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宅大蒜

古宅大蒜是古宅大蒜福建厦门翔安区新圩镇古宅村的特产。

厦门市翔安区新圩镇古宅村现有1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400人,耕地面积3000亩。古宅一带村落,地处丘陵,隆冬风大,湿度较低,土壤疏松深厚,很适合大蒜生长。如今古宅大蒜已有1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村民农业生产的主导产品,村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全区3000多亩耕地均以种植大蒜为主,目前带动本区及南安市周边村共发展种植面积约9000多亩的规模,年产值6000多万元。作为驰名特产,“古宅大蒜”以其瓣大皮薄、味道香辣的独特优点和杀菌健胃等药用功效,风靡闽粤两省和港澳地区,远销新加坡、比利时、斯里兰卡、菲律宾、日本等国,是厦门市出口创汇蔬菜品种之一。

古宅大蒜于1992年通过形成福建省地方标准化FDB/NY92栽培管理技术,1999年青蒜通过形成福建厦门农业标准规范DB/XNY7.0-1999的无公害指标,2002年向国家商标局注册了“古宅”商标,树立自己的品牌,充分发挥品牌效应。目前村民正积极组织筹措成立“厦门市翔安古宅大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将进一步推动大蒜生产的有序经营,为实施“市场+合作社+农户”的经济模式打下良好基础。

专家指出,古宅大蒜有三大优势可利用。首先是季节优势,青蒜苗出口刚好可以弥补东南亚市场季节需求缺口,我国苏北和鲁南地区大蒜主要是以蒜薹和蒜头形式出口,并且集中在5月~6月下旬出口。此时正好是东南亚国家青蒜苗收获季节。古宅大蒜则不同,它的播种季节在每年8月~9月,到10月~12月进入采收。10月下旬开始,到来年的2月,为青蒜苗出口季节。这时刚好可以进入东南亚国家,供应春节和元宵市场。其次是品牌优势,目前种植地集中于厦门市翔安区新圩镇古宅村及周边一带的“古宅大蒜”,味道独特,辛辣、味浓厚、耐寒,为国内上好的品种,质量达到无公害标准,它在口感上迎合了东南亚国家居民饮食习惯。第三效益优势也是青蒜苗出口取胜的“秘诀”。东南亚春节大蒜市场的年需求量为2000多吨。从价格看,厦门青蒜苗市场收购价约为1300元/吨,其在东南亚市场的销售价格更是高达6000~7000元/吨。据悉,2001年以来大蒜出口主要输往东南亚,并且多是供应春节、元宵节的市场需求,其中以马来西亚最多,占49%,其次分别为日本(21%)、新加坡(17%)。

古宅大蒜

厦门市翔安区新圩镇经济发展服务中心

12877116

大蒜(新鲜蔬菜)

大芦村古宅景点等级 大芦村古宅景点等级划分

1. 大芦村古宅景点等级划分

1、钦州八寨沟 2、钦州三娘湾 3、大芦村古宅 4、三宣堂(刘永福故居) 5、钦州六峰山 6、钦州椎林叠翠 7、钦州刘永福故居 8、钦州麻蓝岛 9、钦州冯子材故居 10、钦州灵东水库

2. 大芦村古宅旅游

钦州的主要景点有:海不扬波,阳光明媚的三娘湾,这里的白海豚是钦州人最大的骄傲,也是摄影的绝佳题材;有南国蓬莱之称的海上风景名胜区七十二泾,泾如玉带,岛如明珠的七十二泾美景如织,世界上最大的孙中山铜像就伫立于此;海有海上仙山麻蓝岛、山峦叠翠的六峰山、古迹众多的大芦村古宅以及爱国名将刘永福、冯子材故居等。

3. 大芦村景区

广西灵山县佛子镇位于县城东部11公里,辖区总面积为162.5平方公里。下辖1个社区,佛子社区,和17个行政村,它们是:佛子村,桂山村,新塘村,大坡村,府灵村,龙渊村,芳兰村,象山村,泗洲村,五一村,将加村,元眼村,清湖村,睦象村,新村村,辣了村,大芦村等17个行政村。

4. 大芦村古宅摄影图片

钦州市冬暖夏凉,气候宜人,依山临海。钦州风光明媚,古迹众多,文化灿烂,自古以来就成为桂南著名旅游胜地。她以其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不少旅客。钦州最佳旅游时间:钦州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热量充足、雨量丰沛,年均气温22℃,一年四季皆可旅游。值得一提的是,每年10月至11月会有大量的白海豚游弋在钦州的三娘湾,是喜好猎奇的旅游者不可错过的时机。      钦州旅游景点有30多处,钦州的主要景点有:海不扬波,阳光明媚的三娘湾,这里的白海豚是钦州人最大的骄傲,也是摄影的绝佳题材;有南国蓬莱之称的海上风景名胜区七十二泾,泾如玉带,岛如明珠的七十二泾美景如织,世界上最大的孙中山铜像就伫立于此;海有海上仙山麻蓝岛、山峦叠翠的六峰山、古迹众多的大芦村古宅以及爱国名将刘永福、冯子材故居等。    钦州在明朝和清朝曾两次评过钦州八景,第二次评定至今已有300多年。现经钦州八景评审委员会审定,选出了钦州新八景。分别是:王岗春色、六峰缀秀、龙泾环珠、刘冯宝第、灵东浴日、麻蓝仙岛、越州天湖、椎林叠翠。 参考文献:旅游问答

5. 大芦村古建筑群

广西,钦州,古称安州。

秦时期属象郡辖地。南北朝宋代时期置宋寿郡,梁代设安州。隋开皇十八年,改安州为钦州,取“钦顺之义”,一直沿用至今。

这里是岭南广府文化重要的兴盛地、传承地之一。

一起来看看这片美好土地上的最美7处古村落。

1 平马古村

位于钦州市浦北县小江镇。2015年4月,平马村入选“第一批广西传统村落名录”。在村里,要数大朗书院最有看头。

据专家考证和县志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期,浦北县境内已有先祖繁衍生息。随着越州政权在此建立,浦北的传统村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千百年来,传统村落的演变孕育了源远流长的越州文化、底蕴深厚的陶瓷文化、根深蒂固的书院文化、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特色鲜明的生态文化,也给浦北传统农耕文化留下了宝贵的证据和财富。

浦北县小江镇平马村(行政村)下辖25个自然村,面积0.8平方公里,人口6380人,姓氏有李、吴、黄、张四大姓,系小江镇人口最多的大村庄。据村中八旬老者说,大概形成于1780年代,距今约230多年,在明清时期从闽粤赣迁徙而来。

大朗书院始建于清朝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是浦北县清代兴建的16所书院中保存最完整的书院,客家文化浓郁 ,书香古风犹存,是一座古老的中原建筑文化和岭南建筑文化相交融的建筑群。大朗书院正门两旁嵌挂阳刻“大成声振尼山铎、朗润文方浦水珠”的对联,清晰如新。院内共有方石柱10条,圆型南木柱4条,全部阴刻有“大朗”字头的对联。

大朗书院园林结合,景色宜人,坐北向南,属于单檐硬山式砖木结构。设计高雅、别致、美观。抬梁式屋架,梁架不设斗拱,整个书院建筑布局紧凑,庄重古雅,具有岭南古建筑轻巧秀丽的风格。

2 马肚塘古村

灵山县马肚塘村,是佛子镇佛子村委会的一个自然村,该村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规模庞大的清朝客家古宅群。

马肚塘村于清朝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刘永广定居于此,创建住宅两全堂(即祖屋),主体建用地1330平方米、高广的屋舍,前后出檐,内为走廊,外作屋阶,经內廊两端的界门可进出大、小边的副院,讲求通风采光,规整实用坚固,朴素不失奢华。

现在古宅群包括两全堂(祖屋)、三多堂、三才堂、四宝堂、五福堂、六彩堂6个群落,主体建筑占地总面积10423平方米。

斑驳的屋墙,长满青苔的天井,刻画了200多年岁月的老屋里你一定想不到竟然还有人住着。每个堂的建筑都是客家围屋样式,格局方正,如今还能清晰看到雕刻精美纹饰的屋梁,不过露天的围墙纹饰在风雨和岁月的侵袭下只能依稀可辨。多数房屋因年久或失修已呈现出垂暮感。但是,这一点也不影响它的古色古香。

3 大芦古村

拥有“广西楹联第一村”、“全国农业示范点”和“第三批历史文化名村”等称号的大芦村,以古建筑、古文化、古树名列广西三个古村镇之首。

大芦古村以“三古”(古宅、古树、古楹联)而出名,并以古建筑、古文化、古树名列广西三个古村镇之首。具有典型的明、清时期岭南建筑风格,共有九个古建筑群,是广西目前发现规模最大、保护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是明清岭南建筑文化研究的瑰宝。

4 屯苏古村

位于板城镇那香,距钦州市55公里,原有苏氏、仇氏、杨氏、陆氏、谢氏居住,现有李氏、陆氏和谢氏居住。

屯苏村李姓自清朝初期从福建杭官田村迁至此,传十七代,繁衍三千六百多人。

村中央有一座二百多年的古代建筑:李氏宗祠,古樟木结构,雕刻龙凤人物等,神楼设李氏祖先神座,全黄金涂泊。

5 竹山古村

那蒙镇竹山古村,以竹山古建筑群闻名,为陈氏家庭所建,是一组各自独立的封闭式庭院建筑。

竹山村外表朴实,内部装饰却非常讲究,内墙、封檐、雀替、门扇等具有非常独特的艺术特点。

6 华屏岭古村

灵山县太平镇那马村委华屏岭村,距离灵山县太平镇8.6公里,其内的黄氏古宅始建于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周用大石头垒成包围村子的围墙,石头墙高约4米,宽近1米,非常厚实坚固,使得华屏岭村就像是一座坚固的小石城。

石城呈方形布局,十分规整,核心建筑以头座、二座、三座、三益堂(南客厅)、三多堂(北客厅)、廊屋等六大部分组成,具三座九廊七十二井,每逢春节或者村里有新人办喜事,贴对联要贴足72副,非常壮观。

华屏岭村座落在山脉龙头处,两旁小溪顺势而流,体现古人“择水而居”选址理念,负山带水,坐东北朝西南,屋背山连山,这样靠山靠得稳、坐得定。据村中老人说,华屏岭村因村座落位置的特别,又称“猛龙地”,对面长岭岐环绕而围,加上前左侧会众岭与右侧狮子头山锁住水口,只见水来不见水去,成其为所谓的“双狮锁水”。

7 石鼓古村

石鼓村 于钦州市钦北区青塘镇,距钦州市区约 45 公里。

村内老屋(古建筑群)占地面积约 30000 平方米,目前全村总人口约 1200 多人,全是杨氏家族,村民有舞狮习武的习惯。

石鼓村建于 250 年前,属于明清风格民居建筑,在钦州地区实属罕见的民居古建筑群。当你刚到村口时,就会看到四座两廊的古建筑,青砖绿瓦,犹如长城般的走廊墙横挡在建筑的前面,被村民称为 " 石鼓村的长城 "。

村内随处可见那些石柱子、石门头、石门坎、石挑手,还有石台阶,都是石头做的,是名符其实的石鼓村。

中国宅院景点 中国古代大宅院

1. 中国古代大宅院

古代将军俯近代大完院高档

古代十大豪宅之一---大邑刘氏庄园

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位于四川成都大邑县安仁镇金桂街15号,为中国近现代社会的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之一。

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为川西坝子建筑风格。博物馆占地7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1055平方米,为南北相望相距300米的两大建筑群。

老庄园呈不规则多边形,四周由6米多高的风火砖墙围绕,7道大门,内有27道天井,180余间房屋,3个花园

庄园内重墙夹巷,厚门铁锁,秘室复道,布局零乱,整座庄园宛若黑沉沉的迷宫建筑。有长方形、方形、梯形、菱形等各种造型;

雕花门缕等装饰多达数百种。庄园内部分为大厅、客厅、接待室、帐房、雇工院、收租院、粮仓、秘密金库、水牢和佛堂,望月台、逍遥宫、花园、果园等部分。

主要景点:1.小姐楼-又称“绣楼”,位于收租院北,老公馆正门内东侧。

小姐楼为院中之院,院门两侧立柱为朱砂色,门楣上方镶嵌的长方形白瓷板上有“祥呈五福”四字,最顶部一枝浮雕状白色牡丹显得雍容华贵。

为砖木结构,皆系青砖勾白线柱墙框架,尤其精道别致在六面攒尖屋顶透溢出二、三十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中西式建筑风貌。

2.收租院-是中国现代大型泥塑群像,作者是四川美术学院和民间艺人。

根据当年地主收租情况,在现场构思创作,共塑7组群像:交租、验租、风谷、过斗、算账、逼租、反抗。

以情节连续形式展示出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手段──收租的全过程,共塑造114个真人大小的人物。

3.老公馆刘文彩在世时,老公馆对一般人是非请莫入的。庄园大门的左边是“雇工院”,右边分别是“西式客厅”与“中式客厅”。

向前走就是刘文彩的内花园,往里走是刘文彩的内院,内院内有一座寿堂,供奉着刘氏祖先的灵位。

寿堂右边是一进二的房间,里间摆着一张金碧辉煌的大龙床,贴金龙床占地9平方米,由4柱、4扇门加床面组成。

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见证了社会历史变迁,展现了近现代四川西部建筑技艺、乡村民俗传统文化

旅游信息-公交:11路、13路、15路;汽车:成都—温江崇州—大邑;快速公路到大邑县城,之后再经过12公里的二级公路到达安仁镇,庄园就位于安仁镇上。 开放时间:夏季(5月1日—10月7日),售票时间为:9:00—17:00(17:30闭馆); 冬季(10月8日—4月30日),售票时间为:9:00—16:30(17:15闭馆); 门票:联票55,元;半票3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