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氏米花糖

邓氏米花糖是四川省泸州市著名特色小吃,“老店”位于泸州珠子街口,现有两家分店在滨江路。米花糖主要是用糯米和白糖制作而成,邓氏米花糖历史悠久,香甜可口,米花清香浓烈,是老少皆宜的泸州特色小吃。

油酥紫米米花糖的做法是什么?

所属地区:云南小吃
制作材料: 紫糯米1千克,白糖、白糖粉各1千克,精炼油5千克(耗200克),饴糖250克。
油酥紫米米花糖的介绍: 此品用紫米炸成花,配加糖浆压制而成。说起米花糖,来源于民间。时至今日,农村每逢春节,均制各色形状的米花糖,但以圆球、色彩斑斓常见,这与增添节日喜庆气氛密切相关,一取团圆之意,二取日子蜜甜之寓意。
油酥紫米米花糖的特色: 规格划一,表层紫红,米花泡酥,粘结适度,咀嚼易化,香甜脆酥。
教您油酥紫米米花糖怎么做,如何做油酥紫米米花糖
1.米洗净泡透,用纱布垫笼上,放米蒸成饭,取出晾凉抖散晒干。
2.锅上火,加入油,至七成热时,下干糯米饭炸泡,保持色泽捞出,控油成米花。
3.锅洗净上火,下白糖、水(200克),加温溶化,下饴糖,待糖熬至滴下拉丝,下米花拌匀,切不可过火。
4.用5厘米长宽的方格模置于案板上,板上刷少量油。把糖粉撒在米花上拌匀,趁热将米花移入方格模内,压平,用重物压紧,待定型后出模包装。 油酥紫米米花糖的制作要领: 米花可采用爆米花来制作。  
该答案来自饭菜网官方网站

谁会做特色小吃

 台湾小吃盐酥鸡
材料鸡肉(鸡脯肉或者鸡腿肉),生菜叶(几片就可以,主要用来装饰),盐,白糖,红薯淀粉,葱姜丝,五香粉,椒盐,辣椒粉,酱油

做法 1.先将鸡肉洗净,切成大小一致的小块,放在一个容器内,加入盐,白糖,葱姜丝,五香粉,酱油腌制30分钟左右。
2.将腌制好的鸡肉块均匀的裹上一层红薯淀粉(最好选用颗粒较粗的蕃薯粉,也叫地瓜粉)。
3.锅内倒入油,这次油要稍微多一点,将鸡肉一块一块的下入锅中炸,炸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搅动一下,以免鸡块之间粘连,炸至鸡块呈金黄色就可以捞出了。最后撒上椒盐和辣椒粉,拌匀就可以吃了,装盘的时候底部可以垫上生菜叶。

福建小吃--花生汤
材料生花生米100克,芋头100克,牛奶200克,椰浆150克,白砂糖30克。

做法
生花生清水浸泡3小时。去皮。
高压锅内注入550克清水,放入去好皮的花生,煮开之后小火压煮45分钟至花生软烂。
芋头去皮洗净,入蒸锅蒸制40分钟取出。切成小丁。
奶锅内注入200克牛奶、150克椰浆、30克白砂糖,小火煮制糖融,拌入煮好的花生和芋头丁,小火煮制牛奶微沸即可。

北京名小吃——“门丁肉饼”
主辅料:高筋粉,牛肉馅,葱,姜,

调料:盐,鸡精,酱油,料酒,香油,花椒

做法 1、取约一斤面粉,加冷水,和成面团。稍微硬一点,然后在往里面砸水。醒发10分钟左右备用。
2、牛肉馅中加入料酒、酱油、盐、鸡精、花椒水(开水泡花椒约20分钟)、香油、姜末顺一个方向搅拌均匀,再撒上葱末(要多一点,别搅拌到肉里)。
3、将面团取出下剂,包入肉馅和葱花,制成门钉形状的饼,放入平底锅中煎至两面金黄即可。

武汉小吃-豆皮
材料鸡蛋 2 个
糯米3小杯
生粉或菱粉少许
五香干子, 笋子, 瘦肉,干香菇 


做法将糯米用电饭锅蒸熟。将五香干子, 竹笋, 瘦肉,干香菇切丁,然后将瘦肉用盐,酱油腌制5分钟。如同炒菜一样的将他们炒熟待用,注意调味,因为这奠定了豆皮主要的味道。炒的菜和糯米饭和在一起,拌匀待用。另一方面,将两个鸡蛋打入碗中,加少许的水,少许菱粉搅拌均匀。把平底锅烧到6成热,再加油,中火,趁油未热将鸡蛋浆倒入,如同摊蛋饼一样,不过不能让鸡蛋皮太厚。等表面呈现半 不干的状态,将菜拌饭一点点加到蛋皮上,铺平按压直到觉得整体成为较结实的整体。

河南小吃糊辣汤
材料牛肉粒,粉丝,海带,面筋皮,糊辣汤料,香菜

做法 1.把原料放入锅中煮开,
2.调料用凉开水搅拌均匀,倒入锅中,一起搅拌一下,等锅开了放入香菜就好了。吃的时候放入醋和香油,味道就更正宗拉。
云南小吃白参菌蒸鸡蛋
材料干白参菌、猪油、盐、鸡蛋、草果面

做法步骤:
1:取干白参菌少量用水浸泡20分钟后洗净。
2:洗净后挤干水分放在菜板上用刀切细,以便更好入味
3:将2—3个鸡蛋在容器中搅拌均匀
4: 容器中加入少量水,一汤匙猪油,少于盐、草果面,倒入切细的白参菌搅拌均与
5:放入蒸锅内隔水蒸20分钟即可使用

「老家河南·卢氏爆米花节」美景美宿美人美食 副县长告诉你卢氏旅游发展秘诀

大河网官方帐号

大河网记者 孙华峰 宋向乐 刘杨 贺志泉 卢氏报道

11月10日,卢氏首届爆米花节在该县官道口镇举行。卢氏县旅游发展有何秘诀?大河网记者采访到了卢氏县副县长马怀安,“美景美食、美人、美宿,我们打造的这‘四美’是卢氏旅游发展的四个利器。”

“我们每年都会举办美食节,同时大型活动也会叫各地的商户们来参会,提高他们美食的知名度,也让他们为我们的旅游服务。”马怀安说,除了美食,卢氏还有美宿,“我们的美宿就是酒店业和农家乐,为游客做好服务和提高标准,让游客们吃好住好。”

“美景就是打造以精品线为载体,以美宿为切入点,搞好我们的全域旅游。美人就是把村民的素质提高,让每个村民都是导游员。”马怀安说。

邓氏源流 | 宝庆府邓氏源流

1、武冈石虎村、黄家亭邓氏

谱以仲华公为一世祖。四十三世鹤林公,由江西泰和县迁湖南湘阴。四十四世大瑜公,因世乱复迁泰和县梅子坡。与湘乡江口邓氏族谱所载异同。大瑜公长子吉,五子:学成、学金、学魁、学元、学朝。学朝第七子天军公官居指挥使,明洪武间自泰和鹅头大坵圳塘上初徙邵阳县柏树村,生富、贵二公,复徙武冈县石虎村,生祥、通二公,终徙武冈黄家亭,生仁、义二公。清同治间通房纂修族谱,清光绪32年(1906)富、贵、祥、通四房续修。至1930年,全族男丁2000余人,女丁2000余人。

富房老班:天礼志邓文,邓祖仁庭彦,学(仕)国(世)有德运,伯禄盛宏贤。

贵房老班:天礼志邓文,邓祖朝景大,凤国正德远,世禄盛洪贤。

祥通仁三房老班:天礼智信仲,仁义宗祖文,朝之惟茂可,立必达上成。

新班:昌集联昭穆,彝伦品序敦,升恒观益晋,履泰复咸临。

2、武冈邓氏

学朝公长子天俊,天俊长子原智生三子,第三子宗太子二:世吉、世安,明正统间兄弟俩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圳上梅子坡鹅颈大坵迁居湖南武冈县。世吉,字祖爃,后裔世居宝白团之篡彼头、木蔸塘、义江、横板桥、崇山、石子塘、千秋塘等地。宗祠在宝白团落马井。至1930年,男女丁口300余人。

班序:世海仲再法,汝景宜宗本,思志崇甫式,代荣继开列。

世安,字祖煌,后裔居洪庙、王家冲、满堂、紫溪、新田踏水桥、南乡周民团波鸟山、黄桥铺、邵阳桃花坪及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宗祠一在洪庙冲,一在紫溪,一在新田。至1930年,男女丁口1600余人。

班序:世从应友徵,本宗承万凤(添),朝志期光元,之学庠贤良。

3、武冈邓氏

始祖得遇公六世孙天俊生二子:原智、原涛,涛公派下居武冈东路花石桥。原智公之子宗太生世吉、世安,兄弟于明正统间自江西泰和县圳上迁湖南武冈。世安子二:应铭、应祥。应祥生三子:友明、友斌、友谅。友明子必兴,友斌子必受,友谅子必缘、必祯、必祥。友明、友斌二公之裔居新宁北乡迴龙市双滩村,必缘公后裔居邵阳蔴芝窑,必祯公后裔居雷打滩,必祥公后裔居武冈马埠田。至1930年,必祥房男丁800余人,女丁700余人。宗祠一在迴龙市,一在马埠田。

班序:世应友必文(汝),敏(聪)志思庭继,承印文荣(良启)朝,式代永昌明。

4、武冈毓兰山邓氏

天俊公长子原智,原智长子宗兴,宗兴第三子祖清,始迁武冈毓兰山桥上,生三子:永宝、永庆、永玖,后裔居社学团、毓兰山、桥上、老潭团、宏家坊等地。祖清公宗祠在毓兰山桥上。至1930年,男女丁口1400余人。

班序:祖永通子仕,思再文景允,琮俎林松常,时茂桂兰应。

5、武冈延岗冲邓氏

始迁祖子贤公,明洪武3年(1370)生,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鹅颈大坵官湖南靖州学正,卜居武冈东乡双井村延岗冲,生二子:必魁、必才,后裔居桐木塘、漠溪冲、青井、高霞山、水浸坪、鸡公山、樟把塘、延岗冲、马蹄江及全州益阳等地。子贤公祠在青井村乌鸦井。至1930年,二房合计男丁2700余人,女丁2700余人。

班序:子必仕仁宗,文思映帝宫,南阳肇基远,东汉发祥隆。星集联昭穆,彝伦品序清。升恒观益晋,履泰复咸临。

6、武冈石牛塘邓氏

始迁祖元太公,字公望,明洪武3年(1370)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大桥头棋盘巷圳上偕弟元敬、元富迁居武冈,后裔世居石牛塘。宗祠在石牛塘。至1930年,男丁140余人,女口120余人。

班序:元日祖宗文思再必友,盛朝星万代,立学正荣昌,东汉家声大,南邦世泽长。

7、武冈库楼场邓氏

始迁祖庙凤公,字来仪,元至正2年生,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县,由举人擢贵州安顺府同知,升广西太平府知府,致仕归卜居武冈光远市库楼场,其子汝森生四子:世远、世富、世祥、世末。后裔居石塘大屋里、石陇园、暗溪山、栗头冲、横楼脚、乾溪园、洞下冲八合等地。庙凤公宗祠在八合。至1930年,男女丁口1400余人。班序:世大必有永,惟庆宗祖朝,继述光宏发,建启裕良谋。

8、武冈石山背邓氏

始迁祖富钦公,明时自江西迁湖南武冈石山背,生五子:旭、璟、理、镒、鉴。后裔分布于石山背、洞井、高沙市、牛轭塘、石柱江等处及贵州独山、大定、广西兴安县富足村等地。富钦公祠在城西石山背,支祠在洞口区黄演村。至1930年,男女丁口600余人。班序:富旭宗思永,仁添元再受,万年绳武承,先德贻谋启。

9、武冈邓氏

迁湘始祖政钦公,由河南官湖广指挥,宦游黔阳,卒葬黔阳鸬鹚滩。子三:仲保、仲伍、仲民,明永乐时,兄弟同迁武冈。仲保生四子:添权、添厚、添佐、添惠,后裔居东关厢、龙溪铺、石路江、牛斯塘、安乐桥、飞水岩、巷口湾、小茶山、袁家冲、栗子塘、邓家坳等地;仲伍生四子:荣称、贵称、善称、如高,后裔居巷口栗树脚、茅坪里、莫家冲、鸬鹚塘、马家山、鸭子塘、龙潭铺、青井团等地;仲民生五子:添寿、添筹、添辅、添淑、添全,后裔居城东官田、榬山、瞿家祖、吴家塘及绥宁瓦屋塘、四川秀山县等地。至1930年,三大房男丁4000余人,女口4000余人。宗祠一在县城转龙街,一在西北乡李家渡油麻田。班序:政仲添仕文(如志子),浩宗日朝一(友思宗祖祥),良国维明敦(文林光南扬),孝友(大祚)圣代陈。

江西泰和“鹅颈大坵”考证:

经多方考证和比对,元、明时由赣入湘几大姓谱载始迁地“鹅颈大坵”,均应系现与吉水 县相邻的永丰县龙冈乡龙冈村的小山村——“鹅颈”自然村(即红军第一次反“围剿”龙冈战役 的主战场)。据热心寻根人士实地走访,现在的“鹅颈”小村只有陈、李两姓10 多户人家 。

据 该村老人追忆,古时的鹅颈村有很多其他姓氏族居,元末明初均因战乱陆续外迁,多入湘、 鄂、川等地。 1985年版《永丰县地名志》记载: “鹅颈,在龙冈圩西偏北3 公里山坡上。 16 71人。 立村在鹅形小丘坳部,故名。 ”经考证,元末明初,“鹅颈”村隶属于“永丰四十都”。 而,历史上吉水、永丰系一个县,前后多次析出、合并或易名,故增加了考证、寻根难度。

第二种说法: 湖北与湖南的许多家谱,在确认江西入鄂、湘始祖时,均将江西省吉州太和圳与鹅颈 大丘圳列为从江西迁鄂、湘二地的祖望之地。 据考,吉州府系现江西省赫赫有名的井冈山旁吉安市。 而太和圳则是现在的江西省吉安 市泰和县樟塘乡,曾称万合乡。 至于江西省吉安府泰和县十八都鹅颈大丘圳,其实也就是现 在的泰和县中龙乡。 一条名叫仙槎河的小河流经小龙、中龙、灌溪、樟塘三镇一乡13 政村、在樟塘乡境内与仁善河、宁溪河相汇后在江北村注入赣江,而所以所谓“太和圳上”和“十八都鹅颈大丘圳上”实为相距不到 30 公里远的二个自然村镇,均属泰和县内。

所以即 使是说江西省吉州太和圳与鹅颈大丘圳就是一个地方,也错不出几十里。 从鹅颈大丘搬出的家族江西吉水黄氏 德阳丰城五世,谱名保兴,均长子。 原籍丰城芫江,后徙居江西吉安府吉水县鹅劲大 丘圳脚,成为吉水黄氏的一派始祖。 娶妻范氏,封贤德夫人,生四子: 映壁、咏壁、辕壁、 湖南绍邑黄氏始迁祖茂通公,洛公次子,字澄淮,原籍江西吉安太和县鹅颈大丘圳上永镇,镇上黄家 出磁器处,上有李萧之祖,下有李劉两村,明建文时任兵部御史之职,后因次子伦授宝庆教 湖南长沙经铿黄氏谱尊国璋公,字大圭,号髦士为始祖,明洪武年间从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鹅颈坵迁长沙郡 湖南怀化谢氏始祖玉春公,字子礼,元末明初因避兵乱自江西泰和县圳上鹅颈大坵迁湘,开基于湘西。 族 人分布于怀化、辰溪沅陵溆浦、武冈等地。 至1948 年,已传27 代,共1000 余人。

宗祠在怀化铜鼎乡。

湖南辰溪谢氏 始迁祖玉春公,自江西泰和圳上鹅颈大丘徙居辰州府辰溪县白竹坪方庄脑。 其后裔一支 徙居铜鼎南方坊、赤岩湾等地。 湖南嘉禾白礐廖氏 始迁祖崇隽公,字清卓,宋末自江西泰和县鹅颈坵迁新田清水洞。 其后裔尚恺迁居白礐。 至1931 年,共566 人,分布于金鸡岭、排楼脚及广西等地。 湖南洪江安江中胜村廖氏 始祖伯九公,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北门外鹅颈大坵。 元至正年间,随兄伯六外出做官, 伯六任职贵州都匀,伯九任职于湖南辰州,后裔始居辰阳王岔尾,后迁洪江石二里桐湾。 传 新化廖氏始祖璋孙公,祖籍江西泰和圳上九亩大丘,迁徙源流等皆存疑,一曰宋季自安化徙新化 大阳三都黄杨山官庄桥。 族谱一修于清康熙 39 年(1700),1996 年六修。

班次: 可绍先人 志,宜贻百代光,家声垣振作,德泽自延长。 湖南黔阳廖氏 伯九,原籍江西省吉安府泰和县北门外的鹅颈大坵。

元朝至正年间,伯九随兄伯六外出做官, 伯六任职于贵州都匀,伯九任职于湖南辰州,后来便各自在任职的地方留居下来,至今已有 700 由桐湾徙居黄桑坪,复迁安江中胜村。 中胜村,过去又叫廖家院子,即今硖洲乡红村,近靠安江镇,负山带水,有平野绿畴,良田沃土,旧多柑柚,物产丰饶。 沅水临河浅岸,水洁沙 澄,游鱼细石,历历可辨,光影闪烁。

伯九后裔,子孙繁衍,分布硖州、龙田、岔头、茅渡、 大崇、雪峰、群峰、铁山、洗马、塘湾、湾溪、沙湾太平、熟坪、龙船塘、土溪、深渡、 双溪、黔城、岩垅、红岩、沅河镇、安江镇、江市镇等城镇乡村,衍传至今已25 四川达县安仁乡夏家庙夏氏先祖夏伯卿居许州,进士出身,官太常寺少卿、中宪大夫、文华阁侍制。

宋建炎三年(1129 年)二月,宋高宗南逃居浙江杭州绍兴。 时年83 岁的夏伯卿泣别年逾九旬的兄长伯孙, 携子侄随高宗南渡居绍兴。 其孙夏受中以防御节度使致仕,居江西永丰,复迁绍兴。 受中孙 夏从化官宋翰林院日讲官,起居住侍读学士致仕,居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鹅颈大丘圳上。 从化 四世孙夏同轨徙居南昌新建县卤田,后迁丰城县六十三都正信乡嵬湖里新安保。 同轨子子 高于元至顺间迁长沙宝庆府邵阳县隆回四都窎树下居住十二代。 十三世夏良灏于康熙四十三 年(1704 年)徙居四川东道直隶达州明月乡四保十二甲(今达县安仁乡三村一组)大落漕 曹家山建家创业

迄今三百年,繁衍生息十四代,现有人口2000 多人。 主要分布在达县的 安仁、新胜、葫芦、大滩、麻柳等乡镇。

其排行字辈40 字: 才远思维景、时兴廷再良、永 成千万世、朝代守荣华、秉忠存厚道、章礼悦书馨、明德开基后、庆衍裔嗣光。

40 的前九代居湖南邵阳。 四川蓬溪县鸣凤镇铧匠沟夏氏 先祖夏孝章,原籍江西吉安府太和县鹅颈大丘圳上,明洪武元年(1368 子章三弟兄游三湘,喜其山光水色,家于湖南长沙府安化县十二都团田,子章居安化探溪,冕章居溆浦。 孝章裔孙夏天晓同天陛、天彩三弟兄于康熙年间入川,落业于潼川府蓬溪县南 路(今鸣凤镇)铧匠沟红花湾。 至今已传十多世。 班派字辈80 贤、祖德稽山继、世代洪泽绵、国太元子本、朝廷时大天、茂芳升显应、富贵其爵禄。 谦豫恒丰泰、亨贞益壮观、尊亲伦纪著、守范典常宣、运正荣华永、科甲开第联、经犹成盛治、 奠定乐平安。

洪江唐氏 鼻祖廷京公,明永乐间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圳上鹅颈大丘,迁居湖南沅州府芷江县湖莲 湖南长沙河西枫梓塘刘氏明洪武元年(1368),宗盟公与晓公、昭公由江西泰和县鹅颈大丘水圳头镇上迁湖广。 昭公落业浏阳; 晓公落业宝庆城埠; 宗盟公,字顺承,号虔然,落业长沙河西枫梓塘,至五 世衍为昌玉、昌吉、昌映三大房。 族谱创修于清咸丰2 年(1852),光绪22 年(1896)续修, 1946 雄图振汉邦,克家明俊德,忠孝树纲常。 邵阳彭城刘氏 始迁祖观珩公,明洪武间由江西泰和县鹅颈大丘迁居湖南宝庆府邵邑东乡西洋江冲头村(今 属邵东),其子殊绚公生奇钊、奇清,派分两大房。

族谱创修于清嘉庆20 年(1815),光绪 15 年(1889)二修,1921 年三修。 三修时认为“冲头村”称呼不雅,改称“莲城”,1994 才兴显秀,孟季永朝东,元和昭盛世,敦厚启贤良,大业光华远,芳修万代传,达道行先后,长宗秩叙谟,继开书日月,参赞易乾坤。 湖南城步渡溪、新枧水杨氏 该族族谱以受姓始祖杼公为一世,四十八世隋煬帝广,四十九世元德太子昭,昭第三子 侑,封代王,李唐后徙居淮南。 五十三世盛公由淮南徙居江西吉安泰和县桐木冲鹅颈大丘。 五十九世居忠,生再思、再韬、再兴。 再思生于唐懿宗咸通元年(860),五代梁时授辰州刺 史,后周显德元年(955)卒于靖州飞山,葬城步上棺村,生十子,第三子正修居城步赤水。 1922 作述承先泽,万代永流芳。 湖南湘乡长田邓氏 始祖仲华公崛起新野,受郡南阳,佐光武中兴,封高密侯。 至大瓅,字开疆,号乐只, 元至正3 年(1343)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十八都鹅颈大坵圳上徙湖南长沙府湘阴县,继徙湘 乡白洲,三徙湘乡长田,建望光楼而居。 三世分宗铭、宗达二房,达房清道光25 年(1845) 创修家谱,同治3 年(1864)铭、达两房创修合谱,光绪27 年(1901)两房续修。 续班序: 秀里科名显,诗书燕翼长,继承延令绪,杞梓重邦家。

湖南武冈邓氏 学朝公长子天俊,天俊长子原智生三子,第三子宗太子二: 世吉、世安,明正统间兄弟 俩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圳上梅子坡鹅颈大坵迁居湖南武冈县。 世吉,字祖爃,后裔世居宝白 团之篡彼头、木蔸塘、义江、横板桥、崇山、石子塘、千秋塘等地。 宗祠在宝白团落马井。 至1930 年,男女丁口300 黄桥铺、邵阳桃花坪及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宗祠一在洪庙冲,一在紫溪,一在新田。 至1930 年,男女丁口1600 余人。 湖南武冈邓氏始祖得遇公六世孙天俊生二子: 原智、原涛,涛公派下居武冈东路花石桥。 原智公之子 宗太生世吉、世安,兄弟于明正统间自江西泰和县圳上迁湖南武冈。 世安子二: 应铭、应祥。 滩,必祥公后裔居武冈马埠田。 至1930年,必祥房男丁800 余人,女丁700 余人。 宗祠一 湖南武冈延岗冲邓氏始迁祖子贤公,明洪武3 年(1370)生,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鹅颈大坵官湖南靖州学正, 卜居武冈东乡双井村延岗冲,生二子: 必魁、必才,后裔居桐木塘、漠溪冲、青井、高霞山、 水浸坪、鸡公山、樟把塘、延岗冲、马蹄江及全州、益阳等地。 子贤公祠在青井村乌鸦井。 至1930 年,二房合计男丁2700 余人,女丁2700 余人。

班序: 子必仕仁宗,文思映帝宫,南阳肇基远,东汉发祥隆。

湖南益阳东塘山邓氏 谱称禹公四十二传至德卿,明洪武初由江西泰和县圳上徙居资阳灵宝山,继居东塘山。 年(1577)至清光绪25 年(1899)凡六修族谱,1937 湖南沅江邓家成邓氏谱以禹公为一世,四十一世至德卿,行祖五,原籍江西泰和县圳上,明洪武初迁益阳火 田垸开垦,后定居车塘,越正统间四世沂英复迁沅江福宁都邓家成。 生子文质、文泰、文华 三房,清乾隆14 年(1749)创修草谱,咸丰9 年(1859)续修。 湖南零陵祁阳邓氏 始迁祖日福公,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鹅颈坵,元末兄弟三人徙永州,长孝公欲为徭, 官指挥使,落业零陵牛鼻滩、仙人桥,三传宽公、信公迁祁阳大忠桥、旗头町等处,敏公、惠公仍居牛鼻滩。 今牛鼻滩后裔约1000 人,祁阳大忠桥后裔约5000 人,四川后裔近万人, 其中营山后裔约3000 人。 清光绪32 年(1906)始修族谱,1942 年续修,2004 湖南湘乡石狮江陈氏迁湘始祖伯万公,行名顶一郎,字金峰,号鹅塘,官都督,江西泰和县早禾渡梅子坡圳 上人,后唐同光2 年(924)奉旨过湖广编插,由沔阳州历潭州龙城至邵州府上高县(今新 化)太阳三都卜居,地名横阳山鹅塘金台山梅子湾。

三传至朔,由新化分居湘乡,为迁湘乡 始祖,至十八世文质公,字彬卿,号华叔,谱尊为一世祖,生八子: 镕、铎、镔、铭、钊、 梅、相、权、榜四房,该支五世嘉谟,明嘉靖举人,官宁州知州。 清雍正12年(1734)建 宗祠于石狮江,嘉庆12 年(1824),光绪4 年(1878)续修,1926 集贤良,奕世齐增庆,宗功裕远昌。