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提糖麻饼

菜品简介:刚出炉的提糖麻饼“色泽金黄、黄而不焦、皮酥心脆、香甜化渣”。原材料中所含的麦芽、陈皮等有健胃、消食、润肠、止咳等保健作用。提糖麻饼是不加任何防腐剂的纯天然、纯手工、纯原始的食品,经过二百多年岁月,历久不衰。

信息来源:巴中市商务局

柳林:芝麻饼香脆可口 “饼”好不怕巷子深(图)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讯(李勤)行走在柳林县城区上背道,星海芝麻饼香味扑鼻而来。今年64岁的李星海从19岁跟姐夫打芝麻饼,已经从业45个年头了。

老李一边打着芝麻饼一边说,打芝麻饼可有讲究了,面粉必须用温开水和为面团、揉匀,再放入盆中发酵,必须发透,饼才能酥脆;如发不透,则烧烤出来的饼子死。只见老李说着,用手掐了一小块面团,用小擀杖摊成厚饼,用手指勾取酥油一点,包入为馅,再擀成内薄边厚的饼胚,挨次放入小筐箩,用毛刷刷一次搭色液,接着撒上一层湿芝麻。老李掐、揉、擀、刷、撒、拿、放、摆动作娴熟有致,令看者无不叫绝。

柳林芝麻饼原属西域各族人民的面食,后从胡地传入。东汉时流行于中原大地,从帝王至平民皆好食之。《后汉书》载:"灵帝好胡饼,京师(洛阳)皆食胡饼"。明代胡饼演变为烧饼之类。明代蒋一葵《长安客话•饼》;"炉熟而食皆为胡饼,今烧饼、麻饼、薄脆酥饼是也”。柳林芝麻饼的传入时间,史料没有记载,推测应在明代以前。

汉代传入中原大地的芝麻饼,如今只有在柳林一带代代传承,并被柳林人发扬至“炉火纯青”的地步。

不管你是土生土长的原住民,还是行色匆匆、浪迹天涯的过客,柳林碗团、芝麻饼总让人欲罢不能,以致离开后仍对美味柳林津津乐道、念念不忘。一个小小的碗团、芝麻饼,一辣一香美味无穷,是柳林最具人气、最具代表性的特色佳肴。

柳林芝麻饼作为一种地方特色小吃,热食香酥味美、口感筋道,放冷后可作干粮,酥脆可口,既便于携带,还能长期保存。由于芝麻性温和,能够健胃消食,成为一种馈赠亲友的首选。

其实,柳林碗团、芝麻饼背后的价值还不止于此,它跨越不同文化障碍,让所有来柳林的游客认识了美食,进而对柳林这个“小北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缘于碗团、芝麻饼文化的召唤。

到了柳林 还要吃软乎乎的芝麻饼

柳林县总结柳林文旅资源时提到,柳林有两小吃三古镇。两个代表性小吃,其一自然是碗托不用说,另一个是芝麻饼。一般外地人只知道碗托而不闻芝麻饼,毕竟芝麻饼没有碗托在外的名声响亮。

听说距离住的地方不过三五百米便是柳林最出名的一家碗托店,自然不能不去。就在县政府旁的拐角附近,晚饭前,溜达几分钟,看到红底招牌不小,里面人影幢幢,便是柳林人公认的碗托最好吃的店。走近发现,店旁还有一处售卖芝麻饼的,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一碗碗托下肚,芝麻饼摊点上跟做饼的大哥聊聊。连着两三个买芝麻饼的人皆问:有没有软的。很是好奇,软的好吃?也给我来一个。

摊主姓车,这个姓在柳林离石一带不算稀罕。老车告诉我,软的是指刚烤出来的芝麻饼,面和芝麻都在热气的催发下散发着香气,嚼着软软的,嘴巴享受了,最重要的是让鼻子满足了。干了的芝麻饼,虽然吃着也很香,但只是满口余香,鼻子的嗅觉却没有得到满足。评价美食,总会说:色香味俱全,这其中必然不能忽略了嗅觉。

说到芝麻饼的制作,老车说,以前都是用吊炉烤,芝麻饼烤出来一半都是放着等风干,现在呢,不让烧炭,吊炉也快没了,都是用烤箱烤,烤出来,再放到烤箱最下面一层,用上面的余温慢慢烤干,和传统做法口感自然是有些差别的。

老车说,一天大概要卖掉两袋面的芝麻饼。我们来晚了,软乎的芝麻饼已经都卖光了,还有20来个烤干的。能吃到软芝麻饼,自然有更多满足。吃不到,也就买两个烤干的,慰藉一下,畅想一番它香软时的滋味吧。

山西晚报记者 李雅丽

传统美食录之唐山麻糖、唐山棋子烧饼,酥香甜美,与众不同!

唐山素有“中国近代工业摇篮”和“华北工业重镇”之称,其陶瓷、钢铁、水泥等工矿产品闻名天下,但是除了这些赫赫有名的工业品,唐山的传统美食在中国美食林中也是熠熠生辉。唐山地河北省的东北部,西靠北京,南接津门,历史上是中原地区联通东北、朝鲜半岛的必由之路,地理位置显耀,来访商贾众多,再加上北依燕山、南跨冀东平原、东临渤海的地理特征,自古以来物产丰富。正是基于多种优越条件的叠加,人民富足,进而衍生出了多元灿烂的美食文化

今天的唐山市包括唐山现辖7区5县2市:路北区路南区开平区古冶区丰润区丰南区曹妃甸区乐亭县玉田县滦南县滦县迁西县遵化市迁安市。唐山的地貌多元,遵化市和迁安市和迁西县委燕山山区,路北区、路南区、开平区、古冶区、丰润区、丰南区、玉田基本是平原地区,其他县区则为临海地区,因为地理环境的不同,它们的美食也各有特色。今天,笔者就为大家聊一聊发源于丰润一代的唐山知名美食——唐山麻糖唐山棋子烧饼

1、唐山麻糖

唐山麻糖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据传麻糖是由冀东地区的排叉演变而来,排叉是一种北京小吃,是早年间回族群众喜爱和待客的重要点心,是用面炸制而成。丰润是明清以来的京东地区,是京城通往关外的必经之路,所以排叉也随着繁密的人员交往传至丰润。后来,有一张姓人家由冀中的深州迁居到丰润七树庄,并以制作糕点为业,他们以排叉为基础,通过改进工艺,用糖和面,经油炸,再浇上蜜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冀东排叉,后来张家人又结合著名糕点"蜜供"的浇浆方法,几经改进,逐渐形成一套独特的制作工艺,就形成 今天赫赫有名的唐山蜂蜜麻糖

传统的唐山麻糖经过配料、和面、擀片、清面放片、剁块、炸制、浇浆等工艺,所制麻糖色泽鲜亮,呈淡黄色,片薄如纸,形似花状,清香甜脆,营养十分丰富,是京津冀地区享有盛誉的甜点名吃。

今天,唐山麻糖随着唐山综合实力的持续增长也名扬国内,它不仅成为逢年过节唐山人走亲访友的标配礼物,而且也成为来唐山商务、旅游人士必带的唐山特产。唐山麻糖以其独有的蜜甜爽口传递着流淌四百年的宜口之美,演绎着京东富庶之乡的香醇之魅!

2、唐山棋子烧饼

唐山棋子烧饼因状如小鼓、个似棋子而得名,它一般内包肉馅或者绿豆沙、枣泥等馅料,表面有芝麻,酥内爽口。

棋子烧饼的起源年代已经不详,其起源的故事也是多种多样,一说是清光绪年间,丰润城关的西大街有家做裕盛轩的饭店,进京和出关的客人都会经过这里歇歇脚吃个饭。裕盛轩的老板善做各种面食,特别是缸炉烧饼

一天,一位进京赶考的学子饭毕想再买一些干粮路上吃,这时裕盛轩的老板正在与人对弈。学子就拿着几个缸炉烧饼对老板说,你这缸炉烧饼要是再加点馅进去,做得像这棋子就好了,那样既好吃,又便于携带。这个建议启发了裕盛轩的老板,事后裕盛轩饭店的老板就反复摸索,总结出一套用鸡油和面,加入料馅,经缸炉烤制的烧饼制作新工艺,并成为棋子烧饼的雏形。

还有一个故事,也是说清光绪年间,裕盛轩的大厨牛朝彦因厨艺在京东一带非常有名,后来他奉命进京专为慈禧太后做御厨。他为了讨好慈禧,煞费苦心,在缸炉火烧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小如棋子,香甜酥脆的新式烧饼,并受到慈禧的喜爱。后来,牛朝彦告老还乡回到丰润,又把这门技艺在丰润传承广大,棋子烧饼在民间开始流行。

不管是哪一种故事,都说明棋子烧饼应该起源于丰润,但是是不是光绪年间,并没有史料记载。今天的唐山丰润一带明朝以前应该说相对于中原地区来讲地处寒偏,人口较少,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明朝建立以后,随着明朝迁都北京,再加上这一代地处通往关外的要地,出于防御北方满足和蒙古族人的战略需求,明朝开始往这一代大批移民,进而迅速促进了这一代的经济社会发展。根据相关记载,在移民中有来自山东兖州山西洪洞一带的移民居多,这两 都以面食出名,不可否认,棋子烧饼的起源很可能源自于这些山东和山西的移民。因为在《金瓶梅》这部小说里,就曾出现过潘金莲口尝棋子烧饼的情节,虽然棋子烧饼在山东一带已经没有,但不能怀疑它最早来自山东的可能。

不管棋子烧饼起源于哪,创建何时,棋子烧饼事实上是在唐山发扬光大,在唐山扬名发展的,今天它不仅在唐山家喻户晓,而且在国内也颇具知名度,据说上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出访还特意以它作为伴手礼,可见棋子烧饼不仅是民间的最爱,而且它的美食特性和文化特征也足以登上大雅之堂。

唐山麻糖和唐山棋子烧饼是唐山市中心区域(路南路北、丰润丰南)一代的传统美食中的杰出代表,它们在工艺上包纳了中国北方面食甜点的众家之长,既有面点的韧美,更有糕点的甜润,符合不同地域,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口味,可谓一品可解千口需!

朋友们,如果你有幸到了唐山,唐山麻糖和唐山棋子烧饼值得去一尝究竟,相信一定会让你味蕾大开,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