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干贝串

干贝知识介绍:

干贝是以江珧扉贝、日月贝等几种贝类的闭壳肌干制而成,呈短圆柱状,浅黄色,体侧有柱筋,是我国著名的海产“八珍”之一,是名贵的水产食品。古人曰:“食后三日,犹觉鸡虾乏味。”可见干贝之鲜美非同一般。

干贝营养分析:

干贝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钙、钾、铁、镁、硒等营养元素,干贝含丰富的谷氨酸钠,味道极鲜,与新鲜扇贝相比,腥味大减。

干贝适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适宜脾胃虚弱、气直不足、营养不良、久病体虚、五脏亏损、脾肾阳虚、老年夜尿频、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冠心病、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各种痛症患者、放疗化疗后、适宜糖尿病,虹斑性狼疮,干燥综合征等阴虚体质者食用。

2.儿童、痛风病患者不宜食用。

干贝食疗作用:

干贝性平,味甘、咸;

具有滋阴、补肾、调中、下气、利五脏之功效;

治疗头晕目眩、咽干口渴、虚痨咳血、脾胃虚弱等症,常食有助于降血压、降胆固醇、补益健身。

干贝做法指导:

1.干贝除去柱筋涨发后多与其它原料配合做菜,适合烹制蒸、扒等类菜肴;

2.干贝烹调前应用温水浸泡涨发,或用少量清水加黄酒、姜、葱隔水蒸软,然后烹制入肴;

3.干贝的泡发方法,事先将干贝上的老筋剥去,洗去泥沙,放入容器中,加料酒、姜片、葱段、高汤,上屉蒸2~3小时,能展成丝状即为发好,并用原汤浸泡待用。

 

宁德上金贝景点 宁德上金贝门票

1. 宁德上金贝门票

1、支提山

支提山是霍童山的主要部分,“支提”在梵语中的意思就是“聚集福德”,在明代这里被誉为“仙巢佛窟”。

2、洋中古镇

古镇气候温和,山清水秀是所有南方小镇的特点,这里也是“蕉城好西乡”,古镇的人文历史积淀也是非常深厚的,出了很多人才,如福建第一位丞相周导,国子先生周斌等。

3、上金贝“中华畲家寨”

福建上金贝“中华畲家寨”景区位于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金涵畲族乡上金贝村,是纯正的畲族行政村,畲族风情浓郁,人文历史悠久。

4、三都澳斗姆风景区

斗姆岛有吉祥岛、幸福岛之称,漂亮的岛幸福的生活,这里还有中国沿海最大的中空象形螺壳岩,还有海鲜垂钓休闲中心,吃喝玩乐都给你安排好。

5、宁德东湖水利风景区

宁德东湖水利风景区包括环东湖南、北岸公园和大门山、乌龟山、金蛇山等“一湖两岸三山”景观。湿地面积很广,因此也是水鸟天堂,来看水鸟啊。

6、霍童古镇

霍童古镇历拥有千年历史,古镇原名霍山,千年历史的古镇这里该有多少故事多少传说,镇上有很多古朴的建筑和传统都保留下来,一定要去看看。

7、宁德洋中水利风景区

风景区以水库河流为依托,自然资源景观和人文旅游资源互相融合,水力资源非常丰富,还有很多珍惜动植物资源。

8、霍童山

霍童支提山位于宁德市城西北50公里处,史籍中把霍童山列为中国名胜三十六洞天之一。景区内主要景观就是支提胜场、瀛洲击水、霍童洞天和那罗延窟。

9、迷宫洞

海水的侵蚀使得岩石周围出现了很多因为水土流失而形成的洞穴,就像一个谜宫一样,夏天去玩很凉爽,很刺激。

10、三都澳

三都澳风景名胜区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境内,是一个出海口海湾。看这清滢滢的水和瓦蓝蓝的天,还有泥洞中的沼潮蟹,是不是很和谐。

拓展资料:

蕉城区,简称“蕉”,闽东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信息、交通中心,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中心城市核心区,环三都澳区域中心城市核心区,是一个“山、海、川、岛”旅游风光兼具、适宜人居的港湾城市。

蕉城区是全国最大的大黄鱼养殖基地,是“中国大黄鱼之乡”、“中国晚熟龙眼之乡”,并以闻名世界的天然深水良港三都澳而享誉国内外。

2. 宁德上金贝要门票吗

宁德旅游景点有福安白云山、太姥山、白水洋-鸳鸯溪、国家3A景区-九龙井景区、牛郎岗海滨景区、三都澳、九鲤溪瀑、小白鹭海滨度假村、翠郊古民居、鸳鸯头草场、大嵛山岛、柘荣鸳鸯草场、南湾甲骨文、馒头山、盐田红树林、三都澳、霍童古镇,上金贝、南际山、镜台山风景区等。

3. 福建宁德上金贝好玩吗

宁德市区其实没什么好玩的,勉强要说的话就南际公园、南岸公园、北岸公园还有一个上金贝郊区的话,三都澳、支提山、霍童。

这个季节去七都采草莓也还行。

如果要说下面县市的话,那就很多了,每个县市都有几个好玩的地方。

4. 宁德上金贝景区门票多少钱

宁德市区: 南岸景观公园 北岸景观公园 东方伟业广场(沃尔玛) 南际公园(美女峰) 镜台山 灵溪 金涵畲族乡 金涵水库 上金贝 宁德,福建省辖地级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台湾省三大经济区的中间位置,地处东经118°32′—120°43′,北纬26°18′—27°40′之间。东望台湾,西邻南平,南连福州,北接浙江省温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市土地面积1.34万平方公里,辖9个 (市、区),12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人口340万。 宁德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农村开放促开发扶贫综合改革试验区;是中国东南沿海休闲度假和生态旅游的胜地,境内共有1个世界地质公园、2个5A级景区、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7个省级风景名胜区。2017年12月24日,宁德入选201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5. 宁德上金贝荷花

没有

即位后的朱棣,也曾说要以皇帝之礼厚葬朱允炆,但最终却没有付诸任何行动,整个南京城也只有朱元璋和朱标的陵墓。他后来迁都北京,也安息在那片土地上了。其实朱棣知道,朱允炆并有死,而是逃出了南京,后来他也暗中派人寻找了很久,毕竟是皇位来得不正,始终担心朱允炆突然有一天会蹦出来,到那时说什么都晚了。据说连海外都不放过,在郑和下西洋的队伍里也有朱棣的探子,就因为听到朱允炆逃到海外的消息,为了以防万一,决不放过任何一个线索。

而且在《明史纪事本末》、《明史考证》等史料里均有记载朱允炆并没有死,而是在大臣的保护下从密道逃出南京的。乾隆四十二年重修的《明史·恭闵帝纪》中也记载道:“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棣遣中使出后尸于 火,诈云帝尸”。可见这就是朱棣的一场称帝计划。但是如果朱允炆真的没有死,那他去了哪里?为什么不站出来呢?这个悬案600年来一直未被破解,直到2010年,才有所发现。

在闽东的宁德上金贝村,有一个颇具规模、形制奇特的神秘古墓葬,疑似建文帝陵墓。消息传出后,考古专家纷纷前来考察研究。这座墓分为舍利塔、拜亭、墓坪三部分,占地将近两百平方米。里面的构造精致豪华,完全就像是一座缩小版的皇家陵墓,而且其中的莲花基座造型在明朝只有朱家可以使用,所以肯定这是朱家的墓。这种巧合在一件珍藏的明代云锦袈裟上也有所体现,袈裟的制作工艺及上面的图案,极有可能是明初洪武帝朱元璋所敕制,而袈裟下半部内嵌“福寿”两字的宫灯状图饰,正是朱元璋的独家标志,胸前的九条龙,也是皇帝独有。

再说这座墓虽然表面上是元代高僧的,但经过考究,元代并不存在这位高僧。而且古墓和古塔并存的现象,也不符合元代僧侣的葬制。经过这些信息对比,可以判定这座墓的主人就是朱允炆

6. 宁德市蕉城区上金贝

蕉南街道 海滨社区、海鹏社区、南际花园社区、东湖社区、荷园社区、芦坪社区、中南居委会、桥头下居委会、小场居委会、下宅园社区、福山社区

蕉北街道 鹤峰社区、培英社区、三元社区、崇文社区、继光社区、碧山社区、单石碑社区

城南镇 莲峰社区、福洋村、古溪村、贵岐村、后山村、金蛇头村、岭头村、坪塔村、塔山村、田中村、叶厝村、岐头村、蚶岐村

漳湾镇 漳江居委会、贝头村、仓西村、拱屿村、官沪村、官井村、海英村、横屿村、后湾村、兰田村、雷东村、马山村、门下村、南埕村、鸟屿村、上塘村、汤湾村、王坑村、溪口村、下凡村、下塘村、又加塘村、增坂村、漳湾村、郑岐村、鳌江村

七都镇 普源居委会、北山村、贝河村、大厅村、淡坪村、东岐村、官亭村、河乾村、黄连坑村、黄厝村、际头村、六都村、马坂村、牛埕村、三乐村、三屿村、外洋村、西林村、西陂村、小溪村

八都镇 居安居委会、八都村、半山村、大坪村、福口村、海星村、韩丹村、红门里村、猴盾村、际山村、金垂村、林洋头村、闽坑村、南岗村、仁后村、水际村、吴山村、溪池村、下汐村、下坂村、新楼村、洋头村、屿头村、云淡村、岙村

九都镇 柴坑村 、扶摇村、贵村村、华镜村、九都村、九仙村、坑尾村、赖岭村、石墩村、乌坑村、溪边村、洋岸坂村、云气村

霍童镇 洞天居委会、八斗村、柏步村、大石村、东岭村、凤桥村、后洋村、湖头村、霍童村、坑头村、里后山村、梅溪村、上洋村、胜门村、石桥村、桃坑村、外表村、文湖村、吴松村、溪南村、小石村、兴贤村、邑坂村、郑厝村、枇杷洞村

赤溪镇 江滨居委会、班竹村、赤溪村、大坛村、东边村、东牛村、墩头村、官岭村、黄田村、留洋村、炉田村、牛洞村、芹格村、社洋村、松柴岭村、桃源村、西坑村、溪园村、夏村村、小坛村、宣洋村、岩坪村、洋林村、阳谷村、由知村、院前村、禅地村

洋中镇 坎下村、宝岩村、北洋村、藤村村、陈洞村、陈洋村、东山村、方家山村、凤田村、际头洋村、井坪村、九道村、利洋村、林坂村、莲下村、留田村、嵋屿村、南坪村、前路村、芹屿村、清潭村、山阜村、上坎村、天湖村、田地村、梧洋村、溪富村、溪源村、洋中村、邑保村、章后村、钟洋村、莒溪村

飞鸾镇 新瓷居委会、鸾港居委会、陈家洋村、飞鸾村、连顺村、梅田村、南门坞村、南山村、蒲岭村、骑龙岗村、上村村、沈洋村、亭里村、碗窑村、沃里村、沃坪村、梧埕村、下村村、向阳里村、新岩村、岚口村

三都镇 都澳居委会、海上社区、白匏村、城澳里村、城澳街村、大湾村、斗帽村、松岐村、港口村、寒垅村、黄湾村、鸡公山村、礁头村、礁溪村、介溪村、孟澳村、南澳村、坪岗村、七星村、青澳村、秋竹村、三坪村、外渔潭村、西湖村、虾荡尾村、新竹村、象溪村、新塘村、渔塘村

金涵畲族乡 浮坪村、高乾村、菇洋村、后溪村、金峰村、金涵村、井上村、里占村、灵坑村、琼堂村、上茶洋村、上金贝村、上兰村、亭坪村、院后村、中前村

洪口乡 朝阳村、大道头村、洪口村、花兰村、吉垅村、库山村、莒洲上村村、金山村、吴峰村、莒洲下村村

石后乡 陈坂村、大岭村、当洋村、定洋村、光荣村、林下洋村、大墓前村村、芹后村、三望村、上竹洋村村、石厝村、下竹洋村村、小际村、小岭村

虎贝乡 彭家村、岔路村、东源村、浮山村、黄柏村、南洋村、岩柄村、黄家村、旧厝村、梅鹤村、南岭村、七淀村、上堡村、文峰村、下楼村、下洋村、新亭村、新厝村、岩柄村、中洋里村

东侨开发区(东侨新区,享有县一级的经济、行政管理权限) 侨兴社区、兰亭社区、华侨新村社区、富春社区、大门山社区、兰溪社区、万安社区、锦绣社区

7. 宁德下金贝

宁德周边自驾景点:上金贝旅游景区,跃龙门,蓝田。

8. 宁德到上金贝坐什么车

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的第二代皇帝,其父朱标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子,早年立为太子,为大明帝国继承人,但中年早逝。朱元璋按封建礼法传统,立朱允炆为皇太孙,为新一任帝国继承人。

朱元璋死,朱允炆年21岁,登位,建年号为“建文”,史称“建文帝”。

建文帝在位时间仅仅四年,即被他的四叔燕王朱棣发起靖难之役推翻。

关于建文帝的下落,《明太宗实录》是这样记载的:上望见宫中烟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尸于火,还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痴騃耶?吾来为扶翼尔为善,尔竟不谅,而遽至此乎?”…… 壬申,备礼葬建文君。遣官致祭,辍朝三日。

可是,“礼葬建文君”之事只见于官修文字,没见于私人笔记,更没有实物可考。

也就是说,没有谁见过建文帝殡葬仪式,也没有谁说得出 文帝的坟墓在哪里。

所以,《明太宗实录》上的记录并不可信。

在明朝长达二百六十多年的历史里,民间一直流传着建文帝各种下落的传说。

在三百多年后清朝主持编写的《明史》里,建文帝的结局也只能这样写:谷王橞及李景隆叛,纳燕兵,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或云帝由地道出亡。

那建文帝的下落有三说法:一、不知所终;二、焚死;三、由地道出亡。

参与编修《明史》的都是饱学的名士,修《明史》时也都搜集了大量官私史料,并经过认真的分析研究,最后的结论却是这样迷离扑朔,即建文帝的下落之谜愈加勾引起人们的兴趣,争相探讨、世代谈论,时间又堪堪过去了三百多年,直到近年来,事件的真相才算渐浮水面……

话说,2008年的1月3日上午,工程施工队人员在福建宁德市蕉城区金涵乡上金贝村登山道施工,意外地发现了一座墓塔混搭的古墓,构形奇特,处处透射出古怪,说不尽的诡异。

施工队员赶紧向当地文物部门作了报告。

省、市考古人员赶到现场深入考察,也被这座奇怪的古墓给吓了一跳。

古墓有拜亭、舍利塔、地宫,地面上散落有鱼形状鱼纹和龙形石脊的构件,舍利塔上的一处碑文还刻有“御赐金襕佛曰圆明大师第三代沧海珠禅师之塔”,应该说,墓主就是一位高僧。

考古工作人员为何会给一位高僧的墓地给吓了一跳呢?

郑和研究会副会长、郑和第十九世孙郑自海说出了自己的感到震惊的理由:古墓陵墙上两龙头龙纹的造型正是龙嘴上唇而翘,并且长于下唇,龙头硕大、额部隆起、大目圆睁,龙口前有火焰珠,龙鼻端呈“如意形”,这是典型的明初闭嘴龙造型。

马渭源、郑自海、郑宽涛等专家说得更干脆、更直接:“古墓舍利塔底座的纹饰以及墓碑底座的纹饰,与明孝陵的各个构件纹饰极为相似。”

言下之意,古墓里埋的高僧,应该还有另一个身份——明朝皇帝。

而除了建文帝,其他明朝皇帝的陵墓均为世人所知,即,这座墓主人的矛头指向,便是于靖难之役后失踪了的建文帝!

想想看,“御赐金襕佛曰圆明大师第三代沧海珠禅师之塔”中,“圆明”或是“明朝和功德圆满”之意,也指早年出家的朱元璋。“第三代”是孙辈,与朱允炆的身份暗合。“沧海”有神州一统的隐喻,“珠”暗指“墓主姓朱”,那沧海珠禅师是建文帝的可能性非常大。

说起来,关于建文帝流落到建福,还是有些史学痕迹可考的。

明末清初学者查继佐在他的史学力作《罪惟录》里提到过这们一件事:明成祖的心腹使者郑曾在福州的雪峰寺遇上了正在逃亡中的建文帝。郑和握有数万兵马,正准备下西洋。建文帝有意招揽郑和跟随自己共抗明成祖,但郑和一边给建文帝揉着脚一边哭着说:“我不能!”随即就离去。

清康熙二十二年纂修的《江宁县志》中则载:“三宝太监郑和墓,在牛首山之西麓。永乐中命下西洋,有奇功,密知建文踪迹,回朝皆奏不闻,史称其有隐忠云。”

宁德金涵畲族乡上金贝村虽属闭塞落后的山区,但与雪峰寺相距不过三个小时的车程而已。

由于古人笃信风水学,在大胆的推测和有史料支撑的前提下,专家们请人通过罗盘定位,发现,这座墓地坐癸向己,夹藏在两座翠绿的山丘之间,墓前有清溪流水,水出巽口,正是当地人所说的“金水河”。这种布局,和明成祖长陵坐向完全相同!

这一结论,让众人兴奋无比,千古之谜,就要告破于眼前。

明史专家马渭 兴致勃勃地说:“我们现在所见到明朝皇家陵寝和宫殿建筑前都有金水河,河上有金水桥。换句话说,金水河与金水桥是皇家阳宅与阴宅必备组成部分。现在,这古墓前的涧溪居然叫金水河。当地人还说,河上原先还有三条桥,叫金水桥,前些年山洪大爆发被冲毁了。由此,我们更加有理由确信,这里就是建文帝最后的归宿。”

墓主“沧海珠禅师”如果真是建文帝,那他的禅隐之地在哪儿呢?

专家们把目光投向了宁德市蕉城区霍童支提寺。

支提寺内有“千尊铁铸圣像”、大殿后堂所挂有一块署“敕赐华藏寺大明永乐五年钦差太监鼎建禅林”之匾、以及收藏有一大块明代的木刻拓片。

虽然该木刻板以前曾被当地农民作为栏猪的猪圈板,其上面的好多文字与部分图像已经被猪啃掉,但还是能大致看到木刻拓片上剩下的一些图像——郑和航海舰队的盛大境况和部分字样,如:“尊宿澄鉴荷南宋荥封于嘉定迨我”、“成祖文皇帝握乾符以昇位泽被九流”、“仁孝皇太后体坤德以资他恩隆三宝”、“圣像铸千尊”、“郑和”等字样。

而谈迁《国榷·成祖永乐五年》卷十四有记载:徐皇后(即上引木刻拓片上的仁孝皇太后)崩于永乐五年七月乙卯日,同年的九月壬子日“太监郑和还自西洋”。

将上述材料综合起来看:大约在永乐五年七月前,明成祖的老婆徐皇后下旨给宁德霍童支提寺即当时的华藏寺捐赠千尊铁铸佛像。即郑和于永乐五年九月以后曾护送千尊佛像到过宁德霍童支提寺。

哪又是什么样的人物惊动了徐皇后、致使她下旨捐赠千尊铁铸佛像呢?

支提寺僧人出示了一件明代的奇特袈裟。

僧人们说,这件袈裟原本为支提寺收藏,后来流失到了民间,大约在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由支提寺的方丈用120斤的地瓜干从一个当地农民手里换回来。

看到这件袈裟,专家们的眼睛立刻瞪圆了。

袈裟“横幅”上有9条五爪龙,正中间有5条五爪龙,意寓“九五之尊”的龙饰袈裟,这是只有皇帝才能享用之物。

僧人们还说,曾有老百姓在支提山挖到玉碗、玉筷、玉盘等皇家器物。

南京大学教授、明史专家潘群教授考证:这件袈裟应是曾做过和尚的元太祖朱元璋之物,因为,袈裟裙摆底部22盏宫灯的图案,一个‘福’字重在八个‘寿’字之上,暗喻着朱元璋的小名。建文帝出逃时匆忙披上这件袈裟假扮和尚逃走。

在潘群教授考证结论的基础上,马渭源断言:上金贝墓塔的真正主人,就是建文帝,舍利塔上的莲座装饰,是大明皇帝、皇后、皇太子和诸皇子等皇家主要成员享用的;塔的须弥座造型,也是明初的风格,与明故宫、明孝陵的须弥座底部造型相类;墓前的龙刻构建符合大明皇家规制。

如果说,2008年上金贝古墓刚被发现时,专家们的断言还为之过早。

那么,又经过了六年多时间的沉淀及考证,我们再来看看专家们的最终结论。

2014年9月3日,宁德市举行了隆重的建文帝文化研讨会,邀请到了省内外的20多位专家学者对建文帝的逃亡踪迹进行探讨,以证实建文帝踪迹的最后结果。

与会专家综合了各方面证据,基本已确定建文帝逃出宫后在宁德终老的结论,并给出了建文帝出亡路的具体线图:建文帝出亡走水路,从江苏太仓刘家港出海,沿浙江近海南下,一度在温州港停靠并曾上岸过。然后继续南下,第一个目的地是福建福宁(今霞浦县)的大京千户所。后来战事来的太快,郑和的10万楼船水军已经到达,两军交战,建文军败绩,建文势力通过三都澳撤向宁德(今蕉城)腹地。

将建文帝生死600年悬案揭出水面的证据有:

一、宁德蕉城区上金贝古墓的规制、格局、构件、构件纹饰均体现了明代皇陵的特点,

二、宁德霍童支提寺珍藏的云锦袈裟为明初御用之物,应为朱元璋赐给建文帝的宝物;

三、追随建文帝出亡而不知所踪、被浙江郑义门苦苦寻找了600年的重臣郑洽,被发现为宁德市蕉城区郑岐村的开基始祖,2010年该村郑氏到浙江浦江认祖归宗,直接证实了郑洽随建文帝出亡宁德的史实;

四、明永乐年间,宁德地区的寺庙突然被大规模焚毁,僧人被大量杀害;

五、建文朝殿前三品指挥使、锦衣卫总管杜华泗,国子监生林绍斋均归宿闽东;

六、明永乐年间,宁德地区的人口突然锐减,史书却无天灾的任何记载;

七、永乐初年,身负“踪迹建文帝”使命的郑和蹊跷到访福州雪峰寺和宁德支提寺的实物与文字资料;

八、宁德各地古地名及尼姑庵中供奉“万岁万岁万万岁”神祗牌的奇特现象;

九、明代宁德各地史志中《寺观》、《杂记》编章的有意缺失;

十、建文帝贴身武将余六府宗祠、墓葬、余氏族藏古画等隐藏的建文帝信息;

十一、宁德各地发现的17处神秘地室秘道;

十二、延续600年的“国母亭”祭祀礼仪及“国母乞讨寻儿”传说;

十三、宁德各地代代相传有关建文帝的民间故事传说。

宁德虎贝旅游景点旗山 宁德虎贝风景区

1. 宁德虎贝风景区

蕉城区,位于中国海岸线和太平洋西岸中点,又处于大长江经济板块与粤港大珠江经济板块的融汇中心点。北纬26°31′—26°58′,东经119°08′—119°51′。

  地处闽东山地北部,为鹫峰山东坡,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呈阶状下降,大部地区海拔500米以上,为沿海地势最高的县市。全区最高峰第一旗,海拔1479米;东部高丘陵坡度较大,多直逼海岸。霍童溪两岸和部分沿海分布低丘陵、河谷冲积平原和断续海滨平原。岛屿20多个

2. 宁德虎贝古镇

黄家蒸笼是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虎贝乡黄家村祖传的传统工艺艺术产品,由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熟洋村人黄一府发明始创,至今有900多年悠久历史,黄家蒸笼的制作工艺是柳杉片手缚技艺的典型遗存,在全国民间手工艺中独树一帜,仍一脉相承,堪称民间传统手工艺中的“活化石”,2009年,黄家蒸笼传统手工技艺被列入第三批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正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4月18日,虎贝黄家蒸笼协会正式挂牌成立,40多家黄家蒸笼企业结成一体,共谋蒸笼行业发展,至此,黄家蒸笼重又引起许多人的关注。黄家蒸笼产品远销韩国、日本、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黄家蒸笼:流传千年的古老手工技艺    虎贝乡是我市蕉城区的“好西乡”,距离市区约50公里路程,过去,这里由于距离蕉城区比较偏远,少有人了解。而由乡政府所在地西去20多公里,位于蕉城古田屏南三县交界的黄家村就更少人至了。黄家是虎贝乡的大村,这里至今仍流传着一种古老的传统手工技艺——黄家蒸笼制作工艺,这是柳杉片手缚技艺的典型遗存,在全国民间手工艺中独树一帜。    漫步在黄家村中,可见其中散布着许多家庭式作坊。许多人家里的大厅、房间里层层重叠着摆满了高过人的蒸笼。这些蒸笼大多由柳杉和竹片制成,大小规格不一。小的只有人的一个巴掌大,刚好能放入一个包子;大的一笼可以装入上百个馒头肉包。村民说他们以前还生产过一个台湾老板定制的巨型蒸笼,制作的时候,整个人站在笼箍里面,都还不用低头。    除了大小不同,蒸笼的形态和工艺也各有所异,这些来自北京、上海、台湾、香港和国外的不同订单产品中,有的底屉用的是竹木,有的是陶瓷等,有的笼箍用上了闪亮的铝片,显得更为精致、时尚。如今,随着生产工艺的发展,蒸笼还成为了品种多样的工艺品。    黄家蒸笼采用柳杉、毛竹、水藤等特殊材料制作而成,其制作技艺,看似简单,却能使其具备易熟保温、透气不馊、造型美观、轻便耐用等优点,用它蒸出来的米饭有一股特有的清香味道,并久置不馊,因此,它一直是闽东百姓喜爱的蒸食佳品,在外国人眼中,它是无化学毒性的良好蒸熟器。    工序80多道,关键环节还靠手工    在近年中,黄家蒸笼的生产工序逐渐被一些机械设备代替,但是,许多关键环节还是要靠手工才能完成。    黄小化是黄家村的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他从爷爷的手上传承了这项技艺。他熟练地将一个个圆形的底座安入腰箍中,不一会儿就完成了好几个,他说就这道工序,他一天一般能够安装三十到六十个,但这只是制作黄家蒸笼诸多环节中的一道小工序,事实上,黄家蒸笼的制作技艺相当复杂。    “黄家蒸笼的制作技艺,看似简单,实则繁难精湛,要凭手工制作出合格的产品绝非易事。”黄北梨(现黄家村党委书)介绍说,以制作一只内径为25厘米的代表性蒸熟器“饭甄” 例,大体来说,先后要经过盘制腰箍、盘制上下墩、盘制底座(即水座或下包)、盘制笼盖、插板、制底屉等工序,最后才能完成一只完整的蒸笼。而每个环节,又包含着十多道小工序,制作一只原生态的黄家蒸笼,从备料到最后装入底屉完工,需要多达80多道大小工序。一位师傅要花上整工二日,才可制作出一只二斗装(15市斤)的“饭甄”。    “我们要选用的是多年生的杆直、节长、无虫蚀的成竹,按要制作的大小规格截成一定的长度。”在该村的一处厂房内,一个村民正在用刀熟练地将一段竹子破开,他介绍,先要将竹子开片、去青,制成宽几厘米的竹片,然后将竹片放到刨床上进行刨光。“过去,这些都是由人工用刀细细加工的,没有多年的经验和手艺可不行,现在生产技术先进了,有了机床,加工就省力多了。”    竹片经过机床刨光后,就成为规格一致、薄而柔韧的竹片了,但这些竹片还不能马上就用,还要经过蒸煮、晾晒、风干,去除多余水分,这样做成的蒸笼才能耐久而不变形。用柳杉片制作的流程也与此大同小异。    盘制腰箍也是一道精巧的工艺,其内径的大小决定蒸笼的大小和容积,其上下沿需分别与上下墩对接,吻合紧密是最为关键的。这些腰箍没有用一根钉,而是用藤条等绑定。首先,将竹片或柳杉木条,按规格盘成一圈或两圈,然后在接头处用钻子打上孔洞,再用藤条穿过其中绑定。这些孔洞的个数和排列也是有讲究的,总体说来,有三孔、五孔、七孔,乃至十二孔,不同的孔洞,藤条的绑系方法也不一样,从而显现出多种美观的图案,既实用又起到装饰作用。    腰箍制成后,还要盘制上下墩、盘制底座(即水座或下包)等。蒸笼的底屉大多也是用竹子制成的,将竹片按一定形状切削,打孔后,用竹子穿过其中,或用藤条连结起来,然后裁成适合蒸笼规格的圆屉。过去没有机器的时候,这些都是纯手工完成的,现在有了机器,工人只要将一叠的笼屉放在机床中,脚一踩,机床铡刀落下,就裁出一片片圆底来。    盘制笼盖也是一项技术活,将柳杉木条盘成盖头圈后将盖板压入,使之与上墩伸出的突出部紧密吻合。笼盖子则是用薄竹条编制后裁切而成,在传统的手工生产中,不同的编制方式显现出来的花样也有好多种,各有特色。    最后一道工序,是将做好的蒸笼进行晾晒、打磨,去除毛边等,有的还要烙上产品标识,就可以进行成品蒸笼包装了。   口口相传900多年,宋时技艺重放光彩    说起黄家蒸笼的风光历史,黄北梨充满了自豪。据介绍,黄家蒸笼手工技艺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它早在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由石洋村人黄一府发明始创。它用原始的方法、原始的工具,并且口口相传,手把手教,有的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子承父业的传承方式,却能经过绵延不绝的流传,至今仍一脉尚存,堪称民间传统手工艺中的“活化石”。    据资料记载,石洋即是黄家村的古称,又称熟洋。当地海拔800多米,山岭连绵,潮湿多雾,气候湿润,尤其适合柳杉和竹子生长。丰富的柳杉资源,为黄家蒸笼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原材料,在黄家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蒸笼,至清朝乾隆年间,更能制作包括蒸笼在内的碗、杯、盘、盒、碟、瓶、壶等日常器用,这些柳杉制品均可做到随物赋形,争奇斗艳,有的甚至成为当时的贡品。到上个世纪末,闽东许多农家人中,还能经常见到使用这些日常器具。    旧时,黄家村人都是用一副挑担挑着做蒸笼的工具、材料,走街串巷现场制作 在闽东各县小有名气,但这并非村民的主导产业。上世纪七十年代,黄家村村民黄北柱办起了黄家村历史上的第一家蒸笼厂。    真正形成黄家蒸笼产业规模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1992年,有一位台湾客商,在外地看到了黄家蒸笼,感觉手艺不错,就找上门来,要求订做一批竹蒸笼。那次,全村不但圆满完成了订单,很多年轻人还借着这一成功启示,纷纷办起了自己的蒸笼厂。黄家蒸笼的产业从此不断壮大,走出了国门,远销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地。   近年来,随着行业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村民回乡从事和发展这一行业,如今,在黄家村从事蒸笼制作的家庭达到约三四百户。黄家蒸笼成了黄家村的主导产业,如今,“黄家蒸笼”这一传统手工技艺在品牌传承的道路上越走越顺,这项古老传统技艺得到了许多有识之士的重视,有关部门提出了“五年保护计划”,希望能延续这一千年手工绝技。

3. 宁德市虎贝镇旅游景点

宁德虎贝养殖生猪,鳗鱼,鸡

4. 宁德虎贝景点

宁德那罗寺好玩,它在宁德蕉城区虎贝乡东北部,从支提寺西南行10公里,可达那罗头。那罗岩在狮子峰间,属支提山西脉。此峰突起九个小峰皆似狮子,或仰吼,或蹲伏,其中有一小峰最像站立的雄狮,威武异常,那罗寺就建在这只雄狮嘴里,也就是建在形像狮嘴的石窟中。这个神工鬼斧开凿的大石窟宛如雄狮张开了大口,那罗寺就象雄狮嘴里含着的玲珑小球。

寺院以石岩为顶,不盖片瓦,岩上雨露只能滴在廊前3米多远的地方,四周层峦迭嶂,阳光照不到。寺院清冷异常,不见蚊、蝇,也没一丝蛛网,堪称一块“净土”。

寺内佛像雕工精巧古朴,寺周古树挺拔,银泉飞溅,景物清秀。寺前涧水清沏见底,倾听淙淙流水,放眼岩头悠悠行云,令人心旷神怡。

5. 宁德虎贝草场

天湖村平均海拔900以上。

地处蕉城区洋中镇的边远山区的天湖村平均海拔900米以上,全村230多户1000多人,有9个村民小组。 在十多年前,这里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群众致富门路不广,村民人均收入不足千元。1996年,在当地政府的帮扶下,天湖村引进了高山反季节蔬菜新品种进行试种植,通过两年时间的摸索,逐步掌握了新品种的种植技术,老百姓意识到了高山气候的优势,开始规模种植夏阳大白菜、海南红茄子、田瓠等反季节蔬菜。

6. 宁德虎贝一日游

《四季笋》的作者是陈普。

陈普,字尚德,号惧斋,世称石堂先生。南宋淳佑四年(1244年)生于宁德二十都石堂(今属蕉城区虎贝乡梅鹤、文峰等村)。

南宋著名教育家、理学家,其铸刻漏壶为世界最早钟表之雏形。

7. 宁德虎贝镇哪里好玩

  1936年10月的一天,闽东特委组织部长阮英平率领闽东红军独立师第三纵队120余人,从连江、罗源一带山区转战宁德,来到宁德虎贝乡东源村。这里山高林密、群峰环抱,中间低凹如碗,错落着几十座低矮的土屋,居住着40多户贫苦农家。部队抵达这个根据地小山村时,正值中午时分,寂静的山村顿时沸腾起来。村民们奔走相告,欢呼雀跃地迎接红军的到来,并热情帮助部队生火做饭。

突然间,“啪!啪!”几声刺耳的枪声划破山谷的宁静。哨兵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国民党保安队已从桥头方向悄悄向我驻地进袭!”“敌情不明,不打无把握之战,撤!”阮英平下达了命令。部队迅速地从东源村后门山一条通往霍童镇桃花溪的小路撤退。部队刚抵山岔路口,又冒出一股敌人。原来,敌人在探明第三纵队驻地后,立即 出省保安团3个连的兵力,分别从桥头、桃花溪、林口三个方向包抄过来,企图把红军部队一网打尽。

激烈的战斗打响了。从桃花溪方向来的敌人刚和红军交火,来自桥头的敌人也向我方猛烈开枪射击,密集的子弹发出”嗖嗖嗖“的响声从头顶飞掠而过。敌军在机枪的掩护下,一次又一次疯狂地向红军发起进攻。尽管红军战士骁勇善战,但敌方武器装备精良且人数众多,这样面对面作战,只会造成更大的伤亡。阮英平果断地下令:”撤!快向后山撤!“战士们向百丈岩方向且战且退,寻找突围机会。

百丈岩与东源村隔着三个小山包,当红军到第二个小山包时,敌人再次蜂拥而上,来势异常凶猛。危急关头,阮英平立刻作出决定:分出小股兵力突击抢占百丈岩制高点,居高临下吸引敌人火力,掩护主力部队突围。于是二支队长阮吴近率领20多名战士奋勇突进,战士们像猛虎般向崖顶冲去。在靠近百丈岩时,突然岩顶上泻下了密集的子弹,几位战士当即中弹,其余战士则被猛烈的火力压在岩石下。原来,狡猾的敌人早已调遣了一个排的兵力,从百丈岩后坡登上岩顶,埋伏在隐蔽处,等红军撤到这里,就与山下几路追兵一起夹攻。

情况万分危急,若在短时间内不能消灭岩顶敌人,红军战士将处于四面受敌的绝境。此时的阮吴近心急火燎,只见他怒吼一声:“同志们,跟我上!”就奋不顾身地一手紧握手枪一手挥舞大刀向前冲。刹时,20多名战士紧跟着支队长像离弦之箭一样,霍地跃起,迎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冲向岩顶。勇士们的手榴弹接二连三地在敌群中开花,双方在岩顶展开了一场短兵相接的恶战。子弹打光了,英勇的战士就与敌人展开了肉博。有的紧握枪托砸向敌人的脑袋;有的掐住敌人的脖子往死里扣;有的紧紧咬住敌人的手脚不放;有的与敌人抱在一起滚下悬崖……然而终因寡不敌众,最后剩下九名战士被逼退到百丈岩的悬崖边。身后是百丈深渊,面前是一群张牙舞爪地狂叫“抓活的,抓活的”的敌兵。阮吴近等九名壮士视死如归,他们不愿落入敌手,毅然砸烂枪支,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纵身跳下了悬崖。

英雄的鲜血染红了百丈岩。

1993年,叶飞为“百丈岩九壮士”题词:“百丈英风”。

附:百丈岩九壮士姓名

阮吴近,周宁县玛坑乡东坑村人,时年23岁;

冯廷育,蕉城区洋中镇前路村人,时年34岁;

余深德,蕉城区九都华镜村人,时年23岁;

高细瑶,蕉城区九都赖岭村人,时年20岁;

谢兆量,蕉城区九都赖岭村人,时年19岁;

何帮灿,周宁县礼门乡洋坪村人,年龄不详。

另有三位红军战士姓名不详,成为无名英雄。

宁德虎贝革命景点 福建宁德虎贝景区

1. 福建宁德虎贝景区

您好,我是闽东(宁德)的资深导游,从我的角度给您建议,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参考。

闽东的特色是山海大观,有山有水,如果您来宁德,我会首荐去5A景区走走:

1.太姥山: 特色——石,洞,白茶。

花岗岩地貌,山石肖形肖物,山洞宛如一线天颇有乐趣,太姥娘的传说和白茶原产地也是其亮色。这里可以待半天~一天,山上停车场也有过夜的酒店。

景区售票处~动车站6公里。

我个人蛮推荐爱喝茶或者感兴趣的朋友,去绿雪芽、品品香这种品牌在山上的白茶庄去品尝品尝正宗的福鼎白茶,了解茶文化,茶园走走,有的茶庄有住宿功能。

2.鸳鸯溪景区(宜洋)——瀑布,崖上栈道

紧邻白水洋——亲水天堂,可以买联票(白+鸳)。白水洋是宽谷,巨石铺就平坦河床,水位只到脚踝处,可以踩水和人体冲浪,适合在6-9月玩耍。

鸳鸯溪是峡谷,瀑布众多且优美,可以去看看。有体力的话走全程,走走停停3.5小时左右,返程累了可以电梯代步一部分(自理)。

3.4A 周宁鲤鱼溪——古村,鲤鱼文化,祠堂文化,夏日百亩荷花

人鱼共乐,世界上唯一人给鱼修塚作祭文的地方,也有个很多牌匾的郑氏宗祠。推荐春夏去走走。这里海拔很高,夏天非常舒服。附近有不错的度假村(仙风山,提供住宿餐饮,运气好可以看日出云海)。也可以在县城里住住,附近有4A——九龙漈(登山看瀑布)。远一点有个陈峭,是鸳鸯溪景区的对岸,不互通。

4.古村 福安廉村——进士村,廉政文化,古官道,家风家训。

福建第一位进士诞生于此,两宋间出了20多名进士,无一贪官污吏,廉洁美名远扬,古村保护得还不错,有些古道、农舍、祠堂都挺有意思,3月中旬有成片油菜花颇壮观。暂时免费,可以看看。

附近有虎头村赏桃花(3月下旬)、溪塔葡萄沟(6-7月)、4A白云山。

穆阳镇上可以尝到好吃的福安风味、小吃。

5.霞浦日出日落: 摄影点比较多,感兴趣的话另外说。要看日出日落要挑好天气啊。东壁,花竹,北岐,盐田,沙江,杨家溪,半月里(畲族)等。

八闽海鲜出霞浦,不要错过。

这里的民宿也是非常有名,多在摄影点附近,基本结合海洋元素。

6.刺激一点的: 九鲤溪户外运动乐园,犀溪漂流等。

因为不知道您的喜好,是否个人出行,就把我认为比较有意思的一起罗列。如果有感兴趣的景点可以告诉我,您的喜好,自驾还是公共交通出行,时间,给您建议路线。

安。

2. 宁德虎贝一日游

几番归鸟。

出自宋.陈普《归鸟》“紫山青嶂尽如家,负日冲烟复带霞。今古乾坤秋一幅,几番归鸟与栖鸦。”

陈普,字尚德,号惧斋,世称石堂先生。南宋淳佑四年(1244年)生于宁德二十都石堂(今属蕉城区虎贝镇梅鹤村、文峰村)。南宋著名教育家、理学家,其铸刻漏壶为世界最早钟表之雏形。

3. 宁德虎贝百丈岩风景区

  1936年10月的一天,闽东特委组织部长阮英平率领闽东红军独立师第三纵队120余人,从连江、罗源一带山区转战宁德,来到宁德虎贝乡东源村。这里山高林密、群峰环抱,中间低凹如碗,错落着几十座低矮的土屋,居住着40多户贫苦农家。部队抵达这个根据地小山村时,正值中午时分,寂静的山村顿时沸腾起来。村民们奔走相告,欢呼雀跃地迎接红军的到来,并热情帮助部队生火做饭。

突然间,“啪!啪!”几声刺耳的枪声划破山谷的宁静。哨兵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国民党保安队已从桥头方向悄悄向我驻 进袭!”“敌情不明,不打无把握之战,撤!”阮英平下达了命令。部队迅速地从东源村后门山一条通往霍童镇桃花溪的小路撤退。部队刚抵山岔路口,又冒出一股敌人。原来,敌人在探明第三纵队驻地后,立即派出省保安团3个连的兵力,分别从桥头、桃花溪、林口三个方向包抄过来,企图把红军部队一网打尽。

激烈的战斗打响了。从桃花溪方向来的敌人刚和红军交火,来自桥头的敌人也向我方猛烈开枪射击,密集的子弹发出”嗖嗖嗖“的响声从头顶飞掠而过。敌军在机枪的掩护下,一次又一次疯狂地向红军发起进攻。尽管红军战士骁勇善战,但敌方武器装备精良且人数众多,这样面对面作战,只会造成更大的伤亡。阮英平果断地下令:”撤!快向后山撤!“战士们向百丈岩方向且战且退,寻找突围机会。

百丈岩与东源村隔着三个小山包,当红军到第二个小山包时,敌人再次蜂拥而上,来势异常凶猛。危急关头,阮英平立刻作出决定:分出小股兵力突击抢占百丈岩制高点,居高临下吸引敌人火力,掩护主力部队突围。于是二支队长阮吴近率领20多名战士奋勇突进,战士们像猛虎般向崖顶冲去。在靠近百丈岩时,突然岩顶上泻下了密集的子弹,几位战士当即中弹,其余战士则被猛烈的火力压在岩石下。原来,狡猾的敌人早已调遣了一个排的兵力,从百丈岩后坡登上岩顶,埋伏在隐蔽处,等红军撤到这里,就与山下几路追兵一起夹攻。

情况万分危急,若在短时间内不能消灭岩顶敌人,红军战士将处于四面受敌的绝境。此时的阮吴近心急火燎,只见他怒吼一声:“同志们,跟我上!”就奋不顾身地一手紧握手枪一手挥舞大刀向前冲。刹时,20多名战士紧跟着支队长像离弦之箭一样,霍地跃起,迎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冲向岩顶。勇士们的手榴弹接二连三地在敌群中开花,双方在岩顶展开了一场短兵相接的恶战。子弹打光了,英勇的战士就与敌人展开了肉博。有的紧握枪托砸向敌人的脑袋;有的掐住敌人的脖子往死里扣;有的紧紧咬住敌人的手脚不放;有的与敌人抱在一起滚下悬崖……然而终因寡不敌众,最后剩下九名战士被逼退到百丈岩的悬崖边。身后是百丈深渊,面前是一群张牙舞爪地狂叫“抓活的,抓活的”的敌兵。阮吴近等九名壮士视死如归,他们不愿落入敌手,毅然砸烂枪支,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纵身跳下了悬崖。

英雄的鲜血染红了百丈岩。

1993年,叶飞为“百丈岩九壮士”题词:“百丈英风”。

附:百丈岩九壮士姓名

阮吴近,周宁县玛坑乡东坑村人,时年23岁;

冯廷育,蕉城区洋中镇前路村人,时年34岁;

余深德,蕉城区九都华镜村人,时年23岁;

高细瑶,蕉城区九都赖岭村人,时年20岁;

谢兆量,蕉城区九都赖岭村人,时年19岁;

何帮灿,周宁县礼门乡洋坪村人,年龄不详。

另有三位红军战士姓名不详,成为无名英雄。

4. 宁德市虎贝镇旅游景点

宁德市蕉城区有16个乡镇。分别是虎贝、洋中、石后、金涵、蕉南、蕉北、城南、飞鸾、三都、漳湾、七都、八都、九都、赤溪、霍童、洪口。

5. 宁德虎贝风景区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虎贝乡岩柄村南洋邮编:352114

6. 福建宁德虎贝景区介绍

汽车北站主要班车:福安、屏南、古田、周宁、赛岐、甘棠、下白石、穆阳、松罗、湾坞鼎信、大唐火电厂、 咸村、代溪 、鹤塘 、大甲、霍童、 虎贝、闽坑、赤溪、洋中、

汽车南站主要班车: 北京、广州、武汉、湄潭、洛阳、贵阳、南宁、四川宜宾、四川泸州、江西景德镇、柳 州、福州、厦门、德化、莆田、泉州、石狮、建瓯、武夷山、永安、福清、平潭、罗源、连江、长乐、长乐机场、南平、邵武、霞浦、福鼎、柘荣、寿宁、三沙、

7. 福建宁德虎贝镇

占地面积52平方公里!

支提山位于宁德市城西北50公里,南距福州市127公里。虎贝镇区东北侧,与宁德第一旗山为邻,“支提”为梵文“聚集福德”之意,《华严经》载有“不到支提枉为僧”之言,故天底下云游僧侣,多上山去朝拜。唐天宝六年(747年),册封天下名山时,将霍桐山洞列为三十六洞天之一。而处于支提山西的支提寺,是整个霍童山的中心,也是支提出观赏胜景的中心。游客先乘车到宁德市,再转车到景区。

8. 宁德虎贝镇哪里好玩

国庆期间景区赏花很不错,空气新鲜,很适合休闲游览。

宁德旗山,位于蕉城区虎贝镇堂义村后山,因其形如迎风招展之旗而得名。旗山海拔1479米,为宁德最高峰,故又称“第一旗山”。因海拔高,境内山峦起伏,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高山气候与风景,山的一侧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另一侧则是绵延百里的高山草甸(白溪草场)。而在这样一片蜿蜒几个山头的绿色海洋里,火红的杜鹃花正开得如火如荼,穿行在杜鹃花丛中,高山和风都会被你丢在脑后。

9. 福建宁德虎贝景区在哪里

游乐场,动物园,植物园,山顶公园,生态田园景区,农场景区,滑雪景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