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梓山酱油

梓山酱油久负盛名,以其浓度高,色泽鲜艳,酱香浓郁,酱体醇厚,经久不坏,愈存愈佳等特点。据《赣州府志》记载,至今已有290多年的生产历史,清朝曾列为贡品,是于都的传统特产。梓山酱油以大豆为原料,配制几十种中草药,用梓山特有水质,严格地按传统工艺纯天然酿制,原汁原味,不含任何化学防腐、添加剂。梓山酱油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长期食用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我厂产品畅销二十多个省市,远销港澳及东南亚等地区,深受旅居海外华人的欢迎。

于都梓山景点 于都梓山地图

1. 于都梓山地图

全县辖9个镇、14个乡:贡江镇、铁山垅镇、盘古山镇、禾丰镇、祁禄山镇、梓山镇、银坑镇、岭背镇、罗坳镇、罗江乡、小溪乡、利村乡、新陂乡、靖石乡、黄麟乡、沙心乡、宽田乡、葛坳乡、桥头乡、马安乡、仙下乡、车溪乡、段屋乡。共有25个居委会、352个村委会。

2. 于都县梓山镇梓山村

于都县各乡镇邮政编码

地名 邮政编码

于都 罗江乡 342301

于都 梓山乡 342313

于都 利村乡 342303

于都 银坑镇 342323

于都 宽田乡 342318

于都 祁禄山镇 金沙 段水村 342304

于都 祁禄山镇 342305

于都 楂林工业园 342333

于都 黄麟乡于阳圩 342315

于都 小溪乡 342304

于都 仙下乡 342321

于都 葛坳乡曲洋圩 342328

于都 宽田乡高龙圩 342318

于都 岭背镇 342319

于都 梓山乡 中心、磊石、长口、源枫 342312

于都 葛坳乡 342326

于都 银坑镇汾坑圩 342329

于都 沙心乡 342316

于都 清石乡 342309

于都 桥头乡 342325

于都 新陂乡 342331

于都 禾丰镇 342306

于都 车溪乡 342322

于都 黄麟乡 342314

于都 铁山垅镇 342308

于都 葛坳乡曲洋圩 高坝 石灶村 342326

3. 于都梓山镇地图

1、武器:犬夜叉:

龙鳞铁碎牙+强化石+言灵念珠=黑色铁碎牙7000(250全能 10%2倍伤害)頭條萊垍

灼热的火鼠袍+强化石+恶魔的浓缩液+不妖壁+抗魔药水=燃烧的火鼠裘100(300力量 结界)

武器技能:

黑色铁碎牙 完全的冥道斩 CD20s:范围技能带单体眩晕两秒,伤害为力量*50條萊垍頭

龙鳞铁碎牙 妖穴斩 CD20s:对目标释放出现其妖穴,攻击妖穴对目标造成力量*70伤害,使用后全属性+5頭條萊垍

红色铁碎牙 斩裂结界 CD20s

武器被动:妖穴斩 冥道斩,犬夜叉携带铁碎牙攻击有10%几率造成力量*10伤害

2、日暮戈薇 桔梗:

真-梓山之弓+强化石+巫女の弓+项链=神圣之弓8000(500全能)

魅力的调整型制服+强化石+华丽金属+雾仙人酒+绿宝石=S-Line制服100(400敏捷 周围敌人攻击-10%)

复仇的巫女服+强化石+翠子的眼泪+言灵念珠+四魂碎片=翠子的巫女服100(500智力 翠子之矢技能追加伤害)

3、七宝:

狐妖术石臼陀螺+蓝宝石+青龙偃月刀+蛇骨刀=神风的陀螺8000(500全能)頭條萊垍

上级狐狸皮+强化石+狐妖的毛皮+恶魔的浓缩液+华丽金属+遗留的石板=父亲的毛皮100(400敏捷 每次杀敌敏捷+2)

4、弥勒:

贤者的锡杖+强化石+坏掉的枪=神仙的锡杖8000(500全能)垍頭條萊

神圣的僧侣服+强化石+五行草+药老毒仙之毒+雾仙人酒=启发的僧侣服100(500智力)

5、珊瑚:

剧毒的飞来骨+强化石+佣兵队长的甲胄+坏掉的斧头=真-飞来骨8000(500全能)垍頭條萊

破坏的驱魔师之服+强化石+五行草+药老毒仙之毒+雾仙人酒=传说的驱魔师之服100(600力量 50%闪避)

6、钢牙:

神风的五雷指+强化石+短剑+蛇骨刀=真-五雷指8000(500全能)條萊垍頭

妖狼族的护手+守护神的祝福+言灵念珠+龙鳞=妖狼族之铠100(40%魔防 妖狼族守护神技能强化)頭條萊垍

7、杀生丸:條萊垍頭

真-天生牙+强化石+妖怪的碎片+斗鬼神=爆碎牙8000(500全能 10%3倍)治愈的天生牙(200智力 回复体3万+智力×10)垍頭條萊

战栗之铠+强化石+恶魔的浓缩液+犬大将之铠+四魂碎片=霸道之铠100(400敏捷 爆碎牙技能追加伤害)

8、小玲:

仙界 银刀+强化石+短剑+斩月刀=真-仙界的银刀8000(500全能)

和服+蓝色染色剂=蓝色和服80(100敏捷智力 每次杀敌智力+1~2)

9、邪见:

觉醒人头杖+强化石+蛇骨刀+蓝宝石=真-人头杖8000(500全能)

霸道之旗+强化石+四魂碎片+另一个世界的碎片=超越现实的霸道之旗50(300全能 命令

10、紫织:垍頭條萊

觉醒血玉珊瑚+强化石+不妖壁+恶魔的浓缩液=真-血玉珊瑚8000(500全能)

强化的结界守护者之服+强化石+恶魔的浓缩液+蓝宝石+雾仙人酒=极限的守护服100(500智力 父亲的结界持续时间+5秒)

11、神无:條萊垍頭

镇魂歌之镜+强化石+龙鳞+蓝宝石戒指=自我之镜8000(500全能 沉默)

污染的心脏+翠子的眼泪=净化的神无心脏100(400智力 镜移动+1000)

12、神乐:

勇者的扇子+戒指+河童的鳍+长曾弥虎彻=百合扇8000(500全能)

物品升满+神乐的羽毛+强化石+蓝宝石=专属衣服40(400敏捷 瞬移)垍頭條萊

4. 于都县梓山镇规划图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梓山镇常住人口57774人。

5. 梓山到于都多少公里

从于都县城过长征大桥,一直沿着国道一直往前走(瑞金方向),不转弯。镇上距离县城16公里。

6. 于都梓山有哪些村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梓山乡安和村邮编是342312

7. 于都县梓山镇哪里好玩

您好,本人是于都梓山镇人,应该有9个镇、贡江镇、铁山垅镇、盘古山镇、禾丰镇、祁禄山镇、梓山镇、银坑镇、岭背镇、罗坳镇。谢谢大家

8. 于都县梓山镇政府电话

杨开胜。江西省于都中学是一所由于都县教育局主管的公立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是一所公立学校,位于于都县贡江镇文教路,2022年杨开胜担任该学校的校长。

江西省于都中学创始于1938年,1978年被确定为省属重点中学,占地面积220亩。历经六十多年的时光淘洗之后,学校依然弦歌不辍,始终以校风淳正、师资优良、学子勤奋、人才辈出而闻名遐迩。现有学生4168人72个班级,教职工289人(专任教师229人),其中高级教师58人,省市劳模、先进 6人,市学科带头人8人,研究生6人。走进学校,教学区、运动区、办公区、生活区、生物园各成体系又共同构成和谐的育人环境。在这里,孩子们在宽带网上尽情冲浪,在校园广播站了解国家大事,在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场上尽显个人风采,在各种文娱表演中彰显个性••••••

学校以“三个面向,一个名校,高素质学生”为办学宗旨,形成了“德育为先,以人为本,依法治校,质量强校”的办学理念,实践了“育人为根本,质量是生命,教师是关键,教学是中心,教研是后劲,管理是保证”的办学思想,始终坚持“教育抓全面,育人抓全体,教学抓全程”的办学原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成果显著。近3年来,三度荣获“省文明单位”称号;省市级嘉奖或荣誉称号主要有:1997年起连续十年被评为“市重点中学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先进单位”、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单位”、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省“园林绿化达标单位”、省“电教工作先进单位”、省“爱国卫生先进单位”,还被国家教育部评为“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和“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承担单位”;在前三届市“英东杯”比赛中,男排、女篮、男足多次获第一、第二名。

于都梓山景点 于都梓山哪里好玩

1. 于都梓山哪里好玩

潭头过山峰坝大桥,一过桥往左手马路进,沿马路一直走,过了长口村就是

2. 于都梓山哪里好玩儿

于都县“山明川秀,地丽物繁”,名胜古迹众多,旅游景点引人入胜。现已开发“红”、“绿”、“古”特色旅游景区10余处,如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纪念碑园――东门渡口、毛泽东旧居何屋、江西第一、江南第二大高山草场――屏山牧场、罗田岩摩崖石刻、宝塔公园等。另外,在全国新农村建设发源示范点――罗坳油槽下和梓山欧阳屋新开发的农家乐休闲旅游景点,吸引各地游客旅游观光。目前于都正计划组织筹备建立长征文化艺术旅游节和唢呐艺术旅游节;新开发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园、杨公坝、盘古茶场生态旅游等10个旅游景区。

3. 于都梓山哪里好玩的

没有啊,但是要是在高速路口可以做中巴,有禾丰到于都盘古山到于都的车招手会停的只要你给钱

4. 于都有没有好玩的地方

您好!江西很多地方景色都很不错的!其实在于都,个人觉得空气还不错,非要去找景点的话,可以给你分享下!个人觉得不太好玩,供您参考!祝你玩的愉快!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谢谢

于都县梓山镇的寺庙

于都县梓山镇的寺庙

龙溪山寺

龙溪山寺,原名龙口庵,位于梓山镇龙口村。始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创始人为天圆师,清同治《于都县志》载:“天圆师,名净洪,俗姓胡,新淦儒家子。年十三从归宗禅师受法,遍参知识。初寓慈嶂之寒山,久而住锡雩龙口。龙口有穴虎,师至,肩一蒲团坐树林,群虎猝至,师挥叱之,虎遁去,遂结茅居焉。耕锄之暇,静坐竟日,历数十年。”明正德七年(1512年)十月,天圆师离奇圆寂。

据传,一日,天圆师看见神龛上的佛灯忽然熄灭,他便知自己不久于世了,自言:“吾道缘将尽矣。”于是给众僧留下一偈语:“本无来,安有去,竹不风,莲何露。他年石上话三生,何必瞿塘烟棹处。”并嘱其弟子说:“总是游戏耳,生死了没干,一领破衲衣,留与易善换。”众问其故,他顺口念道:“到时便来,沙桶自开;沙归大海,坐我莲台。”言讫而终。众弟子按照师傅的遗嘱将其尸体用沙桶封藏于寺内。三年后,果然有个叫易善的方丈到庵里来找他。刚一进庵,沙桶便发出一声巨响,自动裂开。只见藏尸颜面如生,指甲须发都长了许多。于是,易善用贴金漆布小心翼翼地将尸体包饰好,使他成为真身活佛,经久不坏。

另传,天圆师是龙口村王家财主的牧童。村里要修建一座水陂,大家都忙着挑沙填土,而牧童却躺在山上久睡不起。收工时,众人故意留下两个大缺口让他填补。谁知大家前脚刚走,他后脚就跟上来了。众人责怪他不去修陂,他却轻飘飘地说:“我早就把它砌补好了。”人们回头看时,果然有两块小山似的巨石,把两个缺口堵得严严实实。至此,众人才意识到他是个了不起的异人,于是把陂取名为“神仙陂”。众人问他有什么要求时,他说:“我只要你们一块衣服大的地方安个家。”说完,便领大家登上龙溪山,脱下衣服往山上一抛,竟把整个龙口村盖住了。大家向他求情,他便把地盘缩小到现在的半岭,并在山下修建了龙口庵,成为这庵的开山始祖。

明正德年间,诏毁天下寺观,邑人袁庆样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进士,曾任潜山知县、刑部主事、刑部员外郎、广韶南潮兵备佥事等职,曾治学此山,邀请郡守邢珣匾为“龙溪书院”,得以保全。清康熙庚子年(1720年)僧通重修。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肖法莲(段屋龙颈坝人)入山奉佛,整修寺字。20世纪60年代中期,寺宇多处建筑被强制拆毁,经肖法莲的抗争只保住了一间大殿。1983年法师释常融(俗名肖法莲)发动信众在原址按原貌重修观音殿。1989年建成小型发电站解决本寺照明问题。

释常融,俗名肖法莲,为龙溪山的中兴祖师,民国元年(1912年)生于段屋龙颈坝,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因家庭变故执意向佛。同年,以家庭断给自己的300担稻谷为启动资金,上龙溪山建殿宇,种禾蔬,植花木,荒芜破陋的古寺得以容颜重新。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受戒于广东南华寺解放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没有动摇常融的信仰,“文化大革命”的劫难未能消磨常融静修梵行的意志,1984年释常融鼎力支持严岗新建南嶂山寺。释常融驻锡龙溪山历55年,先后收授出家徒弟6个,1994年圆寂于龙溪山寺。

现寺占地十余亩,大雄宝殿,重檐翼角,琉璃盖顶。大殿两侧,左设菩提院,右设般若院。菩提院左侧是一栋朱红釉面砖贴墙的“慈恩堂”。“一殿两院一堂”一字排开,足有半百米长,门前是宽阔的场地兼菜地。在这排殿堂的右边数十米处还有一栋上下二层的砖混寮房。寺院左前侧,还建有四柱三间三楼、红色釉面砖装修的山门一座。

2006年2月20日经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住持:释常融(1939~1994年)、释参如(1994~2010年)、释参华(2010年起至今)。

龙山寺

龙山寺,原名晓龙庵,又称晓龙古山或晓龙山古寺,位于梓山镇磊石村西南,坐南向北。始建年代不详。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机达和尚重修,并购置田土山岗作为常住僧人修道奉法衣食之藉。1983年重修,1986年增建后栋“佛日寺”。

现寺宇有前后两栋。前栋佛殿土木结构,重檐歇山顶,拱顶门,门额灰塑“晓龙古山”,门左右侧灰塑楹联云:“晓阳东升光芒照万里,龙脉西来气势腾千山。”殿内奉全堂诸佛菩萨。殿右侧傍建梵室一栋数间,殿左侧建有斋堂,前建炊房。院内有院坪、菜地,围墙围护。后栋“佛日寺”主要辟为藏经室及方丈起居室。寺内珍藏“苾蒭咸钦”木匾一块,为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住持僧善余大师61岁生日时易宜芳赠送,易宜芳时为廷试进士吏部候选儒林郎掌学政事。

该寺经年历久,院内两株侧柏高耸入云,不可揽抱。1994年批准登记为宗教活动场所。2004年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住持该寺的僧人有善余、机达、积圆等。释永昌,大师俗姓李,江西省兴国县坝子上人氏,生于一九一六年八月初四日,十四岁依赣州天王寺定杲和尚披剃,法名永昌,永昌师与法慧师二人结伴,于一九四八年起在晓龙山结茅安居,一九九八年五月十八日安详西逝。

2006年2月20日经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住持:释继应

弥陀寺

弥陀寺,位于梓山镇永丰村,始建于明代,清代有扩改,毁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1980年再度重建。

现有佛殿一栋,辟三门,中通。居中为元帝阁,左为三宫殿,右为万寿宫。殿门口是晒场,对面设戏台一座。寺右侧建有两层砖混结构房屋一栋,上层为福寿堂,下层为厨房、斋堂和僧房。弥陀寺主祀弥陀佛、观音、大势至等诸佛菩萨。

2006年2月20日经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曾住持:释继泉、释祖本、释融渊。

现住持:

佛山

宝佛山寺,位于梓山镇排脑村。始建于1993年。

现有佛殿一栋,长20米,宽13米,高9米。塑有释迦牟尼诸佛菩萨圣像23尊。大殿左侧建有二层砖混楼一栋,用作寮房、客堂、斋堂。寺宇的东侧墙边,建有一座六柱五间五楼的山门,全部饰以红色釉面砖。在大殿与客堂之间是在建中的祖师殿。已修通山下通往寺门的水泥公路。

2006年2月20日经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住持:释祖维。

鹅古寺

鹅古寺,原名鹅紫山,位于梓山镇大陂村西侧山麓盆形。始建于明末。清末倒塌,寺庵北移百米重建。建有一院,面宽五间寺宇一栋,还有戏台和院门,2001年南移百米,寻回原址重建。

现佛殿砖混结构,悬山顶,封火墙。面宽三间,门口设廊。拱顶门,门额书“鹅古寺”。殿内设佛堂,祀奉三宝诸佛菩萨。堂联:“鹅湖禄同千家福,紫竹白莲万户春”,佛殿左右对称建有砖木结构的客堂、斋堂、炊房、僧舍等生活设施,殿前围墙拱护,老佛殿墙上嵌有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署雩都县正堂尤大老爷禁碑”一块,院内参天古柏两株,鹅古寺为古之固院“十八庙”之一,鼎盛之时有僧数十名,田数十亩。寺庵、书院并举。

2006年2月20日经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

住持:释参如

果合寨寺

果合寨寺,位于梓山镇河坑村果盒寨山上,故名。始建于清乾隆年间。

据传,为一周姓施主所创。原寺为一天然石窟,后几番扩建,数度兴毁。“文革”再度遭创,墙颓瓦败,僧尼离散。1983年重建,2008年5月举行佛像开光典礼。

现有三宝殿、斋堂、僧舍和厨房,都是砖混结构,建筑面积200余平方米。肖继圆曾在此负责。

2006年2月20日经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

住持:释继胜,于2008年起至今。

灵山寺

灵山寺,原名狮灵山观音殿,位于梓山镇花桥村上游观音前渡口(323国道澄江桥西桥头南侧)。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后屡有修造。1965年毁。1982年修复,2002年释继荣等募捐在原址上游30米处新建佛殿。新老佛殿同存。新佛殿砖混结构,红色琉璃盖顶,面宽三间,门额书“观音殿”。殿内主祀观音菩萨。佛殿左侧增建斋堂、炊房等生活设施,寺设围墙,南设院门。

在没有修通公路桥梁以前,观音前渡口是一个通往会昌瑞金的重要渡口,两岸均有旅馆,赶上涨水或月黑风高时,船工不敢贸然渡客,客人则留宿两岸,等待时机过渡,传说这里的渡船都是没有船舵的。

2006年2月20日经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

负责人:

常美寺

常美寺,原名田心庵,位于梓山镇中心村。始建年代不详,毁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1994年重建佛寺,1996年竣工。1998年塑造圣像并升座开光,在佛殿左侧增建客堂僧舍一栋,寺外山头上建造观音亭一座。2008年粉刷装修斋堂、僧舍,硬化门口院坪。

现有佛殿一座,180余平方米,砖木结构。客堂僧舍140余平方米,紧连殿左。再左侧,还有炊房等一栋。殿内塑有全堂诸佛菩萨圣像。

2006年2月20日经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

负责人:曾宏清居士。

白地寺

白地寺,位于梓山镇岗脑村。始建于唐代。时光流逝,年岁更替,早已不见了庙宇,只剩下稻田和菜地,人们称这里为“庙子前”。

据传,有一农民挑着自己饲养的仔猪走家串户地去卖,为了保持两筐重量相当,就随手捡了块石头压在重量轻的那个筐上。仔猪卖完了,把石头扔在小路边的田塍上。另有一老农去自己的稻田灌水,为封堵田缺,随手将田塍上的这块石头拿去堵田缺。第二天,老农来看田里的水灌满没有,到田里一看,稻田没有水,再去看看头日封堵过的田缺。田缺里的石头不见了,水顺着田缺流光了。老农又去寻找石块,不料在头日捡了石头的地方,又找到了一块石头,仔细一看,这就是昨天堵过田缺的那块石头。老农又捡起这块石头放回田缺上,封好泥回家了。第三天早晨,老农又来到田头,发现田缺里的石头又不见了,并且依然在原地躺着。老农感到很奇怪、拿起石头仔细地打量着它。这是一块长一尺有余,宽约八、九寸的长方形石头,黑色,有纹路,纹路隐约显示出人的上半身及头像,象坐着的观音。老农立即把这个奇怪的发现告诉了附近的村民。一些见多识广的村民说,这里是莲花形,这个石头是坐着的观音,莫不是观音要坐莲座?!于是人们就顺从佛意,在这个石头躺过的地方盖起了房屋,把这尊浑然天成的“观音”像请上了厅内的神龛,并称这所房子为“普陀山”。又过了很久很久,人们忽然发现有一对白鹤在寺周围飞翔觅食,晚上在“普陀山”寺内投宿。当地人认为,鹤是祥瑞之鸟,鹤居此地为吉祥之兆,于是人们又称这里为“白地寺”。

石碑记:清同治六年(1867年),曾蔚华信士捐资重修过。1985年又一次在原址重建,2003年曾金玉信士首倡重建、扩建白地寺,新建了观音殿,增塑了佛像。2005年增建了真君殿,后来陆续新建了戏台、厨房、斋堂等建筑。现有砖混结构建筑面积300余平方米。释继达曾在此住持。

2006年2月20日经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住持:释祖良

云凌寺

云凌寺,位于梓山镇永丰村乌仙寨,始建年代不详,为古之固院“十八庙”之一。

寺宇建在陡险峻峭的寨顶,有砖混建筑两栋,约600平方米。佛殿坐西向东,琉璃盖顶,面宽三间,一进二厅。厅内设明柱一对。上厅正位为三宝殿,供奉释伽牟尼诸佛苦萨、十八罗汉和二十四位诸天。两侧有梵室。下厅设钟鼓。殿门前设廊柱一对、左右两耳房。殿北侧増建一层砖混房一栋,门前盖凉棚,为佛事活动延纳香客及用膳之所。北侧立有山门。云凌山始建明初,屡遭自然和人为毁损,本世纪初改砖混佛殿,安装了避雷设施,避免了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

2006年2月20日经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

负责人:易继清居士。

金凤山寺

金风山寺,位于梓山镇塘贯村。始建于清朝

现寺乃为土墙原貌。

2005年10月20日,经赣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为宗教简易活动点。

负责人:钟参禅居士,于1949年至今。

南嗣寺

南嗣寺,原名天子山,位于梓山镇星明村江塘。始建年代不详。早期佛殿建于山顶,为古之固院“十八庙”之一,毁于火灾,后移建天子山。1996年由天子山移建现址。

现佛殿砖木结构,悬山顶,拱顶门。门额书“南嗣寺”。楹联曰:“暮鼓晨钟警醒尘世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南柯梦迷人”。殿内设三宝殿和观音殿。2001年在殿左增建砖木房屋一栋,辟为生活用房。殿右房屋在建中,与左侧对称。

2006年2月20日经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

负责人:罗法庵居士。

云峰寺

云峰寺,又名云峰山,位于梓山镇山塘村李刘屋寨顶栋上。始建年代不详。为古之固院“十八庙”之一。该寺护法活动从清至民国延续至上世纪六十年代。

“文革”中期寺毁。1992年重建,2000年重修,2003年重塑佛像。

现殿砖木结构,悬山顶,拱顶门。门额书“大雄宝殿”。门联:“云生瑞气浩气财气福气气贯长虹奇才胜云,峰藏佛心善心良心恒心心悬明镜高士登峰”。一进二厅,三宝殿设上厅居中,两侧厢房为僧房,下厅香堂兼客堂。佛殿右侧设炊房,殿左傍建杂间一楹。2004年释印慧曾在该寺住持。

2006年2月20日经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

负责人:袁宏长居士,至2010年11月。

西福山

西福山寺,位于梓山镇磊石村西南面2.5公里的石壁下山腰上。始建年代不详,清嘉庆年间重修。此后,隆替不常,间或修检,1966年寺毁,房舍改为民居,1981年释继学、康茂发、康湖南等发起重建。

现有寺宇一栋,土木结构,面宽五间,坐东南朝西北。悬山顶,白灰墙。门额悬木匾“西福山”。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法弟子和部分信民奉。佛殿一进二厅,上厅正位供三宝诸佛菩萨。两侧山墙设拱顶门通横屋。横屋为生活设施。佛殿两侧悬木制对联:“西有法轮纵横自在,福弥黎庶遐迩沾恩。”为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康志英题赠。有僧不慧常住该寺50余载。

2005年10月20日经赣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为宗教简易活动点。

负责人:谢祖福居士。

狮山

龙狮山寺,位于梓山镇磊石村西坑择木山。始建年代不详。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赖氏开基挖土,挖出刻有“龙狮山”文字的残碑,遂建寺,并名之以“龙狮山”木匾。现寺一进二厅,麻石天井。寝厅为佛堂,奉三宝诸佛菩萨。门厅供韦驮、伽兰菩萨。

据传,该寺曾有僧侣上百的鼎盛史。附近有僧人开凿的往生池“万人井”遗址。赖氏住持此寺,从曾祖爵高起,已历四代。

负责人:赖祖斌。

圣佛山寺

圣佛山寺,原称佛会堂、圣神庵,位于梓山镇山峰村龙桐岭。林氏由福建武平县迁入此地定居后所建,始建于明末,原址在村内老虎坑。

传说,古时候老虎坑一带常有地下水渗涌,形成小溪,并引发山体滑坡,危害民居和农田。坊民遂建寺,祈佛保佑。佛施法力,止住了渗涌,保护了村坊,该寺香火愈隆。此后,老山岽上不时有一匹白马现身,被铁链拴住。反思以往,才知道原来佛祖制服了作崇的白马,还村坊以安宁

寺宇毁“文革”期间,圣像被信众藏匿。1979年,信众在原址恢复寺宇。1992年扩建为一进二厅殿宇。因修建赣龙铁路。2006年迁现址重建。现有砖混、砖木结合寺宇一幢,硬山顶,一正门,一进二厅。上厅设三间,正中为佛殿。殿堂正位供奉小三宝诸佛菩萨,两侧各辟僧舍一间。下厅为客堂。天井两侧山墙设拱顶侧门出入。右侧门外傍建炊房。每逢农历九月十九日,信众聚集为观音庆贺寿诞。

负责人:刘祖慧居士,2010年3月至今。

真君庙

真君庙,位于梓山镇大陂村。原名“鸡栖兴隆圩真君庙”,今称为新圩真君庙。

新圩真君庙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逾450年。其间,历经沧桑,几度废兴。清咸丰二年(1852年),庙宇倾颓,信民捐资进行维护修缮。清光绪戊戌年(1898年),刘会文发动十二会首士重修扩建“鸡栖兴隆圩真君庙”。在兴国采购红麻石料、聘请兴国的能工巧匠雕梁画栋,石雕木雕,栩栩如生。1982年,刘建飞首倡恢复修建真君庙,在原址建起庙宇,塑好神像。2002年,因赣龙铁路建设需要,在原址前近百米处择地重建真君庙,推选刘敬明、曾子情为首具体组织真君庙的搬迁重建工作。

真君庙新址占地面积2亩,建有砖混结构房屋2000余平米。有万寿宫主殿和观音殿、禅房、钟鼓楼、斋堂、戏台等。主殿三栋二层。门面为牌坊式结构,四柱三楼三间。主殿的对面建有一个近100平方米的戏台。

真君庙主祀许真君(许逊)和佛门三宝,主殿内道教佛教融合,既有许真君神像,也有观音、地藏等神像。每年农历八月为许真君圣诞之期。期间,请戏班子来此演戏,信民大举庆祝,并自备香烛礼品来庙朝拜。法事延续数天至半月,县城、黄麟、岭背、段屋等周边乡镇及安远、会昌、瑞金诸县均有信民来此朝拜,香客之众,有时一天达千人。

据传,在新圩立真君庙,是许真君自己选择的。新圩濒贡江北岸,距贡江仅百余米。这里河面宽阔,水流平缓,又设有圩市,自古就是商贾云集之地。许真君显为人身,来到安远县一户赖姓人家里,要购买他的优良杉木,并告诉赖家,买主来自于都梓山圩对面的兴隆圩,许姓,家里正在建房。要卖主将杉木扎成木排,撑排送达。赖姓农民顺濂江按期把木头运到兴隆圩靠了岸,上岸找姓许的买主,找来找去才知道兴隆圩没有姓许的人家,只是村民在圩上兴建真君庙,正为木头发愁呢。这位赖姓农民听说这件蹊跷事后,便将一排杉木全数捐献,分文不取。许真君显灵,采购木材“建房”的故事一直在民间流传着。

真君庙由寺庙管委会管理。本届管委会组成人员:主任孙先福,常务副主任宋生标,副主任吴献德、刘二福生,成员朱春森、范才清、肖宏昌。

城隍庙

城隍庙,随县城城址的变迁,曾有三处旧址:汉代城址古田坪、南朝城址固院和今县城起元坊高街下(现城关小学幼儿园)。惟有梓山固院城隍庙延续至今。

固院城隍庙,始建于南朝永定二年(558年),屡毁屡修。1992年募款数万元,修缮工程于次年11月告竣。2006年又重修。现庙宇占地面积1200余平方米,由山门、主殿、厢房、酒楼、戏台、积德堂、客堂、膳厅、炊房等组成。山门坐东朝西,硬山顶,牌坊式,四柱三楼三间。青碑门额,阴刻“城隍庙”。门额上方正位,竖嵌青石碑一块,由上到下阴刻“雩都县”。青石门框,门左右侧阴刻对联一副:“善恶定有报,祸福岂无凭”。对联下延设一大一小两石鼓。大门左右侧的三楼墙面,嵌青石浮雕数块,分别雕有祥云瑞兽和山水花草图案。通过山门,是一个面宽三间,设有三对明柱的主殿。

主殿正位设一殿堂,堂内供城隍老爷神像于龛正中,左右置判官、牛头马面、黑白无常等。堂额悬一木匾,浮雕“砥柱中流”,为清乾隆年间雩都知县胡锡爵题赠。主殿右侧,为“积德堂”。“积德堂”前十数米,有戏台一座及其它生活设施。

隆重的祭祀活动有城隍爷出巡和圣诞庆典。城隍爷每年正月初三开始出巡,正月十六回宫。出巡队伍浩浩荡荡,鞭炮连天,鼓乐轰鸣。坊民沿途迎送祭拜,香燻牲醴,祈愿求福。八月十三日为城隍老爷的圣诞日,从八月十一日开始举行庆典活动,周边信众云集于庙,牲醴朝贺,焚香还愿,神职人员诵经祈祷,每天都演出戏曲或放映电影,周边乡民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中。

城隍,本是古代防御设施。人们夯土筑墙,称为城;墙外开挖深沟,沟里灌水,称为隍。人们把防御兵匪水患的愿望寄托于城隍,也希望统治者能象城隍一样,庇佑人们过上宁静平和、没有灾患的生活。可是,善良的愿望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总是那样苍白无力,那样不堪一击。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依持和凭藉,这就是城隍祭祀和城隍神权的建立。城隍神权建立后,历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强化统治的一种工具。明洪武年间,朱元璋以城隍所辖城池的大小封爵进位,京都开封等城隍封为王,秩正一品;各府城隍为公,秩正二品;各州城隍为侯,秩正三品;各县城隍为伯,秩四品。爵位分五等,依次是公、侯、伯、子、男。于都县城隍庙殿上的神位为“敕封显佑伯监察司城隍辅德显忠灵王”。

(选自《于都县寺观教堂志》2010年版;供稿:于都县志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