”

厅里厢也称棐厅,它与毗邻的堂楼下、棐荫厅等构成瞻岐谢氏的最大古宅群,至今已有500余年。其建筑格局是颇典型的江南明式“四明两廊”,由照壁、旗台、前厅、中堂、后堂以及左右廊屋组成。廊屋前后左右用廊檐相连,出入通畅,雨天不走湿路。

厅里厢是瞻岐谢氏的始居地,几乎繁衍了东一村所有谢姓子孙和东二村部分谢氏子孙。

与厅里厢一墙之隔的堂楼下,也是明式建筑,除了无前厅、旗杆,后堂天井、左右廊屋规模略小以外,建筑格局与厅里厢相似。清朝康熙年间堂楼下分别出了谢左垣、谢国威两位举人兄弟,可谓是兄弟二人一举登科。

上新屋、下新屋是由两个相依连又相对立的建筑单体组成。两屋共用一个清式石库门,这是典型的清代建筑,距今约有200年的历史。上新屋、下新屋、窗下板、地栿用的都是青石板,月梁檐廊木料粗大,做工朴素而雅致。

下新屋”是一处规模较大的老宅院,为五间二弄,青砖黑瓦,木窗木门。与之不远的“上新屋”,只留下一排楼屋,院内天井里杂树茂盛。两处房子虽已破旧,但主体结构保存尚完整。

从厅里厢往北100余米,便有一座规模宏大的谢氏堂祠——棐荫堂。那座宅院静静地立在那里,因为是村里的“老人之家”,所以除了里面为数不多的老人外,很少有人来。谢氏后人称之为“宝树堂”。棐荫堂兴建于清道光年间,祠堂坐北朝南,前后三进,分前厅、中堂、后堂,清砖黑瓦,院墙高大。

走出厅里厢朝西的偏门,有一处规模不大的砖木结构宅院,这就是井头门。井头门大门朝东南,复式结构的门楼显示出与众不同。天井有堂檐,左右廊屋相连。距井头门大门不远处有一口古井,名叫“桂花井”。

谢氏古宅历经百年风雨,见证了无数荣辱兴衰,每一座古宅里,浓缩着一段岁月,也浓缩着一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